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油菜莖稈碎草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軸流脫粒裝置的油菜莖稈碎草裝置,主要用于將脫粒裝置中的油菜莖稈進一步切碎,以利于秸稈還田。
背景技術(shù):
隨著產(chǎn)業(yè)結(jié)構(gòu)的調(diào)整,我國油菜種植面積越來越大,油菜機械化收獲迫在眉睫。油菜機械化收獲中,由脫粒裝置排草口出來的油菜莖稈一般直接拋灑在田間。油菜莖稈粗大,含水率較高,草谷比較小麥水稻要大得多,排出的莖稈如不經(jīng)處理一般很難直接還田。目前我國油菜聯(lián)合收割機尚處在研發(fā)、試驗階段,還沒有成熟的機型得到大面積的應用,因此關(guān)于油菜莖稈的碎草裝置目前尚無報道。日本犁本工業(yè)株式會社所發(fā)明的脫粒裝置的稻草切割刀具(專利號為CN1589602A),對水稻莖稈的切碎效果較好,但油菜莖稈粗大、含水率高,不太適用。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軸流脫粒裝置的油菜莖稈碎草裝置,包括“U”型動刀、刀座、“U”型定刀、碎草板齒和紋桿座等,其特征在于碎草裝置有兩種形式,一種為碎草板齒,安裝在短紋桿-板齒復合脫粒滾筒的紋桿座上,利用滾筒的高速旋轉(zhuǎn)實現(xiàn)碎草,其切割方式為無支撐切割,另一種為“U”型碎草刀,包括“U”型動刀和“U”型定刀,其中“U”型動刀通過刀座安裝在脫粒滾筒幅筒上,靠近排草口一側(cè),“U”型定刀安裝在凹板上,通過動刀和定刀配合完成碎草,其切割方式為有支撐切割,碎草板齒和“U”型動刀在幅筒圓周方向交錯排列。
碎草板齒的雙面均為自磨銳刃口,通過螺紋連接紋桿座上,“U”型動刀通過螺紋連接在刀座上,刀座焊接在滾筒幅筒上,三把動刀圓周均布。
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油菜莖稈碎草裝置,可以實現(xiàn)油菜莖稈的切碎,拋灑,滿足其秸稈還田的要求,同時對工作環(huán)境的適應性強,結(jié)構(gòu)簡單加工制造方便,價格便宜。
以下結(jié)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碎草裝置的主圖。
圖2是“U”型刀和碎草板齒在脫粒滾筒軸向的位置示意圖。
圖3是“U”型動刀主視圖。
圖4是“U”型動刀左視圖。
圖5是“U”型定刀主視圖。
圖6是“U”型定刀左視圖。
圖7是碎草板齒主視圖。
圖中1.軸流脫粒滾筒;2.“U”型動刀;3.刀座;4.幅筒;5.紋桿座;6.碎草板齒;7.凹板;8.“U”型定刀。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軸流脫粒裝置的油菜莖稈碎草裝置包括“U”型動刀2、刀座3、“U”型定刀8、碎草板齒6和紋桿座5等,其中碎草板齒6雙面均為自磨銳刃口,通過螺紋連接在短紋桿-板齒復合脫粒滾筒1的紋桿座5上,利用滾筒的高速旋轉(zhuǎn)實現(xiàn)碎草,“U”型碎草刀組合,包括“U”型動刀2和“U”型定刀8,其中“U”型動刀2通過螺紋連接在刀座3上,刀座3焊接在脫粒滾筒幅筒4上,靠近排草口一側(cè),“U”型定刀安裝在凹板7上,三把“U”型動刀2圓周均布,通過動刀和定刀配合完成碎草。碎草板齒6和“U”型動刀2在幅筒4圓周方向交錯排列。脫粒室內(nèi)后半段的油菜莖稈在碎草板齒和“U”型碎草刀組合的作用下,得到切碎,達到了還田的莖稈要求,且功耗增加不多。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油菜莖稈碎草裝置,其特征在于碎草裝置有兩種形式,一種為碎草板齒(6),安裝在短紋桿-板齒復合脫粒滾筒(1)的紋桿座(5)上,另一種為在“U”型碎草刀,包括“U”型動刀(2)和“U”型定刀(8),其中“U”型動刀(2)通過刀座(3)安裝在脫粒滾筒幅筒(4)上,靠近排草口一側(cè),“U”型定刀安裝在凹板(7)上,碎草板齒(6)和“U”型動刀(2)在幅筒(4)圓周方向交錯排列。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油菜莖稈碎草裝置,其特征在于碎草板齒(6)的雙面均為自磨銳刃口,通過螺紋連接紋桿座(5)上。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油菜莖稈碎草裝置,其特征在于“U”型動刀(2)通過螺紋連接在刀座(3)上,刀座(3)焊接在滾筒幅筒(4)上,三把動刀圓周均布。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一種軸流脫粒裝置的油菜莖稈碎草裝置,用于將脫粒裝置中的油菜莖稈進一步切碎以利于還田。碎草裝置有兩種形式,一種為碎草板齒,安裝在短紋桿-板齒復合脫粒滾筒的紋桿座上,利用滾筒的高速旋轉(zhuǎn)實現(xiàn)碎草,其切割方式為無支撐切割,另一種為在“U”型碎草刀,其中“U”型動刀通過刀座安裝在脫粒滾筒幅筒上,“U”型定刀安裝在凹板上,通過動刀和定刀配合完成碎草,其切割方式為有支撐切割。室內(nèi)臺架試驗表明,該裝置碎草效果好,功耗增加不多,結(jié)構(gòu)簡單,制造方便,價格便宜。
文檔編號A01F12/40GK2912232SQ200620071968
公開日2007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06年5月30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6年5月30日
發(fā)明者李耀明, 徐立章, 馬朝興 申請人:江蘇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