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運動鞋鞋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運動鞋,具體涉及運動鞋鞋底。
背景技術:
在運動過程中,人體的足部是與地面直接接觸的部位,該部位將承受幾倍于人體 體重的地面沖擊力,如此巨大的沖擊力極易對人體足部以及其他身體部位造成傷害,因此, 運動鞋的緩沖緩震功能在運動鞋設計過程非常重要。目前運動鞋的緩沖緩震功能主要是利用緩沖吸震功能材料或者緩震力學結構來 實現(xiàn)的,但是,這些設計在取得較好的緩震功能的同時也極大的削弱了運動鞋的穩(wěn)定性能。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解決在提高運動鞋緩震功能的同時保證運動穩(wěn)定 性的問題。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運動鞋鞋底,該運 動鞋鞋底的鞋跟上設有一個向后開口的楔形開口,該楔形開口內嵌裝有外形與其相適配的 緩震裝置,所述緩震裝置由聚氨酯材料制成的吸震緩沖墊、由TPU制成的穩(wěn)定片和由TPU制 成的承托,所述吸震緩沖墊外形呈楔形,所述穩(wěn)定片覆蓋在所述吸震緩沖墊的上表面上,所 述承托環(huán)套在所述吸震緩沖墊的外側面上。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楔形開口的下壁上設有與鞋底底面相通的通孔,該通孔設置 在與足部后跟外側相對的位置上,內嵌裝有由TPU制成的柱狀散震體,且所述散震體與吸 震緩沖墊的底面相抵。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散震體呈圓柱體狀。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散震體呈橢圓柱體狀。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散震體的底面上設有多個圓環(huán)形凹槽,所述多個圓環(huán)形凹槽 同心設置且依次嵌套。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散震體的底面上設有多個橢圓環(huán)形凹槽,所述多個橢圓環(huán)形 凹槽依次嵌套。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承托的內壁與所述吸震緩沖墊的外側面之間設有2-3mm的間隙。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穩(wěn)定片的左、右及后側面上分別設有向下突出的弧形擋邊,所 述弧形擋邊的內表面分別抵靠在所述承托的外側面上。本發(fā)明,運動鞋鞋底的鞋跟上嵌裝有緩震裝置,該緩震裝置中聚氨酯材料制成的 吸震緩沖墊的外周環(huán)套一圈由TPU制成的承托,通過吸震緩沖墊模擬足跟脂肪,吸收并緩 沖運動過程中足部所受到的沖擊力,配合足跟部的脂肪實現(xiàn)吸震緩震功能,并且承托可以 對吸震緩沖墊起到良好的支撐、容置作用,避免足跟部的過度內旋,解決了提高運動鞋緩震 功能的同時保證運動穩(wěn)定性的問題。
圖1為本發(fā)明提供的運動鞋鞋底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的A-A剖面圖;圖3為本發(fā)明提供的運動鞋鞋底底面視圖;圖4為緩震裝置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4中的B-B剖面圖;圖6為緩震裝置分解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出詳細的說明。運動生物力學的研究發(fā)現(xiàn),人體足部在運動過程中,如行走、跑步等運動中,后腳 跟外側先著地,然后過渡到后跟內側以及前腳掌,后跟外側著地的瞬間沖擊力巨大。根據(jù)足 部的構造特點,后跟外側著地后將平穩(wěn)的過渡到后跟內側,配合足踝的內旋以緩沖著地時 的瞬間沖量,根據(jù)上述運動生物力學特點,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運動鞋鞋底,模擬足部的運動 結構特點,使得足跟平緩的內旋并且要控制過渡內旋和后跟平穩(wěn)度,從而解決提高運動鞋 緩震功能的同時保證運動穩(wěn)定性的問題。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發(fā)明提供的運動鞋鞋底10,其鞋跟上設有一個向后開 口的楔形開口,該楔形開口內嵌裝有外形與其相適配的緩震裝置20,所述緩震裝置20的具 體結構參見圖4、圖5和圖6,包括由聚氨酯材料制成的吸震緩沖墊21、由TPU(熱塑性聚氨 酯彈性體橡膠)制成的穩(wěn)定片22和由TPU制成的承托23。足跟脂肪能吸收并緩沖運動過程中足部所受到的沖擊力,但足跟脂肪較少很難全 部吸收并緩沖劇烈運動過程中的沖擊力,在本發(fā)明中,由聚氨酯材料制成的吸震緩沖墊21 填充于整個足跟部位,模擬足跟脂肪并配合足跟部脂肪實現(xiàn)更好的吸震緩震功能。吸震緩 沖墊21外形呈楔形,穩(wěn)定片22覆蓋在吸震緩沖墊21的上表面上,承托23環(huán)繞所述吸震緩 沖墊21的外側面設置,將其包容,對吸震緩沖墊21起到支撐、容置作用,同時避免足跟部的 過度內旋,承托23的內壁與吸震緩沖墊21的外側面之間設有2-3mm的間隙4,該間隙4可 以有效地控制吸震緩沖墊21的變形量,一方面能提供很好的緩沖減震作用,另一方面也不 會由于吸震緩沖墊21的變形量過大而對足跟產生傷害,同時可以提供較快的起動力。穩(wěn)定 片22的左、右及后側面上分別設有向下伸出的弧形擋邊221,所述弧形擋邊221的內表面分 別抵靠在所述承托的外側面上,用于防止承托23的移動,同時增強TPU支撐片在受到足跟 沖擊力時的耐折性能。在本實施例中,承托23的底部為敞口結構,使用時分別安裝在鞋底 上。但是為了便于單獨生產和快速組裝,也可以將承托23作成底部封閉的盒狀結構,將運 動鞋鞋底緩震裝置作成一個整體結構。為了得到更好的緩震效果,運動鞋鞋底上楔形開口的下壁上設有與鞋底底面相通 的通孔,該通孔設置在與足部后跟外側相對的位置上,內嵌裝有由TPU材料制成的柱狀散 震體30,且所述散震體30與吸震緩沖墊21的底面相抵。散震體30可以具有多種實施例,以下為幾種典型結構。(1)散震體30呈圓柱體狀。
(2)散震體30呈橢圓柱體狀。(3)散震體30呈圓柱體狀,且底面上設有多個圓環(huán)形凹槽,所述多個圓環(huán)形凹槽 同心設置且依次嵌套。(4)散震體30呈橢圓柱體狀,且底面上設有多個橢圓環(huán)形凹槽,所述多個橢圓環(huán) 形凹槽依次嵌套。足部后跟外側著地瞬間會產生巨大沖擊力,會對足跟外側受力部位產生損害,在 后跟外側著地點設置直徑為2cm的同心環(huán)狀TPU散震體與吸震緩沖墊21相連,在后跟觸地 瞬間,通過TPU散震體將沖擊力分散于內部聚氨酯吸震墊,增大受力面積,分散沖擊力。同 時能對地面產生一定的吸附性能,避免足跟的快速內旋,保護足跟與足踝。本發(fā)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應該得知在本發(fā)明的啟示下作出的結 構變化,凡是與本發(fā)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術方案,均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運動鞋鞋底,其特征在于該運動鞋鞋底的鞋跟上設有一個向后開口的楔形開口,該楔形開口內嵌裝有外形與其相適配的緩震裝置,所述緩震裝置由聚氨酯材料制成的吸震緩沖墊、由TPU制成的穩(wěn)定片和由TPU制成的承托,所述吸震緩沖墊外形呈楔形,所述穩(wěn)定片覆蓋在所述吸震緩沖墊的上表面上,所述承托環(huán)套在所述吸震緩沖墊的外側面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動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開口的下壁上設有與鞋底底 面相通的通孔,該通孔設置在與足部后跟外側相對的位置上,內嵌裝有由TPU材料制成的 柱狀散震體,且所述散震體與吸震緩沖墊的底面相抵。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運動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散震體呈圓柱體狀。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運動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散震體呈橢圓柱體狀。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運動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散震體的底面上設有多個圓環(huán)形 凹槽,所述多個圓環(huán)形凹槽同心設置且依次嵌套。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運動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散震體的底面上設有多個橢圓環(huán) 形凹槽,所述多個橢圓環(huán)形凹槽依次嵌套。
7.如權利要求1至6項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運動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的內 壁與所述吸震緩沖墊的外側面之間設有2-3mm的間隙。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運動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穩(wěn)定片的左、右及后側面上分別 設有向下突出的弧形擋邊,所述弧形擋邊的內表面分別抵靠在所述承托的外側面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運動鞋鞋底,其鞋跟上設有一個楔形開口,楔形開口內嵌裝有外形與其相適配的緩震裝置,緩震裝置由聚氨酯材料制成的吸震緩沖墊、由TPU制成的穩(wěn)定片和由TPU制成的承托,吸震緩沖墊外形呈楔形,穩(wěn)定片覆蓋在所述吸震緩沖墊的上表面上,承托環(huán)套在吸震緩沖墊的外側面上。本發(fā)明中,運動鞋鞋底上的緩震裝置中,聚氨酯材料制成的吸震緩沖墊的外周環(huán)套一圈由TPU制成的承托,吸震緩沖墊模擬足跟脂肪,吸收并緩沖運動過程中足部所受到的沖擊力,配合足跟部的脂肪實現(xiàn)吸震緩震功能,承托對吸震緩沖墊起到良好的支撐、容置作用,避免足跟部的過度內旋,解決了提高運動鞋緩震功能的同時保證運動穩(wěn)定性的問題。
文檔編號A43B5/00GK101972061SQ20101053711
公開日2011年2月16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1月10日
發(fā)明者吳榮光, 張升 申請人:吳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