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利用豆科植物控制核桃細菌性黑斑病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利用豆科植物控制核桃細菌性黑斑病的方法,屬于林業(yè)有害生物 生態(tài)控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 核桃細菌性黑斑病是一種世界性病害,在我國各核桃產區(qū)均有分布。該病主要危 害核桃果實,葉片,嫩梢,芽和雌花序。一般植株被害率為70%-100%,果實被害率10%-40%, 嚴重時可達95%以上,造成果實變黑,腐爛,早落,使核桃仁干癟減重,出油率降低,甚至不 能食用,核桃細菌性黑斑病危害己成為我國核桃產業(yè)健康發(fā)展的"頑疾",急需研發(fā)持續(xù)防 控核桃細菌性黑斑病危害、擴散、蔓延的方法。
[0003]目前針對核桃細菌性黑斑病的防控研宄比較薄弱,現有的防控方法沒有針對性, 僅籠統(tǒng)性的提出:1)結合修剪,出去病枝和病果,減少初侵染源;2)核桃生長期噴石硫合 劑、波爾多液、甲基托布津等化學農藥;3)加強核桃園管理,保持園內通風透光;或4)選育 抗病核桃品種。
[0004] 目前正在審理中的兩個專利"一種核桃樹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申請?zhí)枴?201410168687. X;【申請?zhí)枴?01410032854. 8)中涉及了核桃細菌性黑斑病的防治,但其防治 方法只是重復了前述4個方面的防治方法,未涉及種植綠肥持續(xù)控制核桃細菌性黑斑病的 危害。
[0005] 核桃與苕子、豌豆、蠶豆、大豆等豆科植物綠肥混種,可以改良核桃園土壤培肥,以 獲得核桃的增產,已得到南方與北方核桃種植區(qū)林農的廣泛認同,農戶知道核桃與綠肥的 混合間栽,能增加核桃產量。但長期以來,核桃與苕子、豌豆、蠶豆、大豆等豆科植物綠肥混 種,此種林農間作方式控制核桃病蟲害的現象沒有得到深入的系統(tǒng)研宄。
[0006] 核桃細菌性黑斑病病原細菌在核桃林下殘留病果、病葉、病枝組織內越冬,第2年 借風、雨水、昆蟲(果實害蟲)等傳播到果實或葉片上,經傷口或氣孔侵入樹體。舉肢蛾等 蛀果害蟲危害嚴重的核桃園或產區(qū),此病易大量發(fā)生。病原菌先侵染葉片,再侵染果實和 枝,核桃展葉期和花期易感此病,5月中下旬開始侵染果實、枝條、葉片和幼嫩組織。潛育期 10~15 d。4~8月為發(fā)病期,可反復侵染多次。
[0007]因此,防治核桃細菌性黑斑病的關鍵是破壞其病原菌的越冬所,切斷病原菌的傳 播。
【發(fā)明內容】
[0008] 本方法是在對核桃細菌性黑斑病的病原菌、發(fā)生發(fā)展及傳播危害進行了廣泛而深 入的調查研宄,并對多種防治方法進行比較的基礎上,提出利用豆科植物控制核桃細菌性 黑斑病的方法。
[0009] 本發(fā)明的一種利用豆科植物控制核桃細菌性黑斑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發(fā)生 細菌性黑斑病危害的核桃林下套種苕子、豌豆、蠶豆或大豆等豆科植物,施作至少2年,此 后,核桃林內細菌性黑斑病的危害會得到有效的控制。
[0010] 在核桃細菌性黑斑病的發(fā)病盛期5-9月間,適時在感病核桃林下撒播苕子、豌豆、 蠶豆、大豆等豆科綠肥植物種子,綠肥的播種量為50-100 kg/hm2;常規(guī)水肥管理,溝廂配 套,保證能排能灌;待綠肥苗齊后撤施普通過磷酸1? 120-180 kg/hm2、尿素50-80 kg/hm2' 促進綠肥生長,保證綠肥在冬季深翻前達到翻壓的生物量;綠肥經過6個月左右的生長,結 合核桃園冬季的翻耕,于12月底將綠肥翻入15~20cm深的土中。
[0011] 核桃與苕子、豌豆、蠶豆、大豆等綠肥株高差異較大,兩者間作后形成立體的植株 群落和不利于病害發(fā)生的環(huán)境,苕子、豌豆、蠶豆、大豆等綠肥不是核桃細菌性黑斑病的寄 主,黑斑病病原不能侵染綠肥。而綠肥為一年生作物,在綠肥植物的種植(撒播)、生長和翻 耕過程中,(1)核桃林下的病果、病葉、病枝被快速分解,黑斑病病原菌的越冬場所得到清 理,切斷了病原菌的傳播,同時,冬季的翻耕也可有效破壞核桃害蟲(如:舉肢蛾等)在林下 越冬的場所,取到殺滅害蟲的目的,切斷了病原菌借助昆蟲危害的傳播途徑;(2)綠肥在核 桃林下生長,為害蟲的天敵昆蟲提供了避護場所,有利于增加天敵數量和減少核桃林害蟲 密度,與清耕相比,核桃舉肢蛾的蟲口密度分降低了 65% ;(3)核桃套種綠肥,可有效地改 變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提高了核桃的產量,同時提高了品質,與清耕對照相比,套種后 核桃顆粒大,出籽率、出油率和出仁率普遍較高。
[0012] 這一序列的核桃林下經營過程中,有效的阻斷了細菌性黑斑病病原菌的傳播蔓 延,同時綠肥根際的有益菌群(主要為固氮菌),可有效擠占細菌性黑斑病病原菌在核桃林 下及土壤中的生存空間,有益菌在植物根際生長繁殖,占椐了病原菌的繁殖空間,消耗了病 原菌的食源(養(yǎng)分),使核桃細菌性黑斑病病原菌最終消失在核桃林中。
[0013] 套種苕子、豌豆、蠶豆、大豆等豆科綠肥植物控制核桃細菌性黑斑病的方法適宜在 郁閉度0.7以下的核桃林。核桃林過密,不利于核桃林下豆科綠肥植物的生長。
[0014] 核桃與上述綠肥植株間作,可有效阻斷核桃細菌性黑斑病的傳播途徑,達到良好 的控制效果,此外,由于綠肥植株矮,增加了核桃林的通風透光性,而且綠肥還能顯著增加 核桃林土壤的肥力,有利于核桃樹充分利用空間和土壤肥力,發(fā)揮個體優(yōu)勢增強了對核桃 細菌性黑斑病的抵抗能力,從而達到核桃林抗病且高產的目的。該方法的應用增強了核桃 園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提高了核桃樹的抗災能力,大幅度地減少了農藥的使用量,具有顯著 的經濟、社會、生態(tài)效益。
[0015]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發(fā)揮核桃與綠肥,兩種植物的間種所形成的生物物理屏障作 用,發(fā)揮綠肥地下有益菌群排斥核桃樹病原菌的功能作用,從空間上阻斷病菌繁殖體的傳 播,改變核桃園生態(tài)小氣候:同時利用核桃產果具有耗地力和苕子、豌豆、蠶豆、大豆等綠 肥具有固氮培肥的特點,將兩種作物組合在一起種植,通過綠肥的種植經營活動,從時間上 阻斷病菌繁殖體的傳播,形成營養(yǎng)競爭與互補,最終達到防病增產的目的。具體表現在以下 3點: 1.核桃與苕子、豌豆、蠶豆、大豆等綠肥間作,形成的空間立體植株群落阻礙了病原菌 的傳播,改變了核桃園生態(tài)小氣候,減輕了核桃細菌性黑斑病的發(fā)生和嚴重度,防病效果顯 著。
[0016] 2.核桃林內,核桃細菌性黑斑病產生的帶病落葉、落果等病害傳播源,在綠肥的 播種、生長、收獲、翻壓等經營過程中,以及綠肥根際的有益菌群的生長繁殖過程中,均能有 效擠占細菌性黑斑病在核桃林下及土壤中的生存空間,使病原菌最終消失在核桃林中,從 時間上阻斷了病原菌的傳播蔓延。
[0017] 3.核桃與苕子、豌豆、蠶豆、大豆等綠肥間作的操作過程簡單、效果直觀,而且能 促進固氮根瘤生成,從而使得核桃林的土壤得到改良,地力得到了提升,使核桃長勢及產量 能夠穩(wěn)步提尚。
【具體實施方式】
[0018] 實施例1: 1)在云南昆明,選擇遭受細菌性黑斑病危害的核桃林,樹齡10年,核桃林所在地海拔 1800~2000 m,土壤為黃紅壤,株行距為5 m*6 m,面積為5 hm2。
[0019] 2)選用綠肥品種光葉紫花苕子,種子質量符合國家三級以上良種,純度不低于92% ,種子凈度不低于94%,種子發(fā)芽率不低于75%。
[0020] 3) 2011年8月10日,采用撒播的方式將綠肥種子套種于核桃園中,綠肥的播種 量為 100 kg/hm2。
[0021] 4)核桃園做好水肥管理,溝廂配套,保證能排能灌;待綠肥苗齊后撤施普通過磷 酸鈣150kg/hm 2、尿素60 kg/hm2,促進綠肥生長,保證綠肥在冬季深翻前達到翻壓的生物量。
[0022] 5)于2011年12月25日,結合核桃園冬季的翻耕,將綠肥翻入15~20cm深的 土中,翻耕后應達到不使綠肥植株及核桃落葉落果外露。
[0023] 6)距上述核桃與綠肥間作的核桃林100 m,選擇同樣立地類型的單間核桃林面積 I hm2作為對照(CK)。
[0024] 7)上述核桃園經營方式連續(xù)實施3年。在上述核桃與綠肥間作林內20mX20m 隨機設置標準樣地10塊,在對照核桃林內隨機設置5塊樣地,每塊樣地面積為20mX 20m。 2012~2014年每年的6月,調查樣地內(每木檢測)核桃細菌性黑斑病的病情指數,計算病 害治理效果。
[0025] 病害治理效果(%)=【(純林單作核桃林的病情指數-間作核桃林的病情指數)/純 林單作核桃林的病情指數】*100% 隨后實例的純林單作核桃林的病情指數分析方法同實例一。
[0026] 表1核桃與光葉紫花苕子間作林不同年份核桃細菌性黑斑病危害情況
【主權項】
1. 一種利用豆科植物控制核桃細菌性黑斑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發(fā)生細菌性黑斑 病危害的核桃林下套種苕子、豌豆、蠶豆或大豆等豆科植物,施作至少2年,此后,核桃林內 細菌性黑斑病的危害會得到有效的控制。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豆科植物控制核桃細菌性黑斑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核桃細菌性黑斑病的發(fā)病盛期5-9月間,適時在感病核桃林下撒播苕子、豌豆、蠶豆、大 豆等豆科綠肥植物種子,綠肥的播種量為50-100 kg/hm2;常規(guī)水肥管理,溝廂配套,保證能 排能灌;待綠肥苗齊后撤施普通過磷酸鈣120-180 kg/hm2、尿素50-80 kg/hm2'促進綠肥生 長,保證綠肥在冬季深翻前達到翻壓的生物量;綠肥經過6個月左右的生長,結合核桃園冬 季的翻耕,于12月底將綠肥翻入15~20cm深的土中。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豆科植物控制核桃細菌性黑斑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本方法適應郁閉度0. 7以下的核桃林。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利用豆科植物控制核桃細菌性黑斑病的方法,屬于林業(yè)有害生物生態(tài)控制技術領域,其特征在于在發(fā)生細菌性黑斑病危害的核桃林下套種苕子、豌豆、蠶豆或大豆等豆科植物,施作至少2年,此后,核桃林內細菌性黑斑病的危害會得到有效的控制。本發(fā)明發(fā)揮核桃與綠肥,兩種植物的間種所形成的生物物理屏障作用,發(fā)揮綠肥地下有益菌群排斥核桃樹病原菌的功能作用,從空間上阻斷病菌繁殖體的傳播,改變核桃園生態(tài)小氣候:同時利用核桃產果具有耗地力和苕子、豌豆、蠶豆、大豆等綠肥具有固氮培肥的特點,將兩種作物組合在一起種植,通過綠肥的種植經營活動,從時間上阻斷病菌繁殖體的傳播,形成營養(yǎng)競爭與互補,最終達到防病增產的目的。
【IPC分類】A01G17-00, A01G1-00
【公開號】CN104718964
【申請?zhí)枴緾N201510174168
【發(fā)明人】陳鵬, 杜春花, 袁瑞玲, 王藝璇, 馮志偉, 蘇一, 焦曉旭, 槐可躍
【申請人】云南省林業(yè)科學院, 陳鵬
【公開日】2015年6月24日
【申請日】2015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