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疤痕疙瘩的中草藥制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一種治療疤痕疙瘩的中草藥制劑。
疤痕疙瘩又稱特發(fā)性疤痕,中醫(yī)稱之為巨痕癥。其形成與疤痕體質有關。有疤痕體質的人,在皮膚外傷、燒傷及皮膚感染化膿后,受損部位的結締組織便會出現(xiàn)過度增生而形成疤痕疙瘩,其特點是顯著高出皮膚、觸之堅實、表面可見擴張的毛細血管象樹枝一樣分布、邊緣不規(guī)則,常有向外伸出的蟹足狀分支,局部有奇癢、剌痛之感,是臨床上較頑固的疑難病癥。以往對此癥的治療方法很多,如在疤痕疙瘩內注射類固醇、冷凍、手術切除、局部放療、音頻電療等,但療效均不理想,復發(fā)問題沒有解決。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用方便、見效快、根治力強、愈后不易復發(fā)的中草藥制劑。
本發(fā)明依據(jù)中醫(yī)外病內治的原理,運用具有活血化淤、軟堅散結作用的中草藥內服治療疤痕疙瘩。其配方為五靈脂30克、水蛭30克、蟅蟲6克、三棱9克、文術9克、桃仁12克、穿山甲9克、蜈蚣三條、乳香3克、沒藥9克、夏枯草30克、海藻30克、昆布30克、白芍15克、寸冬15克、烏梅30克、陳皮12克。其制備方法為潔凈配藥,入干燥箱內烘干,用粉碎機研磨成細粉末,過120目篩,混勻后裝入膠囊即得。
方解五靈脂活血破淤,軟堅化滯;水蛭、蟅蟲、三棱、文術,可破血逐淤,消痞散結;穿山甲、蜈蚣,可通絡搜風止癢;乳香和沒藥活血消痞、行氣止癢;夏枯草、海藻、昆布可清郁熱、散郁結、消痞積;配以白芍、烏梅,益血滋陰生津、以防祛邪傷正之過;佐以陳皮氣香性溫、能升能降、有理氣運脾、調中快膈之功,以防損脾傷胃之弊。全方共17味藥,攻補兼使、寒熱互用、祛邪扶正、標本兼顧。本方作用機制可改變疤痕體質使已經形成的疤痕疙瘩縮小或停止發(fā)展,可改善局部組織微循環(huán)使增生的疤痕疙瘩迅速軟化、變小,直至消失。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根治力強,愈后不易復發(fā),制備方法簡單,服用方便,療程短,見效快。
本發(fā)明經鄭州益康中醫(yī)院臨床觀察共582例,其中男性285例,女性297例,年齡最大73歲,最小1歲,平均年齡23歲。疤痕疙瘩面積最大者約400平方厘米,最小者1平方厘米,高度為0.2~1.5厘米不等。多數(shù)病例在服用5~14天即見效,大部分病例可在1~4個月內治愈。其中治愈且隨訪一年以上未復發(fā)者524例,占90%;好轉53例,占9%;無效5例占1%,總有效率達99%。
典型病例(1)袁某,女,18歲,95年4月5日來診,訴二年前胸部皮膚表面(胸骨柄前)無明顯原因(可能是皮膚感染)長出一個小疙瘩,而后逐漸增大至5厘米左右,表面發(fā)紅伴有痛癢感。94年曾在當?shù)蒯t(yī)院皮膚科診為“原發(fā)性疤痕疙瘩”,并行手術切除,但術后不久復發(fā),長出的疤痕疙瘩更大,并逐漸增大至3×7厘米并伴奇癢。經服用疤痕疙瘩靈三個月痊愈,隨訪二年未復發(fā)。
(2)呂某某,男,22歲,94年8月20日來診,訴93年6月燙傷后面部及手部起疤痕疙瘩一年,查體時可見右側面部及右手背部大小不等疤痕疙瘩十幾個,最大的達2×4厘米。經服用疤痕疙瘩靈二個月痊愈,隨訪一年未見復發(fā)。
(3)郭某,女,73歲,85年因甲狀腺增生術后留下疤痕,93年4月來診,疙瘩面積為12×4厘米,高1.3厘米,皮色蒼白,質軟有痛感,質淡苔白,脈虛細,屬血虛型,給以疤痕疙瘩靈治療二個月后痊愈,隨訪二年未見復發(fā)。
(4)屠某,男,4歲,浙江禾清市蒲支鎮(zhèn)人,2歲時開水燙傷留下疤痕,漸漸增大,9 5年2月來診,疙瘩面積為9×6厘米,高1.2厘米,服用疤痕疙瘩靈2個月后痊愈,隨訪三年未復發(fā)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疤痕疙瘩的中草藥制劑,由下列藥物組成五靈脂30克、水蛭30克、蟅蟲6克、三棱9克、文術9克、桃仁12克、穿山甲9克、蜈蚣三條、乳香3克、沒藥9克、夏枯草30克、海藻30克、昆布30克、白芍15克、寸冬15克、烏梅30克、陳皮12克。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疤痕疙瘩的中草藥內服制劑,依據(jù)中醫(yī)外病內治原理,由五靈脂、水蛭、蟅蟲、三棱、文術、桃仁、穿山甲、蜈蚣、乳香、沒藥、夏枯草、海藻、昆布、白芍、寸冬、烏梅、陳皮配制而成,本發(fā)明能有效祛除疤痕疙瘩,且具有療程短,見效快,使用方便、根治力強等優(yōu)點。
文檔編號A61K35/62GK1279967SQ00109868
公開日2001年1月17日 申請日期2000年7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7月10日
發(fā)明者劉發(fā)良 申請人:劉發(fā)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