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防滑鞋的鞋釘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防滑鞋的鞋底的鞋釘裝置。本發(fā)明還涉及包括這種鞋釘裝置 的鞋。
背景技術:
配備有鞋釘?shù)男糜谠诠饣谋砻嫔汐@得好的抓緊。典型地,釘鞋對于在覆蓋有 雪與冰的街道或人行道上行走的人和打高爾夫球的人來說是有用的。傳統(tǒng)的釘鞋具有這樣 的缺點在穿用中、還有在例如硬表面之類的并不必需鞋釘?shù)那闆r下,或者在例如大部分室 內(nèi)地板之類的不適合鞋釘?shù)那闆r下,鞋釘與地面持續(xù)接觸。這導致鞋釘和某些表面過度磨 損,或者使得需要頻繁更換鞋。為了克服這些缺點,多年來已提出了各種具有可回縮鞋釘?shù)男氖纠?。US 4873774公開了一個示例,其中使用液壓來推動防滑釘從鞋底的底部伸出。在US 5299369 中公開了另一示例,其中使用氣動致動、可轉(zhuǎn)動的鞋釘。在US 6058627中公開了又一示例, 其中鞋釘可在縮回位置與伸出位置之間滑動。在US 612 5556中公開了又一示例,其使用 高壓液體來使鞋釘伸出。SE 524692公開了一種系統(tǒng),其中,被置于外鞋底下方的液壓致動與受控提升墊設 置成膨脹從而使安裝于外鞋底的鞋釘與地面松軟地接觸。US 4375729公開了一類鞋,其具有附接于鞋底的柔性凹槽或凹部的鞋釘,其中,滑 動凸輪構件被用于促使鞋釘從縮回位置到伸出位置。WO 2007/037731公開了一種結構,其中,上鞋底和下鞋底相對于彼此是可動的,并 且使用了可滑動的鎖定板以將鞋底相對于彼此鎖定。彈簧被用于迫使鞋底分開而使鞋釘縮 回。GB 2420485公開了一種相似的、但無鎖定功能的結構,其中,通過向上鞋底施加壓力而 迫使部分回縮的彈簧懸置的鞋底釘突出。與已知的具有可回縮鞋釘?shù)男嚓P的普遍問題是復雜的結構、低的結構強度和 /或暴露于泥土時的功能問題。所以,在該領域中仍然需要改進。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可回縮鞋釘?shù)姆阑以摲阑纫郧肮?防滑鞋更簡單和更可靠。該目的通過包含在獨立權利要求1和12中的技術特征所限定的鞋釘裝置和鞋實 現(xiàn)。從屬權利要求包含本發(fā)明的有利的實施方式、進一步的發(fā)展和變型。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防滑鞋的鞋底的鞋釘裝置,所述鞋釘裝置包括鞋釘和回彈裝 置,所述回彈裝置設置成當處于受壓狀態(tài)時,允許鞋釘從鞋的鞋底伸出以提供防滑性能; 當恢復到不受壓狀態(tài)時,使鞋釘至少部分地縮回到鞋底中。本發(fā)明的鞋釘裝置的特征在于回彈裝置包括彈性隔板件,所述彈性隔板件具有 內(nèi)部和圍繞該內(nèi)部的外部,其中,內(nèi)部和外部可相對于彼此回彈性地運動。此外,包括鞋釘?shù)男攩卧O置于隔板件的內(nèi)部的開口內(nèi),使得鞋釘沿軸向方向從隔板件伸出,其中,鞋釘 單元設置成在軸向方向上是可動的而相對于開口是固定的,以便允許鞋釘單元隨隔板件的 內(nèi)部一起運動。鞋釘裝置還包括弓I導和支撐裝置,其用于在內(nèi)部相對于外部運動時引導鞋 釘單元的軸向運動。這種設計的一個優(yōu)點是可以避免使用傳統(tǒng)的用于鞋釘?shù)淖詣踊乜s的卷簧。在鞋 中結合這種卷簧使得制造復雜。此外,由于灰塵、泥土以及腐蝕,卷簧的功能可能會受到限 制。另一個優(yōu)點是因為鞋釘固定于開口并因此而隨隔板件的活動內(nèi)部一起運動,所 以更容易實現(xiàn)圍繞鞋釘?shù)暮线m的密封。在傳統(tǒng)的鞋釘裝置中,鞋釘從圓形通道中伸出和縮 回至圓形通道中。在這種設計中,幾乎不可能防止泥土、鹽等進入所述通道。又一個優(yōu)點是鞋釘在從鞋底中伸出時保持穩(wěn)定、即在鞋的使用中鞋釘?shù)膹澢?/或松動的風險是低的。在本發(fā)明的一種有利的實施方式中,彈性隔板件具有杯狀部,所述杯狀部適于在 受到軸向壓力時產(chǎn)生彈力/彈簧力,該彈力能夠在壓力被去除時恢復杯狀。相比于例如一 片扁平的彈性材料,使用這種拱形的隔板件的優(yōu)點是可以使鞋釘在其縮回位置與伸出位 置之間切換時運動的距離、即鞋釘行程的長度變得更長而不使隔板件受到較大的壓力。鞋 釘行程的長度增大使得易于實現(xiàn)鞋釘?shù)淖銐虼蠡乜s和足夠大伸出延伸。此外,壓力減小導 致產(chǎn)品更耐用。拱形隔板件具有另一個優(yōu)點它有效地去除可能聚集在鞋釘周圍的泥土。 優(yōu)選地,內(nèi)部形成為杯狀部的底部,從而使鞋釘沿軸向方向從底部伸進杯狀部內(nèi)。在本發(fā)明的一種有利的實施方式中,鞋釘裝置適于設置在鞋底的開口內(nèi)。在本發(fā)明的一種有利的實施方式中,鞋釘單元包括鞋釘承載構件,所述鞋釘承載 構件設置成與隔板件的上側(cè)相互作用以防止鞋釘單元進一步在朝向隔板件的下側(cè)的方向 上運動。在本發(fā)明的一種有利的實施方式中,引導和支撐裝置包括鞋釘引導構件,所述鞋 釘引導構件具有貫通的開口,其適于引導鞋釘單元的軸向運動。在本發(fā)明的一種有利的實施方式中,鞋釘引導構件剛性地連接于隔板件的外部。在本發(fā)明的一種有利的實施方式中,鞋釘引導構件包括用于將鞋釘裝置固定在鞋 內(nèi)的翼狀的止擋裝置。在本發(fā)明的一種有利的實施方式中,鞋釘承載構件延伸穿過貫通開口,并突出在 貫通開口的上端。在本發(fā)明的一種有利的實施方式中,隔板件形成為柔性構件的適于密封鞋底開口 的一部分。在本發(fā)明的一種有利的實施方式中,鞋釘裝置設置成使得在鞋釘裝置設置于鞋內(nèi) 時,隔板件的外部相對于鞋底是基本固定的。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具有上述類型的鞋釘裝置的鞋。在本發(fā)明的鞋的一種有利的實施方式中,其包括下鞋底構件和上鞋底構件,其中, 鞋釘裝置設置在下鞋底構件中,以及其中,下鞋底構件相對于上鞋底構件可沿豎直方向運 動,使得允許上鞋底構件向鞋釘裝置提供壓力以迫使鞋釘從鞋底中突出。在本發(fā)明的鞋的一種有利的實施方式中,其包括可調(diào)節(jié)的鎖定板和間隔裝置,所述間隔裝置適于允許阻止下鞋底構件與上鞋底構件之間的相對運動。
在下面給出的本發(fā)明的描述中,參考了以下附圖,其中
圖1以分解視圖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鞋的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
圖2以局部剖視圖示出根據(jù)圖1的組裝好的鞋的前部;
圖3示出根據(jù)圖1的鞋的后鞋釘裝置;
圖4以局部剖視圖示出根據(jù)圖3的后鞋釘裝置;
圖5以分解視圖示出根據(jù)圖3的后鞋釘裝置;
圖6示出根據(jù)圖1的鞋的前鞋釘裝置;
圖7以側(cè)剖視圖示出根據(jù)圖6所示的前鞋釘裝置;
圖8以分解視圖示出根據(jù)圖6所示的前鞋釘裝置;
圖9示出定位于根據(jù)圖1所示的鞋的后部、鎖定位置的鎖定板;
圖10示出定位于根據(jù)圖1所示的鞋的前部、非鎖定位置的鎖定板
圖11示出處于縮回位置的前鞋釘裝置;以及
圖12示出處于伸出位置的前鞋釘裝置。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以分解視圖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防滑鞋1的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鞋1包括上 部3、上鞋底構件5、鎖定板7、下鞋底構件9以及多個后鞋釘裝置8和前鞋釘裝置18。下鞋 底構件9設置有相應的多個開口 10以容納鞋釘裝置8、18。鞋釘裝置8、18在定位于相應的 開口 10中時緊固于下鞋底構件9。鞋1設置成允許上鞋底構件5與下鞋底構件9之間距離的變化(除了在鞋的很靠 前部和弓形部中的一些區(qū)域,在所述一些區(qū)域中,所述變化對于鞋釘?shù)墓δ懿⒉恢匾?。柔 性的鞋底連接裝置12連接上鞋底構件5和下鞋底構件9。上鞋底構件5的下側(cè)設置有第一 間隔裝置4,其朝向鎖定板7延伸。鎖定板7的上側(cè)設置有相應的第二間隔裝置6,其朝向 上鞋底構件5延伸以允許第一間隔裝置4與第二間隔裝置6之間的相互作用。鎖定板7在 鞋1的縱向方向上可滑動地調(diào)節(jié)以使第一間隔裝置4和第二間隔裝置6可相對彼此運動。 第一間隔裝置4和第二間隔裝置6是一體的突起部的形式、在大部分情況下具有細長的形 狀。在第一間隔裝置4的突起部之間的空間可被認為是用于容納第二間隔裝置6的突起部 的開口且反之亦然。當鎖定板7定位于后部、鎖定位置時,鞋1設定在鎖定、鞋釘縮回的位置,上鞋底構 件5與下鞋底構件9之間具有一定的初始的、固定的距離。當鎖定板7定位于前部、非鎖定 位置時,鞋1設定在非鎖定、防滑的位置,其中,上鞋底構件5與下鞋底構件9之間的距離可 以變化以便使鞋釘伸出。這在下面作進一步的描述。在下鞋底構件9的腳跟部分中設置有致動機構,所述致動機構包括手柄14和曲桿 15(見圖10和11),其用于在鎖定板7的兩個位置之間移動鎖定板7。圖2以局部剖視圖示出根據(jù)圖1的鞋1在組裝好的狀態(tài)下的前部。在此鎖定板7 設定在其后部、鎖定的位置,從而使第一間隔裝置4在第二間隔裝置6的上方對準。這樣上
6鞋底構件5和下鞋底構件9被阻止相對于彼此比第一間隔裝置4和第二間隔裝置6的高度 之和所限定的距離更接近。上鞋底構件5被擱在設置于下鞋底構件9中的柔性凸緣9b(見圖1)上。在鞋1 的很靠前部、以及在鞋1的弓形部,該凸緣由下面的材料支撐。在靠近該支撐材料的區(qū)域, 上鞋底構件5與下鞋底構件9之間的距離不能變化(除了支撐材料的壓縮)。在其余的區(qū) 域、特別是在鞋釘裝置8、18所處的區(qū)域中,由于凸緣9b和上鞋底構件5是柔性的,所以距 離能夠變化。在一些位置處支撐凸緣9b的優(yōu)點是當鎖定板7設定于其非鎖定位置時,鞋 1變得更穩(wěn)固。圖2也示出安裝于下鞋底構件9的開口 10中的兩個前鞋釘裝置18。鞋釘裝置8、 18相對于水平定位的鞋1豎直地延伸穿過細長的開口 16(見圖1)并一直到達上鞋底構件 5的下側(cè)。圖3-5和圖6-8分別示出根據(jù)圖1的鞋1的后鞋釘裝置8和前鞋釘裝置18。前鞋 釘裝置18和后鞋釘裝置8具有大致相同的結構,但后鞋釘裝置8更長以配合到下鞋底構件 9的較厚的鞋跟部分。如圖5和8中清楚地示出的,每一鞋釘裝置8、18包括鞋釘承載構件21、31、鞋釘 22、32、鞋釘引導構件23、33、擠壓墊圈24、34和柔性構件25、35。鞋釘22、32優(yōu)選地由硬金屬或不銹鋼制成以便耐磨損。在該示例中,鞋釘22、32 具有2mm的直徑和15mm的長度。當然能夠使用其它的材料和尺寸。鞋釘承載構件21、31由塑料制成并且模制于鞋釘22、32上以形成一體式的鞋釘單 元。鞋釘承載構件21、31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用于允許控制鞋釘22、32的運動的裝置,如下 面進一步描述的那樣。圓周向延伸的突起部形式的止擋裝置21a、31a設置成離鞋釘承載構 件21、31的下端部一定距離??商娲兀?2、32和鞋釘承載構件21、31可制造成一個 一體式的零件,但這種部件制造起來可能更加昂貴,至少在由硬金屬制造該部件時是這樣。鞋釘引導構件23、33由塑料制成并且具有適于容納鞋釘承載構件21的縱向貫通 開口 23c、33c以用于在徑向方向上固定鞋釘單元21、31、22、32。鞋釘引導構件23、33的主 要功能是i)支撐、穩(wěn)定和引導鞋釘承載構件21、31,特別在鞋1的使用過程中其在引導構 件23、33的內(nèi)部沿軸向運動時是這樣;ii)穩(wěn)定柔性構件25、35 ;以及iii)防止鞋釘22、32 和鞋釘承載構件21、31朝柔性構件25、35向下運動得太遠。后者通過如下方式實現(xiàn)為每 一引導構件23、33提供適于與承載構件21、31上的止擋裝置21a、31a相互作用的內(nèi)止擋楔 33a(見圖8),并且為引導構件23、33提供翼狀的止擋裝置23b、33b,所述止擋裝置23b、33b 設置在引導構件23、33的頂部并適于在鞋釘裝置8、18的安裝過程中穿過鎖定板7中的細 長的開口 16(見圖1)以便能夠在安裝時與鎖定板5的上側(cè)相互作用。鞋釘支撐和引導構件21、31、23、33例如可以由縮筌或聚酰胺塑料制成并可以利 用玻璃纖維進行加強。在該示例中的柔性構件25、35由熱塑聚氨酯制成并且包括杯狀部25a、35a形式的 柔性隔板件,所述杯狀部25a、35a具有底部25b、35b和圍繞杯的主開口 25c、35c的外邊緣 25e、35e。外邊緣25e、35e向上并稍向內(nèi)地延伸以形成柔性構件25、35的圍繞杯狀部25a、 35a的外部。該外部剛性地連接于引導構件23、33。圍繞柔性構件25、35的外部的外側(cè)延伸的圓環(huán)狀凸脊或凸緣25f、35f設置成用配合至下鞋底構件9的開口 10中的對應的凹槽。這在鞋釘裝置8、18附接于下鞋底構件9中 的開口 10時提供了適當?shù)拿芊?。它也有助于將柔性構?5、35保持就位。在柔性構件25、 35的外部的外側(cè)也設置有豎直的凸脊25g、35g以用于與開口 10中對應的凹槽合作。這樣 防止了鞋釘裝置8、18的無意識的轉(zhuǎn)動。在底部25b、35b的中央位置處設置有用于容納擠壓墊圈24、34和鞋釘22、32的開 Π 25d、35d。擠壓墊圈24、34優(yōu)選地由鋁或黃銅制成。它具有圓錐形的下部,作為組裝鞋釘裝 置8、18時的第一步,所述圓錐形的下部受迫穿過底部25b、35b中的開口 25d、35d。擠壓墊 圈24、34的上部略微呈圓錐形,且在該示例中,當緊固于柔性構件25、35時,其被牢固地壓 入/鉚定至底部25b、35b。擠壓墊圈24、34提供了圍繞鞋釘22、32的密封并為鞋釘承載構 件21、31提供支撐。在將擠壓墊圈24、34緊固之后,鞋釘引導構件23、33在被壓入/旋入柔性構件25、 35上的杯狀部25a、35a的外側(cè)和從杯的外邊緣25e、35e延伸的外部的內(nèi)側(cè)的位置。用于阻 止柔性構件25、35與鞋釘引導構件23、33之間的相對轉(zhuǎn)動的裝置設置成兩個部件上的止擋 楔和對應的凹槽的形式。在接下來的組裝步驟中,將包括鞋釘22、32和鞋釘承載構件21、31的一體式鞋釘 單元插入到引導構件23、33中。為了將鞋釘單元8、18安裝在鞋1中,將鞋釘裝置8、18插入穿過下鞋底構件9中 的開口 10并部分地穿過鎖定板7中的細長的開口 16并在此之后轉(zhuǎn)動90°從而使翼狀的止 擋裝置23b、33b定位于鎖定板7的上方,并使所有其它的協(xié)作的裝配件適當?shù)馗浇?。鞋?裝置8、18中的每一個都可從鞋1中拆除,這是一個優(yōu)點,因為可以更換磨損的或失靈的鞋 釘裝置8、18。當鞋釘裝置8、18安裝于鞋1時,鞋釘22、32和其鞋釘承載構件21、31以及柔性構 件25、35的杯狀部25a、35a相對于下鞋底構件9是可動的。鞋釘裝置8、18的其它部分、例 如柔性構件25、35的外邊緣25e、35e相對于下鞋底構件9是固定的。柔性構件25、35具有兩個主要功能。第一功能是作為彈簧使用在受壓狀態(tài)、即在 該示例的壓縮中,允許鞋釘22、32從鞋底9中突出;而在回到不受壓狀態(tài)時、即在該示例的 伸展中,使鞋釘22、32縮回到鞋底中。第二功能是提供防止泥土、鹽等經(jīng)過開口 10進入鞋 的密封。原則上,這些功能均可以通過柔性構件25、35的杯狀部25a、35a實現(xiàn)。因為它是 杯狀的、并且因為它是由彈性材料制成的,因此,當受到軸向壓縮時、即當在使底部25b、35b 朝杯的主開口 25c、35c移動的方向上受壓并因此而使底部25b、35b更靠近杯的外邊緣25e、 35e時,它能夠產(chǎn)生彈力。當壓力去除時,所產(chǎn)生的彈力又能夠恢復杯狀。這種行為類似于 吸盤或板簧的行為。術語“杯狀”意思是形狀為總體或部分地拱形或漏斗形,或者可以是這兩種形狀的 某種混合。鞋釘22、32設置成相對于杯狀部25a、35a的底部25b、35b是固定的,至少當鞋釘 裝置8、18在使用時是這樣。其一個效果是將鞋釘承載構件21、31以及因此的鞋釘22、32 向杯狀部25a、35a的擠壓導致杯狀部25a、35a的軸向受壓,該杯狀部25a、35a變形并產(chǎn)生如上述的彈力。當壓力釋放時,彈力恢復杯狀并促使鞋釘22、32回到其縮回位置。在此處所示的實施方式中,鞋1設置成當鎖定板7設定在其非鎖定位置時,允許 上鞋底構件5向鞋釘承載構件21、31的上側(cè)施加壓力,使得在沿徑向壓縮杯狀部25a、35a 的同時將鞋釘22、32從下鞋底構件9向下壓出。這在圖12中示出。當不向鞋釘承載構件 21、31的上側(cè)施加壓力時,杯狀被恢復并鞋釘22、32縮回。這在圖11中示出。擠壓墊圈24、34的下部和柔性構件的杯狀部25a、35a的內(nèi)部適于防止小石子或類 似的物件被卡住和對鞋釘裝置8、18的功能的破壞。圖9示出組裝好的鞋1的下部,其中,鎖定板7位于后部、鎖定位置處。在該位置 處,上間隔裝置4和下間隔裝置6在彼此的頂部對準以便阻止上鞋底構件5與下鞋底構件 9之間的相對豎直運動。這里鞋釘裝置8、18定位于細長的開口 16的前部。圖9與圖2中 所示出的相似。通過將手柄14拉開并將其在如箭頭A所指的逆時針方向上轉(zhuǎn)動,曲桿15也將逆 時針地轉(zhuǎn)動,該曲桿15作用于鎖定板7上并迫使鎖定板7在如箭頭B所指的向前的方向上 滑動以便定位于向前、非鎖定的位置。該非鎖定位置如圖10所示。圖10還示出在該位置處鞋釘裝置8、18定位于細長的開口 16的前部。也示出手 柄14已經(jīng)被折回到下鞋底構件9中。在圖10所示的位置,上間隔裝置4和下間隔裝置6相對于彼此移位,使得允許上 間隔裝置4定位在下間隔裝置6之間或其側(cè)面的空間中,且反之亦然。因此,在該位置允許 上鞋底構件5與下鞋底構件9之間相對的豎直運動。通過將上鞋底構件5和下鞋底構件9 壓到一起、例如通過使用鞋1走動一步并將重量置于其上,上鞋底構件5的下側(cè)將向鞋釘承 載構件21、31的上側(cè)上施加壓力使得迫使鞋釘22、32從下鞋底構件9的下方突出。當上鞋 底構件5上的壓力釋放時、例如通過走動下一步并將腳從地面提起,柔性構件25的杯狀部 25a、35a的回彈特性迫使鞋釘22、32縮回到下鞋底構件9中。該功能進一步地在圖11-12中示出,其中,圖11示出處于縮回位置的前鞋釘裝置 18的放大視圖,以及其中,圖12示出處于伸出位置的前鞋釘裝置18的放大視圖。在圖11中,鞋1處于鎖定位置,鞋釘縮回到下鞋底構件9中,S卩,可滑動的鎖定板 7設定在其后部的鎖定位置。在縮回位置,鞋釘32在此特定的示例中定位于下鞋底構件9 的下表面上方的2mm處。此時柔性構件35的杯狀部35b處于休息的狀態(tài)、即它不受到軸向 的(豎直的)壓力。此外,圖11還示出配合至下鞋底構件9的開口 10中的凹槽的凸緣或者凸脊35f, 該凸緣35f將柔性構件35、具體的是外邊緣35e保持就位。在圖12中,鞋1處于其非鎖定位置、即可滑動的鎖定板7設定在其前部的非鎖定 位置。由箭頭所指的向下指向的力施加于上鞋底構件5在鞋釘裝置18上方的區(qū)域。這樣 具有效果是上鞋底構件5朝下鞋底構件9運動,同時將鞋釘承載構件31下壓穿過鞋釘引 導構件33。這樣杯狀部35a在其軸向(豎直)方向上被減壓,這反過來又具有的效果是 使鞋釘32伸到下鞋底構件9的下方、在此情況下為下方3mm處。如圖12中可觀察到的,主 要是杯狀部35a的中間部分、即連接底部35b和外邊緣35e的部分變形并產(chǎn)生彈力,該彈力 在壓力釋放時自動地迫使鞋釘32回到其縮回位置。鞋釘裝置8、18用于設置在鞋底9中以便使隔板件25a、35a的外圍部分25e、35e相對于鞋底9是固定的。鞋釘裝置8、18形成為適于附接于鞋1的單獨的單元。當鞋釘裝置8、18設置于鞋1中時,杯狀的彈性隔板件25a、35a具有面朝下,背離 鞋1的下側(cè);和面朝上、朝向鞋1的上側(cè)。用于引導鞋釘單元21、31、22、32的軸向運動的引 導與支撐構件23、33設置在隔板件25a、35a的上側(cè)。本發(fā)明不限于上述的實施方式,而是可在權利要求的范圍內(nèi)作各種變型。例如,隔板件25a、35a無需是杯狀而可以是例如一片扁平的彈性材料,所述扁平 的彈性材料允許鞋釘22、32相對于外邊緣運動并在無壓力施加于鞋釘22、32時恢復到扁平 的形狀。但是,使用拱形隔板件25a、35a的一個優(yōu)點是可以使鞋釘在其縮回位置與伸出位 置之間切換時運動的距離、即鞋釘行程的長度變得更長而不使隔板件受到較大的壓力。增 大的鞋釘行程的長度使得更容易實現(xiàn)鞋釘?shù)淖銐虼蟮幕乜s和足夠大的伸出。此外,壓力減 小導致產(chǎn)品更耐用。鞋釘單元21、31、22、32穿過隔板件25a、35a的貫通可通過不同的方式實現(xiàn)。例 如,可通過為鞋釘提供凹槽和通過為墊圈提供擠壓或卡扣就位的相應的凸緣/突起,將擠 壓墊圈24、34從隔板件25a、35a的下側(cè)擠壓就位。此外,隔板件25a、35a可設置有圍繞開 口 25d、35d的凸緣。優(yōu)選地,墊圈和鞋釘承載構件21、31均設置成圍繞該凸緣。這為鞋釘 單元21、31、22、32提供良好的支撐和引導。此外,鞋釘22、32可設置有防止鞋釘22、32從鞋釘承載構件21、31中松開的頭部。
權利要求
一種用于防滑鞋(1)的鞋底(9)的鞋釘裝置(8,18),所述鞋釘裝置(8,18)包括鞋釘(22,32)和回彈裝置,所述回彈裝置設置成當處于受壓狀態(tài)時,允許所述鞋釘(22,32)從所述鞋(1)的所述鞋底(9)中伸出以提供防滑性能;當恢復到不受壓狀態(tài)時,使所述鞋釘(22,32)至少部分地縮回到所述鞋底中(9)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彈裝置包括彈性隔板件(25a,35a),所述彈性隔板件(25a,35a)具有內(nèi)部(25b,35b)和圍繞所述內(nèi)部(25b,35b)的外部(25e,35e),其中,所述內(nèi)部和外部(25b,35b,25e,35e)可相對于彼此回彈性地運動,其中,包括所述鞋釘(22,32)的鞋釘單元(21,31,22,32)設置于所述隔板件(25a,35a)的所述內(nèi)部(25b,35b)的開口(25d,35d)內(nèi),使得所述鞋釘(22,32)沿軸向方向從所述隔板件(25a,35a)伸出,以及其中,所述鞋釘單元(21,31,22,32)設置成在軸向方向上是可動的而相對于所述開口(25d,35d)是固定的,以便允許所述鞋釘單元(21,31,22,32)與所述隔板件(25a,35a)的所述內(nèi)部(25b,35b)一起運動,所述鞋釘裝置(8,18)還包括引導和支撐裝置(23,33),其用于在所述內(nèi)部(25b,35b)相對于所述外部(25e,35e)運動時引導所述鞋釘單元(21,31,22,32)的所述軸向運動。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鞋釘裝置(8,18),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隔板件(25a,35a)具有杯狀部,所述杯狀部適于在受到軸向壓力時產(chǎn)生彈 力,所述彈力能夠在所述壓力被去除時恢復所述杯狀形狀。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鞋釘裝置(8,18),其特征在于所述內(nèi)部(25b,35b)形成所述杯狀部(25a,35a)的底部部分,從而使所述鞋釘(22,32) 沿軸向方向從所述底部(25b,35b)延伸到所述杯狀部(25a,35a)內(nèi)。
4.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鞋釘裝置(8,18),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釘裝置(8,18)適于設置在所述鞋底(9)的開口(10)內(nèi)。
5.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鞋釘裝置(8,18),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釘單元(21,31,22,32)包括鞋釘承載構件(21,31),所述鞋釘承載構件(21,31) 設置成與所述隔板件(25a,35a)的上側(cè)相互作用以便防止所述鞋釘單元(21,31,22,32)在 朝向所述隔板件(25a,35a)的下側(cè)的方向上進一步運動。
6.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鞋釘裝置(8,18),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導和支撐裝置包括鞋釘引導構件(23,33),所述鞋釘引導構件(23,33)具有貫 通開口(23c,33c),所述貫通開口 (23c, 33c)適于引導所述鞋釘單元(21,31,22,32)的軸向 運動。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鞋釘裝置(8,18),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釘引導構件(23,33)剛性地連接于所述隔板件(25a,35a)的所述外部(25e, 35e) ο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鞋釘裝置(8,18),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釘引導構件(23,33)包括翼狀的止擋裝置(23b,33b),所述翼狀的止擋裝置 (23b,33b)用于將所述鞋釘裝置(8,18)固定在所述鞋(1)內(nèi)。
9.根據(jù)權利要求5和6所述的鞋釘裝置(8,18),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釘承載構件(21,31)延伸穿過所述貫通開口(23c,33c)并在所述貫通開口(23c, 33c)的上端突出。
10.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鞋釘裝置(8,18),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件(25a,35a)形成柔性構件(25,35)的適于密封所述鞋底開口(10)的部分。
11.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鞋釘裝置(8,18),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釘裝置(8,18)設置成使得在所述鞋釘裝置(8,18)設置于所述鞋(1)中時,所 述隔板件(25a,35a)的所述外部(25e,35e)相對于所述鞋底(9)是基本固定的。
12.鞋(1),其特征在于所述鞋(1)包括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鞋釘裝置(8,18)。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鞋(1),其特征在于所述鞋(1)包括下鞋底構件(9)和上鞋底構件(5),其中,所述鞋釘裝置(8,18)設置 在所述下鞋底構件(9)中,并且所述下鞋底構件(9)相對于所述上鞋底構件(5)豎直地運 動,以允許所述上鞋底構件(5)向所述鞋釘裝置(8,18)提供壓力以迫使所述鞋釘(22,32) 從所述鞋(9)中突出。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的鞋(1),其特征在于所述鞋⑴包括可調(diào)節(jié)的鎖定板⑵和間隔裝置(4,6),所述間隔裝置(4,6)適于阻止 所述下鞋底構件(9)與所述上鞋底構件(5)之間的所述相對運動。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防滑鞋(1)的鞋底(9)的鞋釘裝置(8、18),所述鞋釘裝置(8、18)包括鞋釘(22、32)和回彈裝置,所述回彈裝置設置成當處于受壓狀態(tài)時,允許所述鞋釘(22、32)從所述鞋(1)的所述鞋底(9)中伸出以提供防滑性能;而當恢復到非受壓狀態(tài)時,使所述鞋釘(22、32)至少部分地縮回到所述鞋底(9)中。本發(fā)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回彈裝置包括彈性隔板件(25a、35a),所述彈性隔板件(25a、35a)具有內(nèi)部(25b、35b)和圍繞所述內(nèi)部(25b、35b)的外部(25e、35e);其中,所述內(nèi)部和外部(25b、35b、25e、35e)可相對于彼此回彈性地運動;其中,包括所述鞋釘(22、32)的鞋釘單元(21、31、22、32)設置于所述隔板件(25a、35a)的所述內(nèi)部(25b、35b)的開口(25d、35d)內(nèi),使得所述鞋釘(22、32)沿軸向方向從所述隔板件(25a、35a)中伸出;以及其中,所述鞋釘單元(21、31、22、32)設置成在軸向方向上是可動的而相對于所述開口(25d、35d)是固定的,以便允許所述鞋釘單元(21、31、22、32)隨所述隔板件(25a、35a)的所述內(nèi)部(25b、35b)一起運動;所述鞋釘裝置(8、18)還包括引導和支撐裝置(23、33),其用于在所述內(nèi)部(25b、35b)相對于所述外部(25e、35e)運動時引導所述鞋釘單元(21、31、22、32)的所述軸向運動。本發(fā)明也涉及一種包括這種鞋釘裝置的鞋。
文檔編號A43C15/14GK101951799SQ200880127164
公開日2011年1月19日 申請日期2008年3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3月7日
發(fā)明者米卡埃爾·阿馬克 申請人:夾持力技術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