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芳香二脒類具殺菌活性的化合物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農用殺菌劑范疇,特別涉及芳香二脒類具殺菌活性的化合物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植物病原菌對植物的生長有很大的危害,每年均給農業(yè)生產造成巨大的損失。為防治植物病害的發(fā)生,減少由其造成的損失,人們研究出了大量具殺菌及抑菌活性的化合物,用于防治和減輕植物病害的發(fā)生?;颐箤俨【ㄆ咸焰呔?B.cinera)、蔥葡萄孢菌(B.allii)蔥鱗葡萄孢菌(B.squamous)等,其中灰葡萄孢菌(B.cinera)是一種危害嚴重的植物病原菌?;颐共【芮秩径喾N植物,其中很多植物是重要的農作物。易受灰霉病菌侵染的植物有鮮果實植物如草霉、葡萄、蘋果和柑桔等;蔬菜如甘藍、胡蘿卜、黃瓜、西紅柿、萵苣等;觀賞植物如玫瑰、秋海棠、菊花、天竺葵、郁金香等?;颐共〉那秩究蓪е麓竺娣e植物死亡,從而造成巨大的損失。
發(fā)明內容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芳香二脒類具殺菌活性的化合物及其用途,該化合物屬于一類全新的化合物,對灰霉病有特效,可作為農用殺菌劑在防治植物病原菌的應用。本發(fā)明的芳香二脒類具殺菌活性化合物,以下列兩個化合物為具體例子4,4’-二脒基-1,3-二苯氧基丙烷;4,4’-二脒唑基-1,3-(2,2’-二甲氧基)二苯氧基丙烷在治療幾種動物疾病時已得到應用,本發(fā)明是首次將其應用到植物病原菌的防治中,即作為農用殺菌劑使用。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芳香二脒類具殺菌活性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該化合物的結構通式為其中R1=H,OCH3本發(fā)明的其它特點是,所述的具殺菌活性的化合物可制成各種劑型或制劑,用于噴霧使用;各劑型中各組成物質的重量百分比為所述的具殺菌活性的化合物組成的各種制劑,其中的填料可以是白炭黑、膨潤土、硅澡土等本領域工作人員公知的物質中的一種或幾種混合物;溶劑可以是甲醇、乙醇、正(異)丙醇和水等本領域工作人員公知的物質中的一種或幾種混合物;表面活性劑可以是本領域人員公知且常用的各類表面活性物質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所述的具殺菌活性的化合物組成的各種制劑,還可加入0.1%~70%的其他殺菌活性物質。所述的各種制劑中加入的其他殺菌活性物質,是在本領域常用的或本領域人員公知的殺菌活性物質的一種。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特點是,可將其應用于防治植物病原菌,作為農用殺菌劑使用;在化合物的結構通式中,當R1=H,R2為脒基,n為3時,即為4,4’-二脒基-1,3-二苯氧基丙烷;當R1=OCH3,R2為脒唑基,n為3時,即為4,4’-二脒唑基-1,3-(2,2’-二甲氧基)二苯氧基丙烷。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詳述本發(fā)明的實施過程。具殺菌活性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該化合物的結構通式為包括化合物的結構通式為其中R1=H,OCH3所述化合物具殺菌活性的機理是化合物能和病原菌的雙鏈DNA小溝結合,尤其和富含A、T堿基對的區(qū)域。許多植物病原菌,特別是植物灰霉屬病菌的DNA為雙鏈結構,富含A、T堿基對,因此對植物灰霉病有特效,并對DNA結構與灰霉病菌結構特點相同的植物病原菌也有很好的防效。本發(fā)明具殺菌活性化合物的應用,其特征在于該化合物可配制成各種劑型及制劑形態(tài),用于田間防治植物病原菌。各制劑中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為其中的填料是白炭黑、膨潤土、硅澡土等本領域工作人員公知的物質中的一種或幾種混合物;溶劑是甲醇、乙醇、正(異)丙醇和水及本領域工作人員公知的物質中的一種或幾種混合物;表面活性劑可以是本領域人員常用且公知的各類表面活性物質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由化合物組成的各種制劑,其特征在于各制劑中還可加入0.1~70%的其他殺菌劑活性物質。各種制劑中加入的其他殺菌活性成份,可以是在本領域常用的,為本領域人員公知的殺菌活性物質。各制劑形態(tài)中有效成份的含量可根據(jù)本發(fā)明涉及的具體化合物和其理化性質確定,各制劑可采用當前常用的農藥田間使用技術在田間使用,而這些當前常用的農藥田間使用技術對本領域人員是公知的。本發(fā)明可通過如下實施例給出實施例1化合物結構通式中,當R2為n為3,R1為H時(以下簡稱W1),結構式為實施例2化合物結構通式中,當R2為n為3,R1為H時(以下簡稱W2),結構式為實施例3化合物結構通式中,當R1為H,R2為n為3時(以下簡稱W3),結構式為實施例4化合物結構通式中,當R1為OCH3,R2為n為3時(以下簡稱W4),結構式為實施例5化合物結構通式中,當R1為OCH3,R2為,n為4時(以下簡稱W5),結構式為實施例6化合物結構通式中,當R1為OCH3,R2為n為5時(以下簡稱W6),結構式為實驗實施例1在離體條件下,化合物W1、W2、W3、W4、W5和W6對多種植物病原菌有效。將各化合物用無菌水配制成10mg/L的藥劑,以番茄灰霉病菌、番茄葉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白菜黑斑病菌、小麥赤霉病菌等12種植物病菌為供試生物,將1ml藥液加到9ml的PDA培養(yǎng)基中混合均勻,倒入高溫滅菌的培養(yǎng)皿中制成帶藥培養(yǎng)基,待培養(yǎng)基凝固后,每個培養(yǎng)基平面放入1個供試菌餅,對照放1個供試菌餅(直徑為4mm),每個處理3次重復,根據(jù)對照生長情況,用十字交叉法測量供試菌落直徑,用下述公式計算抑制率,結果見表1表1化合物對不同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實驗實施例2實施例2中的化合物W1、W2、W3、W4、W5和W6對多種植物病原菌有效。將各化合物溶于5%的polyethyleneGlycol中,噴于植物上,在24℃下涼干。然后接種病原菌,定殖5-7天,檢查病原菌的生長情況。防治效果用0(對照)至10(100%)的指數(shù)來表示,結果見表2。表2化合物對不同病菌的防治效果實驗實施例3將W1、W2、W3、W4、W5和W6用本發(fā)明的制劑配制方法,配制成2%水劑,在大田進行了防治植物病原菌的試驗,用常用殺菌劑撲海因和速克靈為對照藥劑,清水為對照,不同濃度藥液噴霧后的防治效果見表3、表4。在實驗中,對于化合物組成的各種制劑、填料或溶劑、表面活性劑的重量百分比,以及加入其他殺菌活性物質的百分比,按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配制,均可達到理想的效果。黃瓜、番茄灰霉病發(fā)生及防治效果調查,主要以果實為調查對象。每小區(qū)采用5點取樣,每點調查2~3株,每株調查3~5個果實并根據(jù)以下分級標準進行記錄。根據(jù)以下分級標準記錄葉片發(fā)病情況,據(jù)病情指數(shù)計算防治效果,以DMRT法分析各處理間的差異顯著性。0級果實無病斑;1級病斑直徑小于1cm;3級病斑直徑1~2cm;5級病斑直徑2~3cm;7級病斑直徑3~4cm;9級病斑直徑大于5cm。施藥前調查灰霉病的病情基數(shù),施藥后調查果實病情并記錄。若試藥前未發(fā)病(即病情基數(shù)為0),則按下式計算相對防效。表32%化合物水劑防治黃瓜灰霉試驗結果<tablesid="table5"num="006"><tablewidth="812">藥劑濃度平均病情指數(shù)防治效果(%)差異顯著性(α=0.05)W150PPM10.5961.9c100PPM7.4468.0b200PPM5.5679.8aW250PPM9.5961.9c100PPM8.4466.0b200PPM5.8678.8aW350PPM10.8941.9c100PPM9.4461.0b200PPM6.5666.8aW450PPM9.7965.9c100PPM8.7471.0b200PPM5.3680.8aW550PPM10.1959.9c100PPM8.4467.0b200PPM5.2679.8aW650PPM11.9852.9c100PPM9.4466.0b200PPM7.5672.8a撲海因1000倍液7.1774.2a空白對照-------27.8------------</table></tables>表42%化合物水劑防治蕃茄灰霉試驗結果實驗實施例4將W1、W2、W3、W4、W5和W6用本發(fā)明的制劑配制方法,配制成5%可溶性粒劑,在大田進行了防治豇豆灰霉病菌試驗,用常用殺菌劑速克靈為對照藥劑,清水為對照,不同濃度藥液噴霧后的防治效果見表5。在實驗中,對于化合物組成的各種制劑、填料或溶劑、表面活性劑的重量百分比,以及加入其他殺菌活性物質的百分比,按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配制,均可達到理想的效果。每小區(qū)對角線5點取樣,每點選2株共10株。根據(jù)以下分級標準記錄葉片發(fā)病情況,據(jù)病情指數(shù)計算防治效果,以DMRT法分析各處理間的差異顯著性。病葉分級標準0級無病斑;1級病部占葉面積的5%以下;3級病部占葉面積的6-15%;5級病部占葉面積的16-25%;7級病部占葉面積的26-50%;9級病部占葉面積的50%以上。若試藥前未發(fā)病(即病情基數(shù)為0),則按下式計算相對防效。表55%化合物可溶性粒劑防治豇豆灰霉病藥效(葉片)實驗實施例5將W1、W2、W3、W4、W5和W6用本發(fā)明的制劑配制方法,配制成2%乳油,在大田進行了防治草莓灰霉病菌試驗,用常用殺菌劑40%菌核凈為對照藥劑,清水為對照,不同濃度藥液噴霧后的防治效果見表6。在實驗中,對于化合物組成的各種制劑、填料或溶劑、表面活性劑的重量百分比,以及加入其他殺菌活性物質的百分比,按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配制,均可達到理想的效果。調查方法采取平行線2行取樣,每行調查1.5cm以上果子的發(fā)病情況,按以下分級標準對果實灰霉病的發(fā)生分級。據(jù)病情指數(shù)計算防治效果,以DMRT法分析各處理間的差異顯著性。0級果實不發(fā)??;1級病斑占整個果實面積的5%以下;3級病斑占整個果實面積的6%~15%;5級病斑占整個果實面積的16%~25%;7級病斑占整個果實面積的26%~50%;9級病斑占整個果實面積的50%以上。表62%化合物乳油對草莓灰霉病防治效果實驗實施例6將2%化合物W2和5%乙霉威,采用本發(fā)明的制劑配制方法,配制成7%的混合殺菌劑,在大田進行了防治番茄灰霉病菌試驗,用常用殺菌劑50%速克靈為對照藥劑,清水為對照,不同濃度藥液噴霧后的防治效果見表7。在實驗中,對于化合物組成的各種制劑、填料或溶劑、表面活性劑的重量百分比,以及加入其他殺菌活性物質的百分比,按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配制,均可達到理想的效果。表77%W2乙霉威混劑防治番茄灰霉病藥效(果實)實驗實施例7將4%化合物W1和15%多菌靈,采用本發(fā)明的制劑配制方法,配制成19%的混合殺菌劑,在大田進行了防治番茄灰霉病菌試驗,用常用殺菌劑50%多菌靈為對照藥劑,清水為對照,不同濃度藥液噴霧后的防治效果見表8。在實驗中,對于化合物組成的各種制劑、填料或溶劑、表面活性劑的重量百分比,以及加入其他殺菌活性物質的百分比,按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配制,均可達到理想的效果。表819%W1多菌靈混劑防治番茄灰霉病藥效(果實)實驗實施例8將2%化合物W5和10%嘧菌胺,采用本發(fā)明的制劑配制方法,配制成12%的混合殺菌劑,在大田進行了防治番茄灰霉病菌試驗,用常用殺菌劑40%施佳樂SC為對照藥劑,清水為對照,不同濃度藥液噴霧后的防治效果見表9。在實驗中,對于化合物組成的各種制劑、填料或溶劑、表面活性劑的重量百分比,以及加入其他殺菌活性物質的百分比,按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配制,均可達到理想的效果。表912%W5嘧霉胺混劑防治番茄灰霉病藥效(果實)權利要求1.芳香二脒類具殺菌活性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該化合物的結構通式為其中R1=H,OCH3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芳香二脒類具殺菌活性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合物可加工成為適合噴霧使用的各種劑型或制劑;各種劑型或制劑中各物質的重量百分比為其中的填料是白炭黑、膨潤土、硅澡土及本領域人員公知的物質中的一種或幾種混合物;溶劑是甲醇、乙醇、正丙醇、異丙醇、水及本領域人員公知的物質中的一種或幾種混合物;表面活性劑是本領域人員公知且常用的各類表面活性物質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具殺菌活性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由化合物組成的各種劑型或制劑中,還另外加入0.1%~70%的其他常用的或本領域公知的殺菌活性物質的一種。4.權利要求1所述的芳香二脒類具殺菌活性的化合物作為農用殺菌劑在防治植物病原菌的應用。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應用,在化合物的結構通式中,當R1為H,R2為脒基,n為3時,即為4,4’-二脒基-1,3-二苯氧基丙烷;在化合物結構通式中,當R1為OCH3,R2為脒唑基,n為2時,即為4,4’-二脒唑基-1,3-(2,2’-二甲氧基)二苯氧基丙烷。全文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芳香二脒類具殺菌活性的化合物,該化合物可用于抑制病原菌生長,對灰霉病有特效。本發(fā)明的化合物可以配制成各種劑型及制劑形態(tài),各制劑形態(tài)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可根據(jù)本發(fā)明涉及的具體化合物和其理化性質確定,各制劑可采用當前常用的農藥田間使用技術在田間使用。本發(fā)明首次將該類具殺菌活性的化合物應用于防治植物病原菌,作為農用殺菌劑使用。文檔編號A01N37/52GK1613847SQ20041007307公開日2005年5月11日申請日期2004年9月13日優(yōu)先權日2004年9月13日發(fā)明者張興,陳安良,廉應江,馮俊濤,李廣澤,馬志卿,葉海洋申請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無公害農藥研究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