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安吉白茶制作高鮮型烏龍茶的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茶葉的制作方法領(lǐng)域,具體為用安吉白茶制作高鮮型烏龍茶的方法。
背景技術(shù):
安吉白茶屬于特異性品種,早春芽葉呈現(xiàn)白化的特征,芽葉富含對人體有益的氨 基酸,其氨基酸含量是普通茶葉的2-3倍,當(dāng)氣溫達到23°C以上時芽葉由白色轉(zhuǎn)變?yōu)榫G色, 失去了制作高檔名優(yōu)綠茶的價值,茶農(nóng)一般都放棄采摘夏秋茶,而安吉白茶的游離氨基酸 含量是普通茶葉的2倍 3倍,放棄采摘造成大量的安吉白茶的浪費,目前尚無用安吉白茶 制作高鮮型烏龍茶的方法。
發(fā)明內(nèi)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安吉白茶夏秋茶制作紅茶的加工方法,其有 效的開辟了安吉白茶的新用途,能夠大幅度的提高安吉白茶的使用價值,進而提高茶農(nóng)的 經(jīng)濟效益。
其是通過以下方案來實現(xiàn)的其包括以下步驟 (1)、鮮葉采摘以形成駐芽小至中開面3 4葉為標(biāo)準(zhǔn); (2)、攤涼鮮葉采摘后,攤放在清涼、潔凈的竹篩上,每篩攤?cè)~厚度為5厘米 10 厘米,攤?cè)~量1千克/篩 1. 5千克/篩; (3)、萎凋?qū)Ⅴr葉薄攤至竹篩上,放至太陽下曬青,以第二葉下垂,葉面失去光澤 轉(zhuǎn)暗、微發(fā)"萎凋香"、失水率8%左右為宜; (4)、做青所述做青包括搖青和涼青;所述搖青與涼青間隔操作;做青結(jié)束,做青 葉葉色轉(zhuǎn)黃綠透亮,葉緣稍有紅邊紅葉,葉質(zhì)軟如綿,青草氣消退,花香顯露即可殺青;
(5)、殺青做青達到要求后應(yīng)及時殺青,采用6CW-90型炒青機殺青,殺青溫度青 以28(TC為宜,茶葉在滾筒內(nèi)發(fā)出似鞭炮響聲為佳,每次投葉量5千克 IO千克,殺青時間
5分鐘 10分鐘; (6)、包揉造型殺青葉放置2小時 3個小時,梗葉水分重新分布,葉片回軟后,采 用揉捻機揉捻,每次投葉量6千克 9千克,作業(yè)時間3分鐘 5分鐘;用包揉機包揉,每次 投葉量6千克 15千克,作業(yè)時間4分鐘 7分鐘;之后用松包機篩末解塊,每次投葉量5 千克 15千克,作業(yè)時間1分鐘 2分鐘,如此反復(fù)6次 8次;用烘干機初烘加熱,趁熱 打包,快速解包,包揉造型,反復(fù)2次 3次,直到茶葉外型達到顆粒狀要求時再進行速包定 型;定型時間2小時 3小時; (7)、足火定型結(jié)束后的茶葉解包,采用烘干機,每次投葉量25千克 30千克,時 間15分鐘 20分鐘,65t: 7(TC烘焙至足干;足干茶葉含水率為2% 5%,有利于保持 茶葉的色澤和香氣; (8)、包裝足干后的茶葉及時揀剔,然后用真空包裝機包裝,低溫保存; 進一步地所述搖青次數(shù)為3次,每次搖青時間由少到多;第一次搖活,青草氣微
3露;第二次搖強,青草氣較顯露,葉片稍顯紅點,葉邊部分紅變;第三次搖紅、搖香,從青草 氣味強烈漸至微有青草氣,稍夾淡香味;所述搖青機采用6CWY-90型竹籠式搖青機,轉(zhuǎn)速27 轉(zhuǎn)/分,每次投葉80 120千克;所述做青間溫濕度控制做青間溫度超過25°C ,相對濕度 超過75%時開啟空調(diào),控制做青溫度為20°C 24。C,相對濕度60% 75%。
采用以往放棄采摘的安吉白茶夏秋茶為原料,大大提高了安吉白茶的有效利用 率,增加了安吉白茶的產(chǎn)值,運用安吉白茶制作高鮮型的烏龍茶,由于其氨基酸含量是普通 茶葉的2倍-3倍,其香氣高,滋味鮮爽,具有很高的經(jīng)濟價值,也進一步提高茶葉生產(chǎn)者的 經(jīng)濟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1)、鮮葉采摘以形成駐芽小至中開面3 4葉為標(biāo)準(zhǔn); (2)、攤涼鮮葉采摘后,攤放在清涼、潔凈的竹篩上,每篩攤?cè)~厚度為8厘米,攤?cè)~ 量l千克; (3)、萎凋?qū)Ⅴr葉薄攤至竹篩上,放至太陽下曬青,以第二葉下垂,葉面失去光澤 轉(zhuǎn)暗、微發(fā)"萎凋香"、失水率8%左右為宜; (4)、做青做青包括搖青和涼青,每次搖青后即涼青;搖青,采用竹籠式搖青機, 轉(zhuǎn)速27轉(zhuǎn)/分,每次投葉80千克,第一次搖活,青草氣微露;第二次搖強,青草氣較顯露,葉 片稍顯紅點,葉邊部分紅變;第三次搖紅、搖香,從青草氣味強烈漸至微有青草氣,稍夾淡香 味;薄攤涼青,每次搖青后均薄攤在涼青篩上,一、二搖后每篩攤?cè)~1. 5千克,三遙后每篩攤 葉量0. 65千克左右,前兩搖涼青時間為2小時,最后1次涼青時間10小時;做青結(jié)束,做 青葉葉色轉(zhuǎn)黃綠透亮,葉緣稍有紅邊紅葉,葉質(zhì)軟如綿,青草氣消退,花香顯露即可殺青。做 青間溫濕度控制做青間溫度超過251:,相對濕度超過75%時開啟空調(diào),控制做青溫度為 22",相對濕度75% ; (5)、殺青做青達到要求后應(yīng)及時殺青,用炒青機殺青,殺青溫度以28(TC為宜, 茶葉在滾筒內(nèi)發(fā)出似鞭炮響聲為佳,每次投葉量10千克,殺青時間7. 5分鐘;殺青相對"老 殺",以手握茶葉有剌手感,不成團,茶葉失水30%為適度; (6)、包揉造型殺青葉放置3個小時,梗葉水分重新分布,葉片回軟后,采用碗式 揉捻機揉捻,每次投葉量6千克,作業(yè)時間4分鐘;然后用包揉機包揉,每次投葉量10千克, 作業(yè)時間7分鐘,再用松包機篩末解塊,每次投葉量10千克,作業(yè)時間2分鐘,如此反復(fù)包 揉、松包加工6次;用型手拉式(液化氣)烘干機初烘加熱,趁熱打包,快速解包,包揉造型,
反復(fù)2次,直到茶葉外型達到圓球型(顆粒狀)要求時再進行速包定型。定型時間3小時; (7)、足火定型結(jié)束后的茶葉解包,采用手拉式烘干機,每次投葉量30千克,時間 15分鐘,7(TC烘焙至足干。足干茶葉含水率為3. 5%,有利于保持茶葉的色澤和香氣;
(8)、包裝足干后的茶葉及時揀剔,然后用真空包裝機包裝,低溫保存。
實施例二 (1)、鮮葉采摘以形成駐芽小至中開面3 4葉為標(biāo)準(zhǔn); (2)、攤涼鮮葉采摘后,攤放在清涼、潔凈的竹篩上,每篩攤?cè)~厚度為5厘米,攤?cè)~ 量1.25千克;
(3)、萎凋?qū)Ⅴr葉薄攤至竹篩上,放至太陽下曬青,以第二葉下垂,葉面失去光澤 轉(zhuǎn)暗、微發(fā)"萎凋香"、失水率8%左右為宜; (4)、做青做青包括搖青和涼青,每次搖青后即涼青;搖青,采用竹籠式搖青機, 轉(zhuǎn)速27轉(zhuǎn)/分,每次投葉100千克,第一次搖活,青草氣微露;第二次搖強,青草氣較顯露, 葉片稍顯紅點,葉邊部分紅變;第三次搖紅、搖香,從青草氣味強烈漸至微有青草氣,稍夾淡 香味;薄攤涼青,每次搖青后均薄攤在涼青篩上,一、二搖后每篩攤?cè)~1千克,三遙后每篩攤 葉量0.5千克左右,前兩搖涼青時間為3小時,最后1次涼青時間10小時;做青結(jié)束,做青葉 葉色轉(zhuǎn)黃綠透亮,葉緣稍有紅邊紅葉,葉質(zhì)軟如綿,青草氣消退,花香顯露即可殺青;做青間 溫濕度控制做青間溫度超過25°C ,相對濕度超過75%時開啟空調(diào),控制做青溫度為20°C , 相對濕度60% ; (5)、殺青做青達到要求后應(yīng)及時殺青,用炒青機殺青,殺青溫度以28(TC為宜, 茶葉在滾筒內(nèi)發(fā)出似鞭炮響聲為佳,每次投葉量7. 5千克,殺青時間5分鐘;殺青相對"老 殺",以手握茶葉有剌手感,不成團,茶葉失水35%為適度; (6)、包揉造型殺青葉放置2個小時,梗葉水分重新分布,葉片回軟后,采用碗式 揉捻機揉捻,每次投葉量7. 5千克,作業(yè)時間3分鐘;然后用包揉機包揉,每次投葉量6千 克,作業(yè)時間5. 5分鐘,再用松包機篩末解塊,每次投葉量5千克,作業(yè)時間1. 5分鐘,如此 反復(fù)包揉、松包加工7次;用型手拉式(液化氣)烘干機初烘加熱,趁熱打包,快速解包,包 揉造型,反復(fù)2次,直到茶葉外型達到圓球型(顆粒狀)要求時再進行速包定型。定型時間
2小時; (7)、足火定型結(jié)束后的茶葉解包,采用手拉式烘干機,每次投葉量25千克,時間 17. 5分鐘,65t:烘焙至足干。足干茶葉含水率2%,有利于保持茶葉的色澤和香氣。
(8)、包裝足干后的茶葉及時揀剔,然后用真空包裝機包裝,低溫保存。
實施例三 (1)、鮮葉采摘以形成駐芽小至中開面3 4葉為標(biāo)準(zhǔn); (2)、攤涼鮮葉采摘后,攤放在清涼、潔凈的竹篩上,每篩攤?cè)~厚度為IO厘米,攤 葉量1. 5千克; (3)、萎凋?qū)Ⅴr葉薄攤至竹篩上,放至太陽下曬青,以第二葉下垂,葉面失去光澤 轉(zhuǎn)暗、微發(fā)"萎凋香"、失水率8%左右為宜; (4)、做青做青包括搖青和涼青,每次搖青后即涼青;搖青,采用竹籠式搖青機, 轉(zhuǎn)速27轉(zhuǎn)/分,每次投葉120千克,第一次搖活,青草氣微露;第二次搖強,青草氣較顯露, 葉片稍顯紅點,葉邊部分紅變;第三次搖紅、搖香,從青草氣味強烈漸至微有青草氣,稍夾淡 香味;薄攤涼青,每次搖青后均薄攤在涼青篩上,一、二搖后每篩攤?cè)~1. 25千克,三遙后每 篩攤?cè)~量0. 8千克左右,前兩搖涼青時間為2. 5小時,最后1次涼青時間10小時;做青結(jié) 束,做青葉葉色轉(zhuǎn)黃綠透亮,葉緣稍有紅邊紅葉,葉質(zhì)軟如綿,青草氣消退,花香顯露即可殺 青。做青間溫濕度控制做青間溫度超過25t:,相對濕度超過75X時開啟空調(diào),控制做青溫 度為24",相對濕度67. 5% ; (5)、殺青做青達到要求后應(yīng)及時殺青,用炒青機殺青,殺青溫度以28(TC為宜, 茶葉在滾筒內(nèi)發(fā)出似鞭炮響聲為佳,每次投葉量5千克,殺青時間IO分鐘;殺青相對"老 殺",以手握茶葉有剌手感,不成團,茶葉失水32. 5%為適度;
(6)、包揉造型殺青葉放置2. 5個小時,梗葉水分重新分布,葉片回軟后,采用碗 式揉捻機揉捻,每次投葉量9千克,作業(yè)時間5分鐘;然后用包揉機包揉,每次投葉量15千 克,作業(yè)時間4分鐘,再用松包機篩末解塊,每次投葉量15千克,作業(yè)時間1分鐘,如此反復(fù) 包揉、松包加工8次;用型手拉式(液化氣)烘干機初烘加熱,趁熱打包,快速解包,包揉造 型,反復(fù)3次,直到茶葉外型達到圓球型(顆粒狀)要求時再進行速包定型。定型時間2.5 小時; (7)、足火定型結(jié)束后的茶葉解包,采用手拉式烘干機,每次投葉量27. 5千克,時 間20分鐘,67. 5t:烘焙至足干。足干茶葉含水率為5%,有利于保持茶葉的色澤和香氣;
(8)、包裝足干后的茶葉及時揀剔,然后用真空包裝機包裝,低溫保存。
權(quán)利要求
用安吉白茶制作高鮮型烏龍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加工步驟(1)、鮮葉采摘以形成駐芽小至中開面3~4葉為標(biāo)準(zhǔn);(2)、攤涼鮮葉采摘后,攤放在清涼、潔凈的竹篩上,每篩攤?cè)~厚度為5厘米~10厘米,攤?cè)~量1千克/篩~1.5千克/篩;(3)、萎凋?qū)Ⅴr葉薄攤至竹篩上,放至太陽下曬青,以第二葉下垂,葉面失去光澤轉(zhuǎn)暗、微發(fā)“萎凋香”、失水率8%左右為宜;(4)、做青所述做青包括搖青和涼青;所述搖青與涼青間隔操作;做青結(jié)束,做青葉葉色轉(zhuǎn)黃綠透亮,葉緣稍有紅邊紅葉,葉質(zhì)軟如綿,青草氣消退,花香顯露即可殺青;(5)、殺青做青達到要求后應(yīng)及時殺青,采用6CW-90型炒青機殺青,殺青溫度青以280℃為宜,茶葉在滾筒內(nèi)發(fā)出似鞭炮響聲為佳,每次投葉量5千克~10千克,殺青時間5分鐘~10分鐘;(6)、包揉造型殺青葉放置2小時~3個小時,梗葉水分重新分布,葉片回軟后,采用揉捻機揉捻,每次投葉量6千克~9千克,作業(yè)時間3分鐘~5分鐘;用包揉機包揉,每次投葉量6千克~15千克,作業(yè)時間4分鐘~7分鐘;之后用松包機篩末解塊,每次投葉量5千克~15千克,作業(yè)時間1分鐘~2分鐘,如此反復(fù)6次~8次;用烘干機初烘加熱,趁熱打包,快速解包,包揉造型,反復(fù)2次~3次,直到茶葉外型達到顆粒狀要求時再進行速包定型;定型時間2小時~3小時;(7)、足火定型結(jié)束后的茶葉解包,采用烘干機,每次投葉量25千克~30千克,時間15分鐘~20分鐘,65℃~70℃烘焙至足干;足干茶葉含水率為2%~5%,有利于保持茶葉的色澤和香氣;(8)、包裝足干后的茶葉及時揀剔,然后用真空包裝機包裝,低溫保存。
2.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用安吉白茶制作高鮮型烏龍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搖 青次數(shù)為3次,每次搖青時間由少到多;第一次搖活,青草氣微露;第二次搖強,青草氣較顯 露,葉片稍顯紅點,葉邊部分紅變;第三次搖紅、搖香,從青草氣味強烈漸至微有青草氣,稍 夾淡香味。
3.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用安吉白茶制作高鮮型烏龍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搖 青機采用6CWY-90型竹籠式搖青機,轉(zhuǎn)速27轉(zhuǎn)/分,每次投葉80 120千克。
4.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安吉白茶制作高鮮型烏龍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做青間溫濕度控制做青間溫度超過25°C ,相對濕度超過75 %時開啟空調(diào),控制做青溫 度為2Q。C 24。C,相對濕度60% 75%。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用安吉白茶制作高鮮型烏龍茶的方法,其有效的開辟了安吉白茶的新用途,能夠大幅度的提高安吉白茶的使用價值,進而提高茶農(nóng)的經(jīng)濟效益。其采用以往放棄采摘的安吉白茶夏秋茶為原料,經(jīng)過攤涼、萎凋、做青、殺青、包揉造型、足火烘干以及包裝等步驟加工制成高鮮型烏龍茶,大大提高了安吉白茶的有效利用率,增加了安吉白茶的產(chǎn)值,運用安吉白茶制作高鮮型的烏龍茶,由于其氨基酸含量是普通茶葉的2倍~3倍,其香氣高,滋味鮮爽,具有很高的經(jīng)濟價值,也進一步提高茶葉生產(chǎn)者的經(jīng)濟效益。
文檔編號A23F3/06GK101755932SQ20091023330
公開日2010年6月30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28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9年9月28日
發(fā)明者田曉蘭, 金朝賢 申請人:無錫市茶葉品種研究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