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中暑癥的膠囊藥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制劑,即治療中暑癥效果十分理想的一種治療中暑癥的膠囊藥物。
背景技術:
中暑癥是盛夏季節(jié)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引起的原因主要與高溫暑氣有關。其癥狀表現為頭昏、 頭脹、頭痛發(fā)熱、嘔吐、胸悶、腰腿酸軟、無力等。目前,國內外治療中暑癥的藥物有一些,但是存 在藥物價格高、治療費用大、效果不夠理想等缺點。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目前在治療中暑癥上的不足之處,并提供一種新的中藥原料組合、療效顯著 的治療中暑癥的膠囊藥物及制備方法。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治療中暑癥的膠囊藥物,其藥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細辛、沉香、檀香各60克, 砂仁、白豆蔻各100克,茯苓、甘草各250克,生半夏500克。
一種治療中暑癥的膠囊藥物,其藥物的制備方法為將上述中藥原料前7味烘干,研成細藥粉, 過120目篩;將生半夏用醋浸漬10分鐘后烘干,研成細藥粉,過120目篩。然后,將上細藥粉混合均 勻,用紫外線滅菌12小時,裝入l號空心膠囊,每粒凈重0.5克,即成膠囊藥物。
一種治療中暑癥的膠囊藥物,其治療原則是燥濕化痰、理氣降暑。在原料配方上遵循藥性經屬, 偏重燥濕化痰,兼顧整體平衡,落腳理氣降暑。藥物中細辛具有祛風、行水開竅作用,沉香具有降氣 納氣作用,檀香具有理氣和胃作用,砂仁具有行氣醒脾作用,白豆蔻具有行氣和胃、消食作用,茯苓 具有益脾利水、寧心安神作用,甘草具有解毒、調和諸藥作用,生半夏具有燥濕化痰、止嘔作用。上 述中藥經辨證配伍,在作用上相輔相成,從而有效地發(fā)揮出燥濕化痰、理氣降暑的功效,以達到治愈 中暑癥之目的。
本發(fā)明具有如下特點配方新穎、成本低廉、制備方便、效果顯著。
使用方法
用量每日2次,每次服5克,即10粒。方法用溫開水送服。
禁忌事項:
用藥期間禁忌食油炸粘膩、寒冷固硬、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的食物。
臨床治療效果
療效標準 一種治療中暑癥的膠囊藥物治療中暑癥之療效判斷主要依據于中暑癥癥狀是否消失。 用藥3天為1個療程。具體療效分以下三級治愈——中暑癥癥狀全部消失;好轉——中暑癥癥狀明 顯減輕;無效——用藥l個療程后,中暑癥癥狀毫無消失。
效果用本發(fā)明藥物治療中暑癥患者70例,治療1個療程,其中治愈67例,好轉3例,治愈率 為96%,有效率為100%。
典型病例:
張某,男,38歲,工人。2007年7月就診。患者自述從昨日開始頭昏頭脹、頭痛發(fā)熱、腹內不舒、反胃嘔吐。診見腹脹、脈細、舌苔厚而膩。診斷為中暑癥。釆用本發(fā)明膠囊藥物,連用藥3天, 諸癥消失。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中暑癥的膠囊藥物,其特征在于該藥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細辛、沉香、檀香各60克,砂仁、白豆蔻各100克,茯苓、甘草各250克,生半夏500克。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制劑,即一種治療中暑癥的膠囊藥物。其藥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細辛、沉香、檀香各60克,砂仁、白豆蔻各100克,茯苓、甘草各250克,生半夏500克。它具有配方新穎、成本低廉、制備方便、效果顯著的特點。
文檔編號A61K36/9064GK101204560SQ20071030555
公開日2008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07年12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12月19日
發(fā)明者干石亮 申請人:干石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