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床等躺臥器具的底部部分的同步提升控制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通常涉及對例如床(醫(yī)院病床、重病看護病房病床(ICU床)、長期看護病床等)或擔架等躺臥器具的底部部分進行同步提升的控制方法。更詳細地,本發(fā)明涉及在具有后背底部部分和膝蓋底部部分的躺臥器具上,以同步方式提升一個用于提升臥者后背部位的后背底部部分和一個用于提升該臥者膝蓋部位的膝蓋底部部分,從而實現(xiàn)以下目的的同步提升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一些例如床或擔架等躺臥器具分別設有一個用于提升臥者后背部位的后背底部部分和一個用于提升該臥者膝蓋部位的膝蓋底部部分,這兩個部分可分別由各自的提升機構來提升。
這種躺臥器具例如如U.S.Patent No.5,469,591,5,448,789,5,388,290等。
例如,US5,469,591所描述的床具有一個用于提升臥者后背部位的后背底部部分,一個用于提升該臥者膝蓋部位的膝蓋底部部分和其它底部部分。在其后背底部部分和膝蓋底部部分的下側,可樞軸轉動地安裝有在尖端都具有一個轉輪的提升臂,該提升臂能由例如電動機等電驅動機構來驅動和旋轉。
在這種結構中,后背底部部分的提升臂可樞軸轉動,進而允許其轉輪通過樞轉方式提升該后背底部部分,使其傾斜,由此提升臥者的后背,這樣該臥者可以從床上起來。
當后背底部部分如上所述被提升并傾斜時,膝蓋底部部分的提升臂樞軸轉動,進而允許其轉輪通過樞轉方式提升該膝蓋底部部分,使其傾斜,由此可以在只有后背底部部分被提升的情況下,有效防止臥者向前滑動。
也就是說,在躺在床上的人的后背部位被提升起來準備起床的情況下,如果后背底部部分被提升起來,由于臥床者后背部位被后背底部部分向前推動,因此其身體會向前滑動。結果,其身體可以很容易彎曲的地方出會離開后背底部部分的樞軸處。這樣,從后背底部部分會施加一種使腰椎部位不太可能彎曲的作用力,壓迫腰椎和腹部部位,使臥床者感到不舒服。
因此,如果在提升后背底部部分時提升膝蓋底部部分,位于傾斜的膝蓋底部部分之上的身體部位即大腿部位,會承受來自后背底部部分的作用力,而使臥床者向前。因此就可以避免在只利用后背底部部分提升臥床者身體時所帶來的身體滑動以及不舒適感。
在提升后背底部部分的同時還提升膝蓋底部部分的傳統(tǒng)方法例如包括在第一例子中,分別獨立地操作提升后背底部部分和膝蓋底部部分的驅動機構,臥者自身或者護士例如利用遙控開關同時或交替地開啟和關閉各個驅動機構,以便將后背底部部分和膝蓋底部部分分別提升到所需位置。
在第二個例子中,通過例如鎖定機構等互聯(lián)結構,使用一個共用發(fā)動機或類似物來驅動后背底部部分和膝蓋底部部分的驅動機構,這樣就能以機械互聯(lián)的方式起動后背底部部分和膝蓋底部部分的驅動機構,以便將后背底部部分和膝蓋底部部分分別提升到預定位置。
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然而,這些現(xiàn)有技術存在如下的問題在上述方法a中,臥者或護士必須同時或交替地開啟和關閉后背底部部分和膝蓋底部部分的驅動機構。這個操作非常復雜麻煩,而操作者也必須要適應它。另外,經(jīng)常重現(xiàn)后背底部部分和膝蓋底部部分的最佳提升狀態(tài)也是很困難的。
在上述方法b中,由于使用互聯(lián)結構,以互聯(lián)方式實現(xiàn)的后背底部部分和膝蓋底部部分的提升狀態(tài)不免會單一,不可能進行變化,同樣也很難有效地同時防止身體滑動和例如壓力感等不舒適感。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考慮上述問題,提出一種例如床等具有用于提升臥者后背部位的后背底部部分和用于提升該臥者膝蓋部位的膝蓋底部部分的躺臥器具,其中各個底部部分能通過其各自的提升機構被提升起,其中當后背底部部分從所有底部部分都水平放置的水平狀態(tài)樞軸轉動并被提升而保持傾斜時,能有效防止身體滑動和例如壓力感等不舒適感。
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如權利要求1所述,提出一種同步提升例如床等、具有用于提升臥者后背部位的后背底部部分和用于提升該臥者膝蓋部位的膝蓋底部部分的躺臥器具的底部部分的控制方法,其中各個底部部分能通過其各自的提升機構被提升起,其特征在于,當后背底部部分從所有底部部分都水平放置的水平狀態(tài)樞軸轉動并被提升而保持傾斜時,首先開始提升膝蓋底部部分,在開始提升膝蓋底部部分的時間點之后足夠遲的一個時間點,開始提升后背底部部分,以便確保所述兩個底部部分都提升到各自預定的位置。
在該方法中,當后背底部部分從所有底部部分都水平放置的水平狀態(tài)樞軸轉動并被提升而保持傾斜時,首先開始提升膝蓋底部部分。因為這樣提升膝蓋底部部分,提升的膝蓋底部部分會支撐臥者的腰部部位。因此,在這個狀態(tài),甚至在開始提升后背底部部分從而逐步使后背底部部分很陡峭地傾斜時,都能防止臥者向前滑動。
如果不加控制地繼續(xù)提升后背底部部分和膝蓋底部部分,后背底部部分和膝蓋底部部分之間形成的角度會逐漸變小,結果,臥者的腹部部位會逐漸彎曲,這樣就使他/她會有壓迫感。
但是,在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并不是不加控制地繼續(xù)提升膝蓋底部部分,而是僅讓膝蓋底部部分提升到一個預定位置。這樣就不會使后背底部部分和膝蓋底部部分之間形成的角度小于一定的角度。因此就能防止臥者的腹部部位在兩個底部部分之間逐漸彎曲而使他/她感到壓力感。
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如權利要求2所述,提出一種同步提升例如床等、具有用于提升臥者后背部位的后背底部部分和用于提升該臥者膝蓋部位的膝蓋底部部分的躺臥器具的底部部分的控制方法,其中各個底部部分能通過其各自的提升機構被提升起,其特征在于,當后背底部部分從所有底部部分都水平放置的水平狀態(tài)樞軸轉動并被提升而保持傾斜時,首先開始提升膝蓋底部部分,在開始提升膝蓋底部部分的時間點之后足夠遲的一個時間點,開始提升后背底部部分,以便確保在以一個同步方式將后背底部部分提升到一個預定位置的同時,所述膝蓋底部部分被提升到預定的最高位置,隨后降低。
在該方法中,并不是不加控制地繼續(xù)提升后背底部部分和膝蓋底部部分,而是在被提升的膝蓋底部部分達到一定角度時的時間點,膝蓋底部部分到達到預定的最高位置并隨后反向降低。這樣,即使后背底部部分被逐步提升到其最好位置,膝蓋底部部分在那時卻下降。這樣,這樣就不會使后背底部部分和膝蓋底部部分之間形成的角度小于一定的角度。因此就能防止臥者的腹部部位在兩個底部部分之間逐漸彎曲而使他/她感到壓力感。
本發(fā)明的第三方面,如權利要求3所述,提出一種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方面的方法,其中在所述膝蓋底部部分被提升到預定的最高位置并隨后降低時,在后背底部部分到達其預定提升位置之前,該膝蓋底部部分下降到一個預定位置。另外,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本發(fā)明第四方面提出一種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方面的方法,其中在所述膝蓋底部部分被提升到預定的最高位置并隨后降低時,在后背底部部分到達其預定提升位置之前,該膝蓋底部部分下降到其最低的位置。
膝蓋底部部分在到達最高位置之后的下降位置可以是一個水平位置或其它任何足以被提升的位置,并且能被調整。
本發(fā)明的第五方面,如權利要求5所述,提出一種如下的方法,其中根據(jù)開始提升膝蓋底部部分之后的消耗時間,來判斷在開始提升膝蓋底部部分之后開始提升后背底部部分的時間點,和/或膝蓋底部部分到達其最高位置的時間點。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本發(fā)明第六方面提出一種能預定上述消耗時間的方法。
在例如電動機等用于驅動后背底部部分和膝蓋底部部分的提升機構的驅動源的驅動能力,比提升被臥床者施加載荷的后背底部部分和膝蓋底部部分所需的作用力足夠大的情況下,或者在上述載荷恒定的情況下,因為在起動驅動機構的時間點之后的消耗時間與相應提升的底部部分之間存在一個穩(wěn)定的關系,所以能根據(jù)上述底部部分的提升位置,利用上述容易控制的消耗時間進行上述的操作控制。
本發(fā)明的第七方面,如權利要求7所述,提出一種如下的方法,其中根據(jù)一個用于膝蓋底部部分的位置探測裝置,來判斷在開始提升膝蓋底部部分之后開始提升后背底部部分的時間點,和/或膝蓋底部部分到達其最高位置的時間點。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本發(fā)明第八方面提出一種的方法,能預先設定上述用來判斷提升后背底部部分的時間點的膝蓋底部部分的提升位置。
上述用于膝蓋底部部分的位置探測裝置自身能安裝在膝蓋底部部分,或者提升機構、或者例如電動機等驅動源、或者其它合適的位置。
附圖描述
圖1是所有底部部分保持水平時的一個底部全貌的側視圖;圖2是在提升動作中一個階段時的一個底部全貌的側視圖,其中床上應用了本發(fā)明同步提升底部部分的控制方法;圖3是在提升動作中另一個階段時的一個底部全貌的側視圖,其中床上應用了本發(fā)明同步提升底部部分的控制方法;圖4是在提升動作中再一個階段時的一個底部全貌的側視圖,其中床上應用了本發(fā)明同步提升底部部分的控制方法;圖5是在提升動作中再一個階段時的一個底部全貌的側視圖,其中床上應用了本發(fā)明同步提升底部部分的控制方法;圖6是在提升動作中再一個階段時的一個底部全貌的側視圖,其中床上應用了本發(fā)明同步提升底部部分的控制方法;以及圖7示出后背底部部分和膝蓋底部部分的傾斜角是如何相對上述消耗時間變化的示意圖,其中床上應用了本發(fā)明同步提升底部部分的控制方法。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接合所附附圖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
圖1-圖6是在提升動作中一個階段時的底部全貌的側視圖,其中床上應用了本發(fā)明同步提升底部部分的控制方法。
所示出的床由用于提升臥者后背部位的后背底部部分1a、用于提升該臥者膝蓋部位的膝蓋底部部分1b以及與該臥者腿部相應的腿部底部部分1c構成。上述后背底部部分1a、膝蓋底部部分1b和腿部底部部分1c相互連接,從而形成一個與整個身體相應的可彎曲底部。
在該實施例的床中,與整個身體相應的底部由上述分隔但相互連接的三個底部部分1a、1b、1c組成。然而,該底部同樣能分隔成四個部分,或者如上所述U.S.Patent No.5,469,591,5,448,789,5,388,290所述,許多元件相互連接而形成可彎曲的底部。無論如何,應用本發(fā)明的床只需具有用于提升臥者后背部位的后背底部部分和用于提升該臥者膝蓋部位的膝蓋底部部分。
另外,用于提升后背底部部分1a和用于提升膝蓋底部部分1b的提升機構可以是如上所述、例如U.S.Patent No.5,469,591,5,448,789,5,388,290所述的機構。也就是,可安裝有在尖端具有一個轉輪、并能由例如電動機等電驅動機構來可樞軸轉動地驅動的提升臂來使轉輪提升和支撐每個底部部分;或者是一個具有由螺紋桿和與之相接合的螺母所構成的旋轉運動-線性運動轉換機構、并與安裝在每個底部部分下側上的臂相連接的線性運動元件。
用于提升后背底部部分1a和用于提升膝蓋底部部分1b的提升機構當然受到控制,以便如上所述以同步方式動作,或者也能被控制得根據(jù)需要單獨地起動各個底部部分。
在這個結構中,圖1示出所有的底部部分1a、1b、1c都處于放下水平位置的狀態(tài),在該狀態(tài)下,一個人,例如病人躺在正常位置。為通過由這個狀態(tài)提升使臥床者的后背部位而使他/她起床,要操作控制開關,以便發(fā)送命令給控制提升機構的裝置。
在本發(fā)明中,接收第一命令的控制裝置如圖2所示首先起動膝蓋底部部分1b的提升機構,以便僅僅開始提升膝蓋底部部分1b。開始提升膝蓋底部部分1b的時間點在圖7中是t=0。
隨后,控制裝置收到隨后的命令,在足夠遲于開始膝蓋底部部分1b的時間點(t=T1)開始提升后背底部部分1a,由此如圖3所示,后背底部部分1a和膝蓋底部部分1b被進一步提升。
如上所述,在本發(fā)明中,為了從所有底部部分都處于放下水平位置的狀態(tài)開始樞軸轉動和提升后背底部部分1a,首先要開始提升膝蓋底部部分1b。因為提升膝蓋底部部分1b,該膝蓋底部部分1b會支撐臥床者腰部的位置,因此即使在該狀態(tài)開始提升后背底部部分并逐步使該后背底部部分陡峭地傾斜時,也能防止推壓臥者的后背而使他/她向前滑動。
如果從圖3所示狀態(tài)不加控制地繼續(xù)提升后背底部部分1a和膝蓋底部部分1b,則后背底部部分1a和膝蓋底部部分1b之間形成的角度會逐漸變小,從而使臥者的腹部部位會逐漸彎曲,最終使他/她感到壓力。
因此在本發(fā)明中,并不是不加控制地繼續(xù)提升膝蓋底部部分1b,而是如果膝蓋底部部分1b到達一個預定的提升位置,那么就不再提升該膝蓋底部部分了。
圖4示意性地示出該狀態(tài)。如果膝蓋底部部分1b被提升到一個預定的最高位置,隨后就不再提升膝蓋底部部分1b,而僅僅繼續(xù)提升后背底部部分1a。在這個同步操作中,如果膝蓋底部部分1b的最大角度到后背底部部分1a的最大角度被預先設定,那么后背底部部分1a和膝蓋底部部分1b之間形成的角度就不會小于一定的角度。
因此就能防止臥者的腹部部位逐漸彎曲到使他/她感到有壓力感。
到達預定最高位置(在圖7中時間點t=T2),即最大角度的膝蓋底部部分1b能被控制以便維持在其位置,但是如果被控制得從所述最高位置下降,就能獲得如下的一個特征性控制動作。
該控制動作,如圖7所示,在膝蓋底部部分1b到達預定的最高位置(在圖7中時間點t=T2)后,所述控制裝置進行控制,以便繼續(xù)提升后背底部部分1a,但是要控制得使膝蓋底部部分1b降低。這種控制動作如圖5所示。
在這個控制動作中,即使膝蓋底部部分1b被繼續(xù)提升到在后背底部部分1a到達其最高位置之前的時間點具有一個更大角度,同時后背底部部分1a繼續(xù)提升形成一個銳角,膝蓋底部部分1b的角度也會逐漸變小。因此,同樣也不會產(chǎn)生后背底部部分1a和膝蓋底部部分1b之間形成的角度就小于一定角度的情況。
因此,在這個控制動作中,膝蓋底部部分1b具有更大角度的結果會更積極地防止提升后背底部部分1a壓迫臥床者的后背而使其向前滑動,而且也能防止臥者的腹部部位在后背底部部分1a和膝蓋底部部分1b之間逐漸彎曲而使他/她感到壓力感。
膝蓋底部部分1b從其預定最高位置下降所到達的位置能根據(jù)各種情況被適當?shù)仡A先限定。在圖6所示的實施例中以及圖7中的實線所示,膝蓋底部部分1b下降到水平狀態(tài)。另一方面,圖7中的虛線所示,膝蓋底部部分1b會下降到例如約6°,隨后該角度被維持住。
接下來,在第一方法中探測遲于開始提升膝蓋底部部分1b(t=0)時間點、開始提升后背底部部分1a的時間點(T=T1),和/或膝蓋底部部分1b到達其最高位置的時間點(t=T2),以便確??刂蒲b置能執(zhí)行上述控制動作,其中參考從提升膝蓋底部部分1b的起始時間點開始的消耗時間來探測上述時間點。
在例如電動機等、用于起動后背底部部分1a和膝蓋底部部分1b的提升機構的驅動源的驅動能力,比提升被臥床者施加載荷的后背底部部分1a和膝蓋底部部分1b所需的作用力足夠大的情況下,或者在上述載荷恒定的情況下,在起動驅動機構的時間點之后的消耗時間與相應提升的底部部分1a或1b的位置之間存在一個穩(wěn)定的關系。因此,能根據(jù)上述底部部分1a或1b的提升位置,利用上述容易控制的消耗時間進行上述的控制動作。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確保能改變在上述控制裝置中上述時間點T1和T2的預定值,就能執(zhí)行了一個適于例如躺在底部上的臥者等各種情況的適當控制動作。
在第二方法中探測遲于開始提升膝蓋底部部分1b(t=0)、開始提升后背底部部分1a的時間點(T=T1),和/或膝蓋底部部分1b到達其最高位置的時間點(t=T2),以便確保控制裝置能執(zhí)行上述控制動作,可以安裝一個用于為膝蓋底部部分1b探測上述位置的位置探測裝置,例如角度傳感器。上述用于膝蓋底部部分1b的位置探測裝置自身能安裝在一個適當?shù)奈恢茫缦ドw底部部分本身、提升機構、或者例如電動機等驅動源。
同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設置成確保能預先設定各個位置,就能執(zhí)行一個適于例如躺在底部上的臥者等各種情況的適當控制動作。
應用了本發(fā)明的對后背底部部分1a和膝蓋底部部分1b的控制動作被描述成如下的一個動作,即其中后背底部部分樞軸轉動并被提升而相對于所有底部部分都水平放置的水平狀態(tài)保持傾斜。所述所有底部部分都從一個全都樞軸轉動并提升成最大傾斜狀態(tài)的提升位置下降到水平狀態(tài),與上述用于提升情況的動作相反。因此在此不再解釋隨后的下降動作。
但是在另一個實施例,所有底部部分從一個全都樞軸轉動并提升成最大傾斜狀態(tài)的提升位置下降到水平裝置的動作可能會不同于上述用于提升情況的動作。
同樣在下降動作中,因為提升到一定位置或最高位置的膝蓋底部部分隨后會下降,所以在膝蓋底部部分下降時會發(fā)生相似的動作。因此,就能防止躺臥在底部部分上的人向前滑動,當整個底部部分變平時,躺臥在底部部分上的人不會移動。這樣,就會省去護理者需要將臥床者返回原始位置的麻煩。
工業(yè)應用性如上所述,例如床或擔架等躺臥器具具有后背底部部分和膝蓋底部部分,各個底部部分通過其各自的提升機構被提升。在這個躺臥器具中,當后背底部部分從所有底部部分都水平放置的水平狀態(tài)樞軸轉動并被提升而保持傾斜時,首先開始提升膝蓋底部部分,在開始提升膝蓋底部部分的時間點之后足夠遲的一個時間點,開始提升后背底部部分。隨后,將膝蓋底部部分維持在其預定最高位置或在到達最高位置后下降,而以同步方式將后背底部部分提升到一預定位置。因此,本發(fā)明體現(xiàn)出如下效果a.當后背底部部分從所有底部部分都水平放置的水平狀態(tài)樞軸轉動并被提升而保持傾斜時,首先開始提升膝蓋底部部分。因為提升膝蓋底部部分,該膝蓋底部部分會支撐臥者的腰部部位。因此,在這個狀態(tài),甚至在開始提升后背底部部分從而逐步使后背底部部分陡峭地傾斜時,都能防止臥者向前滑動。
b.如果不加控制地繼續(xù)提升后背底部部分和膝蓋底部部分,后背底部部分和膝蓋底部部分之間形成的角度會逐漸變小,結果,位于上述兩部分之間的臥者腹部部位會逐漸彎曲,這樣就使他/她感到壓迫感。但是,在本發(fā)明中,并不是不加控制地繼續(xù)提升膝蓋底部部分,而是僅僅提升到一個預定位置。這樣由于膝蓋底部部分隨后會被維持在該位置或下降,就不會使后背底部部分和膝蓋底部部分之間形成的角度小于一定的角度。因此就能防止臥者的腹部部位在兩個底部部分之間逐漸彎曲而使他/她感到壓力感。
c.如果能確保預定在開始提升膝蓋底部部分之后的開始提升后背底部部分的時間點,和/或膝蓋底部部分到達其最高位置的時間點,就能執(zhí)行了一個適于例如躺在底部上的臥者等各種情況的適當控制動作。
權利要求
1.一種例如床等躺臥器具的底部部分的同步提升控制方法,該躺臥器具具有用于提升躺臥者后背部位的后背底部部分和用于提升他/她膝蓋部位的膝蓋底部部分并且各個底部部分能通過其各自的提升機構被提升起,其特征在于,當后背底部部分從所有底部部分都水平放置的水平狀態(tài)樞軸轉動并被提升而保持傾斜時,首先開始提升膝蓋底部部分,在開始提升膝蓋底部部分的時間點之后足夠遲的一個時間點,開始提升后背底部部分,以便確保所述兩個底部部分都提升到各自預定的位置。
2.一種例如床等躺臥器具的底部部分的同步提升控制方法,該躺臥器具具有用于提升躺臥者后背部位的后背底部部分和用于提升他/她者膝蓋部位的膝蓋底部部分并且各個底部部分能通過其各自的提升機構被提升起,其特征在于,當后背底部部分從所有底部部分都水平放置的水平狀態(tài)樞軸轉動并被提升而保持傾斜時,首先開始提升膝蓋底部部分,在開始提升膝蓋底部部分的時間點之后足夠遲的一個時間點,開始提升后背底部部分,以便確保在將后背底部部分提升到一個預定位置的同時,所述膝蓋底部部分被提升到預定的最高位置,隨后降低。
3.一種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例如床等躺臥器具的底部部分的同步提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膝蓋底部部分被提升到預定的最高位置并隨后降低時,在后背底部部分到達其預定提升位置之前,該膝蓋底部部分下降到一個預定位置。
4.一種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例如床等躺臥器具的底部部分的同步提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膝蓋底部部分被提升到預定的最高位置并隨后降低時,在后背底部部分到達其預定提升位置之前,該膝蓋底部部分下降到其最低的位置。
5.一種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例如床等躺臥器具的底部部分的同步提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jù)開始提升膝蓋底部部分之后的消耗時間,來判斷在開始提升膝蓋底部部分之后開始提升后背底部部分的時間點,和/或膝蓋底部部分到達其最高位置的時間點。
6.一種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例如床等躺臥器具的底部部分的同步提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消耗時間能被預定。
7.一種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例如床等躺臥器具的底部部分的同步提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jù)一個用于膝蓋底部部分的位置探測裝置,來判斷在開始提升膝蓋底部部分之后開始提升后背底部部分的時間點,和/或膝蓋底部部分到達其最高位置的時間點。
8.一種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例如床等躺臥器具的底部部分的同步提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能預先設定上述用來判斷提升后背底部部分的時間點的膝蓋底部部分的提升位置。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例如床等躺臥器具的底部部分的同步提升控制方法,該躺臥器具具有用于提升躺臥者后背部位的后背底部部分和用于提升該躺臥者膝蓋部位的膝蓋底部部分并且各個底部部分能通過其各自的提升機構被提升起,其特征在于,當后背底部部分從所有底部部分都水平放置的水平狀態(tài)樞軸轉動并被提升而保持傾斜時,首先開始提升膝蓋底部部分,在開始提升膝蓋底部部分的時間點之后足夠遲的一個時間點,開始提升后背底部部分,以便確保以同步方式將所述兩個底部部分都提升到各自預定的位置。
文檔編號A61G1/00GK1449731SQ03107229
公開日2003年10月22日 申請日期2003年3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3月18日
發(fā)明者長岡浩, 堀谷正男, 井上曉 申請人:八樂夢醫(yī)用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