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按摩椅肩背揉捏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按摩裝置,特別涉及一種使用于按摩椅的肩背揉捏機構。
技術背景按摩椅是利用按摩椅內的按摩輪的振動和轉動模擬人的按摩手法對人體的背部 和腰部進行拍打、揉捏的一種機構。現(xiàn)有技術中的按摩椅背部上設有四個按摩輪、兩 個安裝板和兩個揉捏臂;安裝板上下兩端各設一軸,中間設一孔,兩個按摩輪分別安 裝在安裝板上下兩軸上,安裝板為一整體固定結構,安裝板則通過其中間孔安裝在揉 捏臂上。揉捏臂是由按摩椅內的揉捏機構和拍打機構帶動,揉捏臂可帶動安裝板左右 上下運動或復合運動,從而實現(xiàn)按摩輪的揉捏、拍打和揉捏拍打同步運動。經(jīng)過檢索, 中國專禾U號為 ZL200610036482.1,ZL200520046494.3,ZL200520002093.8 , ZL200620061061.X,這些專利都曾描述過分體的擺臂結構,但是,這些專利中描述的 擺臂結構只是有個固定板或安裝板,沒有連桿和彈簧的旋轉和復位功能??傊F(xiàn)有 的肩背按摩機構的上、下按摩輪在安裝板的帶動下模擬人的按摩手法比較生硬,按摩輪的縱向深度不能隨人體背部和腰部曲線發(fā)生變化,使得在按摩背部時,按摩深度過 大,有痛感或不舒適感;而在按摩人體腰部時,按摩深度過小,甚至出現(xiàn)按摩盲點, 無法解除人體腰部疲勞,效果甚差。 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所存在的按摩幅度不可調、按摩輪的縱向位置 不能自適應變化、使用舒適性較差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緊湊、簡 單的肩背揉捏機構,該肩背揉捏機構的上下按摩輪縱向深度和距離能隨人體背部腰部 曲線自行適應變化,使機械按摩能更完美地模擬出人的按摩手法,使人感覺更舒適。本發(fā)明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按摩椅肩背揉捏機構包括揉捏臂和 按摩輪,其特征在于還設置有上擺臂、下擺臂、擺臂連桿和彈簧,所述的揉捏臂包括 內揉捏臂和外揉捏臂,其中內揉捏臂與外揉捏臂通過螺絲組合成一體,上擺臂與下擺 臂活動連接,該上、下擺臂通過曲柄螺絲與揉捏臂活動連接,擺臂連桿與揉捏臂連接,彈簧分別連接揉捏臂和下擺臂,所述的揉捏臂、擺臂連桿、上擺臂和下擺臂組成連桿 機構。本發(fā)明的下擺臂通過曲柄螺絲安裝在揉捏臂上,并可繞曲柄螺絲轉動。 本發(fā)明的上擺臂通過銷子安裝在下擺臂的上端,并可繞銷子轉動。 本發(fā)明的擺臂連桿的一端通過專用螺絲連接在揉捏臂上,另一端通過定位柱與上 擺臂連接。本發(fā)明的內、外揉捏臂和下擺臂之間的連接點設置在下擺臂的中上部。 本發(fā)明的彈簧一端通過彈簧螺絲與揉捏臂連接,另一端通過彈簧柱與下擺臂連接。本發(fā)明所述的上擺臂由左、右兩片接合而成,并與內、外揉捏臂一起夾合下擺臂。本發(fā)明的揉捏臂的尾端設有球形孔,球形孔內安裝球頭連桿的球頭。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結構設計合理、緊湊、簡單,按摩動作柔和舒適、可靠 性強;具體表現(xiàn)在1、由于連桿機構的作用,可以增大上、下按摩輪間的中心距, 從而增加按摩幅度;2、上下按摩輪縱向深度和距離能隨人體背部腰部曲線自行適應 變化,而且按摩深度均勻,使按摩輪更完美地模擬出人的按摩手法,使人感覺更舒適; 3、彈簧對上按摩輪和下按摩輪的按摩強度和速度有緩沖作用,可避免按摩輪的按摩 效果生硬。
圖1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結構原理圖。圖2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本發(fā)明將通過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說明其實施過程。參見圖l,它主要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桿件l、 2、 3構成一個三角形機構,稱左三角機構14;桿件3、 4、 5、 6構成一個四邊形連桿機構,稱連桿機構15;桿件6、 7、 8構成另一個三角形機構,稱上三角機構16;桿件5、 10、 ll構成又一個三角形 機構,稱下三角機構17。本發(fā)明的上按摩輪9安裝在上三角機構14上端的軸上,下按摩輪12安裝在下三 角機構17下端的軸上,左三角機構14與下三角機構16通過彈簧13連接。當人體背部未接觸到上按摩輪9和/或下按摩輪12時,彈簧13將上按摩輪11向 后縮,而連桿機構15則使上按摩輪9向前伸。當人體背部接觸到上按摩輪9時,上按摩輪9由于受到壓力,上三角機構16將 壓力傳遞到連桿機構15,使桿件4繞支點A逆時針旋轉,桿件5繞支點B逆時針旋 轉,帶動上按摩輪向后縮。同時,鉸鏈C向后運動,帶動下三角機構17克服彈簧13 的拉力繞支點B逆時針旋轉,從而帶動下按摩輪12向前伸,保證上按摩輪9和下按 摩輪12始終緊貼人體背部和腰部,且上按摩輪9和下按摩輪12的縱向深度均勻。同 時,上按摩輪9與下按摩輪12的中心距增加,從而增大背部和腰部按摩幅度。而且, 彈簧13對上按摩輪9和下按摩輪12的按摩強度和速度有緩沖作用,可避免按摩輪的 按摩效果生硬。參見圖2,它主要說明本發(fā)明的結構本發(fā)明包括現(xiàn)有技術中的揉捏臂和按摩輪。在本實施例中,內揉捏臂19和外揉 捏臂20通過螺絲組合成揉捏臂A,上擺臂26與下擺臂29活動連接,兩擺臂通過曲 柄螺絲28與揉捏臂A活動連接,還包括擺臂連桿24、彈簧13。下擺臂29通過曲柄 螺絲28安裝在內揉捏臂19和外揉捏臂20組合成的揉捏臂A上,可繞曲柄螺絲28 旋轉。上擺臂26通過銷子25安裝在下擺臂29的上端,可繞銷子25旋轉。擺臂連桿 24的一端通過專用螺絲23連接在內揉捏臂19和外揉捏臂20組合成的揉捏臂A上, 另一端通過定位柱27與上擺臂26連接。內揉捏臂19、外揉捏臂20、擺臂連桿24、 上擺臂26和下擺臂29組成連桿機構。彈簧13 —端通過彈簧螺絲22連接在內揉捏臂 19和外揉捏臂20組合成的揉捏臂A上,另一端通過彈簧柱30連接在下擺臂29上。 球頭連桿18通過球頭安裝在內揉捏臂19尾端與外揉捏臂20尾端之間的球形孔內, 另一端與機械手的拍打機構(圖中未畫出)連接;偏心套21與揉捏機構(圖中未畫 出)連接;拍打機構帶動內揉捏臂19和外揉捏臂20的前端作上下運動,揉捏機構帶 動內揉捏臂19和外揉捏臂20的前端作左右擺動;上按摩輪9安裝在上擺臂26上端 的軸上,下按摩輪12安裝在下擺臂29下端的軸上。此外,內、外揉捏臂19、 20和下擺臂29之間的連接點設置在下擺臂29的中上 部;上擺臂26由左、右兩片接合而成,并與內、外揉捏臂19、 20 —起夾合下擺臂 29。所述的內、外揉捏臂19、 20、擺臂連桿24、上擺臂26和下擺臂29組成一連桿 機構。在自然狀態(tài)下,即上下按摩輪未受力時,下擺臂29由于彈簧13的拉力,而繞曲 柄螺絲28順時針旋轉,銷子25則繞曲柄螺絲28順時針旋轉,由于連桿機構的約束 作用,擺臂連桿24繞專用螺絲23順時針旋轉,而上擺臂26繞銷子25順時針旋轉, 從而帶動上按摩輪9向前伸,而下按摩輪12向后縮。在按摩背部上半部分時,上按 摩輪9可按摩到人體肩部。當人體背部、腰部接觸到上按摩輪9時,由于受到人體壓力,銷子25繞曲柄螺 絲28逆時針旋轉,而定位柱27繞專用螺絲23逆時針旋轉,帶動上擺臂26繞銷子 25逆時針旋轉,和下擺臂29繞曲柄螺絲28逆時針旋轉。從而帶動上按摩輪9向后 運動,而下按摩輪12向前伸,上按摩輪9和下按摩輪12縱向位置隨人體背部、腰部 的曲線自適應變化,上按摩輪9和下按摩輪12始終緊貼人體背部、腰部。且由于連 桿機構的作用,上按摩輪9向后運動時,上按摩輪9與下按摩輪12間的中心距增大, 從而增加按摩幅度,特別是在按摩人體腰部時,可按摩到臀部等盲點。其按摩效果特 別適合中老年等人群。彈簧13—端與揉捏臂A相連,另一端與下擺臂29相連,彈簧13對上按摩輪9 和下按摩輪12的按摩強度和速度有緩沖作用,使上按摩輪9和下按摩輪12的按摩更 柔和。 擺臂連桿24和/或彈簧13亦可安裝在外揉捏臂20的外側,內揉捏臂19和外揉 捏臂20也可只用其中一件,上擺臂26也可只用一件,但這種結構的強度低,運行時 不平穩(wěn),零件固定方式復雜,這些結構均為本發(fā)明的變化。故凡依本發(fā)明專利所述的 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簡單變化、裝飾,均包括于本發(fā)明專利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按摩椅肩背揉捏機構,包括揉捏臂和按摩輪,其特征在于還設置有上擺臂、下擺臂、擺臂連桿和彈簧,所述的揉捏臂包括內揉捏臂和外揉捏臂,其中內揉捏臂與外揉捏臂通過螺絲組合成一體,上擺臂與下擺臂活動連接,該上、下擺臂通過曲柄螺絲與揉捏臂活動連接,擺臂連桿與揉捏臂連接,彈簧分別連接揉捏臂和下擺臂,所述的揉捏臂、擺臂連桿、上擺臂和下擺臂組成連桿機構。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椅肩背揉捏機構,其特征在于下擺臂通過曲柄 螺絲安裝在揉捏臂上,并可繞曲柄螺絲轉動。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按摩椅肩背揉捏機構,其特征在于上擺臂通過 銷子安裝在下擺臂的上端,并可繞銷子轉動。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按摩椅肩背揉捏機構,其特征在于擺臂連桿的 一端通過專用螺絲連接在揉捏臂上,另一端通過定位柱與上擺臂連接。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按摩椅肩背揉捏機構,其特征在于內、外揉捏臂和下擺臂之間的連接點設置在下擺臂的中上部。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椅肩背揉捏機構,其特征在于彈簧一端通過彈簧螺絲與揉捏臂連接,另一端通過彈簧柱與下擺臂連接。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椅肩背揉捏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擺臂由左、右兩片接合而成,并與內、外揉捏臂一起夾合下擺臂。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7所述的按摩椅肩背揉捏機構,其特征在于揉捏臂的尾端設有球形孔,球形孔內安裝球頭連桿的球頭。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用在按摩椅上的肩背揉捏機構,它包括揉捏臂和按摩輪,其特征在于還設置有上擺臂、下擺臂、擺臂連桿和彈簧,所述的揉捏臂包括內揉捏臂和外揉捏臂,其中內揉捏臂與外揉捏臂通過螺絲組合成一體,上擺臂與下擺臂活動連接,該上、下擺臂通過曲柄螺絲與揉捏臂活動連接,擺臂連桿與揉捏臂連接,彈簧分別連接揉捏臂和下擺臂,所述的揉捏臂、擺臂連桿、上擺臂和下擺臂組成連桿機構。本發(fā)明的上下按摩輪縱向深度和距離能隨人體背部腰部曲線自行適應變化,按摩深度均勻,使按摩輪更完美地模擬出人的按摩手法,使人感覺更舒適;彈簧對按摩輪的按摩強度和速度有緩沖作用,使按摩更柔和,其按摩效果特別適合中老年等人群。
文檔編號A61H7/00GK101234066SQ20081005976
公開日2008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08年2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2月25日
發(fā)明者張生明, 李國榮 申請人:溫州圣利保健器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