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工省材蔬菜大棚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省工省材蔬菜大棚,包括薄膜和竹竿拱架;該拱架長度方向的前、后各兩端各以一對橫向隔距地樁,經(jīng)具備相應抗拉功能的鍍鋅鐵絲或繩索,與各端棚內(nèi)附近的底端橫向分開、頂端并攏活動連接、垂直放入棚內(nèi)、兩底端以藏地拉線控距的兩付頂桿的各上端連成一體,在拱架兩端各自構成一個以兩根地樁抗拉的斜坡形三角架抗拉結構,兩抗拉結構頂端之間,以具備相應抗拉功能的鍍鋅鐵絲或繩索連接構成拱架中梁,并與拱架各橫桿綁連。它有搭建省工省材省資、撤除省工的優(yōu)點。
【專利說明】省工省材蔬菜大棚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fā)明是一種早春蔬菜大棚。
【背景技術】,
[0002]由于蔬菜大棚拱架左右兩行啦梁、拱架四方的防倒斜撐要另外耗費很多竹竿材料和綁扎勞動,對于要加蓋草簾而承重的冬季防寒大棚來說非常必要。由于棚用竹竿價格昂貴,而早春蔬菜大棚無須加蓋草簾防寒且蔬菜蓋棚期短,對大棚拱架強度要求不高,因此用冬季防寒大棚來種植早春蔬菜存在著搭棚耗工耗材耗資而撤棚耗工的不足。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目的是為解決上述所有不足提供一種省工省材蔬菜大棚。省工省材蔬菜大棚,包括薄膜和竹竿拱架;該拱架長度方向的前、后各兩端各以一對橫向隔距地樁經(jīng)具備相應抗拉功能的鍍鋅鐵絲,與各端棚內(nèi)附近的底端橫向分開、頂端并攏活動連接、垂直放入棚內(nèi)、兩底端以藏地拉線控距的兩付頂桿的各上端連成一體,在拱架兩端各自構成一個以兩根地樁抗拉的斜坡形三角架抗拉結構;兩抗拉結構頂端之間,以具備相應抗拉功能的鍍鋅鐵絲連接構成拱架中梁,并與拱架各橫桿綁連。兩付頂桿處地面與大棚兩端地面的距離,為拱架高度的一至兩倍距離;該距離的中梁以竹竿構成;權I所述的鍍鋅鐵絲,包括繩索或者說可用繩索代替。
[0004]從上述設計可見,薄膜起早春保溫作用。竹竿拱架起支撐薄膜的作用。該拱架長度方向的前、后各兩端各以一對橫向隔距地樁經(jīng)具備相應抗拉功能的鍍鋅鐵絲,與各端棚內(nèi)附近的底端橫向分開、頂端并攏活動連接、垂直放入棚內(nèi)、兩底端以藏地拉線控距的兩付頂桿的各上端連成一體,在拱架兩端各自構成一個以兩根地樁抗拉的斜坡形三角架抗拉結構;兩抗拉結構頂端之間,以具備相應抗拉功能的鍍鋅鐵絲連接構成的拱架中梁;共同起取消拱架四方的斜撐防倒竹竿、取消拱架長度方向的左右兩行啦梁、減少拱架綁扎量、搭建大棚省工省材省資、撤除大棚省工的作用;兩付頂桿另起既固定中梁位置、承載中梁重量、又不阻擋棚內(nèi)通道的作用。兩付頂桿處 地面與大棚兩端地面的距離,為該頂桿頂端高度的一至兩倍距離,起與分別橫向打入大棚兩端地里的各兩處地樁大概構成等角三角形距離、增強抗拉結構穩(wěn)固性的作用。
[0005]有益效果:它有搭建省工省材省資、撤除省工的優(yōu)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本附圖是本發(fā)明立體示意圖。
[0007]涉案部件編號:竹竿拱架(1);隔距地樁(2、2A);鍍鋅鐵絲(3、3A);頂桿(4、4A)沖梁(5)。
【具體實施方式】[0008]省工省材蔬菜大棚,包括薄膜和竹竿拱架(1);該拱架長度方向的前、后各兩端各以一對橫向隔距地樁(2、2A)經(jīng)具備相應抗拉功能的鍍鋅鐵絲(3、3A),與各端棚內(nèi)附近的底端橫向分開、頂端并攏活動連接、垂直放入棚內(nèi)、兩底端以藏地拉線控距的兩付頂桿(4、4A)的各上端連成一體,在拱架兩端各自構成一個以兩根地樁抗拉的斜坡形三角架抗拉結構,兩抗拉結構頂端之間,以具備相應抗拉功能的鍍鋅鐵絲連接構成拱架中梁(5),并與拱架各橫桿綁連。兩付頂桿(4、4A)處地面與大棚兩端地面的距離,為拱架高度的一至兩倍距離;該距離的中梁以竹竿構成;權I 所述的鍍鋅鐵絲,包括繩索或者說可用繩索代替。
【權利要求】
1.省工省材蔬菜大棚,包括薄膜和竹竿拱架(1);特征是:該拱架長度方向的前、后各兩端各以一對橫向隔距地樁(2、2A)經(jīng)具備相應抗拉功能的鍍鋅鐵絲(3、3A),與各端棚內(nèi)附近的底端橫向分開、頂端并攏活動連接、垂直放入棚內(nèi)、兩底端以藏地拉線控距的兩付頂桿(4、4A)的各上端連成一體,在拱架兩端各自構成一個以兩根地樁抗拉的斜坡形三角架抗拉結構,兩抗拉結構頂端之間,以具備相應抗拉功能的鍍鋅鐵絲連接構成拱架中梁(5),并與拱架各橫桿綁連。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省工省材蔬菜大棚,特征是:兩付頂桿(4、4A)處地面與大棚兩端地面的距離,為拱架高度的一至兩倍距離;該距離的中梁以竹竿構成;權I所述的鍍鋅鐵絲,包括繩索或者說可用繩索代替。
【文檔編號】A01G9/14GK103782843SQ201410051886
【公開日】2014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2月15日
【發(fā)明者】張俊嶺 申請人:張俊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