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健脾消食提神無糖口香糖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無糖口香糖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的口香糖,已有多種多樣。按有糖無糖分為含糖口香糖和無糖口香糖;按香型分為西瓜、草莓、檸檬、香蕉、獼猴桃、橙香味等等口香糖;其中還有添加各種中藥成分的口香糖,如添加具有清熱解毒、抗菌、抗病毒的金銀花制作口香糖等。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一種用嘴嚼方式,在享受口香糖帶來提神的同時,還能達到對某些病癥進行治療的目的,目前這種口香糖在市場上還比較缺乏。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健脾消食提神無糖口香糖及其制備方法。本發(fā)明的健脾消食提神無糖口香糖,各組分及含量以質量份數(shù)計為木糖醇 20-30份、膠基30-45份、淀粉5-10份、保濕劑3_6份、調味劑4_10份、綠茶提取物10-15 份、黃芪25-35份、白術8-12份、山藥8-12份、大棗8_12分、山楂15-25份、麥芽10-20份、 枸杞子8-12份、陳皮3-6份、甘草6-12份。本發(fā)明所述的健脾消食提神無糖口香糖的制備方法是(1)選取優(yōu)質黃芪、白術、山藥、大棗、山楂、麥芽、枸杞子、陳皮、甘草;將山藥、大棗、山楂、麥芽、陳皮、甘草6味藥物共同粉碎成細粉,過篩備用;(2)將黃芪、白術、枸杞子3味藥物置于容器內加水煎煮2次,每次1-3小時,合并 2次煎液,過濾,加入木糖醇和步驟(1)所述的細粉,濃縮成糖漿狀;(3)在步驟( 所得的漿液中,加入淀粉,充分攪拌均勻,煮沸成漿狀;(4)將膠基放入烘箱中加熱15-25分鐘,加熱溫度為45_60°C,使其軟化;(5)將步驟(3)所得的漿體與步驟⑷膠基一同放入攪拌器中,在不斷攪拌的情況下,依次加入調味劑、保濕劑和綠茶提取物,待其混合均勻后,進行壓片、切割和包裝。本發(fā)明產(chǎn)品以傳統(tǒng)的健脾消食的中草藥為基礎,添加了可以提神清心明目的綠茶提取物,具有很好的健脾消食導滯、養(yǎng)陰生津、提神明目的功效,經(jīng)常食用可以增強脾胃腸功能,消除疲勞,提高注意力和工作效率,改善口氣,具有增強大腦皮層的調節(jié)作用。本發(fā)明的配方中,黃芪補氣升陽,益氣固表,利水消腫,托瘡生肌,為君藥;白術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山藥益氣養(yǎng)陰,補脾肺腎,固精止帶;大棗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緩和藥性;山楂消食化積,行氣散瘀,共為臣藥;麥芽消食導滯;枸杞子補肝腎、明目;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共為佐藥;甘草益氣補中,緩急止痛,調和藥性,為使藥。綠茶提取物具有清心提神、去膩減肥、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等藥理功效。本發(fā)明的既保持了一般口香糖的功能,又增加了口香糖的藥用價值,使得口香糖具有健脾消食提神的功能。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進行詳細的描述。各實施例的配方比例(質量百分比)如下實施例1-3中,所述備用藥細粉的粒度為500 1500目。所用調味劑為檸檬酸;所用保濕劑為氨基酸保濕劑,主要成分為天然氨基酸甲基甘氨酸脯氨酸;綠茶的提取物為茶多酚、咖啡堿、芳香油、水分、礦物質、色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的混合物。實施例一按配方稱取木糖醇20份、膠基30份、淀粉5份、保濕劑3份、調味劑4份、綠茶提取物10份、黃芪25份、白術8份、山藥8份、大棗8分、山楂15份、麥芽10份、枸杞子8份、 陳皮3份、甘草6份。所述的健脾消食提神無糖口香糖的制備方法如下(1)選取優(yōu)質黃芪、白術、山藥、大棗、山楂、麥芽、枸杞子、陳皮、甘草;將山藥、大棗、山楂、麥芽、陳皮、甘草6味藥物共同粉碎成細粉500目,過篩備用;(2)將黃芪、白術、枸杞子3味藥物置于容器內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時,合并2 次煎液,濾過,加入木糖醇和上述備用藥細粉,濃縮成糖漿狀;(3)在步驟( 所得的漿液中,加入淀粉,充分攪拌均勻,煮沸成漿狀;(4)將膠基放入烘箱中加熱15-25分鐘,加熱溫度為45_60°C,使其軟化;(5)將步驟(3)所得的將體與步驟⑷膠基一同放入攪拌器中,在不斷攪拌的情況下,依次加入調味劑、保濕劑和綠茶提取物,待其混合均勻后,進行壓片、切割、包裝。實施例二 按配方稱取木糖醇30份、膠基45份、淀粉10份、保濕劑6份、調味劑10份、綠茶提取物15份、黃芪35份、白術12份、山藥12份、大棗12分、山楂25份、麥芽20份、枸杞子 12份、陳皮6份、甘草12份;本發(fā)明所述的健脾消食提神無糖口香糖的制備方法如下(1)選取優(yōu)質黃芪、白術、山藥、大棗、山楂、麥芽、枸杞子、陳皮、甘草;將山藥、大棗、山楂、麥芽、陳皮、甘草6味藥物共同粉碎成細粉1000目,過篩備用;(2)將黃芪、白術、枸杞子3味藥物置于容器內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時,合并2 次煎液,濾過,加入木糖醇和上述備用藥細粉,濃縮成糖漿狀;(3)在步驟( 所得的漿液中,加入淀粉,充分攪拌均勻,煮沸成漿狀;(4)將膠基放入烘箱中加熱15-25分鐘,加熱溫度為45_60°C,使其軟化;(5)將步驟(3)所得的將體與步驟⑷膠基一同放入攪拌器中,在不斷攪拌的情況下,依次加入調味劑、保濕劑和綠茶提取物,待其混合均勻后,進行壓片、切割、包裝。將步驟1所述的6味中藥細微粉碎,得到的粒徑非常小;這種微粉碎技術,可以將藥物的細胞壁或細胞膜打破,釋出更多的有效成分,增大了表面積,使機體吸收的成分更全面,吸收量、吸收強度大大增加,從而可以顯著提高療效,原料利用率高,節(jié)約資源。實施例三按配方稱取木糖醇25份、膠基38份、淀粉8份、保濕劑4份、調味劑7份、綠茶提取物12份、黃芪30份、白術10份、山藥10份、大棗10分、山楂20份、麥芽15份、枸杞子10 份、陳皮5份、甘草10份。
本發(fā)明所述的健脾消食提神無糖口香糖的制備方法如下(1)選取優(yōu)質黃芪、白術、山藥、大棗、山楂、麥芽、枸杞子、陳皮、甘草;將山藥、大棗、山楂、麥芽、陳皮、甘草6味藥物共同粉碎成細粉1500目,過篩備用;(2)將黃芪、白術、枸杞子3味藥物置于容器內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時,合并2 次煎液,濾過,加入木糖醇和上述備用藥細粉,濃縮成糖漿狀;(3)在步驟( 所得的漿液中,加入淀粉,充分攪拌均勻,煮沸成漿狀;(4)將膠基放入烘箱中加熱15-25分鐘,加熱溫度為45_60°C,使其軟化;(5)將步驟C3)所得的將體與步驟(4)膠基一同放入攪拌器中,在不斷攪拌的情況下,依次加入調味劑、保濕劑和綠茶提取物,待其混合均勻后,進行壓片、切割、包裝。由于將步驟1所述的6味中藥超微粉碎,得到的粒徑更??;這種超微粉碎技術,將藥物的細胞壁或細胞膜打破,釋出的有效成分更多,增大了表面積,使機體吸收的成分更全面,吸收量、吸收強度大大增加,從而可以顯著提高療效,原料利用率高,節(jié)約資源。實施例四按配方稱取赤蘚糖醇22份、膠基32份、淀粉6份、保濕劑4份、調味劑7份、綠茶提取物13份、黃芪32份、白術11份、山藥9份、大棗11分、山楂22份、麥芽17份、枸杞子 10份、陳皮5份、甘草10份。本實施例中用赤蘚糖醇代替木糖醇,適合糖尿病人使用。其余同實施例1。實施例五木糖醇20-30份、膠基30-45份、淀粉5_10份、保濕劑3_6份、調味劑4_10份、綠茶提取物10-15份、黃芪25-35份、白術8-12份、山藥8_12份、大棗8_12分、山楂15-25份、 麥芽10-20份、枸杞子8-12份、陳皮3-6份、甘草6_12份。其余同實施例2。
權利要求
1.一種健脾消食提神無糖口香糖,其特征在于各組分及含量以重量份數(shù)計為木糖醇 20-30份、膠基30-45份、淀粉5-10份、保濕劑3_6份、調味劑4_10份、綠茶提取物10-15 份、黃芪25-35份、白術8-12份、山藥8-12份、大棗8_12分、山楂15-25份、麥芽10-20份、 枸杞子8-12份、陳皮3-6份、甘草6-12份。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健脾消食提神無糖口香糖,其特征在于所述調味劑是檸檬酸。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健脾消食提神無糖口香糖,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濕劑是天然氨基酸甲基甘氨酸脯氨酸。
4.一種健脾消食提神無糖口香糖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1)選取優(yōu)質黃芪、白術、山藥、大棗、山楂、麥芽、枸杞子、陳皮、甘草;將山藥、大棗、山楂、麥芽、陳皮、甘草6味藥物共同粉碎成細粉,過篩備用;(2)將黃芪、白術、枸杞子3味藥物置于容器內加水煎煮2次,每次1-3小時,合并2次煎液,過濾,加入木糖醇和步驟(1)所述的細粉,濃縮成糖漿狀;(3)在步驟( 所得的漿液中,加入淀粉,充分攪拌均勻,煮沸成漿狀;(4)將膠基放入烘箱中加熱15-25分鐘,加熱溫度為45-60°C,使其軟化;(5)將步驟C3)所得的漿體與步驟(4)膠基一同放入攪拌器中,在不斷攪拌的情況下, 依次加入調味劑、保濕劑和綠茶提取物,待其混合均勻后,進行壓片、切割和包裝。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健脾消食提神無糖口香糖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 所述細粉的粒度為500-1500目。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健脾消食提神口香糖。其組分及含量以重量份數(shù)計為木糖醇20份、膠基30-45份、保濕劑3-6份、調味劑4-10份、綠茶提取物10-15份、黃芪30份、白術10份、山藥10份、大棗10分、山楂20份、麥芽15份、枸杞子10份、陳皮5份、甘草10份。本發(fā)明以傳統(tǒng)的健脾消食的中草藥為基礎,添加了可以提神清心明目的綠茶提取物,具有很好的健脾消食導滯、養(yǎng)陰生津、提神明目的功效,經(jīng)常食用可以增強脾胃腸功能,消除疲勞,且可以方便飯后咀嚼,既可以幫助消食,又可以改善口氣,具有增強大腦皮層的調節(jié)作用。
文檔編號A23G4/10GK102415471SQ201110394820
公開日2012年4月1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2月2日
發(fā)明者徐寧 申請人:淄博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