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甘藍型油菜含油量調控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農業(yè)應用生物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甘藍型油菜含油量的化學調控方法。
背景技術:
油菜含油量一直是油菜專家們最關心的問題,多年來,育種專家們利用雜交、生物技術、化學誘變等方法培育了許多高含油量品種。栽培研究者也發(fā)現甘藍型油菜油分積累與營養(yǎng)、環(huán)境條件有關,劉后利研究表明,增施N肥(160-220.5kg/公頃)時,種子蛋白質含量增加,使油菜含油量相對降低,氮肥施用時期對含油量也有影響,施肥越晚,種子含油量越低。劉昌智等報道磷肥在田間條件下,對油菜含油量影響不大,但在缺磷條件下,增施磷肥可使油菜含油量提高0.5-2.4%,在每公頃施用187.5kg氮肥情況下,配施磷肥118.5kg可增加油菜種子含油量。鉀肥也有利于油菜含油量的提高,在施氮較高(230kg/公頃)情況下,增施鉀肥可提高油菜含油量0.3-3%。溫度和光照對油菜含油量有較大影響。油菜開花后30天內,在25℃條件下,光照強度由900Lx增到28800lx時,種子含油量上升4.2-4.7%,在相同光照條件下,隨著溫度的降低,種子含油量上升4.3-4.9%。劉后利研究表明,油菜在成熟期間氣溫在20℃以上,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土壤濕度適度,有利于油分積累。不同緯度對油菜含油量有影響,同一油菜品種,種植地區(qū)緯度越高,油菜含油量越高,緯度越低,其含油量越低。海拔高度對油菜含油量也有影響,據中國農科院試驗表明,同一油菜品種在不同海拔高度種植,其含油量隨海拔增加而增加。土壤對含油量有影響,劉后利發(fā)現油菜種植在中性和微堿性土壤上,含油量較高,酸性土壤次之,堿性土壤含油量最低。上述研究從品種、肥料、土壤、氣候、光照等因素探討了含油量的相關性,但目前尚沒有采用化學調控的方法來提高油菜含油量的研究報道。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申請人從甘藍型油菜種子中油分、糖、蛋白質等物質代謝的相互聯系入手,深入研究了各代謝途徑中的關鍵酶的作用機理及其相互關系,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甘藍型油菜含油量的化學調控方法,該方法通過調節(jié)油脂合成途徑,達到提高含油量的目的。
本發(fā)明通過下列步驟實現在開花后30~40天內,用0.1%~0.5%的乙酸緩沖液,噴灑油菜角果。通過上述處理,可顯著提高甘藍型黃籽油菜籽粒含油量5~10%,見下表表1開花33天時油脂合成促進劑乙酸對甘藍型黃籽油菜籽粒含油量的影響
在開花后30~40天內的其他時間處理,對油菜籽粒含油量提高影響不大。
本發(fā)明方法的優(yōu)點是操作簡單,使用的試劑價格低廉,無毒副作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取一甘藍型黃籽油菜田塊2畝,在開花后33天,用0.5%的乙酸緩沖液,噴灑油菜角果,經測定含油量提高10.65%。
實施例2取一甘藍型黃籽油菜田塊5畝,在開花后33天,用0.2%的乙酸緩沖液,噴灑油菜角果,經測定含油量提高8.57%。
實施例3取一甘藍型黃籽油菜田塊3畝,在開花后33天,用0.1%的乙酸緩沖液,噴灑油菜角果,經測定含油量提高5.71%。
實施例4取一甘藍型黃籽油菜田塊8畝,在開花后30天,用0.5%的乙酸緩沖液,噴灑油菜角果,經測定含油量提高9.56%。
實施例5取一甘藍型黃籽油菜田塊6畝,在開花后35天內,用0.3%的乙酸緩沖液,噴灑油菜角果,經測定含油量提高8.99%。
實施例1取一甘藍型黃籽油菜田塊5畝,在開花后40天內,用0.5%的乙酸緩沖液,噴灑油菜角果,經測定含油量提高10.23%。
權利要求
1.一種甘藍型油菜含油量調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開花后30~40天內,用0.1%~0.5%的乙酸緩沖液,噴灑油菜角果。
全文摘要
一種甘藍型油菜含油量調控方法,通過在開花后30~40天內,用0.1%~0.5%的乙酸緩沖液,噴灑油菜角果,可顯著提高甘藍型黃籽油菜籽粒含油量5~10%,本發(fā)明方法操作簡單,使用的試劑價格低廉,無毒副作用,可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應用。
文檔編號A01N37/02GK1541528SQ200310110899
公開日2004年11月3日 申請日期2003年11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11月5日
發(fā)明者梁穎, 李加納, 諶利, 梁 穎 申請人:西南農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