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插秧機,尤其是涉及插秧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插植機構是插秧機的最主要部分,現(xiàn)有的很多插植機構一般包括回轉箱,和設于該回轉箱上的插植爪,還包括一個推秧機構。插植爪將秧苗送到插植位置,并繼續(xù)向下運動的同時,推秧機構開始帶動秧苗向下運動,一方面可以將秧苗插得更穩(wěn)、更正,另一方面也對秧苗的根部具有保護作用,以使其不被折斷。如公開號為CN2805334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水稻插秧裝置,其包括鏈輪傳動箱、對稱安裝在鏈輪傳動箱左右兩側的回轉箱以及插植臂,其中所述回轉箱內設有行星齒輪機構,插植臂安裝在行星輪軸上、回轉箱體與連接法蘭之間的部位。其插植臂包括插植臂體和設置在插植臂體內的推秧機構,其中推秧機構包括在插植臂體內的推秧桿、設置在推身桿端部的壓縮彈簧、轉動連接在插植臂體上的擺臂和固定在回轉箱體上并空套在行星輪軸上的凸累與所述的插植臂體是空套的,所述擺臂的一端鉸接在推身桿上,另一端與所述的凸輪的外表面配合工作。這種結構的特點時,推秧機構在上升過程中緩慢運動,下升過程在彈簧力的作用下彈射,其速度較快,與插植臂下移動過程相比明顯較塊,所以會對秧苗造成一定的損傷。同時現(xiàn)有的推秧機構容易使得秧苗在插植過程中造成傾斜。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主要是解決現(xiàn)有技術所存在的容易對秧苗造成損傷,秧苗在插植過程中容易傾斜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能夠很好的模仿人工插秧的手形姿態(tài)和軌跡,使得其對秧苗的損害很小,且能防止秧苗傾斜的插秧裝置。
[0004]本發(fā)明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插秧裝置,包括插植箱、回轉箱以及插植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植箱設于插秧機機架上,插植箱的動軸輸出軸與設于回轉箱內的一個太陽輪的轉軸相連,所述的太陽輪與設于其兩側的第一行星輪相適配,每個第一行星輪外側均設有一個第二行星輪,第一、第二行星輪均為偏心輪,所述的第二行星輪的輪軸與所述的插植爪的爪臂相連,插植爪的末端設有外爪頭,該外爪頭包括兩個爪指,所述的爪臂上設有內爪,內爪與爪臂滑動連接,并設有一個使內爪向上運動的彈性回復機構,內爪的爪頭為單根爪指,內爪爪指的根部設于外爪的兩根爪指之間,內爪的上端與一個驅動桿轉動連接,該驅動桿與爪臂轉動連接,并與設于第二行星輪的輪軸上的一個凸輪相配合。這里的行星輪均采用偏心輪結構,使得其可以方便的實現(xiàn)爪臂在整個回轉過程中的速度變化,也非常容易實現(xiàn)合理的爪指運動軌跡。在使用過程中,外爪從供苗裝置得到秧苗,秧苗的莖部置于外爪頭的兩根爪指之間,秧苗的根部設于外爪爪指的內側,即處于內外爪爪指構成的夾角處,這種結構可以有效的解決秧苗插入后傾斜的問題。在外爪的下移過程中,上述的凸輪也在第二行星輪輪軸的帶動下轉動,其轉動過程中帶動驅動桿擺動,驅動桿擺動過程中帶動內爪克服彈性回復機構的彈力向下運動,直到秧苗說明書CN102342205ACN102342219A2/3頁4完全插入土中,內爪返回,由于整個凸輪從近心點到遠心點都是平滑的,所以內爪在下移動過程也是平穩(wěn)的漸近式運動的,對秧苗的損害會比較小。凸輪從遠心點到進心點也是平滑的,所以在內爪在彈性回復機構的作用下返回時,也是平穩(wěn)的漸近式運動。
[0005]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驅動桿為由長臂和短臂構成的L型桿,其中,長臂與所述的內爪相連,長臂與短臂的連接處與爪臂轉動連接,短臂的內側面與所述的凸輪相適配。短臂成為驅動桿的驅動端,長臂為驅動桿的被動端,該結構實現(xiàn)了凸輪離心距離的較小變化轉化為內爪的較大移動距離。同時,由于驅動桿為L型桿,所以其在滿足驅動端與被動端的力臂的要求的同時,節(jié)約了空間。
[0006]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第一行星輪與第二行星輪之間設有一個用于消除兩個行星輪之間的反向間隙的壓緊裝置,該壓緊裝置包括一個設于第二行星齒輪輪軸上的壓緊凸輪,與第一行星齒輪相連的壓緊桿,該壓緊桿貼合于壓緊凸輪,壓緊桿與回轉箱之間設有一個壓緊彈簧。由于本發(fā)明的行星齒輪均為偏心齒輪,所以其在轉動過程中會產生較大的反向間隙,在內爪插入泥土的過程中,由于受泥土反作用力的作用,這個反向間隙就會造成兩個行星齒輪之間的竄動,既造煩惱行星齒輪的損傷,也造成內爪下移過程中,其移動距離的不確定性,影響插秧過程。
[0007]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內、外爪的爪指之間具有50-80度的夾角,內爪在相對于外爪一側為弧面結構。這個角度和這個弧面的設置,模仿了人工插秧時的手勢動作。既保證了內外爪之間對秧苗的一定的夾緊力,同時也使得其不會對秧苗的根部有傷害。
[0008]本發(fā)明的帶來的有益效果是,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所存在的容易對秧苗造成損傷,秧苗在插植過程中容易傾斜的技術問題,實現(xiàn)了一種能夠很好的模仿人工插秧的手形姿態(tài)和軌跡,使得其對秧苗的損害很小,且能防止秧苗傾斜的插秧裝置。
【附圖說明】
[0009]附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0010]附圖2是本發(fā)明的插植爪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0011]附圖3是本發(fā)明的一種裝配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0013]實施例:如圖1、圖2、圖3所示,本發(fā)明是插秧裝置,包括插植箱1、回轉箱2以及插植爪3,所述的插植箱I設于插秧機機架上,插植箱I的動力輸出軸與所述的回轉箱2相連,回轉箱2內設有一個太陽輪7,該太陽輪7與插植箱I的動力輸出軸同軸,所述的太陽輪7與設于其兩側的第一行星輪5相適配,每個第一行星輪5外側均設有一個第二行星輪6,第一、第二行星輪均為偏心輪,第一行星輪5與第二行星輪6之間設有一個用于消除兩個行星輪之間的反向間隙的壓緊裝置,該壓緊裝置包括一個設于第二行星齒輪輪軸上的壓緊凸輪82,與第一行星齒輪相連的壓緊桿8,該壓緊桿8貼合于壓緊凸輪82,壓緊桿8與回轉箱2之間設有一個壓緊彈簧81。所述的第二行星輪6的輪軸與所述的插植爪8說明書CN102342205ACN102342219A3/3頁5的爪臂相連,插植爪8的末端設有外爪頭31,該外爪頭31包括兩個爪指32,所述的爪臂上設有內爪4,內爪4與爪臂滑動連接,并設有一個使內爪4向上運動的彈性回復機構44,內爪4的爪頭為單根爪指41,內爪爪指41的根部設于外爪的兩根爪指32之間,內、外爪的爪指之間具有68度的夾角,內爪在相對于外爪一側為弧面結構45 (上述68度的夾角為該弧面上下兩端的連接平成與外爪之間的夾角)。內爪的上端設有一個驅動桿42,該驅動桿42為由長臂和短臂構成的L型桿,其中,長臂與所述的內爪4相連,長臂與短臂的連接處與爪臂轉動連接,短臂的內側面與所述的凸輪9相適配。
[0014]本發(fā)明在使用過程中外爪從供苗裝置得到秧苗,秧苗的莖部置于外爪頭的兩根爪指之間,秧苗的根部設于外爪爪指的內側,即處于內外爪爪指構成的夾角處,這種結構可以有效的解決秧苗插入后傾斜的問題。在外爪的下移過程中,上述的凸輪也在第二行星輪輪軸的帶動下轉動,其轉動過程中帶動驅動桿擺動,驅動桿擺動過程中帶動內爪克服彈性回復機構的彈力向下運動,直到秧苗完全插入土中,內爪返回,由于整個凸輪從近心點到遠心點都是平滑的,所以內爪在下移動過程也是平穩(wěn)的漸近式運動的,對秧苗的損害會比較小。凸輪從遠心點到進心點也是平滑的,所以在內爪在彈性回復機構的作用下返回時,也是平穩(wěn)的漸近式運動。由于本發(fā)明的行星齒輪均為偏心齒輪,所以其在轉動過程中會產生較大的反向間隙,在內爪插入泥土的過程中,由于受泥土反作用力的作用,這個反向間隙就會造成兩個行星齒輪之間的竄動,既造煩惱行星齒輪的損傷,也造成內爪下移過程中,其移動距離的不確定性,影響插秧過程。
[0015]所以本發(fā)明具有能夠很好的模仿人工插秧的手形姿態(tài)和軌跡,使得其對秧苗的損害很小,且能防止秧苗傾斜等特征。
【主權項】
1.插秧裝置,包括插植箱(I)、回轉箱(2)以及插植爪(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植箱(I)設于插秧機機架上,插植箱⑴的動力輸出軸與所述的回轉箱⑵相連,回轉箱⑵內設有一個太陽輪(7),該太陽輪(7)與插植箱⑴的動力輸出軸同軸,所述的太陽輪(7)與設于其兩側的第一行星輪(5)相適配,每個第一行星輪(5)外側均設有一個第二行星輪(6),第一、第二行星輪均為偏心輪,所述的第二行星輪(6)的輪軸與所述的插植爪(3)的爪臂相連,插植爪(3)的末端設有外爪頭(31),該外爪頭(31)包括兩個爪指(32),所述的爪臂上設有內爪(4),內爪(4)與爪臂滑動連接,并設有一個使內爪向上運動的彈性回復機構(44),內爪的爪頭為單根爪指(41),內爪爪指(41)的根部設于外爪的兩根爪指(31)之間,內爪(4)的上端與一個驅動桿(43)轉動連接,該驅動桿(43)與爪臂轉動連接,并與設于第二行星輪(6)的輪軸上的一個凸輪(9)相配合。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驅動桿(43)為由長臂和短臂構成的L型桿,其中,長臂與所述的內爪(41)相連,長臂與短臂的連接處與爪臂轉動連接,短臂的內側面與所述的凸輪(9)相適配。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行星輪(5)與第二行星輪(6)之間設有一個用于消除兩個行星輪之間的反向間隙的壓緊裝置,該壓緊裝置包括一個設于第二行星齒輪輪軸上的壓緊凸輪(82),與第一行星齒輪相連的壓緊桿(8),該壓緊桿(8)貼合于壓緊凸輪(82),壓緊桿(8)與回轉箱(2)之間設有一個壓緊彈簧(81)。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外爪的爪指這間具有50-80度的夾角,內爪在相對于外爪一側為弧面結構(45)。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插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外爪的斥指這間具有50-80度的夾角,內爪在相對于外爪一側為弧面結構(45)。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插秧裝置,包括插植箱、回轉箱以及插植爪,所述的插植箱的動軸輸出軸與設于回轉箱內的一個太陽輪的轉軸相連,插植爪的末端設有外爪頭,該外爪頭包括兩個爪指,所述的爪臂上設有內爪,內爪與爪臂滑動連接,并設有一個使內爪向上運動的彈性回復機構,內爪的爪頭為單根爪指,內爪爪指的根部設于外爪的兩根爪指之間,內爪的上端與一個驅動桿轉動連接,該驅動桿與爪臂轉動連接,并與設于第二行星輪的輪軸上的一個凸輪相配合。本發(fā)明具有能夠很好的模仿人工插秧的手形姿態(tài)和軌跡,使得其對秧苗的損害很小,且能防止秧苗傾斜的特點。
【IPC分類】A01C11-02
【公開號】CN104798509
【申請?zhí)枴緾N201510180991
【發(fā)明人】于維嘉
【申請人】于維嘉
【公開日】2015年7月29日
【申請日】2015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