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具有預防和治療發(fā)燒的藥物及其制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成分為辣椒堿類物質(zhì)的臨床新作用,具體地說,涉及辣椒堿類物質(zhì)的解熱作用、可用于預防和治療發(fā)燒的新應用,以及由其制備的臨床可接受的各種制劑。
背景技術:
辣椒堿類物質(zhì)是從辣椒中提取得到的香草酰胺類生物堿。辣椒堿又名辣椒素,是一種含酚羥基的極度辛辣的香草酰胺類生物堿?;瘜W名稱為δ-甲基-N-[(4-羥基-3-甲氧基苯基)-甲基]-(反)-6-壬烯基酰胺。分子式為C18H27O3N。是從天然植物辣椒中提煉而得,也可以人工合成,純品為白色晶體,熔點65℃-66℃。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氯仿及乙醚中,也可溶于堿性水溶液。
辣椒堿類物質(zhì)包括辣椒堿、二氫辣椒堿以及其它辣椒堿族化合物。美國藥典(USP29)中規(guī)定一種辣椒堿物質(zhì),其含辣椒堿不得小于55%,含二氫辣椒堿和辣椒堿總和不得少于75%,含其他辣椒堿類成分(或稱辣椒堿族化合物)不得過15%。辣椒堿族化合物包括二氫辣椒堿、高辣椒堿、高二氫辣椒堿、homodihydrocapsaicin I、norhydrocapsaicin,降二氫辣椒堿、順辣椒堿、nonivamide、olvanil、NE-21610,N-oleyl-homovanillamide,Dong-APharmaceutical、樹脂毒素。辣椒堿和二氫辣椒堿是辣椒中的主要成分,利用其消炎鎮(zhèn)痛作用,現(xiàn)已經(jīng)研制出辣椒堿軟膏。主要用于類風濕關節(jié)炎,骨關節(jié)類引起的疼痛,肌內(nèi)疼痛,背痛,運動扭傷和帶狀孢疹后遺留的神經(jīng)病。
辣椒的藥理作用中國早在明代就有詳細的論述,明代的《食物本草》中載有辣椒“消宿食,解結氣、開胃口,辟邪惡,殺醒氣諸毒。”的說法,而《藥性考》中稱其“溫中散寒,除風發(fā)汗去冷癖,行痰逐濕”。由于觀念和技術的落后,導致中國對辣椒的認識一直停留在傳統(tǒng)的中醫(yī)理論水平,未能進一步深入開發(fā)。目前的應用也僅限于外用制劑的生產(chǎn)。中國辣椒堿化合物在醫(yī)藥上的主要發(fā)展趨向是辣椒堿對緩解局部疼痛和鎮(zhèn)痛作用的研究。如辣椒堿軟膏,能緩解由風濕引起的肌肉和關節(jié)疼痛,以及背部疼痛和扭傷、拉傷引起的疼痛。研究顯示,應用辣椒堿軟膏tid或qid能完全地耗竭P物質(zhì),抑制其合成及運輸而達到更好的鎮(zhèn)痛作用,在治療關節(jié)痛時1周就起效;而治療神經(jīng)痛則需要2~4周才能使疼痛得到緩解。
中國是最早將辣椒作為藥物使用的國家之一,中醫(yī)用辣椒治療胃寒,風濕等癥。研究表明辣椒堿對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病,糖尿病,神經(jīng)病,風濕性關節(jié)炎,骨關節(jié)炎,牛皮癬,禿發(fā)等有顯著療效。
在治療上,辣椒素作為止痛劑應用于臨床。用于合成辣椒素及其類似物的方法已有多篇專利報道(專利號分別為02134386.1、03109061.3、200480015966.7、200610044810.2),辣椒素制備成凝膠也已有專利報道(專利號200410064972.3),還有用于抗阿爾茨海默病(專利號200510027292.9)。
據(jù)統(tǒng)計,由于發(fā)熱引起死亡,每年全世界至少有200萬以上,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和流感引起的高熱,嚴重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每年用于治療的費用高達幾十億元,因此,有效地控制外感染風熱,是醫(yī)學工作者艱巨而迫切的任務。引起高熱的原因有許多,如病毒性感染,細菌性感染,支原體感染,寄生蟲感染等,其中常見的是病毒或細菌性感染引起的高熱。
外感高熱癥多因邪毒入侵引起,“毒隨邪入,熱乃毒生。”治宜清熱解毒?,F(xiàn)代醫(yī)學證明,外感高熱性疾病均因為感染某種細菌或病毒所致,發(fā)熱會使體力消耗,引起頭痛,失眠,甚至驚厥,超高熱(41℃以上)或持久發(fā)熱,還可導致永久性腦損傷甚至死亡。因此治療以抗感染、解熱為主。但對中度以上發(fā)熱適當應用退熱藥是必要的。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主要是進一步開發(fā)和利用辣椒堿類物質(zhì),使含辣椒堿類物質(zhì)的藥物在臨床充分發(fā)揮其應有的藥用價值,并通過相應制劑應用于臨床,從而完成本發(fā)明。
發(fā)明人通過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辣椒堿類物質(zhì)具有明顯的解熱作用,可用于制備預防或治療發(fā)燒的藥物。發(fā)明技術方案如下辣椒堿的化學結構式如下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辣椒堿類物質(zhì)的應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備具有解熱作用的藥物。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辣椒堿類物質(zhì)的具體臨床應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備預防或治療發(fā)燒的藥物。
上述所述的辣椒堿類物質(zhì),是從辣椒中提取得到的香草酰胺類生物堿。其包括辣椒堿、二氫辣椒堿、或它們衍生物(也稱辣椒堿族化合物)中的一種或多種。其中,優(yōu)選所述的辣椒堿類物質(zhì)含辣椒堿不小于55%,含二氫辣椒堿和辣椒堿總和不少于75%,含其他辣椒堿類成分(或稱辣椒堿族化合物)不超過15%。其中所述的辣椒堿族化合物選自高辣椒堿、高二氫辣椒堿、homodihydrocapsaicin I、norhydrocapsaicin、降二氫辣椒堿、順辣椒堿、nonivamide、olvanil、NE-21610、N-oleyl-homovanillamide、Dong-APharmaceutical、樹脂毒素中的一種或多種。
本發(fā)明上述所述的應用,其中所述的藥物可以為外用制劑、注射劑或口服制劑。其中所述的外用制劑優(yōu)選為栓劑或搽劑,由辣椒堿類物質(zhì)和適宜的輔料制成,輔料可以為硬脂酸、單硬脂酸甘油酯、石蠟、羊毛脂、司盤系列、動植物油脂、甘油、丙二醇、山梨醇、聚乙二醇系列、吐溫系列、十二烷基硫酸鈉等中的一種或幾種混合使用。
其中所述的口服制劑,優(yōu)選為片劑、膠囊劑、滴丸、顆粒劑或口服溶液,由辣椒堿類物質(zhì)和適宜的輔料制成,輔料可以為蔗糖、乳糖、淀粉、糊精、甘露醇、微晶纖維素、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羧甲基淀粉鈉、交聯(lián)聚維酮、聚維酮、甜葉菊甙、阿斯巴甜、糖精鈉、硬脂酸鎂以及營養(yǎng)劑或防腐劑等中的一種或幾種混合使用。
本發(fā)明上述所述的藥物,其有效成分為辣椒堿類物質(zhì),含量50%以上,其可以通過天然原料提取制得,也可以通過合成的途徑制備獲得。
將辣椒堿類物質(zhì)與藥學上可以接受和使用的輔料混合,并按照相應的制劑方式處理,即可制備得到相應的藥物制劑,如片劑、膠囊劑、顆粒劑及口服溶液等。藥效學實驗結果表明,本發(fā)明上述藥用制劑解熱作用療效顯著,效果滿意。
由解熱試驗結果顯示,本發(fā)明的辣椒堿類物質(zhì),可用于治療感冒,流行性感冒及瘧疾等的發(fā)熱,特別是制成口服制劑后,通過口服給藥,具有使用方便,患者容易接受,作用迅速等優(yōu)點。本發(fā)明辣椒堿類物質(zhì),經(jīng)藥理實驗證明,具有良好的解熱作用。辣椒堿類物質(zhì)在0.1~10.0mg/kg劑量的范圍內(nèi)均具有明顯的解熱作用。
現(xiàn)在臨床上常用的解熱藥大多是化學藥,主要成分有對乙酰氨基酚(PCl)、乙酰水楊酸(ASA)、非那西丁、氨基比林、安替匹林等。其較多含有毒性或?qū)ρ合到y(tǒng)有顯著不良反應,已引起國內(nèi)外專家的重視,特別是應用于兒童發(fā)熱的臨床治療。且以上藥物制劑口感中有苦味,也不全被患者普遍接受。因此,開發(fā)新的高效解熱藥有著廣闊的前景。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具有解熱作用、可用于預防或治療發(fā)燒的藥物,其有效成分為辣椒堿類物質(zhì),其用量小,顯效快,毒副作用小,具有更好的解熱效果。
將辣椒堿類物質(zhì)制備成具有解熱作用、預防或治療發(fā)燒的各種制劑,本發(fā)明藥物制劑在制備時,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按不同劑型項下的標準和要求,加入適宜的輔料,制成相應劑型的制劑,如外用制劑、注射劑和口服制劑。其中外用制劑涉及到栓劑、搽劑;口服制劑涉及到片劑、膠囊劑、顆粒劑、口服溶液等。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進一步詳細描述本發(fā)明。
解熱作用實施例11材料和方法1.1藥液的配制2,4-二硝基酚溶液的制備精密稱取2,4-二硝基酚(化學純)150mg,置于80ml左右NS中,滴加5mol/LNaOH溶液,不斷攪拌,待藥液澄明變成亮黃色,再加NS至100ml。不可加入過多的NaOH使溶液堿性偏大,干擾實驗結果。
阿司匹林片研碎后加入1%的CMC-Na中。
稱取適量的辣椒堿混懸于1%的CMC-Na中。
1.2動物雄性大鼠,體重150-200g,SPF級,由廣東省實驗動物中心提供。每日2次測體溫。選取體溫變動不高于0.3℃者進行實驗。
1.3方法對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發(fā)熱的影響大鼠預測體溫3日,實驗日測定大鼠基礎體溫,篩選體溫波動小者為合格大鼠,每鼠背側皮下注射2,4-二硝基酚NaOH液20mg/kg致熱,1h后選擇發(fā)熱達1℃以上者隨機分為5組,灌胃給藥,給藥后30、60、90、120、180min測大鼠體溫,于給藥后0.5、1.0、1.5、2.0、3.0、4.0、6.0小時測量肛溫1次。每鼠背部皮下注射2,4-二硝基酚1ml/100g(15mg/kg)。
給藥量按1ml/100g體重灌胃給藥。
2結果用藥前和用藥后不同時間測定大鼠的體溫,結果如表1。
表1辣椒堿的解熱作用(℃,x±s,n=7)
與生理鹽水組比較*p<0.05,**p<0.01;與模型組比較#p<0.05,##p<0.01由表1可知,在注射2,4-二硝基酚溶液后60min,大鼠體溫達最高峰,持續(xù)2h。與模型組比較,0.1~10.0mg/kg的辣椒堿在用藥后30~90min內(nèi)均有顯著或極顯著的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或p<0.01);120min時,辣椒堿在中、高劑量時仍具有顯著的解熱作用。
結論辣椒堿在0.1~10.0mg/kg劑量的范圍內(nèi)均具有明顯的解熱作用。
解熱作用實施例2按照解熱作用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稱取適量的二氫辣椒堿混懸于1%的CMC-Na中。按1ml/100g體重灌胃給藥。
用藥前和用藥后不同時間測定大鼠的體溫,結果如表2。
表2二氫辣椒堿的解熱作用(℃,x±s,n=7)
與生理鹽水組比較*p<0.05,**p<0.01;與模型組比較#p<0.05,##p<0.01由表2可知,與模型組比較,0.1~10.0mg/kg的二氫辣椒堿在用藥后30~90min內(nèi)均有顯著或極顯著的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或p<0.01);120min時,二氫辣椒堿在中、高劑量時仍具有顯著的解熱作用。
上述試驗結果說明,本發(fā)明所述的辣椒堿類物質(zhì)具有明顯的解熱作用,從而可用于制備預防或治療發(fā)熱或發(fā)燒的藥物。
制劑實施例1辣椒堿片劑的制備片劑配方(1000片)辣椒堿類物質(zhì)0.1g~100g填充劑100g~300g崩解劑0~20g粘合劑0~100g助溶劑0~3.0g潤滑劑1~5g制備方法按配方稱取辣椒堿類物質(zhì)和填充劑、崩解劑適量,過80目篩,用等量遞增法混合均勻,用適量的粘合劑制軟材,過18~24目篩制粒,于30~40℃減壓干燥,整粒,加入配方量的潤滑劑后按照常規(guī)方法壓片即得。
其中,填充劑可以為預膠化淀粉、乳糖、甘露醇、微晶纖維素鈉、羥丙基纖維素、碳酸鈣、碳酸氫鈣、碳酸鈉、磷酸氫鈣等各種輔料,粘合劑為PVP醇或水溶液,淀粉漿、羥丙基纖維素等。崩解劑為羧甲淀粉鈉、低取代羥丙纖維素、交聯(lián)聚維酮中的一種或幾種混合而成。助溶劑為碳酸氫鈣、碳酸氫鈉、十二烷基硫酸鈉、碳酸鈣等堿性鹽類。
崩解劑采用單獨內(nèi)加或內(nèi)外加的方法。
制劑實施例2辣椒堿口服溶液的制備口服溶液配方(1000ml)辣椒堿類物質(zhì)20mg~20g乙醇0~20ml蒸餾水800~1000ml防腐劑適量助溶劑適量制備方法按配方量稱取辣椒堿類物質(zhì),加入乙醇,攪拌使溶解,加入防腐劑,用蒸餾水定容,溶液按照每瓶2ml,5ml,10ml,20ml等分裝,即得。其中防腐劑可以是苯甲酸及其鹽,山梨酸及其鹽,助溶劑為乙醇、甘油、丙二醇、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碳酸鈣等。
制劑實施例3辣椒堿膠囊的制備膠囊劑配方(1000粒)辣椒堿類物質(zhì)0.1g~100g填充劑100g~300g粘合劑0~100g助溶劑0~3.0g潤滑劑1~5g制備方法按配方稱取辣椒堿類物質(zhì)和填充劑適量,過80目篩,用等量遞增法混合均勻,用適量的粘合劑制軟材,過18~24目篩制粒,于30~40℃減壓干燥,整粒,加入配方量的潤滑劑后按照常規(guī)方法灌裝膠囊即得。
其中,填充劑可以為預膠化淀粉、乳糖、甘露醇、微晶纖維素鈉、羥丙基纖維素、碳酸鈣、碳酸氫鈣、碳酸鈉、磷酸氫鈣等各種輔料,粘合劑為PVP醇或水溶液,淀粉漿、羥丙基纖維素等。助溶劑為碳酸氫鈣、碳酸氫鈉、十二烷基硫酸鈉、碳酸鈣等堿性鹽類。
制劑實施例4辣椒堿顆粒的制備顆粒劑配方(1000g)辣椒堿類物質(zhì)0.1g~10g填充劑100g~300g粘合劑0~100g助溶劑0~3.0g潤滑劑1~5g制備方法按配方稱取辣椒堿類物質(zhì)和填充劑、潤滑劑適量,過80目篩,用等量遞增法混合均勻,用適量的粘合劑制軟材,過18~24目篩制粒,于30~40℃減壓干燥,整粒,按照常規(guī)方法分裝即得。
其中,填充劑可以為預膠化淀粉、乳糖、甘露醇、微晶纖維素鈉、羥丙基纖維素、碳酸鈣、碳酸氫鈣、碳酸鈉、磷酸氫鈣等各種輔料,粘合劑為PVP醇或水溶液,淀粉漿、羥丙基纖維素等。助溶劑為碳酸氫鈣、碳酸氫鈉、十二烷基硫酸鈉、碳酸鈣等堿性鹽類。
制劑實施例5辣椒堿栓劑的制備栓劑配方(1000g)辣椒堿類物質(zhì) 0.1g~10g聚乙二醇400 200g聚乙二醇1500 400g聚乙二醇4000 400g制備方法先按所用栓模的量及主藥的處方量,根據(jù)置換價計算出所需基質(zhì)的量,將計算量的聚乙二醇組合物置70℃水浴加熱并攪拌至全部溶解;加入處方量的辣椒堿類物質(zhì),充分攪拌,混勻后稍冷至50℃左右,趁熱迅速傾入潔凈的栓模中,冷藏,取出,削去多余部分,開啟模具,推出栓劑,包裝即得。
已經(jīng)根據(jù)優(yōu)選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了描述。應當理解的是前面的描述和實施例僅僅為了舉例說明本發(fā)明而已。在不偏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設計出本發(fā)明的多種替換方案和改進方案,其均應被理解為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下式結構的辣椒堿化合物
2.辣椒堿類物質(zhì)的應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備具有解熱作用的藥物。
3.辣椒堿類物質(zhì)的應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備預防或治療發(fā)燒的藥物。
4.根據(jù)權利要求2-3所述的應用,其中所述的辣椒堿類物質(zhì)是從辣椒中提取得到的香草酰胺類生物堿。
5.根據(jù)權利要求2-4所述的應用,其中所述的辣椒堿類物質(zhì)包括辣椒堿、二氫辣椒堿或其衍生物中的一種或多種。
6.根據(jù)權利要求2-5所述的應用,其中所述的辣椒堿類物質(zhì)含辣椒堿不小于55%,含二氫辣椒堿和辣椒堿總和不少于75%,含其他辣椒堿類成分不超過15%。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應用,其中所述的其他辣椒堿類成分選自高辣椒堿、高二氫辣椒堿、降二氫辣椒堿、順辣椒堿、樹脂毒素中的一種或多種。
8.根據(jù)權利要求2-7所述的應用,其中所述的藥物為外用制劑、注射劑或口服制劑。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應用,其中所述的外用制劑為栓劑或搽劑,由辣椒堿類物質(zhì)和適宜的輔料制成,輔料可以為硬脂酸、單硬脂酸甘油酯、石蠟、羊毛脂、司盤系列、動植物油脂、甘油、丙二醇、山梨醇、聚乙二醇系列、吐溫系列、十二烷基硫酸鈉等中的一種或幾種混合使用。
10.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應用,其中所述的口服制劑為片劑、膠囊劑、滴丸、顆粒劑或口服溶液,由辣椒堿類物質(zhì)和適宜的輔料制成,輔料可以為蔗糖、乳糖、淀粉、糊精、甘露醇、微晶纖維素、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羧甲基淀粉鈉、交聯(lián)聚維酮、聚維酮、甜葉菊甙、阿斯巴甜、糖精鈉、硬脂酸鎂以及營養(yǎng)劑或防腐劑等中的一種或幾種混合使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辣椒堿類物質(zhì)及其新用途,具體地說,涉及辣椒堿類物質(zhì)的解熱作用、可用于預防和治療發(fā)燒的新應用。辣椒堿類物質(zhì)對治療各種疾病引起的發(fā)燒具有療效顯著,作用迅速,副作用小等特點。辣椒堿類物質(zhì)可加工成多種制劑,如外用制劑、注射劑和口服制劑,用于預防和治療各種疾病引起的發(fā)燒。
文檔編號A61P29/00GK101033197SQ20071009723
公開日2007年9月12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4月29日
發(fā)明者王暉, 周文艷, 王萬玉, 王國勤 申請人:王萬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