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扣件的接合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替代了傳統(tǒng)的按扣和普通紐扣的由合成樹脂制成的扣件的接合件。
這種由合成樹脂制成的扣件的接合件例如已經(jīng)公開在日本專利申請公開公告No.9-75113中。這篇公開的發(fā)明也是由本申請的發(fā)明人提出的。至于該發(fā)明的大致結(jié)構(gòu)是這樣的,即兩個基本相互平行的且由具有相同形狀的熱塑性合成樹脂構(gòu)成的平板部的每一端在一大致呈U形的截面上與一個連接部連接成一個整體。許多個接合元件垂直地成型于其中一個與連接部相連的平板部的表面上。另外,用相同的樹脂材料將一個拉襻整體地模塑在連接部上以便平行于平板部地從連接部起向外突出。此外,在每個平板部的表面上沿其整個周邊形成槽狀縫紉線。
由于這樣的扣件接合件是用熱塑性合成樹脂整體模塑而成的產(chǎn)品,所以不僅其形狀穩(wěn)定,而且可以通過單個模塑工序低成本地制造出具有理想形狀和圖案的時髦產(chǎn)品。尤其是由于這樣的扣件接合件是在第一、第二平板部保持平行并與連接部相連的條件下進行模塑的,所以扣件的接合件可以整齊地裝釘在服裝上,并且扣件的接合件定位簡單。此外,由于拉襻是從連接部起向外突出地整體模塑在扣件的接合件上的,所以解開和扣上扣件接合件的操作也很簡單。
但是,盡管需要盡可能薄地模塑出每個平板部以保證其上裝有扣件的這種接合件的服裝具有足夠的柔軟性,可是如上所述地沿平板部的整個周邊形成了一條較細(xì)的縫紉線,因此扣件的接合件易于在該部位斷裂,這意味著減小平板部的厚度是有限的。另外,由于其厚度減小了,所以當(dāng)這兩個平板部被固定到服裝的邊緣上時,更難于使各平板部的外輪廓相互對應(yīng),從而在這兩個平板部上形成的上述縫紉線通常彼此錯位。因此,很難精確地沿相同的縫紉線縫上扣件的接合件。
即使盡可能地減小各平板部的厚度以對付這樣的缺陷,但當(dāng)扣件的接合件被固定在服裝的邊緣上時,服裝的邊緣會在裝釘部位被兩個平板部夾住,從而裝釘部位摸起來相當(dāng)硬。盡管在扣上扣件的接合件方面因為只需按壓扣件接合件就行了而沒有其它問題,但是尤其是在解開它時,除非一直按壓配合的凹形扣件構(gòu)件地解開扣件接合件而直到完成解扣操作為止,否則整個接合部是活動的,從而不可能順利地進行解扣操作。因此,在裝釘和拆卸表面的扣件接合件時且尤其是在拆下該扣件的接合件時,很難一下子拆掉扣件的整個接合件,而是必須在向上卷起一個扣件構(gòu)件的情況下拆掉扣件接合件,這就是表面扣件的典型裝釘/拆卸操作。
另外,由于面向服裝表面的平板部是沿其整個周邊被縫上去的,所以在上述解扣操作時,剪切力施加在垂直于解扣操作的方向地縫上的縫紉線上,從而縫紉線有時可能會因重復(fù)解扣操作而扯斷。
這種扣件接合件的最難處理的問題是,由于兩個平板部在俯視圖中具有相同的形狀,所以當(dāng)接合件被固定在服裝的裝釘部邊緣上時,這兩個平板部必須相對于連接部向外翻轉(zhuǎn)以便打開其端部,并且接著將服裝裝釘部的邊緣塞入此開口中。為了將扣件的接合件裝釘在服裝上,就必須要經(jīng)歷這樣麻煩的一個過程。
因此,為解決上述問題并給上述扣件的接合件帶來一些改進地完成了本發(fā)明。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就是提供一種用合成樹脂整體模塑而成的扣件的接合件,它能夠使其簡單而精確地被縫到服裝上,并且即使在扣件的接合件被做得比較厚的情況下,也確了扣件的接合件被輕松且順利地解開,并且它防止了在解扣操作中由外力對縫紉線施加太大的作用力,因此保證了耐用性,并且有助于降低成本。
如下所述地有效實現(xiàn)了本發(fā)明目的。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以大致呈J形的截面整體模塑而成的扣件的接合件,它包括大致相互平行的且由熱塑性合成樹脂材料制成的第一、第二平板部,它們的一個端部通過一個連接部而相連,其中許多個接合元件垂直地成型于面積較大的第一平板部的表面上,并且沿第一平板部的整個周邊部形成一條槽狀縫紉線,一條其端部開口的槽狀縫紉線對應(yīng)于在第一平板部上形成的部分縫紉線地成型于面積較小的第二平板部上,一個由相同的樹脂材料構(gòu)成的拉襻模塑在連接部上,以便平行于平板部地從連接部起向外突出。
與上述專利申請中所公開的扣件接合件不同的是,由于本發(fā)明的扣件接合件使兩個平板部的一端通過做得較短的連接部相連,所以在裝釘時,服裝的邊緣可以被容易地插進這兩個平板部之間而不用打開這兩個平板部。另外,盡管槽狀縫紉線是沿面積較大的第一平板部的整個周邊形成的,但是面積較小的第二平板部只有一條U形槽狀縫紉線,其端部在與連接部相對的邊緣處開口,所述縫紉線是在與成型于第一平板部上的縫紉線重疊的部分上形成的。因此,第一、第二平板部的縫紉線之間的錯位消除了,從而不僅沿縫紉線可靠地獲得了釘縫,而且由于在縫上第二平板部之后直接縫上服裝的表面,所以在解開/扣上扣件的接合件時且尤其是在解扣時,第二平板部沒有給縫紉線施加剪切方向上的附加的作用力,這是與上述專利申請中所公開的扣件接合件不同的,從而縫紉線沒有斷裂。
此外,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面積較大的第一平板部設(shè)置在服裝的扣件接合件裝釘部分的背面上并且面積較小的第二平板部設(shè)置在服裝的正面上,所以從外表上看沒有了裝釘部分很硬的感覺,而且實際上產(chǎn)生了更好的外觀。另外,即使平板部在一定程度上增厚了,也可保證所需的柔軟性,由此順利地進行扣件接合件的解開操作。
最好設(shè)有這樣一個扣件的接合件,其中許多個接合元件整體地模塑在第一平板部的表面上。還最好設(shè)有這樣一個扣件的接合件,其中許多個接合元件通過編織和織造而整體地成型于底布的正面上,而底布的背面通過粘結(jié)等方式被固定在第一平板部的表面上。在接合元件如上所述地與平板部模塑成一體的情況下,提高了生產(chǎn)率,由此導(dǎo)致生產(chǎn)成本的降低。
附圖的簡介
圖1是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扣件接合件的一個典型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2是其后視圖。
圖3是其側(cè)視圖。
圖4是沿圖1的II-II線截取的截面圖。
圖5是當(dāng)固定扣件的接合件時主要部分的截面圖。
圖6是表示具有本發(fā)明的扣件接合件的服裝例子的主視圖。
圖7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其他實施例在固定時扣件的接合件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圖。
圖8是表示上述實施例的修改方案的局部側(cè)視圖。
圖9是表示上述實施例的另一個修改方案的局部主視圖。
圖10是沿圖9的III-III線截取的截面圖。
以下,將參見附圖來具體描述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圖1是根據(jù)此實施例的扣件接合件的主視圖,圖2是其后視圖,圖3是其側(cè)視圖,圖4是沿圖1的II-II線截取的截面圖,圖5是表示扣件接合件使用方式的一個例子的截面圖。
一個根據(jù)此實施例的扣件接合件10包括一個大致為矩形的第一平板部11和一個矩形的第二平板部12,第二平板部具有一個其長度等于第一平板部11的一條短邊的長邊和一個長度基本上等于第一平板部11的長邊長度的1/5的短邊,扣件的接合件10還具有一個以預(yù)定間隙平行地連接第一平板部11的一個短側(cè)邊與第二平板部的一個長側(cè)邊的連接部13,從側(cè)面看過去,其整個形狀大致成J形。
根據(jù)此實施例,拉襻14設(shè)置在連接部13上,從而它平行于第一、第二平板部11、12地向外伸出。在第一平板部11與第二平板部12之間的上述間隙只是根據(jù)其上要安裝本發(fā)明的扣件接合件10的服裝裝釘部分的厚度而人為地決定的。
如圖2、3所示,在第一平板部11的表面(扣件接合件10的背面)上成行成行突出地形成了許多個接合元件15。此實施例的接合元件15呈鉤形,它具有一個如圖3所示地從第二平板部12豎起的直立部15a和一個從直立部15a的前端起以彎曲的形狀向外延伸的接合部15b。在如圖所示的實施例中,所有的接合部15b沿同一方向延伸。另外,由于各自的鉤形接合件15是這樣形成的,即接合部15b的前端指向與拉襻14的伸出方向相反的方向,所以其與具有如圖5所示的許多個環(huán)圈件20a的一個配合扣件構(gòu)件20的接合強度在與彎曲接合部15b的延伸方向相反的那個方向上最強。另外,沿第一平板部11表面的整個周邊形成了一個用作縫紉部的連續(xù)的槽部11b。盡管此槽部11b在第一平板部11的厚度沒有影響到縫紉工作時是不必要的,但最好還是形成該槽部11b,即便它很小,從而可以識另出縫紉線。
可以在第二平板部12的表面上形成各種裝飾圖案,盡管這在圖中沒有示出。這種圖案最好應(yīng)該與第二板部的模塑同時形成,但是也可以在模塑出板部后用各種焊接機或印花器形成這些圖案。沿一條對應(yīng)于在第一平板部11的表面上形成的部分上述槽部11b的縫紉線呈U形地在第二平板部12的表面上形成一個槽部12b。就是說,如圖所示,槽部12b是沿由第二平板部12的連接部13相連的邊緣和與該邊緣橫向相交的左、右邊緣連續(xù)形成的,其遠(yuǎn)端一直延伸到一個與第二平板部12的連接部13相對的邊緣并用作一個開口邊緣12b’。
具有這種結(jié)構(gòu)的此實施例的扣件接合件10可以簡單地在單個工序如注塑工序中模塑成型。就是說,一個活動模(未示出)具有一個用于模塑第一平板部11、許多個接合元件15和連接部13的一部分的型腔,另一方面,一個固定模具有一個用于模塑第二平板部12的外形、裝飾圖案和連接部13的一部分的型腔。另外,具有預(yù)定厚度的板狀嵌入式模具被安放在固定模和活動模之間。利用具有這些模具的注塑模具,可以簡單地模塑出扣件的接合件。
由于用于鉤形接合元件15的模塑型腔因其構(gòu)形而不能被切入單個模具表面內(nèi),所以型腔的整個或部分的形狀是在許多個薄片材料的端面上形成的并且通過將這些片材以適當(dāng)?shù)慕M合方式疊置起來而形成了用于鉤形接合元件15的型腔。盡管可以利用象頂銷(未示出)那樣的脫模件直接從上述鉤形型腔中拉出模塑產(chǎn)品,也可以簡單地通過用適當(dāng)工具在片材厚度方向上分開上述多個薄片材料而使模塑產(chǎn)品脫模。
為將此實施例的具有這種結(jié)構(gòu)的扣件接合件10固定在服裝等上,并且拉襻14如圖5所示地在外側(cè)而各接合元件15的伸出表面面向服裝的內(nèi)側(cè),例如圖6所示滑雪服30的鈕扣遮蓋部的外裙邊30a被第一平板部11和第二平板部12夾住,將扣件接合件10安排在預(yù)定位置上并且用縫紉線16沿槽部11b縫好??奂雍霞?0可以用粘結(jié)劑粘固住而不是被縫釘住。在通過粘結(jié)而固定扣件的情況下,最好也是出于下述緣故而制成槽部11b。另一方面,具有許多個接合/脫開扣件接合件10的環(huán)圈件20a的配合扣件構(gòu)件20通過縫紉或粘結(jié)方式對應(yīng)于圖5所示扣件接合件10的安裝位置地被固定在上述鈕扣遮蓋部的內(nèi)裙邊30b上。
當(dāng)服裝的上裙邊30a被塞入位于本實施例的扣件接合件10的第一和第二平板部11、12之間的間隙時,與上述專利所述扣件接合件不同地,由于它具有大致呈J形的橫截面,所以服裝的上裙邊30a可以被輕松地塞入而不用打開其開口端。另外,由于通過使其塞入端接觸連接部13的內(nèi)壁而自動地確定扣件接合件10的裝釘姿態(tài),所以可以整齊地固定扣件接合件10。此外,由于扣件接合件10是這樣固定的,即至少裝釘部的服裝邊緣被第一、第二平板部11、12和連接部13夾住,所以服裝邊緣與扣件接合件10的各邊緣絕不會分開。此外,由于設(shè)置了從連接部13起向外伸出的拉襻14,所以確保了解開/扣緊扣件的耐用性和可操作性。
由于第二平板部12從連接部13起的延伸長度遠(yuǎn)小于第一平板部11的延伸長度,所以在第一平板部11和第二平板部12的邊緣之間不易于出現(xiàn)錯位,因此可以極大地減少用于在各平板部11、12的表面上形成縫紉線的槽部11b和12b的錯位。于是,只要如上所述地沿第一平板部11的槽部11b進行縫紉,就可以沿橫貫服裝地位于背面的第二平板部12的槽部12b自動縫上扣件接合件10,由此確保了美觀的成品。
此外,用于確定在第二平板部12上形成的縫紉線的槽部12b與對應(yīng)于如上所述地成型于第一平板部11的表面上的部分槽部11b的縫紉線對應(yīng)地按U形形成,并且槽部12b的遠(yuǎn)端是開口的。因此,要沿留在第一平板部11上的槽部11b縫入的縫紉線在第二平板部12側(cè)直接被縫到服裝等上。
根據(jù)現(xiàn)有技術(shù),當(dāng)扣件接合件10與配合的扣件構(gòu)件20的凹形接合件的環(huán)圈件20a分開以便解開扣件接合件10時,外力在剪切方向上對將垂直于一個特別是與沿整個周邊通過縫紉線釘固的第二平板部的連接部相對的部分的開口方向固定的縫紉線部分施加了很大的力。但是,在上述結(jié)構(gòu)的情況下,由于垂直于分離方向縫上的縫紉線被直接縫到服裝上并且應(yīng)該被縫紉線固定的第二平板部12不存在,所以沒有產(chǎn)生過高的作用力,從而服裝或縫紉線不易于撕裂。
圖6示出了其上裝有本實施例的扣件接合件10和一個配合的扣件構(gòu)件(未示出)的滑雪服外表。當(dāng)扣件接合件10被按壓在固定在一個對應(yīng)于本發(fā)明扣件接合件10的第一平板部11的位置上的配合的扣構(gòu)件20上時,它們易于相互接合,從而封住圖中示出的鈕扣遮蓋部。由于所有鉤形接合元件15的接合部15b根據(jù)本實施例指向鈕扣遮蓋部的開口方向,所以即使沿滑動方向施加強大的外力來打開鈕扣遮蓋部,環(huán)圈件20a也在鉤形接合元件15的直立部15a的剪切方向上即最大接合強度方向上發(fā)揮作用,從而扣件接合件10將不容易脫開。
在如圖5的逐漸消失的點劃線所示的扣緊狀態(tài)下,在扣件接合件10的拉襻14與鈕扣遮蓋部的內(nèi)半部之間存在間隙D,因此易于將手指插入此間隙中,由此有助于使扣件接合件10脫離配合的扣件構(gòu)件20。在該扣緊狀態(tài)下,如果捏住拉襻14并沿分離方向操作扣件接合件10(圖5中向下),與服裝的兩個表面象現(xiàn)有技術(shù)那樣都被第一平板部11和第二平板部12夾住的情況相比,保證了足夠的柔軟性,這是因為大部分裝釘部通過第一平板部11固定在服裝的單個表面上。結(jié)果,可以順利地解開扣件。
圖7是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另一個實施例的扣件接合件100的裝釘狀態(tài)的截面圖。根據(jù)此視圖,從連接部13伸出的拉襻104在第二平板部12的延長線上突出,并且一個突起104a在遠(yuǎn)端成鉤形地且指向第一平板部11地突出。代替突起104a地,允許形成一個圓柱形部分。當(dāng)在拉襻104上形成一個下凹部或圓柱形部分時,易于用手指捏住拉襻104,由此使得解開和扣緊動作精確和簡單。
根據(jù)本發(fā)明,所有鉤形接合元件15的鉤子方向不總是必須與上述實施例的相同,而是例如允許使設(shè)置在相鄰行內(nèi)的鉤形接合元件15的鉤子方向彼此相反。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在鈕扣遮蓋部的任何方向上產(chǎn)生所需的接合力。
此外,根據(jù)本發(fā)明,可以在第一平板部11的表面上留下槽部11b地模塑出一個平面12a并且例如用粘結(jié)劑將具有與第一平板部11相似的形狀且在織造或編織底布的表面上具有普通單絲鉤件的普通纖維制表面扣件接合件粘到第一平板部11的平面上,而不用在第一平板部11的表面上整體地模塑出鉤形接合元件15。
圖8示出了上述實施例的第一種修改方案。在第二平板部12的自由端部的背面上形成了一個突肋12c,從而所述突肋如圖中所示地沿平板部自由端部的一個邊緣延伸。在這樣的結(jié)構(gòu)中,當(dāng)服裝等的邊緣被夾在第一平板部11和第二平板部12之間時,上述突肋12c通過壓緊而夾持服裝的夾緊端部,由此防止了服裝等在縫紉時錯位。
圖9、10示出了本發(fā)明的另一個修改方案。根據(jù)此修改方案,用于形成第二平板部12的縫紉線的槽部12b的開口端12b’被制成比較厚以形成一個加強部12d,其在縫紉方向上的寬度最好等于單條接合逢。由于這樣地形成了加強部12d,所以它通過縫紉線防止了槽部12b的開口邊緣12b’的破裂,而這種破裂可能會因開口邊緣12b’較薄而出現(xiàn)。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以大致呈J形的截面整體模塑而成的扣件的接合件,它包括基本上相互平行的且由熱塑性合成樹脂材料制成的第一、第二平板部(11,12),其各端部通過一個連接部(13)相連,其特征在于,在面積較大的第一平板部的表面上垂直地形成許多個接合元件(15),并且沿第一平板部的整個周邊部分形成一條槽狀縫紉線(11b),一條其端部開口的槽狀縫紉線(12b)對應(yīng)于所述的成型于第一平板部上的縫紉線的一部分地成型于面積較小的第二平板部上,一個由相同的樹脂材料構(gòu)成的拉襻(14,104)整體模塑在所述連接部(13)上,以便平行于所述平板部(11,12)地從連接部(13)起向外伸出。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扣件的接合件,其特征在于,許多個接合元件(15)整體的模塑在第一平板部(11)的表面上。
3.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扣件的接合件,其特征在于,許多個接合元件(15)通過編織和織造而整體成型于一個底布表面上,所述底布的背面被粘附到一個所述的平板部(11)的表面上。
全文摘要
由熱塑性合成樹脂材料整體模塑的截面大致呈J形的扣件接合件,它包括面積不同的第一、第二平板部(11,12)及連接部(13),其中許多個接合元件(15)成型于面積較大的第一平板部的表面上,并沿其整個周邊部形成一條槽狀縫紉線(11b),一條其端部開口的槽狀縫紉線(12b)對應(yīng)于部分上述縫紉線地成型于上述第二平板部的表面上,拉襻(14,104)模塑在連接部(13)上以平行于平板部(11,12)地向外突出。
文檔編號A44B18/00GK1257675SQ99126490
公開日2000年6月28日 申請日期1999年12月2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8年12月24日
發(fā)明者滝沢敏明, 高橋義信, 安吉洛·皮亞琴扎 申請人:Ykk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