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舒適跟型底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到鞋,尤其是一種不含有中底腰鐵和中底硬質(zhì)上下插中、牙釘?shù)囊环N舒適跟型底鞋。
背景技術:
目前傳統(tǒng)男鞋、女鞋、童鞋、運動鞋的所有的跟型底鞋,其共同點在于均由鞋面、鞋中底、鞋墊、鞋大底、鞋跟組成,為固定鞋中底與鞋跟,在鞋中底內(nèi)均設置有中底硬質(zhì)上下插中和中底腰鐵(即鋼條),腰鐵被包裹在上下插中及中底板之間,中底腰鐵能提高中底的硬度和強度,起到防止鞋子過度彎曲易折斷同時起到支撐人體重量的作用防止穿著時變形, 但中底腰鐵與鞋跟需用牙釘來固定鎖住,故中底上會有些許突出的牙釘頭,緊管在突出的牙釘頭加上隔絕層,與腳跟接觸時仍然存在穿著時因腳底部踏到硬質(zhì)插中及牙釘頭導致穿著不舒適的問題。
本申請人的發(fā)明專利證書883345號,專利名稱為一種在大底和中底含雙腰鐵的舒適鞋,已經(jīng)詳細介紹了上述現(xiàn)有技術鞋存在的技術問題,并提出了一種新的結構,本申請人經(jīng)過不斷的改良,針對883345號專利提出了新的改進方案改進之處在于,針對883345 號專利的說明書附圖5,將大底后段與鞋跟組合成新的鞋跟,并保留大底前段,大底腰鐵保留于新的鞋跟內(nèi)部,并去除中底腰鐵和中底硬質(zhì)上下插中、牙釘,中底使用軟質(zhì)層中底,以取得更大的鞋內(nèi)部空間并在跟型底鞋使用舒適鞋墊,讓穿著更舒適的一種舒適跟型底鞋。
本申請中的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鞋,其特征在于設計內(nèi)置腰鐵的新型鞋跟,取代原有的中底腰鐵及中底硬質(zhì)上下插中、牙釘,中底使用軟質(zhì)層中底,并使用舒適鞋墊是一種舒適跟型底鞋,更進一步的使用采用不包含金屬的PU、ABS、PVC、TPU、PC、CPU等非金屬材料材料的新型腰鐵,中底與跟型底均無金屬物,過海關可免除掃描時的金屬響聲。
本申請中的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鞋,其與傳統(tǒng)跟型底鞋的區(qū)別,是一種不含中底腰鐵和中底硬質(zhì)上下插中、牙釘?shù)囊环N舒適跟型底鞋。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改進原有中底有腰鐵和中底硬質(zhì)上下插中與腳接觸的部分硬度大,中底與鞋跟需用牙釘組合,使得穿著者不舒適的技術問題,改進方案為去除中底腰鐵和中底硬質(zhì)上下插中、牙釘,無需改變鞋面的外觀和尺寸的鞋結構,讓鞋內(nèi)部具有比發(fā)明專利證書號883345號的原做法,更大的較厚的腳床型腳墊之空間,使穿著更穩(wěn)固及舒適的一種沒有中底腰鐵和中底硬質(zhì)上下插中、牙釘?shù)囊环N舒適跟型底鞋。為實現(xiàn)以上目的,本發(fā)明采取了以下的技術方案設計新型鞋跟,鞋跟設置新型腰鐵,新型鞋跟設置防震槽,防震槽內(nèi)設置防震片,是一種舒適跟型底鞋,包括鞋主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鞋主體由鞋面、鞋墊皮、鞋墊發(fā)泡層、中底發(fā)泡層、中底片、跟型底組成,跟型底包括底片與鞋跟。其具體有如下七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所述鞋跟不設防震槽或設置防震槽,防震槽可設置加厚型或加長型,防震槽內(nèi)設置有防震片。
第二種情況所述鞋跟設置采用不包含金屬的PU、ABS、PVC、TPU、PC、CPU等非金屬材料材料的新型腰鐵,鞋跟不設防震槽或設有防震槽,防震槽內(nèi)設置有防震片,中底與跟型底均無金屬物,過海關可免除掃描時的金屬響聲。
第三種情況所述鞋跟整體由大底腰鐵取代,鞋跟設置或不設防震槽,采用不包含金屬的PU、ABS、PVC、TPU、PC、CPU等非金屬材料材料的新型腰鐵,中底與跟型底均無金屬物,過海關可免除掃描時的金屬響聲。
第四種情況所述鞋跟為內(nèi)增高鞋跟,設置或不設防震槽。
第五種情況所述鞋主體,不設置中底發(fā)泡層或不設置中底發(fā)泡層、中底片。
第六種情況所述鞋主體,底片為加長型。
第七種情況所述鞋跟設置凹槽,凹槽內(nèi)不設防震槽或設置防震槽,防震槽內(nèi)設置防震片。
綜合以上的改進技術方案設計新型鞋跟,新型鞋跟設置計腰鐵,以取代原有中底腰鐵與中底硬質(zhì)上下插中,更進一步的通過在鞋跟設置有防震槽,并設置防震片,去除中底腰鐵及中底硬質(zhì)上下插中、牙釘,操作簡便牢固又節(jié)省人工,并讓腳底直接透過軟質(zhì)層中底與鞋墊及防震片直接接觸后再與鞋跟接觸,并且在于鞋跟設置防震槽,在軟質(zhì)層中底與鞋跟之間的防震槽設置防震片,防震片的使用讓腳底不用接觸鞋跟,以此生產(chǎn)的鞋(包括各種類型鞋如涼鞋、加州鞋、包子鞋、套楦鞋、傳統(tǒng)猛鞋、縫線鞋、硫化鞋、拉幫注塑鞋、拉幫鞋、 大底打釘鞋)讓腳感更舒適,新型腰鐵的使用讓中底與跟型底均無金屬物,過海關可免除掃描時的金屬響聲。
本發(fā)明為本申請人專利證書883345號的改進發(fā)明,改進之處在于將883345號專利的說明書附圖5的大底后段與原有鞋跟組合成新的鞋跟并保留大底前段及其大底后段腰鐵,大底腰鐵保留于新的鞋跟內(nèi)部,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yōu)點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舒適跟型底鞋,其是在并去除中底腰鐵和中底硬質(zhì)上下插中、牙釘,其與傳統(tǒng)的跟型底鞋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傳統(tǒng)的跟型底鞋的中底有中底腰鐵和中底硬質(zhì)上下插中,并使用牙釘將中底固定于鞋跟上,本申請中的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鞋,中底使用軟質(zhì)中底不含有中底腰鐵和中底硬質(zhì)上下插中、牙釘,鞋內(nèi)部有更大的空間可設置舒適鞋墊,操作簡便牢固又節(jié)省人工,讓穿著者有更舒適的腳感,是一種舒適跟型底鞋。
圖1為圖81改進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結構剖視圖;(大底后段與鞋跟組合為新型鞋跟,無防震槽);
圖2為圖82改進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結構剖視圖;(大底后段與鞋跟組合為新型鞋跟,無防震槽);
圖3為圖83改進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結構剖視圖;(大底后段與鞋跟組合為新型鞋跟,無防震槽);
圖4為采用圖1改進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結構剖視圖;(有防震槽);
圖5為采用圖2改進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結構剖視圖;(有防震槽);
圖6為采用圖3改進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結構剖視圖;(有防震槽);
圖7為采用圖1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結構的外觀圖;(無防震槽);
圖8為采用圖2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結構的外觀圖;(無防震槽);
圖9為采用圖3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結構的外觀圖;(無防震槽);
圖10為采用圖4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結構的外觀圖;(有防震槽,防震片);
圖11為采用圖5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結構的外觀圖;(有防震槽,防震片);
圖12為采用圖6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結構的外觀圖;(有防震槽,防震片);
圖13為采用圖1改進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結構剖視圖;(新型腰鐵);
圖14為采用圖2改進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結構剖視圖;(新型腰鐵);
圖15為采用圖3改進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結構剖視圖;(新型腰鐵);
圖16為采用圖4改進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結構剖視圖;(新型腰鐵,有防震槽);
圖17為采用圖5改進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結構剖視圖;(新型腰鐵,有防震槽);
圖18為采用圖6改進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結構剖視圖;(新型腰鐵,有防震槽);
圖19為采用圖1改進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結構剖視圖;(整體鞋跟由新型腰鐵替代);
圖20為采用圖2改進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結構剖視圖;(整體鞋跟由新型腰鐵替代);
圖21為采用圖3改進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結構剖視圖;(整體鞋跟由新型腰鐵替代);
圖22為采用圖19改進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結構剖視圖;(整體鞋跟由新型腰鐵替代,有防震槽);
圖23為采用圖20改進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結構剖視圖;(整體鞋跟由新型腰鐵替代,有防震槽);
圖M為采用圖21改進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結構剖視圖;(整體鞋跟由新型腰鐵替代,有防震槽);
圖25為采用圖1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鞋結構剖視圖;(無防震槽);
圖沈為圖25的外觀圖;(采用加州鞋做法);
圖27為采用圖4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鞋結構剖視圖;(有防震槽);
圖觀為圖27的外觀圖;(采用傳統(tǒng)鞋做法);
圖四為采用圖13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鞋結構剖視圖;(新型腰鐵,無防震槽);
圖30為圖四的外觀圖;(采用加州鞋做法);
圖31為采用圖16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鞋結構剖視圖;(新型腰鐵,有防震槽);
圖32為圖31的外觀圖;(采用傳統(tǒng)鞋做法);
圖33為采用圖19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鞋結構剖視圖;(鞋跟整體由大底腰鐵取代,無防震槽);
圖34為圖33的外觀圖;(采用加州鞋做法);
圖35為采用圖22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鞋結構剖視圖;(鞋跟整體由大底腰鐵取代,有防震槽);
圖36為圖35的外觀圖;(采用傳統(tǒng)鞋做法);
圖37為采用圖2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鞋結構剖視圖;(無防震槽);
圖38為圖37的外觀圖;(采用加州鞋做法);
圖39為采用圖5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鞋結構剖視圖;(有防震槽);
圖40為圖39的外觀圖;(采用縫線鞋做法);
圖41為采用圖14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鞋結構剖視圖;(新型腰鐵);
圖42為圖41的外觀圖;(采用加州鞋做法);
圖43為采用圖17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鞋結構剖視圖;(新型腰鐵,有防震槽);
圖44為圖43的外觀圖;(采用縫線鞋做法);
圖45為采用圖20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鞋結構剖視圖;(整體鞋跟由新型腰鐵替代);
圖46為圖45的外觀圖;(采用加州鞋做法);
圖47為采用圖23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鞋結構剖視圖;(整體鞋跟由新型腰鐵替代,有防震槽);
圖48為圖47的外觀圖;(采用縫線鞋做法);
圖49采用圖3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鞋結構剖視圖;(無防震槽);
圖50為圖49的外觀圖;(采用加州鞋做法);
圖51為采用圖6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鞋結構剖視圖;(有防震槽);
圖52為圖51的外觀圖;(采用縫線鞋做法);
圖53為圖15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鞋結構剖視圖;(新型腰鐵);
圖M為圖53的外觀圖;(采用加州鞋做法);
圖55為采用圖18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鞋結構剖視圖;(有防震槽);
圖56為圖55的外觀圖;(采用縫線鞋做法);
圖57為采用圖21改進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鞋結構剖視圖;(整體鞋跟由新型腰鐵替代);
圖58為圖57的外觀圖;(采用加州鞋做法);
圖59為采用圖M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鞋結構剖視圖;(整體鞋跟由新型腰鐵替代,有防震槽);
圖60為采用圖59的外觀圖;(采用縫線鞋做法);
圖61為采用圖3為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鞋結構剖視圖;(內(nèi)增高鞋跟,無防震槽);
圖62為圖61的外觀圖;(采用內(nèi)增高鞋做法);
圖63為采用圖6改進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鞋結構剖視圖;(內(nèi)增高鞋跟,有防震槽);
圖64為圖63的外觀圖。(采用內(nèi)增高縫線鞋做法);6
圖65為采用圖51的改進型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鞋結構剖視圖;(加厚型防震槽);
圖66為圖65的外觀圖;(采用加州鞋做法);
圖67為采用圖51的改進型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鞋結構剖視圖;(加長型防震槽);
圖68為圖67的外觀圖;(采用縫線鞋做法);
圖69為采用圖57改進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鞋結構剖視圖;(整體鞋跟由新型腰鐵替代);(底片為加長型);
圖70為采用圖61改進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鞋結構剖視圖;(無防震槽);(底片為加長型);
圖71為圖69、圖70的外觀圖;(采用加州鞋做法);
圖72為采用圖45改進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鞋結構剖視圖;(整體鞋由新型腰鐵替代);(底片為加長型);
圖73為采用圖37改進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鞋結構剖視圖;(無防震槽);(底片為加長型);
圖74為圖72、圖73的外觀圖;(采用加州鞋做法);
圖75為采用圖7改進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結構的外觀圖;(設置凹槽);
圖76為采用圖8改進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結構的外觀圖;(設置凹槽);
圖77為采用圖9改進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結構的外觀圖;(設置凹槽);
圖78為采用圖10改進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結構的外觀圖;(設置凹槽,有防震槽及防震片);
圖79為采用圖11改進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結構的外觀圖;(設置凹槽,有防震槽及防震片);
圖80為采用圖12改進的本發(fā)明一種舒適跟型底結構的外觀圖;(設置凹槽,有防震槽及防震片);
圖81為883345號專利原來三個部件的跟鞋大底后段與鞋跟及大底前段的跟型底結構剖視圖;(依據(jù)883345號專利說明書附圖5高跟所繪制的低平跟);
圖82為883345號專利原來三個部件的跟鞋大底后段與鞋跟及大底前段的跟型底結構剖視圖;(依據(jù)883345號專利說明書附圖5高跟所繪制的低跟);
圖83為883345號專利原來三個部件的跟鞋大底后段與鞋跟及大底前段的跟型底結構剖視圖;(依據(jù)883345號專利說明書附圖5高跟所繪制的坡跟);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的內(nèi)容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
一種舒適跟型底鞋,包括鞋主體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鞋主體100由鞋面20、鞋墊皮30、鞋墊發(fā)泡層31、中底發(fā)泡層32、中底片33、跟型底1組成。跟型底1包括底片13與鞋跟5。
請參閱圖1至圖83所示,所述鞋跟5不設防震槽2或設置防震槽2,防震槽2內(nèi)設置有防震片3。(如圖1至圖3、圖7至圖9、圖13至圖15、圖19至圖21、圖25、圖26、圖 29、圖30、圖33、圖34、圖37、圖38、圖41、圖42、圖45、圖46、圖49、圖50、圖53、圖54、圖 57、圖58、圖61、圖62、圖69至圖74、圖75至圖77、圖81至圖83所示,所述鞋跟5不設防震槽2)。(如圖4至圖6、圖10至圖12、圖16至圖18、圖22至圖24、圖27、圖28、圖31、 圖32、圖35、圖36、圖39、圖40、圖43、圖44、圖47、圖48、圖51、圖52、圖55、圖56、圖59、 圖60、圖63至圖68、圖78至圖80所示,所述鞋跟5設置有防震槽2,防震槽2內(nèi)設置有防震片3) ο
進一步改進之處有下述八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所述鞋跟5設置新型腰鐵21,新型腰鐵21,采用不包含金屬的PU、 ABS、PVC, TPU、PC、CPU等非金屬材料材料,中底與跟型底1均無金屬物,過海關可免除掃描時的金屬響聲。如圖13至圖15、圖29、圖30、圖41、圖42、圖53、圖M。
第二種情況所述鞋跟5設置新型腰鐵21,鞋跟5設有防震槽2,防震槽2內(nèi)設置有防震片3,新型腰鐵21,采用不包含金屬的PU、ABS、PVC、TPU、PC、CPU等非金屬材料材料, 中底與跟型底1均無金屬物,過海關可免除掃描時的金屬響聲。如圖16至圖18、圖31、圖 32、圖 43、圖 44、圖 55、圖 56。
第三種情況所述鞋跟5整體由新型腰鐵21取代,鞋跟5設置或不設防震槽2,新型腰鐵21,采用不包含金屬的PU、ABS、PVC、TPU、PC、CPU等非金屬材料材料,中底與跟型底 1均無金屬物,過海關可免除掃描時的金屬響聲。(如圖19至圖21、圖33、圖34、圖45、圖 46、圖57、圖58、圖69、圖72不設防震槽2)。(如圖22至圖24、圖47、圖48、圖59、圖60, 設置防震槽2)。
第四種情況所述鞋跟5為內(nèi)增高鞋跟,設置或不設防震槽2,防震槽2內(nèi)設置有防震片3。如圖61至圖64。(其中圖61圖62不設防震槽2,圖63圖64設防震槽2,防震槽2內(nèi)設置有防震片3)。
第五種情況所述鞋跟5可設置加厚型或加長型防震槽2,防震槽2內(nèi)設置有防震片3。如圖65至圖68。(其中圖65、圖66為加厚型防震槽2,圖67圖、68為加長型防震槽 2)。
第六種情況所述鞋主體100,不設置中底發(fā)泡層32或不設置中底發(fā)泡層32、中底片33,如圖33至圖36、圖45至圖48、圖63、圖64。(其中圖63、圖64不設置中底發(fā)泡層 32、中底片33,圖33至圖36,圖45至圖48不設置中底發(fā)泡層32)。
第七種情況所述鞋主體100,底片101為加長型,如圖69至圖74。
第八種情況所述鞋跟5設置凹槽22,凹槽22內(nèi)不設防震槽2或設置防震槽2, 防震槽2內(nèi)設置防震片3。(其中圖75至圖77為不設防震槽2),(其中圖78至圖80為設置防震槽2,防震槽2內(nèi)設置有防震片3)
上列詳細說明是針對本發(fā)明可行實施例的具體說明,該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發(fā)明的專利范圍,凡未脫離本發(fā)明所為的等效實施或變更,均應包含于本案的專利范圍中。
權利要求
1.一種舒適跟型底鞋,包括鞋主體(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鞋主體(100)由鞋面(20)、鞋墊皮(30)、鞋墊發(fā)泡層(31)、中底發(fā)泡層(32)、中底片(33)、跟型底(1)組成,跟型底(1)包括底片(13)與鞋跟(5)。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舒適跟型底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跟(5)不設防震槽(2)或設置防震槽0),防震槽O)內(nèi)設置有防震片(3)。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舒適跟型底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跟( 設置新型腰鐵(21),新型腰鐵(21),采用不包含金屬的PU、ABS、PVC、TPU、PC、CPU等非金屬材料材料,中底與跟型底(1)均無金屬物,過海關可免除掃描時的金屬響聲。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舒適跟型底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跟( 設置新型腰鐵(21),鞋跟(5)設有防震槽0),防震槽O)內(nèi)設置有防震片(3),新型腰鐵(21),采用不包含金屬的PU、ABS、PVC、TPU、PC、CPU等非金屬材料材料,中底與跟型底(1)均無金屬物,過海關可免除掃描時的金屬響聲。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舒適跟型底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跟(5)整體由大底腰鐵取代,鞋跟(5)設置或不設防震槽O),新型腰鐵(21),采用不包含金屬的PU、ABS、PVC、TPU、PC、CPU等非金屬材料材料,中底與跟型底(1)均無金屬物,過海關可免除掃描時的金屬響聲。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舒適跟型底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跟(5)為內(nèi)增高鞋跟,設置或不設防震槽(2)。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舒適跟型底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跟( 可設置加厚型或加長型防震槽0),防震槽O)內(nèi)設置有防震片(3)。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舒適跟型底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主體(100),不設置中底發(fā)泡層(3 或不設置中底發(fā)泡層(32)、中底片(33)。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舒適跟型底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主體(100),底片(101)為加長型。
10.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舒適跟型底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跟(5)設置凹槽02),凹槽02)內(nèi)不設防震槽(2)或設置防震槽0),防震槽O)內(nèi)設置防震片(3)。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舒適跟型底鞋,包括鞋主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鞋主體由鞋面、鞋墊皮、鞋墊發(fā)泡層、中底發(fā)泡層、中底片、跟型底組成,跟型底包括底片與鞋跟,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改進原有中底有中底腰鐵和硬質(zhì)上下插中與腳接觸硬度大,需用牙釘組合鞋跟,使得穿著者不舒適的技術問題,無需改變鞋面的外觀和尺寸的鞋結構,讓鞋內(nèi)部具有更大的放置舒適鞋墊之空間,設置新型鞋跟,鞋跟設置采用不包含金屬的PU、ABS、PVC、TPU、PC、CPU等非金屬材料材料的新型腰鐵,過海關可免除掃描金屬時的響聲,所述鞋跟不設防震槽或設置防震槽,防震槽內(nèi)設置有防震片,中底僅使用軟質(zhì)中底,是一種不含有中底腰鐵和中底硬質(zhì)上下插中、牙釘?shù)囊环N舒適跟型底鞋。
文檔編號A43B13/37GK102551271SQ20121002176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月30日
發(fā)明者蔡科鐘 申請人:黎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