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烏賊產卵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人工魚礁產卵礁,具體說是以烏賊為增殖對象供其產卵的產卵礁—一種烏賊產卵礁。
背景技術:
烏賊,尤其是金烏賊是我國海洋漁業(yè)重要的經濟頭足類之一,我國金烏賊的主要漁場在山東日照嵐山頭、青島、黃海中部和北部。早在1959年,我國朱元鼎教授在太平洋西部漁業(yè)研究委員會會議上就提出要增殖和保護金烏賊這一重要資源,但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后,隨著漁業(yè)生產的發(fā)展和現代化水平的不斷提高,金烏賊面對的捕撈壓力越來越大,金烏賊目前的產卵場及增殖保護區(qū)的環(huán)境與生產秩序已受到威脅,其資源的再生能力難以承受與日俱增的捕撈強度,補充量顯著下降,其漁業(yè)生產已明顯衰退。
金烏賊作為一種珍貴的地方品種,1992年起被列入山東省地方資源增殖計劃。增殖采取的是一種半人工增殖保護方式,即將附著有金烏賊受精卵的烏賊籠收集起來,集中投放到一定海區(qū),使其自然孵化以進行增殖保護管理。“九五”期間,山東省在日照沿海投入資金近百萬元,開展金烏賊的增殖放流,創(chuàng)造了較好的經濟效益,雖然用烏賊籠作為金烏賊增殖附著基效果尚好,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近年來受漁業(yè)資源、漁場環(huán)境和生產效益的影響,投入生產的烏賊籠數量急劇減少,增殖用附著基來源成為制約烏賊增殖業(yè)和進一步擴大規(guī)模的突出問題;二是烏賊籠制作較復雜,而且成本較高,不適于金烏賊的大規(guī)模增殖;三是烏賊籠本身以捕撈為目的,損害產卵親體,不適應金烏賊多次產卵的習性,影響了金烏賊的產卵量。為了穩(wěn)定和進一步擴大金烏賊增殖規(guī)模,改進增殖方法,尋找新的金烏賊產卵礁則成為增殖工作面臨的重要課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烏賊產卵礁,以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
研究表明,烏賊,如金烏賊有趨光性,同時具有喜鉆洞的習性。實踐也表明用烏賊籠作為金烏賊增殖附著基,金烏賊可將卵產于網衣上。
本發(fā)明的基本構思是在框架外固定包有白色塑料板,可滿足金烏賊趨光的習性,該塑料板上設有多個圓形孔洞,以滿足金烏賊喜鉆洞的習性,且在框架內布設作為產卵附著基的網衣,每個孔洞對應由網衣間隔而組成的產卵室,且有網衣封頂。上述的塑料板為PVC白色塑料板,上述的網衣為聚乙烯網衣。
考慮到生物的磁場效應,在塑料板內側嵌入固定有若干磁體。
由此構筑的本發(fā)明充分利用了生物趨光、喜鉆洞的習性及磁場效應,結構穩(wěn)定,制作簡單,成本低,而且便于管理,同時充分利用了空間,且不損害產卵親體。
圖1是本發(fā)明的基本結構正視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側視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俯視圖。
圖4是本發(fā)明的立體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圓柱形體立體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6是本發(fā)明方形體的可折疊式框架結構示意圖。
其中1、框架 2、塑料板 3、孔洞 4、網衣 5、磁體 6、檉柳枝條 7、PVC管。
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圖1~5,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在框架1外固定包有塑料板2,該塑料板2上設有多個圓形孔洞3,且在框架1內布設作為產卵附著基的網衣4,每個孔洞3對應由網衣4間隔而組成的產卵室,且有一片網衣4封頂。上述的框架1為方體形或圓柱體形的角鋼或PVC管制成,上述的塑料板2為PVC白色塑料板。
如圖4,考慮到生物的磁場效應,在塑料板2內側嵌放固定有若干磁體,磁體5為永久磁體。同時考慮到太弱的磁場對生物作用甚微,太強的磁場強度又會對生物有抑制作用,因此參考相關研究報道將產卵室內塑料板2上的磁體5產生的磁場強度控制在50mT~700mT范圍內。
為增大產卵空間,每個產卵室的網衣4上可綁縛有1~2束檉柳或黃花蒿6以增加附著面積?,F場海區(qū)以群為單位進行布設,礁群每行個體間距5~8米,每行投放個體10~15個,每群3~5行,行間縱向間距100米,橫向間距500米。為便于回收利用,在投放時,每個產卵礁可連接一浮子,每年到烏賊產卵季節(jié)時,將產卵礁投放于烏賊產卵海區(qū);產卵季節(jié)過后,可將產卵礁回收清洗以便第二年繼續(xù)使用。
本發(fā)明是由角鋼框架外包白色塑料板、內拉網衣,并且上部蓋有網衣封頂而成的產卵礁。同時考慮到運輸方便,如圖6,還可用PVC管7做成方形體框架,將開好孔洞的白色塑料板固定于外圍的PVC管7之上,管與管之間通過插接連接在一起,不用時可折疊存放,往海中放置時,將管與管之間插接好,使其在海中展開成形。
作為實施例,上述框架結構為正立方體形角鋼,規(guī)格為邊長80~120cm,四個側面包有3mm厚的白色PVC塑料板,底部可留有5~10cm作為敷設沉子之用,每側塑料板上均開有5個直徑15~20cm的孔洞,內部橫向和縱向均敷設有兩排拉緊的網衣,網衣上可綁有1~2束檉柳或黃花蒿以增加附著面積,頂部蓋有拉緊的網衣封頂。
權利要求
1.一種烏賊產卵礁,是在框架(1)外固定包有塑料板(2),該塑料板(2)上設有多個圓形孔洞(3),且在框架(1)內布設作為產卵附著基的網衣(4),每個孔洞(3)對應由網衣(4)間隔而組成的產卵室,且有網衣(4)封頂。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烏賊產卵礁,其特征是上述的框架(1)為方體形或圓柱體形。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烏賊產卵礁,其特征是上述的塑料板(2)為PVC白色塑料板。
4.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烏賊產卵礁,其特征是在塑料板(2)內側固定有若干磁體(5)。
5.如權利要求4的烏賊產卵礁,其特征是上述產卵室內塑料板(2)上的磁體(5)產生的磁場強度在50mT~700mT范圍內。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烏賊產卵礁,其特征是上述的網衣(4)上可綁縛有1~2束檉柳或黃花蒿(6)以增加附著面積。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人工魚礁產卵礁,具體說是以烏賊為增殖對象供其產卵的產卵礁——箱式烏賊產卵礁。是在方體形的框架外固定包有塑料板,該塑料板上設有多個圓形孔洞,且在框架內布設作為產卵附著基的網衣,每個孔洞對應由網衣間隔而組成的產卵室,且有網衣封頂。上述的塑料板為PVC白色塑料板??紤]到生物的磁場效應,在塑料板內側固定有若干磁體。由此構筑的本發(fā)明充分利用了生物趨光、喜鉆洞的習性和磁場效應,結構穩(wěn)定,制作簡單,成本低,而且便于管理,同時充分利用了空間,且不損害產卵親體。
文檔編號A01K61/00GK1820588SQ20061004338
公開日2006年8月23日 申請日期2006年3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3月21日
發(fā)明者田濤, 張秀梅, 高天翔, 魏邦福, 黃國強 申請人:中國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