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分秧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農村生產工具,具體是一種分秧鏟。
【背景技術】
[0002]我國南方由于山區(qū)較多,成片的、適合機械操作的耕地面積不多。大部分農村插秧都采用拋秧技術。但是拋秧會因為拋秧技術熟練程度不一樣而造成被拋秧苗的疏密度不一樣,有時很不均勻,行距、株距也不符合最佳生長要求,影響產量。為了生產需要,有時不得不多次調整,而且頻繁彎腰也增大了勞動強度和難度,影響了生產進度。
【發(fā)明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一中分秧鏟,這種分秧鏟不需要頻繁彎腰就可以靈活的調整秧苗的疏密度、行距、株距等,可以提高拋秧進度,提高生產效率、減少勞動強度。
[0004]實現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分秧鏟,包括鏟頭和鏟柄,鏟頭與鏟柄前端插接,與現有技術不同的是,所述鏟頭上設有推泥板,鏟柄上設有復位彈簧,復位彈簧與推泥板通過連接桿相連接。
[0005]所述的鏟頭其前端為鏟齒。
[0006]所述復位彈簧的一端通過卡位掛鉤固定在鏟柄上,另一端通過連桿掛鉤與連接桿連接,連接桿的后端向伊柄的后端方向延伸成為拉手把。
[0007]使用這種分秧鏟可以靈活地調整秧苗的疏密度、行距、株距,提高了拋秧進度,提高了生產效率、減少了勞動強度。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實施例中分秧鏟的結構示意圖。
[0009]圖中,1.鏟頭2.推泥板3.連接桿4.鏟柄5.連桿掛鉤6.復位彈簧7.卡位掛鉤8.拉手把9.鏟齒。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
【發(fā)明內容】
作進一步的闡述,但不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定。
[0011]實施例:
參照圖1,一種分秧鏟,包括鏟頭I和鏟柄4,鏟頭I與鏟柄4前端插接,所述鏟頭I上設有推泥板2,鏟柄4上設有復位彈簧6,復位彈簧6與推泥板2通過連接桿3相連接。
[0012]所述推泥板2設置在鏟頭I的中部或中后部,以便于鏟起秧苗。
[0013]所述的鏟頭I其前端為鏟齒9。設置鏟齒9使鏟秧時便于濾水,使帶土的秧苗與多余的水分離。
[0014]所述復位彈簧6的一端通過卡位掛鉤7固定在鏟柄4上,另一端通過連桿掛鉤5與連接桿3連接,連接桿3的后端向鏟柄4的后端方向延伸成為拉手把8。
[0015]當秧苗疏密度、行距和株距不符合要求時,使用分秧鏟鏟起的秧苗,轉移到需要的位置后,向前推動拉手把8,使連接桿3推動推泥板2推下鏟起的秧苗至合適位置,然后放松拉手把8,推泥板2在復位彈簧6的作用下回到鏟頭I的初始位置,然后可繼續(xù)下次鏟秧。
【主權項】
1.一種分秧鏟,包括鏟頭和鏟柄,鏟頭與鏟柄前端插接,其特征是,所述鏟頭上設有推泥板,鏟柄上設有復位彈簧,復位彈簧與推泥板通過連接桿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秧鏟,其特征是,所述的鏟頭其前端為鏟齒。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秧鏟,其特征是,所述復位彈簧的一端通過卡位掛鉤固定在?產柄上,另一端通過連桿掛鉤與連接桿連接,連接桿的后端向伊^柄的后端方向延伸成為拉手把。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分秧鏟,包括鏟頭和鏟柄,鏟頭與鏟柄前端插接,其特征是,所述鏟頭上設有推泥板,鏟柄上設有復位彈簧,復位彈簧與推泥板通過連接桿相連接;所述的鏟頭其前端為鏟齒;所述復位彈簧的一端通過卡位掛鉤固定在鏟柄上,另一端通過連桿掛鉤與連接桿連接,連接桿的后端向鏟柄的后端方向延伸成為拉手把。使用這種分秧鏟可以靈活地調整秧苗的疏密度、行距、株距,提高了拋秧進度,提高了生產效率、減少了勞動強度。
【IPC分類】A01C11-02
【公開號】CN104823570
【申請?zhí)枴緾N201510210792
【發(fā)明人】蔣泓
【申請人】蔣泓
【公開日】2015年8月12日
【申請日】2015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