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魚飼料輸送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淡水魚飼料輸送系統(tǒng),包括左導軌、右導軌、橫梁、左走輪、右走輪、電機Ⅰ、電動葫蘆、浸泡桶、浸泡缸、淡水魚進食平臺、輸料槽、翻轉機構和上料機構;右導軌的兩端和橫梁的兩端均設置觸動開關;浸泡桶懸吊在卷筒上的拉繩上;浸泡缸設置在左導軌和右導軌之間的底部,淡水魚進食平臺設置在水下且包括三層,輸料槽的進料口伸向左導軌和右導軌之間,輸料槽的出料口設置在淡水魚進食平臺的上方;翻轉機構包括前支柱、后支柱、前轉動盤、后轉動盤、前轉動軸、后轉動軸和電機Ⅱ。該系統(tǒng)實現(xiàn)自動上料、自動送料和自動向魚塘內投放飼料的功能,即可實現(xiàn)定期、定量飼養(yǎng),喂養(yǎng)方便、簡單,節(jié)省人工成本,降低勞動強度。
【專利說明】
淡水魚飼料輸送系統(tǒng)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喂魚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淡水魚飼料輸送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0002]現(xiàn)在養(yǎng)魚基本都在魚塘里喂養(yǎng),養(yǎng)魚戶往往根據(jù)本地區(qū)環(huán)境、經濟狀況的不同采用相應的飼養(yǎng)方式。
[0003]目前一些專職的養(yǎng)魚戶,養(yǎng)魚規(guī)模較大,每天都需要幾個人員將飼料搬運到魚塘邊,然后人工拋散在魚塘里,不但所需人員較多,而且勞動強度較大;又因目前采用的飼料含有各種生長激素,能很快提高魚的生長速度,縮短生長周期。但由于魚塘里養(yǎng)魚密度較大,魚塘無法定期進行消毒,喂養(yǎng)環(huán)境極其惡劣,致使魚的免疫力低下,導致了魚的死亡率增加,而且喂養(yǎng)的魚肉質不夠鮮美,營養(yǎng)價值不高,口感較差。
【發(fā)明內容】
[0004]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投放飼料輕便,節(jié)省人工成本,降低勞動強度的淡水魚飼料輸送系統(tǒng)。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0006]淡水魚飼料輸送系統(tǒng),包括左導軌、右導軌、橫梁、左走輪、右走輪、驅動右走輪轉動的電機1、電動葫蘆、浸泡桶、浸泡缸、淡水魚進食平臺、輸料槽、翻轉機構和上料機構;
[0007]所述左導軌通過至少兩根左支撐柱水平設置在地面上,所述右導軌通過至少兩根右支撐柱水平設置在地面上,所述左導軌和右導軌平行;所述左走輪通過軸承安裝在橫梁的左端上并與橫梁的左端轉動配合,所述左走輪卡在左導軌上并可沿著左導軌滾動;所述右走輪通過軸承安裝在橫梁的右端上并與橫梁的右端轉動配合,所述右走輪卡在右導軌上并可沿著右導軌滾動;所述右導軌的前端設置觸動開關I,所述右導軌的后端設置觸動開關Π,所述橫梁的右端設置與觸動開關I水平對應的碰撞桿I和與觸動開關π對應的碰撞桿Π;
[0008]所述電動葫蘆安裝在橫梁上,所述橫梁的左端設置觸動開關m,橫梁的右端設置觸動開關IV,所述電動葫蘆的左端設置與觸動開關m對應的碰撞桿m,電動葫蘆的右端設置與觸動開關IV對應的碰撞桿IV;所述浸泡桶懸吊在電動葫蘆的卷筒上的拉繩上;所述浸泡桶上均布設置多個進液通孔,所述進液通孔呈靠近浸泡桶的內壁一端口小、靠近浸泡桶的外壁一端口大的錐形通孔;所述浸泡桶的外壁上靠近桶頂沿其圓周方向均布設置多個導向鐵塊,所述導向鐵塊豎直設置,導向鐵塊的下端呈錐形的尖端;
[0009]所述浸泡缸設置在左導軌和右導軌之間的底部,所述淡水魚進食平臺設置在水下,淡水魚進食平臺包括頂層板、中層板和底層板,所述頂層板、中層板和底層板之間相隔
0.45-0.5m,所述輸料槽傾斜設置,輸料槽的進料口高于出料口,所述輸料槽的進料口靠近左導軌的下方并伸向左導軌和右導軌之間,所述輸料槽的出料口由分流板分割成出料支路
1、出料支路π和出料支路m,所述出料支路I伸向中層板和底層板之間,所述出料支路π伸向頂層板和中層板之間,所述出料支路m伸向頂層板的上方;
[0010]所述翻轉機構包括前支柱、后支柱、前轉動盤、后轉動盤、前轉動軸、后轉動軸和電機Π;所述前支柱和后支柱分別設置在輸料槽的進料口的兩側,所述前支柱的頂部且靠近后側設置前轉動盤安裝腔,所述前轉動盤安裝在前轉動盤安裝腔內并與前轉動盤安裝腔轉動配合,所述后支柱的頂部且靠近前側設置后轉動盤安裝腔,所述后轉動盤安裝在后轉動盤安裝腔內;所述前轉動軸穿過前支柱并與前支柱轉動配合,前轉動軸的一端與電機Π的動力輸出軸連接,所述前轉動盤固定套在前轉動軸的另一端上,所述后轉動軸穿過后支柱,所述后轉動盤固定套在后轉動軸的一端上;所述前轉動盤和后轉動盤的頂部分別設置U形結構的卡槽,所述卡槽內壁設置磁鐵,所述卡槽的寬度大于導向鐵塊的寬度,所述卡槽的深度大于導向鐵塊的長度;所述前轉動盤上的卡槽和后轉動盤上的卡槽對應;
[0011]所述上料機構包括上料平臺和出料斗;所述上料平臺設置在靠近右導軌的一側,所述上料平臺的頂部傾斜設置上料槽,所述出料斗固定設置在右導軌的底部,出料斗的進料口與上料槽的出料口對接,所述出料斗的出料口伸向左導軌和右導軌之間;
[0012]所述出料斗包括上板、下板、后側板、前側板、定量出料轉軸和電機m;所述上板的中部向外拱起形成弧形段I,所述下板的中部向外拱起形成弧形段Π,所述弧形段I和弧形段Π同圓心,且弧形段I和弧形段Π的弧度均超過90°;所述定量出料轉軸橫向設置在后側板和前側板之間,定量出料轉軸的一端設置在后側板上并與后側板轉動配合,定量出料轉軸的另一端穿過前側板并前側板轉動配合,所述定量出料轉軸的另一端與電機m的動力輸出軸連接;所述定量出料轉軸上均布設置至少四個葉片;所述上板、下板、后側板和前側板圍成一個封閉的通道,伸向左導軌和右導軌之間的通道口逐漸縮小。
[0013]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浸泡缸內盛裝養(yǎng)魚營養(yǎng)液,所述養(yǎng)魚營養(yǎng)液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
[0014]山楂:16;山茱萸:12;甘草:8;益母草:14;羌活:7.2;靈芝草:5.6;茯苓:12.2;生地黃:11.2;黨參:3.4;當歸:7.9;桑椹:23.5;桔梗:33.5;海參:9.5;人參:1.5;蟲草:0.9;沙參:19.5;苦參:12.5;金銀花:22.5 ;青蒿:18.5;生姜:5.6;板藍根:6.6;澤瀉:7.5;艾葉:
11.5;杜仲:12.5;枸杞:9.2;芡實:10.2;生川烏:11;川芎:12;
[0015]該養(yǎng)魚營養(yǎng)液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16](I)將山楂、茯苓、山茱萸、澤瀉、羌活和海參切碎,再將切碎后的山楂、茯苓、山茱萸、澤瀉、憲活和海參與枸杞和桑椹混合;并將混合料在62°C的水中浸泡2.2小時,再將混合料撈出在溫度為95°C高溫下滅菌45小時;將滅菌后的混合料在無菌條件下放入生化處理罐內的離子水中進行生化處理,所述混合料與離子水的重量比為1:3.4,生化處理的溫度為690C,生化處理時間12天;再將生化處理罐內的生化處理液過濾,提取濾液作為生化處理混合液;
[0017](2)將靈芝草、生地黃、黨參、當歸、川芎、蟲草、杜仲和芡實進行清洗、干燥和粉碎,并混合;再將混合料與純凈水之比為1:5.2的比例加入純凈水中,在760C煮上5小時,并在40°C條件下發(fā)酵2.5天;然后按發(fā)酵液與溫水之比為1:3的比例,將溫水加入發(fā)酵液中,使發(fā)酵液中的營養(yǎng)充分稀釋釋放,制得發(fā)酵混合液;
[0018](3)將甘草、益母草、桔梗、人參、沙參、苦參、金銀花、青蒿、生姜、板藍根、艾葉和生JI丨烏進行切碎,并混合;將混合料在溫水中浸泡2小時,再將混合料撈出在83 0C高溫滅菌11小時;再將滅菌后的混合料在無菌條件下放入藥物罐內的離子水中進行蒸煮,所述滅菌后的混合料與純凈水的重量比為I:3.4,蒸煮溫度為89°C,蒸煮4小時;最后將藥物罐內的蒸煮液過濾后,提取濾液作為蒸煮液;
[0019](4)將生化處理混合液、發(fā)酵混合液和蒸煮液混合,在混合液中加入純凈水稀釋,混合液與純凈水之比為1:4.2,并用小火熬22分鐘,在自然條件下冷卻即得養(yǎng)魚營養(yǎng)液。
[0020]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如下優(yōu)點:
[0021 ] 1、該淡水魚飼料輸送系統(tǒng)實現(xiàn)自動上料、自動送料和自動向魚塘內投放飼料的功能,即可實現(xiàn)定期、定量喂養(yǎng),喂養(yǎng)方便、簡單,節(jié)省人工成本,降低勞動強度。
[0022]2、喂養(yǎng)的飼料可事先在浸泡缸內的養(yǎng)魚營養(yǎng)液中浸泡一段時間,然后再將飼料自動投放到魚塘里,可促進魚消化吸收,大大降低魚的發(fā)病率,增強抵抗免疫力,魚的生長成活率達到99.9%;而且魚體內的營養(yǎng)價值更高,體內的蛋白質含量較普通喂養(yǎng)魚體內的蛋白質含量高3-6%;喂養(yǎng)的魚供不同的人群食用,99%以上的食客反映用該魚肉質鮮嫩。
【附圖說明】
[0023]圖1為淡水魚飼料輸送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2為前支柱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3為后支柱的結構不意圖;
[0026]圖4為出料斗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中,I一左導軌;2—右導軌;3—橫梁;4一左走輪;5—右走輪;6—電機I; 7—電動葫蘆;8—浸泡桶;9一浸泡缸;1—頂層板;11 一輸料槽;12—左支撐柱;13—右支撐柱;14一進液通孔;15一導向鐵塊;16一前支柱;17一后支柱;18一前轉動盤;19一后轉動盤;20—后轉動軸;21—電機Π ; 22—卡槽;23—磁鐵;24—上料平臺;26—出料斗;27—上料槽;29—上板;30—下板;31—前側板;32—定量出料轉軸;33—電機ΙΠ ;34一弧形段I ;35一弧形段Π ;36一葉片;37—觸動開關I; 38—觸動開關Π ; 39一碰撞桿I; 40—碰撞桿Π ; 41一觸動開關m ; 42—觸動開關IV; 43—碰撞桿m ; 44—碰撞桿IV; 45—中層板;46—底層板;47—出料支路I;48—出料支路Π ;49—出料支路m。
【具體實施方式】
[0028]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地描述。
[0029]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術語“前”、“后”、“左”、“右”、“上”、“下”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
[0030]如圖1所示,淡水魚飼料輸送系統(tǒng)包括左導軌1、右導軌2、橫梁3、左走輪4、右走輪
5、驅動右走輪5轉動的電機16、電動葫蘆7、浸泡桶8、浸泡缸9、淡水魚進食平臺1、輸料槽
11、翻轉機構和上料機構。
[0031]左導軌I通過至少兩根左支撐柱12水平設置在地面上(在本實施例中,設置有3根左支撐柱12,左導軌I設置在3根左支撐柱12上),右導軌2通過至少兩根右支撐柱13水平設置在地面上(在本實施例中,設置有3根右支撐柱13,右導軌2設置在3根左支撐柱13上),左導軌I和右導軌2平行。左走輪4通過軸承安裝在橫梁3的左端上并與橫梁3的左端轉動配合,左走輪4卡在左導軌I上并可沿著左導軌I滾動;右走輪5通過軸承安裝在橫梁3的右端上并與橫梁3的右端轉動配合,右走輪5卡在右導軌2上并可沿著右導軌2滾動。電機16驅動右走輪5轉動,進而帶動整個橫梁3在左導軌I和右導軌2上移動。右導軌2的前端設置觸動開關I37,右導軌2的后端設置觸動開關Π 38,橫梁3的右端設置與觸動開關137水平對應的碰撞桿139和與觸動開關Π 38對應的碰撞桿Π 40。橫梁3移動到前端時,碰撞桿139與觸動開關137接觸,電機16停止;橫梁3移動到后端時,碰撞桿Π 40與觸動開關Π 38接觸,電機16停止,通過設置在右導軌2兩端的觸動開關137和觸動開關Π38將橫梁3的移動范圍進行限制。
[0032]電動葫蘆7安裝在橫梁3上,橫梁3的左端設置觸動開關ΙΠ41,橫梁3的右端設置觸動開關IV42,電動葫蘆7的左端設置與觸動開關ΙΠ41對應的碰撞桿ΙΠ43,電動葫蘆7的右端設置與觸動開關IV42對應的碰撞桿IV44。電動葫蘆7移動到橫梁3的左端時,碰撞桿ΙΠ43與觸動開關ΙΠ41接觸,電動葫蘆7的電動小車停止;電動葫蘆7移動到橫梁3的右端時,碰撞桿IV44與觸動開關IV42接觸,電動葫蘆7的電動小車停止。
[0033]碰撞桿139與觸動開關137接觸時,浸泡桶8正好位于出料斗26的下方;碰撞桿Π 40與觸動開關Π 38接觸,且碰撞桿IV44與觸動開關IV42接觸時,浸泡桶8位于浸泡缸9的上方;碰撞桿Π 40與觸動開關Π 38接觸,且碰撞桿ΙΠ43與觸動開關ΙΠ41接觸時,浸泡桶8位于輸料槽11進料口的上方。
[0034]浸泡桶8懸吊在電動葫蘆7的卷筒上的拉繩上,浸泡桶8上均布設置多個進液通孔14,進液通孔14呈靠近浸泡桶8的內壁一端口小、靠近浸泡桶8的外壁一端口大的錐形通孔,一旦有飼料卡在進液通孔14,在倒出浸泡桶8的飼料時,只需輕輕拍打浸泡桶8便可通過該結構的進液孔14使飼料退出。浸泡桶8的外壁上靠近桶頂沿其圓周方向均布設置多個導向鐵塊15,導向鐵塊15為偶數(shù)個,且對稱分布,導向鐵塊15豎直設置,導向鐵塊15的下端呈錐形的尖端。
[0035]浸泡缸9設置在左導軌I和右導軌2之間的底部,淡水魚進食平臺10設置在水下,淡水魚進食平臺包括頂層板10、中層板45和底層板46,頂層板10、中層板45和底層板46之間相隔0.45-0.5m,輸料槽11傾斜設置,輸料槽11的進料口高于出料口,輸料槽11的進料口靠近左導軌I的下方并伸向左導軌I和右導軌2之間,輸料槽11的出料口由分流板分割成出料支路147、出料支路Π 48和出料支路ΙΠ49,出料支路147伸向中層板45和底層板46之間,出料支路Π 48伸向頂層板10和中層板45之間,出料支路ΙΠ49伸向頂層板10的上方。輸料槽11上的飼料分成三路,第一路輸送到底層板46上,第二路輸送到中層板45上,第三路輸送到頂層板10上,將飼料投入到不同的深度,可喂養(yǎng)不同的魚類。
[0036]翻轉機構包括前支柱16、后支柱17、前轉動盤18、后轉動盤19、前轉動軸、后轉動軸20和電機Π 21,如圖2、3所示。前支柱16和后支柱17分別設置在輸料槽11的進料口的兩側,前支柱16的頂部且靠近后側設置前轉動盤安裝腔,前轉動盤18安裝在前轉動盤安裝腔內并與前轉動盤安裝腔轉動配合,后支柱17的頂部且靠近前側設置后轉動盤安裝腔,后轉動盤安裝在后轉動盤安裝腔內。前轉動軸穿過前支柱16并與前支柱16轉動配合,前轉動軸的一端與電機Π 21的動力輸出軸連接,前轉動盤18固定套在前轉動軸的另一端上,電機Π 21轉動,帶動前轉動軸轉動,進而驅動前轉動盤18在前轉動盤安裝腔內轉動。后轉動軸20穿過后支柱17,后轉動盤19固定套在后轉動軸20的一端上;前轉動盤18和后轉動盤19的頂部分別設置U形結構的卡槽22,卡槽22內壁設置磁鐵23,卡槽22的寬度大于導向鐵塊15的寬度,卡槽22的深度大于導向鐵塊15的長度,前轉動盤18上的卡槽22和后轉動盤19上的卡槽22對應。當浸泡桶8移動到輸料槽11的進料口上方時,啟動電動葫蘆7的升降電機將浸泡桶8緩慢降下,浸泡桶8在接近前支柱16和后支柱17時,卡槽22內壁的磁鐵23吸著最接近的浸泡桶8外的導向鐵塊15,使導向塊15能準確的插入卡槽22內,進而使浸泡桶8能平穩(wěn)的放置在前轉動盤18和后轉動盤19上,電機Π 21驅動前轉動盤18轉動,帶動浸泡桶8翻轉,進而將浸泡桶8內的浸泡過的飼料倒入輸料槽11內。在轉動過程中,轉動盤安裝腔的內壁擋在卡槽22外,防止了導向塊15從卡槽22內滑出,浸泡桶8內的飼料倒出后,電機Π 21反轉,進而驅動浸泡桶8回轉。
[0037]上料機構包括上料平臺24和出料斗26。上料平臺24設置在靠近右導軌2的一側,上料平臺24的頂部傾斜設置上料槽27,出料斗26固定設置在右導軌2的底部,出料斗26的進料口與上料槽27的出料口對接,出料斗26的出料口伸向左導軌I和右導軌2之間。
[0038]出料斗26包括上板29、下板30、后側板、前側板31、定量出料轉軸32和電機ΙΠ33,如圖4所示。上板29的中部向外拱起形成弧形段134,下板30的中部向外拱起形成弧形段Π 35,弧形段134和弧形段Π 35同圓心,且弧形段134和弧形段Π 35的弧度均超過90°,使定量出料轉軸32上的至少兩個葉片分別與弧形段134和弧形段Π 35接觸,阻止出料斗26上部的飼料直接進入出料斗26。定量出料轉軸32橫向設置在后側板和前側板31之間,定量出料轉軸32的一端設置在后側板上并與后側板轉動配合,定量出料轉軸32的另一端穿過前側板31并前側板31轉動配合,定量出料轉軸32的另一端與電機ΙΠ 33的動力輸出軸連接;定量出料轉軸32上均布設置至少四個葉片36。上板29、下板30、后側板和前側板31圍成一個封閉的通道37,伸向左導軌I和右導軌2之間的通道口逐漸縮小。飼料進入出料斗26內,電機ΙΠ33轉動,驅動定量出料轉軸32轉動,進而驅動定量出料轉軸32上的葉片36轉動,定量出料轉軸32每轉動四分之一圈時,兩個葉片36之間的飼料便從出料斗26的出料口輸出,電機ΙΠ33控制定量出料轉軸32轉動的角度,進而控制從出料斗26輸出的飼料的量,進而可精確控制飼料投放入魚塘的量。
[0039 ]浸泡缸9內盛裝養(yǎng)魚營養(yǎng)液,養(yǎng)魚營養(yǎng)液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
[0040] 山楂:16;山茱萸:12;甘草:8;益母草:14;羌活:7.2;靈芝草:5.6;茯苓:12.2;生地黃:11.2;黨參:3.4;當歸:7.9;桑椹:23.5;桔梗:33.5;海參:9.5;人參:1.5;蟲草:0.9;沙參:19.5;苦參:12.5;金銀花:22.5 ;青蒿:18.5;生姜:5.6;板藍根:6.6;澤瀉:7.5;艾葉:11.5;杜仲:12.5;枸杞:9.2;芡實:10.2;生川烏:11;川芎:12。
[0041 ]該養(yǎng)魚營養(yǎng)液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42](I)將山楂、茯苓、山茱萸、澤瀉、羌活和海參切碎,再將切碎后的山楂、茯苓、山茱萸、澤瀉、憲活和海參與枸杞和桑椹混合;并將混合料在62°C的水中浸泡2.2小時,再將混合料撈出在溫度為95°C高溫下滅菌45小時;將滅菌后的混合料在無菌條件下放入生化處理罐內的離子水中進行生化處理,所述混合料與離子水的重量比為1:3.4,生化處理的溫度為690C,生化處理時間12天;再將生化處理罐內的生化處理液過濾,提取濾液作為生化處理混合液;
[0043](2)將靈芝草、生地黃、黨參、當歸、川芎、蟲草、杜仲和芡實進行清洗、干燥和粉碎,并混合;再將混合料與純凈水之比為1:5.2的比例加入純凈水中,在760C煮上5小時,并在40°C條件下發(fā)酵2.5天;然后按發(fā)酵液與溫水之比為1:3的比例,將溫水加入發(fā)酵液中,使發(fā)酵液中的營養(yǎng)充分稀釋釋放,制得發(fā)酵混合液;
[0044](3)將甘草、益母草、桔梗、人參、沙參、苦參、金銀花、青蒿、生姜、板藍根、艾葉和生JI丨烏進行切碎,并混合;將混合料在溫水中浸泡2小時,再將混合料撈出在83 0C高溫滅菌11小時;再將滅菌后的混合料在無菌條件下放入藥物罐內的離子水中進行蒸煮,所述滅菌后的混合料與純凈水的重量比為I:3.4,蒸煮溫度為89°C,蒸煮4小時;最后將藥物罐內的蒸煮液過濾后,提取濾液作為蒸煮液;
[0045](4)將生化處理混合液、發(fā)酵混合液和蒸煮液混合,在混合液中加入純凈水稀釋,混合液與純凈水之比為1:4.2,并用小火熬22分鐘,在自然條件下冷卻即得養(yǎng)魚營養(yǎng)液。
[0046]啟動電機16,使橫梁3移動到出料斗26的一側,啟動電動葫蘆7上的電動小車,使浸泡桶8移動到出料斗26的下方,上料槽27內的飼料滑入出料斗26,啟動電機ΙΠ33,驅動定量出料轉軸32轉動,電機ΙΠ33控制定量出料轉軸32轉動的角度,進而控制從出料斗26輸出進入浸泡桶8內飼料的量。然后在通過電機16和電動葫蘆7上的電動小車將浸泡桶8移動到浸泡缸9的上方,啟動電動葫蘆7的起升電機,將浸泡桶8降下浸泡在浸泡缸9內,浸泡一段時間后,再啟動電動葫蘆7的起升電機,將浸泡桶8從浸泡缸9內提起,再啟動電機16和電動葫蘆7上的電動小車將浸泡桶8移動到輸料槽11的進料口處,再次啟動電動葫蘆7的起升電機將浸泡桶8緩慢降下,卡槽22內壁的磁鐵23吸著最接近的浸泡桶8外的導向鐵塊15,使浸泡桶8能平穩(wěn)的放置在前轉動盤18和后轉動盤19上,電機Π 21驅動前轉動盤18轉動,進而將浸泡桶8內的浸泡過的飼料倒入輸料槽11內,輸料槽11內的飼料滑入水下的淡水魚進食平臺10上,以喂養(yǎng)魚塘內的魚,促進魚消化吸收,大大降低魚的發(fā)病率,增強抵抗免疫力,魚的生長成活率達到99.9%;而且魚體內的營養(yǎng)價值更高,體內的蛋白質含量較普通喂養(yǎng)魚體內的蛋白質含量高3-6%;喂養(yǎng)的魚供不同的人群食用,99%以上的食客反映用該魚肉質鮮嫩。
[0047]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主權項】
1.淡水魚飼料輸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導軌(I)、右導軌(2)、橫梁(3)、左走輪(4)、右走輪(5)、驅動右走輪(5)轉動的電機1(6)、電動葫蘆(7)、浸泡桶(8)、浸泡缸(9)、淡水魚進食平臺(10)、輸料槽(11)、翻轉機構和上料機構; 所述左導軌(I)通過至少兩根左支撐柱(12)水平設置在地面上,所述右導軌(2)通過至少兩根右支撐柱(13)水平設置在地面上,所述左導軌(I)和右導軌(2)平行;所述左走輪(4)通過軸承安裝在橫梁(3)的左端上并與橫梁(3)的左端轉動配合,所述左走輪(4)卡在左導軌(I)上并可沿著左導軌(I)滾動;所述右走輪(5)通過軸承安裝在橫梁(3)的右端上并與橫梁(3)的右端轉動配合,所述右走輪(5)卡在右導軌(2)上并可沿著右導軌(2)滾動;所述右導軌(2)的前端設置觸動開關1(37),所述右導軌(2)的后端設置觸動開關Π (38),所述橫梁(3)的右端設置與觸動開關I(37)水平對應的碰撞桿I(39)和與觸動開關Π (38)對應的碰撞桿 Π(40); 所述電動葫蘆(7)安裝在橫梁(3)上,所述橫梁(3)的左端設置觸動開關ΙΠ(41),橫梁(3)的右端設置觸動開關IV(42),所述電動葫蘆(7)的左端設置與觸動開關ΙΠ(41)對應的碰撞桿m (43),電動葫蘆(7)的右端設置與觸動開關IV(42)對應的碰撞桿IV(44);所述浸泡桶(8)懸吊在電動葫蘆(7)的卷筒上的拉繩上;所述浸泡桶(8)上均布設置多個進液通孔(14),所述進液通孔(14)呈靠近浸泡桶(8)的內壁一端口小、靠近浸泡桶(8)的外壁一端口大的錐形通孔;所述浸泡桶(8)的外壁上靠近桶頂沿其圓周方向均布設置多個導向鐵塊(15),所述導向鐵塊(15)豎直設置,導向鐵塊(15)的下端呈錐形的尖端; 所述浸泡缸(9)設置在左導軌(I)和右導軌(2)之間的底部,所述淡水魚進食平臺(10)設置在水下,淡水魚進食平臺包括頂層板(10)、中層板(45)和底層板(46),所述頂層板(10)、中層板(45)和底層板(46)之間相隔0.45-0.5m,所述輸料槽(11)傾斜設置,輸料槽(11)的進料口高于出料口,所述輸料槽(11)的進料口靠近左導軌(I)的下方并伸向左導軌(1)和右導軌(2)之間,所述輸料槽(11)的出料口由分流板分割成出料支路I(47 )、出料支路Π (48)和出料支路ΙΠ(49),所述出料支路1(47)伸向中層板(45)和底層板(46)之間,所述出料支路Π (48)伸向頂層板(10)和中層板(45)之間,所述出料支路ΙΠ (49)伸向頂層板(10)的上方; 所述翻轉機構包括前支柱(16)、后支柱(17)、前轉動盤(18)、后轉動盤(19)、前轉動軸、后轉動軸(20)和電機Π (21);所述前支柱(16)和后支柱(17)分別設置在輸料槽(11)的進料口的兩側,所述前支柱(16)的頂部且靠近后側設置前轉動盤安裝腔,所述前轉動盤(18)安裝在前轉動盤安裝腔內并與前轉動盤安裝腔轉動配合,所述后支柱(17)的頂部且靠近前側設置后轉動盤安裝腔,所述后轉動盤安裝在后轉動盤安裝腔內;所述前轉動軸穿過前支柱(16)并與前支柱(16)轉動配合,前轉動軸的一端與電機Π (21)的動力輸出軸連接,所述前轉動盤(18)固定套在前轉動軸的另一端上,所述后轉動軸(20)穿過后支柱(17),所述后轉動盤(19)固定套在后轉動軸(20)的一端上;所述前轉動盤(18)和后轉動盤(19)的頂部分別設置U形結構的卡槽(22),所述卡槽(22)內壁設置磁鐵(23),所述卡槽(22)的寬度大于導向鐵塊(I 5)的寬度,所述卡槽(22)的深度大于導向鐵塊(I 5)的長度;所述前轉動盤(18)上的卡槽(22)和后轉動盤(19)上的卡槽(22)對應; 所述上料機構包括上料平臺(24)和出料斗(26);所述上料平臺(24)設置在靠近右導軌(2)的一側,所述上料平臺(24)的頂部傾斜設置上料槽(27),所述出料斗(26)固定設置在右導軌(2)的底部,出料斗(26)的進料口與上料槽(27)的出料口對接,所述出料斗(26)的出料口伸向左導軌(I)和右導軌(2)之間; 所述出料斗(26)包括上板(29)、下板(30)、后側板、前側板(31)、定量出料轉軸(32)和電機ΠΚ33);所述上板(29)的中部向外拱起形成弧形段1(34),所述下板(30)的中部向外拱起形成弧形段Π (35),所述弧形段1(34)和弧形段Π (35)同圓心,且弧形段1(34)和弧形段Π (35)的弧度均超過90°;所述定量出料轉軸(32)橫向設置在后側板和前側板(31)之間,定量出料轉軸(32)的一端設置在后側板上并與后側板轉動配合,定量出料轉軸(32)的另一端穿過前側板(31)并前側板(31)轉動配合,所述定量出料轉軸(32)的另一端與電機ΙΠ(33)的動力輸出軸連接;所述定量出料轉軸(32)上均布設置至少四個葉片(36);所述上板(29)、下板(30)、后側板和前側板(31)圍成一個封閉的通道(37),伸向左導軌(I)和右導軌(2)之間的通道口逐漸縮小。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魚飼料輸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泡缸(9)內盛裝養(yǎng)魚營養(yǎng)液,所述養(yǎng)魚營養(yǎng)液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 山楂:16;山茱萸:12;甘草:8;益母草:14;羌活:7.2;靈芝草:5.6;茯苓:12.2;生地黃:11.2;黨參:3.4;當歸:7.9;桑椹:23.5;桔梗:33.5;海參:9.5;人參:1.5;蟲草:0.9;沙參:19.5;苦參:12.5;金銀花:22.5;青蒿:18.5;生姜:5.6;板藍根:6.6;澤瀉:7.5;艾葉:11.5;杜仲:12.5;枸杞:9.2;芡實:10.2;生川烏:11;川芎:12; 該養(yǎng)魚營養(yǎng)液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山楂、茯苓、山茱萸、澤瀉、羌活和海參切碎,再將切碎后的山楂、茯苓、山茱萸、澤瀉、羌活和海參與枸杞和桑椹混合;并將混合料在62°C的水中浸泡2.2小時,再將混合料撈出在溫度為95°C高溫下滅菌45小時;將滅菌后的混合料在無菌條件下放入生化處理罐內的離子水中進行生化處理,所述混合料與離子水的重量比為1:3.4,生化處理的溫度為69°C,生化處理時間12天;再將生化處理罐內的生化處理液過濾,提取濾液作為生化處理混合液; (2)將靈芝草、生地黃、黨參、當歸、川芎、蟲草、杜仲和芡實進行清洗、干燥和粉碎,并混合;再將混合料與純凈水之比為I: 5.2的比例加入純凈水中,在76°C煮上5小時,并在40°C條件下發(fā)酵2.5天;然后按發(fā)酵液與溫水之比為1:3的比例,將溫水加入發(fā)酵液中,使發(fā)酵液中的營養(yǎng)充分稀釋釋放,制得發(fā)酵混合液; (3)將甘草、益母草、桔梗、人參、沙參、苦參、金銀花、青蒿、生姜、板藍根、艾葉和生川烏進行切碎,并混合;將混合料在溫水中浸泡2小時,再將混合料撈出在83 °C高溫滅菌11小時;再將滅菌后的混合料在無菌條件下放入藥物罐內的離子水中進行蒸煮,所述滅菌后的混合料與純凈水的重量比為1:3.4,蒸煮溫度為89°C,蒸煮4小時;最后將藥物罐內的蒸煮液過濾后,提取濾液作為蒸煮液; (4)將生化處理混合液、發(fā)酵混合液和蒸煮液混合,在混合液中加入純凈水稀釋,混合液與純凈水之比為1:4.2,并用小火熬22分鐘,在自然條件下冷卻即得養(yǎng)魚營養(yǎng)液。
【文檔編號】A01K61/02GK106035183SQ201610679382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8月17日
【發(fā)明人】周章
【申請人】重慶田緣綠農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