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木耳立體吊袋栽培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有機木耳立體吊袋栽培方法,將菌棒穿成串吊掛在鋼架大棚內,大棚頂部分布微噴水管,大棚棚頂遮蓋透光度為50%透光草簾。大棚的高度為2米,每串菌棒有7個菌棒,菌棒間距10CM,一行內每串菌棒間距15CM,行間距為80CM。培養(yǎng)基的培養(yǎng)基配方按質量比為:樺木碎木屑48%、樺木粗削片28%、沙棘果糠20%、石膏1%、白灰2%、腐爛硬木提取液0.16%。技術簡單、土地利用率高、木耳質量高、安全可靠,并為農副產品下腳料提供了再利用的途徑。
【專利說明】有機木耳立體吊袋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食用菌栽培技術,尤其涉及一種有機木耳立體吊袋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有機木耳是人們喜愛的食用菌,如申請?zhí)枮?00910072897.8的中國專利,現有技術中出耳一般都利用耕地或林地做耳床,上面鋪設一層地膜,將菌袋直立擺放于地膜上,每平方米擺放20袋,袋間隔10cm,每排耳床中間鋪設噴水帶。
[0003]現有技術中的地栽技術,對土地要求高,要求平整肥沃的耕地或平整的林地,耳床占地面積大、水資源消耗大,耳片上會沾泥土,需要對耳床打除草劑和殺蟲劑。[0004]另外,現有技術中的培養(yǎng)基配方一般為:玉米芯粉(或闊葉木屑)73%、麥麩5%、糖I %、石膏1%,棉籽殼(或豆餅)20%,培養(yǎng)料含水率60%~65 %。
[0005]現有技術培養(yǎng)基配方中用到的:麥麩、棉籽殼、豆餅等材料多為轉基因或過多農藥殘留,達不到有機食品標準,出耳后期養(yǎng)分跟不上,一般都以往耳芽上噴施營養(yǎng)藥和化學肥料的方法增產,使得產出的木耳營養(yǎng)成分低、影響食品安全、而且產量一般。
【發(fā)明內容】
[0006]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技術簡單、土地利用率高、木耳質量高的有機木耳立體吊袋栽培方法。
[0007]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8]本發(fā)明的有機木耳立體吊袋栽培方法,將菌棒穿成串吊掛在大棚內,大棚頂部分布微噴水管,大棚棚頂遮蓋透光草簾。
[0009]由上述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有機木耳立體吊袋栽培方法,由于采用吊袋栽培技術,土地利用效果提高5倍,由原來的每平米20棒提高到100棒,相應的水資源利用亦提高5倍以上;耳片上不會再沾泥土提高了木耳質量;不再受雜草和昆蟲的影響。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將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0011]本發(fā)明的有機木耳立體吊袋栽培方法,其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是:
[0012]將菌棒穿成串吊掛在大棚內,大棚頂部分布微噴水管,大棚棚頂遮蓋透光草簾。
[0013]所述大棚為鋼架大棚,大棚的高度為1.9至2.1米,每串菌棒有6至8個菌棒,菌棒間距9至11CM,分行吊掛在大棚內,一行內每串菌棒間距14至16CM,行間距為78至82CM,所述草簾的透光度為45%至55%。
[0014]優(yōu)選:所述大棚的高度為2米,每串菌棒有7個菌棒,菌棒間距10CM,一行內每串菌棒間距15CM,行間距為80CM,所述草簾的透光度為50%。
[0015]包括步驟:培養(yǎng)基拌料一裝袋一滅菌一接種一發(fā)菌管理一催芽一出耳管理,所述培養(yǎng)基的配方包括天然木屑和天然沙棘果糠。
[0016]具體所述培養(yǎng)基的培養(yǎng)基配方按質量比為:
[0017]樺木碎木屑46%至50%、樺木粗削片26%至30%、沙棘果糠18%至22%、石膏
0.9%至L 1%、白灰1.8%至2.2%、腐爛硬木提取液0.1%至0.2%。
[0018]優(yōu)選:所述培養(yǎng)基的培養(yǎng)基配方按質量比為:
[0019]樺木碎木屑48%、樺木粗削片28%、沙棘果糠20%、石膏1%、白灰2%、腐爛硬木提取液0.16%。
[0020]所 述有機木耳包括黑木耳。
[0021]本發(fā)明的有機木耳立體吊袋栽培方法,通過合理的配方培養(yǎng)菌種、吊袋進行栽培、噴水采耳等步驟,可有效提高有機木耳品質和產量,培養(yǎng)料配方科學合理,利用木屑、果糠等農副產品下腳料為培養(yǎng)基,既安全可靠,又為農副產品下腳料提供了再利用的途徑。
具體實施例:
[0022]工藝流程:拌料一裝袋一滅菌一接種一發(fā)菌管理一催芽一出耳管理。其中培養(yǎng)基的配制是決定成品木耳的營養(yǎng)、口感、產量的最關鍵因素;其次是出耳管理,主要涉及:水土資源利用、病蟲害防治、光照及溫濕度控制,也是影響產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0023]具體實施例中的培養(yǎng)基配方全部采用天然木屑和天然沙棘果糠為原料,整個出耳過程無需施用農藥、化肥、激素。所培育出的木耳維生素及各種礦物質含量遠高于普通木耳,并且富含珍貴的黃酮,產量提高20% ;立體吊袋栽培技術有效解決了耕地使用和水資源利用問題,耕地利用提高了 7倍,節(jié)水80%以上,不用擔心雜草和昆蟲對木耳的影響。
[0024]培養(yǎng)基配方:樺木碎木屑48%、樺木粗削片28%、沙棘果糠20%、石膏1%、白灰2%、腐爛硬木提取液0.16%。
[0025]吊袋栽培技術:建設鋼架大棚(最好在樹林周邊或中間開闊地),具體面積根據實際情況而定,高度以2米為宜,大棚頂部分布微噴管,將菌棒穿成串,每串7個,菌棒間距10CM,分行吊掛與大棚內,一行內每串間距15CM,行間距80CM,以保證透光度、通風度和方便采摘,大棚棚頂遮蓋透光度50%的草簾。
[0026]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0027]培養(yǎng)基配方的增益效果:因全部為天然原料可保證木耳的有機品質,粗削片的加入意義在于出耳后期應分的供給(因粗削片的有機質轉化稍慢),沙棘果糠能為菌袋提供大量的維生素并富含黃酮(一種極其珍貴的對人體有益的元素),在后期不施用化肥農藥的情況下較現有技術增產20%。
[0028]吊袋栽培技術的增益效果:土地利用效果提高5倍,由原來的每平米20棒提高到100棒,相應的水資源利用亦提高5倍以上;耳片上不會再沾泥土提高了木耳質量;不再受雜草和昆蟲的影響。
[0029]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披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有機木耳立體吊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將菌棒穿成串吊掛在大棚內,大棚頂部分布微噴水管,大棚棚頂遮蓋透光草簾。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木耳立體吊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為鋼架大棚,大棚的高度為1.9至2.1米,每串菌棒有6至8個菌棒,菌棒間距9至11CM,分行吊掛在大棚內,一行內每串菌棒間距14至16CM,行間距為78至82CM,所述草簾的透光度為45%至 55%。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有機木耳立體吊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的高度為2米,每串菌棒有7個菌棒,菌棒間距10CM,一行內每串菌棒間距15CM,行間距為80CM,所述草簾的透光度為50%。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有機木耳立體吊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培養(yǎng)基拌料一裝袋一滅菌一接種一發(fā)菌管理一催芽一出耳管理,所述培養(yǎng)基的配方包括天然木屑和天然沙棘果糠。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有機木耳立體吊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養(yǎng)基的培養(yǎng)基配方按質量比為: 樺木碎木屑46%至50%、樺木粗削片26%至30%、沙棘果糠18%至22%、石膏0.9%至1.1%、白灰1.8%至2.2%、腐爛硬木提取液0.1%至0.2%。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有機木耳立體吊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養(yǎng)基的培養(yǎng)基配方按質量比為: 樺木碎木屑48 %、樺木粗削片28 %、沙棘果糠20%、石膏I %、白灰2 %、腐爛硬木提取液 0.16%。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有機木耳立體吊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機木耳包括黑木耳。
【文檔編號】A01G9/14GK103918484SQ201410188936
【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5月6日
【發(fā)明者】孫海龍 申請人: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佳澤食用菌種植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