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溫熱外敷的中草藥配方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中醫(yī)藥領域,特別涉及頸肩腰腿痛的外用中藥制劑。
它主要用于治療頸肩腰腿痛。
頸肩腰腿痛屬于中醫(yī)“痹癥”范疇,本病發(fā)病原因大多由于長期勞損和輕微外傷以及風寒濕邪侵入后,引發(fā)了骨關節(jié)軟組織不正常的退行性變。臨床上以骨關節(jié)及其周圍軟組織酸脹、疼痛、麻木為主,重者可伴有肌肉萎縮。
根據(jù)祖國醫(yī)學傳統(tǒng)理論及臨床經(jīng)驗,該制劑具有消炎、止痛、止痙、起萎、無副作用的顯著特點。
我們查閱了大量古今中外的有關資料,經(jīng)上海中藥情報研究所查新,該制劑與以往各種治療外用藥和外治方法相比,無雷同之處。其配方獨特、方法獨特、療效可靠、成本低并避免了不良反應。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藥味少、藥量小,配制簡單、使用方便、見效快、對皮膚無刺激的外治藥包。本發(fā)明僅用六味中藥,除細辛、蜂房、白芥子需煎液后與麻黃、透骨草、紅花攪拌均勻外,其它無復雜工藝。藥袋的溫熱過程只需有一只簡單的家用蒸鍋即可,患者可利用每日半小時在家自治,非常方便容易操作。
本發(fā)明以活血消腫藥為君,以清熱燥濕藥為臣,以芳香開竅藥為佐使,具體如下君藥紅花。
臣藥麻黃、蜂房、透骨草、白介子。
佐使藥細辛。
以下結合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本實施例將上述六味中藥按其重量組分加以配制細辛15克,蜂房30克、白芥子10克、紅花15克、透骨草40克、麻黃30克。
本實施例的制備工藝為將細辛、蜂房、白芥子煎煮后取藥液與麻黃、透骨草、紅花攪拌均勻裝袋后,封口,放置陰涼干燥處備用。
中藥溫熱外治藥包治療頸肩腰腿痛131例療效觀察。
一、一般資料1997.8~1999.10間入選140名有明顯頸肩腰腿痛患者做病例觀察。其中9人未按計劃完成治療,故刪去,不列入觀察范圍。納入臨床觀察的131例,年齡在22歲~61歲之間,平均47歲。其中頸椎病36人,腰椎間盤突出癥34人,膝關節(jié)骨質增生31人,肩周炎11人,強直性脊柱炎19人,病程最長為15年,最短為2個月,平均為7.58年,上述觀察病歷均有X光的明確診斷。
二、診斷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制定發(fā)布(1997)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慢性軟組織損傷療效評定標準評定。
三、治療方法取一蒸鍋,裝半鍋水,待水燒開后,將所需藥包放入蒸屜內(nèi),蒸熱15分鐘后,將藥包按各部位不同排列順序用干毛巾包好,放于患處,將同等數(shù)量的另一半藥包再放入蒸鍋內(nèi)蒸15分鐘后,倒換患處所敷藥包,兩次熱敷約需半小時。20天為一個療程,記錄自覺癥狀,連續(xù)使用2個月,統(tǒng)計療效。治療期間要求患者停止其它一切治療。
四、療效判定1.標準痊愈癥狀全部消失,功能活動恢復正常。
顯效全部癥狀基本消失或主要癥狀消失,關節(jié)功能基本恢復,能正常生活工作。
有效主要癥狀基本消失,關節(jié)功能明顯進步,可從事輕工作。
無效和治療前比較,各方面均無改善。
2、臨床療效總療效表
從表中可看出,該藥治療的有效率為100%,顯效率為77.9%,痊愈率為32.1%。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頸肩腰腿痛的中藥配方和溫熱外敷藥包,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的原料組成細辛3G-15G,蜂房5G-20G,白芥子5G-20G,透骨草5G-30G,麻黃5G-30G,紅花3G-30G。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所用的中藥方劑及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有下列步驟(1)取細辛、蜂房、白芥子煎取液體,晾涼后備用。(2)取透骨草、麻黃切成約1CM長備用。(3)取紅花、透骨草、麻黃與細辛、蜂房、白芥子煎取的液體拌均勻晾干后,裝布袋,封口,放干燥處備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溫熱外敷藥的中藥配方及其制備方法。該配方與制法是將細辛、蜂房、白芥子水煎液浸透于紅花、透骨草、麻黃草藥上攪拌均勻,晾干裝布袋中包裝而成。作為外敷藥經(jīng)水蒸汽蒸熱后,熱蒸氣與藥物揮發(fā)氣體形成協(xié)同穿透力作用于病變部位。對風濕痹痛、頸肩腰腿痛、強直性背柱炎療效顯著,尤其是對緩解肌肉痙攣,消除無菌性炎癥,神經(jīng)根充血水腫,減輕推管內(nèi)壓,使臨床癥狀消失,具有治療面積廣,力度大,療效迅速顯著,對皮膚無過敏反應,使用方便等諸多優(yōu)點。
文檔編號A61K35/64GK1322535SQ0010728
公開日2001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00年5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5月8日
發(fā)明者都興林, 楊渠 申請人:都興林, 楊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