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車輪端徑跳檢測探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部件檢測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車輪端徑跳檢測探頭。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汽車行業(yè)的迅速發(fā)展,人們對汽車質量和安全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車輪輪轂作為汽車的重要組成部件,其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整輛車的質量和安全性能。其中,車輪輪轂的軸向跳動量和徑向跳動量是檢測輪轂的重要性能指標,在輪轂生產(chǎn)過程中需要對輪轂進行重點檢測?,F(xiàn)有技術中一般采用自動化車輪端徑跳檢測機檢測,但是由于自動化車輪端徑跳檢測機的探頭尺寸的限制,導致檢測范圍受限,對新開發(fā)的尺寸較小的輪轂無法進行自動化檢測,只能采用人工檢測,不僅工作強度大,費時費力,而且檢測的準確性也無法保證。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檢測尺寸較小的輪轂的車輪端徑跳檢測探頭。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5]一種車輪端徑跳檢測探頭,包括軸向檢測探頭、徑向檢測探頭、第一連接軸、第二連接軸、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第三底座、第一導軌、第二導軌、第三導軌、第一滑臺、第二滑臺和第三滑臺,所述徑向檢測探頭設置于第一連接軸的一端,所述第一連接軸的另一端與第二底座連接,所述軸向檢測探頭設置于第二連接軸的一端,所述第二連接軸的另一端與第三底座連接,所述第一導軌設置于第一底座上,所述第一滑臺可移動地設置于第一導軌上,所述第二導軌和第三導軌分別設置于第一滑臺上,所述第二滑臺可移動地設置于第二導軌上,所述第三滑臺可移動地設置于第三導軌上,所述第二底座設置于第二滑臺上,所述第三底座設置于第三滑臺上,所述軸向檢測探頭和徑向檢測探頭的外徑分別為Φ36mm-Φ40mmo
[0006]進一步的,所述軸向檢測探頭和徑向檢測探頭的形狀分別為中空圓柱型。
[0007]進一步的,所述徑向檢測探頭與所述第二底座夾角為45°,所述軸向檢測探頭與所述第三底座夾角為45°。
[0008]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底座與第三底座上分別設置有兩個以上的沉頭孔。
[000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檢測探頭通過連接軸與底座連接,這樣的結構組裝快速,方便操作,使得檢測的范圍更全面,上述結構還對探頭的外直徑進行設定,這樣有效的擴大了端徑跳檢測的范圍,提高了尺寸較小的輪轂的端徑跳測量的準確性,在底座上設置有導軌和滑臺使其檢測探頭可以上下左右移動,方便測量過程的操作,使得檢測探頭的位置更好控制,其具有結構簡單,操作便捷,省時省力的優(yōu)點。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種車輪端徑跳檢測探頭的整體結構主視圖;
[0011]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種車輪端徑跳檢測探頭的整體結構仰視圖;
[0012]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種車輪端徑跳檢測探頭的整體結構左視圖;
[0013]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種車輪端徑跳檢測探頭的檢測探頭的主視圖;
[0014]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種車輪端徑跳檢測探頭的檢測探頭的左視圖。
[0015]標號說明:
[0016]1、第一底座;2、第一導軌;3、第一滑臺;4、第二底座;5、第二導軌;6、第三導軌;7、第三底座;8、第二連接軸;9、軸向檢測探頭;10、第一連接軸;11、徑向檢測探頭;12、第二滑臺;13、第三滑臺。
【具體實施方式】
[0017]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所實現(xiàn)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予以說明。
[0018]本實用新型最關鍵的構思在于:通過設定探頭的外直徑讓其與可移動底座的連接來實現(xiàn)尺寸較小車輪端徑跳的檢測,這種結構不僅可以測量尺寸小的車輪的端徑跳量,而且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省時省力。
[0019]請參照圖1至圖5,一種車輪端徑跳檢測探頭,包括軸向檢測探頭9、徑向檢測探頭11、第一連接軸10、第二連接軸8、第一底座1、第二底座4、第三底座7、第一導軌2、第二導軌5、第三導軌6、第一滑臺3、第二滑臺12和第三滑臺13,所述徑向檢測探頭11設置于第一連接軸10的一端,所述第一連接軸10的另一端與第二底座4連接,所述軸向檢測探頭9設置于第二連接軸8的一端,所述第二連接軸8的另一端與第三底座7連接,所述第一導軌2設置于第一底座I上,所述第一滑臺3可移動地設置于第一導軌2上,所述第二導軌5和第三導軌6分別設置于第一滑臺3上,所述第二滑臺12可移動地設置于第二導軌5上,所述第三滑臺13可移動地設置于第三導軌6上,所述第二底座4設置于第二滑臺12上,所述第三底座7設置于第三滑臺13上,所述軸向檢測探頭9和徑向檢測探頭11的外徑分別為Φ36mm-Φ40mmo
[0020]從上述描述可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檢測探頭通過連接軸與底座連接,這樣的結構組裝快速,方便操作,使得檢測的范圍更全面,上述結構還對探頭的外直徑進行設定,這樣有效的擴大了端徑跳檢測的范圍,提高了尺寸較小的輪轂的端徑跳測量的準確性,在底座上設置有導軌和滑臺使其檢測探頭可以上下左右移動,方便測量過程的操作,使得檢測探頭的位置更好控制,其具有結構簡單,操作便捷,省時省力的優(yōu)點。優(yōu)選的,徑向檢測探頭和軸向檢測探頭的外直徑為Φ36_,底座為鋁座。
[0021]進一步的,所述軸向檢測探頭9和徑向檢測探頭11的形狀分別為中空圓柱型。
[0022]由上述描述可知,圓柱型探頭檢測范圍廣,其可以避免與檢測物體直接接觸產(chǎn)生摩擦的現(xiàn)象,測量的結果更準確。
[0023]進一步的,所述徑向檢測探頭11與所述第二底座4夾角為45°,所述軸向檢測探頭9與所述第三底座7夾角為45°。
[0024]由上述描述可知,夾角為45 °銳角,這樣使得整體結構緊湊、穩(wěn)定,方便操作,可以更好的控制探頭的位置。
[0025]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底座4與第三底座7上分別設置有兩個以上的沉頭孔。
[0026]由上述描述可知,沉頭孔的設置可以方便底座與導滑臺之間的安裝和拆卸,優(yōu)選的采用螺釘連接,銷釘定位。
[0027]請參照圖1至圖5,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為:一種車輪端徑跳檢測探頭,包括軸向檢測探頭9、徑向檢測探頭11、第一連接軸10、第二連接軸8、第一底座1、第二底座4、第三底座7、第一導軌2、第二導軌5、第三導軌6、第一滑臺3、第二滑臺12和第三滑臺13,所述徑向檢測探頭11設置于第一連接軸10的一端,所述第一連接軸10的另一端與第二底座4連接,所述軸向檢測探頭9設置于第二連接軸8的一端,所述第二連接軸8的另一端與第三底座7連接,所述第一導軌2設置于第一底座I上,所述第一滑臺3可移動地設置于第一導軌2上,所述第二導軌5和第三導軌6分別設置于第一滑臺3上,所述第二滑臺12可移動地設置于第二導軌5上,所述第三滑臺13可移動地設置于第三導軌6上,所述第二底座4設置于第二滑臺12上,所述第三底座7設置于第三滑臺13上,所述軸向檢測探頭9和徑向檢測探頭11的外徑分別為Φ36πιπι-Φ40πιπι;所述軸向檢測探頭9和徑向檢測探頭11的形狀分別為中空圓柱型;所述徑向檢測探頭11與所述第二底座4夾角為45°,所述軸向檢測探頭9與所述第三底座7夾角為45° ;所述第二底座4與第三底座7上分別設置有兩個以上的沉頭孔。
[0028]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車輪端徑跳檢測探頭,其檢測范圍更全面,對尺寸較小的車輪檢測準確性高,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省時省力。
[0029]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同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車輪端徑跳檢測探頭,其特征在于:包括軸向檢測探頭、徑向檢測探頭、第一連接軸、第二連接軸、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第三底座、第一導軌、第二導軌、第三導軌、第一滑臺、第二滑臺和第三滑臺,所述徑向檢測探頭設置于第一連接軸的一端,所述第一連接軸的另一端與第二底座連接,所述軸向檢測探頭設置于第二連接軸的一端,所述第二連接軸的另一端與第三底座連接,所述第一導軌設置于第一底座上,所述第一滑臺可移動地設置于第一導軌上,所述第二導軌和第三導軌分別設置于第一滑臺上,所述第二滑臺可移動地設置于第二導軌上,所述第三滑臺可移動地設置于第三導軌上,所述第二底座設置于第二滑臺上,所述第三底座設置于第三滑臺上,所述軸向檢測探頭和徑向檢測探頭的外徑分別為Φ36mm-Φ40mmo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輪端徑跳檢測探頭,其特征在于:所述軸向檢測探頭和徑向檢測探頭的形狀分別為中空圓柱型。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輪端徑跳檢測探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徑向檢測探頭與所述第二底座夾角為45°,所述軸向檢測探頭與所述第三底座形成夾角為45°。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輪端徑跳檢測探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座與第三底座上分別設置有兩個以上的沉頭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輪端徑跳檢測探頭,包括軸向檢測探頭、徑向檢測探頭、第一連接軸、第二連接軸、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第三底座、第一導軌、第二導軌、第三導軌、第一滑臺、第二滑臺和第三滑臺,所述徑向檢測探頭設置于第一連接軸的一端,所述第一連接軸的另一端與第二底座連接,所述軸向檢測探頭設置于第二連接軸的一端,所述第二連接軸的另一端與第三底座連接,所述第一導軌設置于第一底座上,所述第一滑臺可移動地設置于第一導軌上,所述第二導軌和第三導軌分別設置于第一滑臺上。本實用新型中的端徑跳檢測探頭,其檢測范圍全面,對尺寸較小的車輪檢測結構更準確,其具有操作方便,省時省力的優(yōu)點。
【IPC分類】G01B21/00
【公開號】CN204740013
【申請?zhí)枴緾N201520486175
【發(fā)明人】李新建
【申請人】蕪湖飛馳汽車零部件技術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1月4日
【申請日】2015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