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鋁土礦選礦磨礦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選礦磨礦工藝,尤其涉及一種鋁土礦選礦磨礦工藝。
背景技術:
鋁土礦選礦技術于2003年實現了產業(yè)化。但在實際生產中,由于磨礦產品粒度兩極分化,造成浮選精礦過濾產能低,浮選尾礦沉降脫水困難,制約了鋁土礦選礦指標的進一步提高,并產生了尾礦排放堆存的安全環(huán)境問題。
現有鋁土礦選礦廠采用一段閉路磨礦,磨礦機采用溢流型球磨機,磨礦細度為-0.074mm占70-75%。如圖1所示,現有磨礦流程如下原礦經溢流型球磨機后分級,溢流進入下一道工序,返砂返回溢流型球磨機再磨。
由于鋁土礦的性質影響,磨礦產品粒度兩極分化。在-0.074mm 70-75%的條件下,-0.010mm含量占30%左右,-0.010mm含量高,造成浮選精礦過濾性能變差,過濾機產能低下,尾礦沉降困難,選別作業(yè)機械夾雜加劇,對進一步提高選礦指標造成困難。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適合鋁土礦選礦脫硅工藝要求的磨礦工藝,使磨礦產品中粒度組成合理,減少其過粉碎;對易泥化的含硅礦物盡早排出磨礦流程,降低其泥化程度。通過磨礦流程的優(yōu)化,降低磨礦產品過細微粒的含量,可進一步提高選別指標,并可提高選別產品的過濾性能。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的鋁土礦選礦磨礦工藝,磨礦為兩段閉路磨礦。
所述的兩段閉路磨礦包括下述工藝步驟原礦先進入格子型球磨機進行一段磨礦,磨礦后進行一段分級,一段分級返砂返回一段格子型球磨機再磨,一段分級溢流進入二段分級機,分級后的返砂部分給入二段溢流型球磨機進行磨礦,磨后產品進入二段分級機分級,二段溢流為合格礦漿進入浮選流程。
所述的一段磨礦的磨礦產品為-0.074mm含量在40-45%,球磨機與一段分級機構成一段閉路磨礦。
所述的二段磨礦的磨礦產品為-0.074mm含量在65-75%,二段球磨機與二段分級機構成預先分級及檢查分級合一的二段閉路磨礦。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和效果如下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在鋁土礦原礦化學成分及粒度分布相同的情況下,保證最終磨礦產品-0.074mm含量在65-75%時,使-0.010mm含量從30%降低到15%左右。
在這種排礦粒度下,磨礦產品粒度分布合理,有效改善了后續(xù)選礦作業(yè)的選別指標和鋁土礦選礦精尾礦的沉降及過濾性能。
本發(fā)明適合鋁土礦選礦脫硅工藝要求,使磨礦產品由合適的粒度組成,減少礦物過粉碎;對易泥化的含硅礦物盡早排出磨礦流程,降低其泥化程度。通過磨礦流程的優(yōu)化,降低過細微粒的含量,提高Al2O3的回收率,改善選別產品的沉降和過濾性能。
圖1是現有鋁土礦選礦磨礦工藝流程圖。
圖2是本發(fā)明鋁土礦選礦磨礦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不受實施例所限。
如圖2所示,本發(fā)明將磨礦流程改為兩段閉路磨礦,其中,一段球磨機采用格子型,二段球磨機采用溢流型。
本發(fā)明的鋁土礦選礦磨礦工藝如下原礦先進入格子型球磨機進行一段磨礦,磨礦產品-0.074mm含量在40-45%,然后進行一段分級,一段分級返砂返回一段格子型球磨機再磨,一段球磨機與一段分級機構成一段閉路磨礦。一段分級溢流進入二段分級機,分級后的返砂部分給入二段溢流型球磨機進行磨礦,磨礦產品-0.074mm含量在65-75%,磨后產品進入二段分級機分級,二段溢流為合格礦漿進入浮選流程。二段球磨機與二段分級機構成預先分級及檢查分級合一的二段閉路磨礦。
權利要求
1.鋁土礦選礦磨礦工藝,其特征在于磨礦為兩段閉路磨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鋁土礦選礦磨礦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段閉路磨礦包括下述工藝步驟原礦先進入格子型球磨機進行一段磨礦,磨礦后進行一段分級,一段分級返砂返回一段格子型球磨機再磨,一段分級溢流進入二段分級機,分級后的返砂部分給入二段溢流型球磨機進行磨礦,磨后產品進入二段分級機分級,二段溢流為合格礦漿進入浮選流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鋁土礦選礦磨礦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段磨礦的磨礦產品為-0.074mm含量在40-45%,一段球磨機與一段分級機構成一段閉路磨礦。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鋁土礦選礦磨礦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段磨礦的磨礦產品為-0.074mm含量在65-75%,二段球磨機與二段分級機構成預先分級及檢查分級合一的二段閉路磨礦。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選礦磨礦工藝,尤其涉及一種鋁土礦選礦磨礦工藝。將磨礦流程改為兩段閉路磨礦,其中,一段球磨機采用格子型,二段球磨機采用溢流型。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在鋁土礦原礦化學成分及粒度分布相同的情況下,保證最終磨礦產品-0.074mm含量在65-75%時,使-0.010mm含量從30%降低到15%左右。
文檔編號B02C23/12GK1788850SQ20051013083
公開日2006年6月21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12月23日
發(fā)明者葛長禮, 于傳敏, 王寶奎, 鄭緒濱 申請人:沈陽鋁鎂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