創(chuàng)緣細胞爬行促進式溫控脹縮式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創(chuàng)緣細胞爬行促進式溫控脹縮式引流管,它由引流管、連接管和溫控壓力設備構成。引流管由外罩、外管、氣壓腔、內管和橫管構成。外管和內管均為豎直的、與外罩同軸心的硅膠材質的圓筒,外管和內管的頂端融合為一個整體,內管的下端從外管的底端伸出并與VSD高負壓源連接。所述溫控壓力設備由通氣孔、水箱、電源開關、電路板、電線、膠塞、發(fā)熱電阻、內箱、水、溫度傳感器、隔板和控制面板構成。本發(fā)明同時兼顧了緊密貼合、適當壓迫、間歇壓迫的需求,使創(chuàng)緣細胞能夠順利向創(chuàng)面爬行,有效地提高了創(chuàng)面恢復的速度。
【專利說明】創(chuàng)緣細胞爬行促進式溫控脹縮式引流管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創(chuàng)緣細胞爬行促進式溫控脹縮式引流管。
【背景技術】
[0002]創(chuàng)(燒)傷自古危害人類健康,如何修復創(chuàng)面,加快創(chuàng)面愈合,防止感染發(fā)生,減少全身和局部并發(fā)癥,促進功能恢復、降低傷殘率,減輕患者痛苦是臨床亟待解決的問題。傳統(tǒng)敷料如紗布等已無法滿足臨床需要,針對這種情況,各國、各大型醫(yī)藥公司競相投入大量人力財力對新的創(chuàng)面處理方法和材料進行了研究,其中持續(xù)負壓封閉引流(vaccumsealingdrainage, VSD)技術是最有代表性、最具有臨床使用價值的處理創(chuàng)面的材料和技術。VSD技術的核心是用醫(yī)用海綿材料包裹多側孔引流管,再利用具有生物閥功能的半透性粘貼薄膜封閉被引流區(qū),使之與外界隔絕,變開放創(chuàng)面為相對閉合創(chuàng)面,然后接通高負壓源形成一個高效引流系統(tǒng)。與傳統(tǒng)方法相比,使用VSD技術后,患者的創(chuàng)面II期處理時間、總住院時間明顯縮短,換藥次數(shù)、材料消耗及抗生素用量及費用明顯降低;生物半透性粘貼薄膜具有良好的防水隔菌性,能有效地避免交叉感染;負壓封閉引流可保持7~10天不需要更換敷料,極大地減輕了頻繁換藥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及醫(yī)護人員的工作量。VSD技術雖然在治療各種軟組織缺損和感染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它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由于在使用VSD技術時,海綿材料與創(chuàng)面緊緊貼在一起,抑制了創(chuàng)緣的表皮細胞向創(chuàng)面爬行,不利于創(chuàng)面的愈
口 ο
[0003]申請?zhí)枮?01110034798.8的發(fā)明專利申請“創(chuàng)面霧化給藥暨間歇負壓封閉引流裝置”,通過在引流管的管體內產(chǎn)生間歇性產(chǎn)生負壓的方式,力圖在負壓產(chǎn)生的間隙中降低海綿材料與創(chuàng)面的貼合程度,以讓出創(chuàng)緣的表皮細胞向創(chuàng)面爬行的通道,但事實上,海綿材料與創(chuàng)面的緊密貼合,不僅僅緣于管體內的負壓,還來自于人體的肌肉、皮膚的自身彈性。因此,即使在引流管管體內的負壓完全消`失的情況下,仍然存在海綿材料與創(chuàng)面緊貼的情況。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為解決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夠使引流管能夠間歇性地收縮和膨脹,使海綿材料與創(chuàng)面的貼合程度間歇性地降低,為創(chuàng)緣的表皮細胞向創(chuàng)面爬行提供通路的創(chuàng)緣細胞爬行促進式溫控脹縮式引流管。
[0005]解決本發(fā)明技術問題的方案是:創(chuàng)緣細胞爬行促進式溫控脹縮式引流管,由引流管、連接管和溫控壓力設備構成。
[0006]其中,所述引流管由外罩、外管、氣壓腔、內管和橫管構成。外罩是海綿材質的圓筒,外管和內管均為豎直的、與外罩同軸心的硅膠材質的圓筒,外罩套于外管上,內管的上端處于外管中,外管和內管的頂端融合為一個整體,內管的下端從外管的底端伸出并與VSD高負壓源連接。外管的下端與內管的外側壁融合為一個整體。在外管內沿著豎直方向均勻分布有多組水平設置的硬質塑料材質的管組,每一組管組由多根橫管組成,每一根橫管均沿外管的橫截面圓的直徑方向設置且每一組管組中的多根橫管的外端沿外管的橫截面圓周均勻分布。每一根橫管的內外端分別與內管的管壁和外管的管壁粘接并將外管以外的空間與內管的內部空間連通。
[0007]連接管是橡膠材質的軟管,連接管的上端與外管的底端粘接并與外管的內壁與內管的外壁之間的環(huán)形空間相通。
[0008]所述溫控壓力設備由通氣孔、水箱、電源開關、電路板、電線、膠塞、發(fā)熱電阻、內箱、水、溫度傳感器、隔板和控制面板構成。其中,箱蓋蓋于水箱的上口,在箱蓋的頂面上開有通氣孔,在水箱內有與水箱的底面和內壁為一個整體的、豎直的隔板,隔板將水箱的內部空間劃分為左右兩個空間,內箱是各個面均密閉的鋁質箱體,內箱位于水箱的左空間內。內箱的外底面與水箱的內底面粘接為一體。在所述左空間內還有與水箱的底面固定的發(fā)熱電阻。在左空間內裝有水,水的液面高度同時高于發(fā)熱電阻和內箱的頂部。
[0009]在隔板上開有一個水平通孔,圓柱形的膠塞塞于所述水平通孔中且二者相互粘接密封。在水箱的右側壁的內壁上固定有電路板,在水箱的右側壁的外壁上安裝有電源開關和控制面板。發(fā)熱電阻和溫度傳感器均通過穿過膠塞的電線和電路板相連,控制面板和電源開關均通過穿過水箱右側壁的電線和電路板相連。
[0010]所述連接管的下端自上而下穿過箱蓋并與內箱的頂面粘接并與內箱的內部相通。
[0011]通過所述控制面板能夠預先設定水溫的上限和下限。
[0012]所述溫度傳感器能夠將水的溫度通過電線傳遞給電路板上的芯片。若水溫低于預先設定的下限,芯片發(fā)出指令使發(fā)熱電阻與電源接通并對水加熱,當溫度傳感器測到水溫達到預先設定的上限時, 芯片發(fā)出指令使發(fā)熱電阻與電源斷開,使發(fā)熱電阻停止加熱。如此往復循環(huán),使水箱內的水溫在預先設定的溫度上限和溫度下限之間上下波動。
[0013]在開啟VSD高負壓源后,創(chuàng)面的膿液等體液從多根橫管的外端吸入引流管并匯聚到所述內管中,并從內管的下端被抽吸走。
[0014]采用上述方案,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以下顯著進步:
[0015]由于內管的外壁與外管的內壁之間的環(huán)形空間為一個封閉的空間且通過連接管與內箱相通,而內箱內的空氣受水溫的升降發(fā)生膨脹和收縮,這使得引流管的外輪廓隨著其內部空氣壓強的升降而發(fā)生間膨脹和收縮,而且這種形變是隨著時間的變化有規(guī)律地、間歇性的發(fā)生的。
[0016]當引流管的外輪廓發(fā)生膨脹時,有利于外罩與創(chuàng)面緊密貼合,這一方面有利于為抽吸創(chuàng)造不漏氣的密閉環(huán)境,能夠提高抽吸效率,另一方面也對肌肉和皮膚起到一定的壓迫和擠壓作用,能夠促進濃汁等體液的流出,從而進一步提高了抽吸效率。
[0017]當引流管的外輪廓發(fā)生收縮時,使海綿材料與創(chuàng)面的貼合程度降低,為創(chuàng)緣的表皮細胞向創(chuàng)面爬行提供了通路和充分的時間。同時,由于減弱了引流管對創(chuàng)面的肌肉或皮膚的壓迫,有利于創(chuàng)面的血液循環(huán)的暢通,更加有利于創(chuàng)面的恢復。
[0018]在使用VSD技術對創(chuàng)面的引流過程中,由于創(chuàng)面的引流和恢復,既需要引流管與創(chuàng)面的緊密貼合,又需要引流管的外壁長時間對創(chuàng)面產(chǎn)生的壓力盡可能地小,這看似是一對難以解決的矛盾,卻被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融合為一體,使VSD技術引流過程中,同時兼顧了緊密貼合、適當壓迫、間歇壓迫的需求,使創(chuàng)緣細胞能夠順利向創(chuàng)面爬行,有效地提高了創(chuàng)面恢復的速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本發(fā)明的引流管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2是圖1的A-A剖面放大示意圖。
[0021]圖3是本發(fā)明的溫控壓力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中:01.外罩 02.外管 03.氣壓腔 04.內管 05.橫管 06.連接管07.箱蓋 08.通氣孔 09.水箱 10.電源開關 11.電路板 12.電線 13.膠塞14.發(fā)熱電阻15.內箱16.水17.溫度傳感器18.隔板19.控制面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0024]創(chuàng)緣細胞爬行促進式溫控脹縮式引流管,由引流管、連接管06和溫控壓力設備構成。
[0025]其中,所述引流管由外罩01、外管02、氣壓腔03、內管04和橫管05構成。外罩01是海綿材質的圓筒,外管02和內管04均為豎直的、與外罩01同軸心的硅膠材質的圓筒,外罩01套于外管02上,內管04的上端處于外管02中,外管02和內管04的頂端融合為一個整體,內管04的下端從外管02的底端伸出并與VSD高負壓源連接。外管02的下端與內管04的外側壁融合為一個整體。在外管02內沿著豎直方向均勻分布有多組水平設置的硬質塑料材質的管組,每一組管組由多根橫管05組成,每一根橫管05均沿外管02的橫截面圓的直徑方向設置且每一組管組中的多根橫管05的外端沿外管02的橫截面圓周均勻分布。每一根橫管05的內外端分別與內管04的管壁和外管02的管壁粘接并將外管02以外的空間與內管04的內部空間連通。
[0026]連接管06是橡膠材質的軟管,連接管06的上端與外管02的底端粘接并與外管02的內壁與內管04的外壁之間的環(huán)形空間相通。
[0027]所述溫控壓力設備由通氣孔08、水箱09、電源開關10、電路板11、電線12、膠塞13、發(fā)熱電阻14、內箱15、水16、溫度傳感器17、隔板18和控制面板19構成。其中,箱蓋07蓋于水箱09的上口,在箱蓋07的頂面上開有通氣孔08,在水箱09內有與水箱09的底面和內壁為一個整體的、豎直的隔板18,隔板18將水箱09的內部空間劃分為左右兩個空間,內箱15是各個面均密閉的鋁質箱體,內箱15位于水箱09的左空間內。內箱15的外底面與水箱09的內底面粘接為一體。在所述左空間內還有與水箱09的底面固定的發(fā)熱電阻14。在左空間內裝有水16,水16的液面高度同時高于發(fā)熱電阻14和內箱15的頂部。
[0028]在隔板18上開有一個水平通孔,圓柱形的膠塞13塞于所述水平通孔中且二者相互粘接密封。在水箱09的右側壁的內壁上固定有電路板11,在水箱09的右側壁的外壁上安裝有電源開關10和控制面板19。發(fā)熱電阻14和溫度傳感器17均通過穿過膠塞13的電線12和電路板11相連,控制面板19和電源開關10均通過穿過水箱09右側壁的電線12和電路板11相連。
[0029]所述連接管06的·下端自上而下穿過箱蓋07并與內箱15的頂面粘接并與內箱15的內部相通。[0030]通過所述控制面板19能夠預先設定水溫的上限和下限。
[0031]所述溫度傳感器17能夠將水的溫度通過電線12傳遞給電路板11上的芯片。若水溫低于預先設定的下限,芯片發(fā)出指令使發(fā)熱電阻14與電源接通并對水加熱,當溫度傳感器17測到水溫達到預先設定的上限時,芯片發(fā)出指令使發(fā)熱電阻14與電源斷開,使發(fā)熱電阻14停止加熱。如此往復循環(huán),使水箱09內的水溫在預先設定的溫度上限和溫度下限之間上下波動。 [0032]在開啟VSD高負壓源后,創(chuàng)面的膿液等體液從多根橫管05的外端吸入引流管并匯聚到所述內管04中,并從內管04的下端被抽吸走。
【權利要求】
1.一種創(chuàng)緣細胞爬行促進式溫控脹縮式引流管,由引流管、連接管和溫控壓力設備構成,其特征是:所述引流管由外罩、外管、氣壓腔、內管和橫管構成,外罩是海綿材質的圓筒,外管和內管均為豎直的、與外罩同軸心的硅膠材質的圓筒,外罩套于外管上,內管的上端處于外管中,外管和內管的頂端融合為一個整體,內管的下端從外管的底端伸出并與VSD高負壓源連接,外管的下端與內管的外側壁融合為一個整體,在外管內沿著豎直方向均勻分布有多組水平設置的硬質塑料材質的管組,每一組管組由多根橫管組成,每一根橫管均沿外管的橫截面圓的直徑方向設置且每一組管組中的多根橫管的外端沿外管的橫截面圓周均勻分布,每一根橫管的內外端分別與內管的管壁和外管的管壁粘接并將外管以外的空間與內管的內部空間連通,連接管是橡膠材質的軟管,連接管的上端與外管的底端粘接并與外管的內壁與內管的外壁之間的環(huán)形空間相通,所述溫控壓力設備由通氣孔、水箱、電源開關、電路板、電線、膠塞、發(fā)熱電阻、內箱、水、溫度傳感器、隔板和控制面板構成,其中,箱蓋蓋于水箱的上口,在箱蓋的頂面上開有通氣孔,在水箱內有與水箱的底面和內壁為一個整體的、豎直的隔板,隔板將水箱的內部空間劃分為左右兩個空間,內箱是各個面均密閉的鋁質箱體,內箱位于水箱的左空間內,內箱的外底面與水箱的內底面粘接為一體,在所述左空間內還有與水箱的底面固定的發(fā)熱電阻,在左空間內裝有水,水的液面聞度同時聞于發(fā)熱電阻和內箱的頂部,在隔板上開有一個水平通孔,圓柱形的膠塞塞于所述水平通孔中且二者相互粘接密封,在水箱的右側壁的內壁上固定有電路板,在水箱的右側壁的外壁上安裝有電源開關和控制面板,發(fā)熱電阻和溫度傳感器均通過穿過膠塞的電線和電路板相連,控制面板和電源開關均通過穿過水箱右側壁的電線和電路板相連,所述連接管的下端自上而下穿過箱蓋并與內箱的頂面粘接并與內箱的內部相通,通過所述控制面板能夠預先設定水溫的上限和下限,所述溫度傳感器能夠將水的溫度通過電線傳遞給電路板上的芯片,若水溫低于預先設定的下限,芯片發(fā)出指令使發(fā)熱電阻與電源接通并對水加熱,當溫度傳感器測到水溫達到預先設定的上限時,芯片發(fā)出指令使發(fā)熱電阻與電源斷開,使發(fā)熱電阻停止加熱,如此往復循環(huán),使水箱內的水溫在預先設定的溫度上限和溫度下限之間上下波動,在開啟VSD高負壓源后,創(chuàng)面的膿液等體液從多根橫管的外端吸入引流管并匯聚到所述內管中,并從內管的下端被抽吸走。
【文檔編號】A61M25/10GK103623496SQ201310537304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1月3日
【發(fā)明者】梁偉 申請人:寧波市鄞州青林醫(yī)療器械技術咨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