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泥鰍魚苗人工培育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淡水魚類苗種人工培育方法,特別是一種泥鰍魚苗人工培育方法。
背景技術:
泥鰍(Misgurnus anguilicaudatus)原為野生種,屬鯉形目、鰍科、泥鰍屬。因其味道鮮美,肉質細嫩,營養(yǎng)豐富,被譽為“水中人參”。目前,我國泥鰍養(yǎng)殖所需的苗種主要是以人工捕撈的野生苗為主,由于現代農業(yè)所使用的化肥、農藥及工業(yè)三廢等污染,導致泥鰍野生資源銳減,野生苗種資源已不能滿足規(guī)模化養(yǎng)殖的需要。泥鰍人工繁育自上世紀80年代初已有報道,但是,苗種培育技術不過關。仔魚室內培育5d-7d,苗種成活率不到55% ;水花苗(3-4d齡)直接投放池塘養(yǎng)殖,苗種成活率不到20%。泥鰍苗種成活率問題一直阻礙泥鰍產業(yè)的發(fā)展。
發(fā)明內容
針對當前泥鰍仔魚室內培育5d_7d,苗種成活率不到55%,泥鰍水花苗下塘成活率不足20%的生產現狀,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泥鰍魚苗人工培育方法,其目的在于:通過平面槽和圓槽對泥鰍苗強化培育,從而大幅度提高苗種室內培育成活率及下塘成活率,為泥鰍的規(guī)模化養(yǎng)殖提供了技術支撐。本發(fā)明的技術解決方案:
一種泥鰍魚苗人工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產孵過程。①親魚培育與挑選:產孵前30-40天,挑選3齡親魚,并將雌雄魚分池強化培育。②人工催產:將培育好的親魚于水溫24°C -26°C時,以雌雄比例為1:1.3-1.5的比例從暫養(yǎng)池中挑選親魚使用催產劑對親魚進行人工催產。③受精過程:將催產后的親魚放入室內水泥池中的產卵網箱,并以水泵循環(huán)流水增氧,刺激親魚產卵。④受精卵孵化:將產出的受精卵經收集沖洗后,放入置于平面孵化槽內的孵化桶里孵化;同時,在另一平面孵化槽內懸吊孵化網片,當孵化桶內15%魚苗出膜時,將孵化桶內魚胚倒在另一平面孵化槽內孵化網片上繼續(xù)孵化。所述平面槽為長方體狀,長X寬X高:2.5 mx.0.45 mx.0.3 m ;
(2)7d齡仔魚培育。仔魚孵化第3d,將孵化網片從平面孵化槽內撤出。仔魚孵化第4d,對仔魚進行喂食蛋黃。仔魚孵化第5d_7d,對仔魚進行喂食蝦粉。所述喂食次數為:日投餌6次,投餌量占體重的5_8%。所述平面孵化槽每天清污I次,換水I次;
(3)15d齡仔魚培育。
將7d齡仔魚按每個平面孵化槽養(yǎng)殖9-10萬尾比例從平面孵化槽內移入至圓槽內,并通過氣泵向圓槽內充氧。仔魚孵化第8d-15d,對仔魚進行喂食蝦片,日投餌6次,投餌量占魚苗體重的
5-8% ο圓槽每天清污I次,換水I次。所述圓槽直徑為2 m、高為0.5 m,水深0.4 m。所述圓槽內部設有增氧設施。所述增氧設施為氣石。所述7d齡仔魚培育完成后,放入魚塘前,在魚塘水體下方以每畝2-3排懸掛絲瓜瓤,后將7d齡仔魚投放在絲瓜瓤周圍。所述15d齡仔魚可直接投放魚塘,泥鰍養(yǎng)殖期間加強池塘管理,11月初干池結產,測定苗種成活率30%以上。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泥鰍苗強化培育方式采用室內平面槽培育7d齡仔魚和圓槽培育15d齡仔魚,通過對水花苗強化培育,待鰍苗7d齡、15d齡后再放養(yǎng)池塘,大幅度提高了苗種室內培育成活率及仔魚下塘成活率。研究結果表明:7d齡仔魚室內成活率達87.8%,下塘后成活率達30%以上;15d齡仔魚室內成活率達92.6%,下塘后苗種成活率達到50%以上。該技術科學合理,易于實施,實用性好,利用該技術可以大大提高泥鰍苗下塘成活率,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闡述:
實施例一:
(1)產孵過程。①親魚培育與挑選。產孵前30天,挑選3齡親魚,并將雌雄魚分池強化培育,投喂蛋白含量33.5%的泥鰍配合飼料(淮安大江水產飼料有限公司生產),日投喂量為親魚體重的5%,雄魚要有明顯的婚姻色,體色鮮艷,體重20g以上。成熟雌魚要腹部飽滿、柔軟,生殖孔乳突大而突出,孔圓呈現紅暈,體重30g以上。②人工催產。在水溫24°C時,從暫養(yǎng)池中挑選親魚(雌雄比例為1:1.3)進行催產。注射藥物為寧波生物制藥三廠生產的促黃體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2)、馬來酸地歐酮(DOM)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三者混合注射。注射劑量為:LRH-A22-4Pg/KG、D0M 2mg/KG、HCG400-800UI/KG。采用背部肌肉注射,雄魚注射劑量減半。③受精過程。將打針后的親魚放入產卵網箱內自然產卵,產卵箱放在室內水泥池中,以水泵循環(huán)流水刺激親魚產卵和增氧。④受精卵孵化。受精卵經清水沖洗后,放入孵化桶(直徑15cm,高40 cm)。孵化桶置于裝滿清水的平面孵化槽中,槽四周放氣石微量充氣,水深保持在0.25 m,受精卵在孵化桶微流水孵化。預先備好一個平面槽,槽內懸吊和平放60目網片(網片距槽底8cm)。當孵化桶內有15%魚苗出膜時,把桶內魚胚倒在備好的平面槽網片上繼續(xù)孵化;
(2)7d齡仔魚培育。
仔魚孵化第3d,將網片撤出。第4d開始喂蛋黃,第5d — 7d喂蝦粉。日投餌6次,投餌量占魚苗體重的5%。每天清污I次,換水I次。至7d時,抽樣50尾鰍苗,測定7d齡仔魚全長約5.2mm,魚苗成活率87.8%。7d齡仔魚下塘時,先在肥水塘水體下方懸掛幾排絲瓜瓤(每畝2排),將魚苗投放在絲瓜瓤周圍,放養(yǎng)密度為20萬尾/畝,加強池塘管理。11月初出池時,畝產389 kg,抽樣50尾測生長指標:全長4.1—7.0 cm,體重5.0-7.8 g,苗種成活率至少可達30% ;
(3)15d齡仔魚培育。將7d齡仔魚移到圓槽培育。每個圓槽投放密度為10萬尾。氣泵充氧,每天投喂6次蝦片,日投餌量占魚苗體重的8 %。每天清污I次,換水I次。15d時,抽樣50尾鰍苗,測定15d齡仔魚全長為9.0mm-9.5mm,苗種成活率為92.6%。15d齡仔魚下塘時,每畝投放13萬尾,將魚苗滿池均勻投放,加強池塘管理。11月初出池時,畝產371kg,抽樣檢查50尾測生長指標:全長3.9—7.0 cm,體重4.3-7.2 g,苗種成活率至少可達50%。室內培育仔魚,7d齡和15d齡仔魚全長分別為5.2—6.5mm和8.8—9.5mm,仔魚成活率分別87.8 %和92.6 %,與常規(guī)培育成活率不足55%相比,分別提高32.8%和37.6% ;下塘后苗種成活率分別為30%和50%,與3-4d齡仔魚直接下塘苗種成活率不到20%相比,苗種成活率分別提高10%和30 %以上。實施例二:
(1)產孵過程。①親魚培育與挑選。產孵前40天,挑選3齡親魚,并將雌雄魚分池強化培育,投喂蛋白含量33.5%的泥鰍配合飼 料(淮安大江水產飼料有限公司生產),日投喂量為親魚體重的8%,雄魚要有明顯的婚姻色,體色鮮艷,體重20g以上。成熟雌魚要腹部飽滿、柔軟,生殖孔乳突大而突出,孔圓呈現紅暈,體重30g以上。②人工催產。在水溫26°C時,從暫養(yǎng)池中挑選親魚(雌雄比例為1:1.5)進行催產。注射藥物為寧波生物制藥三廠生產的促黃體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2)、馬來酸地歐酮(DOM)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三者混合注射。注射劑量為:LRH-A22-4Pg/KG、D0M 2mg/KG、HCG400-800UI/KG。采用背部肌肉注射,雄魚注射劑量減半。③受精過程。將打針后的親魚放入產卵網箱內自然產卵,產卵箱放在室內水泥池中,以水泵循環(huán)流水刺激親魚產卵和增氧。④受精卵孵化。受精卵經清水沖洗后,放入孵化桶(直徑15cm,高40 cm)。孵化桶置于裝滿清水的平面孵化槽中,槽四周放氣石微量充氣,水深保持在0.25 m,受精卵在孵化桶微流水孵化。預先備好一個平面槽,槽內懸吊和平放60目網片(網片距槽底8-lOcm)。當孵化桶內有15%魚苗出膜時,把桶內魚胚倒在備好的平面槽網片上繼續(xù)孵化;
(2)7d齡仔魚培育。仔魚孵化第3d,將網片撤出。第4d開始喂蛋黃,第5d — 7d喂蝦粉。日投餌6次,投餌量占魚苗體重的8%。每天清污I次,換水I次。至7d時,抽樣50尾鰍苗,測定7d齡仔魚全長5.2mm—6.5mm,魚苗成活率至少可達90%。7d齡仔魚下塘時,先在肥水塘水體下方懸掛幾排絲瓜瓤(每畝2排),將魚苗投放在絲瓜瓤周圍,放養(yǎng)密度為20萬尾/畝,加強池塘管理。11月初出池時,畝產389 kg,抽樣50尾測生長指標:全長4.1—7.5 cm,體重4.9-7.8 g,苗種成活率約32% ;
(3)15d齡仔魚培育。將7d齡仔魚移到圓槽培育。每個圓槽投放密度為10萬尾。氣泵充氧,每天投喂6次蝦片,日投餌量占魚苗體重的5-8 %。每天清污I次,換水I次。15d時,抽樣50尾鰍苗,測定15d齡仔魚全長為8.8mm—9.5mm,苗種成活率為93.8%。15d齡仔魚下塘時,每畝投放13萬尾,將魚苗滿池均勻投放,加強池塘管理。11月初出池時,畝產371kg,抽樣檢查50尾測生長指標:全長3.9—7.0 cm,體重4.3-7.2 g,苗種成活率約52.8%。室內培育仔魚,7d齡和15d齡仔魚全長分別為5.2—6.5mm和8.8—9.5mm,仔魚成活率分別90 %和93.8 %,與常規(guī)培育成活率不足55%相比,分別提高35%和38.8% ;下塘后苗種成活率分別為30%和50%,與3-4d齡仔魚直接下塘苗種成活率不到20%相比,苗種成活率分別提高10%和30 % 以上。
權利要求
1.一種泥鰍魚苗人工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產孵過程: ①親魚培育與挑選:產孵前30-40天,挑選3齡親魚,并將雌雄魚分池強化培育; ②人工催產:將培育好的親魚于水溫24°C-26°C時,以雌雄比例為1:1.3-1.5的比例從暫養(yǎng)池中挑選親魚使用催產劑對親魚進行人工催產; ③受精過程:將催產后的親魚放入室內水泥池中的產卵網箱,并以水泵循環(huán)流水增氧,刺激親魚產卵; ④受精卵孵化:將產出的受精卵經收集沖洗后,放入置于平面孵化槽內的孵化桶里孵化;同時,在另一平面孵化槽內懸吊孵化網片,當孵化桶內15%魚苗出膜時,將孵化桶內魚胚倒在另一平面孵化槽內孵化網片上繼續(xù)孵化; (2)7d齡仔魚培育: 仔魚孵化第3d,將孵化網片從平面孵化槽內撤出; 仔魚孵化第4d,對仔魚進行喂食蛋黃; 仔魚孵化第5d-7d,對仔魚進行喂食蝦粉; 喂食次數為:日投餌6次,投餌量占體重的5-8% ; 平面孵化槽每天清污I次,換水I次; (3)15d齡仔魚培育: 將7d齡仔魚按每個平面孵化槽養(yǎng)殖9-10萬尾比例從平面孵化槽內移入至圓槽內,并通過氣泵向圓槽內充氧; 仔魚孵化第8d-15d,對仔魚進行喂食蝦片,日投餌6次,投餌量占魚苗體重的5-8% ; 圓槽每天清污I次,換水I次。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泥鰍魚苗人工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I)或步驟(2)中所述的平面槽為長方體狀,長X寬X高:2.5 mx0.45 mx0.3 m。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泥鰍魚苗人工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的圓槽直徑為2 m、高為0.5 m,水深0.4 m。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泥鰍魚苗人工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的圓槽內部設有增氧設施。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泥鰍魚苗人工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設施為氣 石。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泥鰍魚苗人工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的7d齡仔魚培育完成后,放入魚塘前,在魚塘水體下方以每畝2-3排懸掛絲瓜瓤,后將7d齡仔魚投放在絲瓜瓤周圍。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泥鰍魚苗人工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的15d齡仔魚可直接投放魚塘。
全文摘要
一種泥鰍魚苗人工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1)產孵過程①親魚培育與挑選、②人工催產、③受精過程、④受精卵孵化;(2)7d齡仔魚培育;(3)15d齡仔魚培育。泥鰍苗強化培育方式采用室內平面槽培育7d齡仔魚和圓槽培育15d齡仔魚,通過對水花苗強化培育,待鰍苗7d齡、15d齡后再放養(yǎng)池塘,大幅度提高了苗種室內培育成活率及仔魚下塘成活率。研究結果表明7d齡仔魚室內成活率達87.8%,下塘后成活率達30%以上;15d齡仔魚室內成活率達92.6%,下塘后苗種成活率達到50%以上。該技術科學合理,易于實施,實用性好,利用該技術可以大大提高泥鰍苗下塘成活率,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3109767SQ20131007334
公開日2013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3月8日
發(fā)明者丁辰龍, 孫驥, 王信海, 姜愛蘭, 王宣朋, 藺玉華, 段樹華, 姜楊 申請人: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宿遷農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