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米粉加工時使用的品質改良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食品加工技術,具體說涉及到一種利用大米加工成米制品時使用的品質改良劑。
背景技術:
稻谷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在我國已有6000多年的種植歷史。大米是包括我國在內的東亞、南亞地區(qū)的主要糧食作物。大米是我國人民主要食用細糧之一,大米中含淀粉約76%、蛋白質約8.6%、糖約4%、糊精約1.8%、纖維素約0.2%、脂肪約1.0%、微量元素1.4%、胡蘿素約0.13%、水份約11%在各種糧食作物中,大米粉質最細,纖維質最少,因此比較容易消化吸收。我國水稻面積約占糧食作物總面積1/4以上,稻谷產量約為糧食總產量1/2,稻谷年產量達幾億噸左右,大米資源極為豐富,必須重視對大米的深加工。
米粉干又名米粉、粉干、米線,是一種廉價方便的米制品,它的起源至少追溯到元朝。它是以大米為原料,經過洗米、浸泡、磨漿、脫水、蒸粉、壓條、干燥等一系列工序制成的一種圓截面、長線條狀的米制品,在上海稱為“米面”,而日本稱為“米粉面”。它色如白玉、易煮熟、有韌性,食用方法有水煮、干炒、油炸等。經過幾百年的努力和發(fā)展,現(xiàn)在米粉干無論在形式和品種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如廣東的沙河粉,湖南的湯粉,云南的過橋米線都是全國著名的米粉。可以說,現(xiàn)在米粉干已是一種大眾化的食品,特別是在夏天,氣悶燥熱時節(jié),不思茶飯,吃上一碗涼粉,清淡利口,清涼泌脾,胸寬氣爽,愜意無比。它以松軟爽口、營養(yǎng)豐富、食用方便而被廣大群眾所喜愛,在我國及東南亞地區(qū)和歐美都有較大的產銷市場。
生產的米粉干采用傳統(tǒng)的濕法工藝生產,大米經磨漿、壓榨濾干后,經多道工序加工成米粉干,因其復水時間短、易入味、口感好成為老少皆愛的傳統(tǒng)食品,遠銷香港、東南亞、歐美等地區(qū)。但這種加工過程也存在淀粉損失較多、易糊湯、不耐煮、斷條率高、咬勁偏差、成品率偏低、次品偏多、產品質量不穩(wěn)定等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要克服加工后的米粉易糊湯、不耐煮、斷條率高、咬勁偏差、等問題,發(fā)明出一種品質改良劑。它能緩慢溶于水形成極粘稠的透明液體,其粘性是由于分子內許多陰離子基團的離子現(xiàn)象使分子鏈增長,表觀粘度增大而形成高粘性溶液,它能調和原料大米中直鏈淀粉和支鏈淀粉比例,使淀粉糊化凝膠加強,從而增強米粉中淀粉的粘結力,提高粉干加工出品率,提高米制品的延展性,縮短米制品達最佳水含狀態(tài)的時間。提高米制品的保水能力及復水性。使米粉制品表面更光滑、不斷條、更耐泡及耐煮、口感爽滑。
為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采用食品級的三聚磷酸鈉、聚丙烯酸鈉、單甘酯,以干大米100公斤為標準按以下配方進行配制(重量比,單位為公斤)三聚磷酸鈉0.15~0.40聚丙烯酸鈉0.10~0.40單甘酯0.2~0.40使用時,經稱重的大米,經過去雜與清洗后,進行浸米與磨漿并脫水,再加入品質改良劑。
本發(fā)明選定三因素(三聚磷酸鈉量、聚丙烯酸鈉量、單甘酯量)四水平,以干大米100重量份為標準進行正交試驗結果見下表。
正交試驗因素水平
正交實驗結果表
采用本發(fā)明所述的品質改良劑與傳統(tǒng)的不添加品質改良劑生產米粉干比較見下表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1、去雜與洗米原料大米301公斤運到車間,由風選機去除砂石、塵土、稻殼、金屬等雜物,撿出帶黑頭的大米。挑選后的大米在水槽中沖洗3遍進一步去除泥沙及其它雜物。
2、浸米與磨漿脫水洗過的大米倒入浸米桶,用清水浸沒,在室溫下,泡30~40min,換水一次,再浸30~40rain,使其水分在內部吸收均勻。用電動石磨或磨漿機,將浸泡后的大米磨成米漿。米漿裝入面粉袋,扎口加壓脫水。至含水量約35%~40%,手搓粉團能松散開,即得米粉胚料。
3、加品質改良劑往米粉胚料中添加品質改良劑,其中三聚磷酸鈉0.45公斤,聚丙烯酸鈉1.2公斤,單甘酯0.6公斤,人工或機械揉和均勻。
4、初蒸與擠面將米粉胚料加蒸汽攪拌(或將米粉胚料搓松后用蒸籠蒸),使其熟化至7成熟,用擠絲機擠壓成粉絲。
5、水煮與烘干成型將擠出的粉絲煮熟,放入冷卻水槽中冷卻后瀝干,將粉絲分成小束,每束在烘盤(或曬簾)上攤開,兩頭向下折疊,整型成長方塊。最后分段變溫烘干,成品含水量為13.5%左右。
權利要求
1.一種米粉加工時使用的品質改良劑,其特征是采用食品級的三聚磷酸鈉、聚丙烯酸鈉、單甘酯,以干大米100公斤為標準按以下配方進行配制(重量比,單位為公斤)三聚磷酸鈉0.15~0.40聚丙烯酸鈉0.10~0.40單甘酯0.2~0.40。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本發(fā)明涉及食品加工技術,具體說涉及到一種利用大米加工成米制品時使用的品質改良劑。其技術特征是采用食品級的三聚磷酸鈉、聚丙烯酸鈉、單甘酯,以干大米100公斤為標準按以下配方進行配制,其中三聚磷酸鈉0.15~0.40公斤,聚丙烯酸鈉0.10~0.40公斤,單甘酯0.2~0.40公斤。使用時,經稱重的大米,經過去雜與清洗后,進行浸米與磨漿并脫水,再加入品質改良劑。采用本發(fā)明的技術,能緩慢溶于水形成極粘稠的透明液體,調和原料大米中直鏈淀粉和支鏈淀粉比例,從而增強米粉中淀粉的粘結力,提高粉干加工出品率,提高米制品的延展性,縮短米制品達最佳水含狀態(tài)的時間,使米粉制品表面更光滑、不斷條、更耐泡及耐煮、口感爽滑。
文檔編號A23L1/162GK101028013SQ20071000873
公開日2007年9月5日 申請日期2007年3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3月23日
發(fā)明者陳由強, 程培其, 陳民堅, 葉冰瑩, 張華 , 陳如凱, 何文錦, 黃騏 申請人:福建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