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針織、機織的隱形拉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針織、機織的隱形拉鏈,該拉鏈將由合成樹脂制單纖絲構成的連續(xù)狀拉鏈鏈牙列的各個嚙合頭部朝向拉鏈帶主體部側,與拉鏈帶的針織或機織的同時、依次編入或者織入到針織、機織的拉鏈帶的拉鏈鏈牙安裝部內,所述針織、機織的拉鏈帶由具有拉鏈鏈牙安裝部及拉鏈帶主體部的經編組織或機織組織構成,特別是,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針織、機織的隱形拉鏈,在該拉鏈中,鏈牙與拉鏈帶的針織和機織同時被針織、機織進去,即使是使用具有柔軟性的拉鏈帶的隱形拉鏈,也不會從外部看到拉鏈鏈牙的嚙合部,同時,即使對于施加到拉鏈上的很強的彎折力及上推力,嚙合也不會受到破壞。
背景技術:
在隱形拉鏈中,存在著以下的方式,即通過預先針織或者機織形成拉鏈帶,在該拉鏈帶的一側的邊緣部形成拉鏈鏈牙安裝部,通過縫制及成形,將拉鏈鏈牙安裝到所述拉鏈鏈牙安裝部上的方式;以及將由合成樹脂制單纖絲構成的連續(xù)狀拉鏈鏈牙列編入或者織入固定到該拉鏈鏈牙安裝部上的方式。
例如,針織的隱形拉鏈,在針織具有拉鏈鏈牙安裝部及拉鏈帶主體部的經編帶時,將通過沖壓加工預先將嚙合頭部成形的合成樹脂制造的單纖絲在將上下腿部對齊的狀態(tài)下連續(xù)地向到拉鏈鏈牙安裝部引緯,藉此,將連續(xù)的鏈牙列編入拉鏈帶,進行制造。
如果是通常的針織拉鏈的話,使各個嚙合頭部從拉鏈鏈牙安裝部的外側端緣向外方突出,以將連接上下腿部之間的各個連接部配置在與拉鏈帶主體部的交界部的方式編入連續(xù)狀的拉鏈鏈牙,但是,在針織的隱形拉鏈的情況下,例如,如特開平8-228813號公報所揭示的那樣,沿著作為拉鏈帶主體部與拉鏈鏈牙的安裝部的交界部的彎折區(qū)域配置拉鏈鏈牙的嚙合頭部,同時,沿著拉鏈鏈牙安裝部外側端緣配置編入連續(xù)部。
通過這樣針織獲得的隱形拉鏈的半邊拉鏈,以拉鏈鏈牙列暴露在外部的方式,沿著前述彎折區(qū)域折疊,并進行定形加工,將彎折狀態(tài)固定。使彎折狀態(tài)被固定的左右半邊拉鏈的拉鏈鏈牙嚙合,制成拉鏈鏈條,在將隱形拉鏈用的拉鏈頭安裝到該拉鏈鏈條上之后,切割成所需的長度,同時在其上下安裝止動件,制造成作為最終產品的隱形拉鏈。由于該隱形拉鏈將拉鏈鏈牙列置于內側縫制到衣服等上,所以,不會從外部看到拉鏈鏈牙列。
根據上述特開平8-228813號(專利文獻1)中、特別是圖24及圖25及其相應的說明,使形成線圈狀拉鏈鏈牙列的單纖絲在同一個線圈橫列內往復運動,將上腿部和下腿部上下對齊,將嚙合頭部靠近拉鏈鏈牙安裝部的內側邊緣、將連接部靠近拉鏈帶的外側邊緣配置并引緯,利用由雙組織針織成的三條固定用鏈式花線10壓住上下腿部,與拉鏈帶針織的同時,將線圈狀的拉鏈鏈牙列固定到拉鏈鏈牙安裝部上。
另一方面,作為機織的隱形拉鏈,例如,在實開平2-132419號公報(專利文獻2)、特開平2-283306號公報(專利文獻3)、特開平9-234103號公報(專利文獻4)等中進行了揭示,其中的每一種情況都是,在與具有機織組織的拉鏈帶的機織的同時,將預先成形嚙合頭部的合成樹脂制單纖絲連續(xù)地織入拉鏈帶的拉鏈鏈牙安裝部內。
不過,在如上所述的針織、機織的隱形拉鏈中,與通過縫紉、捻縫或者成形將拉鏈鏈牙固定安裝到拉鏈帶的拉鏈鏈牙安裝部上的方式不同,通常,在拉鏈帶的鏈牙安裝部上大多不存在芯線。在拉鏈帶針織、機織時,通過將這種芯線沿著經向方向插入鏈牙安裝部的側緣附近,從而將其編入或者織入。將這樣編入或織入的芯線夾持壓緊在拉鏈鏈牙的上下腿部之間,將各個鏈牙牢固地固定到拉鏈帶上,使得拉鏈鏈牙不會從拉鏈帶上脫落。
在針織、機織的隱形拉鏈中,當將芯線編入或者織入拉鏈帶中時,例如,如上述專利文獻4所揭示的那樣,需要用于將該芯線編入或織入的特殊的機構,會使針織機及織機的結構復雜化。另外,這種針織、機織的隱形拉鏈,本來是為了不損害外衣等的外觀、提高時尚性而開發(fā)的,特別是,近年來,大多用于富有柔軟性的薄的衣物。為了將針織、機織的隱形拉鏈縫制到這種薄的衣物上,需要將拉鏈帶本身制造得較薄且富有柔軟性,同時,希望使拉鏈鏈牙本身的上下腿部之間沒有間隙,如果可能的話,使上下腿部之間貼緊,將整個隱形拉鏈制造得很薄。然而,芯線的存在,則違反這些要求。
而且,在取消芯線的情況下,由于拉鏈鏈牙只用配置在鏈牙安裝部的鏈牙固定用(緊固用)的經編線或經織線固定,所以,如已經說明的那樣拉鏈鏈牙的安裝位置容易在拉鏈帶上變動,嚙合頭部的位置容易沿著拉鏈帶的帶寬度方向位移。因此,嚙合頭部的排列位置容易變得不一致。這對于以在拉鏈閉鎖時不能從被安裝物體的外側看到嚙合頭部彼此之間的嚙合狀態(tài)作為其任務的隱形拉鏈來說,成為其致命的缺陷。
另一方面,在將這種隱形拉鏈縫制到被安裝物體時,在針織的隱形拉鏈中,沿著形成在在其左右半邊拉鏈的各自的拉鏈鏈牙列的彎折部、即沿著形成在與各個拉鏈鏈牙列的嚙合頭部側鄰接的兩條線圈縱行之間的槽進行縫制,在機織的隱形拉鏈中,沿著其左右半邊拉鏈的各個拉鏈鏈牙列的彎折部、即沿著與各個拉鏈鏈牙列的嚙合頭部側鄰接的多個經線之間縫制到被安裝物體上。
在利用縫紉用線縫制安裝有拉鏈的左右半邊拉鏈的被安裝物體上,當拉鏈處于閉鎖狀態(tài)時,當用力向離開方向強力拉拽左右被安裝物體時,縫紉用線的線圈也和被安裝物體一起被拉拽,左右縫紉用線的線圈的位置,夾持沿著所縫制的拉鏈的左右的半邊拉鏈的線圈縱行方向延伸的槽、或者在處于縫制位置的經線之間的緯線的離開方向發(fā)生位移,在左右被安裝物體及半邊拉鏈之間產生間隙,大多會從外部看到拉鏈鏈牙的嚙合頭部。
本發(fā)明是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完成的,其具體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隱形拉鏈,特別是在與拉鏈帶的針織或者機織同時、將連續(xù)的拉鏈鏈牙編入或者織入的方式的隱形拉鏈中,當拉鏈閉鎖時,不能從外部由被安裝物體之間看到拉鏈鏈牙列的嚙合部,更具體地說,提供一種隱形拉鏈,該隱形拉鏈是一種薄并且富有柔軟性的拉鏈,充分具備作為可以確保相對于拉鏈鏈牙列所要求的安裝強度的隱形拉鏈的功能。
發(fā)明內容
為了使拉鏈帶本身薄而且富有柔軟性,取決于其組成紗線的材質,一般而言,由其組成紗線的粗度以及結構造成的影響、或者由針織組織或機織組機造成的影響、或者由拉鏈帶的網目的大小及機織密度造成的影響比較大。而且,即使恰當地選擇了這些因素,也不能保證拉鏈鏈牙所需的安裝強度。如果想要獲得足夠的拉鏈鏈牙的安裝強度,有必要增加編入或織入到針織組織和機織組織構成的拉鏈帶的拉鏈鏈牙安裝部內的鏈牙固定用的經編線或經織線(緊固線)對拉鏈鏈的緊固力。
特別是,在成為本發(fā)明的對象的針織、機織隱形拉鏈中,為了使之較薄并富有柔軟性、同時獲得拉鏈鏈牙的安裝強度,作為在該拉鏈中使用的鏈牙固定用的經編線或經織線,在允許的范圍內,需要將其加粗到一定的程度。一般地,之所以使拉鏈是柔軟的并且薄的原因是,如前面已經說過的那樣,當安裝拉鏈的被安裝物體本身是柔軟并且薄的時,有必要令拉鏈很好地適應于縫制時和縫制后的被安裝物體。因此,特別是要求拉鏈帶上的帶主體具有對拉鏈所要求的柔軟性。不言而喻,同時也希望拉鏈鏈牙安裝部本身是柔軟的,但是,在其上存在具有一定程度的剛性的拉鏈鏈牙,并且這些拉鏈鏈牙彼此之間有必要嚙合到不能輕易地脫離的程度,所以,對于拉鏈鏈牙安裝部本身只需滿足允許范圍內的柔軟性即可。
除了這種一般的要求之外,對于針織、機織的隱形拉鏈而言,在使用安裝有這種拉鏈的產品時,從外側不能看到該拉鏈的嚙合部分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當為了將整個拉鏈制成薄而且具有熱柔軟性的而對拉鏈的全部組成紗線都使用細線時,如上所述,則難以確保對拉鏈鏈牙所要求的安裝強度,同時,鏈牙相對于拉鏈帶的安裝位置的容易變動,或者在橫向拉拽被安裝物體時,拉鏈帶的彎折位置容易變動,左右的被安裝物體及拉鏈帶的縫制部分向左右展開,在它們之間產生間隙,在安裝拉鏈的制品使用時,容易從外側看到拉鏈的嚙合部分。
本發(fā)明人等著眼于這些問題,進一步反復研究的結果,發(fā)現,即使不必過分注意將其制造得比較薄并且具有柔軟性,在不存在芯線的針織、機織隱形拉鏈中,特別是,由拉鏈鏈牙固定用的經編線或者經織線對于拉鏈鏈牙的覆蓋程度、固定用的經編線或者經織線的紗線結構以及粗度、或者在拉鏈帶的鏈牙安裝部與拉鏈帶主體部的交界處的拉鏈帶彎折區(qū)域的針織、機織組織及其所使用的紗線,是在使用安裝拉鏈的制品時不使其嚙合頭部從外側露出的因素。
本發(fā)明的基本結構的特征在于,上述固定用經編線或者經織線對拉鏈鏈牙的覆蓋程度。即,根據本發(fā)明的針織、機織的隱形拉鏈,將合成樹脂制的單纖絲構成的連續(xù)狀的拉鏈鏈牙列的各個嚙合頭部朝向拉鏈帶的主體部側,與拉鏈帶的針織或機織的同時,依次編入或織入到具有拉鏈鏈牙安裝部和拉鏈帶主體部的由經編組織或機織組織構成的針織、機織的拉鏈帶的拉鏈鏈牙安裝部上,在所述隱形拉鏈中,其特征在于,該拉鏈包括多條固定用紗線,所述固定用紗線編入或織入到前述拉鏈鏈牙安裝部內、同時將前述連續(xù)狀的拉鏈鏈牙列的各個鏈牙固定到拉鏈鏈牙安裝部上,被前述拉鏈鏈牙列的各個固定用紗線覆蓋的各個鏈牙的暴露部分位于嚙合頭部側,當從各個嚙合頭部的前端到連接部的內表面的距離為(a)、被鏈牙的固定用紗線覆蓋的腿部方向的尺寸為(b)時,(b/a)的值大于1/2,小于等于4/5。
這樣,對于被拉鏈鏈牙列的各個固定用紗線覆蓋的各個鏈牙的露出部分,當從嚙合頭部的前端到連接部的內表面的距離為(a)、被鏈牙的固定用紗線覆蓋的腿部方向的尺寸為(b)時,將(b/a)的值設定得大于1/2、小于等于4/5時,即使在安裝隱形拉鏈的制品上施加橫向牽引力,在其左右的縫制部產生間隙,由于各個鏈牙的上腿部的表面的大部分被各個固定用紗線覆蓋,所以其前端的拉鏈鏈牙的嚙合部分也被這些固定用紗線所隱蔽,不會露出到外部。
在安裝這種針織、機織的隱形拉鏈的制品中,前述拉鏈相對于被安裝物體的縫制部是該拉鏈的彎折部,并且也是這樣一個部分,即將與拉鏈帶的鏈牙安裝側相反側的端緣部的表面和被安裝物體的端緣部的前側表面重合,并且,該部分處于最靠近鏈牙安裝部的固定用紗線的拉鏈帶主體部的經編線(線圈縱行)或經織線組、與鄰接該經織線或經織線組的拉鏈帶主體部的經編線(線圈縱行)或者經織線組之間的槽部或者緯織線組的范圍內。
這時的固定用紗線至少在兩條以上,優(yōu)選地沿著拉鏈鏈牙的上下腿部的長度方向在兩個以上的部位進行固定,另外,也可以利用兩條并絲的雙股線構成固定用紗線的單位。這樣,通過至少兩條以上的固定用紗線、對于該固定用紗線本身使用雙股線,可以將由相對于拉鏈鏈牙固定用的紗線產生的緊固力沿著上下腿部的長度方向廣泛地分散,所以其緊固可以更加穩(wěn)定,變得更加牢固。另外,當被各個固定用紗線覆蓋的各個鏈牙的上下腿部表面的露出部分少于從各個嚙合頭部的前端到連接部的前端的1/5時,固定用紗線與拉鏈頭相互干擾,容易妨礙拉鏈頭的滑動操作,妨礙嚙合頭部彼此之間的順滑的嚙合,所以是不令人滿意的。
另外,在本發(fā)明中,覆蓋各個鏈牙的上腿部表面的兩個以上的固體用紗線的總粗度,優(yōu)選地具有拉鏈帶的其它組成紗線的1.5~5倍的粗度。如前面已經描述的,作為整個拉鏈所要求的柔軟性,由拉鏈帶的主體部決定,為了確保拉鏈鏈牙的嚙合強度,對于安裝拉鏈鏈牙的鏈牙安裝部的柔軟性,不得不作出一定程度的犧牲。如果將前述固定用紗線制成拉鏈帶的其它組成紗線的1.5~5倍的話,由其緊固形成的固定變得更加可靠,即使不存在芯線,鏈牙也不會偏移。當其粗度小于拉鏈帶的其它組成紗線的1.5倍時,難以獲得對于拉鏈鏈牙的上述覆蓋程度,當超過5倍時,盡管可以獲得對拉鏈鏈牙的覆蓋程度,但是相對于拉鏈帶主體部而言,包含拉鏈鏈牙的拉鏈帶安裝部的厚度變得過分厚,不僅失去與被安裝物體的平衡,而且與身體的接觸部分變硬,產生不適感。
如上所述,對于這種隱形拉鏈來說,為了不會從外側看到在安裝拉鏈的制品中安裝到拉鏈鏈牙安裝部上的拉鏈鏈牙列的嚙合部分,作為拉鏈帶的鏈牙安裝部與拉鏈帶主體部的交界部的拉鏈帶彎折區(qū)域的針織、機織組織及其紗線的使用方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本發(fā)明中,在與前述拉鏈鏈牙列的嚙合頭部列鄰接的拉鏈主體部的彎折部處的一條以上的經線優(yōu)選地由復絲構成,將該經線的組成絲的單纖維纖度設定成0.5~1.5dTex。當在通常的隱形拉鏈的前述彎折部使用的經線的組成絲的單纖維纖度與經線的總纖度相同時,為本發(fā)明的大致4倍的纖度,即,該組成絲的條數變成約1/4,相對而言,成為極硬的紗線。
在本發(fā)明中,通過制成如前面所述的單纖維纖度,以極細的富有柔軟性的多條單絲作為用于隱形拉鏈的前述彎折部的經線。由于由這種多纖絲構成的經線比過去的經線柔軟,所以,當將其作為前述彎折部的經線時,由該經線構成的彎折部整個體積變大,即使在安裝隱形拉鏈的制品上施加橫向拉力,即使在其左右的縫制部上產生間隙,前述彎折部的左右經線部分也不會分離,從外部將拉鏈的將嚙合頭部的部分隱蔽起來。
同時,優(yōu)選地,將與前述拉鏈鏈牙的嚙合頭部列鄰接的拉鏈帶主體的彎折部處的前述經線的總粗度設定得比構成拉鏈帶的地組織的其它紗線的粗度更粗。如果將該彎折部的前述經線的總粗度設定得比構成拉鏈帶的地組織的其它紗線的粗度大,則保持在安裝隱形拉鏈的制品上的左右縫制部處產生間隙時的前述彎折部的左右經線部分的接觸狀態(tài),從外部可靠地隱蔽拉鏈的嚙合部分。
進而,在本發(fā)明中,優(yōu)選地,構成拉鏈帶的鏈牙安裝部與鄰接該安裝部的拉鏈帶主體部的至少一部分緯線,具有比拉鏈帶的其它組成紗線高8~20%的干熱收縮率。構成該拉鏈帶的一部分的地組織的緯線,具有緊固配置在鏈牙安裝部處的拉鏈鏈牙的上述固定用經線的功能。例如,在針織的隱形拉鏈中,以干熱收縮率小的通常的紗線作為緯線,構成拉鏈帶主體部的大部分,但是,在本發(fā)明中,特別是,優(yōu)選地,對于配置在鏈牙安裝部和沿著該安裝部的拉鏈帶主體部上的襯緯線,使用其單纖維纖度為1.5~4.0dTex的復纖絲、高干熱收縮率的紗線。另外,如果是機織的隱形拉鏈,則不限于鏈牙安裝部,在拉鏈帶的整個寬度上,對于一部分緯線使用干熱收縮率大的紗線。通過這樣的結構,在干熱加工時,前述干熱收縮率大的緯線(襯緯線)至少將配置在鏈牙安裝部的鏈牙固定用經線有力地拉向地組織,牢固地將該鏈牙緊固。
另外,在本發(fā)明中,在有的情況下,除去鏈牙固定用經線及緯線之外的拉鏈帶的其它的全部組成紗線,由捻轉少的多個單纖維紗線構成,各個單纖維紗線的單纖維纖度為0.5~1.5dTex。當采用這種結構時,除拉鏈的鏈牙安裝部之外,可以確保拉鏈帶的長度方向的撓性及柔軟性。進而,在有的情況下,使作為上述拉鏈帶主體部的組成紗線的一部分的緯線的各組成單纖維絲的單纖維纖度也為0.5~1.5dTex。借助這種結構,不限于拉鏈帶的長度方向,在寬度方向也可以確保撓性和柔軟性。
優(yōu)選地,前述拉鏈帶由經編組織構成,例如,利用單獨的鏈式花線、特里科特經編線、重經組織線或者它們的組合作為上述固定用經線,將構成配置在最靠近拉鏈帶主體側的線圈縱行的經編線的總粗度,設定得比除前述固定用經編線織物的地組織的其它組成針織線的粗度大。通常,這種隱形拉鏈相對于被安裝物體,沿著由緯線構成的槽縫制,同時,沿著該縫制線與被安裝物體一起彎折,其中所述緯線位于構成鄰接配置在前述固定用經線的最靠近拉鏈帶主體部側的線圈縱行的經編線與鄰接該線圈縱行的拉鏈帶主體部的線圈縱行之間。
這樣獲得的隱形拉鏈,前述固定用經線的最鄰近拉鏈帶主體部側配置的左右線圈縱行變成彼此壓接的狀態(tài),從外側將其左右半邊拉鏈的嚙合部分隱蔽起來。這時,如果該線圈縱行具有所需要的大小,即使向左右拉拽左右的被安裝物體,前述左右的線圈縱行彼此之間也很難分離,難以從外側看到嚙合部分。如上所述,如果用于前述左右線圈縱行的經編線本身的粗度很粗,當然該線圈縱行的大小也變大,有效地發(fā)揮鏈牙嚙合部分的隱蔽功能。將這時的用于前述左右線圈縱行的經編線的粗度,稱作構成配置在該線圈縱行上的針編弧的針織線的總的粗度。
優(yōu)選地,構成最鄰近前述固定用經編線并針織成拉鏈帶主體的線圈縱行的針織線,由兩種以上的經編線和在該線圈縱行中沿著線圈橫列方向向左右折回的緯向插入的兩種襯緯線構成,與該線圈縱行的其它組成針織線相比,至少所述左右方向的襯緯線具有高出8~20%的干熱收縮率。形成在該線圈縱行與鄰接該線圈縱行的拉鏈帶主體部的線圈縱行之間的槽部分,是用縫紉線縫制到被安裝物體上的縫制部分。
從而,在縫制并彎折這種隱形拉鏈和被安裝物體時,最鄰近前述固定用經編線且針織成拉鏈帶帶主體部的左右的前述線圈縱行,是形成相互緊密接觸的狀態(tài)的部分。對于該線圈縱行,如果如前面所述,使用兩種以上的經編線以及在所述線圈縱行中沿著線圈橫列方向向左右折回的兩種襯緯線,則所述線圈縱行變大,在與鏈牙嚙合時,難以從外部看到鏈牙。而且,由于作為構成該線圈縱行的左右方向的襯緯線,使用與其它構成針織線相比具有高出8~20%的干熱收縮率的紗線,所以,在干熱定形時,所述襯緯線從左右拉緊構成所述線圈縱行的經編線的針編弧,從而,在鄰接的拉鏈帶主體部的線圈縱行之間形成的槽的形態(tài)變得很明顯,使縫制時的縫制作業(yè)變得更容易。
另外,在本發(fā)明中,優(yōu)選地,前述固定用經編線用鏈式花線構成,其針編弧跨過拉鏈鏈牙的上腿部的上表面,其沉降弧連接到地組織上。因此,不僅增強對拉鏈鏈牙的緊固力,而且增加對拉鏈鏈牙的覆蓋程度,與鏈牙的安裝強度增加的同時,難以從外面看到。
進而,優(yōu)選地,對于最靠近固定用經編線且構成針織拉鏈帶主體部的前述線圈縱行的針織線,同時使用鏈式花線和特里科特經編線或者重經組織線兩種。由于特里科特經編線和重經組織線在形成線圈縱行的同時,還具有連接線圈縱行之間的功能,所以,使針織物的形態(tài)穩(wěn)定化,同時,還具有拉鏈鏈牙的固定功能。從而,通過將這些針織線和鏈式花線同時并用,不僅增強對拉鏈鏈牙的緊固力、增加對拉鏈鏈牙的上腿部的覆蓋程度,而且可以使鄰接的線圈縱行之間的槽的形態(tài)穩(wěn)定。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針織隱形拉鏈的代表性的實施例的針織組織圖。
圖2是在該隱形拉鏈中使用的各針織線的組織圖。
圖3是示意地表示在該隱形拉鏈中的拉鏈鏈牙列的安裝狀態(tài)和拉鏈帶的彎折形態(tài)的主要部分的透視圖。
圖4是表示該拉鏈鏈牙的安裝狀態(tài)的主要部分的橫剖面圖。
圖5是示意地表示本發(fā)明的機織的隱形拉鏈的代表性的實施例的主要部分透視圖。
圖6是示意地表示該隱形拉鏈中拉鏈鏈牙列的安裝狀態(tài)和拉鏈帶的彎折形態(tài)的主要部分透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基于圖中所示的實施例,具體地說明本發(fā)明的具有代表性的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針織的隱形拉鏈中具有代表性的實施例的針織組織圖,圖2是在該實施例中使用的針織線的單位組織圖,圖3及圖4表示連續(xù)狀的拉鏈鏈牙列的安裝狀態(tài)上拉鏈帶的彎折形態(tài)及相對于被安裝物體的縫制位置。
本發(fā)明的針織的隱形拉鏈,是利用具有一列針床的、例如羅塞爾(Russel)針織機等經編機針織成的,如圖2所示,拉鏈帶主體部A的地組織由1-0/0-1的鏈式花線1、1-2/1-0的特里科特經編線2、跨過拉鏈帶4的三個線圈縱行W、呈之字形插入的0-0/3-3的襯緯線3構成。并且,由左右一對拉鏈帶4、4’的長度側緣部的三列線圈縱行W1~W3構成的鏈牙安裝部B,排除1-2/1-0的特里科特經編線,由以下各線構成,所述各線為1-0/0-1的鏈式花線11;跨過拉鏈帶4的三個線圈縱行W1~W3及鄰接線圈縱行W3的拉鏈帶主體部A的兩列線圈縱行W4、W5呈之字形插入的0-0/3-3的襯緯線12;和以在拉鏈帶主體部A中不存在的該襯緯線12交叉的方式跨過該拉鏈帶4的兩個線圈縱行W1、W2和W3、W4、分別呈之字形插入的2-2/0-0反襯緯線13。
此外,這些針織組織并不局限于圖1~圖3所示的組織,例如,對于拉鏈帶4的鏈牙安裝部B的線圈縱行W2及構成W2的固定用鏈式花線11的針編弧,可以沿經向方向呈之字形編入如圖2所示的由0-0/1-1組織構成的襯經線,或者也可以編入0-2/2-0重經組織線,或者也可以將上述襯緯線3及12的針織組織制成0-0/4-4,同時將上述反襯緯線13的針織組織制成3-3/0-0,或者,將鏈牙安裝部B的襯緯線12及反襯線的針織組織制成如圖1所示的0-0/3-3及2-2/0-0,將拉鏈帶主體部A的襯緯線制成0-0/4-4等,可以進行適當地變更。
另一方面,預先成形出構成線圈狀的拉鏈鏈牙列ER的嚙合頭部Eh和將鄰接的上下腿部El1、El2彼此連接起來的連接部Ec的尼龍、聚酯等構成的合成樹脂制單纖絲5,在上述鏈牙安裝部B處、跨過與配置在最外側的線圈縱行W1相鄰的兩個線圈縱行W2、W3,將前述嚙合頭部Eh朝向拉鏈帶主體部A,同時將連接部Ec朝向鏈牙安裝部B的外側,一面跳過一個線圈橫列C一面在同一個線圈橫列內沿著橫向方向往復運動行進,如圖1、圖3及圖4所示,以在構成鏈牙安裝部B的地組織的前述兩個線圈縱行W2、W3中利用1-0/0-1兩條固定用鏈式花線11、11的針編弧壓緊各個拉鏈鏈牙E的上下腿部El1、El2的方式進行針織,與拉鏈帶的針織的同時,作為拉鏈鏈牙列ER連續(xù)地編入。
根據具有這種針織組織的本實施例的半邊拉鏈S,沿著圖3所示的彎折線L使拉鏈鏈牙列ER處于外側,將拉鏈帶4彎折成U字形并進行熱定形。即,在本實施例中,沿著與上述鏈牙安裝部B的最靠近拉鏈帶主體部側的鏈牙固定用的線圈縱行W3相鄰接的拉鏈帶主體部A的線圈縱行W4進行彎折,構成彎折部D,沿著形成在與該線圈縱行W4鄰接的拉鏈帶主體部A的線圈縱行W5之間形成的槽C,用縫紉線縫制到被安裝物體上。另外,在圖3中,以相同的粗度且作為單一的紗線表示各個針織線1~3和11~14,另外,以松弛的狀態(tài)表示針編弧等的線針跡。實際上,各個針織線,考慮到其作為針織的拉鏈帶的功能,適當地選擇其粗度和組成條數,針跡也致密地勒緊。
并且,根據本實施例,令配置在鏈牙安裝部B的兩個線圈縱行W2、W3的固定用鏈式花線11、11比構成拉鏈帶4的其它全部針織線1~3、12、13粗。作為這種固定用鏈式花線11、11,可以是復絲也可以是合股線。順便提及,在本實施例中,對于一條固定用鏈式花線11,將由兩條復絲構成的合股線并絲使用,將其中的各個復絲的粗度設定為165dTex,將一條固定用鏈式花線11的總粗度設定為165×2(330)dTex。本實施例中的固定用鏈式花線11的總單纖維數為72條,其組成單纖維的單纖維纖度與過去相比沒有變化。
通過使用這種固定用鏈式花線11,不僅能夠確保對拉鏈鏈牙E所要求的安裝強度,而且通過利用固定用鏈式花線11的針編弧跨過拉鏈鏈牙E的上腿部El1牢固地緊固,該固定用鏈式花線11扁平化,將上腿部El1的上表面向長度方向擴展,覆蓋該上腿部El1的大部分。這時的覆蓋程度,如果說到被固定用鏈式花線11、11覆蓋時的拉鏈鏈牙E的表面暴露在外部的部分,前述拉鏈鏈牙列ER被各個固定用鏈式花線11、11覆蓋的各個鏈牙E的暴露部分,位于嚙合頭部側,當令從各個嚙合頭部Eh的前端到連接部Ec的內表面的距離為(a),拉鏈鏈牙E的被固定用鏈式花線11、11覆蓋的腿部E方向的尺寸為(b)時,(b/a)的值有必要大于1/2,小于等于4/5。
當(b/a)的值小于1/2時,即使以通常的力沿著拉鏈帶4向鏈牙的嚙合脫離的方向拉拽安裝到被安裝物體上的拉鏈,也可以很容易地通過其間隙從外部看到鏈牙的嚙合部分。另外,當(b/a)的值超過4/5時,各個固定用鏈式花線11、11會覆蓋嚙合頭部Eh的一部分,妨礙拉鏈頭的順滑地方滑動操作。
另一方面,對于構成本實施例中的拉鏈帶主體部A的大部分(線圈縱行W5、W6、...、Wn-1)的針織線(鏈式花線1、特里科特經編線2),使用相同粗度的單一的復絲,令各自的粗度為84dTex,作為拉鏈帶4的組成紗線,使用最細的紗線。將構成這些地組織的大部分的鏈式花線1及特里科特針織線2的各個組成復絲的各個單纖維單位的單纖維纖度設定得極細,為0.5~1.5dTex。順便提及,這里所使用的一條復絲的組成的纖維的數目為72條。另一方面,對于構成地組織的襯緯線3,使用由復絲構成的膨松紗,將其粗度設定為110dTex,與前述鏈式花線1及特里科特經編線2相比稍粗,其組成單纖維數為48條,比其它針織線的組成單纖維條數少,將各個單纖維的纖度加大。另外,構成配置在鏈牙安裝部B的最外側的線圈縱行W1的鏈式花線1也使用和拉鏈帶主體部A的鏈式花線相同種類的針織線,并且,對于構成配置在拉鏈帶主體部A的最外側的線圈縱行Wn的鏈式花線,為了保持其端緣的耳形形狀和強度,使用和上述固定用鏈式花線11相同種類的針織線。
但是,由于形成在構成該拉鏈帶主體部A的大部分的區(qū)域中的線圈縱行是由鏈式花線1及特里科特針織線2和襯緯線3構成的,所以,構成各個線圈縱行的總的紗線的粗度變成84×2+110(=278)dTex。順便提及,由于這樣形成的各個線圈縱行之間的槽依賴于襯緯線3的纖度,所以變成大約110dTex的厚度。這樣獲得的拉鏈帶主體部B,其全部組成針織線由單纖維纖度比傳統(tǒng)的約小1/4的多個單纖維構成,特別是,由于其襯緯線3是膨松線,所以,其柔軟性和柔和感十分優(yōu)異。
不過,在本實施例中,除上述固定用鏈式花線11之外,其最具有特征的部分,是在和上述鏈牙安裝部B的最靠近拉鏈帶主體部側的鏈牙固定用線圈縱行W3鄰接的拉鏈帶主體部A的線圈縱行W4、與鄰接該線圈縱行W4的拉鏈帶主體部A的線圈縱行W5之間形成的槽結構。和鏈牙安裝部B的配置在最靠近拉鏈帶主體部側的鏈牙固定用的前述線圈縱行W3鄰接的拉鏈帶主體部A的線圈縱行W4,當拉鏈帶4沿著圖3所示的彎折線L彎折時,如圖4所示,左右半邊拉鏈S的前述線圈縱行W4彼此以對接的狀態(tài)緊密接觸。當所述左右線圈縱行W4、W4彼此分開時,容易從外部看到存在于其間的背面?zhèn)鹊睦滄溠繣的嚙合部分。
所以,在本實施例中,特別是,加大前述線圈縱行W4的沿著拉鏈帶穿透方向的厚度,即使對隱形拉鏈施加很強的使左右鏈牙列ER的嚙合脫離的力,也可以保持前述線圈縱行W4彼此之間的緊密接觸狀態(tài)。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對于形成該線圈縱行W4的針織線使用粗的紗線,同時,為了將該線圈縱行的寬度變窄,采用從左右緊固的針織結構。
即,在本實施例中,前述線圈縱行W4由以下四種線構成1-0/0-1鏈式花線1’、構成拉鏈帶主體部A的地組織的上述1-2/1-0的特里科特經編線2、上述0-0/3-3襯緯線12、與該襯緯線12交叉的引緯的2-2/0-0的反襯緯線13。順便提及,在本實施例中的前述鏈式花線1’由粗度為84dTex的兩條復絲構成,其總粗度為84×2(168)dTex,其總的單纖維數為144條。當將其與傳統(tǒng)的具有相同粗度的復絲(168dTex、36個單纖維)相比較,其組成單纖維的單纖維纖度是傳統(tǒng)的1/4,可以理解為是極細的單纖維。這樣,作為相同粗度的鏈式花線1’,通過使用由細纖度的單纖維構成的復絲,可以縮小鏈牙安裝部B與鄰接的拉鏈帶主體部A的交界處的剛性,確保柔軟性。
另一方面,上述0-0/3-3襯緯線12及與該襯緯纖12交叉并引緯的2-2/0-0的反襯緯線13,使用分別具有165dTex的粗度、干熱收縮率為8~20%的高收縮性的紗線。另外,對于這些襯緯線12、13可以使用復絲或者通常的合股線等,其中,所述復絲采用具有通常的單纖維纖度的單纖維。此外,對于上述1-2/1-0的特里科特經編線2,使用和用在其它拉鏈帶主體部的上述特里科特經編線2相同種類的針織線。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對于鄰接上述線圈縱行W4的拉鏈帶主體部A的線圈縱行W5,使用與構成其它拉鏈帶主體部A的地組織的針織線(鏈式花線1、特里科特經編線2及襯緯線3)部分不同的針織線。即,對于該線圈縱行W5的鏈式花線1”,使用由48條單纖維構成的具有110dTex的粗度復絲。作為該復絲的粗度及組成單纖維的單纖維纖度,比拉鏈帶主體部A的其它鏈式花線1粗,但是,比上述固定用鏈式花線11的細,并且,比與鏈牙安裝部B鄰接的上述線圈縱行W4的鏈式花線1’的細。該線圈縱行W5的其它的組成針織線(特里科特經編線2及襯緯線3)與對應于前述線圈縱行W4的針織線相等。
根據具有上述結構的本實施例的針織隱形拉鏈,由于對于整個拉鏈帶4使用復絲,特別是,除去鏈牙安裝部B及一部分襯緯線12、13外,整個拉鏈帶4使用由0.5~1.5dTex的極細的單纖維纖度構成復絲,所以,可以獲得其全部富有柔軟性、同時柔和感優(yōu)異的拉鏈。
而且,在鏈牙安裝部A處,對于鏈牙固定用鏈式花線11使用粗的復絲,同時,使用干熱收縮率大的襯緯線12及反襯緯線13,即使除去芯線,也可以強有力地緊固固定各個拉鏈鏈牙E的上下腿部El1、El2,同時,借助由于干熱定形而大大收縮的襯緯線12及反襯緯線13,將前述鏈牙固定用鏈式花線11向拉鏈鏈牙E的上下腿部El1、El2的連接部Ec側拉緊,同時,將由復絲構成的該鏈牙固定用鏈式花線11扁平化,更大地覆蓋上腿部El1的上表面,所以,在縫制到被安裝物體上之后,即使向左右半邊拉鏈S上作用很強的橫向牽引力,拉鏈鏈牙列ER的嚙合部分暴露到外部,也很難從外部直接看到鏈牙E,充分確保作為隱形拉鏈的功能。
特別是,在本實施例中,對于與鏈牙安裝部B的拉鏈帶主體部側的鏈牙固定用的線圈縱行W3鄰接的拉鏈帶主體部A的線圈縱行W4和與該線圈縱行W4鄰接的拉鏈帶主體部A的線圈縱行W5的組成針織線,特別是,對于鏈式花線1’、1”,使用比拉鏈帶主體部A的其它鏈式花線1更粗的復絲,同時,作為在該線圈縱行W4及W5處折回的鏈牙安裝部B側的襯緯線,同時并用插入上述鏈牙固定用鏈式花線11的干熱收縮性優(yōu)異的襯緯線12及反襯緯線13,所以,在干熱定形時,襯緯線12及反襯緯線13大大收縮,將兩個線圈縱行W4、W5拉到鏈牙安裝部B側。特別是,由于加大線圈縱行W4的截面并且加厚其厚度,所以,例如即使向使縫制了該隱形拉鏈的被安裝制品的拉鏈被安裝部施加將連續(xù)狀的鏈牙列ER的嚙合脫離的很強的橫向牽引力,在拉鏈帶4的彎折部D處緊密接觸的左右的前述線圈縱行W4、W4也不會脫離,即使從外部也不會看到鏈牙E的嚙合部分。
另外,將上述線圈縱行W4和與該線圈縱行W4鄰接的拉鏈帶主體部A的線圈縱行W5的截面形狀形成得比拉鏈帶主體部A的其它的線圈縱行大,同時,利用緯線12及反襯緯線13拉緊這些線圈縱行W4、W5,所以,各個線圈縱行W4、W5的厚度比構成其它地組織的線圈縱行厚,當施加前述橫向牽引力時,縫制部的縫紉線的線圈勾掛所述線圈縱行W4、W5上,不會進一步移動,拉鏈帶4的彎折部D不會進一步擴展到更大,更難從外部看到連續(xù)鏈牙列ER。另外,形成在上述線圈縱行W4、W5之間的槽的形狀也明顯地表現出來,對被安裝物體的縫制作業(yè)變得更容易。優(yōu)選地,這時的槽寬為1~1.5mm左右,因為不會與被安裝裝物體之間產生縫制開口。
圖5及圖6表示根據本發(fā)明的另外的代表性的實施例的機織隱形拉鏈的連續(xù)狀拉鏈鏈牙列的織入結構例及該隱形拉鏈的彎折形態(tài)。
在圖中所示的機織隱形拉鏈中,配置在鏈牙安裝部B上的經線組由以下部分構成鏈牙固定用經線組21~26,該鏈牙固定用經線組21~26在各個拉鏈鏈牙E的上腿部El1的頂面與鄰接的下腿部El2的底面交替地行進,并且在相鄰的鏈牙E之間交叉;四對共八條上下鏈牙固定用經線組27~34,所述上下鏈牙固定用經線組27~34配置在與鏈牙E之間交叉的鏈牙緊固用經線對21、22,23、24,25、26之間,并在前述鏈牙列ER的各個拉鏈鏈牙E的上腿部El1的頂面上和下腿部El2的底面上不上下交叉地呈直線狀行進,利用在各個鏈牙E之間引緯的兩條一組的緯線40,從上下固定鏈牙E的上下腿部El1、El2。
前述拉鏈鏈牙列ER,與上述實施例中的針織的隱形拉鏈一樣,預先對嚙合頭部Eh及連接部Ec成形的合成樹脂制的單纖絲,使該嚙合頭部El2朝向拉鏈帶主體部A,將連接部Ec配置在鏈牙安裝部B的外緣上,使上下腿部El1、El2上下平行,通過與拉鏈帶4織造的同時依次織入,安裝到拉鏈帶4的鏈牙安裝部B上。在本實施例中,在上述兩條一組的緯線40二次引緯之后,將前述拉鏈鏈牙列ER的各個拉鏈鏈牙E引緯。
本實施例中的拉鏈帶主體部A,由從圖1中的標號35-1所表示的經線到經線35N的多條經線組與前述緯線40依次交叉的平紋組織構成,其中,所述經線35-N與形成在與鏈牙安裝部B相反側的拉鏈帶側緣端處的鄰接的緯線40彼此的線圈端交織的耳部41相鄰。此外,在圖5及圖6中,為了使織物結構變得更加清楚,將拉鏈帶織造用的各個經線21~35-N之間、緯線40之間以及各個拉鏈鏈牙E之間的間隔放大地進行表示,但實際上,經線21~35-N及鄰接的緯線40之間的間隔更致密,各個拉鏈鏈牙E之間的間隔更近。另外,備有以上結構的機織隱形拉鏈,例如,可以利用上述專利文獻4所揭示的織造法制造。
如圖6所示,備有上述結構的半邊拉鏈S,令拉鏈鏈牙列ER位于外側,沿著拉鏈帶主體部A的兩條經線35-1及35-2彎折拉鏈帶4,并通過熱定形將該彎折狀態(tài)固定,其中,所述經線35-1及35-2配置在上述鏈牙列ER的最靠近嚙合頭部Eh處,并與在各個鏈牙E的下腿部El2的底面上行進的鏈牙固定用經線32鄰接。在這樣獲得的機織隱形拉鏈中,當使沿著左右一對半邊拉鏈S的對向側緣配置的嚙合頭部Eh彼此嚙合時,與最靠近鏈牙列ER的嚙合頭部Eh配置的鏈牙固定用經線33、34鄰接的拉鏈帶主體部A的各兩條經線35-1、35-2的部分(彎折部D)相互緊密接觸,將鏈牙嚙合部隱蔽不能從外側看到。
在這種機織隱形拉鏈中,為了在確保拉鏈鏈牙列ER所需要的安裝強度的同時,在通過縫制安裝到被安裝物體上時,即使經由被安裝物體向左右半邊拉鏈S上施加橫向牽引力,也不能從外側看到拉鏈鏈牙列ER的嚙合部分,下面,以上述鏈牙列安裝部B的固定用及緊固用的經線21~32、配置與該安裝部B鄰接的彎折部D處的拉鏈帶主體部A的經線35-1、35-2以及上述緯線40的各個線的使用方式為中心進行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其基本的技術構思與圖1~圖4所示的上述實施例一樣。即,優(yōu)選地,對于上述鏈牙安裝部B的固定用及緊固用經線21~32,特別是對于緊固用經線21~26,使用比構成拉鏈帶4的其它紗線更粗的紗線,同時,對于該紗線,使用由具有比通常更細的單纖維纖度的多個單纖維構成的復絲。通過使用這種粗的復絲,固定及緊固各個鏈牙E的固定及緊固用的經線21~34,可以在各個鏈牙E上扁平化,更寬地覆蓋上腿部El1的頂面,同時,可以使上下腿部El1、El2相互緊密接觸,即使不存在芯線,各個鏈牙ER也不會向拉鏈帶的寬度方向偏移,可以將拉鏈鏈牙列ER牢固地安裝在鏈牙安裝部B上。
此外,對于配置在與鏈牙安裝部B鄰接的拉鏈帶主體部A的彎折部D上的上述經線35-1、35-2,也使用復絲。將這些經線35-1、35-2的粗度設定得比上述各個固定用及緊固用經線21~34的粗度細,比構成其它地組織的經線35-3~35-N粗。而且,對于構成配置在這些彎折部D處的經線35-1、35-2的各個單纖維及構成其它地組織的經線35-3~35-N的經線的單纖維纖度,和上述實施例一樣,使用在0.5~1.5dTex的范圍內的極細的單纖維。這里,如果縮小經線密度,則由于各個經線35-1、35-2被緯線40勒緊,所以不能扁平化,拉鏈帶的穿透方向的厚度增大,當使左右半邊拉鏈S的拉鏈鏈牙E嚙合時,在該彎折部D處的左右經線35-1、35-2彼此變成緊密接觸的狀態(tài),即使經由被安裝物體向左右半邊拉鏈S上施加橫向拉力,前述經線35-1、35-2彼此也很少分離,不能從外側看到拉鏈鏈牙列ER的嚙合部分。
為了使這些功能更加可靠,優(yōu)選地,在上述緯線40的至少一部分中采用干熱收縮率高的紗線,利用干熱定形時的大的收縮,在沿著緊密接觸方向勒緊上述緊固用經線21~26的同時,沿上下配置固定用經線27~34,進而,也將配置在彎折部D處的經線35-1、35-2相互勒緊。但是,對于這種制造方法,由于難以在拉鏈帶寬度方向上切換緯線的種類,所以,例如,對于緯線40也可以使用干熱收縮性高的紗線,使之沿著拉鏈帶的寬度方向收縮,但是,也可以在拉鏈帶的長度方向上分散使用干熱收縮率高的緯線和干熱收縮率低的緯線。這樣,在使用不同收縮率的緯線的情況下,作為干熱收縮率低的紗線,例如,如果使用施加仿毛整理的收縮線的話,即使是干熱收縮率低的紗線,也能夠很好地追隨干熱收縮率高的紗線的行為,而且作為一個整體,獲得柔軟性和柔和感優(yōu)異的拉鏈。
權利要求
1.一種針織、機織的隱形拉鏈,將由合成樹脂制的單纖絲構成的連續(xù)狀的拉鏈鏈牙列(ER)的各個嚙合頭部(Eh)朝向拉鏈帶的主體部(A)側,與拉鏈帶(4)的針織或機織同時,依次將其編入或織入到具有拉鏈帶主體部(A)和拉鏈鏈牙安裝部(B)的由經編組織或機織組織構成的針織、機織的拉鏈帶(4)的拉鏈鏈牙安裝部(B)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隱形拉鏈中,包括多條固定用紗線(11、21~34),所述固定用紗線編入或織入到前述拉鏈鏈牙安裝部(B)內,同時,將前述連續(xù)狀的拉鏈鏈牙列(ER)的各個鏈牙(E)固定到拉鏈鏈牙安裝部(B)上,被各個固定用紗線(11、21~34)覆蓋的前述拉鏈鏈牙列(ER)的各個鏈牙(E)的暴露部分位于嚙合頭部側,若從各個嚙合部(Eh)的前端到連接部(Ec)的內表面的距離為(a)、各鏈牙(E)的被固定用紗線(11、21~34)覆蓋的腿部方向的尺寸為(b),則(b/a)的值大于1/2而小于等于4/5。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針織、機織隱形拉鏈,其特征在于,覆蓋各個鏈牙(E)的上腿部表面的多個各個固定用紗線(11、21~34)的總粗度,具有拉鏈帶的其它組成紗線(1~3、35-1~35-N)的1.5~5倍的粗度。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針織、機織隱形拉鏈,其特征在于,在與前述拉鏈鏈牙列(ER)的嚙合頭部列鄰接的拉鏈主體部(A)的彎折部(D)處的一條以上的經線(1’、1”、35-1、35-2)由復絲構成,該經線(1’、1”、35-1、35-2)的組成單纖維的單纖維纖度被設定成0.5~1.5dTex。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針織、機織隱形拉鏈,其特征在于,將與前述拉鏈鏈牙列(ER)的嚙合頭部列鄰接的拉鏈帶主體部的彎折部(D)處的前述各個經線(1’、1”、35-1、35-2)的總粗度設定得比構成拉鏈帶的地組織的其它經編線(1、2)或者經織線(35-1~35-N)的粗度更粗。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針織、機織隱形拉鏈,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彎折部(D)處的前述經線(1’、1”、35-1、35-2)的單位紗線由兩條以上的并絲紗線構成。
6.如權利要求1~5中任何一項所述的針織、機織隱形拉鏈,其特征在于,構成拉鏈帶(4)的鏈牙安裝部(B)和與該安裝部(B)鄰接的拉鏈帶主體部(A)的至少一部分緯線(12、13、40)具有比拉鏈帶的其它組成紗線(1、2、11、21~35-N)高8~20%的干熱收縮率。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針織、機織隱形拉鏈,其特征在于,除去上述固定用經線(11、21~34)及緯線(3、12、13、40)之外,拉鏈帶(4)的其它全部組成紗線(1、1’、1”、2、35-1~35-N)由多個單纖維構成,所述各個組成單纖維的單纖維纖度為0.5~1.5dTex。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針織、機織隱形拉鏈,其特征在于,作為上述拉鏈帶主體部(A)的組成紗線的一部分的緯線(3、40)的各個組成單纖維的單纖維纖度為1.5~4.0dTex。
9.如權利要求1~3中任何一項所述的針織、機織隱形拉鏈,其特征在于,前述拉鏈帶(4)由經編組織構成,上述固定用經線由經編線(11)構成,將其與配置在最靠拉鏈帶主體部(A)側的線圈縱行鄰接的經編線(1’)的總粗度設定得除前述固定用經編線(11)之外比其它地組織的組成針織線(1、1”)更粗。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針織、機織隱形拉鏈,其特征在于,構成最鄰近前述固定用經線(11)且針織成拉鏈帶主體部(A)的線圈縱行(W4)的針織線,由兩種以上的經編線和在該線圈縱行(W4)中沿著線圈橫列方向向左右折回的緯向插入的兩種襯緯線(12、13)構成,至少所述左右方向的襯緯線(12、13)具有比該線圈縱行(W4)的其它組成針織線高8~20%的干熱收縮率。
11.如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針織、機織隱形拉鏈,其特征在于,前述固定用經編線(11)由鏈式花線構成,其針編弧跨過拉鏈鏈牙的上腿部頂面,其沉降弧連接到地組織上。
12.如權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針織、機織隱形拉鏈,其特征在于,構成最鄰近前述固定用經編線(11)且針織成拉鏈帶主體部(A)的前述線圈縱行(W4)的針織線由鏈式經編線(1’)和特里科特經編紗或者重經組織線構成。
全文摘要
對于拉鏈帶主體部(A)的經編線(1、2)及經織線(21~35-N)的全部使用由0.5~1.5dTex的細的多個單纖維構成的復絲,同時,對于被多條固定用紗線(11、11)覆蓋的各個鏈牙的嚙合頭部的露出部分,令從各嚙合頭部(Eh)的前端到連接部(Ec)的內表面的距離(a)、與被固定用紗線(11、11)覆蓋的鏈牙(E)的覆蓋部分的腿部(EI)方向的尺寸(b)的比值(b/a)大于1/2、在4/5以下。獲得拉鏈鏈牙被穩(wěn)定牢固地安裝,即使在使用當中向拉鏈上施加很強的橫向牽引力,也難以從外部看到拉鏈鏈牙列的嚙合部的薄而且具有柔軟性的針織、機織隱形拉鏈。
文檔編號A44B19/52GK1770993SQ03826508
公開日2006年5月10日 申請日期2003年6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6月2日
發(fā)明者池口祥人, 魚住典央, 松田義雄 申請人:Ykk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