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水稻適雨灌溉方法

      文檔序號:185514閱讀:57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水稻適雨灌溉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水稻灌溉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水稻節(jié)水灌溉技術可以分為以下4大類,多是生產經驗的總結,造成水稻節(jié)水灌溉技術指標不統(tǒng)一,主要區(qū)別是田間水分上下限的控制。
      (I) “淺、濕、曬”模式該模式是我國應用地域最廣,主要包括浙江推廣的水稻薄露灌溉,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大面積推廣的“薄、淺、濕、曬”灌溉,北方推廣的“淺濕”灌溉等。其主要原理是根據水稻各生育階段的需水特性和要求,使田面長期處于淺水、濕潤交替狀態(tài),適時落干曬田,為水稻生長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達到節(jié)水高產的目的。(2) “間歇淹水”模式在我國的北方和南方的湖北、安徽等地區(qū)采用該模式較多。其田間水分控制為返青期保持20 60mm水層,分蘗后期曬田,黃熟落干,其余時間采取淺水層、干露(無水層)相間的灌溉方式。可分別采用重度間歇淹水和輕度間歇淹水。重度間歇淹水,一般每7 9d灌水一次,每次灌水50 70mm,使田面形成20 40mm水層;自然落干,大致是有水層4 5d,無水層3 4d,反復交替,灌前土壤含水率不低于田間持水率的85 % 90%。輕度間歇淹水,一般每4 6d灌水一次,每次灌水30 50mm,使田面形成15 20mm水層,有水層2 3d,無水層2 3d,灌前土壤含水率不低于田間持水率的90 % 95 %,這種輕度間歇淹水方式,接近于濕潤灌溉。(3) “半旱栽培”模式(無水層灌溉)這類灌溉模式在我國山東、江蘇稱為控制灌溉,在湖南永州市稱為控水灌溉,在廣西玉林地區(qū)稱為水插旱管等。該模式除在返青期建立水層外,其余時間則不建立灌溉水層。(4)蓄雨型節(jié)水灌溉模式在我國福建、湖北等地區(qū)研究推廣的水稻“少灌多蓄”技術及安徽、江蘇研究的“淺灌深蓄”、“控灌中蓄”技術屬于這一類型。其要點是在無雨季節(jié)按上述的節(jié)水灌溉模式管理,遇有降雨,視為一次灌水,對于雨水形成的水層,采取超過灌溉上限的標準進行攔蓄利用。一般在水稻生育前期(返青期、分蘗初期)和后期(乳熟期)宜淺蓄,雨后水深超出灌溉水層上限20-30mm,生育中期(拔節(jié)孕穗抽穗開花期)多蓄,雨后水深超出灌溉水層上限30--50mm。根據福建省、湖北省等地經驗,這種少灌多蓄的灌溉模式,降水利用率可提高10% 20%,節(jié)水約10% 15%。由于只是在雨后多蓄,并非長期淹水,仍保持濕潤、露田、曬田的條件,對水稻生育和產量并無明顯影響。近些年來,河海大學郭相平等又提出了水稻“蓄水控灌”技術,田間水分下限及灌溉上限基本與“控制灌溉”技術一致,提高蓄雨上限,分蘗前期為120mm、分蘗后期150mm、拔節(jié)孕穗期200mm、抽穗開花期200mm、乳熟期100mm,進而提高降雨利用,減少灌溉水量。以上現(xiàn)有技術具有以下不足①現(xiàn)有技術過度注重灌溉,沒有處理好雨水利用和灌溉的關系。農業(yè)灌溉本源是“降雨”不足后的灌溉,即在降雨充分利用后根據作物需要進行灌溉,但目前水稻灌溉過程中,節(jié)水灌溉技術往往更重視抗旱問題,重視灌水下限指標,對處灌溉和降雨利用的關系重視不夠,特別是如何充分利用降雨,灌溉和降雨此消彼長的關系也有所考慮,但遠遠不足。這點對南方多雨區(qū)水稻灌溉尤為重要,實踐證明,東南沿海高降雨區(qū),合理利用降雨情況下,豐水年份水稻實質很少灌溉,但現(xiàn)有節(jié)水灌溉技術灌水量仍比較大。②田間水分控制指標多依據經驗,不盡科學,仍與傳統(tǒng)灌溉理念即注重灌溉有關,節(jié)水工作核;ιΜ乃圍繞減少滲漏而進行的。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各地發(fā)展了控制灌溉、“薄、淺、濕、曬”灌溉、薄露灌溉、間歇灌溉等多種水稻節(jié)水灌溉技術。控制灌溉即“無水層”灌溉技術,有地方也稱為“控水灌溉”、“水插旱管”,除在返青期建立水層外,其余生育階段則不建立水層?!氨?、淺、濕、曬”灌溉技術,薄水插秧,淺水返青,分孽前期濕潤,分孽后期曬田,拔節(jié)孕穗期回灌薄水,抽穗開花期保持薄水,乳熟期濕潤,黃熟期濕潤落干。淺濕灌溉,采用間斷淹水,淺水灌溉與濕潤交替進行,適時曬田。湖北等地的間歇灌溉、浙江等地推廣的薄露灌溉與淺濕灌溉類似。這些節(jié)水灌溉技術多依據實踐經驗而提出來的,沒有理論依據,最明顯的特征是田面水層的厚度差異即灌水指標不統(tǒng)一。這些技術,是隨著對水稻從水生植物到水旱雙重適應性的認識過程中提出來的,相對傳統(tǒng)水稻淹灌,減少田面水層厚度進而減少深層滲漏也成為水稻節(jié)水灌溉的主要途徑。蓄雨型節(jié)水灌溉模式基本上對降雨利用有所重視,但節(jié)水最主要的途徑還是減少田面水層厚度進而減少深層滲漏。③忽略稻田濕地功能考慮,缺少從區(qū)域尺度的水循環(huán)水環(huán)境角度考慮水稻節(jié)水灌溉技術問題。我國水稻栽培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主要集中在南方多雨地區(qū)。稻田通過蓄積滯納雨水、引水灌溉和深層滲漏,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已成為大自然水循環(huán)的一個部分。我國南方地區(qū)分布有大量的稻田濕地,可滯納雨水,特別是暴雨和臺風雨,進而消減洪峰、遲滯洪水形成,具有明顯的減災效應,目前還很少有相關的研究。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新的水稻灌溉方法,是一種適用于南方
      多雨區(qū)稻田濕地系統(tǒng)的水肥調控綜合技術,立足農業(yè)灌溉與降雨相協(xié)調的理念,將田間水
      肥轉化利用作為一個系統(tǒng)來考慮,在作物不減產條件下,灌水前讓水稻遭受適度的干旱脅
      迫,遇到大降雨又讓水稻遭受適度的澇淹脅迫,旱澇脅迫交替發(fā)生,科學調節(jié)稻田水分和肥
      份,實現(xiàn)區(qū)域水稻不減產、提高降雨水利用率、減少灌溉水量、減少洪澇災害、減少泵站提水
      耗能、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改善區(qū)域水環(huán)境的多重目標,最大發(fā)揮稻田濕地系統(tǒng)的綜合效.、/■
      Mo本發(fā)明的具體技術方案是水稻適雨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灌溉方法按耕作栽培模式分為平地模式、溝畦模式和秸桿覆蓋模式,包括以下步驟田塊整治步驟,結合耕作栽培模式進行田塊整治;田間水分調控步驟,利用滯納雨水實現(xiàn)水稻田的旱澇交替,減灌減排;控肥控藥步驟,根據測土確定施肥總量,分為3次施肥,泡田落干整田時施入基肥50%,水稻移栽后10 15天施入分蘗肥30%,拔節(jié)孕穗期前5天施入拔節(jié)肥20%,以上施、肥前提在于土壤濕潤或者田間有薄水層;根據疫情確定打藥量;面源治理低洼稻田通過渠道將地形較高旱作物的田面徑流引入稻田。
      進一步地,所述平地模式的田塊整治步驟為水稻常規(guī)格田,田面平整,田埂高35 45cm ;田間水分調控步驟如下返青期,灌溉下限為土壤飽和,灌溉上限為田面水層20mm,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35 50mm ;分蘗前期,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_2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85 IOOmm ;分蘗后期,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25 _3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130 15Ctam ;拔節(jié)孕穗,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15 _2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180 200臟;抽穗開花,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15 _2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200 300mm ;乳熟期,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_15 _2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100 150mm ;黃熟期,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50 80mm,自然落干,不灌水。進一步地,所述溝畦模式的田塊整治步驟為水稻常規(guī)格田,田埂高35 45cm,溝寬O. 2m、溝深O. 2 O. 25m,溝間畦寬2. O 4. Om ;田間水分調控步驟如下返青期,灌溉下限為溝中水深保持溝深的3/4,灌溉上限為滿溝水,蓄雨上限為畦上水深30 45臟;分蘗前期,灌溉下限為畦中土壤負壓_20kpa,灌溉上限為溝深的3/4,蓄雨上限為畦上水深70 90謹;分蘗后期,灌溉下限為畦中土壤負壓-25 -30kpa,灌溉上限為溝深的3/4,蓄雨上限為畦上水深Iio 130mm ;拔節(jié)孕穗,灌溉下限為畦中土壤負壓-15 -20kpa,灌溉上限為溝中水深到溝深的3/4,蓄雨上限為畦上水深180 200mm ;抽穗開花,灌溉下限為畦中土壤負壓-15 _20kpa,灌溉上限為溝中水深到溝深的3/4,蓄雨上限為畦上水深200 280mm ;乳熟期,灌溉下限為畦中土壤負壓-15 -20kpa,灌溉上限為溝中水深到溝深的3/4,蓄雨上限為畦上水深100 150mm ;黃熟期,蓄雨上限為畦上水深50 80mm,自然落干,不灌水。進一步地,所述秸桿覆蓋模式的田塊整治步驟為水稻常規(guī)格田,地面平整,田埂高35 45cm,將小麥或者水稻秸桿打成IOcm長短,均勻鋪設田面厚度為2 3cm,在插秧前或者返青期鋪設;田間水分調控步驟如下返青期,灌溉下限為土壤飽和,灌溉上限為田面水層20mm,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35 50mm ;分蘗前期,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_2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85 IOOmm ;分蘗后期,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25 _3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130 15Ctam ;拔節(jié)孕穗,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15 _2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180 200臟;抽穗開花,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15 _2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200 300mm ;乳熟期,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_15 _2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100 150mm ;黃熟期,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50 80mm,自然落干,不灌水。進一步地,所述水稻品種為常規(guī)稻時,平地模式的田間水分調控步驟如下返青期,灌溉下限為土壤飽和,灌溉上限為田面水層20mm,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35mm ;分蘗前期,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_2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 85mm ;分蘗后期,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_25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 13mm ;拔節(jié)孕穗,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15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 180mm ;抽穗開花,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_15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200_ ;乳熟期,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_15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10mm ;黃熟期,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50mm,自然落干,不灌水。進一步地,所述水稻品種為雜交稻時,平地模式的田間水分調控步驟如下返青期,灌溉下限為土壤飽和,灌溉上限為田面水層20mm,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50mm ;分蘗前期,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_2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 IOOmm ;分蘗后期,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_3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 150mm ;拔節(jié)孕穗,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_2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 200mm ;抽穗開花,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_2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 300mm ;乳熟期,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_2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150mm ;黃熟期,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80mm,自然落干,不灌水。進一步地,所述水稻品種為常規(guī)稻時,溝畦模式的田間水分調控步驟如下返青期,灌溉下限為溝中水深保持溝深的3/4,灌溉上限為滿溝水,蓄雨上限為畦上水深30mm ;分蘗前期,灌溉下限為畦中土壤負壓_20kpa,灌溉上限為溝深的3/4,蓄雨上限為畦上水深70mm ;
      分蘗后期,灌溉下限為畦中土壤負壓_25kpa,灌溉上限為溝深的3/4,蓄雨上限為畦上水深IlOmm ; 拔節(jié)孕穗,灌溉下限為畦中土壤負壓_150kpa,灌溉上限為溝中水深到溝深的3/4,蓄雨上限為畦上水深180mm ;抽穗開花,灌溉下限為畦中土壤負壓-15kpa,灌溉上限為溝中水深到溝深的3/4,蓄雨上限為睦上水深200mm ;乳熟期,灌溉下限為畦中土壤負壓-15kpa,灌溉上限為溝中水深到溝深的3/4,蓄雨上限為睦上水深IOOmm ;黃熟期,蓄雨上限為畦上水深50mm,自然落干,不灌水。進一步地,所述水稻品種為雜交稻時,溝畦模式的田間水分調控步驟如下返青期,灌溉下限為溝中水深保持溝深的3/4,灌溉上限為滿溝水,蓄雨上限為畦上水深45mm ;分蘗前期,灌溉下限為畦中土壤負壓_20kpa,灌溉上限為溝深的3/4,蓄雨上限為畦上水深90mm ;分蘗后期,灌溉下限為畦中土壤負壓_30kpa,灌溉上限為溝深的3/4,蓄雨上限為畦上水深130mm ;拔節(jié)孕穗,灌溉下限為畦中土壤負壓_20kpa,灌溉上限為溝中水深到溝深的3/4,蓄雨上限為睦上水深200mm ;抽穗開花,灌溉下限為畦中土壤負壓_20kpa,灌溉上限為溝中水深到溝深的3/4,蓄雨上限為睦上水深280mm ;乳熟期,灌溉下限為畦中土壤負壓_20kpa,灌溉上限為溝中水深到溝深的3/4,蓄雨上限為睦上水深150mm ;黃熟期,蓄雨上限為畦上水深80mm,自然落干,不灌水。進一步地,所述水稻品種為常規(guī)稻時,秸桿覆蓋模式的田間水分調控步驟如下返青期,灌溉下限為土壤飽和,灌溉上限為田面水層20mm,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35mm ;分蘗前期,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_2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85mm ;分蘗后期,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_25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 130mm ;拔節(jié)孕穗,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_15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 180mm ;抽穗開花,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_15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 200mm ;乳熟期,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_15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IOOmm ;黃熟期,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50mm,自然落干,不灌水。進一步地,所述水稻品種為雜交稻時,秸桿覆蓋模式的田間水分調控步驟如下返青期,灌溉下限為土壤飽和,灌溉上限為田面水層20mm,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50mm ;分蘗前期,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2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IOOmm ;分蘗后期,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_3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 150mm ;拔節(jié)孕穗,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_2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 200mm ;抽穗開花,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_20kpa,灌 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 300mm ;乳熟期,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_2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150mm ;黃熟期,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80mm,自然落干,不灌水。從操作上來講,①水稻適雨灌溉技術是干旱無雨期間,盡量降低田間水分下限(適度干旱脅迫),推后灌水時間,減少灌水量(灌水后田面不留水層);遇到降雨盡量利用雨水(雨量較大時適度受澇脅迫),提高雨水利用,并對干旱脅迫進行補償;受澇脅迫過后,到下一階段適度干旱脅迫,又可對受澇脅迫進行補償,依次適度的旱澇脅迫交替發(fā)生,達到在不降低水稻產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利用降雨資源,消減降雨及排水峰值,減少灌溉水量。②與田間水分調控相適應,合理施肥,減少面源污染;利用稻田濕地功能,將稻田作為大區(qū)域面源消解和治理區(qū)域,改善區(qū)域水環(huán)境。因此,水稻適雨灌溉技術是一項南方稻區(qū)集雨利用、節(jié)水灌溉、減低洪澇災害和治理區(qū)域水環(huán)境的的綜合技術。河海大學郭相平等提出的水稻“蓄水控灌”等蓄雨型節(jié)水灌溉模式,認識到了降雨利用對水稻節(jié)水灌溉的重要性,但未考慮水稻品種對蓄雨上限的差異,也對水稻不同栽培模式下降雨利用問題也未涉及。本發(fā)明提出了涉及水稻品種及不同栽培模式的水稻適雨灌溉方法,不但系統(tǒng)、具有操作性,而且不同模式各具特點,真正處理好了降雨利用與灌溉的關系,如溝畦適雨灌溉解決了地形低洼地區(qū)稻田蓄雨成澇的問題,秸桿覆蓋適雨灌溉順應了多雨地區(qū)降雨利用少灌免灌問題等。本發(fā)明的特點是將稻田濕地系統(tǒng)作為整自然界水循環(huán)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立足稻田濕地系統(tǒng)來考慮降雨利用和農業(yè)灌溉問題,以實現(xiàn)降雨利用、減少灌溉、滯澇減災、改善區(qū)域水環(huán)境等多重目標,而不僅僅是節(jié)約農業(yè)灌溉用水的單一目標。本發(fā)明水稻節(jié)水從減少深層滲漏和提高降雨利用兩方面同時著手,而且重點是提高降雨利用。本發(fā)明水稻適雨灌溉方法的提出具有自然條件、稻田濕地條件和水稻生物學依據①自然條件a.我國南方多雨地區(qū),年降雨量比較大,特別是東南沿海經常遭受臺風影響,臺風雨強度往往超過100mm/d,農業(yè)極易發(fā)生 勞災,農田排水也給河流泄洪帶來很大壓力;b.降雨期主要集中在5 10月,而水稻生長季節(jié)與降雨基本同步;c.面源污染和區(qū)域水環(huán)境惡化壓力逐步加大;d.南方水稻種植面積大,是農業(yè)第一大種植作物。②稻田濕地功能稻田用田埂圍起來,為最大程度滯納降雨資源和化雨澇災害為利創(chuàng)造了條件,是一個人工濕地系統(tǒng)a.合理調控稻田水分,前期輕度干旱,不但留出了田面滯納雨水的空間,而且也流出了土壤滯納雨水的“庫容”,在多雨且雨量大的地區(qū),對提高降雨利用率的效果尤為明顯;b.合理施肥,不但可以降低稻田本身的面源污染,還可以利用稻田濕地功能,消解稻田外的面源污染,進而改善區(qū)域水環(huán)境。③水稻生物學依據水稻是半水生作物,對水旱具有雙重適應性;水稻旱澇交替脅迫具有補償效應,合理地控制田間水分,使輕度旱澇脅迫交替發(fā)生,能使水稻有一定程度增產,至少不降低產量。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fā)明水稻適雨灌溉方法有平地適雨灌溉、溝畦適雨灌溉和秸桿覆蓋適雨灌溉三種模式,是將水稻適雨理念和水稻栽培及自然條件有機的結合,更符合“人水合一”的“農業(yè)生產與自然相協(xié)調”的理念。實施例一平地適雨灌溉模式。田面整治及特征水稻常規(guī)格田,田面平整,田埂高35 45cm。田間水分控制田間水分控制指標與水稻品種、土壤滲透性能、地下水位等有關,詳細控制指標見表I。需要說明的是I. 土壤質地不同,灌溉下限時土壤水勢相同,但土壤含水量不同,這里統(tǒng)一采用土壤水勢表示,實際操作可通過查土壤水分特征曲線,進而確定相應的土壤含水量。對中壤土,土壤水勢為-15 -20kpa時,土壤含水量約為田間持水量的80% 90%。2.水稻分蘗后期,應注意曬田,如遇較大暴雨,稻田蓄雨深度仍可按表1,但暴雨過后,可需擇機適當外排以曬田,這樣既不影響水稻生長,還可以發(fā)揮稻田濕地的滯納雨水作用,消減了區(qū)域洪峰和洪量。3.對地下水位高、土壤滲透性小的地區(qū),稻田蓄雨深度仍可按表1,但遇特大暴雨(或者臺風雨)時,耐淹歷時一般不宜超過8天,如超過,需擇機適當外排,這樣既不影響水稻生長,還可以發(fā)揮稻田濕地的滯納雨水作用,消減了區(qū)域洪峰和洪量。表I平地適雨灌溉模式田間水分控制
      權利要求
      1.水稻適雨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灌溉方法按耕作栽培模式分為平地模式、溝畦模式和秸桿覆蓋模式,包括以下步驟 田塊整治步驟,結合耕作栽培模式進行田塊整治; 田間水分調控步驟,利用滯納雨水實現(xiàn)水稻田的旱澇交替,減灌減排; 控肥控藥步驟,根據測土確定施肥總量,分為3次施肥,泡田落干整田時施入基肥50%,水稻移栽后10 15天施入分蘗肥30%,拔節(jié)孕穗期前5天施入拔節(jié)肥20%,以上施肥前提在于土壤濕潤或者田間有薄水層;根據疫情確定打藥量;面源治理低洼稻田通過渠道將地形較高旱作物的田面徑流引入稻田。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水稻適雨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地模式的田塊整治步驟為水稻常規(guī)格田,田面平整,田埂高35 45cm ; 田間水分調控步驟如下 返青期,灌溉下限為土壤飽和,灌溉上限為田面水層20mm,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35 .50mm ;分蘗前期,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2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85 IOOmm ; 分蘗后期,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25 _3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130 150mm ; 拔節(jié)孕穗,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15 _2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180 200臟; 抽穗開花,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15 _2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200 300mm ;乳熟期,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_15 _2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100 150_ ; 黃熟期,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50 80mm,自然落干,不灌水。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水稻適雨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溝畦模式的田塊整治步驟為水稻常規(guī)格田,田埂高35 45cm,溝寬O. 2m、溝深O. 2 O. 25m,溝間畦寬2. 0^4. Om ; 田間水分調控步驟如下 返青期,灌溉下限為溝中水深保持溝深的3/4,灌溉上限為滿溝水,蓄雨上限為畦上水深 30 45mm ; 分蘗前期,灌溉下限為畦中土壤負壓_20kpa,灌溉上限為溝深的3/4,蓄雨上限為畦上水深70 90mm ; 分蘗后期,灌溉下限為畦中土壤負壓-25 _30kpa,灌溉上限為溝深的3/4,蓄雨上限為畦上水深110 130mm ; 拔節(jié)孕穗,灌溉下限為畦中土壤負壓-15 -20kpa,灌溉上限為溝中水深到溝深的.3/4,蓄雨上限為畦上水深180 200mm ; 抽穗開花,灌溉下限為畦中土壤負壓-15 -20kpa,灌溉上限為溝中水深到溝深的.3/4,蓄雨上限為畦上水深200 280mm ; 乳熟期,灌溉下限為畦中土壤負壓-15 _20kpa,灌溉上限為溝中水深到溝深的3/4,蓄雨上限為畦上水深100 150mm ; 黃熟期,蓄雨上限為畦上水深50 80mm,自然落干,不灌水。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水稻適雨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秸桿覆蓋模式的田塊整治步驟為水稻常規(guī)格田 ,地面平整,田埂高35 45cm,將小麥或者水稻秸桿打成IOcm長短,均勻鋪設田面厚度為2 3cm,在插秧前或者返青期鋪設; 田間水分調控步驟如下 返青期,灌溉下限為土壤飽和,灌溉上限為田面水層20mm,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35 50mm ;分蘗前期,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_2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85 IOOmm ; 分蘗后期,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25 _3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130 150mm ; 拔節(jié)孕穗,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15 -2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180 200臟; 抽穗開花,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15 _2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200 300mm ;乳熟期,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_15 _2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100 150_ ; 黃熟期,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50 80mm,自然落干,不灌水。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稻適雨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品種為常規(guī)稻時,平地模式的田間水分調控步驟如下 返青期,灌溉下限為土壤飽和,灌溉上限為田面水層20mm,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35mm ;分蘗前期,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_2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85mm ; 分蘗后期,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_25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13mm ; 拔節(jié)孕穗,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15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180mm ; 抽穗開花,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_15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200mm ;乳熟期,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15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10mm ; 黃熟期,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50mm,自然落干,不灌水。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稻適雨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品種為雜交稻時,平地模式的田間水分調控步驟如下 返青期,灌溉下限為土壤飽和,灌溉上限為田面水層20mm,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50mm ; 分蘗前期,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_2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IOOmm ; 分蘗后期,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_3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150mm ; 拔節(jié)孕穗,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_2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200mm ; 抽穗開花,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_2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300mm ;乳熟期,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2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150mm ; 黃熟期,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80mm,自然落干,不灌水。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水稻適雨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品種為常規(guī)稻時,溝畦模式的田間水分調控步驟如下 返青期,灌溉下限為溝中水深保持溝深的3/4,灌溉上限為滿溝水,蓄雨上限為畦上水深 30mm ; 分蘗前期,灌溉下限為畦中土壤負壓_20kpa,灌溉上限為溝深的3/4,蓄雨上限為畦上水深70_ ; 分蘗后期,灌溉下限為畦中土壤負壓_25kpa,灌溉上限為溝深的3/4,蓄雨上限為畦上水深IlOmm ; 拔節(jié)孕穗,灌溉下限為畦中土壤負壓_150kpa,灌溉上限為溝中水深到溝深的3/4,蓄雨上限為睦上水深180mm ; 抽穗開花,灌溉下限為畦中土壤負壓_15kpa,灌溉上限為溝中水深到溝深的3/4,蓄雨上限為睦上水深200mm ; 乳熟期,灌溉下限為畦中土壤負壓_15kpa,灌溉上限為溝中水深到溝深的3/4,蓄雨上限為睦上水深IOOmm ; 黃熟期,蓄雨上限為畦上水深50mm,自然落干,不灌水。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水稻適雨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品種為雜交稻時,溝畦模式的田間水分調控步驟如下 返青期,灌溉下限為溝中水深保持溝深的3/4,灌溉上限為滿溝水,蓄雨上限為畦上水深 45mm ; 分蘗前期,灌溉下限為畦中土壤負壓_20kpa,灌溉上限為溝深的3/4,蓄雨上限為畦上水深90_ ; 分蘗后期,灌溉下限為畦中土壤負壓_30kpa,灌溉上限為溝深的3/4,蓄雨上限為畦上水深130_ ; 拔節(jié)孕穗,灌溉下限為畦中土壤負壓_20kpa,灌溉上限為溝中水深到溝深的3/4,蓄雨上限為睦上水深200mm ; 抽穗開花,灌溉下限為畦中土壤負壓_20kpa,灌溉上限為溝中水深到溝深的3/4,蓄雨上限為睦上水深280mm ; 乳熟期,灌溉下限為畦中土壤負壓_20kpa,灌溉上限為溝中水深到溝深的3/4,蓄雨上限為畦上水深150mm ; 黃熟期,蓄雨上限為畦上水深80mm,自然落干,不灌水。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水稻適雨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品種為常規(guī)稻時,秸桿覆蓋模式的田間水分調控步驟如下 返青期,灌溉下限為土壤飽和,灌溉上限為田面水層20mm,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35mm ;分蘗前期,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_2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85mm ;分蘗后期,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_25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130mm ; 拔節(jié)孕穗,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15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180mm ; 抽穗開花,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15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200mm ; 乳熟期,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15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IOOmm ; 黃熟期,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50mm,自然落干,不灌水。
      10.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水稻適雨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品種為雜交稻時,秸桿覆蓋模式的田間水分調控步驟如下 返青期,灌溉下限為土壤飽和,灌溉上限為田面水層20mm,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50mm ;分蘗前期,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2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IOOmm ; 分蘗后期,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_3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150mm ; 拔節(jié)孕穗,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_2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200mm ; 抽穗開花,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_2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300mm ;乳熟期,灌溉下限為土壤負壓_20kpa,灌溉上限為土壤飽和,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150mm ; 黃熟期,蓄雨上限為田面水深80mm,自然落干,不灌水。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水稻灌溉方法。是一種適用于南方多雨區(qū)稻田濕地系統(tǒng)的水肥調控綜合技術,立足農業(yè)灌溉與降雨相協(xié)調的理念,將田間水肥轉化利用作為一個系統(tǒng)來考慮,在作物不減產條件下,灌水前讓水稻遭受適度的干旱脅迫,遇到大降雨又讓水稻遭受適度的澇淹脅迫,旱澇脅迫交替發(fā)生,科學調節(jié)稻田水分和肥份,實現(xiàn)區(qū)域水稻不減產、提高降雨水利用率、減少灌溉水量、減少洪澇災害、減少泵站提水耗能、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改善區(qū)域水環(huán)境的多重目標,最大發(fā)揮稻田濕地系統(tǒng)的綜合效益。
      文檔編號A01G25/00GK102630539SQ201210137740
      公開日2012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5月7日
      發(fā)明者賈宏偉, 鄭世宗 申請人: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