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蓀種植溝渠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竹蓀種植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竹蓀種植溝渠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0002]竹蓀基部菌索與竹鞭和枯死竹根相連,長裙竹蓀多產于高溫高濕地區(qū),而同屬的短裙竹蓀則多長在溫濕環(huán)境。當孢子萌發(fā)形成菌絲,通過菌絲分解腐竹類的有機物質取得營養(yǎng),進入生殖生長階段,菌絲體形成無數(shù)菌索,在其前端膨大發(fā)育成紐結狀原基,在適宜條件下,經過一個多月生長,原基形成菌蕾,狀如雞蛋。當菌蕾頂端凸起如桃形時,多在晴天的早晨由凸起部分開裂,先露出菌蓋,菌柄相繼延伸,到中午柄長到一定高度時即停止伸長,菌裙?jié)u漸由蓋內向下展開,空氣相對濕度為95%時,菌裙生長正常,溫度偏低和濕度過小時不能正常展裙。下午4?5時菌蓋上擔孢子成熟并開始自溶,滴向地面,同時整個子實體萎縮倒下。
[0003]竹蓀為竹林腐生真菌,以分解死亡的竹根、竹竿和竹葉等為營養(yǎng)源。野生時多生長于楠竹、平竹、苦竹、慈竹等竹林里,其土質有黑色壤土、紫色土、黃泥土等。竹蓀營腐生生活,其菌絲能穿透許多微生物的拮抗線,能利用許多微生物不能利用的纖維素、木質素。因此,人工栽培時,可用竹木肩及多種農作物秸桿及少量無機鹽等,即可滿足其營養(yǎng)需求。故而竹蓀可以采用組培或者種植的方法進行養(yǎng)殖,從而滿足人們對竹蓀的營養(yǎng)需求。
[0004]然而,現(xiàn)有的竹蓀在種植時,直接種植于田間或者山林、竹林,其成活率很難保證,每年能夠采摘到的竹蓀菌也很有限,故而竹蓀菌在市場上的價格比較高,很難入尋常百姓家的餐桌。
【發(fā)明內容】
[0005]為了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了竹蓀種植溝渠系統(tǒng),其目的在于,提高竹蓀種植的成活率,以及降低其占用林地的面積,進而達到低成本種植竹蓀的目的,從而降低其銷售價格,最終擴大其市場占有率。
[0006]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竹蓀種植溝渠系統(tǒng),包括開設在坡度為-10至30度的林地上的竹蓀的菌床,以及設置在菌床兩側的遮蔭行樹;菌床的寬度為60-95cm,兩個相鄰的菌床之間的間距為150-200cm,并且每一個菌床的深度為8-15cm;此外,林地的土壤為壤土或者輕砂壤土。本發(fā)明的竹蓀種植溝渠系統(tǒng),首先,其設置在坡度為-至度的林地上,充分利用遮蔭行樹遮擋竹蓀,營造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其次,該林地的土壤為壤土或者輕砂壤土,該兩種土壤的顆粒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適中的土壤。質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間,兼有黏土和砂土的優(yōu)點,通氣透水、保水保溫性能都較好,是較理想的農業(yè)土壤。能夠保證竹蓀菌的正常生長需求。最后,由于竹蓀喜陰,其菌床的兩側分別設有遮蔭的行樹,遮蔭行樹為竹蓀提供不少于%的遮蔭度,為竹蓀的生長提供了較為適宜的溫度。故而該溝渠系統(tǒng)種植的竹蓀,成活率較高,并且栽培后,僅需要進行少量的后期管理,降低了后期養(yǎng)護成本。最終降低了其栽培成本和養(yǎng)護成本,適當?shù)亟档土似滗N售價格。
[0007]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在于,遮蔭行樹為闊葉樹或者小徑材樹,當竹蓀栽培完成后,其落葉還能為竹蓀提供一定的養(yǎng)分,具有較好的實用價值。
[0008]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在于,遮蔭行樹為竹子,竹子落下的竹葉同樣能提供一定的養(yǎng)分,并且竹子的生命力較為頑強,生長力也很強,能夠為竹蓀的生長提供沖足的養(yǎng)分。
[0009]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在于,菌床的寬度為90cm,方便日后收獲以及平時養(yǎng)護。
[0010]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在于,菌床搭建在10-30度斜坡的林地上,產量較高。
[0011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的竹蓀種植溝渠系統(tǒng),首先,其設置在坡度為-10至30度的林地上,充分利用遮蔭行樹遮擋竹蓀,營造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其次,該林地的土壤為壤土或者輕砂壤土,該兩種土壤的顆粒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適中的土壤。質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間,兼有黏土和砂土的優(yōu)點,通氣透水、保水保溫性能都較好,是較理想的農業(yè)土壤。能夠保證竹蓀菌的正常生長需求。最后,由于竹蓀喜陰,其菌床的兩側分別設有遮蔭的行樹,遮蔭行樹為竹蓀提供不少于70%的遮蔭度,為竹蓀的生長提供了較為適宜的溫度。故而該溝渠系統(tǒng)種植的竹蓀,成活率較高,并且栽培后,僅需要進行少量的后期管理,降低了后期養(yǎng)護成本。最終降低了其栽培成本和養(yǎng)護成本,適當?shù)亟档土似滗N售價格。
[0012]本發(fā)明的竹蓀種植溝渠系統(tǒng),提高了竹蓀種植的成活率,以及降低了其占用林地的面積,進而達到低成本種植竹蓀的目的,從而降低了其銷售價格,最終擴大了其市場占有率。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竹蓀種植溝渠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_菌床,2-遮蔭行樹。
【具體實施方式】
[0014]為了加深對本發(fā)明的理解,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該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對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構成限定。
[0015]如圖1所示,竹蓀種植溝渠系統(tǒng),包括開設在坡度為-10至30度的林地上的竹蓀的菌床I,以及設置在菌床I兩側的遮蔭行樹2;菌床I的寬度為60-95cm,兩個相鄰的菌床I之間的間距為150-200cm,并且每一個菌床I的深度為8-15cm;此外,林地的土壤為壤土或者輕砂壤土。本發(fā)明的竹蓀種植溝渠系統(tǒng),首先,其設置在坡度為-10至30度的林地上,充分利用遮蔭行樹遮擋竹蓀,營造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其次,該林地的土壤為壤土或者輕砂壤土,該兩種土壤的顆粒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適中的土壤。質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間,兼有黏土和砂土的優(yōu)點,通氣透水、保水保溫性能都較好,是較理想的農業(yè)土壤。能夠保證竹蓀菌的正常生長需求。最后,由于竹蓀喜陰,其菌床I的兩側分別設有遮蔭的行樹2,遮蔭行樹2為竹蓀提供不少于70%的遮蔭度,為竹蓀的生長提供了較為適宜的溫度。故而該溝渠系統(tǒng)種植的竹蓀,成活率較高,并且栽培后,僅需要進行少量的后期管理,降低了后期養(yǎng)護成本。最終降低了其栽培成本和養(yǎng)護成本,適當?shù)亟档土似滗N售價格。
[0016]在上述實施例中,遮蔭行樹2為闊葉樹或者小徑材樹,當竹蓀栽培完成后,其落葉還能為竹蓀提供一定的養(yǎng)分,具有較好的實用價值。
[0017]在上述實施例中,遮蔭行樹2為竹子,竹子落下的竹葉同樣能提供一定的養(yǎng)分,并且竹子的生命力較為頑強,生長力也很強,能夠為竹蓀的生長提供沖足的養(yǎng)分。
[0018]在上述實施例中,菌床I的寬度為90cm,方便日后收獲以及平時養(yǎng)護。
[0019]在上述實施例中,菌床I搭建在10-25度斜坡的林地上,產量較高。
[0020]本發(fā)明的竹蓀種植溝渠系統(tǒng),提高了竹蓀種植的成活率,以及降低了其占用林地的面積,進而達到低成本種植竹蓀的目的,從而降低了其銷售價格,最終擴大了其市場占有率。
[0021]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公布的是較佳的實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極易根據上述實施例,領會本發(fā)明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變化,但只要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都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竹蓀種植溝渠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開設在坡度為-10至30度的林地上的竹蓀的菌床(I),以及設置在菌床(I)兩側的遮蔭行樹(2);所述菌床(I)的寬度為60-95cm,兩個相鄰的菌床(I)之間的間距為150-200cm,并且每一個所述菌床(I)的深度為8-15cm;此外,所述林地的土壤為壤土或者輕砂壤土。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竹蓀種植溝渠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蔭行樹(2)為闊葉樹或者小徑材樹。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竹蓀種植溝渠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蔭行樹(2)為竹子。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竹蓀種植溝渠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床(I)的寬度為90cm。5.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竹蓀種植溝渠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床(I)搭建在10-25度斜坡的林地上。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竹蓀種植溝渠系統(tǒng),包括開設在坡度為-10至30度的林地上的竹蓀的菌床1,以及設置在菌床1兩側的遮蔭行樹2;菌床1的寬度為60-95cm,兩個相鄰的菌床1之間的間距為150-200cm,并且每一個菌床1的深度為8-15cm;此外,林地的土壤為壤土或者輕砂壤土。本發(fā)明的竹蓀種植溝渠系統(tǒng),提高了竹蓀種植的成活率,以及降低了其占用林地的面積,進而達到低成本種植竹蓀的目的,從而降低了其銷售價格,最終擴大了其市場占有率。
【IPC分類】A01G1/04
【公開號】CN105557302
【申請?zhí)枴緾N201510922854
【發(fā)明人】吳大軍
【申請人】安徽潤華生態(tài)林業(yè)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5月11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