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吲哚類殺蟲劑和殺螨劑的制作方法
在主要的農(nóng)作物生產(chǎn)中,由于昆蟲和螨類害蟲的損害和侵染會造成全球性的明顯的經(jīng)濟損失。所述害蟲會導(dǎo)致作物減產(chǎn),例如在棉花和花生種植中,分別可減產(chǎn)高達39%和78%。害蟲的浸染可以造成產(chǎn)量降低,作物品質(zhì)下降,可使用量降低,易腐爛性增加,發(fā)生病害的危險性增加,生產(chǎn)成本增加,運輸成本增加和銷售價格提高。因此,新的和有效的殺蟲劑和殺螨劑以及作物保護的方法一直是全球性所需求的。
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防治有害昆蟲和螨類的有效方法。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保護作物生長和收獲免受昆蟲和螨類攻擊和侵染造成損傷和有害的方法。
本發(fā)明進一步的目的是提供殺蟲劑和殺螨劑化合物和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防治昆蟲和螨類害蟲的方法,其包括使所述害蟲或其食物源,棲息地或繁殖地與殺蟲有效量的下述式I化合物接觸。 式中R,Y和Z包括吸電子基團和排斥供電子基團,A為能夠酶催化裂解或水解裂解的任何基團,且m為1、2、3或4的整數(shù)。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保護生長的作物免受昆蟲或螨類害蟲攻擊或侵染的方法,其包括向植物的葉片或其生長的土壤或水中施用殺蟲有效量的式I取代吲哚化合物。
本發(fā)明還描述了用作殺蟲劑和殺螨劑的化合物和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許多種類的昆蟲和螨類通過損害或破壞農(nóng)作物和園藝和藥用植物;借助細菌、真菌和病毒的擴散和發(fā)展造成的植物病害;和通過破壞或降低貯藏儀器、其它產(chǎn)品和財產(chǎn)的價值,這些都造成了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昆蟲和螨類的攻擊和侵染是一些農(nóng)民最關(guān)注的問題。選擇性地和有效地防治昆蟲和螨類的需求是全界所關(guān)心的事情。
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式I取代吲哚化合物是非常有效的防治多種昆蟲和螨類害蟲的藥劑。
本發(fā)明式I吲哚化合物包括具有下述結(jié)構(gòu)式的化合物, 其中Y和Z各自獨立地為氫、鹵素、CN、NO2、S(O)nR1、C1-C6鹵代烷基、C1-C6鹵代烷氧基、COR2、CSR3,或W,條件是Y和Z中只可有一個為W,且進一步的條件是Y和Z中只可有一個為氫;W為 R為任意結(jié)合的1至4個鹵素、CN、NO2、S(O)nR7、C1-C6鹵代烷基或C1-C6鹵代烷氧基;m為1、2、3或4的整數(shù);n為0、1或2的整數(shù);L、M和Q各自獨立地為氫、鹵素、NO2、CN、C1-C4鹵代烷基、C1-C4鹵代烷氧基、COR7或S(O)nR8;R1,R2,R3,R7和R8各自獨立地為C1-C6鹵代烷基;X為O或S;R4,R5和R6各自獨立地為氫、鹵素、NO2、CN、S(O)nR9或R5和R6可與其相連的原子一起形成一個環(huán),環(huán)中R5R6代表下式 R10、R11、R12和R13各自獨立地為氫、鹵素、CN、NO2或S(O)nR14;R9和R14各自獨立地為C1-C6鹵代烷基;A為R15、OR15或CN;R15為氫、COR16、CHR17NHCOR18、CH2SQ1、 用下述基團任意取代的C1-C6烷基,1至3個鹵原子,
1個三(C1-C4烷基)甲硅烷基,1個羥基,1個氰基,用1至3個鹵原子任意取代的1或2個C1-C4烷氧基,1個C1-C4烷硫基,用1至3個鹵原子、1至3個C1-C4烷基或1至3個C1-C4烷氧基任意取代的1個苯基,用1至3個鹵原子、1至3個C1-C4烷基或1至3個C1-C4烷氧基任意取代的1個苯氧基,苯環(huán)上用1至3個鹵原子、1至3個C1-C4烷基或1至3個C1-C4烷氧基任意取代的1個芐氧基,用1至3個鹵原子任意取代的1個C1-C6烷基羰氧基,用1至3個鹵原子任意取代的1個C2-C6鏈烯基羰氧基,用1至3個鹵原子、1至3個C1-C4烷基或1至3個C1-C4烷氧基任意取代的1個苯基羰氧基,用1至3個鹵原子或1至3個C1-C4烷氧基任意取代的1個C1C6烷氧羰基,或苯環(huán)上用1至3個鹵原子、1至3個C1-C4烷基或1至3個C1-C4烷氧基任意取代的1個芐基羰氧基,用1至3個鹵原子或1個苯基任意取代的C3-C6鏈烯基,或用1至3個鹵原子或1個苯基任意取代的C3-C6炔基;R16為各自用下述基團任意取代的C1-C6烷基或C3-C6環(huán)烷基,1至3個鹵原子,1個羥基,
1個氰基,用1至3個鹵原子任意取代的1或2個C1-C4烷氧基,1個C1-C4烷硫基,用1至3個鹵原子、1至3個C1-C4烷基或1至3個C1-C4烷氧基任意取代的1個苯基,用1至3個鹵原子、1至3個C1-C4烷基或1至3個C1-C4烷氧基任意取代的1個苯氧基,苯環(huán)上用1至3個C1-C4烷基或1至3個鹵原子、1至3個C1-C4烷氧基任意取代的1個芐氧基,用1至3個鹵原子任意取代的C1-C6烷基羰氧基,用1至3個鹵原子任意取代的C2-C6鏈烯基羰氧基,用1至3個鹵原子、1至3個C1-C4烷基或1至3個C1-C4烷氧基任意取代的1個苯基羰氧基,用1至3個鹵原子或1至3個C1-C4烷氧基任意取代的1個C1-C6烷氧羰基,或苯環(huán)上用1至3個鹵原子、1至3個C1-C4烷基或1至3個C1-C4烷氧基任意取代的1個芐基羰基,用1至3個鹵原子或1個苯基任意取代的C2-C6鏈烯基,用1至3個鹵原子或1個苯基任意取代的C3-C6炔基,用1或多個鹵原子、C1-C4烷基、C1-C4烷氧基、苯氧基、C1-C4烷硫基、三(C1-C4烷基)甲硅烷基、C1-C4烷基亞磺?;?、C1-C4烷基磺?;?、CN、NO2或CF3基任意取代的苯基,用1或多個鹵素、C1-C4烷基、C1-C4烷氧基、C1-C4烷硫基、三(C1-C4烷基)甲硅烷基、C1-C4烷基亞磺?;?、C1-C4烷基磺酰基、CN、NO2或CF3基任意取代的苯氧基,1-或2-萘基,用鹵素任意取代的2-、3-或4-吡啶基,用鹵素任意取代的C1-C6烷氧基,或用鹵素任意取代的C2-C6鏈烯氧基;R17為氫或C1-C4烷基;R18為C1-C6烷基、C1-C6鹵代烷基、C1-C6烷氧基、C1-C6鹵代烷烷基用鹵素、CN、NO2、C1-C4烷基、C1-C4烷氧基或CF3任意取代的苯基,2-或3-噻吩基,或2-或3-呋喃基;
CN,用鹵素、CN或苯基任意取代的C1-C6烷基,或用1或多個鹵素、C1-C4烷基、C1-C4烷氧基、CN、NO2、CF3或NR33R34任意取代的苯基;A1為O或S;R22為C1-C6烷基或苯基;R23為C1-C6烷基;R24和R25各自獨立地為氫、C1-C6烷基或可與其相連的原子一起形成5至7元環(huán);R26為C1-C4烷基;R27為氫、C1-C4烷基或可與R28或R29和與其相連的原子一起形成可被用1或2個C1-C4烷基任意取代的5至7元環(huán);R28和R29各自獨立地代表氫或C1-C4烷基;R30為C1-C4烷基或與R27和其相連的原子一起可形成用1或2個C1-C4烷基任意取代的5至7元環(huán),R31和R32各自獨立地為氫、C1-C4烷基或當它們一起連接時可形成其中R31R32代表-CH=CH-CH=CH-的環(huán);R33和R34各自獨立地為氫或C1-C4烷基;R19為氫或C1-C4烷基;R20和R21各自獨立地代表氫,用鹵素任意取代的C1-C6烷基,用鹵素任意取代的C1-C6烷氧基,用鹵素任意取代的C1-C6烷硫基,或用鹵素、NO2、CN、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或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烷氧基來任意取代的苯基,或當R20和R21與其原子相連時,可形成被C1-C4烷基、C2-C6鏈烯基或苯基任意取代的C3-C6環(huán)烷基,或R20或R21可與R35和與其相連的原子一起形成4或7元雜環(huán);X為0、1、2、3或4的整數(shù);Q為A2R35、 NR37R38、CR39R40、COR41,或用1或多個C1-C6烷基、C2-C6鏈烯基任意取代的C3-C6環(huán)烷基,或用鹵素、NO2、CN、 C1-C4烷基、C1-C4鹵代烷基、C1-C4烷氧基,或C1-C4鹵代烷氧基任意取代的苯基;A2為O或S(O)p;P為0、1或2的整數(shù);R35為氫、C1-C6烷基、C2-C6鏈烯基、C2-C6炔基、用鹵素、NO2、CN,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氧基來任意取代的苯基,COR42,條件是P為0,COR43,條件是P為0,(CH2CH2O)qR44,或 R35可與R20或R21和與其相連的原子一起形成4至7元雜環(huán);A3為O或S;R42和R44各自獨立地為C1-C6烷基、C2-C6鏈烯基、C2-C6炔基,或用鹵素、NO2、CN、
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或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氧基來任意取代的苯基;q為1、2或3的整數(shù);R43為OR47或NR48R49;R47為C1-C6烷基,或用鹵素、NO2、CN、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或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氧基來任意取代的苯基;R48和R49各自獨立地為氫或C1-C4烷基;R45和R46各自獨立地為氫或C1-C4烷基,或當其一起連接時可形成其中R45R46代表-CH=CH-CH=CH-的環(huán);R36為C1-C4烷基;R37為氫、C1-C6烷基、C2-C6鏈烯基、C2-C6炔基,或用鹵素、NO2、CN、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或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氧基來任意取代的苯基,或R37可與R20或R21和與其相連的原子一起形成4至7元雜環(huán);R38為氫、C1-C6烷基、C2-C6鏈烯基、C2-C6炔基,用鹵素、NO2、CN、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或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氧基來任意取代的苯基, 、CN、SO2R51或COCHR52NHR53;A4為O或S;R50為OR54、CO2R55、NR56R57,用鹵素任意取代的C1-C6烷基、C2-C6鏈烯基,C2-C6炔基,或用鹵素、NO2、CN、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或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氧基來任意取代的苯基;R54和R55各自獨立地為用1個苯基任意取代的C1-C6烷基,或用鹵素、NO2、CN、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或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氧基來任意取代的苯基;R56和R57各自獨立為氫或C1-C4烷基;R51為NR58R59、C1-C6烷基、C2-C6鏈烯基、C2-C6炔基,或用鹵素、NO2、CN、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或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氧基來任意取代的苯基;R58和R59各自獨立地為氫或C1-C4烷基;R52為氫、用羥基、SR60、CONH2、NH2、NHC(=NH)NH2、CO2H、可被羥基任意取代的苯基、3-吲哚基或4-咪唑基來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R60為氫或C1-C4烷基; R61為用鹵素任意取代的C1-C6烷基,C1-C6烷氧基烷基,C1-C6烷硫基,用鹵素、NO2、CN、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或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氧基來任意取代的苯基,OR54、CO2R55或NR56R57;R39和R40各自獨立地為氫,用鹵素任意取代的C1-C6烷基,用鹵素任意取代的C1-C6烷氧基,用鹵素任意取代的C1-C6烷硫基,用鹵素、CN、NO2、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或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氧基來任意取代的苯基,或R39和R40可與其相連的原子一起形成可被C1-C4烷基、C2-C6鏈烯基或苯基任意取代的C3-C6環(huán)烷基;R41為OR62、NR58R59、C1-C4烷基,或用鹵素、CN、NO2、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或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氧基來任意取代的苯基;R62為C1-C4烷基,或用鹵素、CN、 NO2、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或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氧基來任意取代的苯基。
在本說明書和權(quán)利要求中使用的術(shù)語鹵素表示氯、氟、溴或碘。術(shù)語鹵代烷基表示烷基CnH2n+1中包括1個鹵原子至2n+1個鹵原子,其中的鹵原子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
可預(yù)料的是,A可為能夠酶催化裂解或水解裂解的任何基團,且Y、Z和R可為親油的2至6個吸電子基團的任一種結(jié)合形式,適合的吸電子基團包括鹵素、硝基、氰基、三氟甲基磺?;?、三氟乙?;?。
本發(fā)明優(yōu)選的化合物是這樣一些式I化合物,其中Y和Z各自獨立地為氫、鹵素、CN、NO2、S(O)nR1、C1-C6鹵代烷基或C1-C6鹵代烷氧基,條件為Y和Z中只有1個為氫;m為3或4和n為1或2。
還優(yōu)選的是其中Y為氫、CN、NO2、S(O)nR1、C1-C6鹵代烷基或C1-C6鹵代烷氧基和Z用L、M、Q任意取代的苯基的那些化合物。
更優(yōu)選的是其中Y為CN、C1-C6鹵代烷基或SO2R1和Z為C1-C6鹵代烷基、SO2R1,或用L、M、Q任意取代的苯基的那些式I化合物。
其中Y或Z為C1-C6鹵代烷基的式I化合物可通過文獻中的方法,如Y.Kobayashi等人在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39,1836(1974)中所描述的方法而制備,或如流程圖I所示通過適當?shù)氖?II)的鹵化前體(其中鹵素為I)與C1-C6鹵代烷基羧酸鹽或酯和鹵化銅(I)反應(yīng)而制備,其中的C1-C6鹵代烷基羧酸鹽是三氟乙酸鈉。
流程圖I 如流程圖II所示,其中Y或Z為CN的式I化合物,可在乙腈和二甲基甲酰胺(DMF)存在下,通過上述制備的鹵代烷基中間產(chǎn)物與氯代磺酰基異氰酸酯(CSI)反應(yīng)而制備。
流程圖II 其中Z為S(O)nR1的式I化合物,可在堿存在下,通過適當?shù)氖絀II二氫吲哚硫酮前體與適合的鹵化烯烴,如氯三氟乙烯反應(yīng)而制備,得到其中n為0的式I產(chǎn)物。然后可以常規(guī)方法氧化該鹵代烷硫基化合物,得到流程圖IV中所示的砜和亞砜類似物。
流程圖III
另一種方法是,其中Y或Z為S(O)nR1的式I化合物,可通過適合的吲哚前體與鹵代烷基亞磺酰氯反應(yīng)而制備,且如果需要,如上述所示氧化該鹵代烷硫基吲哚。反應(yīng)順序如流程圖IV所示。
流程圖IV 其中Z為W的式I化合物可通過適合的苯基,或取代苯基的芳香腙,肼與多磷酸(PPA)進行環(huán)化反應(yīng)而制備。例如,當W是苯基時,式IV的腙如流程圖V所示被環(huán)化。
流程圖V 如流程圖VI所示,其中A不是氫的式I化合物,可在堿存在下,通過NH吲哚前體與適合的烷基或羰基鹵化物反應(yīng)而制備,得到式I的產(chǎn)物。
流程圖VI 其中Y或Z或R是鹵素或NO2的式I產(chǎn)物可通過現(xiàn)有技術(shù)中已知的常規(guī)鹵化或硝化方法而獲得。從下述實施例將明顯地看到上述這些和其它的式I取代吲哚衍生物的制備方法。
式I的取代吲哚及其N-取代衍生物對防治昆蟲和螨類害蟲,且對保護植物和作物的生長和收獲免受所述害蟲的攻擊和侵染是有效的。
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實踐中,通常將大約10ppm至10,000ppm,優(yōu)選大約100至5,000ppm的式I化合物分散到液體載體中。當將其施用到植物或它們生長的土壤或水中時,可有效地保護植物免受昆蟲和螨類攻擊和侵染。以約0.125kg/ha至約350kg/ha,優(yōu)選大約10kg/ha至100kg/ha的活性成分的劑量施用如噴霧施用,本發(fā)明的組合物通常是有效的。當然,根據(jù)主要的環(huán)境情況如種群密度、侵染程度、植物生長的階段、土壤條件、氣侯條件等可期望以較高或較低的劑量使用取代吲哚衍生物。
有利的是,式I化合物可與其它生物和化學(xué)防治藥劑一起結(jié)合或組合使用,這些藥劑包括其它殺蟲劑、殺線蟲劑、殺螨劑、殺軟體動物劑、殺真菌劑和殺細菌劑如核多角體病毒類、含氮茂環(huán)類、芳香含氮茂環(huán)類、鹵代苯甲酰尿類、擬除蟲菊酯類、氨基甲酸酯類、磷酸酯類等等。
適合的式I吲哚衍生物的一般的制劑為顆粒組合物、膠懸劑組合物、可濕性粉劑、粉劑、微乳劑、乳油等。適宜于土壤、水面和葉面施用并提供有效的植物保護的所有組合物都是適合的。本發(fā)明組合物包括與惰性固體載體或液體載體混合的式I的取代吲哚衍生物。
當本發(fā)明組合物以與其它生物或化學(xué)藥劑的結(jié)合防治的形式使用時,該組合物可以各成分的混合物形式使用或以連續(xù)形式使用。當不需要時,包含式I化合物和混用農(nóng)藥的結(jié)合的組合物,還可包括其它成分,例如,肥料、惰性的制劑助劑如表面活性劑、乳化劑、去泡劑、染料、填充劑等。
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發(fā)明,以下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本發(fā)明的描述和其中的權(quán)利要求將不被這些僅作實例說明的實施例來限制其范圍。實際上,通過下述的實施例和前述的描述,那些在本文中的實例和描述之外的本發(fā)明的多種變化,對本領(lǐng)域的熟練技術(shù)人員來講將變得顯而易見。上述變化還將落入本發(fā)明附加權(quán)利要求的范圍內(nèi)。術(shù)語1H、13C、19FNMR分別表示質(zhì)子、碳和氟核磁共振譜。IR表示紅外光譜且GC和TLC分別表示氣相色譜和薄層色譜。
實施例12-(三氟甲基)吲哚的制備 于室溫,在氮氣下,將2.5M正丁基鋰的己烷溶液(8.8mL,22mmole)用N,N,N′,N′-四甲基乙二胺(TMEDA)(3.3mL,22mole)處理,在室溫下攪拌0.5小時,用N-三甲基甲硅烷基-鄰甲苯胺(1.79g,10mmole)處理,加熱回流6小時,冷卻至-78℃,用三氟乙酸乙酯(1.4mL,12mmole)處理,在-78℃,用三氟乙酸乙酯(1.4mL,12mmole)處理,在-78℃攪拌0.25小時,加熱至室溫,用水稀釋并用乙醚萃取。將合并的萃取液依次用1NHCl和飽和NaHCO3洗滌,經(jīng)MgSO4干燥并在真空下濃縮得到剩余物。將剩余物用硅膠進行色譜分離并用4∶1己烷∶乙酸乙酯作為洗脫液,得到淺黃色固體狀的標題產(chǎn)物,mp104℃-106℃(文獻值mp102℃1),0.81g(收率47%),通過IR、1HNMR和19FNMR分析進行進一步鑒定。
1Y.Kobayashi,I.Kumadaki,Y.Hirose和Y.Hanazawa,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39,1836(1974).
實施例2N-甲基-2-(三氟甲基)吲哚的制備 將1-甲基-2-碘吲哚(4.40g,17.3mmole)、三氟乙酸鈉(24.0g,176.5mmole)和碘化銅(I)(17.1g,89.8mmole)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混合物于160℃下加熱6小時,冷卻至室溫,用水稀釋并通過硅藻土過濾以除去銅鹽。用乙醚萃取濾液。合并萃取液,用水洗滌,經(jīng)MgSO4干燥并在真空下濃縮,得到剩余物。將剩余物用硅膠進行色譜分離并用4∶1己烷∶乙酸乙酯作為洗脫液,得到淺黃色油狀的標題產(chǎn)物,將其靜置結(jié)晶,119g(收率37%),mp28℃-32℃,通過IR、1NHMR和19FNMR分析進行鑒定。
實施例35-氯-2-碘-1-甲基吲哚的制備 將5-氯-1-甲基吲哚(10.0g,60.4mmo1)和正丁基鋰(29mL 2.5M的己烷溶液,72.5mmole)在乙醚中的混合物加熱回流3小時,冷卻至0℃,用碘(18.4g,72.5mmole)處理,在0℃攪拌1小時,加熱到室溫,攪拌1小時,并用亞硫酸鈉水溶液處理。相分離后,有機相經(jīng)MgSO4干燥并在真空下濃縮,經(jīng)靜置固化得到棕色油狀的標題化合物,16.5g(率93.7%)。此標題化合物在實施例4中使用。
實施例45-氯-1-甲基-2-(三氟甲基)-吲哚的制備 將從實施例3中得到的5-氯-2-碘-1-甲基吲哚(16.5g,56.5mmole)、三氟乙酸鈉(76.2g,56.0mmole)和碘化銅(I)(10.6g,56.0mmole)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混合物于160℃下加熱約8小時,冷卻至室溫,用水稀釋并用硅藻土過濾。用乙醚萃取濾液,合并萃取液,用水洗滌,經(jīng)硫酸鎂干燥并在真空下濃縮,得到黑色油狀的剩余物。將剩余物用硅膠進行色譜分離并用15∶1己烷∶乙酸乙酶洗脫,得到黃色油狀物。使用相同的洗脫液和硅膠,將油狀物進行第二次色譜分離,得到黃色油狀的標題化合物,2.29g(來自5-氯-1-甲基吲哚的總收率為22%),通過IR、1HNMR、13CNMR和19FNMR分析進行鑒定。
實施例55-氯-3-氰基-1-甲基-2-(三氟甲基)吲哚
將5-氯-1-甲基-2-(三氟甲基)吲哚(1.799,7.7mmole)的乙腈溶液冷卻至0℃,用異氰酸氯磺酰酯(CSI)(1.0mL,11.5mmole)處理,攪拌直到通過薄層色譜不能觀察到起始原料的吲哚存在,用5mL二甲基甲酰胺(DMF)處理,攪拌0.5小時并用乙醚和水稀釋,進行相分離。用水洗滌有機相,經(jīng)Na2SO4干燥并在真空下濃縮??傻脷堄辔镉霉枘z進行色譜分離和4∶1己烷∶乙酸乙酯作為洗脫液,得到白色固體的標題產(chǎn)物,0.99g(收率49.7%),mp166°-167.5℃,用IR、1HNMR、13CNMR、19FNMR和質(zhì)譜分析進行鑒定。
實施例66-氯吲哚的制備 將4-氯-2-硝基甲苯(34g,0.2mole)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縮醛(28mL,0.2mole)和吡咯烷(25mL,0.3mole)在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的混合物于100℃下加熱72小時,冷卻至室溫并在真空下濃縮,得到深紅色的剩余物。將剩余物用甲醇/四氫呋喃(1∶1)吸收,用約2mL阮內(nèi)鎳漿液處理并在大氣壓下氫化。反應(yīng)通過GC、TLC和H2吸收監(jiān)測。2小時后,在20psi-40psi下繼續(xù)氫化,全部的氫化時間為24小時。所得反應(yīng)混合物通過硅藻土過濾,用二氯甲烷洗滌濾餅且合并的濾液依次用1N HCl和飽和NaHCO3連續(xù)洗滌,經(jīng)MgSO4干燥并在真空下濃縮得到棕色油狀剩余物。該剩余物在己烷中結(jié)晶,得到棕色固體的標題產(chǎn)物,22g(收率72.6%),通過IR、1HNMR、13CNMR、和質(zhì)譜分析進行鑒定。
實施例76-氯-1-甲基吲哚的制備 將6-氯吲哚(22.0g,0.145mole)和叔丁醇鉀(KOt-Bu)(20.0g,0.179mole)在四氫呋喃中的混合物于室溫下且滴加的碘代甲烷(11.2mL,0.179mole)進行處理,使其在室溫下攪拌大約1小時并用石油醚和水的混合物稀釋。進行相分離,有機相用1H HCl和水洗滌,經(jīng)Na2SO4干燥并濃縮成棕色油狀物。色譜分離(硅膠/4∶1己烷∶乙酸乙酯)后,蒸餾油狀物得到無色油狀的標題化合物,16.25g(收率67%),bp110°-115℃/4mmHg,通過IR、1HNMR、13CNMR、質(zhì)譜分析進行鑒定。
實施例86-氯-2-碘-1-甲基吲哚的制備 將6-氯-1-甲基吲哚(0.83g,5.0mmole)的乙醚溶液,在0℃下用1.7M正丁基鋰的己烷(3.5mL,6.0mmole)溶液處理,在室溫下攪拌0.25小時,用I2(1.52g,6.0mmole)處理,在室溫下攪拌,直到TLC分析出反應(yīng)完成,用亞硫酸鈉水溶液處理并用乙醚萃取。將合并的乙醚萃取液經(jīng)MgSO4干燥并在真空下濃縮,得到棕色固體的標題產(chǎn)物,1.52g(含乙醚)。該產(chǎn)物在實施例9中使用。
實施例96-氯-1-甲基-2-(三氟甲基)吲哚的制備 將從實施例8獲得的6-氯-2-碘-1-甲基吲哚[1.5g(純度96.7%),5.0mmole]、三氟乙酸鈉(6.89,50mmle)和碘化銅(I)(0.95g,5.0mmole)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混合物于160℃下加熱2小時,并在190℃下加熱1小時,冷卻至室溫,用水稀釋并用硅藻土過濾。用乙醚萃取濾液,合并的萃取液用水洗滌,經(jīng)MgSO4干燥并在真空下濃縮得到剩余物。將剩余物色譜分離(硅膠/4∶1己烷∶乙酸乙酯),得到淺黃色固體結(jié)晶狀的標題化合物,0.51g,(收率46%),mp75°-78℃,通過IR、1HNMR、13CNMR、19FNMR,質(zhì)譜和微量分析進行鑒定。
實施例106-氯-1-甲基-2-(三氟甲基)-1-吲哚-3-腈的制備 采用與實施例5中所述的基本相同的方法,在色譜分離后得到標題化合物,其為白色固體,收率為80.4%,mp142.5℃-145℃,通過IR、1HNMR、13CNMR、19FNMR和質(zhì)譜分析進行鑒定。
實施例116-氯-1-(乙氧甲基)-2-(三氟甲基)吲哚-3-腈的制備 將6-氯-3-氰基-1-甲基-2-(三氟甲基)吲哚(1.08g,4.2mmole)和亞硫酰氯(0.68mL,8.4mmole)在四氯化碳中的混合物加熱回流18小時,冷卻至室溫并在真空下濃縮18小時以除去全部的揮發(fā)物。將剩余物溶于乙醇并用金屬鈉(0.38g,16mmole)的乙醇溶液處理,在室溫下攪拌0.5小時并用乙醚稀釋。用水洗滌稀釋的反應(yīng)混合物,經(jīng)Na2SO4干燥并在真空下濃縮得到剩余物。將剩余物進行色譜分離(硅膠/4∶1己烷∶乙酸乙酯)以獲得灰白色固體狀的標題化合物,0.66g(收率52%),mp83℃-86℃,通過IR、1HNMR、13CNMR、19FNMR和質(zhì)譜分析進行鑒定。
實施例126-氯-3-硝基-1-甲基-2-(三氟甲基)吲哚的制備
將6-氯-1-甲基-2-(三氟甲基)吲哚(1.16g,5.0mmole)的乙酸酐溶液用Cu(NO3)2·3H2O(1.20g,5.0mmole)處理,在0°-25℃下攪拌3小時,并在水和乙醚中分配。用水和飽和NaHCO3洗滌有機相,經(jīng)Na2SO4干燥并在真空下濃縮得到剩余物,剩余物進行色譜分離(硅膠/4∶1己烷∶乙酸乙酯),得到白色葉片狀的標題產(chǎn)品,0.87g(收率62.41%),mp157°-159.9℃,通過IR、1HNMR、13CNMR、19FNMR和質(zhì)譜分析進行鑒定。
實施例135-溴-2-(三氟甲基)吲哚-3-腈的制備 將3-氰基-2-(三氟甲基)吲哚(1.05g,5.0mmole)的乙酸溶液于室溫下用Br2(0.6mL,6.0mmole)處理,并攪拌直到通過TLC測定反應(yīng)完成,如實施例22中所述對反應(yīng)混合物進行加工處理,在色譜分離(硅膠和4∶1己烷∶乙酸乙酯)和結(jié)晶后,得到白色固體的標題產(chǎn)物,0.95g(收率65%),mp188°-191.5℃,通過IR、1HNMR、19FNMR和質(zhì)譜分析進行鑒定。
實施例14
5,6-和6,7-二氯-3-氰基-1-甲基-2-(三氟甲基)吲哚的制備 將6-氯-3-氰基-2-(三氟甲基)吲哚(0.51g,2.0mmole)在2mLH2SO4和6mL水中的懸浮液用乙酸處理以使其溶解;用遞增份數(shù)的NaOCl(2.8mL,2.0mmole)和硫酸處理,直到反應(yīng)完成(共4份,8.0mmole NaOCl)。將所得反應(yīng)混合物倒入水中并用乙醚萃取。用NaHCO3洗滌有機相直至被中和,經(jīng)MgSO4干燥并在真空下濃縮,得到含有標題產(chǎn)物混合物的剩余物。混合物通過柱色譜分離(硅膠/4∶1己烷∶乙酸乙酯)得到A-5,6-二氯-3-氰基-1-甲基-2-(三氟甲基)吲哚,其為白色固體,0.77g(收率13%),mp175°-180℃,通過IR、1HNMR、19FNMR和質(zhì)譜分析進行鑒定,和B-6,7-二氯-3-氰基-1-甲基-2-(三氟甲基)吲哚,其為白色固體,0.082g(收率14%),mp220°-223℃,通過IR、1HNMR、19FNMR和質(zhì)譜分析進行鑒定。
實施例155,6-二氯-2-(三氟甲基)吲哚和5,6-二氯-1-乙氧基-2-(三氟甲基)吲哚的制備 將4,5-二氯-2-硝基-β-三氟甲基苯乙烯(5.5g,19.2mmole)和亞磷酸三乙酯(26mL,153mmole)的混合物在10℃下加熱4.5小時(通過GC、TLC和NMR監(jiān)測),冷卻至室溫,在真空下濃縮得到剩余物。用乙醚吸收剩余物,依次用水和鹽水洗滌,經(jīng)MgSO4于燥并在真空下濃縮得到標題產(chǎn)物的混合物。將混合物進行色譜分離(硅膠/10∶1己烷∶乙酸乙酯)得到A-5,6-二氯-2-(三氟甲基)吲哚,其為無色葉片狀物,0.82g(收率17%),mp96-98℃,通過IR、1HNMR、13CNMR、19FNMR和質(zhì)譜分析進行鑒定,和B-5,6-二氯-1-乙氧基-2-(三氟甲基)吲哚,其為黃色固體,1.19g(收率20.7%),mp71°-73.5℃,通過IR、1HNMR、19FNMR和質(zhì)譜分析進行鑒定。
實施例16
6,7-二氯-1-(乙氧甲基)-2-(三氟甲基)吲哚-3-腈的制備 采用與實施例11中所述的基本相同的方法,色譜分離(硅膠/4∶1己烷∶乙酸乙酯)后,獲得白色固體狀的標題產(chǎn)物,收率為44%,mp122°-127℃,通過IR、1HNMR、19FNMR和質(zhì)譜分析進行鑒定。
實施例175,6-二氯-2-(三氟甲基)吲哚-3-腈的制備 采用與實施例5中所述的基本相同的方法,在色譜分離(硅膠/8∶1己烷∶乙酸乙酯)后,獲得白色固體狀的標題化合物,收率19.6%mp>260℃,通過IR、1HNMR、19FNMR和質(zhì)譜分析進行鑒定。
實施例185-硝基-2-(三氟甲基)吲哚的制備 將2-(三氟甲基)吲哚(0.2g,1.1mmole)的乙酸酐溶液于0℃下用0.131g,0.54mmole的Cu(NO3)2·3H2O處理,在室溫下攪拌2.5小時,并用水和乙醚稀釋。進行相分離,有機相依次用飽和NaHCO3和鹽水洗滌,經(jīng)MgSO4干燥并在真空下濃縮,得到黃色固體剩余物。將剩余物進行色譜分離(硅膠/20%乙酸乙酯的己烷溶液),得到黃色固體狀標題產(chǎn)物,0.073g(收率29.4%),mp190-193℃,通過IR、1HNMR、19FNMR和質(zhì)譜分析進行鑒定。
實施例195-硝基-2-(三氟甲基)吲哚和3-氰基-6-硝基-2-(三氟甲基)吲哚-3-腈的制備 采用與實施例18中所述的基本相同的方法,并用3-氰基-2-(三氟甲基)吲哚代替作為作用物,得到標題產(chǎn)物的混合物。將混合物進行色譜分離(硅膠/20%乙酸乙酯的己烷溶液)并由乙酸乙酯/己烷重結(jié)晶得到A-3-氰基-5-硝基-2(三氟甲基)吲哚,其為米色晶體,收率41%,mp>260℃,通過IR、1HNMR、19FNMR和質(zhì)譜分析進行鑒定,和B-3-氰基-6-硝基-2-(三氟甲基)吲哚,其為米色固體,收率6%,mp>230℃,通過IR、1HNMR、19FNMR和質(zhì)譜分析進行鑒定。
實施例203.5-二硝基-2-(三氟甲基)吲哚的制備
采用與實施例18中所述的基本相同的方法,并用5-硝基-2-(三氟甲基)吲哚代替作為作用物,得到黃色固體的標題產(chǎn)物,收率16.7%(純度90%),mp225°-228℃,通過IR、1HNMR、19FNMR和質(zhì)譜分析進行鑒定。
實施例215,6-和5.7-二硝基-2-(三氟甲基)-吲哚-3-腈的制備 將3-氰基-5-硝基-2-(三氟甲基)吲哚(0.23g,0.90mmole)在7ml發(fā)煙硝酸(90%)中的混合物在氮氣條件下于0℃攪拌0.5小時,在室溫下攪拌19小時,將其倒入到冰水中并用乙酸乙酯萃取。依次用飽和NaHCO3和鹽水洗滌合并的萃取液。經(jīng)MgSO4干燥并在真空下濃縮,得到棕色固體剩余物。色譜分離和結(jié)晶后,獲得黃色固體狀的標題產(chǎn)物的混合物,0.104g(收率3.7%),mp>230℃,通過IR、1HNMR、19FNMR和質(zhì)譜分析進行鑒定。
實施例225-甲氧基-2-(三氟甲基)吲哚的制備 在氮氣下于0℃,將四亞甲基二胺(TMEDA)(49g,0.42mole)用正丁基鋰(168mL 2.57N的己烷溶液,0.42mole)處理,在室溫下攪拌0.5小時,用滴加的N-(三甲基甲硅烷基)-4-甲氧基-鄰甲苯胺(40.0g,0.19mole)進行處理,加熱回流4小時,冷卻至-78℃,用無水環(huán)己烷稀釋,用滴加的三氟乙酸乙酯(45g,0.23mole)處理,在-78℃下攪拌0.5小時,加熱至室溫并用飽和NH4Cl溶液驟冷。用乙醚萃取混合物,依次用飽和NH4Cl和鹽水洗滌合并的萃取液,經(jīng)Na2SO4干燥并在真空下濃縮,得到棕色油狀的剩余物。將該油狀物進行色譜分離(硅膠/10%乙酸乙酯的己烷溶液),得到白色針狀的標題產(chǎn)物,5.0g(收率12%),mp60℃(由戊烷重結(jié)晶后),通過IR、1HNMR、13CNMR、19FNMR和質(zhì)譜分析進行鑒定。
實施例233-氰基-5-甲氧基-2-(三氟甲基)吲哚的制備 將5-甲氧基-2-(三氟甲基)吲哚(3.0g,13.0mmole)的乙腈溶液于0℃下用滴加的異氰酸氯磺酰酯(2.02g,14.3mmole)處理,在室溫下攪拌2.5小時,用二甲基甲酰胺(DMF)(2.1g,28.6mmol)處理,在室溫下攪拌0.75小時并倒入水中。用乙醚萃取所得的混合物。合并的萃取液依次用水和鹽水洗滌,經(jīng)MgSO4干燥并在真空下濃縮,得到棕色油狀的剩余物。將該油狀物在乙醚/己烷中結(jié)晶,得到標題產(chǎn)物的棕色晶體,0.78g(收率25%),mp189°-190℃,通過IR、1HNMR、13CNMR、19FNMR進行鑒定。
實施例245,6-二氯-2-[(2-氯-1,1,2-三氟乙基)硫基]吲哚的制備
將5,6-二氯二氫吲哚-2-硫酮(3.71g,17.0mmole)和碳酸鉀(2.35g,17.0mmole)在異丙醇中的混合物放置在壓力管中,用氯代三氟乙烯(2.18g,18.7mmole)處理,密封并在室溫下攪拌16小時。打開密封后,在真空下濃縮反應(yīng)混合物,用乙酸乙酯稀釋,依次用水和鹽水洗滌,經(jīng)MgSO4干燥并在真空下再濃縮,得到深色的剩余物。用快速柱色譜分離(硅膠/1∶10乙酸乙酯∶己烷),得到灰白色固體狀的標題產(chǎn)物,3.4g(收率56%),mp54°-60℃,通過IR、1HNMR、19FNMR分析進行鑒定。
實施例25-27取代的2-硫代吲哚化合物 采用與實施例24所述的基本相同的方法,并用合適的二氫吲哚-2-硫酮作用物和所需烯烴來代替,得到表I中所示的化合物。
表I mp實施例號 RmR1收率%℃25HCF2CHF233油狀物26HCF2CHFCl 54油狀物27 5-Br CF2CHFCl 49油狀物實施例282-[(2-氯-1,1,2-三氟乙基)硫基]吲哚-3-腈的制備 在冰浴溫度下,用異氰酸氯磺酰酯(CSI)(0.85g,6.0mmole)的乙腈溶液處理2-[(2-氯-1,1,2-三氟乙基)硫基]吲哚(0.64g,2.4mmole)的乙腈溶液,在室溫下攪拌3小時,于0℃用二甲基甲酰胺(0.88g,12mmole)處理,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倒入冰水中并用乙酸乙酯萃取。用鹽水洗滌合并的萃取液,經(jīng)MgSO4干燥并在真空下濃縮,得到剩余物。用快速色譜分離(硅膠/1∶4乙酸乙酯∶己烷)得到白色固體狀的標題產(chǎn)物,0.44g(收率63%),mp134°-136℃,通過IR、1HNMR、13CNMR進行鑒定。
實施例295-溴-2-[(2-氯-1,1,2-三氟乙基)硫基]吲哚-3-腈的制備 采用與實施例28所述的基本相同的方法,但使用5-溴-2-[(2-氯-1,1,2-三氟乙基)硫基]吲哚,獲得白色固體狀的標題產(chǎn)物,mp187°-192℃,通過IR、1HNMR、13CNMR進行鑒定。
實施例302-(三氟甲基)-3-[(三氟甲基)硫基]吲哚的制備
將2-(三氟甲基)吲哚(1.85g,0.01mole)和3滴三氟甲磺酸在二氯乙烷中的混合物在密封壓力管中于65℃下加熱72小時,冷卻,真空濃縮,用乙酸乙酯稀釋,依次用飽和NaHCO3和鹽水洗滌,經(jīng)Na2SO4干燥并在真空下濃縮得到剩余物。用快速柱色譜分離(硅膠/1∶10乙酸乙酯∶己烷)得到黃色油狀的標題產(chǎn)物,2.03g(收率71%),通過IR、1HNMR、13CNMR、19FNMR和質(zhì)譜分析進行鑒定。
實施例312,6-二溴-3-[(三氟甲基)硫基]吲哚的制備 將3-[(三氟甲基)硫基]吲哚(0,776g,3.57mmole)、1.0g硅膠和N-溴琥珀酰亞胺(NBS)(1.27g,71.9mmole)在二氯甲烷中的混合物于室溫下攪拌2小時,并真空濃縮得到剩余物。將剩余物進行快速柱色譜分離(硅膠/15∶85乙酸乙酯∶己烷),得到棕色漿狀的標題產(chǎn)物,0.41g(收率30.6%),通過IR、1HNMR、13CNMR、19FNMR和質(zhì)譜分析進行鑒定。
實施例32
5-溴-2-[(2-氯-1,1,2-三氟乙基)硫基]吲哚-3-腈的制備 將2-[(2-氯-1,1,2-三氟乙基)硫基]吲哚(0.75g,2.58mmole)的乙酸溶液用溴(0.45g,2.84mmole)處理,在室溫下攪拌16小時,倒入水中并過濾。將白色固體濾餅溶于乙酸乙酯中,用鹽水洗滌,經(jīng)MgSO4干燥并在真空下濃縮得到剩余物。將剩余物進行色譜分離(硅膠/1∶4乙酸乙酯∶己烷),得到白色固體的標題產(chǎn)物,0.28g(收率29%),mp187°-192℃,通過IR、1HNMR、13CNMR、19FNMR和質(zhì)譜分析進行鑒定。
實施例33-36溴-和二溴-取代的-3-[(三氟甲基)吲哚化合物的制備 采用與實施例32中所述的基本相同的方法,用合適的取代吲哚代替作用物并使用1或2當量的Br2,獲得示于表III的下述化合物。
表III mp實施例號RmZ ℃33 5-BrCF376-78345,6-diBr CF3漿液35 5-BrCN 172-17536 6-BrCN 153-156實施例372-(三氟甲基)-3-[(三氟甲基)亞磺?;鵠吲哚的制備
將2-(三氟甲基)-3-[(三氟甲基)硫基]吲哚(0.96g,3.36mmole)和30%過氧化氫(1.15mL,10.1mmole)在乙酸中的混合物于50℃下加熱16小時,冷卻至室溫,將其倒入水中并過濾??諝飧稍餅V餅得到無色固體的標題產(chǎn)物,0.535g(收率50%),mp183°-185℃,通過IR、1HNMR、13CNMR、19FNMR和質(zhì)譜分析進行鑒定。
實施例38-41取代的-3-[(鹵代烷基)亞磺酰基]吲哚化合物的制備 采用與實施例37所述的基本相同的方法,并使用適合的3-[(三氟甲基)硫基]吲哚作用物,獲得示于表IV的化合物。
表IV mp實施例號RmZ ℃38 5-Br CF3210-21239HCN 154-15640H CONH2185(分解)41 6-Br Br 95-97實施例422-[(2-氯-1,1,2-三氟乙基)磺?;鵠吲哚-3-腈的制備 將2-[(2-氯-1,1,2-三氟乙基)硫基]吲哚-3-腈(2.39g,8.22mmole)和30%過氧化氫(2.80g,24.7mmole)在乙酸中的混合物于60℃下加熱16小時,冷卻至室溫,將其倒入水中并過濾??諝飧稍餅V餅得到白色固體的標題產(chǎn)物,2.37g(收率89%),mp164°-167℃,通過IR、1HNMR、13CNMR、19FNMR分析進行鑒定。
實施例43-48取代的磺?;胚峄衔锏闹苽?采用與實施例42所述基本相同的方法,使用適合的硫基吲哚作用物并加熱至大約60°-90℃,獲得示于表V的化合物。
表V mp實施例號 Rm Z Y ℃43 5,6-diCl SO2CF2CHFCl CN 178-18044 5-Br SO2CF2CHFClCN 220-22345 HH SO2CF3115-11846 H CF3SO2CF3104-10747 H CN SO2CF3152-154485-Br CN SO2CF3>230實施例493-溴-5,6-二氯-2-[(2-氯-1,1,2-三氟乙基)磺酰基]吲哚的制備
將5,6-二氯-2-[(2-氯-1,1,2-三氟乙基)磺?;鵠吲哚(0.84g,2.29mmo1)和乙酸鈉(0.21g,2.52mmole)在乙酸中的混合物用溴(0.40g,2.52mmole)處理,在室溫下攪拌0.5小時,將其倒入水中并過濾。濾餅用空氣干燥得到白色固體的標題產(chǎn)物,0.93g(收率91%),mp200°-205℃,通過IR、1HNMR和19FNMR譜分析進行鑒定。
實施例502-[(2-氯-1,1,2-三氟乙基)磺?;鵠-1-(乙氧基甲基)吲哚-3-腈的制備 將2-[(2-氯-1,1,2-三氟乙基)磺?;鵠吲哚-3-腈(1.0g,3.1mmole)、氯甲基·乙基醚(0.35g,3.72mmole),和95%叔丁醇鉀(0.44g,3.72mmole)在四氫呋喃中的混合物于室溫下攪拌16小時,用另外的1.55mmole氯甲基·乙基醚和叔丁醇鉀處理,在室溫下攪拌另外的16小時,真空濃縮,用乙酸乙酯稀釋,依次用水和鹽水洗滌,經(jīng)MgSO4干燥并在真空下濃縮得到油狀剩余物??焖僦V分離(硅膠/1∶4乙酸乙酯∶己烷)后,獲得白色固體的標題產(chǎn)物,0.32g(收率28%),mp97°-100℃,通過IR、1HNMR分析進行鑒定。
實施例51-61取代的-1-(乙氧基甲基)吲哚化合物的制備 采用與實施例50中所述的基本相同的方法,并使用適合的取代吲哚,獲得表VI的化合物。
表VI mp實施例號RmZ Y℃51 5-BrSO2CF2CHFCl CN 146-14752H CF3SOCF399-10253H H SO2CF397-9854H CF3SCF358-6055H HSCF360-6256 5-BrCF3SCF3oil57H CN H 50-5258H CN SOCF3101-10359H CN SO2CF3124-12660H CF3SO2CF393-9461 6-Br Br SCF3oil
實施例623′,5′-二氯乙酰苯-(3,5-二氯苯基)腙的制備 將2,4-二氯苯基肼(4.25g,0.025mole)、3,5-二氯乙酰苯(4.5g,0.024mole)和1.0mL HCl在乙醇中的混合物在回流溫度下加熱1小時,冷卻并過濾??諝飧稍餅V餅得到白色固體的標題化合物,6.2g,(收率74%),mp110°-111℃,通過IR、1HNMR分析進行鑒定。
實施例635,7-二氯-2-(3,5-二氯苯基)吲哚的制備
將3′,5′-二氯乙酰苯-(3,5-二氯苯基)腙(5.2g,0.015mole)和20ml多磷酸(PPA)在175°-180℃下加熱2小時,冷卻,用冰處理并使之在室溫下靜置。用乙醚萃取所得混合物。合并的萃取液經(jīng)無水K2CO3干燥,并在真空下濃縮,得到棕色固體的標題化合物,4.35g(收率87.8%),mp189°-190℃,通過IR、1HNMR分析進行鑒定。
實施例645,7-二氯-2-(3,5-二氯苯基)-3-(三氟甲基羰基)吲哚的制備 在0°-5℃下,用1.0mL三氟乙酸酐處理5,7-二氯-2-(3,5-二氯苯基)吲哚(2.0g,6.0mmole)的二甲基甲酰胺的溶液,攪拌1小時,在50°-60℃下加熱1小時,在室溫下攪拌72小時,將其倒入冰中并用乙醚萃取。依次用水和鹽水洗滌合并的萃取液,以無水K2CO3干燥并真空濃縮,得到灰白色固體的標題產(chǎn)物,1.6g(收率62%),mp214°-216℃,通過IR、1HNMR分析進行鑒定。
實施例65
5,7-二氯-2-(3,5-二氯苯基)-3-硝基吲哚的制備 將5,7-二氯-2-(3,5-二氯苯基)吲哚(1.25g,3.8mmole)在乙酸中的混合物于90℃用滴加的3mL濃HNO3處理,在90℃下加熱1小時,冷卻并過濾。空氣干燥濾餅并由甲醇/水重結(jié)晶,得到黃色固體的標題產(chǎn)物,0.60g(收率42%),mp272-273℃,通過IR、1HNMR和元素分析進行鑒定。
實施例665,7-二氯-2-(3,5-二氯苯基)-3-[(三氟甲基)磺酰基]吲哚的制備
在0°-5℃下,用1ml三氟甲基磺酰酐處理5,7-二氯-2-(3,5-二氯苯基)吲哚(2.0g,6.0mmole)的二甲基甲酰胺的溶液,在室溫下攪拌0.5小時,于50°-60℃下加熱1小時,在室溫下攪拌72小時,將其倒入冰中過濾??諝飧稍餅V餅,得到灰白色固體的標題產(chǎn)物,1.65g(收率59%),mp300-302℃(分解),通過IR、1HNMR和元素分析進行鑒定。
實施例673,5,7-三氯-2-(對氯苯基)吲哚的制備 5,7-二氯-2-(對氯苯基)吲哚的四氫呋喃溶液用滴加的1.0mL亞硫酰氯處理,在室溫下攪拌16小時,將其倒入冰中并過濾??諝飧稍餅V餅得到黃色固體的標題產(chǎn)物,0.85g(收率76%),mp148°-149℃通過IR、1HNMR、和元素分析進行鑒定。
實施例68-852-(取代苯基)吲哚化合物的制備 采用與實施例62至67中所述的基本相同的方法并使用適合的反應(yīng)物,獲得示于表VII的化合物。
表VII mp實施例號 RmY L M Q ℃68 4,6-二ClH3-ClH5-Cl 210-21269 4,7-二ClH3-ClH5-Cl 202-20370 5,7-二ClH H 4-Cl H 165-16671 4,7-二Cl NO23-ClH5-Cl 115-11772 4,6-二Cl NO23-ClH5-Cl 258-26073 4,6-二Cl NO2H 4-Cl H 248-250
mp實施例號RmY L M Q℃745,7-二ClNO2H 4-ClH 290-291754,7-二Cl COCF33-ClH 5-Cl198-199764,6-二Cl COCF33-ClH 5-Cl165-166775,7-二Cl COCF3H 4-ClH 112-113784,7-二Cl SO2CF33-ClH 5-Cl212-213794,6-二Cl SO2CF33-ClH 5-Cl304-306804,7-二ClBr 3-ClH 5-Cl -實施例81試驗化合物的殺蟲和殺螨性的評價通過將試驗化合物溶于35%丙酮的水的混合物中制備試驗溶液,得到溶液濃度為10,000ppm。此后,根據(jù)需要用水制備稀釋液。
亞熱帶粘蟲(Spodoptera eridania),三齡幼蟲(SAM)將長度伸展到7-8cm的Sieva馬利豆葉,伴隨搖動浸漬在試驗溶液中3秒鐘并使之在罩中干燥。然后將葉子放置在100×10mm的培養(yǎng)皿中,該培養(yǎng)皿的底部放有一張濕濾紙和十只三齡幼蟲。5天后,觀察死亡率,取食減少,或正常蛻皮所受的任何干擾。
十一星瓜葉甲(Diabrotic undecimpunctata howardi)三齡幼蟲(SCR)。
將一立方厘米細滑石放在30mL寬裝有螺旋蓋的玻璃廣口瓶中。用移液管將1ml適合的丙酮懸浮液移到滑石上以提供每瓶1.25和0.25mg的活性成分。將廣口瓶放在和緩的空氣流下直到丙酮被蒸發(fā)掉。使干燥的滑石變松散,加入1立方厘米的小米作為昆蟲的食物并向每瓶中加入25ml的濕土。將廣口瓶蓋上并在旋轉(zhuǎn)混合器中充分混合內(nèi)含物。接著,向每瓶中加入十只三齡十一星瓜葉甲幼蟲并放松瓶蓋,使幼蟲換氣。在計算死亡率之前,進行6天處理。找不到的幼蟲假定已死亡,因為它們很快分解且不能找到。在此試驗中使用的濃度分別相應(yīng)于大約50和10kg/ha。
棉葉螨(Tetranychas urticae)(有機磷抗性)(TSM)選擇生長到7-8cm的Sieva利馬豆植株的初生葉并分成每盆一個植株。從主群體切下受浸染的小片葉片并將其放在每個實驗植物的葉上。在處理前大約2小時完成上述操作,使得螨在整個試驗植物上移動以便產(chǎn)卵。切下的侵染葉的大小,是根據(jù)每片葉獲得大約100個螨而確定。試驗處理時,除去并棄掉用來轉(zhuǎn)移螨的小葉片。伴隨搖動將螨新侵染的植物在試驗溶液中浸漬3秒鐘并放在罩中干燥。2天后,移出一片葉子并計算死亡率。5天后,移出另一片葉并觀察卵和或新孵出的若蟲的死亡率。
西部馬鈴著微葉蟬(Empoasca abrupta)成蟲(LH)伴隨搖動將大約5cm長的Sieva利馬豆葉在試驗溶液中浸漬3秒并放在罩中干燥。將葉子放在底部放有濕濾紙的100×10mm的培養(yǎng)皿中。每個培養(yǎng)皿中放入大約10只微葉蟬成蟲,在計算死亡率之前,連續(xù)處理3天。
煙芽夜蛾(Heliothis virenscens)三齡幼蟲(TBW)將棉花子葉在試驗溶液中浸漬并放在罩中干燥。干燥時,每個切成四等分且十個切下的部分單獨地放在裝有5至7mm長片段的牙科濕紗布條的醫(yī)用塑料杯中,每個杯中放入一只三齡幼蟲并在每個杯上放有一個卡紙蓋。計算死亡率和評價取食損害降低之前,保持3天處理。
玉米根葉甲(Diabrotic virgifeara vergifera Leconte)三齡幼蟲(WCR)將一立方厘米細滑石放在30mL寬裝有螺旋蓋的玻璃廣口瓶中。用移液管將1ml適合的丙酮懸浮液移到滑石上以提供每瓶1.25mg的活性成分。將廣口瓶放在和緩的空氣流下直到丙酮被蒸發(fā)掉。使干燥的滑石變松散,加入1立方厘米的小米作為昆蟲的食物并向每瓶中加入25ml的濕土。將廣口瓶蓋上并在旋轉(zhuǎn)混合器中充分混合內(nèi)含物。接著,向每瓶中加入十只三齡玉米根葉甲蟲并放松瓶蓋,使幼蟲換氣。在計算死亡率之前,進行6天處理。找不到的幼蟲假定已死亡,因為它們很快分解且不能找到。在此試驗中使用的濃度相應(yīng)于大約50kg/ha。
根據(jù)以下所示的標度評價試驗且所得數(shù)據(jù)示于表VIII和IX中。當進行多于一個試驗時,結(jié)果為平均值。
評價標度評價死亡率% 評價 死亡率0 -無效ct 5 56-651 10-256 66-752 26-357 76-853 36-458 86-994 46-559 100- 未試驗表VIII取代吲哚化合物的殺蟲和殺螨性評價死亡率%化合物SAW SCR TSM LH TBW(實施例號) (1000ppm)(300ppm) (50ppm) (300ppm) (300ppm) (100ppm)2 0-08004 0-90--5 9-00-99 0-00--10 9-90--11 -9-9-912 ---0--13 -9087914A -9789914B -99699
表VIII,(續(xù))死亡率%化合物SAW SCR TSM LH TBW(實施例號)(1000ppm)(300ppm) (50ppm) (300ppm) (300ppm) (100ppm)15A -3481015B 89902116 -9989-17 -9989918 -2000019A -9003519B -0000020 -7000021 -8953322 -0030123 -00301表IXcid取代吲哚化合物的殺蟲和殺螨性評價死亡率%化合物SAW WCR TSM LHTBW(實施例號)(1000Ppm)(300ppm) (50ppm) (300ppm) (100ppm) (100ppm)249 - 28--250 - 37--
表IX,(續(xù))死亡率%化合物SAW WCR TSM LH TBW(實施例號)(1000ppm)(300ppm) (50ppm) (300ppm) (100ppm) (100ppm)54 0-70--55 0-90--56 99879057 4-20--58 9-93--59 9-80--60 9-95--62 2-00--63 5-00--64 9-88--65 9-90--66 0-00--68 7-20--69 7-00--71 9-70--75 9-00--78 0-00--
表IX,(續(xù))死亡率%化合物SAW WCR TSM LH TBW(實施例號)(1000ppm)(300ppm) (50ppm) (300ppm) (100ppm) (100ppm)260-25--277-09--282-00--299900--300-00--3194040033995490349-99--359-08--379900--388900--399-23--400-30--419-20--429-6084449-09--450-00--46999498479-09--508334--512-09--52996780530-40--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用于防治昆蟲和螨類害蟲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使所述的害蟲或其食物源、棲息地、或繁殖地與殺蟲有效量的下述式I化合物接觸, 其中Y和Z各自獨立地為氫、鹵素、CN、NO2、S(O)nR1、C1-C6鹵代烷基、C1-C6鹵代烷氧基、COR2、CSR3,或W,條件是Y和Z中只可有一個為W,且進一步的條件是Y和Z中只可有一個為氫;W為 R為任意結(jié)合的1至4個鹵素、CN、NO2、S(O)nR7、C1-C6鹵代烷基或C1-C6鹵代烷氧基;m為1、2、3或4的整數(shù);n為0、1或2的整數(shù);L、M和Q各自獨立地為氫、鹵素、NO2、CN、C1-C4鹵代烷基、C1-C4鹵代烷氧基、COR7或S(O)nR8;R1,R2,R3,R7和R8各自獨立地為C1-C6鹵代烷基;X為O或S;R4,R5和R6各自獨立地為氫、鹵素、NO2、CN、 S(O)nR9或R5和R6可與其相連的原子一起形成一個環(huán),環(huán)中R5R6代表下式 R10、R11、R12和R13各自獨立地為氫、鹵素、CN、NO2或S(O)nR14;R9和R14各自獨立地為C1-C6鹵代烷基;A為R15、OR15或CN;R15為氫、COR16、CHR17NHCOR18、CH2SQ1、 用下述基團任意取代的C1-C6烷基,1至3個鹵原子,1個三(C1-C4烷基)甲硅烷基,1個羥基,1個氰基,用1至3個鹵原子任意取代的1或2個C1-C4烷氧基,1個C1-C4烷硫基,用1至3個鹵原子、1至3個C1-C4烷基或1至3個C1-C4烷氧基任意取代的1個苯基,用1至3個鹵原子、1至3個C1-C4烷基或1至3個C1-C4烷氧基任意取代的1個苯氧基,苯環(huán)上用1至3個鹵原子、1至3個C1-C4烷基或1至3個C1-C4烷氧基任意取代的1個芐氧基,用1至3個鹵原子任意取代的1個C1-C6烷基羰氧基,用1至3個鹵原子任意取代的1個C2-C6鏈烯基羰氧基,用1至3個鹵原子、1至3個C1-C4烷基或1至3個C1-C4烷氧基任意取代的1個苯基羰氧基,用1至3個鹵原子或1至3個C1-C4烷氧基任意取代的1個C1C6烷氧羰基,或苯環(huán)上用1至3個鹵原子、1至3個C1-C4烷基或1至3個C1-C4烷氧基任意取代的1個芐基羰氧基,用1至3個鹵原子或1個苯基任意取代的C3-C6鏈烯基,或用1至3個鹵原子或1個苯基任意取代的C3-C6炔基;R16為各自用下述基團任意取代的C1-C6烷基或C3-C6環(huán)烷基,1至3個鹵原子,1個羥基,1個氰基,用1至3個鹵原子任意取代的1或2個C1-C4烷氧基,1個C1-C4烷硫基,用1至3個鹵原子、1至3個C1-C4烷基或1至3個C1-C4烷氧基任意取代的1個苯基,用1至3個鹵原子、1至3個C1-C4烷基或1至3個C1-C4烷氧基任意取代的1個苯氧基,苯環(huán)上用1至3個C1-C4烷基或1至3個鹵原子、1至3個C1-C4烷氧基任意取代的1個芐氧基,用1至3個鹵原子任意取代的C1-C6烷基羰氧基,用1至3個鹵原子任意取代的C2-C6鏈烯基羰氧基,用1至3個鹵原子、1至3個C1-C4烷基或1至3個C1-C4烷氧基任意取代的1個苯基羰氧基,用1至3個鹵原子或1至3個C1-C4烷氧基任意取代的1個C1-C6烷氧羰基,或苯環(huán)上用1至3個鹵原子、1至3個C1-C4烷基或1至3個C1-C4烷氧基任意取代的1個芐基羰基,用1至3個鹵原子或1個苯基任意取代的C2-C6鏈烯基,用1至3個鹵原子或1個苯基任意取代的C3-C6炔基,用1或多個鹵原子、C1-C4烷基、C1-C4烷氧基、苯氧基、C1-C4烷硫基、三(C1-C4烷基)甲硅烷基、C1-C4烷基亞磺酰基、C1-C4烷基磺酰基、CN、NO2或CF3基任意取代的苯基,用1或多個鹵素、C1-C4烷基、C1-C4烷氧基、C1-C4烷硫基、三(C1-C4烷基)甲硅烷基、C1-C4烷基亞磺酰基、C1-C4烷基磺酰基、CN、NO2或CF3基任意取代的苯氧基,1-或2-萘基,用鹵素任意取代的2-、3-或4-吡啶基,用鹵素任意取代的C1-C6烷氧基,或用鹵素任意取代的C2-C6鏈烯氧基;R17為氫或C1-C4烷基;R18為C1-C6烷基、C1-C6鹵代烷基、C1-C6烷氧基、C1-C6鹵代烷烷基用鹵素、CN、NO2、C1-C4烷基、C1-C4烷氧基或CF3任意取代的苯基,2-或3-噻吩基,或2-或3-呋喃基; CN,用鹵素、CN或苯基任意取代的C1-C6烷基,或用1或多個鹵素、C1-C4烷基、C1-C4烷氧基、CN、NO2、CF3或NR33R34任意取代的苯基;A1為O或S;R22為C1-C6烷基或苯基;R23為C1-C6烷基;R24和R25各自獨立地為氫、C1-C6烷基或可與其相連的原子一起形成5至7元環(huán);R26為C1-C4烷基;R27為氫、C1-C4烷基或可與R28或R29和與其相連的原子一起形成可被用1或2個C1-C4烷基任意取代的5至7元環(huán);R28和R29各自獨立地代表氫或C1-C4烷基;R30為C1-C4烷基或與R27和其相連的原子一起可形成用1或2個C1-C4烷基任意取代的5至7元環(huán),R31和R32各自獨立地為氫、C1-C4烷基或當它們一起連接時可形成其中R31R32代表-CH=CH-CH=CH-的環(huán);R33和R34各自獨立地為氫或C1-C4烷基;R19為氫或C1-C4烷基;R20和R21各自獨立地代表氫,用鹵素任意取代的C1-C6烷基,用鹵素任意取代的C1-C6烷氧基,用鹵素任意取代的C1-C6烷硫基,或用鹵素、NO2、CN、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或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烷氧基來任意取代的苯基,或當R20和R21與其原子相連時,可形成被C1-C4烷基、C2-C6鏈烯基或苯基任意取代的C3-C6環(huán)烷基,或R20或R21可與R35和與其相連的原子一起形成4或7元雜環(huán);X為0、1、2、3或4的整數(shù);Q為A2R35、 NR37R38、CR39R40、COR41,或用1或多個C1-C6烷基、C2-C6鏈烯基任意取代的C3-C6環(huán)烷基,或用鹵素、NO2、CN、C1-C4烷基、C1-C4鹵代烷基、C1-C4烷氧基,或C1-C4鹵代烷氧基任意取代的苯基;A2為O或S(O)p;P為0、1或2的整數(shù);R35為氫、C1-C6烷基、C2-C6鏈烯基、C2-C6炔基、用鹵素、NO2、CN,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氧基來任意取代的苯基,COR42,條件是P為0,COR43,條件是P為0,(CH2CH2O)qR44,或 R35可與R20或R21和與其相連的原子一起形成4至7元雜環(huán);A3為O或S;R42和R44各自獨立地為C1-C6烷基、C2-C6鏈烯基、C2-C6炔基,或用鹵素、NO2、CN、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或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氧基來任意取代的苯基;q為1、2或3的整數(shù);R43為OR47或NR48R49;R47為C1-C6烷基,或用鹵素、NO2、CN、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或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氧基來任意取代的苯基;R48和R49各自獨立地為氫為或C1-C4烷基;R45和R46各自獨立地為氫或C1-C4烷基,或當其一起連接時可形成其中R45R46代表-CH=CH-CH=CH-的環(huán);R36為C1-C4烷基;R37為氫、C1-C6烷基、C2-C6鏈烯基、C2-C6炔基,或用鹵素、NO2、CN、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或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氧基來任意取代的苯基,或R37可與R20或R21和與其相連的原子一起形成4至7元雜環(huán);R38為氫、C1-C6烷基、C2-C6鏈烯基、C2-C6炔基,用鹵素、NO2、CN、可被鹵素來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或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氧基來任意取代的苯基, 、CN、SO2R51或COCHR52NHR53;A4為O或S;R50為OR54、CO2R55、NR56R57,用鹵素任意取代的C1-C6烷基、C2-C6鏈烯基,C2-C6炔基,或用鹵素、NO2、CN、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或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氧基來任意取代的苯基;R54和R55各自獨立地為用1個苯基任意取代的C1-C6烷基,或用鹵素、NO2、CN、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或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氧基來任意取代的苯基;R56和R57各自獨立為氫或C1-C4烷基;R51為NR58R59、C1-C6烷基、C2-C6鏈烯基、C2-C6炔基,或用鹵素、NO2、CN、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或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氧基來任意取代的苯基;R58和R59各自獨立地為氫或C1-C4烷基;R52為氫、用羥基、SR60、CONH2、NH2、NHC(=NH)NH2、CO2H、可被羥基任意取代的苯基、3-吲哚基或4-咪唑基來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R60為氫或C1-C4烷基; R61為用鹵素任意取代的C1-C6烷基,C1-C6烷氧基烷基,C1-C6烷硫基,用鹵素、NO2、CN、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或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氧基來任意取代的苯基,OR54、CO2R55或NR56R57;R39和R40各自獨立地為氫,用鹵素任意取代的C1-C6烷基,用鹵素任意取代的C1-C6烷氧基,用鹵素任意取代的C1-C6烷硫基,用鹵素、CN、NO2、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或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來任意取代的苯基,或R39和R40可與其相連的原子一起形成可被C1-C4烷基、C2-C6鏈烯基或苯基任意取代的C3-C6環(huán)烷基;R41為OR62、NR58R59、C1-C4烷基,或用鹵素、CN、NO2、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或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氧基來任意取代的苯基;R62為C1-C4烷基,或用鹵素、CN、NO2、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基,或可被鹵素任意取代的C1-C4烷氧基來任意取代的苯基。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Y和Z各自獨立地為氫、鹵素、CN、NO2、S(O)nR1、C1-C6鹵代烷基或C1-C6鹵代烷氧基,條件是Y或Z中只有一個為氫;R為鹵素、CN、S(O)nR7、C1-C6鹵代烷基或C1-C6鹵代烷氧基;m為3或4的整數(shù)和n為1或2的整數(shù)。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的方法,其A中,為氫或用C1-C4烷氧基或C1-C4鹵代烷氧基任意取代的C1-C6烷基。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Y為氫、CN、NO2、S(O)nR1、C1-C6鹵代烷基或C1-C6鹵代烷氧基,且Z為W。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Z為
6.一種用于保護生長的作物免受昆蟲或螨類害蟲攻擊或侵染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向植物的葉片,或其生長地土壤或水中施用殺蟲有效量的下述式I化合物 其中Y、Z、A、R和m如權(quán)利要求1中所述定義。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A為氫或用C1-C4烷氧基任意取代的C1-C6烷基。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Z為CN、 C1-C6鹵代烷基、C1-C6鹵代烷氧基或SO2R1。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Z為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Z為CN、C1-C6鹵代烷基、C1-C6鹵代烷氧基、SO2R1,或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防治昆蟲并保護作物免受其侵害的方法,其包括應(yīng)用下述式I的吲哚化合物。
文檔編號A01N43/10GK1143636SQ9511637
公開日1997年2月26日 申請日期1995年8月2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4年8月19日
發(fā)明者D·M·甘奇 申請人:美國氰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