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拉頭及拉鏈的修理方法

      文檔序號:637043閱讀:684來源:國知局
      拉頭及拉鏈的修理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的拉頭的拉頭主體(1,2,3,4,5,6)具有拉頭主部件(21,31,41,51,71,91)和拉頭副部件(22,32,42,52,72,92)。拉頭主部件(21,31,41,51,71,91)具有經(jīng)由引導柱(13,63,83)連結的第一翼板(12,17,18,19,61,81)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翼板(11,62,82)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拉頭副部件(22,32,42,52,72,92)具有一對第一凸緣部(15,65,85),且拉頭副部件組裝并固定于拉頭主部件(21,31,41,51,71,91)。這樣的本發(fā)明的拉頭能夠容易地安裝于拉鏈用鏈。此外,由于第一及第二翼板間的間隔穩(wěn)定地具有規(guī)定的尺寸,所以能夠確保拉頭的良好的滑動性和操作性。
      【專利說明】拉頭及拉鏈的修理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由至少兩個拉頭部件相互組裝而構成的拉頭,尤其是涉及在其鏈牙引導通路中插入拉鏈的鏈牙列來組裝拉頭主體,從而能夠與該組裝同時地安裝于鏈牙列的拉頭。

      【背景技術】
      [0002]以往,拉鏈被安裝于服裝類、包類等物品的開口部來使用,通過使配置于該拉鏈的拉頭沿著鏈牙列滑動,從而使左右鏈牙列嚙合、分離以使物品的開口部打開或者閉合。
      [0003]通常,拉鏈中所使用的拉頭具有用引導柱連結上下翼板而成的拉頭主體、和相對于拉頭主體能夠轉動地被保持的拉攀,在拉頭主體的上下翼板間形成有引導左右鏈牙列的大致Y字狀的鏈牙引導通路。
      [0004]在這樣的拉鏈用拉頭中,已知下述類型的拉頭,即:分別成形具有第一翼板(例如,下翼板)的第一拉頭部件、和具有第二翼板(例如,上翼板)的第二拉頭部件,通過使第一拉頭部件和第二拉頭部件相互結合而構成的類型的拉頭(有時也稱為分割拉頭)。
      [0005]由多個拉頭部件構成的分割類型的拉頭能夠例如在拉鏈用鏈的鏈牙列的兩端設置了止碼和/或分離嵌插件等部件后,相對于該拉鏈用鏈的鏈牙列容易地安裝。關于由這樣的多個拉頭部件構成的分割類型的拉頭,例如在日本特開平5-95807號公報(專利文獻I)、美國專利第3,149,927號說明書(專利文獻2)等中有所公開。
      [0006]專利文獻I中記載的拉頭構成為在拉頭主體上安裝有拉攀。此外,在拉頭主體,通過連結柱連結相互平行地配置的上下翼板,在上下翼板間形成大致Y字狀的鏈牙引導通路。
      [0007]例如圖20的(A)所示那樣,該專利文獻I中的拉頭主體100具有相互各自成形的第一拉頭部件101和第二拉頭部件102,并通過這些第一及第二拉頭部件101,102在連結柱103的位置相互結合而構成。
      [0008]專利文獻I的第一拉頭部件101具有下翼板1la和配置于下翼板1la的肩口側端部的第一分割連結柱101b,在第一分割連結柱1lb貫穿設置有在上下方向上貫通的結合孔1lc0
      [0009]第二拉頭部件102具有上翼板102a、垂直地設置于上翼板102a的肩口側端部處的第二分割連結柱102b、和從第二分割連結柱102b的下端面垂直地設置的截面圓形的結合突起部102c。此外,在結合突起部102c的前端部外周面設有凹槽部102d。
      [0010]而且,在第一拉頭部件101的第一分割連結柱1lb的上端面、和第二拉頭部件102的第二分割連結柱102b的下端面,形成有為了進行第一及第二拉頭部件101,102的定位而相互卡合的未圖示的卡合突起和卡合槽。
      [0011]在使用這些第一及第二拉頭部件101、102來組裝拉頭主體100的情況下,首先,如圖20的(B)所示那樣,一邊利用上述卡合突起及卡合槽使第一拉頭部件101與第二拉頭部件102的相對位置對合,一邊將第二拉頭部件102的結合突起部102c插入到第一拉頭部件101的結合孔1lc中,并用夾具等保持該嵌入狀態(tài)。
      [0012]接著,如圖20的(C)所示那樣,在第一拉頭部件101的下翼板1la的下表面中的結合孔1lc的周緣打進沖頭(punch) 104。通過像這樣將沖頭104打進下翼板1la而陷入,從而下翼板1la中的結合孔1lc的內(nèi)周面的壁的一部分流動,侵入設于第一拉頭部件101的結合突起部102c的凹槽部102d中。作為其結果,結合突起部102c被固定于結合孔1lc內(nèi),構成第一拉頭部件101和第二拉頭部件102被組裝并固定的專利文獻I的拉頭主體 100。
      [0013]這樣的專利文獻I的拉頭主體100由于利用下翼板1la的塑性變形將第二拉頭部件102固定于第一拉頭部件101,所以使第一拉頭部件101和第二拉頭部件102穩(wěn)固地結八口 ο
      [0014]而且,在專利文獻I的拉頭主體100中,雖然形成了通過沖頭104的打入而產(chǎn)生的沖頭印(凹槽),但是由于該沖頭印形成于下翼板1la的下表面,所以在拉鏈的使用時不向外部直接露出,所以抑制外觀品質的降低。
      [0015]另一方面,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拉頭構成為拉攀安裝于拉頭主體。此外,在拉頭主體中,平行地配置的上下翼板通過連結柱連結,在上下翼板間形成有大致Y字狀的鏈牙引導通路。此外,專利文獻2的拉頭主體具有相互分別成形的第一拉頭部件和第二拉頭部件,通過用連結柱結合這些第一及第二拉頭部件來構成。
      [0016]專利文獻2的第一拉頭部件具有下翼板、和豎立設置于下翼板的肩口側端部的第一分割連結柱,在第一分割連結柱的上端面,沿著上下方向形成有多個孔部。專利文獻2的第二拉頭部件具有上翼板、垂直地設置于上翼板的肩口側端部的第二分割連結柱、和從第二分割連結柱的下端面突出的多個柱釘(stud)。在這種情況下,形成于第一拉頭部件的第一分割連結柱上的多個孔部的位置和從第二拉頭部件的第二分割連結柱突出的多個的柱釘?shù)奈恢迷O定為相互對應。
      [0017]在這樣的專利文獻2的拉頭主體的情況下,將第一拉頭部件的多個柱釘插入到第一拉頭部件的多個孔部,并進一步以使得第一拉頭部件的第一分割連結柱和第二拉頭部件的第二分割連結柱相互緊貼的方式從外側按壓第一拉頭部件和第二拉頭部件,從而使第一拉頭部件的第一分割連結柱和第二拉頭部件的第二分割連結柱接合。
      [0018]由此,構成為由第一拉頭部件和第二拉頭部件相互組裝而成的專利文獻2的拉頭主體。這樣的專利文獻2的拉頭主體的組裝操作簡單易行。
      [0019]現(xiàn)有技術文獻
      [0020]專利文獻
      [0021]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5-95807號公報
      [0022]專利文獻2:美國專利第3,149,927號說明書
      [0023]在專利文獻I及專利文獻2中記載的以往的拉頭中,連結上下翼板的引導柱分割為第一分割連結柱和第二分割連結柱,在一方的第一拉頭部件上配置有第一翼板(下翼板)和第一分割連結柱,在另一方的第二拉頭部件上配置有第二翼板(上翼板)和第二分割連結柱。因此,在以往的拉頭主體中,采用如上述那樣的、通過將第一分割連結柱和第二分割連結柱接合從而形成一根引導柱由此第一拉頭部件和第二拉頭部件被相互組裝并固定的構造。
      [0024]但是,一般在由第一拉頭部件和第二拉頭部件組裝拉頭主體時,會產(chǎn)生組裝誤差。因此在像專利文獻I和專利文獻2那樣在第一拉頭部件和第二拉頭部件的邊界部設定有引導柱的以往的拉頭主體的情況下,存在容易在組裝后的拉頭主體的上下翼板間的尺寸上,尤其是夾著拉頭主體的引導柱形成的左右肩口側端部處的上下翼板間的尺寸上產(chǎn)生偏差(誤差)的問題。
      [0025]當像這樣在拉頭主體的上下翼板間的尺寸上產(chǎn)生了偏差時,在通過組裝后的拉頭使拉頭滑動來使左右鏈牙列嚙合時,存在在上下翼板間的鏈牙引導通路內(nèi)拉鏈用鏈牙的姿勢和移動不穩(wěn)定,左右鏈牙列的嚙合不能順利地進行的擔心和拉頭的滑動性和操作性下降的擔心。
      [0026]此外,在與組裝專利文獻I和專利文獻2的拉頭主體同時將該拉頭主體安裝于拉鏈用鏈的鏈牙列的情況下,在組裝拉頭主體時,一邊使第一拉頭部件、第二拉頭部件、及左右鏈牙列的位置相互對合一邊進行拉頭主體的組裝操作。
      [0027]在這種情況下,在專利文獻I和專利文獻2的拉頭主體中,由于需要一邊將左右的鏈牙列分別相對于第一拉頭部件的下翼板和第二拉頭部件的上翼板進行定位,一邊使第一拉頭部件和第二拉頭部件相互結合,所以導致拉頭主體的組裝操作復雜化和操作效率降低。
      [0028]而且,尤其是在專利文獻I的拉頭主體100的情況下,如上述那樣,在保持著使第二拉頭部件102的結合突起部102c嵌入到第一拉頭部件101的結合孔1lc中的狀態(tài)的基礎上,利用通過沖頭104實現(xiàn)的下翼板1la的塑性變形,將第二拉頭部件102固定于第一拉頭部件101。
      [0029]因此,專利文獻I的拉頭主體100由于其組裝操作的內(nèi)容非常細致且繁瑣,所以有時欠缺實用性。此外,由于利用通過沖頭104的打進實現(xiàn)的下翼板1la的塑性變形來組裝拉頭主體100,所以根據(jù)沖頭104的打進位置等,也有在第一拉頭部件101和第二拉頭部件102的結合強度(固定強度)上產(chǎn)生偏差的擔心。
      [0030]另一方面,專利文獻2的拉頭主體如上述那樣,將第一拉頭部件的多個柱釘插入到第一拉頭部件的多個孔部,然后,通過以使得第一拉頭部件的第一分割連結柱和第二拉頭部件的第二分割連結柱相互緊貼的方式按壓第一及第二拉頭部件來組裝。
      [0031]因此,專利文獻2的拉頭主體的組裝操作與專利文獻I的拉頭主體相比較簡單,但是在專利文獻2的拉頭主體中,由于第一拉頭部件與第二拉頭部件基本上僅由柱釘固定,所以有時不能充分地得到第一及第二拉頭部件間的結合強度(固定強度)。
      [0032]因此,當為了使例如專利文獻2的拉頭沿著拉鏈的鏈牙列滑動而強力拉動該拉頭的拉攀時,該拉頭主體有時會分解為第一拉頭部件和第二拉頭部件。


      【發(fā)明內(nèi)容】

      [0033]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以往的課題而完成的,其具體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拉鏈用拉頭,其由多個拉頭部件相互穩(wěn)固地組裝而構成拉頭主體,并且該拉頭主體的組裝作業(yè)簡單且容易,此外不容易在拉頭主體中的第一翼板及第二翼板間的尺寸上產(chǎn)生偏差,還提供利用了該拉頭的拉鏈的修理方法。
      [0034]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由本發(fā)明提供的拉鏈用拉頭的基本構成是,具有拉頭主體和拉攀,所述拉頭主體至少包括:第一翼板;與所述第一翼板對置配置的第二翼板;將所述第一翼板及第二翼板的肩口側端部間連結起來的引導柱;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一翼板的左右側邊緣部并朝向所述第二翼板的左右側邊緣部延伸的一對第一凸緣部,所述拉攀配置于所述第一翼板及第二翼板的至少一方,在所述拉頭主體具有由鏈牙引導面所圍成的鏈牙引導通路,所述鏈牙引導面至少由所述第一翼板、所述第二翼板及一對第一凸緣部的各內(nèi)壁面構成,所述拉鏈用拉頭的最主要的特征在于,所述拉頭主體具有拉頭主部件和相對于該拉頭主部件獨立地形成的拉頭副部件,所述拉頭主部件中,所述第一翼板的至少包含肩口側端部的鏈牙引導面的部分和所述第二翼板的至少包含肩口側端部的鏈牙引導面的部分經(jīng)由所述引導柱而被連結成一體,所述拉頭副部件具有所述一對第一凸緣部,且所述拉頭副部件組裝并固定于所述拉頭主部件。
      [0035]在本發(fā)明的拉頭中,優(yōu)選的是,所述拉頭主部件包括:從肩口側端緣至后口側端緣連續(xù)的所述第一翼板側的鏈牙引導面;和從肩口側端緣至后口側端緣連續(xù)的所述第二翼板側的鏈牙引導面。
      [0036]此外,在本發(fā)明的拉頭中,優(yōu)選的是,所述第一翼板具有:配置于所述拉頭主部件且具有所述鏈牙引導面的第一主體部;和配置于所述拉頭副部件,并將所述一對第一凸緣部間連結起來且組裝于所述第一主體部的第二主體部。
      [0037]此外,在本發(fā)明的拉頭中,優(yōu)選的是,所述拉頭副部件使設置于所述第二主體部的嵌合固定部嵌合固定于設置在所述第一主體部的被嵌合固定部,從而所述拉頭副部件被組裝并固定于所述拉頭主部件。
      [0038]在這種情況下,尤其優(yōu)選的是,所述拉頭主部件的所述被嵌合固定部具有:配置于所述第一主體部的肩口側端部處的凹狀的第一被嵌合固定部;和從所述第一主體部的左右側邊緣部向拉頭寬度方向的外側突出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所述第二主體部具有:基部;配置于所述基部的左右側邊緣部并支承所述第一凸緣部的基臺部;和從所述基部向肩口側方向延伸突出且能夠彈性變形的延伸突出部,所述拉頭副部件的所述嵌合固定部具有:豎立設置于所述延伸突出部的前端部且與所述第一被嵌合固定部嵌合固定的鉤狀的第一嵌合固定部;和凹設于所述基臺部且與所述第二被嵌合固定部嵌合固定的凹槽狀的第二嵌合固定部。
      [0039]此外,也可以是,所述拉頭主部件的所述被嵌合固定部具有:配置于所述第一主體部的肩口側端部處的凹槽狀的第一被嵌合固定部;和配置于所述第一主體部的后口側端部處的凹槽狀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所述第二主體部具有:配置于該第二主體部的肩口側端部且能夠與所述第一被嵌合固定部嵌合固定的鉤狀的第一嵌合固定部;和配置于該第二主體部的后口側端部且能夠與所述第二被嵌合固定部嵌合固定的鉤狀的第二嵌合固定部。
      [0040]在這種情況下,優(yōu)選的是,所述第二主體部具有:基部;形成于所述基部的后口側端部處的一對切入部;被一對所述切入部夾持且能夠彈性變形的舌片部,所述第一嵌合固定部豎立設置于所述基部的肩口側端部,所述第二嵌合固定部豎立設置于所述舌片部的后口側端部。
      [0041]此外,在本發(fā)明的拉頭中,所述拉頭副部件通過粘接或者熔接而組裝并固定于所述拉頭主部件,或者,所述拉頭副部件使用固定部件而組裝并固定于所述拉頭主部件。
      [0042]在本發(fā)明的拉頭中,優(yōu)選的是,在所述第二翼板的左右側邊緣部配置有朝向所述第一翼板延伸的一對第二凸緣部,所述拉頭主體還具有相對于所述拉頭主部件及所述拉頭副部件獨立地形成的拉頭第二副部件,所述拉頭第二副部件具有所述一對第二凸緣部,且所述拉頭第二副部件組裝并固定于所述拉頭主部件。
      [0043]此外,根據(jù)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拉鏈的修理方法,通過將已安裝于拉鏈上的拉頭更換為上述那樣結構的拉頭來進行該拉鏈的修理。
      [0044]發(fā)明效果
      [0045]在本發(fā)明的拉鏈用拉頭中,用連結柱連結第一及第二翼板而成的拉頭主體具有能夠相互組裝的拉頭主部件和拉頭副部件。在這種情況下,拉頭主體的第一翼板是配置有凸緣部側的翼板(另外在本發(fā)明中,如后述那樣,凸緣部有時也配置于拉頭主體的第二翼板)。
      [0046]此外,拉頭主部件由第一翼板的至少包含肩口側端部的鏈牙引導面的部分、和第二翼板的至少包含肩口側端部的鏈牙引導面的部分經(jīng)由引導柱通過成形而連結為一體地構成。拉頭副部件具有一對第一凸緣部,且組裝并固定于拉頭主部件。
      [0047]在這種情況下,在本發(fā)明的拉頭主體中形成有通過鏈牙引導面所圍成的鏈牙引導通路,所述鏈牙引導面至少由第一翼板、第二翼板及一對第一凸緣部的各內(nèi)壁面構成,成為該鏈牙引導通路的內(nèi)壁面(鏈牙引導面)的拉頭主體的第一翼板、第二翼板及一對第一凸緣部的內(nèi)壁面至少由拉頭主部件和拉頭副部件雙方構成。因此,能夠將拉鏈的鏈牙列插入到鏈牙引導通路來組裝拉頭主體,能夠與拉頭主體的組裝同時地將該拉頭主體安裝于鏈牙列。
      [0048]在具有這樣的拉頭主體的本發(fā)明的拉頭中,整個拉頭主部件通過成形而一體化構成。因此,第一翼板的包含肩口側端部的鏈牙引導面的部分和第二翼板的包含肩口側端部的鏈牙引導面的部分之間的尺寸(即,第一及第二翼板的肩口側端部的鏈牙引導面間的尺寸)不會受到由拉頭主部件和拉頭副部件組裝拉頭主體時的組裝精度的影響,穩(wěn)定地具有規(guī)定的大小,所以能夠防止在該尺寸上產(chǎn)生偏差(誤差)。
      [0049]S卩,本發(fā)明的拉頭主體與例如上述專利文獻I和專利文獻2那樣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各自分別配置于拉頭部件的拉頭主體相比,不容易在拉頭主體組裝后的第一翼板及第二翼板間的尺寸(尤其是,肩口側端部的鏈牙引導面間的尺寸)上產(chǎn)生偏差(誤差),由此,能夠使形成于該拉頭的第一及第二翼板間的鏈牙引導通路的大小及形態(tài)穩(wěn)定。
      [0050]因此,將本發(fā)明的拉頭安裝于拉鏈,并使拉頭沿著鏈牙列滑動時,能夠使拉鏈鏈牙在該拉頭的鏈牙引導通路內(nèi)的姿勢和動作穩(wěn)定。因此,左右鏈牙列的嚙合能夠順利地進行,此外,能夠確保拉頭的良好的滑動性和操作性。
      [0051]此外本發(fā)明的拉頭如上述那樣,第一翼板的一部分和第二翼板的一部分經(jīng)由引導柱一體地配置于拉頭主部件。因此,在與例如組裝拉頭主體同時地將該拉頭主體安裝于拉鏈用鏈的鏈牙列的情況下,能夠將左右鏈牙列容易地定位并保持于拉頭主部件的第一及第二翼板之間,然后,能夠相對于保持了左右鏈牙列的拉頭主部件穩(wěn)定地組裝并固定拉頭副部件。因此,根據(jù)本發(fā)明,將拉頭主體安裝于鏈牙列的操作與例如上述專利文獻I和專利文獻2的情況相比,能夠簡單且高效地進行。
      [0052]在這樣的本發(fā)明的拉頭中,拉頭主部件具有從肩口側端緣至后口側端緣連續(xù)的第一翼板側的鏈牙引導面、和從肩口側端緣至后口側端緣連續(xù)的第二翼板側的鏈牙引導面。由此,在組裝拉頭主部件和拉頭副部件來構成拉頭主體時,能夠防止在從該拉頭主體的肩口側端緣至后口側端緣的鏈牙引導面上形成層差,能夠使該鏈牙引導面平坦。
      [0053]作為其結果,當將本發(fā)明的拉頭安裝于拉鏈并使拉頭沿著鏈牙列滑動時,能夠防止拉鏈鏈牙鉤掛在該拉頭的鏈牙引導面上等不良狀況的發(fā)生,能夠使拉頭的滑動性和操作性進一步提聞。
      [0054]此外,在本發(fā)明的拉頭中,第一翼板具有:第一主體部,其配置于拉頭主部件,具有鏈牙引導面;第二主體部,其配置于拉頭副部件并將一對第一凸緣部間連結起來且組裝于第一主體部。通過像這樣由第一主體部和第二主體部構成第一翼板,能夠以比較簡單的構造來構成拉頭主部件及拉頭副部件,并且能夠將拉頭副部件穩(wěn)定地組裝于拉頭主部件。
      [0055]而且,在本發(fā)明的拉頭中,拉頭副部件使設置于第二主體部的嵌合固定部嵌合于設置在第一主體部的被嵌合固定部,從而組裝并固定于拉頭主部件。由此,能夠更簡單且容易地進行拉頭主體的組裝。
      [0056]在這種情況下,拉頭主部件的被嵌合固定部具有:第一被嵌合固定部,其配置于第一主體部的肩口側端部;第二被嵌合固定部,其從第一主體部的左右側邊緣部向拉頭寬度方向的外側突出。另外,第二主體部具有:基部;基臺部,其配置于基部的左右側邊緣部且支承第一凸緣部;延伸突出部,其從基部向肩口側方向延伸突出且能夠彈性變形。而去,拉頭副部件的嵌合固定部具有:鉤狀的第一嵌合固定部,其豎立設置于延伸突出部的前端部并與第一被嵌合固定部嵌合固定;凹槽狀的第二嵌合固定部,其凹設于基臺部并與第二被嵌合固定部嵌合固定。
      [0057]通過像這樣構成拉頭主部件及拉頭副部件,能夠在拉頭主部件及拉頭副部件上以簡單的構造分別設置被嵌合固定部及嵌合固定部,并且,能夠將拉頭主部件和拉頭副部件相互穩(wěn)固地固定。
      [0058]另一方面,在本發(fā)明的拉頭中,也可以是,拉頭主部件的被嵌合固定部具有:配置于第一主體部的肩口側端部處的凹槽狀的第一被嵌合固定部;配置于第一主體部的后口側端部處的凹槽狀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此外,第二主體部具有:鉤狀的第一嵌合固定部,其配置于該第二主體部的肩口側端部且能夠與第一被嵌合固定部嵌合固定;鉤狀的第二嵌合固定部,其配置于該第二主體部的后口側端部且能夠與第二被嵌合固定部嵌合固定。
      [0059]在這種情況下,第二主體部具有基部、形成于基部的后口側端部處的一對切入部、和被一對上述切入部夾持且能夠彈性變形的舌片部。此外,第一嵌合固定部豎立設置于第二主體部的基部的肩口側端部,上述第二嵌合固定部豎立設置于第二主體部的舌片部的后口側端部。
      [0060]也能夠通過這樣構成拉頭主部件及拉頭副部件而將被嵌合固定部及嵌合固定部以簡單的構造分別設于拉頭主部件及拉頭副部件,并且能夠將拉頭主部件和拉頭副部件相互穩(wěn)固地固定。
      [0061]此外,在本發(fā)明的拉頭中,拉頭副部件可以通過粘接或者熔接而組裝并固定于拉頭主部件。由此,能夠將拉頭主部件和拉頭副部件相互穩(wěn)固地固定,并且,能夠簡單地且容易地組裝拉頭主體。
      [0062]再者,在本發(fā)明的拉頭中,拉頭副部件也可以使用固定部件而組裝并固定于拉頭主部件。由此,能夠將拉頭主部件和拉頭副部件相互穩(wěn)固地固定,并且能夠簡單地且容易地組裝拉頭主體。
      [0063]此外,在本發(fā)明的拉頭中,在第二翼板的左右側邊緣部配置有朝向第一翼板延伸的一對第二凸緣部的情況下,拉頭主體還具有相對于拉頭主部件及拉頭副部件獨立地形成的拉頭第二副部件。此外,該拉頭第二副部件具有一對第二凸緣部,且組裝并固定于拉頭主部件。
      [0064]通過像這樣構成拉頭主體,即使在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雙方上配置凸緣部,也能夠在組裝該拉頭主體的同時將該拉頭主體簡單且高效地安裝于拉鏈用鏈的鏈牙列上。
      [0065]而且,根據(jù)本發(fā)明提供的拉鏈的修理方法,通過將已安裝于拉鏈的拉頭更換為具有上述那樣構成的拉頭來進行拉鏈的修理。
      [0066]S卩,在本發(fā)明的修理方法中,在例如拉鏈使用時若在拉頭上產(chǎn)生了破損,則能夠將該破損的拉頭從鏈牙列上取下,然后,將本發(fā)明的拉頭簡單地安裝于該鏈牙列。因此,能夠高效地進行拉鏈的修理。作為其結果,由于即使拉頭破損也沒必要更換整個拉鏈,所以能夠使拉鏈的壽命延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67]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拉頭的拉頭主體的立體圖。
      [0068]圖2是將該拉頭主體分解為拉頭主部件和拉頭副部件的分解立體圖。
      [0069]圖3是說明拉頭主部件和拉頭副部件的組裝的說明圖。
      [0070]圖4是用局部剖面表示該拉頭主體中的組裝狀態(tài)的示意圖。
      [0071]圖5是圖4所示的V-V線的剖視圖。
      [0072]圖6是表示要修理的拉鏈的俯視圖。
      [0073]圖7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例2的拉頭的拉頭主體的立體圖。
      [0074]圖8是將該拉頭主體分解為拉頭主部件和拉頭副部件的分解立體圖。
      [0075]圖9是說明拉頭主部件和拉頭副部件的組裝的說明圖。
      [0076]圖10是該拉頭主體的組裝狀態(tài)的剖視圖。
      [0077]圖1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3的拉頭的拉頭主體的分解狀態(tài)的分解立體圖。
      [0078]圖12是該拉頭主體的組裝狀態(tài)的剖視圖。
      [0079]圖1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4的拉頭的拉頭主體的分解狀態(tài)的分解立體圖。
      [0080]圖14是該拉頭主體的組裝狀態(tài)的剖視圖。
      [0081]圖15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例5的拉頭的拉頭主體的立體圖。
      [0082]圖16是該拉頭主體的剖視圖。
      [0083]圖17是從后口側觀察該拉頭主體時的示意圖。
      [0084]圖18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例6的拉頭的拉頭主體的立體圖。
      [0085]圖19是該拉頭主體的剖視圖。
      [0086]圖20是說明以往的拉頭主體的組裝方法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87]以下,關于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列舉實施例參照附圖詳細地說明。不過,本發(fā)明不限定于任何以下說明的實施例,只要具有與本發(fā)明實質上相同的構成,并且起到相同的作用效果,就能夠進行多種變更。
      [0088]例如,在以下所示的實施例中,關于在拉鏈用鏈的鏈牙列上安裝有一個拉頭的情況進行說明,但在本發(fā)明中,也可以將兩個拉頭以肩口側端部彼此或者后口側端部彼此面對的方式安裝于拉鏈用鏈的鏈牙列。
      [0089]另外,在以下所示的實施例中,關于拉頭的拉攀配置于拉頭主體的上翼板側的情況進行說明,但在本發(fā)明中,也可以將拉攀安裝于拉頭主體的下翼板側,此外還可以安裝于拉頭主體的上翼板側和下翼板側雙方。
      [0090]再者,雖然在以下的各實施例中說明的拉頭是作為拉攀保持于拉攀安裝柱且不具有由停止爪構成的停止機構的所謂的自由拉頭而構成的,但本發(fā)明也能夠同樣地適用于不是自由拉頭的拉頭,例如,代替拉攀安裝柱而將罩體安裝于上翼板的上表面?zhèn)鹊念愋偷睦^、具有停止爪相對于鏈牙引導通路能夠進退地配置的停止機構的類型的拉頭。
      [0091]實施例1
      [0092]圖1是表示本實施例1的拉鏈用拉頭的拉頭主體的立體圖。圖2是將該拉頭主體分解為拉頭主部件和拉頭副部件的分解立體圖,圖3是說明拉頭主部件和拉頭副部件的組裝的說明圖。
      [0093]此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將拉頭的滑動方向規(guī)定為前后方向,尤其是將拉頭為了使拉鏈的鏈牙列嚙合而移動的方向設為前方(肩口側方向),將為了使鏈牙列分離而移動的方向(后口側方向)設為后方。
      [0094]此外,將拉頭的高度方向規(guī)定為上下方向,作為原則,將使用拉鏈時暴露在外部的一側(例如,相對于拉頭主體安裝有拉攀的一側)的方向設為上方,將其相反側的方向設為下方。此外,在與拉頭的滑動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將拉頭的寬度方向規(guī)定為左右方向。
      [0095]本實施例1的拉頭Ia如圖5所示那樣,具有拉頭主體I和能夠轉動地保持于拉頭主體I的上翼板11側的拉攀9。本實施例1的拉頭Ia用于例如左右的拉鏈牙鏈帶的鏈牙列相對于拉鏈帶配置于下表面?zhèn)鹊乃^反面類型的拉鏈8a。此外,在本發(fā)明中,拉攀9的構成無特別限定。
      [0096]本實施例1的拉頭主體I具有:上翼板11 ;下翼板12 ;將上下翼板11、12的肩口側端部間連結起來的引導柱13 ;配置于上翼板11的上表面?zhèn)鹊睦拾惭b柱14 ;沿著下翼板12的左右側邊緣部豎立設置的下凸緣部15。此外,在本實施例1的情況下,下翼板12作為本發(fā)明的第一翼板而配置,上翼板11作為本發(fā)明的第二翼板而配置。
      [0097]此外,在上翼板11的下表面(鏈牙引導面)形成有沿著上翼板11的左右側邊緣部配置的第一隆起部16a、從引導柱13朝向后端部(后口側端部)側延伸的中央的第二隆起部16b。另一方面,在下翼板12的上表面(鏈牙引導面),用于引導拉鏈8a的鏈牙的第三隆起部16c以從引導柱13朝向后方側延伸的方式形成。
      [0098]本實施例1的整個上翼板(第二翼板)11由單一的部件構成。另一方面,下翼板(第一翼板)12構成為具有:下翼板第一主體部(第一翼板第一主體部)12a,其具有鏈牙引導面;和下翼板第二主體部(第一翼板第二主體部)12b,其安裝于該下翼板第一主體部12a的下表面(外表面)偵!|。
      [0099]此外,在拉頭主體I的前端,形成有將引導柱13夾在中間的左右肩口,并且在拉頭主體I的后端形成有后口。此外,由上翼板11、下翼板12、及左右一對下凸緣部15包圍著形成有連通左右肩口和后口的大致Y字形狀的鏈牙引導通路。在這種情況下,拉頭主體I的鏈牙引導通路的內(nèi)壁面(鏈牙引導面)由上翼板11的內(nèi)壁面、下翼板12的內(nèi)壁面、及左右一對的下凸緣部15的各內(nèi)壁面構成。而且,在上翼板11 (尤其是第一隆起部16a)與下凸緣部15之間形成有供拉鏈8a的拉鏈帶穿插的帶穿插間隙。
      [0100]此外,本實施例1的拉頭主體I如圖2所示那樣,具有能夠相互組裝的拉頭主部件(第一拉頭部件)21和拉頭副部件(第二拉頭部件)22。此外,拉頭主部件21和拉頭副部件22以能夠在組裝拉頭主體I的同時將拉鏈8a的鏈牙列插入到該拉頭主體I的鏈牙引導通路的方式構成為拉頭主體I的鏈牙引導通路的內(nèi)壁面(鏈牙引導面)由拉頭主部件21和拉頭副部件22雙方形成的構造。
      [0101]具體地說,拉頭主部件21具有:拉頭主體I中的整個上翼板11 ;下翼板12的下翼板第一主體部12a ;引導柱13 ;以及拉攀安裝柱14。此外,關于拉頭主部件21,通過例如注塑成型或者壓鑄成型等一體地構成整個拉頭主部件21。在此,下翼板第一主體部12a通過安裝拉頭副部件22的后述的下翼板第二主體部12b而與該下翼板第二主體部12b共同構成下翼板12。
      [0102]該拉頭主部件21的下翼板第一主體部12a具有構成平坦的鏈牙引導面的第一基部21a、形成于第一基部21a的肩口側端部(前端部)的凹狀的第一被嵌合固定部(嵌入凹部)21b、配置于第一基部21a的左右側邊緣部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突條部)21c、和從第一基部21a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定位部21d。
      [0103]在這種情況下,第一基部21a的上表面(內(nèi)壁面)形成拉頭主體I中的下翼板12的整個鏈牙引導面。另外,在本發(fā)明中,拉頭主部件21的下翼板第一主體部(第一翼板第一主體部)12a的第一基部21a包含下翼板12的鏈牙引導面的至少肩口側端部(前端部)的整個拉頭寬度方向上的區(qū)域即可,沒必要包含本實施例1那樣的下翼板12的鏈牙引導面的整體區(qū)域。
      [0104]在本實施例1的拉頭主部件21中,下翼板第一主體部12a的第一被嵌合固定部21b以供拉頭副部件22的一部分(第一嵌合固定部22b)插入并嵌合固定的方式,在下翼板第一主體部12a的前端部朝向后方凹入設置。第二被嵌合固定部21c由突條部構成,用于卡定拉頭副部件22的一部分(第二嵌合固定部22c),所述突條部在組裝拉頭主體I時與配置有下凸緣部15的部分對應的區(qū)域從第一基部21a的左右側邊緣部沿著相對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朝向外側突出。
      [0105]定位部21d與在拉頭副部件22中后述的第二基部22a的前端邊緣的形狀對應形成,通過使拉頭副部件22抵接于該定位部21d,能夠使拉頭副部件22的前后方向的位置相對于拉頭主部件21對合。
      [0106]拉頭副部件22具有嵌合固定于拉頭主部件21的下翼板第一主體部12a上的下翼板第二主體部12b、和與下翼板第二主體部12b —體地形成的下凸緣部15,通過例如注塑成型或者壓鑄成型等使拉頭副部件22的整體一體構成。
      [0107]下翼板第二主體部12b具有:相對于下翼板第一主體部12a的第一基部21a大致平行地組裝的第二基部22a ;配置于第二基部22a的左右側線部并成為下凸緣部15的基臺的左右的基臺部22d ;從第二基部22a向前方(肩口側方向)延伸突出并能夠在上下方向上彈性變形的延伸突出部22e ;配置于延伸突出部22e的前端部且與拉頭主部件21的第一被嵌合固定部21b嵌合固定的鉤狀(鉤狀)的第一嵌合固定部(鉤部)22b ;配置于基臺部22d的內(nèi)壁部且與拉頭主部件21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21c嵌合固定的凹槽狀的第二嵌合固定部(凹槽部)22c。
      [0108]在這種情況下,下翼板第二主體部12b的第二基部22a配置于下翼板第二主體部12b的后半部且以平板狀形成。該第二基部22a的前端緣具有與拉頭主部件21的定位部2Id的形狀對應的形狀。
      [0109]鉤狀的第一嵌合固定部22b豎立設置于延伸突出部22e的前端部,形成為上端部向后方突出的鉤形形狀。第二嵌合固定部22c以拉頭主部件21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21c能夠嵌入的方式,沿著基臺部22d凹設于基臺部22d的內(nèi)側面?zhèn)取?br> [0110]此外,在本實施例2中,拉頭主部件21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21c由從第一基部21a的左右側邊緣部突出的突條部構成,并且拉頭副部件22的第二嵌合固定部22c由凹設于基臺部22d的內(nèi)側面?zhèn)鹊陌疾鄄繕嫵伞?br> [0111]但是,在本發(fā)明中,關于拉頭主部件21的第一及第二被嵌合固定部21b,21c的位置、大小及形態(tài)、以及拉頭副部件22的第一及第二嵌合固定部22b,22c的位置、大小及形態(tài)等,只要能夠使拉頭副部件22的第一及第二嵌合固定部22b,22c分別合適地嵌合固定于拉頭主部件21的第一及第二被嵌合固定部21b,21c,就能夠任意地變更。也可以例如拉頭主部件21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21c由凹設于第一基部21a的左右側面上的凹槽部構成,拉頭副部件22的第二嵌合固定部22c由從基臺部22d的內(nèi)側面突出的突條部構成。
      [0112]在使用上述那樣的拉頭主部件21和拉頭副部件22組裝本實施例1的拉頭主體I的情況下,如圖2及圖3所示那樣,首先,將拉頭副部件22的第二嵌合固定部22c (凹槽部)從后口側嵌入到拉頭主部件21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21c (突條部),并進一步使拉頭副部件22朝向拉頭主部件21的肩口側相對滑動。由此,使拉頭副部件22的第二嵌合固定部22c嵌合固定于拉頭主部件21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21c。
      [0113]此時,拉頭副部件22的延伸突出部22e以向下方側彎曲的方式彈性變形,并且鉤狀的第一嵌合固定部22b移動至拉頭主部件21的肩口側的端部。進一步,拉頭副部件22的第二嵌合固定部22c與拉頭主部件21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21c嵌合固定后,通過將拉頭副部件22相對于拉頭主部件21向前方強力按壓,使立起于延伸突出部22e的前端部的鉤狀的第一嵌合固定部22b嵌合固定于拉頭主部件21的第一被嵌合固定部21b。
      [0114]這樣使拉頭副部件22的第一及第二嵌合固定部22b,22c分別嵌合固定于拉頭主部件21的第一及第二被嵌合固定部21b,21c,由此拉頭副部件22組裝于拉頭主部件21,從而構成將拉頭主部件21和拉頭副部件22以規(guī)定的固定強度穩(wěn)定地固定的、圖1那樣的本實施例1的拉頭主體I。
      [0115]此外,這樣暫時組裝的本實施例1的拉頭主體I能夠再次分離成拉頭主部件21和拉頭副部件22。例如一邊將拉頭副部件22相對于拉頭主部件21向前方強力按壓,一邊使用細棒狀部件等使拉頭副部件22的第一嵌合固定部22b從拉頭主部件21的第一被嵌合固定部21b拔脫,進一步,在使拉頭副部件22的延伸突出部22e向下方側彎曲的同時,使拉頭副部件22朝向拉頭主部件21的后口側相對滑動。由此,由于拉頭副部件22的第二嵌合固定部22c從拉頭主部件21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21c拔脫,所以能夠使拉頭主部件21和拉頭副部件22分尚。
      [0116]如上述那樣使用拉頭主部件21和拉頭副部件22組裝的本實施例1的拉頭Ia能夠相對于例如左右鏈牙列的一部分分離了的拉鏈用鏈容易地安裝。
      [0117]具體地說,首先,在拉鏈用鏈的左右鏈牙列開始分離的部分,一邊將左右鏈牙列插入拉頭主部件21的下翼板第一主體部12a和上翼板11之間,一邊相對于拉頭主部件21進行鏈牙列的定位。
      [0118]此時,由于拉頭主部件21的下翼板第一主體部12a和上翼板11經(jīng)由引導柱13 —體地形成,所以能夠將鏈牙列容易地插入到下翼板第一主體部12a和上翼板11之間,并且也能夠穩(wěn)定地進行鏈牙列相對于拉頭主部件21的定位。
      [0119]接下來,相對于插入有鏈牙列的拉頭主部件21,如上述那樣使拉頭副部件22嵌合固定而組裝。由此,如圖5所示那樣,由于能夠在組裝本實施例1的拉頭主體I的同時使鏈牙列插入到該拉頭主體I的鏈牙引導通路中,所以拉頭主體I能夠簡單且高效地安裝于拉鏈用鏈。
      [0120]然后,使這樣安裝的具有拉頭主體I的拉頭Ia沿著拉鏈用鏈的鏈牙列滑動,從而能夠使拉鏈用鏈的左右鏈牙列嚙合、分離。
      [0121]因此,例如圖6所示那樣,在安裝于包等物品10上的拉鏈8a的拉頭的一部分(例如,拉攀安裝柱)上產(chǎn)生破損的情況下,將該破損的拉頭從拉鏈8a的鏈牙列上取下,然后,在該拉鏈8a的鏈牙列上安裝本實施例1的拉頭la,由此能夠簡單地進行拉鏈8a的修理。
      [0122]此外,在本發(fā)明中,將破損的拉頭從拉鏈8a的鏈牙列取下的方法無特別限定。例如,通過對破損的拉頭的下凸緣部施加強力,將其下凸緣部強制地折彎等,從而能夠將該拉頭從鏈牙列取下。此外,在例如破損的拉頭為本實施例1的拉頭Ia的情況下,通過將拉頭主部件21和拉頭副部件22相互分離而能夠將拉頭Ia從鏈牙列容易地取下。
      [0123]此外,本實施例1的拉頭Ia不僅優(yōu)選用于進行上述那樣的拉鏈8a的修理的情況,也優(yōu)選用于在根據(jù)例如使用者的喜好進行拉頭的交換的情況等。
      [0124]以上那樣的本實施例1的拉頭Ia在拉頭主部件21中由上翼板11和下翼板第一主體部12a經(jīng)由引導柱13—體地形成。因此,上下翼板11,12間的間隔(尤其是在肩口側端部的上下翼板11,12間的間隔)能夠不受組裝拉頭主體I時的組裝精度的影響,能夠穩(wěn)定地具有規(guī)定的高度尺寸,從而上下翼板11,12間的間隔(S卩,鏈牙引導通路的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不容易產(chǎn)生尺寸誤差。
      [0125]因此,在本實施例1的拉頭Ia中,由于形成于上下翼板11、12間的鏈牙引導通路的大小和形態(tài)穩(wěn)定,所以在使該拉頭Ia沿鏈牙列滑動時(尤其是向鏈牙列的嚙合方向滑動時),能夠使該拉頭Ia的鏈牙引導通路內(nèi)的鏈牙的姿勢和動作穩(wěn)定。作為其結果,能夠順利地進行左右鏈牙列的嚙合、分離,并且能夠確保拉頭Ia的良好的滑動性和操作性。
      [0126]而且,在本實施例1的拉頭Ia中,上翼板11及下翼板12的整個鏈牙引導面設于拉頭主部件21,從而防止在從拉頭主體I的上下翼板11,12的肩口側端緣至后口側端緣的鏈牙引導面上形成層差,使該鏈牙引導面平坦地形成。由此,在使本實施例1的拉頭Ia沿著鏈牙列滑動時,能夠防止在拉頭Ia的鏈牙引導面上產(chǎn)生鏈牙鉤掛等不良狀況,從而能夠使拉頭Ia的滑動性和操作性進一步提高。
      [0127]此外,在本實施例1的拉頭Ia中,下翼板12的整個鏈牙引導面設置于拉頭主部件21,另一方面,與該下翼板12相對的下凸緣部15設置于拉頭副部件22。因此,拉頭主部件21和拉頭副部件22的邊界部的位置被設定于構成鏈牙引導通路的下翼板12和下凸緣部15之間。
      [0128]但是在本發(fā)明中,也可以是,例如將下翼板12的包含肩口側端部的鏈牙引導面的一部分(內(nèi)側部分)設置于拉頭主部件,并將下翼板12的其余部分(外側部分)和下凸緣部15設置于拉頭副部件,由此拉頭主部件和拉頭副部件的邊界部的位置以分隔下翼板12的方式設定。
      [0129]在這種情況下,優(yōu)選配置于拉頭主部件側的、下翼板12的包含肩口側端部的鏈牙引導面的一部分(內(nèi)側部分)比配置于拉頭副部件側的、下翼板12的其余部分(外側部分)大。通過使這樣的拉頭滑動進行拉鏈的打開和閉合操作,能夠使左右鏈牙列穩(wěn)定地嚙合、分尚°
      [0130]在此,“下翼板12的包含肩口側端部的鏈牙引導面的一部分(內(nèi)側部分)”及“下翼板12的其余部分(外側部分)”是指構成鏈牙引導通路的內(nèi)表面(鏈牙引導面)。此外,“大小”是指各自的鏈牙引導面的表面積的大小。
      [0131]實施例2
      [0132]圖7是表示本實施例2的拉頭的拉頭主體的立體圖。圖8是將該拉頭主體分解為拉頭主部件和拉頭副部件的分解立體圖,圖9是說明拉頭主部件和拉頭副部件的組裝的說明圖。此外,圖10是該拉頭主體的組裝狀態(tài)的剖視圖。
      [0133]此外,在以下所述實施例的說明和附圖中,關于具有與已說明的實施例1實質相同的構成及功能的部件及部位,通過使用與該實施例1相同的附圖標記及名稱表示,所以省略其詳細的說明。
      [0134]本實施例2的拉頭具有拉頭主體2和能夠轉動地保持于拉頭主體2的上翼板11側的未圖示的拉攀。此外,拉頭主體2具有:下翼板(第一翼板)17 ;上翼板(第二翼板)11 ;將上下翼板11、17的肩口側端部間連結起來的引導柱13 ;配置于上翼板11的上表面?zhèn)鹊睦拾惭b柱14 ;以及沿著下翼板17的左右側邊緣部豎立設置的下凸緣部15。
      [0135]在該拉頭主體2上,由上翼板11、下翼板17及左右一對的下凸緣部15包圍著形成有大致Y字形狀的鏈牙引導通路,該鏈牙引導通路的內(nèi)壁面(鏈牙引導面)由上翼板11的內(nèi)壁面、下翼板17的內(nèi)壁面、及左右一對下凸緣部15的各內(nèi)壁面構成。
      [0136]在本實施例2中,作為第二翼板的上翼板11整體由單一的部件構成。另一方面,作為第一翼板的下翼板17構成為具有:下翼板第一主體部(第一翼板第一主體部)17a,其具有鏈牙引導面;和下翼板第二主體部(第一翼板第二主體部)17b,其安裝于該下翼板第一主體部17a的下表面?zhèn)取?br> [0137]本實施例2的拉頭主體2具有能夠相互組裝的拉頭主部件(第一拉頭部件)31和拉頭副部件(第二拉頭部件)32。此外,拉頭主部件31和拉頭副部件32以能夠在組裝拉頭主體2的同時將鏈牙列插入到該拉頭主體2的鏈牙引導通路中的方式,以該鏈牙引導通路的內(nèi)壁面(鏈牙引導面)由拉頭主部件31和拉頭副部件32雙方形成的構造構成。
      [0138]在這種情況下,拉頭主部件31具有:拉頭主體2中的整個上翼板11 ;下翼板17的下翼板第一主體部17a ;引導柱13 ;拉攀安裝柱14,通過例如注塑成型或者壓鑄成型等將整個拉頭主部件31 —體地構成。
      [0139]該拉頭主部件31的下翼板第一主體部17a如圖9所示那樣,具有:構成平坦的鏈牙引導面的第一基部31a ;形成于第一基部31a的肩口側端部(前端部)的凹槽狀的第一被嵌合固定部(嵌入凹部)31b ;形成于第一基部31a的后口側端部的層差狀的切口部31d ;以及形成于切口部31d的凹槽狀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嵌入凹部)31c。在這種情況下,第一基部31a的上表面(內(nèi)壁面)形成拉頭主體2中的下翼板17的整個鏈牙引導面。
      [0140]拉頭副部件32具有:與拉頭主部件31的下翼板第一主體部17a嵌合固定的下翼板第二主體部17b ;與下翼板第二主體部17b —體地形成的下凸緣部15。通過例如注塑成型或者壓鑄成型等將整個拉頭副部件32 —體地構成。
      [0141]下翼板第二主體部17b具有:平板狀的第二基部32a ;配置于第二基部32a的左右側線部且成為下凸緣部15的基臺的左右基臺部32d ;豎立設置于第二基部32a的后口側端部且能夠與拉頭主部件31的切口部31d接觸的定位部32e。此外,在第二基部32a的前端部豎立設置有與拉頭主部件31的前端部側的第一被嵌合固定部31b嵌合固定的鉤狀(鉤狀)的第一嵌合固定部(第一鉤部)32b。
      [0142]在該第二基部32a的后端部處的寬度方向中央部,設有從第二基部32a的后端朝向前方延伸的左右一對切入部32f,并且以被該一對切入部32f夾持的方式配置有能夠彈性變形的舌片部32g。進一步,在該舌片部32g的后端部豎立設置有與拉頭主部件31的后端部側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31c嵌合固定的鉤狀(鉤狀)的第二嵌合固定部(第二鉤部)32c。
      [0143]在這種情況下,在將拉頭副部件32組裝于拉頭主部件31時,為了使拉頭副部件32的第一及第二嵌合固定部32b,32c易于分別與拉頭主部件31的第一及第二被嵌合固定部31b,31c嵌合固定,如圖9所示那樣,在拉頭主部件31的第一及第二被嵌合固定部31b,31c的下上表面?zhèn)惹岸诵纬捎杏糜谝龑Ю^副部件32的第一及第二嵌合固定部32b,32c的傾斜面。此外,在拉頭副部件32的第一及第二嵌合固定部32b,32c的前端部也形成有朝向前端向下傾斜的傾斜面。
      [0144]此外,在本實施例2中,關于拉頭主部件31的第一及第二被嵌合固定部31b,31c的位置、大小及形態(tài)、以及拉頭副部件32的第一及第二嵌合固定部32b,32c的位置、大小及形態(tài)等,只要能夠使拉頭副部件32的第一及第二嵌合固定部32b,32c分別合適地嵌合固定于拉頭主部件31的第一及第二被嵌合固定部31b,31c就能夠任意地變更。
      [0145]在使用這樣的拉頭主部件31和拉頭副部件32組裝本實施例2的拉頭主體2的情況下,如圖9所示那樣,將拉頭副部件32從拉頭主部件31的下方側靠近,將該拉頭副部件32向拉頭主部件31壓入。
      [0146]由此,拉頭副部件32的第二基部32a—邊部分地彈性變形(尤其是舌片部32g —邊彈性變形),一邊將拉頭副部件32的第一及第二嵌合固定部32b,32c分別插入并嵌合固定于拉頭主部件31的第一及第二被嵌合固定部31b, 31c。
      [0147]或者,在使拉頭副部件32的第一嵌合固定部32b插入并嵌合固定于拉頭主部件31的第一被嵌合固定部31b后,將拉頭副部件32的第二嵌合固定部32c朝向拉頭主部件31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31c壓入。由此,一邊拉頭副部件32的舌片部32g彈性變形,一邊將拉頭副部件32的第二嵌合固定部32c插入并嵌合固定于拉頭主部件31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 31c。
      [0148]此外,在本實施例2中,在使拉頭副部件32嵌合固定于拉頭主部件31時,拉頭副部件32的定位部32e被插入到拉頭主部件31的切口部31d,從而能夠使拉頭副部件32相對于拉頭主部件31的位置更穩(wěn)定。
      [0149]這樣使拉頭副部件32的第一及第二嵌合固定部32b,32c分別嵌合固定于拉頭主部件31的第一及第二被嵌合固定部31b,31c,從而構成拉頭主部件31和拉頭副部件32被以規(guī)定的固定強度穩(wěn)定地固定的本實施例2的拉頭主體2。
      [0150]此外,這樣暫時組裝的本實施例2的拉頭主體2通過一邊例如將拉頭副部件32相對于拉頭主部件31向后方強力按壓,一邊使用細棒狀部件等使拉頭副部件32的第二嵌合固定部32c從拉頭主部件31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31c拔脫,從而能夠再次分離成拉頭主部件31和拉頭副部件32。
      [0151]具有這樣的拉頭主體2的本實施例2的拉頭由于與上述的實施例1的拉頭Ia的拉頭主體I同樣地能夠相對于左右鏈牙列的一部分分離的拉鏈用鏈容易地安裝,所以能夠合適地用于進行拉鏈修理和拉頭更換時。
      [0152]尤其是,本實施例2的拉頭由于在拉頭主部件31中由上翼板11和下翼板第一主體部17a經(jīng)由引導柱13 —體地形成,所以上下翼板11,17間的間隔(尤其是肩口側端部的上下翼板11、17間的間隔)穩(wěn)定地具有規(guī)定的高度尺寸,在拉頭主體2的鏈牙引導通路的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上不容易產(chǎn)生誤差。
      [0153]因此,使本實施例2的拉頭沿著鏈牙列滑動時,能夠順利地進行左右鏈牙列的嚙合、分離,并且能夠確保拉頭的良好的滑動性和操作性。
      [0154]再者,在本實施例2的拉頭中,上翼板11及下翼板17的整個鏈牙引導面設置于拉頭主部件31,從而防止從拉頭主體2的上下翼板11,17的肩口側端緣至后口側端緣的鏈牙引導面上形成層差。由此,與上述的實施例1的拉頭Ia同樣地,能夠進一步提高拉頭的滑動性和操作性。
      [0155]此外,在本實施例2的拉頭中,拉頭主部件31和拉頭副部件32的邊界部的位置也設定于下翼板17和下凸緣部15之間。但是在本發(fā)明中,也可以是,下翼板17的包含肩口側端部的鏈牙引導面的一部分(內(nèi)側部分)設置于拉頭主部件31,并且下翼板17的其余部分(外側部分)和下凸緣部15設置于拉頭副部件32,從而拉頭主部件31和拉頭副部件32的邊界部的位置以分隔下翼板17的方式設定。
      [0156]實施例3
      [0157]圖11是本實施例3的拉頭的拉頭主體的分解狀態(tài)的分解立體圖,圖12是該拉頭主體的組裝狀態(tài)的剖視圖。
      [0158]本實施例3的拉頭具有拉頭主體3和能夠轉動地保持于拉頭主體3的未圖示的拉攀。此外,拉頭主體3具有:下翼板(第一翼板)18 ;上翼板(第二翼板)11 ;將上下翼板11、18的肩口側端部間連結起來的引導柱13 ;配置于上翼板11的上表面?zhèn)鹊睦拾惭b柱14 ;沿著下翼板18的左右側邊緣部豎立設置的下凸緣部15。
      [0159]在本實施例3中,上翼板(第二翼板)11整體以單一的部件構成。另一方面,下翼板(第一翼板)18構成為具有:下翼板第一主體部(第一翼板第一主體部)18a,其具有鏈牙引導面;下翼板第二主體部(第一翼板第二主體部)18b,其安裝于該下翼板第一主體部18a的下上表面?zhèn)取?br> [0160]本實施例3的拉頭主體3具有能夠相互組裝的拉頭主部件(第一拉頭部件)41和拉頭副部件(第二拉頭部件)42。此外,以能夠在由拉頭主部件41和拉頭副部件42組裝拉頭主體3的同時將鏈牙列插入該拉頭主體3的鏈牙引導通路的方式,由拉頭主部件41和拉頭副部件42雙方形成拉頭主體3的鏈牙引導面。
      [0161]在這種情況下,拉頭主部件41具有:拉頭主體3中的整個上翼板11 ;下翼板18的下翼板第一主體部18a ;引導柱13 ;拉攀安裝柱14。通過例如注塑成型或者壓鑄成型等將整個拉頭主部件41 一體地構成。
      [0162]該拉頭主部件41的下翼板第一主體部18a具有構成平坦的鏈牙引導面的第一基部41a、和形成于第一基部41a的后口側端部的層差狀的切口部41d。在這種情況下,第一基部41a的上表面(內(nèi)壁面)形成拉頭主體3中的下翼板18的整個鏈牙引導面。
      [0163]拉頭副部件42具有與拉頭主部件41的下翼板第一主體部18a嵌合固定的下翼板第二主體部18b、和與下翼板第二主體部18b —體地形成的下凸緣部15,通過例如注塑成型或者壓鑄成型等將整個拉頭副部件42 —體地構成。
      [0164]下翼板第二主體部18b具有:平板狀的第二基部42a ;配置于第二基部42a的左右側線部且成為下凸緣部15的基臺的左右基臺部42d ;豎立設置于第二基部42a的后口側端部并插入拉頭主部件41的切口部41d中的定位部42e。在這種情況下,下翼板第二主體部18b的左右基臺部42d和定位部42e相互連結,從而提高下翼板第二主體部18b的強度。
      [0165]在使用這樣的拉頭主部件41和拉頭副部件42組裝本實施例3的拉頭主體3的情況下,首先,在拉頭副部件42的第二基部42a的整個上表面涂敷粘接劑。接下來,拉頭副部件42的定位部42e插入到拉頭主部件41的切口部41d中,使拉頭副部件42的第二基部42a經(jīng)由粘接劑粘接于拉頭主部件41的第一基部41a的下表面?zhèn)?。在這種情況下,作為粘接劑,能夠任意地選擇使用例如溶劑揮發(fā)型粘接劑、加熱固化型粘接劑、二液固化型粘接劑、或者薄膜狀粘接劑等各種粘接劑。
      [0166]由此,構成拉頭副部件42組裝并固定于拉頭主部件41的本實施例3的拉頭主體3。此外,在本發(fā)明中,在將拉頭副部件42組裝并固定于拉頭主部件41時,也可以不通過上述那樣的粘接劑來粘接,而是利用高頻熔接或熱熔接等熔接方法。
      [0167]由于這樣的本實施例3的拉頭與上述實施例1和實施例2的情況相同,能夠相對于左右鏈牙列的一部分分離的拉鏈用鏈容易地安裝,所以優(yōu)選使用于進行拉鏈的修理和拉頭的更換時。
      [0168]此外,在本實施例3的拉頭中,上下翼板11、18間的間隔(尤其是肩口側端部的上下翼板11、18間的間隔)穩(wěn)定地具有規(guī)定的高度尺寸,在拉頭主體3的鏈牙引導通路的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上不容易產(chǎn)生誤差。而且,在從拉頭主體3的上下翼板11、18的肩口側端緣至后口側端緣的鏈牙引導面上不形成層差。因此,能夠得到良好的滑動性和操作性。
      [0169]實施例4
      [0170]圖13是本實施例4的拉頭的拉頭主體的分解狀態(tài)的分解立體圖,圖14是該拉頭主體的組裝狀態(tài)的剖視圖。
      [0171]本實施例4的拉頭具有拉頭主體4和能夠轉動地保持于拉頭主體4的未圖示的拉攀。此外,拉頭主體4具有:下翼板(第一翼板)19 ;上翼板(第二翼板)11 ;將上下翼板11、19的肩口側端部間連結起來的引導柱13 ;配置于上翼板11的上表面?zhèn)鹊睦拾惭b柱14 ;沿著下翼板19的左右側邊緣部豎立設置的下凸緣部15。
      [0172]在本實施例4中,上翼板(第二翼板)11整體由單一的部件構成。另一方面,下翼板(第一翼板)19構成為具有:下翼板第一主體部(第一翼板第一主體部)19a,其具有鏈牙引導面;下翼板第二主體部(第一翼板第二主體部)1%,其安裝于該下翼板第一主體部19a的下表面?zhèn)取?br> [0173]本實施例4的拉頭主體4具有能夠相互組裝的拉頭主部件(第一拉頭部件)51及拉頭副部件(第二拉頭部件)52、和將拉頭主部件51及拉頭副部件52保持嵌合狀態(tài)并使之固定的開槽銷部件53。此外,以能夠在由拉頭主部件51和拉頭副部件52組裝拉頭主體4的同時將鏈牙列插入到該拉頭主體4的鏈牙引導通路的方式,由拉頭主部件51和拉頭副部件52形成拉頭主體4的鏈牙引導面。
      [0174]在這種情況下,拉頭主部件51 —體地具有拉頭主體4中的整個上翼板11、下翼板19的下翼板第一主體部19a、引導柱13、拉攀安裝柱14。此外,在拉頭主部件51的下翼板第一主體部19a和引導柱13上,如圖14所示,供拉頭副部件52的后述的固定柱52h插入的柱插入孔51e設置為從下翼板第一主體部19a的下表面?zhèn)瘸蛏戏健?br> [0175]進一步,在拉頭主部件51的引導柱13上,供開槽銷部件53插入的第一銷插入孔51f設置為從引導柱13的前表面?zhèn)瘸蚝蠓健T谶@種情況下,第一銷插入孔51f以與柱插入孔51e相交的方式延伸至與柱插入孔51e的形成位置相比的后方側而形成。
      [0176]此外,拉頭主部件51的下翼板第一主體部19a具有:構成平坦的鏈牙引導面的第一基部51a ;形成于第一基部51a的后口側端部的層差狀的切口部51d ;形成于朝向切口部51d的后方的層差面上的凹槽狀的被嵌合固定部(嵌入凹部)51b。在這種情況下,第一基部51a的上表面(內(nèi)壁面)形成拉頭主體4的下翼板19的整個鏈牙引導面。
      [0177]拉頭副部件52具有:與拉頭主部件51的下翼板第一主體部19a嵌合固定的下翼板第二主體部19b ;與下翼板第二主體部19b —體地形成的下凸緣部15 ;以及豎立設置于下翼板第二主體部19b的前端部的固定柱52h。
      [0178]下翼板第二主體部19b具有:平板狀的第二基部52a ;配置于第二基部52a的左右側線部且成為下凸緣部15的基臺的左右基臺部52d ;豎立設置于第二基部52a的后口側端部并插入拉頭主部件51的切口部51d中的定位部52e。
      [0179]在該第二基部52a的后端部處的寬度方向中央部,設有從第二基部52a的后端朝向前方延伸的左右一對切入部52f,并且以被該一對切入部52f夾著的方式配置有能夠彈性變形的舌片部52g。而且,在該舌片部52g的后端部豎立設置有與拉頭主部件51的被嵌合固定部51b嵌合固定的鉤狀(鉤狀)的嵌合固定部52b。
      [0180]在這種情況下,在將拉頭副部件52組裝于拉頭主部件51時,為了易于使拉頭副部件52的嵌合固定部52b嵌合固定于拉頭主部件51的被嵌合固定部51b,如圖14所示那樣,在拉頭主部件51的被嵌合固定部51b的下表面?zhèn)惹岸诵纬捎杏糜谝龑Ю^副部件52的嵌合固定部52b的傾斜面。此外,在拉頭副部件52的嵌合固定部52b的前端部也形成有朝向前端向下傾斜的傾斜面。
      [0181]拉頭副部件52的固定柱52h具有與貫穿設置于拉頭主部件51的柱插入孔51e的空間部對應的形狀(本實施例4的情況是四棱柱狀)。此外,在該固定柱52h上,沿著前后方向貫穿設置有用于插入開槽銷部件53的第二銷插入孔52i。在這種情況下,第二銷插入孔52i設置在與拉頭主部件51的第一銷插入孔51f的位置對應的位置處,使得當將拉頭副部件52組裝在拉頭主部件51上時,第二銷插入孔52i與第一銷插入孔51f相連。
      [0182]本實施例4的開槽銷部件53以圓筒狀形成。此外,該開槽銷部件53具有沿著其長度方向形成的直線狀的狹縫53a,向使該狹縫53a變窄的方向按壓開槽銷部件53,從而能夠使開槽銷部件53以縮徑的方式彈性變形。
      [0183]在組裝具有這樣的拉頭主部件51、拉頭副部件52、及開槽銷部件53的本實施例4的拉頭主體4的情況下,首先將拉頭副部件52的固定柱52h插入到拉頭主部件51的柱插入孔51e內(nèi)。
      [0184]接著,將拉頭副部件52的嵌合固定部52b朝向拉頭主部件51的被嵌合固定部51b壓入。由此,在拉頭副部件52的舌片部52g彈性變形的同時,拉頭副部件52的嵌合固定部52b插入并嵌合固定于拉頭主部件51的被嵌合固定部51b。
      [0185]由此,拉頭副部件52從下翼板第一主體部19a的下表面?zhèn)冉M裝于拉頭主部件51。另外此時,拉頭副部件52的下翼板第二主體部19b與拉頭主部件51的下翼板第一主體部19a緊貼,形成于拉頭主部件51的第一銷插入孔51f的位置和形成于拉頭副部件52的第二銷插入孔52i的位置對合。
      [0186]接下來,以按壓開槽銷部件53使其縮徑的狀態(tài),將開槽銷部件53從拉頭主部件51的前表面?zhèn)炔迦氲嚼^主部件51的第一銷插入孔51f及拉頭副部件52的第二銷插入孔52i。然后,解除對開槽銷部件53的按壓,從而開槽銷部件53彈性復原并緊貼于第一及第二銷插入孔52i內(nèi)。由此,由于用開槽銷部件53保持將拉頭副部件52組裝于拉頭主部件51上的狀態(tài),所以構成拉頭主部件51和拉頭副部件52以規(guī)定的固定強度穩(wěn)定地固定的本實施例4的拉頭主體4。
      [0187]這樣的本實施例4的拉頭與上述的實施例1?3的情況相同,由于能夠相對于左右鏈牙列的一部分分離的拉鏈用鏈容易地安裝,所以能夠合適地使用于進行拉鏈的修理和拉頭的更換時。
      [0188]此外,在本實施例4的拉頭中,上下翼板11,19間的間隔(尤其是肩口側端部的上下翼板11、19間的間隔)穩(wěn)定地具有規(guī)定的高度尺寸,所以在拉頭主體I的鏈牙引導通路的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上不容易產(chǎn)生誤差。而且,從拉頭主體4的上下翼板11,19的肩口側端緣至后口側端緣的鏈牙引導面上不形成層差。因此,能夠得到良好的滑動性和操作性。
      [0189]實施例5
      [0190]圖15是表示本實施例5的拉頭的拉頭主體的立體圖。此外,圖16是該拉頭主體的剖視圖,圖17是從后口側觀察該拉頭主體時的示意圖。
      [0191]本實施例5的拉頭具有拉頭主體5和能夠轉動地保持于拉頭主體5的未圖示的拉攀,并且例如圖17所示那樣,使用于左右的拉鏈牙鏈帶的鏈牙列相對于拉鏈帶配置于上表面?zhèn)鹊念愋偷睦?b。
      [0192]本實施例5的拉頭主體5具有:上翼板61 ;下翼板62 ;將上下翼板61,62的肩口側端部間連結起來的引導柱63 ;配置于上翼板61的上表面?zhèn)鹊睦拾惭b柱64 ;以及沿著上翼板61的左右側邊緣部垂直地設置的上凸緣部65。此外,在本實施例5的情況下,上翼板61作為本發(fā)明的第一翼板配置,下翼板62作為本發(fā)明的第二翼板配置。
      [0193]在本實施例5中,作為第二翼板的下翼板62整體由單一的部件構成。另一方面,作為第一翼板的上翼板61構成為具有:上翼板第一主體部(第一翼板第一主體部)61a,其具有鏈牙引導面;上翼板第二主體部(第一翼板第二主體部)61b,其安裝于該上翼板第一主體部61a的上表面?zhèn)取?br> [0194]本實施例5的拉頭主體5具有能夠相互組裝的拉頭主部件(第一拉頭部件)71和拉頭副部件(第二拉頭部件)72。此外,以能夠在由拉頭主部件71和拉頭副部件72組裝拉頭主體5的同時將鏈牙列插入該拉頭主體5的鏈牙引導通路的方式,由拉頭主部件71和拉頭副部件72雙方形成拉頭主體5的鏈牙引導面。
      [0195]在這種情況下,拉頭主部件71具有:拉頭主體5中的上翼板61的上翼板第一主體部61a ;整個下翼板62 ;引導柱63。通過例如注塑成型或者壓鑄成型等將整個拉頭主部件71 一體地構成。
      [0196]該拉頭主部件71的上翼板第一主體部61a具有:構成平坦的鏈牙引導面的第一基部71a ;形成于第一基部71a的肩口側端部(前端部)的凹槽狀的第一被嵌合固定部(嵌入凹部)71b ;形成于第一基部71a的后口側端部的層差狀的切口部;形成于朝向切口部的后方的層差面上的凹槽狀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嵌入凹部)71c。在這種情況下,第一基部71a的下表面(內(nèi)壁面)形成拉頭主體5的上翼板61的整個鏈牙引導面。
      [0197]拉頭副部件72具有:與拉頭主部件71的上翼板第一主體部61a嵌合固定的上翼板第二主體部61b ;與上翼板第二主體部61b —體地形成的上凸緣部65 ;拉攀安裝柱64。通過例如注塑成型或者壓鑄成型等將整個拉頭副部件72 —體地構成。
      [0198]上翼板第二主體部61b具有:平板狀的第二基部72a ;配置于第二基部72a的左右側線部且垂直地設置有上凸緣部65的左右基臺部;垂直地設置于第二基部72a的后口側端部且插入拉頭主部件71的切口部中的定位部72e。此外,在第二基部72a的前端部,垂直地設置有與拉頭主部件71的前端部側的第一被嵌合固定部71b嵌合固定的鉤狀(鉤狀)的第一嵌合固定部72b。
      [0199]該第二基部72a的后端部處的寬度方向中央部,設有從第二基部72a的后端朝向前方延伸的左右一對切入部72f,并且以被該一對切入部72f夾著的方式配置有能夠彈性變形的舌片部72g。進一步,在該舌片部72g的后端部垂直地設置有與拉頭主部件71的后端一側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71c嵌合固定的鉤狀(鉤狀)的第二嵌合固定部72c。
      [0200]在這種情況下,在將拉頭副部件72組裝于拉頭主部件71時,為了易于使拉頭副部件72的第一及第二嵌合固定部72b,72c分別嵌合固定于拉頭主部件71的第一及第二被嵌合固定部71b,71c,如圖16所示那樣,在拉頭主部件71的第一及第二被嵌合固定部71b,71c的上表面?zhèn)惹岸诵纬捎杏糜谝龑Ю^副部件72的第一及第二嵌合固定部72b,72c的傾斜面。此外,在拉頭副部件72的第一及第二嵌合固定部72b,72c的前端部也形成有朝向前端向上傾斜的傾斜面。
      [0201]在使用這樣的拉頭主部件71和拉頭副部件72組裝本實施例5的拉頭主體5的情況下,將拉頭副部件72從拉頭主部件71的上方側靠近,將該拉頭副部件72朝向拉頭主部件71壓入。由此,在拉頭副部件72的第二基部72a部分彈性變形的同時(尤其是,在舌片部72g彈性變形的同時),將拉頭副部件72的第一及第二嵌合固定部72b,72c分別插入并嵌合固定于拉頭主部件71的第一及第二被嵌合固定部71b,71c。
      [0202]或者,在使拉頭副部件72的第一嵌合固定部72b插入并嵌合固定于拉頭主部件71的第一被嵌合固定部71b后,將拉頭副部件72的第二嵌合固定部72c朝向拉頭主部件71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71c壓入。由此,在拉頭副部件72的舌片部72g彈性變形的同時,使拉頭副部件72的第二嵌合固定部72c插入并嵌合固定于拉頭主部件71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 71c。
      [0203]另外,在本實施例5中,在使拉頭副部件72嵌合固定于拉頭主部件71時,拉頭副部件72的定位部72e插入到拉頭主部件71的切口部中,從而能夠使拉頭副部件72相對于拉頭主部件71的位置更穩(wěn)定。
      [0204]這樣使拉頭副部件72的第一及第二嵌合固定部72b,72c分別嵌合固定于拉頭主部件71的第一及第二被嵌合固定部71b,71c,從而構成為拉頭主部件71和拉頭副部件7以規(guī)定的固定強度穩(wěn)定地固定的本實施例5的拉頭主體5。
      [0205]在具有這樣的拉頭主體5的本實施例5的拉頭中,能夠得到與上述的實施例1?4的情況相同的作用效果。
      [0206]此外,這樣暫時組裝的本實施例5的拉頭主體5通過例如使拉頭副部件72的第二嵌合固定部72c從拉頭主部件71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71c拔脫,能夠再次分離成拉頭主部件71和拉頭副部件72。
      [0207]實施例6
      [0208]圖18是表示本實施例6的拉頭的拉頭主體的立體圖,圖19是該拉頭主體的剖視圖。
      [0209]本實施例6的拉頭具有拉頭主體6和能夠轉動地保持于拉頭主體6的上翼板81側的未圖示的拉攀,并且使用于例如在拉鏈帶上注塑成型合成樹脂制的拉鏈鏈牙而形成鏈牙列的類型的拉鏈。
      [0210]本實施例6的拉頭主體6具有:上翼板81 ;下翼板82 ;將上下翼板81、82的肩口側端部間連結起來的引導柱83 ;配置于上翼板81的上表面?zhèn)鹊睦拾惭b柱84 ;沿著上翼板81的左右側邊緣部垂直地設置的上凸緣部85 ;沿著下翼板82的左右側邊緣部豎立設置的下凸緣部86。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將拉頭主體6的上翼板81設定為本發(fā)明的第一翼板,將下翼板82設定為本發(fā)明的第二翼板。此外,在本實施例6的情況下,也能夠將下翼板82設定為本發(fā)明的第一翼板,將上翼板81設定為本發(fā)明的第二翼板。
      [0211]本實施例6的上翼板(第一翼板)81構成為具有:上翼板第一主體部(第一翼板第一主體部)81a,其具有鏈牙引導面;上翼板第二主體部(第一翼板第二主體部)81b,其安裝于該上翼板第一主體部81a的上表面?zhèn)取4送?,下翼?第二翼板)82構成為具有:下翼板第一主體部(第二翼板第一主體部)82a,其具有鏈牙引導面;下翼板第二主體部(第二翼板第二主體部)82b,其安裝于該下翼板第一主體部82a的下表面?zhèn)取?br> [0212]另外,本實施例6的拉頭主體6具有:拉頭主部件91,其具有上翼板第一主體部81a及下翼板第一主體部82a ;拉頭第一副部件92,其組裝于拉頭主部件91的上表面?zhèn)?;拉頭第二副部件93,其組裝于拉頭主部件91的下表面?zhèn)?。在這種情況下,拉頭主體6以使用拉頭主部件91、拉頭第一副部件92及拉頭第二副部件93形成其鏈牙引導面的方式構成。
      [0213]拉頭主部件91具有:拉頭主體6中的上翼板81的上翼板第一主體部81a ;下翼板82的下翼板第一主體部82a ;將上翼板第一主體部81a及下翼板第一主體部82a間連結起來的引導柱83。通過例如注塑成型或者壓鑄成型等將整個拉頭主部件91 一體地構成。
      [0214]在此,上翼板第一主體部81a通過安裝有拉頭第一副部件92的后述的上翼板第二主體部81b而與該上翼板第二主體部81b共同構成上翼板81。另外,下翼板第一主體部82a通過安裝有拉頭第二副部件93的后述的下翼板第二主體部82b而與該下翼板第二主體部82b共同構成下翼板82。
      [0215]在這種情況下,本實施例6的拉頭主部件91的上翼板第一主體部81a與上述的實施例5的拉頭主部件71的上翼板第一主體部61a實質上相同地構成。此外,拉頭主部件91的下翼板第一主體部82a與上述的實施例2的拉頭主部件31的下翼板第一主體部17a實質上相同地構成。
      [0216]本實施例6的拉頭第一副部件92與上述的實施例5的拉頭副部件72實質上相同地構成。而且,本實施例6的拉頭第二副部件93與上述的實施例2的拉頭副部件32實質上相同地構成。
      [0217]在使用這樣的拉頭主部件91、拉頭第一副部件92、及拉頭第二副部件93組裝本實施例6的拉頭主體6的情況下,使拉頭第一副部件92嵌合固定并組裝于拉頭主部件91的上表面?zhèn)?,并且使拉頭第二副部件93嵌合固定并組裝于拉頭主部件91的下表面?zhèn)取?br> [0218]由此,構成由拉頭主部件91、拉頭第一副部件92及拉頭第二副部件93以規(guī)定的固定強度穩(wěn)定地固定而成的本實施例6的拉頭主體6。具有這樣的拉頭主體6的本實施例6的拉頭,也能夠得到與上述的實施例1?5的情況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暫時組裝的本實施例6的拉頭主體6也能夠再次分離成拉頭主部件91、拉頭第一副部件92、及拉頭第二副部件93。
      [0219]附圖標記說明
      [0220]1:拉頭主體
      [0221]Ia:拉頭
      [0222]2、3、4:拉頭主體
      [0223]5、6:拉頭主體
      [0224]8a、8b:拉鏈
      [0225]9:拉攀
      [0226]10:物品
      [0227]11:上翼板
      [0228]12:下翼板
      [0229]12a:下翼板第一主體部
      [0230]12b:下翼板第二主體部
      [0231]13:引導柱
      [0232]14:拉攀安裝柱
      [0233]15:下凸緣部
      [0234]16a:第一隆起部
      [0235]16b:第二隆起部
      [0236]16c:第三隆起部
      [0237]17:下翼板
      [0238]17a:下翼板第一主體部
      [0239]17b:下翼板第二主體部
      [0240]18:下翼板
      [0241]18a:下翼板第一主體部
      [0242]18b:下翼板第二主體部
      [0243]19:下翼板
      [0244]19a:下翼板第一主體部
      [0245]19b:下翼板第二主體部
      [0246]21:拉頭主部件
      [0247]21a:第一基部
      [0248]21b:第一被嵌合固定部(嵌入凹部)
      [0249]21c:第二被嵌合固定部(突條部)
      [0250]2Id:定位部
      [0251]22:拉頭副部件
      [0252]22a:第二基部
      [0253]22b:第一嵌合固定部
      [0254]22c:第二嵌合固定部
      [0255]22d:基臺部
      [0256]22e:延伸突出部
      [0257]31:拉頭主部件
      [0258]31a:第一基部
      [0259]31b:第一被嵌合固定部(嵌入凹部)
      [0260]31c:第二被嵌合固定部(嵌入凹部)
      [0261]31d:切口部
      [0262]32:拉頭副部件
      [0263]32a:第二基部
      [0264]32b:第一嵌合固定部(第一鉤部)
      [0265]32c:第二嵌合固定部(第二鉤部)
      [0266]32d:基臺部
      [0267]32e:定位部
      [0268]32f:切入部
      [0269]32g:舌片部
      [0270]41:拉頭主部件
      [0271]41a:第一基部
      [0272]41d:切口部
      [0273]42:拉頭副部件
      [0274]42a:第二基部
      [0275]42d:基臺部
      [0276]42e:定位部
      [0277]51:拉頭主部件
      [0278]51a:第一基部
      [0279]51b:被嵌合固定部(嵌入凹部)
      [0280]51d:切口部
      [0281]51e:柱插入孔
      [0282]51f:第一銷插入孔
      [0283]52:拉頭副部件
      [0284]52a:第二基部
      [0285]52b:嵌合固定部
      [0286]52d:基臺部
      [0287]52e:定位部
      [0288]52f:切入部
      [0289]52g:舌片部
      [0290]52h:固定柱
      [0291]52?:第二銷插入孔
      [0292]53:開槽銷部件
      [0293]53a:狹縫
      [0294]61:上翼板
      [0295]61a:上翼板第一主體部
      [0296]61b:上翼板第二主體部
      [0297]62:下翼板
      [0298]63:引導柱
      [0299]64:拉攀安裝柱
      [0300]65:上凸緣部
      [0301]71:拉頭主部件
      [0302]71a:第一基部
      [0303]71b:第一被嵌合固定部(嵌入凹部)
      [0304]71c:第二被嵌合固定部(嵌入凹部)
      [0305]72:拉頭副部件
      [0306]72a:第二基部
      [0307]72b:第一嵌合固定部
      [0308]72c:第二嵌合固定部
      [0309]72e:定位部
      [0310]72f:切入部
      [0311]72g:舌片部
      [0312]81:上翼板
      [0313]81a:上翼板第一主體部
      [0314]81b:上翼板第二主體部
      [0315]82:下翼板
      [0316]82a:下翼板第一主體部
      [0317]82b:下翼板第二主體部
      [0318]83:引導柱
      [0319]84:拉攀安裝柱
      [0320]85:上凸緣部
      [0321]86:下凸緣部
      [0322]91:拉頭主部件
      [0323]92:拉頭第一副部件
      [0324]93:拉頭第二副部件
      【權利要求】
      1.一種拉頭,是具有拉頭主體(1,2,3,4,5,6)和拉攀(9)的拉鏈用拉頭,所述拉頭主體(1,2,3,4,5,6)至少包括:第一翼板(12,17,18,19,61,81);與所述第一翼板(12,17,18,19,61,81)對置配置的第二翼板(11,62,82);將所述第一翼板及第二翼板(11,12,17,18,19.61.62.81.82)的肩口側端部間連結起來的引導柱(13,63,83);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一翼板(12,17,18,19,61,81)的左右側邊緣部并朝向所述第二翼板(11,62,82)的左右側邊緣部延伸的一對第一凸緣部(15,65,85),所述拉攀(9)配置于所述第一翼板及第二翼板(11,12.17.18.19.61.62.81.82)的至少一方,在所述拉頭主體(1,2,3,4,5,6)具有由鏈牙引導面所圍成的鏈牙引導通路,所述鏈牙引導面至少由所述第一翼板(12,17,18,19,61,81)、所述第二翼板(11,62,82)及一對第一凸緣部(15,65,85)的各內(nèi)壁面構成,所述拉鏈用拉頭的特征在于, 所述拉頭主體(1,2,3,4,5,6)具有拉頭主部件(21,31,41,51,71,91)和相對于該拉頭主部件(21,31,41,51,71,91)獨立地形成的拉頭副部件(22,32,42,52,72,92), 所述拉頭主部件(21,31,41,51,71,91)中,所述第一翼板(12,17,18,19,61,81)的至少包含肩口側端部的鏈牙引導面的部分和所述第二翼板(11,62,82)的至少包含肩口側端部的鏈牙引導面的部分經(jīng)由所述引導柱(13,63,83)而被連結成一體, 所述拉頭副部件(22,32,42,52,72,92)具有所述一對第一凸緣部(15,65,85),且所述拉頭副部件(22,32,42,52,72,92)組裝并固定于所述拉頭主部件(21,31,41,51,71,91)。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頭,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頭主部件(21,31,41,51,71,91)包括:從肩口側端緣至后口側端緣連續(xù)的所述第一翼板(12,17,18,19,61,81)側的鏈牙引導面;和從肩口側端緣至后口側端緣連續(xù)的所述第二翼板(11,62,82)側的鏈牙引導面。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頭,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翼板(12,17,18,19,61,81)具有: 配置于所述拉頭主部件(21,31,41,51,71,91)且具有所述鏈牙引導面的第一主體部(12a, 17a, 18a, 19a,61a,81a);和 配置于所述拉頭副部件(22,32,42,52,72,92),并將所述一對第一凸緣部(15,65,85)間連結起來且組裝于所述第一主體部(12a,17a,18a,19a,61a,81a)的第二主體部(12b,17b, 18b,19b,61b,81b)。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拉頭,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頭副部件(22,32,72,92)使設置于所述第二主體部(12b,17b,61b,81b)的嵌合固定部(22b,22c,32b,32c,72b,72c)嵌合固定于設置在所述第一主體部(12a,17a,61a,81a)的被嵌合固定部(2訃,21(:,3113,31(3,7113,71(3),從而所述拉頭副部件(22,32,72,92)被組裝并固定于所述拉頭主部件(21,31,71,91)。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拉頭,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頭主部件(21)的所述被嵌合固定部具有:配置于所述第一主體部(12a)的肩口側端部處的凹狀的第一被嵌合固定部(21b);和從所述第一主體部(12a)的左右側邊緣部向拉頭寬度方向的外側突出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21c), 所述第二主體部(12b)具有:基部(22a);配置于所述基部(22a)的左右側邊緣部并支承所述第一凸緣部(15)的基臺部(22d);和從所述基部(22a)向肩口側方向延伸突出且能夠彈性變形的延伸突出部(22e), 所述拉頭副部件(22)的所述嵌合固定部具有:豎立設置于所述延伸突出部(22e)的前端部且與所述第一被嵌合固定部(21b)嵌合固定的鉤狀的第一嵌合固定部(22b);和凹設于所述基臺部(22d)且與所述第二被嵌合固定部(21c)嵌合固定的凹槽狀的第二嵌合固定部(22c)。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拉頭,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頭主部件(31,71,91)的所述被嵌合固定部具有:配置于所述第一主體部(17a,61a, 81a)的肩口側端部處的凹槽狀的第一被嵌合固定部(31b, 71b);和配置于所述第一主體部(17a,61a,81a)的后口側端部處的凹槽狀的第二被嵌合固定部(31c,71c), 所述第二主體部(17b,61b,81b)具有:配置于該第二主體部(17b,61b,81b)的肩口側端部且能夠與所述第一被嵌合固定部(31b, 71b)嵌合固定的鉤狀的第一嵌合固定部(32b,72b);和配置于該第二主體部(17b,61b,81b)的后口側端部且能夠與所述第二被嵌合固定部(31c,71c)嵌合固定的鉤狀的第二嵌合固定部(32c,72c)。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拉頭,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主體部(17b,61b,81b)具有:基部(32a,72a);形成于所述基部(32a,72a)的后口側端部處的一對切入部(32f,72f);被一對所述切入部(32f,72f)夾持且能夠彈性變形的舌片部(32g,72g), 所述第一嵌合固定部(32b,72b)豎立設置于所述基部(32a,72a)的肩口側端部,所述第二嵌合固定部(32c, 72c)豎立設置于所述舌片部(32g,72g)的后口側端部。
      8.根據(jù)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拉頭,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頭副部件(42)通過粘接或者熔接而組裝并固定于所述拉頭主部件(41)。
      9.根據(jù)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拉頭,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頭副部件(52)使用固定部件(53)而組裝并固定于所述拉頭主部件(51)。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9中任一項所述的拉頭,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翼板(82)的左右側邊緣部配置有朝向所述第一翼板(81)延伸的一對第二凸緣部(86), 所述拉頭主體(6)還具有相對于所述拉頭主部件(91)及所述拉頭副部件(92)獨立地形成的拉頭第二副部件(93), 所述拉頭第二副部件(93)具有所述一對第二凸緣部(86),且所述拉頭第二副部件(93)組裝并固定于所述拉頭主部件(91)。
      11.一種拉鏈的修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將已安裝于拉鏈(8a,8b)上的拉頭更換為權利要求1?10的任一項所述的拉頭(Ia)來進行該拉鏈(8a,8b)的修理。
      【文檔編號】A44B19/26GK104379017SQ201280074011
      【公開日】2015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7月5日
      【發(fā)明者】米丘守正, 松島春男 申請人:Ykk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