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骨盆復位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yī)療器械,尤指一種骨科復位用固定器,特別涉及一種骨盆復位外固定器。
已知,當人因意外摔倒或碰撞等事故造成骨盆移位或碎裂時需要作復位固定,現有的骨盆外固定器均采用髂骨穿針的辦法。它的缺點是(1)固定強度差,容易移動。
(2)穿針有一定的技術難度。
(3)動態(tài)加壓或牽開時固定棒容易移位,需再調整,故一般采用手法復位后,再行固定的方法,需多次反復調整,比較麻煩,病人所受的痛苦較大。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已有骨盆復位固定器的缺陷而加以改進,進而提供一種骨盆復位固定器,使用它可完全達到使用器械動態(tài)加壓使移位骨盆復位、碎裂骨盆愈合生長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骨盆復位固定器,包括兩個側固定板、一個帶正反螺扣的螺棒,數個固定夾、數個鋼針,兩個側固定板分別垂直固定在螺棒的兩端,其特征是還包括至少兩個大頭釘或者至少兩個牽開鉤,大頭釘的一端為大頭端,該大頭端的頂面向內形成弧凹面,于此弧凹面形成一個垂直于此弧凹面的小尖釘狀防滑尖;大頭釘的另一端固定在側固定板上;牽開鉤一端形成彎鉤,彎鉤內側形成有小尖釘狀防滑尖,另端固定在一側固定板上。
所述大頭釘的大頭端的端頂平面與釘身的垂直平面成15~20度角。
所述牽開鉤的彎鉤與鉤身呈105~110度角。
很明顯,本實用新型主要是將骨盆固定器中所使用的固定針改為加壓復位的大頭釘、牽開作用的牽開鉤,通過兩者與髂骨內外板分別起到加壓、牽開的作用,它的優(yōu)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固定強度高,大頭釘、牽開鉤與骼骨外形相適應,接觸面積大,所以固定強度高。
(2)遠端有一小尖釘狀防滑尖進入骨質,其余為與肌肉接觸面不進入骨質,因而固位操作容易。
(3)對于髂骨內外翻的病人,操作手法是控制釘或鉤,使二者保持不動,加壓棒位置不發(fā)生變化,可完全達到使用器械動態(tài)加壓,上述操作完成后再用兩個固定針把加壓棒與髂骨固定,從而達到牢固固定。
以下結合附圖舉實施例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圖1為使用本實用新型作骨盆加壓復位的實施例圖。
圖2為使用本實用新型作骨盆牽開復位的實施例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的大頭釘的立體形狀示意圖。
圖3-1為圖3的側面圖。
圖3-2為圖3-1的俯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的牽開鉤的立體形狀示意圖。
參見各附圖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骨盆復位固定器,包括兩個側固定板11,11’、一個帶正反螺扣的螺棒12,數個固定夾13、數個鋼針14,兩個側固定板11,11’分別垂直固定在螺棒12的兩端,本實用新型的特征是將原有的固定針改為至少兩個大頭釘15或者至少兩個牽開鉤16(圖2),大頭釘15的一端為大頭端151(參見圖3至圖3-2),該大頭端的頂面向內形成弧凹面1511,大頭釘的大頭端的端頂平面與釘身的垂直平面成20度角,于此弧凹面1511形成一個垂直于此弧凹面的小尖釘狀防滑尖1512;大頭釘的另一端152固定在側固定板上;而牽開鉤16一端形成彎鉤161,此彎鉤與鉤身呈110度角,彎鉤161內側形成有小尖釘狀防滑尖1611,另端固定在一側固定板上。
權利要求1.一種骨盆復位固定器,包括兩個側固定板、一個帶正反螺扣的螺棒,數個固定夾、數個鋼針,兩個側固定板分別垂直固定在螺棒的兩端,其特征是還包括至少兩個大頭釘或者至少兩個牽開鉤,大頭釘的一端為大頭端,該大頭端的頂面向內形成弧凹面,于此弧凹面形成一個垂直于此弧凹面的小尖釘狀防滑尖;大頭釘的另一端固定在側固定板上;牽開鉤一端形成彎鉤,彎鉤內側形成有小尖釘狀防滑尖,另端固定在一側固定板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骨盆復位固定器,其特征是所述大頭釘的大頭端端頂平面與釘身的垂直平面成15~20度角。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骨盆復位固定器,其特征是所述牽開鉤的彎鉤與鉤身呈105~110度角。
專利摘要一種骨盆復位固定器,包括兩個側固定板、一個帶正反螺扣的螺棒,數個固定夾、數個鋼針,兩個側固定板分別垂直固定在螺棒的兩端,其特征是還包括至少兩個大頭釘或者至少兩個牽開鉤,大頭釘的一端為大頭端,該大頭端的頂面向內形成弧凹面,于此弧凹面形成一個垂直于此弧凹面的小尖釘狀防滑尖;大頭釘的另一端固定在側固定板上;牽開鉤一端形成彎鉤,彎鉤內側形成有小尖釘狀防滑尖,另端固定在一側固定板上。使用它可完全達到使用器械動態(tài)加壓使易位骨盆復位、碎裂骨盆愈合生長的效果。
文檔編號A61B17/58GK2446961SQ0025034
公開日2001年9月12日 申請日期2000年9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9月1日
發(fā)明者周俊清, 石文元 申請人:石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