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雜竹荒山造林技術的耕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林業(yè)技術領域,涉及的是一種雜竹荒山造林技術的耕作方法。
背景技術:
林地生長的明竹、剛竹、綜苞竹、苦竹等散生小莖竹或叢生小莖竹總稱為雜竹,茂密雜竹林地也稱為雜竹荒山。對雜竹荒山的造林 ,傳統(tǒng)采用“煉山”的造林方法。該方法不但易引起森林火災,排放CO2嚴重,而且對滅除雜竹效果甚微。因為林地明竹、苦竹等散生雜竹,其竹鞭生長在地下25厘米左右深處、火難燒死、鋤難挖凈。林地當火燒或人為耕作而使其它雜草生長受到除控抑制時,而雜竹依它的竹鞭向林地四周迅速擴張,鞭節(jié)上懷育竹筍出土生長大量的竹,很快林地又被演替成茂密雜竹林地,對雜竹荒山的造林確實成為一大難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關于雜竹荒山造林技術的耕作方法,對雜竹荒山實施不“煉山”造林的現(xiàn)代高新技術,既避免傳統(tǒng)“煉山”造林對林地原生態(tài)造成損毀的嚴重后果,又能達到良好的滅竹造林實際效果。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雜竹荒山造林技術的耕作方法之一(端午節(jié)前),包括如下工藝流程機械割竹-—點射施藥-—撥造林帶-—清穴位挖穴-—施穴底肥-—回土做壤造林幼林管理。雜竹荒山造林技術的耕作方法之二(端午節(jié)后),包括如下工藝流程機械割竹-—撥造林帶-—清穴位挖穴-—施穴底肥-—回土做墩-—造林-—化學控竹幼樹管理。上述各工藝流程中機械割竹包括“三刀法”割除;點射施藥包括用點射槍施藥;撥造林帶包括撥中心帶與布中心繩、確定行距帶與布行距繩、撥垂直造林帶;清穴位挖穴包括清定造林穴位和機械挖穴;施穴底肥包括土肥攪拌;回土做墩包括做墩方法;造林包括對露根苗、營養(yǎng)袋苗、輕基質(zhì)苗、營養(yǎng)塊苗的處理和定植;化學控竹包括施藥方法;幼樹管理包括施雜草封閉劑、澆營養(yǎng)壯苗薄肥、控除遺漏雜竹。本發(fā)明的突出優(yōu)點是替代傳統(tǒng)“煉山”造林,實現(xiàn)免“煉”少耕免耕造林,從而保護林地生物多樣性,保護林地原生態(tài),是林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有效方法。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jié)合具體實施方法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雜竹荒山造林技術的耕作方法之一(端午節(jié)前),包括如下工藝流程機械割竹-—點射施藥-—撥造林帶-—清穴位挖穴-—施穴底肥-—回土做墩造林幼樹管理。其中
I、機械割竹在3-5月份(端午節(jié)前)用興華牌BG490割草灌機在雜竹荒山從山下至山上從右到左進行貼地割除雜竹。割竹時對于2米以上高度的雜竹采用“三刀法”割除,第一刀在15米左右高度處(I. 4-1. 6米高處)割斷;第二刀在離地30厘米左右處(25-35厘米處)割斷;第三刀貼地割除雜竹。在第二刀割竹后要認真查看地上是否有石塊或大石頭,未發(fā)現(xiàn)石頭即可進行第三刀貼地割竹,如發(fā)現(xiàn)石頭石塊,第三刀要沿著石頭周邊割竹,嚴防鋸齒被石頭打掉。每刀割下雜竹都要順勢把它撥放在前次割竹的空地上,使現(xiàn)在割竹的地面上沒有雜竹堆放而只見剛割過的竹頭。2、點射施藥從右到左割竹20-30米時放下割草灌機,回到開始割竹位置拿起點射槍對竹頭點射林地雜竹除控劑稀釋液(藥液稀釋與點射方法按說明書所示操作)。藥液通過下雨后被雨水淋溶到雜竹根部吸收而殺死雜竹。要認真把剛割過的所有面積上的竹頭每平方米點射4點。這帶割竹施藥后再割上一帶雜竹,割上一帶雜竹時把割下的全部雜竹堆輔在剛點射過藥液的空地上,這樣一帶一帶往上達到全面割竹、施藥。如割竹后未及時施藥,也可以在造林后對長出的幼竹點施竹頭防除。所述的“雜竹除控劑”可使用閩鑒字[1998]第80號“福建營林生產(chǎn)全過程化學除草系列研究”成果中的雜竹除控劑。它主要特點通過雜竹根系吸收藥劑而達到防除目的。該 藥一般采用點射或噴施到雜竹根系吸收部位,藥劑被雨水淋溶到雜竹根部被吸收到雜竹體內(nèi)而起除竹作用。該藥在土壤里殘留期長,它被土壤里微生降解,肥沃土壤降解快反之降解漫,為此必須在造林前6個月施藥除竹,或造林后當年在幼樹I米外對竹地徑點射藥液(穴位必須有起墩后造林,預防藥液隨雨水流入穴內(nèi))防除雜竹。3、撥造林帶先撥中心帶、帶內(nèi)布中心繩。整個山坡的雜竹都割完后,從山坡最高處(山頂)插一標桿(標桿要插直,且在標桿上扎一個紅色標記),從這標桿垂直至山下再插一標桿,且在垂直線上中間也插一標桿,形成三標桿在一條直線上,該直線與林地水平線垂直。然后沿著這條直線向左右撥開割倒的雜竹,形成一條80厘米寬的中心帶。在三標桿的直線(即中心帶的中心線)上,拉一條鉛筆粗的紅色塑料繩,該繩拉直后在山上、山中、山下的三標桿處打固定樁捆牢,該繩為中心繩。撥中心帶、布中心繩后三標桿可拔除。接著確定行距帶與布行距繩。在中心繩的山上固定樁向左向右撥開一條與中心帶相交成90°、帶寬80厘米的行距帶,然后把行距繩布在行距帶的中心線上。布行距繩的方法是在行距繩中間部位任選一行距標記,把該標記固定在中心繩上,然后沿行距帶的中心線拉直行距繩。同時在中心繩的山下、山中固定樁按以上方法各撥一條行距帶,在帶上各布一條行距繩。這樣山上、山中、山下的三條行距繩,相互平行。最后撥垂直造林帶。首先在三條行距繩相應行距標記上各插上一條標桿(竹桿上用紅色布條做標記),三標桿在一條直線上,這標桿直線為撥垂直造林帶(第一條)的中心直線。接著在相鄰的行距標記上也插上三條標桿(用于撥第二條垂直造林帶)。然后撥垂直造林帶,撥帶時從上而下或從下而上以三標桿直線為準,向左右二側(cè)撥垂直造林帶,帶寬80厘米。撥帶時在三標桿直線上按造林樹種株距選定穴位插一小桿,同時把小桿I米直徑范圍清理干凈。撥完第一條垂直造林帶后,把帶上的三條標桿移插到三條行距繩臨近的相應行距標記上(用于撥第三條垂直造林帶),接著撥第二條垂直造林帶,這樣一條條撥完垂直造林帶,也定了造林穴位。所述的“行距繩”,是選鉛筆粗的塑料紅繩,按造林樹種的行距長度在繩子上做標記,標記間的距離為造林樹種行距,其標記用白色布條穿繩扎緊,該繩稱行距繩,該標記稱行距標記。4、清穴位挖穴在垂直造林帶上三根標桿未移走前就必須把清定造林穴位工作做好。清穴時,在拔開的垂直造林帶的中心直線上,按造林樹種的株距長度確定定植穴位,在穴位上插一條短桿(木桿或竹桿),在插桿的I米直徑園面積上把碎枝葉片等有機物撥到左右二邊50厘米外堆放(定植幼樹后把它蓋在幼樹四周),如左右不夠?qū)?不足I米寬)把穴位左右二邊再拔寬到I米寬距,如遇到株距定植穴位上有大樹頭或大石頭,可上下移動穴位。挖穴可使用興華牌BFW490挖穴機,挖穴作業(yè)人身背動力,手持鉆頭在垂直造林帶上,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在清開造林穴位上(直線穴位上),站穩(wěn)腳跟,然后撥動油門開關讓鉆頭轉(zhuǎn)動,當鉆頭達到一定速度時對準已定穴位讓其自然吃土下鉆。穴內(nèi)土飛出在穴四周堆放。當鉆頭遇到竹鞭、硬土等有阻感時,可微提起鉆頭再加大油門往下鉆,上下抽動鉆頭切斷小樹根、竹鞭,動力不斷變換大小,使挖穴機避免超長時間超負荷挖穴而損傷挖穴機。·該挖穴機配有140、160、200毫米不同直徑鉆頭,可供選擇。穴深可根據(jù)造林樹種需要而確定其深度,營造杉、松穴深35-40厘米,營造經(jīng)濟林要求挖深穴(45-50厘米),以便穴底施生物有機肥。該機挖穴時能切割穴內(nèi)的竹鞭,灌木根、樹根。機械挖穴造林有利于回表土,有利于提高幼樹成活率,有利于穴底施肥,有利于保護林地表土層。它比人工挖穴提高功效4-6倍,在紅壤土挖穴,每工日陡坡能挖600個左右,緩坡挖600-800個穴,平地挖800-1400 個穴。5、施穴底肥如栽植珍貴樹種或速生樹種或瘠薄林地造林一般要求施穴底肥。施肥時首先把所施的肥量放入穴內(nèi),再回部分表土,讓穴內(nèi)土加肥占穴內(nèi)3/4-4/5高度時用攪拌機慢速攪拌3-6秒鐘,使土肥攪拌均勻。可使用興華牌BFW490拌肥機,該機動力等部件組成與興華牌BFW490挖穴機相同,只要把鉆頭直徑換成小于造林穴徑即可。拌肥機拌肥時要求慢速運轉(zhuǎn),就可以把穴內(nèi)土與肥攪拌均勻。攪拌時如穴內(nèi)土不足可把穴四周部份表土回穴內(nèi)進行攪拌。采用拌肥機拌肥,避免了幼樹肥害,解決了人工拌肥費力且不均勻的難題。6、回土做墩肥與土攪拌均勻后進行回表土做墩。用鋤把穴四周挖起的心土耙堆在穴下方筑成小平臺,然后把穴上方與左右二側(cè)3-6厘米厚的表土鋤起打碎填入穴內(nèi)高出地面時,用鋤頭腦或鋤柄把表土輕輕夯實,再回表土到穴內(nèi)堆成高出地面12-18厘米,再把穴位四周的土層鋤松打碎,做成55-65厘米直徑寬、高出地面12-18厘米的鏝頭形土墩,墩中央插一草桿以不定植穴心。7、造林包括苗木處理與定植。對露根苗處理,首先用鋒利柴刀把側(cè)根留9厘米長度、主根留18厘米長度放木樁上斬除,然后放進生根液中浸泡再放入紅心土漿中打坭漿后栽植。對營養(yǎng)袋苗處理,首先把營養(yǎng)袋苗外包塑袋脫除,放入生根液中浸泡后立即栽植。對輕基質(zhì)苗、營養(yǎng)塊苗處理,把它們放入生根液中浸泡浸透后立即栽植。對露根苗定植,在土墩中心穴位上用鋤頭深挖放入露根苗木回土,用腳輕踏后微提苗木,使根系舒展,再回足表土用鋤腦打緊,再回土整理原有饅頭形土墩,然后把穴上方左右二側(cè)碎枝葉片等有機物堆放在穴位四周保濕保苗,苗要栽直不反山。對營養(yǎng)袋苗、輕基質(zhì)苗、營養(yǎng)塊苗定植,在土墩中心穴位處用鋤深挖,放進浸泡過生根液的營養(yǎng)袋苗或輕基質(zhì)苗,把土填回,在苗四周雙手用力壓緊再用鋤腦在幼苗四周打緊,然后把穴周邊碎枝葉片等有機物鋪在穴四周。所述的“打坭漿”,即林地表土層下純紅土稀水制成坭漿,露根苗的根系沾該坭漿的過程。所述的“生根液”可使用四川希樂富肥料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生根壯苗劑或其他廠家生產(chǎn)的生根劑配制的生根液。所述的“不反山”即生長在山坡上植物移植到另一山場時,其栽植方向不能變,朝山上的枝葉仍然要朝上。如栽植時原朝上的枝葉變?yōu)槌路Q為反山。8、幼樹管理其一,在幼樹四周施林地雜草封閉劑。因回表土造林穴四周表土藏有許多一年生草籽,適當溫度、濕度很快萌芽生長,剛栽的小苗易被這些一年生雜草蓋住。為 此在定植一個月后,用樹罩蓋住幼樹,其四周噴施林地雜草封閉劑,使幼樹一年內(nèi)免受一年生雜草為害。其二,澆施營養(yǎng)壯苗薄肥。如栽植珍貴樹、經(jīng)濟林(如油茶、果樹)等,在定植一個月后,澆三次營養(yǎng)壯苗肥(稀釋方法按說明書),促進幼樹成活生根快長。其三,控除遺漏雜竹。在整地化學控竹時,對遺漏施藥的雜竹又長幼竹,在雨季用雜竹除控劑藥液,把雜竹點施滅除。雜竹荒山造林技術的耕作方法之二(端午節(jié)后),包括如下工藝流程機械割竹-—撥造林帶-—清穴位挖穴-—施穴底肥-—回土做墩-—造林-—化學控竹幼樹管理。本工藝流程與前述的耕作方法之一的工藝流程區(qū)別之處在于I、割竹時間不同。本工藝割竹時間是在端午節(jié)后,這期間竹筍已停止生長,只見貼地竹節(jié)長出一些竹枝葉,高度約在30-60厘米多枝成叢狀。2、回土做墩的區(qū)別。在回土做墩時本工藝流程要在不毀壞造林穴的前提下,把穴位60厘米直徑園范圍上雜竹根鞭挖除,其穴墩一定要做成高出地面15厘米,寬60厘米直徑的土墩,這樣有利于下步化學控竹幼樹安全。3、增加了化學控竹工藝、減少了點射施藥工藝。在整地后造林前采用林地雜竹除控劑滅除墩外雜竹。如因受造林季節(jié)限制也可在造林后化學控除(如本工藝流程所示)。這時的雜竹是根節(jié)萌長的竹枝,當長至30-60厘米高度時,把林地雜竹除控劑藥液噴濕竹枝葉。因穴位上的雜竹都已挖除,雜竹都在穴墩外,在穴墩外施藥幼樹安全。施藥時避免藥液落到穴墩上。施藥液時可把噴頭插進竹叢內(nèi)噴濕其雜竹莖葉,在雨季也可在竹頭處點施藥液。其它部份兩者相同。
權利要求
1.一種雜竹荒山造林技術的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藝流程為 機械割竹-—點射施藥-—撥造林帶-—清穴位挖穴-—施穴底肥-—回土做墩-—造林幼樹管理。
2.種雜竹荒山造林技術的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藝流程為 機械割竹-—撥造林帶-—清穴位挖穴-—施穴底肥-—回土做墩-—造林-—化學控竹-—幼樹管理。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的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割竹時對于2米以上高度的雜竹采用“三刀法”割除,第一刀在I. 4-1. 6米高度處割斷;第二刀在離地25-35厘米處割斷;第三刀貼地割除雜竹。
4.根據(jù)權利要求I的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割竹后用點射槍對竹頭點射林地雜竹除控劑稀釋液。
5.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的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垂直造林帶上清定造林穴位后,用挖穴機挖穴,營造杉、松挖穴深35-40厘米,營造經(jīng)濟林挖穴45-50厘米。
6.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的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施穴底肥時使肥加土占穴內(nèi)3/4-4/5高度,然后用拌肥機把肥土攪拌均勻。
7.根據(jù)權利要求I的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肥土攪拌后,用穴四周心土在穴下方堆成小平臺,然后把穴四周3-6厘米厚的表土回進穴內(nèi),填滿夯實后再回表土做成高出地面12-18厘米,直徑55-65厘米的土墩。
8.根據(jù)權利要求2的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回土做墩時在不毀壞造林穴的前提下,把穴位60厘米直徑園范圍上雜竹根鞭挖除,其穴墩做成高出地面15厘米,寬60厘米直徑的土墩。
9.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的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造林包括對露根苗、營養(yǎng)袋苗、輕基質(zhì)苗、營養(yǎng)塊苗的處理和定植;幼樹管理包括施雜草封閉劑、澆營養(yǎng)壯苗薄肥、控除遺漏雜竹。
10.根據(jù)權利要求2的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造林前或造林后雜竹根節(jié)萌長的竹枝,當長至30-60厘米高度時,用林地雜竹除控劑藥液噴濕雜竹枝葉。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屬于林業(y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的是一種有關雜竹荒山造林技術的耕作方法,包括工藝流程之一(端午節(jié)前)機械割竹→點射施藥→撥造林帶→清穴位挖穴→施穴底肥→回土做墩→造林→幼樹管理;和工藝流程之二(端午節(jié)后)機械割竹→撥造林帶→清穴位挖穴→施穴底肥→回土做墩→造林→化學控竹→幼樹管理。本發(fā)明的突出優(yōu)點在于替代傳統(tǒng)“煉山”造林,實現(xiàn)免“煉”少耕免耕造林,從而保護林地生物多樣性,保護林地原生態(tài),是林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有效方法。
文檔編號A01M21/00GK102696447SQ20121001507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月11日
發(fā)明者吳長飛, 李建明, 李樹忠, 潘標志, 程浩, 許麗, 許華美, 許建東, 謝正林 申請人:許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