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組裝拖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87716閱讀:39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組裝拖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拖鞋,更具體地講,涉及使與拖鞋結合的多個鞋幫以多種模式結合從而根據(jù)使用者的愛好引導拖鞋的變形,并且根據(jù)穿用者的腳形態(tài)進行鞋幫的長度調(diào)節(jié)從而能夠實現(xiàn)鞋幫的穩(wěn)定的穿用的組裝拖鞋。
      背景技術
      一般來講,鞋子區(qū)分為時裝鞋(皮鞋)、運動鞋、室內(nèi)鞋以及拖鞋(或者涼鞋)等而提供以便使用者能夠按照用途穿用。通常主要在外出時穿這種鞋子,而且,與季節(jié)的變化相稱地提供多種鞋子等。其中,拖鞋主要在家庭或工作場所為了舒適而可以簡便地穿用,而且具有能夠在夏季涼爽地穿的優(yōu)點,因而眾多的人以在避暑地或旅行地能夠簡便地穿用的用途偏愛拖鞋。拖鞋由落腳用鞋底和蓋住腳背以防拖鞋脫落的、固定于鞋底的鞋幫構成,此時,鞋幫由柔性合成樹脂材質(zhì)制成以避免腳上產(chǎn)生異物感。這里,拖鞋的多種設計隨鞋幫的配置而相異。但是,由于鞋幫固定在拖鞋的鞋底因而總歸限定拖鞋的設計上的形狀,在穿用者期望拖鞋的多種設計的情況下存在必須分別購買根據(jù)固定位置的、具有其他設計形狀的拖鞋的負擔。而且,由于拖鞋的尺寸僅考慮鞋底尺寸,因而實際上使鞋幫穩(wěn)定地與多種形態(tài)的腳貼緊起來較為困難。而且,在因長期穿用拖鞋而導致鞋幫松動或因不注意發(fā)生鞋幫破損的情況下,拖鞋容易脫離,因而存在安全事故的問題。這是因為鞋幫不能穩(wěn)定地與多種形態(tài)的腳貼緊之故。

      發(fā)明內(nèi)容
      技術課題本發(fā)明是為了消除如上所述的問題以及技術偏見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與拖鞋結合的多個鞋幫以多種模式結合從而根據(jù)使用者的愛好引導拖鞋的變形,并且根據(jù)穿用者的腳形態(tài)進行鞋幫的長度調(diào)節(jié)從而能夠實現(xiàn)鞋幫的穩(wěn)定的穿用的組裝拖鞋。解決方法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組裝拖鞋構成為包括具有腳底形狀且沿外周面向外側方向突出形成多個鞋幫結合突起的鞋底;以及至少一個以上的鞋幫,該鞋幫具有規(guī)定的長度,在兩側形成選擇性地卡在上述鞋幫結合突起的一對連接孔,且形成有沿上述連接孔一側切開的彈性賦予用切口從而能夠給上述鞋底帶來多種模式變形。此時,上述鞋幫結合突起包括從上述鞋底的外周面延伸形成的突起片;以及與上述突起片的端部構成一體的防脫用擴張片。
      另一方面,為了達到另一目的,本發(fā)明的組裝拖鞋構成為包括具有腳底形狀且沿外周面向外側方向突出形成多個鞋幫結合突起,并形成有與上述鞋幫結合突起相隔并向內(nèi)側具有規(guī)定深度的插槽的鞋底;以及至少一個以上的鞋幫,該鞋幫具有規(guī)定的長度,兩側分別插入上述插槽,并且在其表面沿長度方向形成多個連接孔以便選擇性地卡在上述鞋幫結合突起,且形成有相互連接上述連接孔之 間的彈性賦予用切口以便根據(jù)兩側的插入程度進行長度調(diào)節(jié)從而給上述鞋底帶來多種模式變形。此時,理想的是,上述鞋幫結合突起包括從上述鞋底的外周面延伸形成的突起片;以及與上述突起片的端部構成一體的防脫用擴張片。而且,理想的是,在上述鞋幫的兩側面進一步形成防止上述鞋幫從上述插槽脫離的凹凸面。另外,理想的是,在上述連接孔及上述彈性賦予用切口的周邊部進一步形成比上述鞋幫的厚度還厚的加強部。而且,理想的是,上述插槽的形狀為扇形形狀。另一方面,理想的是,上述鞋幫分成兩部分,分成兩部分的前端進一步具備以兩前端相互重疊的狀態(tài)進行微調(diào)的微調(diào)機構。此時,就上述微調(diào)機構而言,在分成兩部分的上述鞋幫中一個前端表面沿長度方向形成有多個第一鉤部,在另一前端的表面形成有與上述第一鉤部對稱地哨合的第二鉤部,在分成兩部分的上述一個鞋幫上具備以在上部中心部形成有切口的狀態(tài)用來保持上述第一、第二鉤部的相互嚙合的狀態(tài)的“TI;”形狀的壓接部。本發(fā)明的積極效果如下。根據(jù)具有如上所述的構成的本發(fā)明的組裝拖鞋,使與拖鞋結合的多個鞋幫以多種模式結合從而根據(jù)使用者的愛好引導拖鞋的變形,并且根據(jù)穿用者的腳形態(tài)進行鞋幫的長度調(diào)節(jié),因而具有能夠穩(wěn)定地穿用拖鞋的優(yōu)點。另外,在鞋幫設有微調(diào)機構,因而具有根據(jù)穿用者的腳形態(tài)能夠對鞋幫進行精細的微調(diào)的優(yōu)點。另外,具有在鞋幫松動或發(fā)生破損的情況下,通過調(diào)節(jié)成為其對象的鞋幫的長度或者替換鞋幫,從而減少因購買拖鞋而導致的金錢上的費用負擔的優(yōu)點。另外,由于通過一個拖鞋能夠求得多種樣式設計,因而具有降低因購買拖鞋導致的花費的效果。另外,鞋幫的兩端插入插槽而完善鞋幫端部的處理,因而具有提高設計上的美感的優(yōu)點。


      圖I是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組裝拖鞋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圖2是圖I的分解立體圖。圖3是表示形成于第一實施例的組裝拖鞋上的鞋幫結合突起的多種形狀的參考圖。圖4是表示鞋幫在第一實施例的組裝拖鞋上以另一種模式變形的例的參考圖。圖5是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組裝拖鞋的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6是圖5的分解立體圖。圖7是圖5的重要部分縱剖視圖。圖8是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組裝拖鞋的第二實施例的鞋幫結合部的重要部分立體圖。圖9是表示形成于第二實施例的組裝拖鞋上的鞋幫結合突起的多種形狀的參考圖。圖10是表示鞋幫在第二實施例的組裝拖鞋上以另一種模式變形的例的參考圖。圖11是表示在第二實施例的組裝拖鞋上進一步具備了微調(diào)機構的狀態(tài)的重要部分縱剖視圖。圖12是表示微調(diào)機構的重要部分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根據(jù)附圖且通過優(yōu)選實施例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fā)明。本實施例以及附圖僅僅是為了便于理解本發(fā)明,并非以此要限定發(fā)明的技術范圍。圖I是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組裝拖鞋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圖2是圖I的分解立體圖,圖3是表示形成于第一實施例的組裝拖鞋上的鞋幫結合突起的多種形狀的參考圖,圖4是表示鞋幫在第一實施例的組裝拖鞋上以另一種模式變形的例的參考圖。如圖I至圖4所示,本發(fā)明的組裝拖鞋表示因多個鞋幫而具有多種模式變形的第一實施例。組裝拖鞋100構成為包括鞋底110和至少一個以上的鞋幫130,鞋底110具有腳底形狀且沿外周面向外側方向突出形成多個鞋幫結合突起120,鞋幫130具有規(guī)定的長度,在兩側形成選擇性地卡在上述鞋幫結合突起120的一對連接孔131,且形成有沿上述連接孔131 一側切開的彈性賦予用切口 133從而能夠給上述鞋底110帶來多種模式變形。鞋底110用來與地面直接接觸,以與人體的腳底形狀對應的形狀保持規(guī)定的厚度,在其下面形成有具有多種形狀的防滑用凹凸,且形成有鞋幫結合突起120。此時,鞋底110的材質(zhì)最好由步行時能夠吸收沖擊的聚氨酯(polyurethane)以及合成樹脂材質(zhì)構成,在腳底所直接觸及的鞋底110的上部面上可進一步具備對腳底賦予直接性緩沖感的緩沖部件10。鞋幫結合突起120用來結合后述的多個鞋幫130,沿鞋底110的外周面向外側方向突出形成有多個該鞋幫結合突起120。鞋幫結合突起120由從鞋底110的外周面向外側方向延伸形成的圓形突起片121和與突起片121的端部形成一體且具有比突起片121還擴張的面積的半球形狀的防脫用擴張片123構成。突起片121形成為與形成于后述的鞋幫130上的連接孔131的直徑相對應,防脫用擴張片123形成為比連接孔131的直徑大,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使連接孔131卡在突起片121上從而保持鞋幫130的結合狀態(tài),與此同時,利用防脫用擴張片123防止鞋幫130脫離。圖3中圖示有鞋幫結合突起120的多種形狀。在圖3的(a)中形成有半球形狀的鞋幫結合突起120,(b)中形成有圓錐形的鞋幫結合突起120,(c)中形成有四邊形的鞋幫結合突起120,(d)中形成有六邊形的鞋幫結合突起 120。在本實施例中鞋幫結合突起120圖示成半球形,但鞋幫結合突起120的形狀可以選擇半球形、圓錐形、四邊形、六邊形中之一使用。于是,由于鞋幫結合突起120可具有多種形狀以及構造,因而對此不必限定。其次,鞋幫130以如帶子那樣較長的形狀與鞋底110結合而支撐穿用者的腳背從而保持而拖鞋的穩(wěn)定的穿用感,同時結合至少一個以上而進行拖鞋的多種模式變形。這里,鞋幫130通過鞋幫結合突起120與鞋底110結合而支撐穿用者的腳背以及腳后跟,并不限定其形狀、長度以及結合位置。鞋幫130具有規(guī)定的長度且在兩側分別形成有選擇性地卡到鞋幫結合突起120的一對的連接孔131,并形成有沿連接孔131 —側切開的彈性賦予用切口 133。 這里,鞋幫130最好由與鞋底110的材質(zhì)相同的聚氨酯以及合成樹脂材料制成,同時,最好比鞋底110更具柔韌性。連接孔131具有與鞋幫結合突起120的突起片121對應的直徑。此時,沿連接孔131的一側形成被切開的彈性賦予用切口 133。彈性賦予用切口133以被切開的狀態(tài)沿連接孔131的一側形成,在鞋幫結合突起120的防脫用擴張片123與連接孔131結合時因彈性而撐開使得防脫用擴張片123容易結合,此后,通過彈性賦予用切口 133的彈性恢復力使鞋幫結合突起120的突起片121貼緊連接孔131。同時,利用彈性賦予用切口 133的復原來防止連接孔131通過鞋幫結合突起120的防脫用擴張片123脫離。另外,彈性賦予用切口 133僅切開能夠卡住結合防脫用擴張片123的程度的規(guī)定覽度即可。根據(jù)具有如上所述構成的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組裝拖鞋100,根據(jù)與鞋底110結合的鞋幫130的結合位置可進行拖鞋的多種模式變形。而且,如圖4所示,在鞋幫130的長度較長地延長的情況下,可脫離拖鞋形態(tài)以如涼鞋那樣的鞋形態(tài)進行模式的變形。下面對本發(fā)明組裝拖鞋的第二實施例進行說明。圖5是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組裝拖鞋的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圖,圖6是圖5的分解立體圖,圖7是圖5的重要部分縱剖視圖,圖8是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組裝拖鞋的第二實施例的鞋幫結合部的重要部分立體圖,圖9是表示形成于第二實施例的組裝拖鞋上的鞋幫結合突起的多種形狀的參考圖,圖10是表示鞋幫在第二實施例的組裝拖鞋上以另一種模式變形的例的參考圖。如圖5至圖10所示,本發(fā)明的組裝拖鞋200表示因多個鞋幫240而具有多種模式變形的第二實施例。組裝拖鞋200構成為包括鞋底210和至少一個以上的鞋幫240,鞋底210具有腳底形狀且沿外周面向外側方向突出形成多個鞋幫結合突起220,并形成有與上述鞋幫結合突起220相隔并向內(nèi)側具有規(guī)定深度的插槽230,鞋幫240具有規(guī)定的長度,兩側分別插入上述插槽230,并且在其表面沿長度方向形成多個連接孔241以便選擇性地卡在上述鞋幫結合突起220,且形成有相互連接上述連接孔241之間的彈性賦予用切口 243以便根據(jù)兩側的插入程度進行長度調(diào)節(jié)從而給上述鞋底210帶來多種模式變形。鞋底210用來與地面直接接觸,以與人體的腳底形狀對應的形狀保持規(guī)定的厚度,在其下面形成有具有多種形狀的防滑用凹凸,且形成有鞋幫結合突起220和插槽230。此時,鞋底210的材質(zhì)最好由步行時能夠吸收沖擊的聚氨酯(polyurethane)以及合成樹脂材質(zhì)構成,在腳底所直接觸及的鞋底210的上部面上可進一步具備對腳底賦予直接性緩沖感的緩沖部件10。鞋幫結合突起220用來結合后 述的多個鞋幫240,沿鞋底210的外周面向外側方向突出形成有多個該鞋幫結合突起220。此時,鞋幫結合突起220由從鞋底210的外周面向外側方向延伸形成的圓形突起片221和與突起片221的端部形成一體且具有比突起片221還擴張的面積的半球形狀的防脫用擴張片223構成。突起片221形成為與形成于后述的鞋幫240上的連接孔241的直徑相對應,防脫用擴張片223形成為比連接孔241的直徑大,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使連接孔241卡在突起片221上從而保持鞋幫240的結合狀態(tài),與此同時,利用防脫用擴張片223防止鞋幫240脫離。而且,也是為了在要進行與鞋底210結合的鞋幫240的長度調(diào)節(jié)時保持長度已調(diào)節(jié)的鞋幫240的固定狀態(tài)。圖9中圖示有鞋幫結合突起220的多種形狀。在圖9的(a)中形成有半球形狀的鞋幫結合突起220,(b)中形成有圓錐形的鞋幫結合突起220,(c)中形成有四邊形的鞋幫結合突起220,(d)中形成有六邊形的鞋幫結合突起 220。在本實施例中鞋幫結合突起220圖示成半球形,但鞋幫結合突起220的形狀可以選擇半球形、圓錐形、四邊形、六邊形中之一使用。于是,由于鞋幫結合突起220可具有多種形狀以及構造,因而對此不必限定。插槽230是后述的鞋幫240的兩側所插入的空間,形成為從各鞋幫結合突起220的下部隔開規(guī)定間距并沿鞋底210的內(nèi)側方向具有規(guī)定深度,理想的是,沿鞋底210的寬度方向具有足夠的深度以便鞋幫240的兩側在被插入的狀態(tài)下能夠游動。這里,就插槽230而言,通過鞋幫240的兩側插入而保持鞋幫240與鞋底210結合的狀態(tài)。此時,如圖8所示,沿鞋底210的內(nèi)側方向形成的插槽230的形狀優(yōu)選為扇形形狀,其原因如下在后述的鞋幫240的兩側分別插入相對的插槽230的情況下處于穩(wěn)定的結合狀態(tài),但如果為了給拖鞋帶來多種模式變形而使鞋幫240的兩側相互錯開地與插槽230結合的情況下,使插入到插槽230的鞋幫240兩側轉動規(guī)定角度以便隨鞋幫240的扭曲產(chǎn)生而矯正上述扭曲(參照箭頭)。其次,鞋幫240呈如帶子那樣較長的形狀,根據(jù)插入到鞋底210的插槽230的鞋幫240兩側的插入程度來進行鞋幫240的長度調(diào)節(jié)并根據(jù)穿用者的多種腳形態(tài)支撐腳背從而保持拖鞋的穩(wěn)定的穿用感,同時結合至少一個以上而進行拖鞋的多種模式變形。這里,鞋幫240通過鞋幫結合突起220與鞋底210結合而繃緊穿用者的腳背以及腳后跟,并不限定其形狀、長度以及結合位置。
      鞋幫240具有規(guī)定的長度,兩側分別插入插槽230,并且在其表面沿長度方向形成多個連接孔241以便選擇性地卡在鞋幫結合突起220的突起片221,且形成有將連接孔241之間相互連接的彈性賦予用切口 243。這里,鞋幫240最好由與鞋底210的材質(zhì)相同的聚氨酯以及合成樹脂材料制成,同時,最好比鞋底210更具柔韌性。連接孔241用來卡在鞋幫結合突起220的突起片221而保持鞋幫240的結合狀態(tài),具有與221對應的直徑,沿鞋幫240的長度方向以隔開規(guī)定間距的狀態(tài)形成有多個連接孔241。連接孔241之所以形成為多個是為了在調(diào)節(jié)鞋幫240的長度時使連接孔241選擇性地卡在突起片221,從而階段性地進行鞋幫240的調(diào)節(jié)。這里,連接孔241之間的相隔距離越近則鞋幫240的長度調(diào)節(jié)當然就越細化。
      此時,在連接孔241之間形成彈性賦予用切口 243。彈性賦予用切口 243相互連接連接孔241之間以便在鞋幫結合突起220的防脫用擴張片223卡在連接孔241時以保持彈力的狀態(tài)與連接孔241 —起撐開,使得防脫用擴張片223容易卡住。此后,彈性賦予用切口 243由彈力而復原,與此同時,已撐開的連接孔241也一起復原,從而保持鞋幫結合突起220的突起片221與連接孔241的相互貼緊的狀態(tài),同時,防止連接孔241通過鞋幫結合突起220的防脫用擴張片223脫離。而且,彈性賦予用切口 243相互連接連接孔241之間,從而在進行鞋幫240的長度調(diào)節(jié)過程中鞋幫240由穿用者拉或推時,以卡在突起片221上的最初的連接孔241被脫離而使形成于前后的連接孔241被卡在突起片221的方式起引導連接孔241的作用。另一方面,優(yōu)選在連接孔241及彈性賦予用切口 243的周邊部進一步形成比鞋幫240的厚度還厚的加強部245,這樣一來,可以防止隨鞋幫240的長度調(diào)節(jié)與突起片221引起摩擦的連接孔241及彈性賦予用切口 243在長期使用時被磨耗而破裂。另外,最好在鞋幫240的兩側面進一步形成防止鞋幫240從插槽230脫離的凹凸面 247。這樣一來,在穿用者在穿上拖鞋的狀態(tài)下步行時,使凹凸面247和插槽230由穿用者的體重而緊密地貼緊,從而防止鞋幫240的兩側由持續(xù)的體重壓力擠壓而脫離插槽230。根據(jù)具有如上所述構成的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組裝拖鞋200,根據(jù)與鞋底210結合的鞋幫240的結合位置可進行拖鞋的多種模式變形。另外,如圖10所示,在鞋幫240的長度較長地延長的情況下,可脫離拖鞋形態(tài)以如涼鞋那樣的鞋形態(tài)進行模式的變形。下面,參照圖7及圖8對實現(xiàn)與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組裝拖鞋200結合的鞋幫240的長度調(diào)節(jié)的過程說明如下。首先,準備多個鞋幫240,確認所要結合的位置后在鞋底210上結合鞋幫240。此時,將鞋幫240的兩側中的一側塞入以鞋底210的長度方向為中心形成于一側的插槽230,在該狀態(tài)下,以拿住的狀態(tài)向鞋底210的上部側彎曲鞋幫240。此時,穿用者在鞋幫240的彎曲過程中,確認連接孔241和鞋幫結合突起220的位置以便鞋幫結合突起220卡在形成于鞋幫240的連接孔241,并一邊對鞋幫240進行加壓一邊將連接孔241卡入鞋幫結合突起220的防脫用擴張片223。這樣一來,鞋幫240的兩側中的一側與鞋底210結合。此后,穿用者以與前面所述的過程相同的方法將鞋幫240的兩側中的另一側卡入形成于鞋底210的另一側的鞋幫結合突起220的防脫用擴張片223。重復進行該過程而使多個鞋幫240與鞋底210結合,從而將拖鞋組裝成穿用者所期望的多種模式。 此后,穿用者在穿上了組裝的拖鞋的狀態(tài)下,為了拖鞋的穩(wěn)定的穿用而通過拉或推鞋幫240來使鞋幫240的長度變化以適合自己的腳形態(tài)。首先,在鞋幫240結合成比穿用者的腳形態(tài)大時,穿用者在將卡在鞋底210的某一 側鞋幫結合突起220的鞋幫240的連接孔241從鞋幫結合突起220解除后,在拿住鞋幫240的狀態(tài)下將鞋幫240進一步塞入插槽230。此后,穿用者重新向鞋底210的上部側彎曲鞋幫240,且隨鞋幫240的插入將鞋幫結合突起220卡入位于鞋幫結合突起220的、即最初從鞋幫結合突起220解除的連接孔241的下一個連接孔241中。此后,穿用者按照與前面所述的過程相同的方法將卡在鞋底210另一側的鞋幫結合突起220的鞋幫240的鞋幫結合突起220卡入最初從鞋幫結合突起220解除的連接孔241的下一個連接孔241中,從而使鞋幫240的長度變短。反復進行如上所述的一連串過程而對多個鞋幫240進行長度調(diào)節(jié)以適合穿用者的腳形態(tài)。與此相反,在鞋幫240結合成比穿用者的腳形態(tài)小時,亦可進行與前面所述的過程相同的過程,從插槽230拉動鞋幫240而拉長鞋幫240的長度即可。另一方面,在本發(fā)明組裝拖鞋200,可在鞋幫240上進一步具備微調(diào)機構A。圖11是表示在第二實施例的組裝拖鞋上進一步具備了微調(diào)機構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12是表示微調(diào)機構的重要部分立體圖。如圖11及圖12所示,微調(diào)機構A配置在鞋幫240的中心部,用于進行鞋幫240的長度微調(diào),此時,鞋幫240為如帶子那樣較長的形狀且以具有規(guī)定的長度的狀態(tài)分成兩部分,在分成兩部分的前端進一步具備以兩前端相互重疊的狀態(tài)進行微調(diào)的微調(diào)機構A。就微調(diào)機構A而言,在分成兩部分的上述鞋幫240中一個前端表面沿長度方向形成有多個第一鉤部240a,在另一前端的表面形成有與第一鉤部240a對稱地嚙合的第二鉤部240b,在分成兩部分的一個鞋幫240上具備以在上部中心部形成有切口 249a的狀態(tài)用來保持上述第一、第二鉤部240a,240b的相互嚙合的狀態(tài)的“I=”形狀的壓接部249。參照圖11及圖12,分成兩部分的鞋幫240的前端保持相互重疊的狀態(tài)。在一個前端(附圖中的上側位置)的下表面沿鞋幫240的長度方向形成有由多個鉤構成的第一鉤部240a,在位于一個前端的下部的另一個前端(附圖中的下側位置)的上表面形成有與第一鉤部240a對稱地形成并與第一鉤部240a嚙合的第二鉤部240b。此時,形成于第一鉤部240a和第二鉤部240b的鉤的間距最好致密地形成,這樣一來,可使鞋幫240的微調(diào)精細。壓接部249以“仁”形狀形成于分成兩部分的鞋幫240中一個前端的上部,在壓接部249的上部中心部形成有沿鞋幫240的長度方向切開的切口 249a。
      在這種情況下,隨壓接部249呈“C”形狀在其內(nèi)部形成貫通槽24%,因而分成兩部分的鞋幫240的兩前端保持第一鉤部240a和第二鉤部240b嚙合并重疊的狀態(tài)。就切口 249a而言,在要分離相互重疊的鞋幫240時,將位于上側的鞋幫240的一個前端向壓接部249的上側方向拉動,同時,使其撐開,使得鞋幫240的分離容易進行。在要通過如上所述的構成進行分成兩部分的鞋幫240的微調(diào)的情況下,穿用者拿住相互重疊的鞋幫240的一個前端后拉向鞋底210的內(nèi)側方向。這樣一來,在鞋幫240的一個前端被拉動的過程中相互卩齒合著的第一鉤部240a和第二鉤部240b依次嚙合,此時,穿用者對此進行確認,當判斷為已完成所期望的微調(diào)時停止拉動而結束微調(diào)。本實施例中圖示成微調(diào)機構A僅設置在位于腳背的鞋幫240上,但不限定于此,亦 可應用到與鞋底210結合的所有鞋幫240上而使用。另一方面,微調(diào)機構A還可以由設置在分成兩部分的鞋幫240的前端表面的維可牢尼龍搭扣(未圖示)構成。維可牢尼龍搭扣是又稱魔術貼的粘貼用具,由于較普通而省略對它的說明。在要通過維可牢尼龍搭扣進行微調(diào)時,穿用者拉動鞋幫240的一個前端并判斷為已完成所期望的微調(diào)則在該狀態(tài)下使維可牢尼龍搭扣相互粘貼而結束微調(diào)。如上所述,本發(fā)明的組裝拖鞋使與拖鞋結合的多個鞋幫以多種模式結合從而根據(jù)使用者的愛好引導拖鞋的變形,并且根據(jù)穿用者的腳形態(tài)進行鞋幫的長度調(diào)節(jié),因而具有能夠穩(wěn)定地穿用拖鞋的優(yōu)點。另外,在鞋幫設有微調(diào)機構,因而具有根據(jù)穿用者的腳形態(tài)能夠對鞋幫進行精細的微調(diào)的優(yōu)點。另外,具有在鞋幫松動或發(fā)生破損的情況下,通過調(diào)節(jié)成為其對象的鞋幫的長度或者替換鞋幫,從而減少因購買拖鞋而導致的金錢上的費用負擔的優(yōu)點。另外,由于通過一個拖鞋能夠求得多種樣式設計,因而具有降低因購買拖鞋導致的花費的效果。另外,鞋幫的兩端插入插槽而完善鞋幫端部的處理,因而具有提高設計上的美感的優(yōu)點。以上雖然通過優(yōu)選實施例說明了本發(fā)明,但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清楚在不超出本發(fā)明的技術思想的范圍內(nèi)能夠進行各種變更或變形。例如,結合突起的個數(shù)及形狀、鞋幫的個數(shù)及結合位置、鞋幫的長度、鞋幫的凹凸面形狀、連接孔的個數(shù)及形狀、插槽的形狀及個數(shù)、微調(diào)機構的構造以及種類等不能成為評定本發(fā)明的技術范圍的基準,毋庸置言,只能由權利要求而定。
      權利要求
      1.一種組裝拖鞋,其特征在于,構成為包括 具有腳底形狀且沿外周面向外側方向突出形成多個鞋幫結合突起(120)的鞋底(110);以及 至少一個以上的鞋幫(130),該鞋幫(130)具有規(guī)定的長度,在兩側形成選擇性地卡在上述鞋幫結合突起(120)的一對連接孔(131),且形成有沿上述連接孔(131) —側切開的彈性賦予用切口(133)從而能夠給上述鞋底(110)帶來多種模式變形。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組裝拖鞋,其特征在于, 上述鞋幫結合突起(120)包括 從上述鞋底(110)的外周面延伸形成的突起片(121);以及 與上述突起片(121)的端部構成一體的防脫用擴張片(123)。
      3.一種組裝拖鞋,其特征在于,構成為包括 具有腳底形狀且沿外周面向外側方向突出形成多個鞋幫結合突起(220),并形成有與上述鞋幫結合突起(220)相隔并向內(nèi)側具有規(guī)定深度的插槽(230)的鞋底(210);以及至少一個以上的鞋幫(240),該鞋幫(240)具有規(guī)定的長度,兩側分別插入上述插槽(230),并且在其表面沿長度方向形成多個連接孔(241)以便選擇性地卡在上述鞋幫結合突起(220),且形成有相互連接上述連接孔(241)之間的彈性賦予用切口(243)以便根據(jù)兩側的插入程度進行長度調(diào)節(jié)從而給上述鞋底(210)帶來多種模式變形。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組裝拖鞋,其特征在于, 上述鞋幫結合突起(220)包括 從上述鞋底(210)的外周面延伸形成的突起片(221);以及 與上述突起片(221)的端部構成一體的防脫用擴張片(223)。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組裝拖鞋,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鞋幫(240)的兩側面進一步形成防止上述鞋幫(240)從上述插槽(230)脫離的凹凸面(247)。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組裝拖鞋,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連接孔(241)及上述彈性賦予用切口(243)的周邊部進一步形成比上述鞋幫(240)的厚度還厚的加強部(245)。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組裝拖鞋,其特征在于, 上述插槽(230)的形狀為扇形形狀。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組裝拖鞋,其特征在于, 上述鞋幫(240)分成兩部分, 分成兩部分的前端進一步具備以兩前端相互重疊的狀態(tài)進行微調(diào)的微調(diào)機構(A)。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組裝拖鞋,其特征在于, 就上述微調(diào)機構(A)而言, 在分成兩部分的上述鞋幫(240)中一個前端表面沿長度方向形成有多個第一鉤部(240a),在另一前端的表面形成有與上述第一鉤部(240a)對稱地嚙合的第二鉤部(240b),在分成兩部分的上述一個鞋幫(240)上具備以在上部中心部形成有切口(249a)的狀態(tài)用來保持上述第一、第二鉤部(240a、240b)的相互嚙合的狀態(tài)的“C”形狀的壓接部(249)。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引導拖鞋的多種模式變形且根據(jù)穿用者的腳形態(tài)實現(xiàn)托鞋的穩(wěn)定的穿用的組裝拖鞋,構成為包括突出形成有結合突起的鞋底;以及形成有卡住上述鞋幫結合突起的連接孔,且在上述連接孔一側形成有彈性賦予用切口的至少一個以上的鞋幫。用于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組裝拖鞋,構成為包括突出形成有結合突起且向內(nèi)側形成有插槽的鞋底;以及插入上述插槽,并且卡住上述鞋幫結合突起的連接孔,且在上述連接孔之間形成有彈性賦予用切口的至少一個以上的鞋幫。
      文檔編號A43B3/24GK102711537SQ201180001297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1月18日
      發(fā)明者尹鐘浩, 趙成克 申請人:尹鐘浩, 趙成克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