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供跨視野測量使用的超閾值測試和子像素策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供檢測跨視野的靈敏度缺失使用的、例如用于識別或研究青光眼的超閾值測試以及供跨視野測量使用的子像素策略。
背景技術:
青光眼描述其共同點為具有關聯圖案的視野缺失的漸進視神經病變的一組狀況。存在檢測因青光眼引起的視野缺失的各種已知技術。一種這樣的已知技術是通過倫敦Moorfields眼科醫(yī)院、UCL眼科研究所和倫敦城市大學之間的合作而開發(fā)的Moorfields 運動位移測試(MDT),參見Fitzke等人1987、Verdon-Roe等人2006a和Verdon-Roe等人 2006b (CE Mark Registered Number CE 2006/0012,日期2006 年 7 月,Manufacturer AC Viswanathan)。
Moorfields MDT涉及多垂直線圖案的呈現。軟件設計準許將研究人員限定的位圖直接加載到面向對象的位圖類的成員中而無需重新編譯,參見Viswanathan 2000。這些線的尺寸各自根據對視網膜神經節(jié)細胞密度的估計被縮放,參見Garway-Heath等人 2000a。這不適用于中心放置的線,這些線不根據視網膜神經節(jié)細胞密度來縮放,而是被調節(jié)尺寸以抵抗視覺模糊的影響,使得測試能夠在沒有折射(眼鏡)校正的情況下執(zhí)行,參見 Verdon-Roe 2006a。線坐標通過應用Garway-Heath解剖-功能圖來選擇,以減少在常規(guī)視野測定中被過度再呈現的、視神經盤扇區(qū)中的被測位置的數量,參見Garway-Heath等人2000b ο
在Moorfields MDT期間,觀察者被要求在測試的持續(xù)時間內保持他們對特定(固定)目標的凝視。所述線每次一個地以大約5 Hz的頻率經受短暫周期的水平振蕩,參見 Verdon-Roe等人2000,并且每個循環(huán)的持續(xù)時間為200 ms,參見Westcott等人2000。每個線振蕩周期呈現對視野的刺激。觀察者被要求在每次他們檢測到這樣的刺激時都進行指示。整個測試包括一系列這樣的線呈現(刺激),其中一般按照某種隨機次序依次激活每個位置,并且觀察者提供對于他們能夠觀察到的每個刺激的反饋。
圖1A是來自匹配標準自動化視野測定(SAP)的Humphrey 24-2視野測試圖案的、 52個位置的空間圖案的MDT的結果的示意圖。小圓圈指示其中用戶成功地響應在該位置上的刺激的位置,而叉指示觀察者沒有響應刺激的位置。該測試的持續(xù)時間大約為90秒,以允許刺激在每個測試位置上被呈現一次。
但是,實際上已經發(fā)現,觀察者的響應不是完全可靠(可重復)的。具體來說,健康觀察者有大約5%的機率將遺漏任何給定刺激。對于包括52個位置的測試序列(并且每個位置呈現一次),存在每個測試序列2. 6個假陰性響應的預計比率(其中響應在其不正確地無法被看到的情況下被看作是假陰性)。
相應地,已知在諸如Moorfields MDT的超閾值視覺測試中有再測試策略,由此整個測試序列包括用于至少一些位置的刺激的重復。圖1B示出一種這樣的再測試策略,其涉及對每個測試位置重復刺激一次-即每個位置均具有第一呈現和第二呈現(通常不連續(xù),而是分散在其他位置的刺激間)。如果第一呈現和第二呈現兩者都給出相同的結果(或者均為陽性或者均為陰性),那么這個結果對于該位置被視為是正確的。
另一方面,如果第一呈現和第二呈現給出不同結果,那么對于這個位置執(zhí)行第三呈現。這在有關位置產生三次呈現,并且基于多數來取最終結果。實際上,這意味著結果始終對應于第三呈現的結果,因為這必然匹配先前呈現中的一個。
圖1A和圖1B的方式表示超閾值測試,因為它測量受檢者是否超過預定閾值。這樣的超閾值測試被用于篩查,因為超過預定閾值的個體被懷疑具有視野損壞,并且因此能夠被提供以進一步的測試。這與測量給定受檢者的靈敏度界限的閾值測試形成對照。換言之,超閾值測試的結果是二元值(通過/不通過)的空間分布,而閾值測試的結果是與每個位置的視覺靈敏度閾值對應的數值的空間分布。
另外,圖1B的方式被稱作超閾值2/3測試,因為它基于2/3的多數來測量受檢者是能夠還是不能夠看到刺激。與此對比,圖1A的方式被稱作超閾值1/1測試,因為結論基于僅單個測量的研究結果。
將會理解的是,圖1B的再測試策略涉及測試每個位置至少兩次-更具體來說,通常大約10%的位置被測試三次,而其余位置被測試兩次。這種方式的假陰性的數量與圖1A 的方式相比要低得多(減少到原來的大約1/10),使得結果更為可靠。但是,必須在給定位置提供重復刺激增加了整個測試的持續(xù)時間(如果根據激活數量換算,則剛好增加為原來的兩倍出頭)。這提高了管理測試的實行成本,因為對于給定的一組設備和醫(yī)療支持人員, 能夠在給定時間周期中被測試的受檢者數量減少。因此,能夠減少管理諸如Moorfields MDT的超閾值視覺測試所花費的時間,而不損害測試的統(tǒng)計可靠性是所期望的。
運動位移測試的另一用途是跨視野測量受檢者的視覺靈敏度。例如,能夠使刺激的移動(振蕩幅度)變得越來越小,直至達到某個閾值,在超出該閾值的范圍內,移動不再是受檢者可辨別的。這樣的靈敏度測量能夠被用于檢測疾病或視野的其他損壞的存在和/ 或測量這樣的疾病/損壞的‘發(fā)展’(惡化)。刺激的幅度能夠越精細地被控制,則越大的結果準確度能夠被得到。
在大多數測試環(huán)境中,IXD監(jiān)視器位于離受檢者大約O. 3-0. 4 m遠處,該距離提供舒適的聚焦并且還允許監(jiān)視器的屏幕占據評估青光眼所需的受檢者的視野面積。在這個距離,受檢者的視覺分辨率可超過監(jiān)視器的像素分辨率,特別是在視野的中心,在那里視網膜神經節(jié)細胞密度最大。這限制了能夠用這樣的設備測量的運動位移閾值。該狀況對于具有相對更高的視網膜神經節(jié)細胞密度的年輕人更糟糕。
使刺激呈現變得更難以看到的另一方式是例如通過降低刺激線的面積或亮度強度來降低與呈現關聯的刺激能量(面積*亮度),參見Verdon-Roe 2006b。在實踐中,常見的是將更低的刺激強度用于更年輕的人,以補償他們增加的運動位移靈敏度。但是,在一些情況下,受檢者的閾值測量保持為高于監(jiān)視器的分辨率。這使得更難以在較長的周期內跟蹤單個受檢者的視覺靈敏度的發(fā)展。
對諸如MDT的視覺測試的另一擔憂在于,受檢者在測試期間必須保持固定以便得到可靠的結果。換言之,正被測試的眼睛在篩查期間必須注視固定位置(否則正被測試的位置將相對于視野移位)。大多數現有的視野測試提供某種形式的固定目標,諸如中心點或叉,以幫助受檢者保持固定。然而,固定的缺失在得到可靠測試結果方面仍然成問題。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于執(zhí)行檢測跨受檢者視野的靈敏度缺失的超閾值測試的方法和設備。所述方法和設備在跨視野散布的一組位置中的每個位置上呈現刺激;對于每個刺激得到指示所述刺激是否被受檢者看到的結果;以及對于每個位置確定是否在該位置上再呈現刺激。對于給定位置,所述確定涉及合并從多個位置所得到的結果。所述多個位置由與所述給定位置關聯的聚類限定。所述聚類基于跨視野的視神經纖維束的路徑來確定。
合并來自與給定位置關聯的聚類中的結果允許對受檢者是否通過對于該位置的超閾值測試進行更可靠和/或更快速的確定。換言之,給定水平的可靠性能夠以比用于常規(guī)超閾值測試的更少的再測試來確定,這允許更快并且因此更成本有效的測試。將會理解的是,測試結果能夠被臨床醫(yī)生用于幫助檢測跨視野的任何視覺靈敏度缺失。在一個實施例中,超閾值測試包括運動位移測試,但是超閾值測試也可被應用于其他測試方法。
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包括提供與聚類對應的權重陣列。所述聚類中的每個位置被分配權重。所述合并包括使用所述權重陣列來過濾結果。進而,通過選擇具有高于第一界限但低于第二界限的中間結果的位置用于再呈現所述刺激來檢查經過濾的結果以確定是否在給定位置上再呈現刺激。將會理解的是,這些中間結果表示不確定性,因為有關位置不具有清楚的被看到或未被看到的狀態(tài)。這樣的不確定性可例如因為有關位置上的呈現未被看到,但相鄰的、視覺上相關的位置上的呈現全部被看到而出現。
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還包括在執(zhí)行刺激的再呈現之前調整刺激強度。這能夠被用于控制靈敏度和響應。
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還包括執(zhí)行所述呈現、獲得和確定的多個循環(huán)。如果確定不在所述一組位置中的任何一個位置上再呈現刺激,或者如果已經執(zhí)行了預定最大數量的循環(huán),則循環(huán)終止。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對于給定位置(表示為主位置),所述主位置的聚類通過計算所述主位置與所述一組位置中的其他位置(表示為次級位置)之間的相關性來確定。所述主位置與次級位置之間的相關性使用基于跨視野的、經過或接近所述主位置和所述次級位置的視神經纖維束的路徑的參數來計算。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參數基于(i)經過所述主位置的第一視神經纖維束與(ii)經過所述主位置的第二視神經纖維束之間的角度。所述第一視神經纖維束與所述第二視神經纖維束之間的角度在視神經乳頭處被測量。所述相關性還基于所述主位置與所述次級位置之間的視網膜距離。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在所述主位置與次級位置之間的相關性超過預定閾值的情況下將該次級位置加入所述主位置的聚類?;谒鼍垲愔械拿總€次級位置與所述主位置之間的相關性來確定該次級位置的權重。
將會理解的是,其他實施例可將不同的和/或附加的(一個或多個)參數和技術用于計算視野中的不同位置之間的相關性。
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方式的一個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于執(zhí)行視野測試的設備,其中所述設備被配置成為視野測試的受檢者提供固定目標,其中所述固定目標包括圖像。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于執(zhí)行視野測試的設備,其中所述設備被配置成為視野測試的受檢者提供固定目標,其中所述固定目標包括與人的黃斑大致相同尺寸的、大體上為圓環(huán)的圖案。這些實施例的固定目標可與在本文中所描述的各個其他實施例結合使用。
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提供用于執(zhí)行跨受檢者視野的運動位移測試的一種設備和一種方法,其中所述運動位移測試涉及呈現包括顯示特征的移動的刺激。所述方法和設備包括液晶顯示監(jiān)視器(LCD),所述液晶顯示監(jiān)視器(LCD)包括多個像素,其中每個像素包括多個子像素,每個子像素被配置成輸出大體上相同顏色的光。所述方法和所述設備將子像素化渲染用于顯示所述顯示特征的移動。
在一個實施例中,給定像素中的子像素全部產生相同的輸出能量(其中能量能夠被認為與總發(fā)光度或輸出對應,例如被認為是子像素面積與亮度相乘)。一般而言,對于位移測試,顯示特征(例如垂直線)在位移期間被保持在恒定能量。閾值與刺激能量相對于背景的位置位移相關。這通過產生相同輸出能量的所有子像素來促進,使得假使通過照亮相同數量的子像素來顯示,則顯示特征進而將在不同位置上具有恒定輸出能量。在一個實現中,子像素全部共有與彼此相同的本征亮度。在這種情況下,二元配置可被用于控制子像素-即它們或者接通或者斷開,其中“接通”對應于子像素的某個固定輸出水平(諸如像素的最大輸出水平)。在其他實施例中,子像素的本征輸出能量可從一個子像素到另一個子像素各有不同,但是這通過設置成在灰度級上以適當水平驅動每個子像素而被補償(使得所有子像素進而具有相同輸出能量水平)。
這樣的涉及使用子像素化渲染的方式能夠幫助改進運動位移測試的動態(tài)測試范圍的高靈敏度端。例如,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方法和設備可呈現具有一系列不同位移的刺激,其中所述刺激中的至少一個的位移與所述刺激中的另一個的位移相差一個子像素的量。在一個具體實現中,呈現在位移時具有增量步長的刺激,其中所述增量步長對應于一個子像素間距。因此,第一刺激可以被呈現,并且進而呈現具有比第一刺激更 大的位移的第二刺激,其中第一刺激與第二刺激之間的位移的增量對應于一個子像素間距。所述刺激能夠使用這個子像素間距在位移時繼續(xù)被增加,直至它被測試的受檢者看到。
這樣的方式幫助為測量測試閾值提供增加的精度,因為子像素化的使用能夠被認為是提高LCD監(jiān)視器的分辨率,由此允許在控制位移方面的更精細的粒度。這又準許更準確地評估刺激首次變?yōu)榭梢姷奈灰疲貏e是對于小的位移(在像素顯示的粒度最為重要的情況下)。
在一個實施例中,顯示特征包括垂直線,并且其中所述移動是所述垂直線的水平移動。但將會理解的是,其他實現可將不同形狀或設計用于顯示特征(其潛在地可跨視野不同)和/或使用不同的移動方向(其可能不一定僅表示線性位移)。在一個實施例中, 子像素沿與顯示特征的所述移動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均勻間隔(例如在上述情況下為水平地)。這幫助確保在利用子像素化策略時的移動平滑性。在一個實施例中,每個子像素被配置成輸出白光。但是,其他實施例可能輸出不同顏色的光,例如子像素可能全部為紅色。
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提供用于實現諸如在上文中所描述的方法的計算機程序。計算機程序包括可在諸如光盤(CD或DVD)或者閃速存儲器的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上提供的計算機程序指令。計算機程序可從這樣的存儲介質加載到計算機存儲器中,或者可通過諸如因特網的網絡下載到計算機存儲器中。接收計算機程序的設備或計算機包括用于運行計算機程序的一個或多個處理器,所述計算機程序包括使計算機實現諸如在上文中所描述的方法的指令。測試可使用作為計算機的整體部分的屏幕(諸如膝上型筆記本的屏幕)來執(zhí)行,或者替代地,計算機可控制一些獨立設備上的顯示器來提供測試。另外,一些或所有功能可通過專用硬件(而不是通過在通用硬件上運行軟件)來實現。
圖1A和圖1B示出在用于檢測視野損壞的超閾值視野測試中使用的兩種已知再測試策略;圖2描繪了具有疊加的測試位置的視神經乳頭和視神經纖維束的圖像,并且示出了按照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用于確定兩個不同測試位置之間的視網膜靈敏度的相關性的兩個參數;圖3是按照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如何確定用于與給定測試位置關聯的位置的一組聚類權重的示意圖;圖4是示出按照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供用于視野損壞或退化的測試使用的過程的流程圖;圖5A和圖5B示出按照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對視野中的各個位置的估計的真實損壞概率的計算;以及圖6是繪制指示按照各種策略進行的測試的測試持續(xù)時間的實驗結果的圖表。
圖7是按照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具有單色子像素的監(jiān)視器的照片。
圖8示出了按照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子像素位移相對整像素位移的比較。
圖9示出了用于右眼的MMDT屏幕顯示,并且指示了按照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 在子像素化策略的研究中使用的測試位置。
圖10是按照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比較用于整像素測試和子像素測試的增量位移的不意圖。
圖11、圖12和圖13呈現了按照本發(fā)明的各個實施例的、各個視網膜測試位置的可見頻率(FOS)相對位移的曲線圖,包括來自子像素測試策略的研究的結果。
具體實施方式
本方式提供了一種超閾值視野測試,其中聚類分析被用于再測試策略,換言之,其被用于確定哪些位置要再測試以及哪些位置不要再測試。聚類分析結合與跨視網膜的視神經纖維的空間布置有關的生理信息。具體來說,所認可的是,如果給定視神經纖維被損壞, 那么損壞更可能處于在視神經纖維的路徑上或接近視神經纖維的路徑群集的測試位置上。 相反,如果給定視神經纖維是健康的并且正確地工作,則這種正確的操作同樣更可能處于在視神經纖維的路徑上或接近視神經纖維的路徑群集的測試位置上。
按照本方式,從再測試中馬上排除健康聚類中的位置,而在測試序列的初始部分期間已經被標記為損壞的聚類中的大的點被隔離并且被看作是有缺陷的。(再)測試進而被限于僅測試到沿缺陷邊緣的位置(其中單個點被看作表示其自身的邊緣),而不管這樣的邊緣位置是否初始地被標記為被損壞。
聚類分析通過應用解剖和功能關系來利用視野中的位置之間的相關性。能夠從諸如由Strouthidis等人(2006)和Garway-Heath等人(2000b)所提供的、跨視網膜的視神經乳頭(ONH)的映射來確定這樣的相關性。這樣的圖涉及用于每個測試位置(TL)的兩個參數,以便確定主測試位置與次級測試位置(表示視野中的其他TL)之間的關系。通過沿主TL位于其上的神經纖維束往回追溯到視神經乳頭并且同樣地通過沿次級TL位于其上的神經纖維束往回追溯到視神經乳頭而得出第一參數。第一參數因而反映這兩個神經纖維束之間在OHN處的角度。第二參數是主TL與次級TL之間的歐幾里德距離。將第一參數表示為/并且將第二參數表示為貓’似,則主TL與次級TL之間的相關性的表達式能夠被給出為RHO-0 29)9()ΝΗιΗ0m7Tf Hf-Ji1- {0.0001(等式!)圖2示出了上述相關性的確定。具體來說,圖2示出了按照疊加在來自Strouthidis 等人的視網膜圖像上的Humphrey 24_2視野測試圖案的一組測試位置。大的白色圓圈表示視神經乳頭,而黑線對應于跨視網膜散布的視神 經纖維束。由較大的黑點所標記(并且通過大的黑色箭頭鏈接)的兩個測試位置對應于主測試位置和次級測試位置的示例。經過黑點的白線表示最接近主測試位置和次級測試位置經過的特定視神經纖維束的路徑。
圖2中的第一和第二白色箭頭(按照白色的編號)指示分別來自上述等式I的第一和第二參數。具體來說,第一參數取決于在用視神經乳頭處的白線所示出的兩個神經纖維束之間所指示的角度,如由角度段和對應的黑色箭頭所表示的那樣。第二參數對應于主測試位置與次級測試位置之間的黑色箭頭的長度。
圖3示出對于一個眼睛所計算的一組示例相關性(注意圖3中的OHN被描繪為在左邊而不是在右邊)。具體來說,圖3中的主TL如在圖3左邊的眼睛的示意表示中所指示的那樣,其被用作延伸到(示例)次級位置的一組箭頭的基礎。對于這個主位置所計算的相關性的數值集合被示出在左上方,其中相關性的范圍從O. 4到高達O. 87。相關性值等于或大于O. 7的那8個位置以粗體示出,并且對應于在圖3中的右下方所示出的位置子集。這個子集能夠被看作是相對于所選擇的主位置的位置聚類。這個聚類的空間范圍也在圖3左邊的示意表示中被指示。
在圖3右下方的聚類中所規(guī)定的數字對應于聚類中的權重。這些權重跨聚類作為整體共計為一,并且反映主位置與聚類中的每個次級測試位置之間的相關性的強度(重正化)。具體來說,對給定次級測試位置所示出的權重越高,則該次級測試位置與主測試位置之間的相關性越大。權重的這種圖案或聚類在本文中將被稱作權重陣列(WA)。
圖4是示出按照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用于執(zhí)行MDT的超閾值測試的方法的流程圖。在操作410中,在每個測試位置上呈現刺激。所述刺激可以被設置在與正常截斷值的 95%對應的強度上。來自所有不同位置的結果(是/否)進而被保存到結果陣列(RA)中 (操作415) ο
隨后,將權重陣列和結果陣列合并為聚類分析的一部分,以對于每個位置給出表示估計的真實損壞概率(PTD)的值(操作420)?,F在相對于界限來檢查PTD值以識別用于再測試的位置(操作425)。具體來說,具有高估計TOT (高于第一界限Tl)的位置以及具有低估計TOT (低于第二界限T2)的那些位置不被選擇用于再測試,其中Τ1ΧΓ2。相反地,只有被選擇用于再測試的位置具有使得Τ1>Η)Τ>Τ2的PDT值。如果沒有位置滿足這個標準,那么測試終止(操作430,499)。
對于被選擇用于再測試的那些位置,調整呈現強度(操作435)(這將在下文中更詳細地說明),并且以這個新強度水平在這些位置上再次呈現刺激(操作440)。新的(再測試)結果被記錄并且與先前的結果合并(這將在下文中更詳細地說明),以產生結果陣列的更新版本,并且由此產生一組更新的估計PTD值(操作445)?,F在相對于約束再檢查這些估計PDT值(操作450),使得被選擇用于再測試的那些位置(i)具有使得Τ1>Η)Τ>Τ2的 PDT值(按照操作425),以及(b)沒有給出相同結果的兩次或更多呈現-即兩次都被看到或兩次都未被看到。
現在對是否已經執(zhí)行最大數量的掃描(回路或循環(huán))進行確定(操作455)。在一個實施例中,掃描的最大數量被設置為5,但是其他實施例可具有不同的設定。如果尚未執(zhí)行最大數量的掃描,則處理返回到操作430,其中一組再測試位置通過對估計PTD值設定閾值來確定。這個處理回路進而如先前所描述的那樣繼續(xù)進行,通過操作435、440、445和 450,直到或者沒有再測試位置在操作430處被確定,或者在操作455處達到最大數量的掃描,在這種情況下,處理在操作499處終止。
在一個實施例中,對高于正常性界限的95%的那些呈現,應用2/3標準-即高于這個水平的2個未被看到的呈現=不通過,而高于這個水平的2個被看到的呈現=通過。因此,最多四次呈現應出現在任何給定位置上。這個標準能夠被看作操作430 (選擇再測試位置)或操作455 (最大數量的掃描)的一部分。在其他實施例中,可應用不同標準,諸如3/5 標準。
每個刺激的結果,即在給定位置上的每個測試的結果本質上是二元的-在觀察者觀察到刺激的情況下為“是”(陽性),而在他們沒有觀察到刺激的情況下為“否”(陰性)。 結果能夠被認為是取決于呈現水平,該呈現水平被表示為β,它表示正?;蚱骄^察者看到該強度水平的呈現的機率。如果呈現未被看到,則將β的值記錄在結果陣列中,而如果呈現未被看到,則將l-β的值記錄在結果陣列中。例如,如果呈現強度被設置為95%的水平,那么結果陣列將在呈現被看到的位置上包含值O. 05,而在呈現沒有被看到的位置上包含值O. 95。
對于給定的主位置,通過將結果陣列與權重陣列相乘并且進而對結果求和來計算估計的真實損壞概率(按照操作420)。注意,由于重正化,在任何給定主位置的聚類外部的測試位置將具有權重值O。例如,在圖3中,聚類的權重陣列值在右下方示出,而其余位置為零(這些位置對應于圖3中的右上方的位置,這些位置的相關性沒有以粗體示出)。
因此,我們能夠將給定主位置的估計PTD的計算表示為其中對所有測試位置執(zhí)行求和,似(TI)表示給定測試位置的結果值,而紛(TZ)表示給定測試位置的權重(對于有關的主位置而言)。
聚類分析按照這些測試位置的視網膜靈敏度值之間的生理關系合并來自多個相關測試位置的信息(基于視神經纖維束的圖案)。這提供了統(tǒng)計上更健壯的一組結果,因為數據的聚合能夠補償觀察者的個體(孤立的)隨機響應誤差,但是與圖1B的方式相比具有降低的測試量(對于給定水平的統(tǒng)計準確度而言)。
在一個實施例中,在操作425處被用于確定再測試位置的界限Tl和Τ2在測試之前被固定,并且在測試本身期間不被改變。為每個主位置設置界限T2,使得如果在主位置遺漏(沒有看到)單個孤立的刺激,那么這應當始終被再測試。換言之,在主位置上用β而在其他位置上用1_β來填充結果陣列,并且按照上述等式2為這個主位置計算PDT值。界限Τ2進而被設置成低于結果得到的PDT值,以確保在這個主測試位置上的孤立的測試遺漏將始終觸發(fā)再測試。上限(Tl)能夠使用逆過程來設置,即通過假定用戶看到單個孤立的刺激,使得在主位置上用1-β而在其他位置上用β來填充結果陣列。界限Tl進而被設置成高于結果得到的PDT值,以確保在這個主測試位置上的孤立的檢測將始終觸發(fā)再測試,但是遺漏位置的大的聚類將被消除。
在一個實施例中,對于常規(guī)超閾值測試,起始強度被設置成95%截斷。進而可按照操作435為后續(xù)掃描調整刺激的強度。在一個具體實施例中,如果測試位置被選擇用于再測試,則刺激的強度按照在這個測試位置上已經呈現的呈現數量來調整。因此,對于第二次呈現,強度增加到95%截斷以上,使得正常受檢者僅有1%的機率遺漏兩次呈現。在第三次呈現時,刺激強度向下移位到95%截斷以下以增加靈敏度,使得臨界異常的受檢者將具有 <50%的機率遺漏I號呈現和3號呈現兩者。第四次呈現再次處于95%的水平(對于任何附加掃描而言)。
如上所述,在第一次掃描之后,結果陣列基于初始的95%刺激強度水平按照呈現被看到還是未被看到(分別)包含O. 05和O. 95的值。對于后續(xù)呈現,僅測試位置中的一些被再測試,并且同樣地,刺激強度水平可以改變。當在操作445處更新結果陣列時,這些因素被考慮在內。具體來說,給定測試位置的結果陣列的值由下式給出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執(zhí)行檢測跨受檢者視野的靈敏度缺失的超閾值測試的設備,所述設備被配置成在跨視野散布的一組位置中的每個位置上呈現刺激;對于每個刺激得到指示所述刺激是否被所述受檢者看到的結果;以及對于每個位置確定是否在該位置上再呈現刺激,其中對于給定位置,所述確定涉及合并從多個位置所得到的結果,其中所述多個位置由與所述給定位置關聯的聚類限定,所述聚類基于跨視野的視神經纖維束的路徑來確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設備還被配置成提供與所述聚類對應的權重陣列,由此所述聚類中的每個位置被分配權重,并且所述合并包括使用所述權重陣列來過濾結果。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設備還被配置成執(zhí)行對經過濾的結果的檢查, 以確定是否在給定位置上再呈現刺激,其中所述檢查選擇具有高于第一界限但低于第二界限的中間結果的位置用于再呈現所述刺激。
4.如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設備還被配置成在執(zhí)行所述刺激的再呈現之前調整刺激強度。
5.如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設備還被配置成執(zhí)行所述呈現、 獲得和確定的多次循環(huán)。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設備被配置成在確定不在任何位置上再呈現所述刺激的情況下或者在已經執(zhí)行預定最大數量的循環(huán)的情況下終止所述循環(huán)。
7.如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設備,其中對于給定位置(表示為主位置),所述主位置的聚類通過計算所述主位置與所述一組位置中的其他位置(表示為次級位置)之間的相關性來確定。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主位置與次級位置之間的相關性使用基于跨所述視野的、經過或接近所述主位置和所述次級位置的視神經纖維束的路徑的參數來計算。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參數基于(i)經過所述主位置的第一視神經纖維束與(ii)經過所述主位置的第二視神經纖維束之間的角度。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第一視神經纖維束與所述第二視神經纖維束之間的所述角度在視神經乳頭處被測量。
11.如權利要求7至10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相關性還基于所述主位置與所述次級位置之間的視網膜距離。
12.如權利要求7至11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設備被配置成在所述主位置與次級位置之間的相關性超過預定閾值的情況下將所述次級位置加入所述主位置的聚類。
13.如權利要求7至12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設備還被配置成基于所述聚類中的每個次級位置與所述主位置之間的相關性來確定該次級位置的權重。
14.如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測試包括運動位移測試。
15.一種用于執(zhí)行跨受檢者視野的運動位移測試的設備,其中所述運動位移測試涉及呈現包括顯示特征的移動的刺激,所述設備包括液晶顯示監(jiān)視器(LCD),所述液晶顯示監(jiān)視器(LCD)包括多個像素,其中每個像素包括多個子像素,每個子像素被配置成輸出大體上相同顏色的光,并且其中所述設備被配置成將子像素化渲染用于顯示所述顯示特征的移動。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顯示特征包括垂直線,并且其中所述移動是所述垂直線的水平移動。
17.如權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子像素沿與顯示特征的所述移動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均勻間隔。
18.如權利要求15至17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每個子像素被配置成輸出白光。
19.如權利要求15至18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設備,其中給定像素中的子像素全部產生相同的輸出能量。
20.如權利要求15至19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設備被配置成呈現具有一系列不同位移的刺激,并且其中所述刺激中的至少一個的位移與所述刺激中的另一個的位移相差一個子像素的量。
21.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設備被配置成呈現在位移時具有增量步長的刺激,其中所述增量步長對應于一個子像素間距。
22.如權利要求15至21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子像素化渲染的使用改進動態(tài)測試范圍的高靈敏度端。
23.如權利要求15至22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子像素化渲染的使用為測量測試閾值提供增加的精度。
24.一種用于執(zhí)行檢測跨受檢者視野的靈敏度缺失的超閾值測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跨視野散布的一組位置中的每個位置上呈現刺激;對于每個刺激得到指示所述刺激是否被所述受檢者看到的結果;以及對于每個位置確定是否在該位置上再呈現刺激,其中對于給定位置,所述確定涉及合并從多個位置所得到的結果,其中所述多個位置由與所述給定位置關聯的聚類限定,所述聚類基于跨視野的視神經纖維束的路徑來確定。
25.如權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還包括提供與所述聚類對應的權重陣列,由此所述聚類中的每個位置被分配權重,并且所述合并包括使用所述權重陣列來過濾結果。
26.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還包括檢查經過濾的結果,以確定是否在給定位置上再呈現刺激,其中所述檢查選擇具有高于第一界限但低于第二界限的中間結果的位置用于再呈現所述刺激。
27.如權利要求24至26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還包括在執(zhí)行所述刺激的再呈現之前調整刺激強度。
28.如權利要求24至27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還包括執(zhí)行所述呈現、獲得和確定的多次循環(huán)。
29.如權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確定不在任何位置上再呈現所述刺激的情況下或者在已經執(zhí)行預定最大數量的循環(huán)的情況下所述循環(huán)終止。
30.如權利要求24至29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對于給定位置(表示為主位置), 所述主位置的聚類通過計算所述主位置與所述一組位置中的其他位置(表示為次級位置) 之間的相關性來確定。
31.如權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主位置與次級位置之間的相關性使用基于跨所述視野的、經過或接近所述主位置和所述次級位置的視神經纖維束的路徑的參數來計笪ο
32.如權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參數基于(i)經過所述主位置的第一視神經纖維束與(ii)經過所述主位置的第二視神經纖維束之間的角度。
33.如權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視神經纖維束與所述第二視神經纖維束之間的所述角度在視神經乳頭處被測量。
34.如權利要求30至3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相關性還基于所述主位置與所述次級位置之間的視網膜距離。
35.如權利要求30至34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主位置與次級位置之間的相關性超過預定閾值的情況下將所述次級位置加入所述主位置的聚類。
36.如權利要求30至3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還包括基于所述聚類中的每個次級位置與所述主位置之間的相關性來確定該次級位置的權重。
37.如權利要求30至36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測試包括執(zhí)行運動位移測試。
38.一種用于執(zhí)行跨受檢者視野的運動位移測試的方法,其中所述運動位移測試涉及呈現包括顯示特征的移動的刺激,所述方法包括提供液晶顯示監(jiān)視器(LCD),所述液晶顯示監(jiān)視器(IXD)包括多個像素,其中每個像素包括多個子像素,每個子像素被配置成輸出大體上相同顏色的光,并且將子像素化渲染用于顯示所述顯示特征的移動。
39.如權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顯示特征包括垂直線,并且所述移動是所述垂直線的水平移動。
40.如權利要求38或3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子像素沿與顯示特征的所述移動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均勻間隔。
41.如權利要求38至40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每個子像素被配置成輸出白光。
42.如權利要求38至41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給定像素中的子像素全部產生相同的輸出能量。
43.如權利要求38至42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還包括呈現具有一系列不同位移的刺激,并且其中所述刺激中的至少一個的位移與所述刺激中的另一個的位移相差一個子像素的量。
44.如權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還包括呈現在位移時具有增量步長的刺激,其中所述增量步長對應于一個子像素間距。
45.如權利要求38至44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子像素化渲染的使用改進動態(tài)測試范圍的高靈敏度端。
46.如權利要求38至4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子像素化渲染的使用為測量測試閾值提供增加的精度。
47.一種計算機程序,其包括在被運行時實現如權利要求23至46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方法的程序指令。
48.一種計算機程序產品,其包括其上存儲有如權利要求47所述的計算機程序的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
49.一種計算機程序產品,其包括在由計算機運行時使所述計算機執(zhí)行用于檢測跨受檢者視野的靈敏度缺失的超閾值測試的程序指令,包括在跨視野散布的一組位置中的每個位置上呈現刺激;對于每個刺激得到指示該刺激是否被所述受檢者看到的結果;以及對于每個位置確定是否在該位置上再呈現刺激,其中對于給定位置,所述確定涉及合并從多個位置所得到的結果,其中所述多個位置由與所述給定位置關聯的聚類限定,所述聚類基于跨視野的視神經纖維束的路徑來確定。
50.一種大體上如參照附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
51.一種大體上如參照附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設備。
52.一種大體上如參照附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計算機程序。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提供用于執(zhí)行跨受檢者視野的靈敏度超閾值測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跨視野散布的一組位置中的每個位置上呈現刺激,并且對于每個刺激得到指示該刺激是否被受檢者看到的結果。所述方法還包括對于每個位置確定是否在該位置上再呈現刺激,其中對于給定位置,所述確定涉及合并從多個位置所得到的結果。這多個位置由與所述給定位置關聯的聚類限定,其中所述聚類基于跨視野的視神經纖維束的路徑來確定。
文檔編號A61B3/024GK103025228SQ201180022725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5月6日
發(fā)明者D.克拉布, C.伯金, D.加韋-希思, G.弗唐-羅, M.韋斯特科特 申請人:Ucl商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