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嬰幼兒毛細支氣管炎的中藥藥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一種以中藥為原料的、治療嬰幼兒毛細支氣管炎的中藥藥劑——宣斂平喘藥劑。
背景技術:
小兒毛細支氣管炎主要是由RSV(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副流感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體、人類偏肺病毒等也是本病的重要病原體。具有過敏性體質者發(fā)生RSV或其它病毒感染時,更易發(fā)生本病,并反復發(fā)作,甚至發(fā)展成哮喘。該病以喘憋、三凹征和喘鳴為主要臨床特點,亦稱喘憋性肺炎。發(fā)病年齡在2歲以下幼童,6個月以內的嬰兒更易患此病。該病發(fā)病急,進展快,在患病期間極易發(fā)生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是兒童呼吸系統(tǒng)較為嚴重的疾病之一。
在治療嬰幼兒毛細支氣管炎方面,多采用西醫(yī)或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控制喘憋;喘憋嚴重時用糖皮質激素,重癥使用沙丁胺醇霧化吸入、并用氧療。臨床用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但價格昂貴;靜脈使用抗合胞癥毒免疫球蛋白上尚未普及推廣;抗RSV單克隆抗體,容易導致RSV發(fā)生基因突變,而對該抗體產生抗性;并且還有50%的患兒并非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致;因此治療效果不肯定。因嬰幼兒的生理器官發(fā)育尚不完善,對藥物未達到正常反應的程度,故療效不佳;部分患兒因拒絕接受霧化吸入而無法進行霧化吸收療法。在中藥方面大多采用五虎湯、小青龍湯、射干麻黃藥合銀翹散或自擬宣肺平喘方藥,也只是主要針對外邪郁閉肺氣的喘憋癥狀,沒有重視肺氣耗散,或肺氣欲絕的病機。所以中西藥均不能達到迅速控制喘憋癥狀縮短病程,減少并發(fā)癥的效果,故該病的療效一直不理想。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治療嬰幼兒毛細支氣管炎提供一種中藥藥劑——宣斂平喘藥劑,其療效顯著,作用快捷,且安全,使用方便,成本低。
經長期臨床治療觀察,該病發(fā)作時,短時持續(xù)暴喘憋悶、氣急以及久咳,可導致肺氣耗散甚至肺氣欲絕,只有在宣肺平喘的同時收斂耗散欲絕的肺氣,才能控制癥狀、終止咳喘發(fā)作。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在以中醫(yī)辨證施治理論指導下,按主、輔、佐、使藥配伍原則,克服以往只側重宣肺平喘的傳統(tǒng)習慣治療方法,既考慮到外邪郁閉,同時又照顧到肺氣的耗散與欲絕,采用兩種相反的治療原則,使宣肺平喘與斂肺平喘的統(tǒng)一而協(xié)調,指導配伍而成宣斂平喘藥劑。
為了使用方便,本發(fā)明的藥劑可以制成沖劑,利于充分吸收,對能口服的患兒便于服用,也便于攜帶;對于不能口服的患兒,可以保留灌腸。
本發(fā)明的藥物組成按其重量比為炙麻黃1.8~2.5g 炒杏仁1.6~2.4g 生石膏8~12g 生甘草1.2~1.8g烏梅5~8g 五味子2.5~3.2g 葶藶子2.8~3.5g 銀柴胡1.8~2.5g防風1.8~2.5g 地龍2.8~3.5g水煎濃縮,制成沖劑。每克沖劑相當于生藥1.5~1.6g。
口服按生藥計算,每日每公斤(嬰幼兒體重)3克,分3次口服。
保留灌腸按生藥計算,每日每公斤(嬰幼兒體重)5克,分2~3次。每次用30毫升的生理鹽水溶化,導尿管插入肛門10~15公分,保留灌腸30~60分鐘。
本發(fā)明是在《傷寒論》中的麻杏石甘湯的基礎上,增加烏梅、五味子、葶藶子、銀柴胡、防風、地龍。炙麻黃、炒杏仁、生石膏、生甘草(即麻杏石甘湯)宣肺平喘、清熱止咳;地龍清熱解痙、平喘;烏梅、五味子斂肺平喘而不留邪;葶藶子瀉肺滌痰;銀柴胡、防風疏風利氣。方中炙麻黃、炒杏仁為宣肺平喘的主藥,五味子、烏梅為斂肺平喘的主藥;生石膏、地龍、葶藶子為輔藥;銀柴胡、防風為佐藥;生甘草為和藥,調和諸藥(即所謂的君、臣、佐、使)。上述藥物合用達到宣肺滌痰、斂氣平喘的效果。
為克服嬰幼兒服藥困難,根據(jù)中醫(yī)“肺與大腸相表里”的基礎理論,本藥劑的沖劑還可用作保留灌腸,保證用藥的依從性。因從乙狀結腸、直腸的靜脈直接吸收入血,使藥物不被消化液破壞,并減少了肝臟的首過作用對藥物的代謝,保證了療效。
本發(fā)明藥物配伍所組成的宣斂平喘的藥劑,宣斂并用,既能祛其邪氣,開其肺閉,又能收斂耗散欲絕之肺氣,使宗氣得以保全,從而達到迅速消除患兒喘憋癥候的效果。經臨床試驗證明,有效率達到90%以上。且本發(fā)明藥物的使用既可口服,又可保留灌腸。對于不能口服的嬰幼兒患者,可采用保留灌腸治療。因此,本發(fā)明具有療效顯著,作用快捷,且安全,使用方便,成本低等特點。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fā)明是一種治療嬰幼兒毛細支氣管炎的中藥藥劑——宣斂平喘藥劑,是針對該病發(fā)作時既有肺氣郁閉又有肺氣耗散、肺氣欲絕的病理機制,采取在宣肺平喘的同時收斂耗散欲絕的肺氣的治療措施。在以中醫(yī)辨證施治理論指導下,克服以往只側重宣肺平喘,改變傳統(tǒng)習慣治療方法,按主、輔、佐、使藥配伍原則,在既考慮到外邪郁閉,同時又照顧到肺氣的耗散與欲絕,采用兩種相反的治療原則,即宣肺平喘與斂肺平喘的統(tǒng)一而協(xié)調,配伍而成的本發(fā)明的中藥藥劑——宣斂平喘藥劑。下面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本實施例的藥物組成按其重量比為炙麻黃1.8~2.2g 炒杏仁1.8~2.2g 生石膏8~12g 生甘草1.5~1.8g烏梅5~8g 五味子2.8~3.2g 葶藶子2.8~3.2g 銀柴胡1.8~2.2g防風1.8~2.2g 地龍2.8~3.2g將上述藥物按上述重量配備后,用120毫升的水煎30分鐘后濃縮,制成沖劑。裝成小袋,每袋6克(相當于生藥10克),供使用。
本發(fā)明既可口服,又可保留灌腸。
口服按生藥計算,每日每公斤(嬰幼兒體重)3克,分3次口服。
保留灌腸按生藥計算,每日每公斤(嬰幼兒體重)5克,分2~3次。每次用30毫升的生理鹽水溶化,導尿管插入肛門10~15公分,保留灌腸30~60分鐘。
本發(fā)明經臨床32例試驗,總有效率為93.75%,其中顯效率高達40%以上(詳見本發(fā)明的臨床試驗報告)。
由于本發(fā)明的藥劑,宣斂并用,既能祛其邪氣,開其肺閉,又能收斂耗散欲絕之肺氣,使宗氣得以保全,達到迅速消除患兒喘憋癥候的效果。且本發(fā)明藥物的使用既可口服,又可保留灌腸。對于不能口服的嬰幼兒患者,可采用保留灌腸治療。因此,本發(fā)明具有療效顯著,作用快捷,且安全,使用方便,成本低等特點。
附件宣斂平喘中藥治療嬰幼兒毛細支氣管炎117例臨床試驗報告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嬰幼兒毛細支氣管炎的中藥藥劑,包含有炙麻黃、炒杏仁、生石膏、生甘草,其特征在于還包含有烏梅、五味子、葶藶子、銀柴胡、防風、地龍;按其重量比為炙麻黃1.8~2.5g炒杏仁1.6~2.4g生石膏8~12g生甘草1.2~1.8g烏梅5~8g五味子2.5~3.2g葶藶子2.8~3.5g銀柴胡1.8~2.5g防風1.8~2.5g地龍2.8~3.5g。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嬰幼兒毛細支氣管炎的中藥藥劑,其藥物組成按其重量比為炙麻黃1.8~2.5g、炒杏仁1.6~2.4g、生石膏8~12g、生甘草1.2~1.8g、烏梅5~8g、五味子2.5~3.2g、葶藶子2.8~3.5g、銀柴胡1.8~2.5g、防風1.8~2.5g、地龍2.8~3.5g。本發(fā)明是在宣肺平喘的同時收斂耗散欲絕的肺氣,宣斂并用,既能祛其邪氣,開其肺閉,又能收斂耗散欲絕之肺氣,使宗氣得以保全,達到迅速消除患兒喘憋癥候的效果。且本發(fā)明藥物的使用既可口服,又可保留灌腸。對于不能口服的嬰幼兒患者,可采用保留灌腸治療。因此,本發(fā)明具有療效顯著,作用快捷,且安全,使用方便,成本低等特點。
文檔編號A61P11/00GK101015612SQ20061007070
公開日2007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06年12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12月8日
發(fā)明者宋國緒 申請人:宋國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