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層上下防插拉鏈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雙層上下防插拉鏈,包括有鏈座、上鏈條、下鏈條以及鋼卷尺,上鏈條包括有左上鏈條以及右上鏈條,下鏈條包括有左下鏈條以及右下鏈條,左上鏈條設(shè)有左上防插片以及左上鏈鉤,右上鏈條設(shè)有右上防插片以及右上鏈鉤,左下鏈條設(shè)有左下鏈扣以及左下鏈布,左下鏈扣設(shè)有左下防插片以及左下鏈鉤,右下鏈條設(shè)有右下防插片以及右下鏈鉤,鋼卷尺設(shè)有上鋼卷帶以及下鋼卷帶;使用時,將其設(shè)置于行李箱上,利用左上防插片以及右上防插片封住左上鏈扣以及右上鏈扣之間的間隙,利用左下防插片以及右下防插片封住左下鏈扣以及右下鏈扣之間的間隙,利用上鋼卷帶以及下鋼卷帶封住上鏈條以及下鏈條,增加不法分子用利器插開拉鏈的難度。
【專利說明】
一種雙層上下防插拉鏈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安全拉鏈,特別是一種雙層上下防插拉鏈。
【背景技術(shù)】
[0002]目前,行李箱或者行李袋使用的拉鏈,由于拉鏈的強度不夠,在使用的過程中,不法分子用利器插入拉鏈,就可以將拉鏈劃開,一種防止拉鏈被劃開的一種雙層上下防插拉鏈已成為提高拉鏈強度以及防盜的需要。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不足,提供一種雙層上下防插拉鏈,用于提高拉鏈強度以及提高拉鏈的防盜性能。
[0004]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是:一種雙層上下防插拉鏈,包括有鏈座、上鏈條、下鏈條以及鋼卷尺,鋼卷尺包括有上鋼卷尺以及下鋼卷尺,鏈座與上鏈條、下鏈條以及鋼卷尺的外殼連接;鏈座設(shè)有左上鏈槽、右上鏈槽、左下鏈槽以及右下鏈槽,上鏈條包括有左上鏈條、右上鏈條、鏈頭封口件以及鏈尾封口件,下鏈條包括有左下鏈條以及右下鏈條,左上鏈條、右上鏈條、左下鏈條以及右下鏈條與鏈頭封口件以及鏈尾封口件連接;左上鏈條與左上鏈槽連接,右上鏈條與右上鏈槽連接,左下鏈條與左下鏈槽,右下鏈條與右下鏈槽;左上鏈條設(shè)有左上鏈扣以及左上鏈布,左上鏈扣與左上鏈布連接,左上鏈扣設(shè)有左上防插片以及左上鏈鉤,左上鏈扣、左上防插片以及左上鏈鉤由一體的材料構(gòu)成;右上鏈條設(shè)有右上鏈扣以及右上鏈布,右上鏈扣與右上鏈布連接,右上鏈扣設(shè)有右上防插片以及右上鏈鉤,右上鏈扣、右上防插片以及右上鏈鉤由一體的材料構(gòu)成;左下鏈條設(shè)有左下鏈扣以及左下鏈布,左下鏈扣與左下鏈布連接,左下鏈扣設(shè)有左下防插片以及左下鏈鉤,左下鏈扣、左下防插片以及左下鏈鉤由一體的材料構(gòu)成;右下鏈條設(shè)有右下鏈扣以及右下鏈布,右下鏈扣與右下鏈布連接,右下鏈扣設(shè)有右下防插片以及右下鏈鉤,右下鏈扣、右下防插片以及右下鏈鉤由一體的材料構(gòu)成;上鋼卷尺設(shè)有上鋼卷帶,上鋼卷帶的上頭端與上鏈條的鏈頭封口件連接,上鋼卷帶與左上鏈鉤以及與右上鏈鉤動配合連接,上鋼卷帶位于鏈座的上方;下鋼卷尺設(shè)有下鋼卷帶,下鋼卷帶的下頭端與上鏈條的鏈頭封口件連接,下鋼卷帶與左下鏈鉤以及右下鏈鉤動配合連接,下鋼卷帶位于鏈座的下方;左上防插片位于每個左上鏈扣之間的位置,右上防插片位于每個右上鏈扣之間的位置,利用左上防插片以及右上防插片封住左上鏈扣以及右上鏈扣之間的間隙;左下防插片位于每個左下鏈扣之間的位置,右下防插片位于每個右下鏈扣之間的位置,利用左下防插片以及右下防插片封住左下鏈扣以及右下鏈扣之間的間隙;增加不法分子插開上鏈條以及下鏈條的難度;當不法分子用利器插入上鏈條以及時下鏈條,利器被上鋼卷帶以及下鋼卷帶擋住,使不法分子難以插開上鏈條以及下鏈條。
[0005]—種雙層上下防插拉鏈的使用方法是:使用時,將左上鏈布、左下鏈布、右上鏈布以及右下鏈布與行李箱的箱口連接,并使鋼卷尺上的拉手位于行李箱外;封閉行李箱時,手抓拉手牽引鋼卷尺以及鏈座移動,鏈座跟隨拉手移動,使左上鏈條與右上鏈條咬合扣接在一起,以及使左下鏈條以及右下鏈條咬合扣接在一起,將行李箱的箱口封閉;上鋼卷尺跟隨鏈座移動,上鋼卷帶隨著上鋼卷尺移動被拉出,拉出的上鋼卷帶被左上鏈鉤與右上鏈鉤扣在鏈座的上面,將左上鏈條與右上鏈條的閉合口封??;同時,下鋼卷尺跟隨鏈座移動,下鋼卷帶隨著下鋼卷尺移動被拉出,拉出的下鋼卷帶被左下鏈鉤與右下鏈鉤扣在鏈座的下面,將左下鏈條以及右下鏈條的閉合口封住;左上鏈條與右上鏈條閉合時,左上防插片移動到位于一個左上鏈扣與另一個左上鏈扣之間的位置,以及右上防插片移動到位于一個右上鏈扣與另一個右上鏈扣之間位置,利用左上防插片擋住一個左上鏈扣與另一個左上鏈扣之間的間隙,利用右上防插片擋住一個右上鏈扣與另一個右上鏈扣之間的間隙;左下鏈條與右下鏈條閉合時,左下防插片移動到位于一個左下鏈扣與另一個左下鏈扣之間的位置,以及右下防插片移動到位于一個右下鏈扣與另一個右下鏈扣之間位置,利用左下防插片擋住一個左下鏈扣與另一個左下鏈扣之間的間隙,利用右下防插片擋住一個右下鏈扣與另一個右下鏈扣之間的間隙;增加不法分子利用利器插開拉鏈的難度;打開行李箱的箱口時,用手通過拉手牽引鏈座反方向移動,鏈座跟隨拉手移動,使閉合的左上鏈條與右上鏈條分開,以及使不閉合的左下鏈條與右下鏈條;同時,上鋼卷帶跟隨鏈座反方向移動,上鋼卷帶在上鋼卷尺扭簧的彈力作用下收回上鋼卷尺內(nèi);以及下鋼卷帶跟隨鏈座反方向移動,下鋼卷帶在下鋼卷尺扭簧的彈力作用下收回下鋼卷尺內(nèi)。
[0006]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時,將一種雙層上下防插拉鏈設(shè)置于行李箱上,一種雙層上下防插拉鏈設(shè)有上鏈條、下鏈條、上鋼卷尺以及下鋼卷尺,上鏈條設(shè)有左上防插片以及右上防插片,下鏈條設(shè)有左下防插片以及右下防插片,利用左上防插片以及右上防插片封住左上鏈扣以及右上鏈扣之間的間隙,利用左下防插片以及右下防插片封住左下鏈扣以及右下鏈扣之間的間隙,利用上鋼卷帶以及下鋼卷帶封住上鏈條以及下鏈條,當不法分子利用利器插入上鏈條以及下鏈條時,增加不法分子用利器插開拉鏈的難度。
【附圖說明】
[0007]圖1是一種雙層上下防插拉鏈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08]圖2是圖1的右視圖;
[0009]圖3是右上防插片以及右上防插片的局部示意圖;
[0010]圖4是右下防插片以及右下防插片的局部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 ]下面結(jié)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的說明:
[0012]圖1所示的一種雙層上下防插拉鏈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2所示圖1的右視圖、圖3所示的左上防插片以及右上防插片的局部示意圖、圖4所示圖1的右下防插片以及右下防插片的局部示意圖;一種雙層上下防插拉鏈,包括有鏈座1、上鏈條2、下鏈條3以及鋼卷尺4,鋼卷尺4包括有上鋼卷尺5以及下鋼卷尺6,鏈座I與上鏈條2、下鏈條3以及鋼卷尺4的外殼7連接;鏈座I設(shè)有左上鏈槽8、右上鏈槽9、左下鏈槽10以及右下鏈槽11,上鏈條2包括有左上鏈條12、右上鏈條13、鏈頭封口件14以及鏈尾封口件15,下鏈條3包括有左下鏈條16以及右下鏈條17,左上鏈條12、右上鏈條13、左下鏈條16以及右下鏈條17與鏈頭封口件14以及鏈尾封口件15連接;左上鏈條12與左上鏈槽8連接,右上鏈條13與右上鏈槽9連接,左下鏈條16與左下鏈槽10,右下鏈條17與右下鏈槽11;左上鏈條12設(shè)有左上鏈扣18以及左上鏈布19,左上鏈扣18與左上鏈布19連接,左上鏈扣18設(shè)有左上防插片20以及左上鏈鉤21,左上鏈扣18、左上防插片20以及左上鏈鉤21由一體的材料構(gòu)成;右上鏈條13設(shè)有右上鏈扣22以及右上鏈布23,右上鏈扣22與右上鏈布23連接,右上鏈扣22設(shè)有右上防插片24以及右上鏈鉤25,右上鏈扣22、右上防插片24以及右上鏈鉤25由一體的材料構(gòu)成;左下鏈條16設(shè)有左下鏈扣26以及左下鏈布27,左下鏈扣26與左下鏈布27連接,左下鏈扣26設(shè)有左下防插片28以及左下鏈鉤29,左下鏈扣26、左下防插片28以及左下鏈鉤29由一體的材料構(gòu)成;右下鏈條17設(shè)有右下鏈扣30以及右下鏈布31,右下鏈扣30與右下鏈布31連接,右下鏈扣30設(shè)有右下防插片32以及右下鏈鉤33,右下鏈扣30、右下防插片32以及右下鏈鉤33由一體的材料構(gòu)成;上鋼卷尺5設(shè)有上鋼卷帶34,上鋼卷帶34的上頭端35與上鏈條2的鏈頭封口件14連接,上鋼卷帶34與左上鏈鉤21以及與右上鏈鉤22動配合連接,上鋼卷帶34位于鏈座I的上方;下鋼卷尺6設(shè)有下鋼卷帶36,下鋼卷帶36的下頭端37與上鏈條2的鏈頭封口件14連接,下鋼卷帶36與左下鏈鉤29以及右下鏈鉤33動配合連接,下鋼卷帶36位于鏈座I的下方;左上防插片20位于每個左上鏈扣18之間的位置,右上防插片24位于每個右上鏈扣22之間的位置,利用左上防插片20以及右上防插片24封住左上鏈扣18以及右上鏈扣22之間的間隙;左下防插片28位于每個左下鏈扣26之間的位置,右下防插片32位于每個右下鏈扣30之間的位置,利用左下防插片28以及右下防插片32封住左下鏈扣26以及右下鏈扣30之間的間隙;增加不法分子插開上鏈條2以及下鏈條3的難度;當不法分子用利器插入上鏈條2以及時下鏈條3,利器被上鋼卷帶34以及下鋼卷帶36擋住,使不法分子難以插開上鏈條2以及下鏈條3。
[0013]為了實施利用上鋼卷帶34以及下鋼卷帶36封住上鏈條2以及下鏈條,鏈座I包括有上鏈板38、上合鏈柱39、中鏈板40、下合鏈柱41以及下鏈板42,上鏈板38與上合鏈柱39連接,上合鏈柱39與中鏈板40連接,中鏈板40與下合鏈柱41連接,下合鏈柱41與下鏈板42連接;或者,上鏈板38、上合鏈柱39、中鏈板40、下合鏈柱41以及下鏈板42由一體的材料構(gòu)成;上鋼卷帶34位于左上鏈鉤21與右上鏈鉤25之間,下鋼卷帶36位于左下鏈鉤29與右下鏈鉤33之間;上鏈板38設(shè)有上導輪43,上鋼卷帶34經(jīng)過上導輪43與鏈頭封口件14連接,外殼7與上鏈板38連接;下鏈板42設(shè)有下導輪44,下鋼卷帶36經(jīng)過下導輪44與鏈頭封口件14連接,外殼7設(shè)有拉手45 ;
[0014]為了保持鏈座I的可移動性能,以及避免上鋼卷帶34以及下鋼卷帶36脫離鏈座I;左上鏈鉤21與右上鏈鉤25之間的距離大于上鋼卷帶34的寬度,使上鋼卷帶34能于左上鏈鉤21與右上鏈鉤25之間移動;左下鏈鉤29與右下鏈鉤33之間的距離大于下鋼卷帶36的寬度,使下鋼卷帶36能于左下鏈鉤29與右下鏈鉤33之間移動;左上鏈鉤21與右上鏈鉤25之間的距離大于上鏈板38的寬度,使上鏈板38能于左上鏈鉤21與右上鏈鉤25之間移動;左下鏈鉤29與右下鏈鉤33之間的距離大于下鏈板42的寬度,使下鏈板42能于左下鏈鉤29與右下鏈鉤33之間移動。
[0015]為了避免上鋼卷帶34以及下鋼卷帶36脫離鏈座I,左上鏈鉤21的左上鉤尾46到右上鏈鉤25的右上鉤尾47的距離小于上鋼卷帶34的寬度,以免上鋼卷帶34脫離左上鏈鉤21以及右上鏈鉤25 ;左下鏈鉤29的左下鉤尾48到右下鏈鉤33的右下鉤尾49的距離小于下鋼卷帶36的寬度,以免下鋼卷帶36脫離左下鏈鉤29以及右下鏈鉤33;上鋼卷帶34位于左上鉤尾46以及右上鉤尾47與上鏈板38之間,左上鉤尾46以及右上鉤尾47位于上鋼卷帶34的上面,上鏈板38位于上鋼卷帶34的下面;下鋼卷帶36位于左下鉤尾48以及右下鉤尾49與下鏈板42之間,下鋼卷帶36位于左下鉤尾48以及右下鉤尾49上面,下鏈板42位于下鋼卷帶36上面。
[0016]為了保持左上鏈扣18、右上鏈扣22、左下鏈扣26以及右下鏈扣30的活動性能,一個左上鏈扣18與另一個左上鏈扣18之間的左上間隙50比左上防插片20的寬度大0.2毫米至
0.5毫米;一個右上鏈扣22與另一個右上鏈扣22之間的右上間隙51比右上防插片24的寬度大0.2毫米至0.5毫米;一個左下鏈扣26與另一個左下鏈扣26之間的左下間隙52比左下防插片28的寬度大0.2毫米至0.5毫米;一個右下鏈扣30與另一個右下鏈扣30之間的右下間隙53比右下防插片32的寬度大0.2毫米至0.5毫米;左上鏈扣18的寬度與右上鏈扣22的寬度相等;左上防插片20的寬度與右上防插片24的寬度相等;左上鏈扣18的寬度與左上防插片20的寬度相等,右上鏈扣22的寬度與右上防插片24的寬度相等;左下鏈扣26的寬度與右下鏈扣30的寬度相等;左下防插片28的寬度與右下防插片32的寬度相等;左下鏈扣26的寬度與左下防插片28的寬度相等,右下鏈扣30的寬度與右下防插片32的寬度相等;左上鏈扣18的寬度與左下鏈扣26的寬度相等,右上鏈扣22的寬度與右下鏈扣30的寬度相等;左上防插片20的寬度與左下防插片28的寬度相等,右上防插片24的寬度與右下防插片32的寬度相等。
[0017]為了利用鎖具將鏈座I鎖住,鏈座I設(shè)有動鎖孔54,鏈尾封口件15設(shè)有定鎖孔55,以方便利用鎖具將鏈座I與鏈尾封口件15鎖在一起。
[0018]—種雙層上下防插拉鏈的使用方法是:使用時,將左上鏈布19、左下鏈布27、右上鏈布23以及右下鏈布31與行李箱的箱口連接,并使鋼卷尺4上的拉手45位于行李箱外;封閉行李箱時,手抓拉手45牽引鋼卷尺4以及鏈座I移動,鏈座I跟隨拉手45移動,使左上鏈條12與右上鏈條13咬合扣接在一起,以及使左下鏈條16以及右下鏈條17咬合扣接在一起,將行李箱的箱口封閉;上鋼卷尺5跟隨鏈座I移動,上鋼卷帶34隨著上鋼卷尺5移動被拉出,拉出的上鋼卷帶34被左上鏈鉤21與右上鏈鉤25扣在鏈座I的上面,將左上鏈條12與右上鏈條13的閉合口封??;同時,下鋼卷尺6跟隨鏈座I移動,下鋼卷帶36隨著下鋼卷尺6移動被拉出,拉出的下鋼卷帶36被左下鏈鉤29與右下鏈鉤33扣在鏈座I的下面,將左下鏈條16以及右下鏈條17的閉合口封住;左上鏈條12與右上鏈條13閉合時,左上防插片20移動到位于一個左上鏈扣18與另一個左上鏈扣18之間的位置,以及右上防插片24移動到位于一個右上鏈扣22與另一個右上鏈扣22之間位置,利用左上防插片20擋住一個左上鏈扣18與另一個左上鏈扣18之間的間隙,利用右上防插片24擋住一個右上鏈扣22與另一個右上鏈扣22之間的間隙;左下鏈條16與右下鏈條17閉合時,左下防插片28移動到位于一個左下鏈扣26與另一個左下鏈扣26之間的位置,以及右下防插片32移動到位于一個右下鏈扣30與另一個右下鏈扣30之間位置,利用左下防插片28擋住一個左下鏈扣26與另一個左下鏈扣26之間的間隙,利用右下防插片32擋住一個右下鏈扣30與另一個右下鏈扣30之間的間隙;增加不法分子利用利器插開拉鏈的難度;打開行李箱的箱口時,用手通過拉手45牽引鏈座I反方向移動,鏈座I跟隨拉手45移動,使閉合的左上鏈條12與右上鏈條13分開,以及使不閉合的左下鏈條16與右下鏈條17;同時,上鋼卷帶34跟隨鏈座I反方向移動,上鋼卷帶34在上鋼卷尺5扭簧的彈力作用下收回上鋼卷尺5內(nèi);以及下鋼卷帶36跟隨鏈座I反方向移動,下鋼卷帶36在下鋼卷尺6扭簧的彈力作用下收回下鋼卷尺6內(nèi)。
[0019]所述的防插拉鏈封閉行李箱時,手抓拉手45牽引鏈座I以及外殼7移動,左上鏈扣18以及左上防插片20由左上鏈槽8導入,右上鏈扣22以及右上防插片24由右上鏈槽9導入,利用鏈座I的左上鏈槽8以及右上鏈槽9移動使左上鏈扣18與右上鏈扣22咬合連接,同時,左上防插片20跟隨左上鏈扣18移動到一個左上鏈扣18與另一個左上鏈扣18之間的左上間隙50的位置;右上防插片24跟隨右上鏈扣22移動到一個右上鏈扣22與另一個右上鏈扣22之間的右上間隙51的位置;左下鏈扣26以及左下防插片28由左下鏈槽10導入,右下鏈扣29以及右下防插片32由右下鏈槽11導入,利用左下鏈槽10導入以及右下鏈槽11移動使左下鏈扣26與右下鏈扣29咬合連接;同時,左下防插片28跟隨左下鏈扣26移動到一個左下鏈扣26與另一個左下鏈扣26之間的左下間隙52的位置;右下防插片32跟隨右下鏈扣30移動到一個右下鏈扣30與另一個右下鏈扣30之間的右下間隙53的位置;同時,上鋼卷尺5跟隨鏈座I移動,上鋼卷帶34隨著上鋼卷尺5移動被拉出,拉出的上鋼卷帶34被扣在左上鏈鉤21以及右上鏈鉤25與上鏈板38之間;以及下鋼卷尺6跟隨鏈座I移動,下鋼卷帶36隨著下鋼卷尺6移動被拉出,拉出的下鋼卷帶36被扣在左下鏈鉤29以及右下鏈鉤33與下鏈板42之間。
[0020]所述的鏈座I跟隨拉手45向閉合上鏈條2的方向移動時,左上鏈鉤21的左上鉤尾46以及右上鏈鉤25的右上鉤尾47跟隨左上鏈扣18以及右上鏈扣22移動,左上鏈扣18與右上鏈扣22咬合扣接在一起時,左上鉤尾46以及右上鉤尾47距離小于上鋼卷帶34的寬度,使上鋼卷帶34被扣在左上鏈鉤21以及右上鏈鉤25之內(nèi);以及左下鏈鉤29的左下鉤尾48以及右下鏈鉤33的右下鉤尾49跟隨左下鏈扣26以及右下鏈扣30移動,左下鏈扣26與右下鏈扣30咬合扣接在一起時,左下鉤尾48與右下鉤尾49距離小于下鋼卷帶36的寬度,使下鋼卷帶36被扣在左下鏈鉤29與右下鏈鉤33之內(nèi)。
[0021]所述的左上鏈條12與右上鏈條13咬合扣接在一起時,上鋼卷尺5跟隨鏈座I移動,上鏈板38跟隨拉手45于左上鏈鉤21與右上鏈鉤25之間移動,上鋼卷帶34被牽引出的長度與左上鏈條12與右上鏈條13閉合的長度成正比或者相等;以及下鋼卷尺6跟隨鏈座I移動,左下鏈條16與右下鏈條17咬合扣接在一起時,下鏈板42跟隨拉手45于左下鏈鉤29與右下鏈鉤33之間移動,下鋼卷帶36被牽引出的長度與左下鏈條16與右下鏈條17閉合的長度成正比或者相等。
[0022]所述的左上鏈條12與右上鏈條13由閉合狀態(tài)分開時,上鋼卷尺5跟隨鏈座I移動,上鏈板38跟隨拉手45于左上鏈鉤21與右上鏈鉤25之間移動,上鋼卷帶34被收回上鋼卷尺5的長度與左上鏈條12與右上鏈條13分開的長度成正比或者相等;以及下鋼卷尺6跟隨鏈座I移動,下鏈板42跟隨拉手45于左下鏈鉤29與右下鏈鉤33之間移動,下鋼卷帶36被收回下鋼卷尺6的長度與左下鏈條16與右下鏈條17分開的長度成正比或者相等。
[0023 ] 所述的左上鏈條12與右上鏈條13閉合時,鏈座I向鏈尾封口件15方向移動移動,左上鏈扣18與右上鏈扣22隨著鏈座I的移動而不斷閉合;左上鏈扣18與右上鏈扣22分開時,鏈座I向鏈頭封口件14方向移動移動,左上鏈扣18與右上鏈扣22隨著鏈座I的移動而不斷分開;左下鏈條16與右下鏈條17閉合時,鏈座I向鏈尾封口件15方向移動移動,左下鏈扣26與右下鏈扣30隨著鏈座I的移動而不斷閉合;左下鏈扣26與右下鏈扣30分開時,鏈座I向鏈頭封口件14方向移動移動,左下鏈扣26與右下鏈扣30隨著鏈座I的移動而不斷分開。
[0024]所述的每個左上防插片20與相鄰的左上鏈扣18動配合連接,每個右上防插片24與相鄰的右上鏈扣22動配合連接;每個左下防插片28與相鄰的左下鏈扣26動配合連接,每個右下防插片32與相鄰的右下鏈扣30動配合連接。
[0025]為了減少上鋼卷帶34以及下鋼卷帶36移動的摩擦力,上導輪43與上鏈板38鉸接,下導輪44與下鏈板42鉸接;左上鏈扣18與右上鏈扣22閉合或者分開時,上鋼卷帶34與上導輪43動配合連接;左下鏈扣26與右下鏈扣29閉合或者分開時,下鋼卷帶36與下導輪44動配合連接。
【主權(quán)項】
1.一種雙層上下防插拉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種雙層上下防插拉鏈,包括有鏈座(I)、上鏈條(2)、下鏈條(3)以及鋼卷尺(4),鋼卷尺(4)包括有上鋼卷尺(5)以及下鋼卷尺(6),鏈座(I)與上鏈條(2)、下鏈條(3)以及鋼卷尺(4)的外殼(7)連接;上鏈條(2)包括有左上鏈條(12)、右上鏈條(13)、鏈頭封口件(14)以及鏈尾封口件(15),下鏈條(3)包括有左下鏈條(16)以及右下鏈條(17),左上鏈條(12)、右上鏈條(13)、左下鏈條(16)以及右下鏈條(17)與鏈頭封口件(14)以及鏈尾封口件(15)連接;左上鏈條(12)設(shè)有左上鏈扣(18)以及左上鏈布(19),左上鏈扣(18)與左上鏈布(19)連接,左上鏈扣(18)設(shè)有左上防插片(20)以及左上鏈鉤(21);右上鏈條(13)設(shè)有右上鏈扣(22)以及右上鏈布(23),右上鏈扣(22)與右上鏈布(23)連接,右上鏈扣(22)設(shè)有右上防插片(24)以及右上鏈鉤(25);左下鏈條(16)設(shè)有左下鏈扣(26)以及左下鏈布(27),左下鏈扣(26)與左下鏈布(27)連接,左下鏈扣(26)設(shè)有左下防插片(28)以及左下鏈鉤(29);右下鏈條(17)設(shè)有右下鏈扣(30)以及右下鏈布(31),右下鏈扣(30)與右下鏈布(31)連接,右下鏈扣(30)設(shè)有右下防插片(32)以及右下鏈鉤(33);上鋼卷尺(5)設(shè)有上鋼卷帶(34),上鋼卷帶(34)的上頭端(35)與上鏈條(2)的鏈頭封口件(14)連接,上鋼卷帶(34)與左上鏈鉤(21)以及與右上鏈鉤(22)連接,上鋼卷帶(34)位于鏈座(I)的上方;下鋼卷尺(6)設(shè)有下鋼卷帶(36),下鋼卷帶(36)的下頭端(37)與上鏈條(2 )的鏈頭封口件(14 )連接,下鋼卷帶(36 )與左下鏈鉤(29 )以及右下鏈鉤(33 )連接,下鋼卷帶(36)位于鏈座(I)的下方;左上防插片(20)位于每個左上鏈扣(18)之間的位置,右上防插片(24)位于每個右上鏈扣(22)之間的位置,利用左上防插片(20)以及右上防插片(24)封住左上鏈扣(18)以及右上鏈扣(22)之間的間隙;左下防插片(28)位于每個左下鏈扣(26)之間的位置,右下防插片(32)位于每個右下鏈扣(30)之間的位置。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層上下防插拉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鏈座(I)包括有上鏈板(38)、上合鏈柱(39)、中鏈板(40)、下合鏈柱(41)以及下鏈板(42),上鏈板(38)與上合鏈柱(39)連接,上合鏈柱(39)與中鏈板(40)連接,中鏈板(40 )與下合鏈柱(41)連接,下合鏈柱(41)與下鏈板(42)連接;或者,上鏈板(38)、上合鏈柱(39)、中鏈板(40)、下合鏈柱(41)以及下鏈板(42 )由一體的材料構(gòu)成。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雙層上下防插拉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鏈板(38)設(shè)有上導輪(43),外殼(7)與上鏈板(38)連接,下鏈板(42)設(shè)有下導輪(44)。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層上下防插拉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鋼卷帶(34)位于左上鉤尾(46)以及右上鉤尾(47)與上鏈板(38)之間,左上鉤尾(46)以及右上鉤尾(47)位于上鋼卷帶(34)的上面,上鏈板(38)位于上鋼卷帶(34)的下面。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層上下防插拉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鋼卷帶(36)位于左下鉤尾(48)以及右下鉤尾(49)與下鏈板(42)之間,下鋼卷帶(36)位于左下鉤尾(48)以及右下鉤尾(49)上面,下鏈板(42)位于下鋼卷帶(36)上面。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層上下防插拉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下鏈扣(26)的寬度與右下鏈扣(30)的寬度相等;左下防插片(28)的寬度與右下防插片(32)的寬度相等。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層上下防插拉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下鏈扣(26)的寬度與左下防插片(28)的寬度相等,右下鏈扣(30)的寬度與右下防插片(32)的寬度相等。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層上下防插拉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上鏈扣(18)的寬度與左下鏈扣(26)的寬度相等,右上鏈扣(22)的寬度與右下鏈扣(30)的寬度相等。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層上下防插拉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上防插片(20)的寬度與左下防插片(28)的寬度相等,右上防插片(24)的寬度與右下防插片(32)的寬度相等。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層上下防插拉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鏈座(I)設(shè)有動鎖孔(54),鏈尾封口件(15 )設(shè)有定鎖孔(55 ),以方便利用鎖具將鏈座(I)與鏈尾封口件(15 )鎖在一起。
【文檔編號】A44B19/24GK205547661SQ201620189753
【公開日】2016年9月7日
【申請日】2016年3月13日
【發(fā)明人】鄭運婷
【申請人】鄭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