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早播馬鈴薯種植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早播馬鈴薯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選地與整地:2)冬灌、建棚;3)施基肥;4)種子處理;5)播種:用小型旋耕機旋耕土地后,用劃行器劃出起壟基準線,然后起行距90cm、高25cm的壟,并在壟之間每隔5~6m起略低壟高的分水畦;壟上開溝及播種;覆草;覆膜;搭建小拱棚并覆膜;6)田間管理;7)病蟲害防治;8)收獲。本發(fā)明采用溫室種植技術(shù),在壟上開挖種植溝槽,并在種薯下播后,在種植溝槽內(nèi)鋪設(shè)秸稈,并覆蓋黑膜,搭建小拱棚,形成三膜保溫結(jié)構(gòu),確保馬鈴薯出苗及正常生長所需溫度,同時又通過秸稈抵擋直射陽光,避免陽光傷害薯苗,更對膜內(nèi)溫度起到調(diào)控作用,維持膜內(nèi)溫度的相對穩(wěn)定,避免燒苗和凍苗現(xiàn)象的發(fā)生。
【專利說明】
一種早播馬鈴薯種植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發(fā)明屬于蔬菜種植技術(shù)領(lǐng)域,尤其涉及一種早播馬鈴薯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shù)】
[0002]馬鈴薯在我國已有400多年的栽培歷史,是繼小麥、水稻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栽培作物,是一種糧食、蔬菜、飼料及工業(yè)原料兼用型經(jīng)濟作物,其具有產(chǎn)量高、營養(yǎng)豐富、適應(yīng)性強、分布廣等優(yōu)點,加之我國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撐,成為近年來我國發(fā)展最快的農(nóng)作物產(chǎn)業(yè)。
[0003]隨著馬鈴薯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行業(yè)間的競爭愈來愈激烈,市場價格、品質(zhì)及上市時間成為主要競爭手段。市場價格競爭使得農(nóng)民收益下降,長久下去會影響農(nóng)民種植的積極性,將對產(chǎn)業(yè)造成不可逆的負面?zhèn)?。因此,品質(zhì)是過去的主要發(fā)展方向,使得溫室栽培和脫毒組培技術(shù)迅速普及,極大增強了企業(yè)的競爭力,但在提高馬鈴薯品質(zhì)的同時,又明顯增加種植成本,經(jīng)濟效益并沒有明顯提高。眾所周知,上市時間是蔬菜行業(yè)的關(guān)鍵,其對菜農(nóng)的效益起著決定性作用,也成為馬鈴薯發(fā)展的主要方向。
[0004]目前,提早蔬菜上市的方法主要是溫室栽培,如中國專利CN102893791 A公開了一種高效馬鈴薯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土壤選擇:選擇平坦、土層深厚的酸性或中性沙壤土或壤土,冬前深耕25?30cm疏松土壤,并施加肥料;2)種薯處理:播種前15天挑選種薯并在陽光下曬7天,并進行切塊,然后在潮濕環(huán)境下催芽;3)播種:立春前后10天,將催芽后的種薯塊在地下14?18cm的深度,并采用單壟雙行進行種植,并覆蓋地膜;所述單壟雙行種植的壟間大行距為70?75cm,雙行的間距為15cm,同行的株距為20?25cm;4)搭建拱棚:在播種后5天內(nèi)搭建拱棚,該拱棚高度為1.5?1.8m,并控制拱棚內(nèi)白天溫度在30°C以上,晚上在18°C;5)田間管理:在幼苗期和發(fā)棵期及時澆水,保持土壤見濕見干。CN 105409529 A公開了一種馬鈴薯的種植方法,其步驟包括:1)整地建棚:秋收后,選土壤疏松透氣的地塊,深耕凍垡曬垡,耙細整平,每畝施優(yōu)質(zhì)腐熟土雜肥3立方或含量30%以上的有機肥140?160kg,施硫酸鉀18?22kg、三元復合肥140?160kg、增施以鋅、硼為主的微量元素肥;搭建拱棚,拱棚覆蓋兩層無滴膜,其中一層膜覆蓋拱棚頂部,二層膜距離拱棚頂部30?50cm; 2)選種:選擇品種費烏瑞它,荷蘭七號、荷蘭十五號脫毒品種,每畝用種量140?160kg;3)切塊催芽:播種前20天進行催芽,催芽可利用冬暖大棚、土溫室、加溫陽畦或溫暖的室內(nèi),在14?16°C,15?20天出芽,薯芽長1.5?2cm時,要將種薯扒出放在15?20 °C散射光的室內(nèi)或大棚內(nèi)晾芽3?5天,直至芽變綠,每kg種薯切40?50塊,每個切塊至少有I個芽眼,切塊時應(yīng)充分利用頂端優(yōu)勢,帶頂芽,剔除雜種或病薯;4)播種:播種時間在I月至2月上旬的晴天中午,實行單垅雙行種植,壟距80cm,種雙行,行距18?22cm,株距25?30cm,畝定植5500?6000株,種植開溝深8?1cm,寬20cm,饒水后斜調(diào)角種植,芽向上,用少量細土先蓋住芽,然后施肥、藥,覆土起壟,蓋土深度:薯種至壟面10?15cm,把壟面摟平,噴施除草劑,然后覆蓋地膜,最后固定好棚膜;5)田間管理:棚內(nèi)溫度控制,白天20?26°C,夜晚12?14°C,白天溫度在控制范圍內(nèi)時要通風,保持農(nóng)膜最大采光量,肥水管理:齊苗、團棵、現(xiàn)蕾澆三次水,切忌大水漫灌,澆至壟高1/2或2/3;6)防治病害:在發(fā)現(xiàn)蚜蟲時用10%吡蟲啉噴I?2次;發(fā)現(xiàn)晚疫病的病株后,立即將病株拔除,帶離田間深埋,每隔七天噴施一次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的800倍液劑用于防治;7)適時收獲:收獲期在4月上、中旬至5月上旬,視市場價格和產(chǎn)量及時上市,采收過程中所用工具要清潔、衛(wèi)生、無污染。CN 102511277 A公開了早春馬鈴薯防寒保溫的栽培方法,其在頭年11月于土壤封凍前深耕30cm凍垡,立春前后用機械耙平、耙實等待播種;2月上中旬播種,用機械開深25?30cm左右、寬20cm的播種溝,溝內(nèi)畝鋪設(shè)玉米秸桿1000?1500kg,稻桿(5)厚度10?15cm,兩端讓部分稻桿露出地面,在玉米稻上均勾撒施生物秸桿反應(yīng)菌種和麥麩的混合物后覆土 5?10cm,澆大水后在溝內(nèi)斜調(diào)角擺種,選用脫毒良種,施用馬鈴薯配方肥,株距25?30cm,小行距20cm;播種后覆土,覆土后種薯(4)到地面12?14cm,摟平,覆蓋黑白地膜(I);播種后,每6壟建一個大拱棚(3),大拱棚的跨度為470?480cm,高度為130?150cm,大拱棚(3)上覆蓋6絲農(nóng)膜,相鄰的大拱棚之間間距為70?80cm;大拱棚(3)內(nèi)每3壟建I小拱棚(2),小拱棚(2)上覆蓋4絲農(nóng)膜;20天左右,結(jié)合破膜放苗,在壟肩上打二行孔,孔距25?30cm,孔徑1.5?2cm,孔深以穿透秸桿層為準,以利進氧氣發(fā)酵,促進秸桿轉(zhuǎn)化;馬鈴薯播后出苗前不用揭蓋農(nóng)膜,40%的馬鈴薯苗頂膜時至棚內(nèi)最低氣溫連續(xù)5天穩(wěn)定在10°C?12°C以上這段時間,每天早上將小拱棚農(nóng)膜揭至一邊,下午蓋上;當大拱棚棚內(nèi)溫度大于25°C時開始通風,將棚內(nèi)白天溫度控制在22?28°C,夜間溫度控制在15°C?17°C,隨棚內(nèi)溫度調(diào)節(jié)通風口的大小;當馬鈴薯植株高度20cm時將小拱棚的農(nóng)膜撤掉,4月中旬將大拱棚的農(nóng)膜、架材和小拱棚的架材撤掉,置于陰涼的地方等待明年再用。
[0005]上述專利CN102893791 A公開的技術(shù)方案中,種薯下播后覆蓋地膜,并搭建高度為1.5?1.Sm的拱棚,其為傳統(tǒng)溫室栽培方法,雖然能提前收獲馬鈴薯,但由于拱棚過高且為簡單雙膜(即地膜和拱棚膜)使得保溫效果并不能達到馬鈴薯生長要求,因而,使得出苗率相對較低。CN 105409529 A公開的技術(shù)方案中,種薯下播后覆蓋地膜,并搭建大小不一的兩個拱棚,小拱棚覆膜后嵌套于大拱棚膜內(nèi),采用三膜保溫以滿足馬鈴薯的生長需求,但由于三膜結(jié)構(gòu)使得溫度升高時,膜內(nèi)溫度高于馬鈴薯生長需求,而進行降溫時則需要掀開拱棚,使得外溫對馬鈴薯種苗傷害風險增加,不利于馬鈴薯的生長。CN 102511277 A公開的技術(shù)方案中,其采用同專利CN 105409529 A的三膜結(jié)構(gòu),但為了維持膜內(nèi)溫度的相對溫度,其在種植前在種植溝內(nèi)鋪設(shè)有玉米秸桿,并在秸桿上撒施生物秸桿反應(yīng)菌種和麥麩的混合物,再覆土后播種,其相比上述專利公開的方案,增加種薯種植膜內(nèi)透氣度,并且增加膜內(nèi)溫度調(diào)節(jié)的可控性。然而,其種薯是播于秸桿上,相當于架空結(jié)構(gòu),陽光直射時可損傷薯苗,且遭遇鼠害時會導致大面積薯苗離土而死亡,同時又添加了菌種,增加了種植成本。
【發(fā)明內(nèi)容】
[0006]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早播馬鈴薯種植方法,通過三膜結(jié)構(gòu)保證馬鈴薯種植所需溫度,又通過壟上溝槽覆蓋秸桿的方法避免陽光直射薯苗,同時通過秸桿吸收膜內(nèi)過高的溫度,起到調(diào)節(jié)膜內(nèi)溫度的作用,確保膜內(nèi)溫度相對穩(wěn)定,進而保證馬鈴薯種薯出苗及正常生長,提前收獲時間。
[0007]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shù)方案:
[0008]—種早播馬鈴薯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09]I)選地與整地
[0010]①選地: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質(zhì)疏松、肥沃、易于排灌,前茬為禾谷類作物的中性或微酸堿性地塊作種植田;
[0011]②整地:秋季前茬作物收獲后,清理田間病殘體,深松并旋耕土地,旋耕深度為28?35cm;
[0012]2)冬灌、建棚
[0013]①冬灌:冬季土壤封凍前,用質(zhì)量濃度為I?5%敵百蟲粉溶液澆灌土壤,以完全浸透地表為準;
[0014]②建棚:冬灌10?12天后,搭建溫棚并覆蓋棚膜;
[0015]3)施基肥
[0016]次年開春后,施有機肥380?450kg/畝、復混肥75?85kg/畝,然后將土壤殺蟲劑均勻撒在地表,所述的土壤殺蟲劑為毒死蜱,用量為2.5kg/畝;
[0017]4)種子處理
[0018]①種薯分級:將種薯按質(zhì)重分揀為大、中、小三個級別,400g以上為大,150?400g為中,150g以下為??;
[0019]②切種:大薯切種時切掉頂芽,再以每個芽眼一個種子切種,大小為22?28g,較大的芽眼切成兩個種子;中薯切種時切掉頂芽,再以每個芽眼一個種子切種,大小為22?28g;小薯切種時切掉頂芽,再縱切成四塊;
[0020]③拌種:用藥品對切好的種子進行拌種,所述的藥品為微肥、滑石粉及多菌靈的混合物,藥品用量為:每10kg種子用微肥100g、滑石粉500?600g、多菌靈10g;
[0021]④催芽:將拌種后的種子裝入透氣框內(nèi),并放在溫度為10?14°C的室內(nèi)催芽8?12天,待芽尖剛露出種子表面時下播;
[0022]5)播種
[0023]①播種時間:雨水之前2?5天;
[0024]②旋耕、起壟:用小型旋耕機旋耕土地后,用劃行器劃出起壟基準線,然后起行距90cm、高25cm的壟,并在壟之間每隔5?6m起略低壟高的分水畦;
[0025]③壟上開溝及播種:在壟上用開溝鋤開出深10cm、寬30cm的槽溝,然后將種子按“一壟兩行,對行交錯,每粒種薯芽眼朝上”的原則,整齊地擺放于槽溝內(nèi),播種株距為25cm;
[0026]④覆草:種薯擺放好后,在壟上覆草,然后小水灌溉,澆透為止;
[0027]⑤覆膜:向覆草的壟面覆蓋黑膜;
[0028]⑥搭建小拱棚并覆膜:在覆膜的壟上搭建高30?50cm的小拱棚,并覆膜;
[0029]6)田間管理
[0030]①破膜放苗;
[0031 ]②化學除草:在出苗前,畝用巴斯夫田普200ml兌水30kg噴霧,進行土壤封閉除草;或在雜草2?4葉期,畝用杜邦寶成6?7g兌水30kg,進行田間噴霧施藥,有效防除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和部分闊葉雜草;
[0032]③追肥灌水:全生育期灌水4?5次,灌水量和灌水時期視降雨和土壤墑情而定,結(jié)合灌水視苗情追肥I?2次,對弱苗每畝追施尿素1kg;
[0033]7)病蟲害防治
[0034]①地下蟲害防治:地下蟲害較嚴重的地塊,結(jié)合播前整地或施肥,畝施1.5?2kg的5%甲基異柳磷顆粒劑進行土壤處理;
[0035]②蚜蟲防治:從團棵期開始,每隔7?10天用70%吡蟲啉殺蟲劑噴殺;
[0036]③早晚疫病防治:用大生、科佳、福帥得、阿米西達、金雷、克露、可殺得叁和抑塊凈中的至少兩種殺菌劑交替噴霧防治,全生育期防治6?8次;
[0037]8)收獲
[0038]選擇晴天進行收獲,在操作過程中盡量減少薯塊破皮、受傷,保證薯塊外觀光滑,增加商品性;收獲后要將薯塊及時存放于儲藏窖中,以防變綠影響食用和商品性。
[0039]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40]I)本發(fā)明采用溫室種植技術(shù),在壟上開挖種植溝槽,并在種薯下播后,在種植溝槽內(nèi)鋪設(shè)秸桿,并覆蓋黑膜,搭建小拱棚,形成三膜保溫結(jié)構(gòu),確保馬鈴薯出苗及正常生長所需溫度,同時又通過秸桿抵擋直射陽光,避免陽光傷害薯苗,更對膜內(nèi)溫度起到調(diào)控作用,維持膜內(nèi)溫度的相對穩(wěn)定,避免燒苗和凍苗現(xiàn)象的發(fā)生。
[0041]2)本發(fā)明種植時間提前至雨水前后,收獲時間相應(yīng)提前2個月左右,相比傳統(tǒng)種植方法具有明顯的市場競爭優(yōu)勢,更有顯著的經(jīng)濟效益。
[0042]3)本發(fā)明在冬灌時,用質(zhì)量濃度為I?5%敵百蟲粉溶液澆灌土壤,殺滅附著于土壤中的蟲害及蟲卵,減少蟲害對馬鈴薯的影響,提高產(chǎn)量和品質(zhì)。
[0043 ] 4)本發(fā)明種植方法簡單,成本低,具有顯著的經(jīng)濟效益。
【附圖說明】
[0044]圖1是本發(fā)明馬鈴薯種植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5]下面結(jié)合【附圖說明】對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作進一步說明,以便于同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的理解。
[0046]實施例1
[0047]如圖1所示,I是溫棚,2是小拱棚,3是壟,4是種植溝槽,5是黑膜,6是草,7是種苗。
[0048]按照上述圖示種植馬鈴薯,具體如下:
[0049]—種早播馬鈴薯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50]I)選地與整地
[0051]①選地: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質(zhì)疏松、肥沃、易于排灌,前茬為禾谷類作物的中性或微酸堿性地塊作種植田;
[0052]②整地:秋季前茬作物收獲后,清理田間病殘體,深松并旋耕土地,旋耕深度為28?35cm;
[0053]2)冬灌、建棚
[0054]①冬灌:冬季土壤封凍前,用質(zhì)量濃度為I?5%敵百蟲粉溶液澆灌土壤,以完全浸透地表為準;
[0055]②建棚:冬灌10?12天后,搭建溫棚并覆蓋棚膜;
[0056]3)施基肥
[0057]次年開春后,施有機肥380?450kg/畝、復混肥75?85kg/畝,然后將土壤殺蟲劑均勻撒在地表,所述的土壤殺蟲劑為毒死蜱,用量為2.5kg/畝;
[0058]4)種子處理
[0059]①種薯分級:將種薯按質(zhì)重分揀為大、中、小三個級別,400g以上為大,150?400g為中,150g以下為?。?br>[0060]②切種:大薯切種時切掉頂芽,再以每個芽眼一個種子切種,大小為22?28g,較大的芽眼切成兩個種子;中薯切種時切掉頂芽,再以每個芽眼一個種子切種,大小為22?28g;小薯切種時切掉頂芽,再縱切成四塊;
[0061]③拌種:用藥品對切好的種子進行拌種,所述的藥品為微肥、滑石粉及多菌靈的混合物,藥品用量為:每10kg種子用微肥100g、滑石粉500?600g、多菌靈10g;
[0062]④催芽:將拌種后的種子裝入透氣框內(nèi),并放在溫度為10?14°C的室內(nèi)催芽8?12天,待芽尖剛露出種子表面時下播;
[0063]5)播種
[0064]①播種時間:雨水之前2?5天;
[0065]②旋耕、起壟:用小型旋耕機旋耕土地后,用劃行器劃出起壟基準線,然后起行距90cm、高25cm的壟,并在壟之間每隔5?6m起略低壟高的分水畦;
[0066]③壟上開溝及播種:在壟上用開溝鋤開出深10cm、寬30cm的槽溝,然后將種子按“一壟兩行,對行交錯,每粒種薯芽眼朝上”的原則,整齊地擺放于槽溝內(nèi),播種株距為25cm;
[0067]④覆草:種薯擺放好后,在壟上覆草,然后小水灌溉,澆透為止;
[0068]⑤覆膜:向覆草的壟面覆蓋黑膜;
[0069]⑥搭建小拱棚并覆膜:在覆膜的壟上搭建高30?50cm的小拱棚,并覆膜;
[0070]6)田間管理
[0071]①破膜放苗;
[0072]②化學除草:在出苗前,畝用巴斯夫田普200ml兌水30kg噴霧,進行土壤封閉除草;或在雜草2?4葉期,畝用杜邦寶成6?7g兌水30kg,進行田間噴霧施藥,有效防除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和部分闊葉雜草;
[0073]③追肥灌水:全生育期灌水4?5次,灌水量和灌水時期視降雨和土壤墑情而定,結(jié)合灌水視苗情追肥I?2次,對弱苗每畝追施尿素1kg;
[0074]7)病蟲害防治
[0075]①地下蟲害防治:地下蟲害較嚴重的地塊,結(jié)合播前整地或施肥,畝施1.5?2kg的5%甲基異柳磷顆粒劑進行土壤處理;
[0076]②蚜蟲防治:從團棵期開始,每隔7?10天用70%吡蟲啉殺蟲劑噴殺;
[0077]③早晚疫病防治:用大生、科佳、福帥得、阿米西達、金雷、克露、可殺得叁和抑塊凈中的至少兩種殺菌劑交替噴霧防治,全生育期防治6?8次;
[0078]8)收獲
[0079]選擇晴天進行收獲,在操作過程中盡量減少薯塊破皮、受傷,保證薯塊外觀光滑,增加商品性;收獲后要將薯塊及時存放于儲藏窖中,以防變綠影響食用和商品性。
【主權(quán)項】
1.一種早播馬鈴薯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選地與整地 ①選地: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質(zhì)疏松、肥沃、易于排灌,前茬為禾谷類作物的中性或微酸堿性地塊作種植田; ②整地:秋季前茬作物收獲后,清理田間病殘體,深松并旋耕土地,旋耕深度為28?35cm; 2)冬灌、建棚 ①冬灌:冬季土壤封凍前,用質(zhì)量濃度為I?5%敵百蟲粉溶液澆灌土壤,以完全浸透地表為準; ②建棚:冬灌10?12天后,搭建溫棚并覆蓋棚膜; 3)施基肥 次年開春后,施有機肥380?450kg/畝、復混肥75?85kg/畝,然后將土壤殺蟲劑均勻撒在地表,所述的土壤殺蟲劑為毒死蜱,用量為2.5kg/畝; 4)種子處理 ①種薯分級:將種薯按質(zhì)重分揀為大、中、小三個級別,400g以上為大,150?400g為中,150g以下為小; ②切種:大薯切種時切掉頂芽,再以每個芽眼一個種子切種,大小為22?28g,較大的芽眼切成兩個種子;中薯切種時切掉頂芽,再以每個芽眼一個種子切種,大小為22?28g;小薯切種時切掉頂芽,再縱切成四塊; ③拌種:用藥品對切好的種子進行拌種,所述的藥品為微肥、滑石粉及多菌靈的混合物,藥品用量為:每10kg種子用微肥100g、滑石粉500?600g、多菌靈10g; ④催芽:將拌種后的種子裝入透氣框內(nèi),并放在溫度為10?14°C的室內(nèi)催芽8?12天,待芽尖剛露出種子表面時下播; 5)播種 ①播種時間:雨水之前2?5天; ②旋耕、起壟:用小型旋耕機旋耕土地后,用劃行器劃出起壟基準線,然后起行距90cm、高25cm的壟,并在壟之間每隔5?6m起略低壟高的分水畦; ③壟上開溝及播種:在壟上用開溝鋤開出深10cm、寬30cm的槽溝,然后將種子按“一壟兩行,對行交錯,每粒種薯芽眼朝上”的原則,整齊地擺放于槽溝內(nèi),播種株距為25cm; ④覆草:種薯擺放好后,在壟上覆草,然后小水灌溉,澆透為止; ⑤覆膜:向覆草的壟面覆蓋黑膜; ⑥搭建小拱棚并覆膜:在覆膜的壟上搭建高30?50cm的小拱棚,并覆膜; 6)田間管理 ①破膜放苗; ②化學除草:在出苗前,畝用巴斯夫田普200ml兌水30kg噴霧,進行土壤封閉除草;或在雜草2?4葉期,畝用杜邦寶成6?7g兌水30kg,進行田間噴霧施藥,有效防除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和部分闊葉雜草; ③追肥灌水:全生育期灌水4?5次,灌水量和灌水時期視降雨和土壤墑情而定,結(jié)合灌水視苗情追肥I?2次,對弱苗每畝追施尿素I Okg; 7)病蟲害防治 ①地下蟲害防治:地下蟲害較嚴重的地塊,結(jié)合播前整地或施肥,畝施1.5?2kg的5%甲基異柳磷顆粒劑進行土壤處理; ②蚜蟲防治:從團棵期開始,每隔7?10天用70%吡蟲啉殺蟲劑噴殺; ③早晚疫病防治:用大生、科佳、福帥得、阿米西達、金雷、克露、可殺得叁和抑塊凈中的至少兩種殺菌劑交替噴霧防治,全生育期防治6?8次; 8)收獲 選擇晴天進行收獲,在操作過程中盡量減少薯塊破皮、受傷,保證薯塊外觀光滑,增加商品性;收獲后要將薯塊及時存放于儲藏窖中,以防變綠影響食用和商品性。
【文檔編號】A01G13/00GK105960976SQ201610294265
【公開日】2016年9月28日
【申請日】2016年5月5日
【發(fā)明人】李愷, 鄭翔天, 火有仁, 吳成秀, 王彥林, 牛小龍
【申請人】甘肅凱凱農(nóng)業(yè)科技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