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食用菌栽培大棚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食用菌栽培大棚,屬溫室【技術領域】。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及其外面的包裹層,所述框架端面的左立柱高度在1.7m-2m之間,框架端面的中立柱高度在2.5m-3.3m之間,框架端面的右立柱高度在1.7m-2m之間,框架頂部的向陽面斜梁長度在3m-4m之間,框架頂部的背陽面斜梁長度在5m-7m之間。所述食用菌栽培大棚為單體棚,所述單體棚的向陽面朝南,單體棚的兩端面之間的長度在50m-60m之間,由8-13個所述的單體棚依次連接組成食用菌栽培連體大棚。本實用新型增加了食用菌栽培大棚內的有效使用面積,便于控溫保濕,方便管理,降低了成本,延長了使用壽命。
【專利說明】一種食用菌栽培大棚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食用菌栽培大棚,屬溫室【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食用菌的生長環(huán)境需要在0°C _30°C間發(fā)育,最適溫度為10°C -20°C之間;養(yǎng)菌期間濕度小于60%,出菇期間濕度在80-95%之間?,F(xiàn)有技術中的菇棚,大多為單體菇棚、采用37cm厚磚混墻或土墻作為主體結構墻,其不足是占地面積大成本高,其選材和結構不能為食用菌生長發(fā)育提供更加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不能在一年四季進行連續(xù)栽培生產。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食用菌栽培大棚,具有方便保濕控溫、增加大棚內有效面積的特點。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食用菌栽培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及其外面的包裹層,所述框架端面的左立柱高度在1.7m-2m之間,框架端面的中立柱高度在2.5m-3.3m之間,框架端面的右立柱高度在1.7m_2m之間,框架頂部的向陽面斜梁長度在3m-4m之間,框架頂部的背陽面斜梁長度在5m_7m之間。
[0005]對本實用新型所做的進一步改進是:在所述包裹層的向陽面底層鋪設尼龍遮陽網,中層鋪設大棚塑膜,上層鋪設保溫棚被;在所述包裹層的背陽面底層鋪設高密度笨板,所述高密度笨板的上下兩面分別通過聚合膠泥粘接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在上層鋪設防曬化纖布;包裹層的背陽面厚度在0.lm-0.3m之間。所述食用菌栽培大棚為單體棚,所述單體棚的向陽面朝南,單體棚的兩端面之間的長度在50m-60m之間,由8_13個所述的單體棚依次連接組成食用菌栽培連體大棚。
[0006]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7]—,增加了大棚內有效面積。連體菇棚內的墻體大多數(shù)為共用墻體,與傳統(tǒng)的單體菇棚相比,減少了墻體占地面積;傳統(tǒng)的單體菇棚在棚間留3米以上空間,每個菇棚都需留有作業(yè)通道,有效利用面積少。
[0008]二,與傳統(tǒng)大棚相比成本低。傳統(tǒng)菇棚以37cm厚磚混墻和鋼架結構為主,連體菇棚采用高密度苯板、水泥柱和鍍鋅管,用材少、價格低。
[0009]三,便于控溫保濕。大部分食用菌需要在0°C _30°C間生長發(fā)育,最適溫度為IO0C -20°c之間;養(yǎng)菌期間濕度小于60%,出菇期間濕度在80-95%之間。連體菇棚IOcm厚度保溫板相當于37cm厚磚混墻的保溫效果,與現(xiàn)有的傳統(tǒng)菇棚比較,連體菇棚避免了夏天過熱冬天過冷的現(xiàn)象,可在一年四季為食用菌生長發(fā)育提供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
[0010]四、使用壽命長。傳統(tǒng)菇棚棚膜、棚被或草簾用量大,3-5年需更換,而連體菇棚棚膜、棚被不易損壞,使用壽命可達10年以上。
[0011]五、使用管理方便,效率高。連體菇棚便于通觀整體情況,便于工作人員和物料進出,易操作管理?!緦@綀D】
【附圖說明】
[0012]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3]圖1為單體的食用菌栽培大棚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單體的食用菌栽培大棚依次連接組成連體大棚的結構示意圖。
[0015]如圖所示:1左立柱、2向陽面斜梁、3背陽面斜梁、4右立柱、5中立柱、6包裹層的向陽面、7包裹層的背陽面、8連體大棚。
【具體實施方式】
[0016]對照圖1-2對本實用新型的操作使用步驟作進一步說明:
[0017]實施例1:一種食用菌栽培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及其外面的包裹層,所述框架端面的左立柱I高度在1.7m-2m之間,框架端面的中立柱5高度在2.5m_3.3m之間,框架端面的右立柱4高度在1.7m-2m之間,框架頂部的向陽面斜梁2長度在3m_4m之間,框架頂部的背陽面斜梁3長度在5m-7m之間。在所述包裹層的向陽面6底層鋪設尼龍遮陽網,中層鋪設大棚塑膜,上層鋪設保溫棚被;在所述包裹層的背陽面7底層鋪設高密度笨板,所述高密度笨板的上下兩面分別通過聚合膠泥粘接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在上層鋪設防曬化纖布;包裹層的背陽面7厚度在0.lm-0.3m之間。
[0018]本實施例的棚體外圍用總厚度0.lm-0.3m的雙面披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并使用抹一層聚合膠泥的高密度笨板連接圍檔;棚內立柱間每隔1.2-1.5米加設一個支撐水泥柱或鍍鋅鋼管,并用方形鍍鋅管橫向水平連綁立柱,既增強棚體支撐力,又可擺放出菇菌袋。
[0019]實施例2:—種食用菌栽培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及其外面的包裹層,所述框架端面的左立柱I高度在1.7m-2m之間,框架端面的中立柱5高度在2.5m_3.3m之間,框架端面的右立柱4高度在1.7m-2m之間,框架頂部的向陽面斜梁2長度在3m_4m之間,框架頂部的背陽面斜梁3長度在5m-7m之間。在所述包裹層的向陽面6底層鋪設尼龍遮陽網,中層鋪設大棚塑膜,上層鋪設保溫棚被;在所述包裹層的背陽面7底層鋪設高密度笨板,所述高密度笨板的上下兩面分別通過聚合膠泥粘接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在上層鋪設防曬化纖布;包裹層的背陽面7厚度在0.lm-0.3m之間。所述食用菌栽培大棚為單體棚,所述單體棚的向陽面朝南,單體棚的兩端面之間的長度在50m-60m之間,由8_13個所述的單體棚依次連接組成食用菌栽培連體大棚8。
[0020]本實施例的棚體外圍用總厚度0.lm-0.3m的雙面披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并抹一層聚合膠泥的高密度笨板連接圍檔;棚內立柱間每隔1.2-1.5米加設一個支撐水泥柱或鍍鋅鋼管,并用方形鍍鋅管橫向水平連綁立柱,既增強棚體支撐力,又可擺放出菇菌袋。由單體棚依次連接組成食用菌栽培連體大棚8,棚與棚間連體減少了建筑用材,增加了棚內有效利用面積。
【權利要求】
1.一種食用菌栽培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及其外面的包裹層,所述框架端面的左立柱(I)高度在1.7m-2m之間,框架端面的中立柱(5)高度在2.5m_3.3m之間,框架端面的右立柱(4)高度在1.7m-2m之間,框架頂部的向陽面斜梁(2)長度在3m_4m之間,框架頂部的背陽面斜梁(3)長度在5m-7m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食用菌栽培大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包裹層的向陽面(6)底層鋪設尼龍遮陽網,中層鋪設大棚塑膜,上層鋪設保溫棚被;在所述包裹層的背陽面(7)底層鋪設高密度笨板,所述高密度笨板的上下兩面分別通過聚合膠泥粘接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在上層鋪設防曬化纖布;包裹層的背陽面(7)厚度在0.lm-0.3m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食用菌栽培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菌栽培大棚為單體棚,所述單體棚的向陽面朝南,單體棚的兩端面之間的長度在50m-60m之間,由8-13個所述的單體棚依次連接組成食用菌栽培連體大棚(8 )。
【文檔編號】A01G9/14GK203505134SQ201320667271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0月28日
【發(fā)明者】通占元, 張彥進, 李冬梅 申請人:河北省農業(yè)環(huán)境保護監(jiān)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