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輔助治療腫瘤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輔助治療腫瘤的藥物以及該藥物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shù):
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認為腫瘤以臟腑組織發(fā)生異常腫塊為其基本特征,腫塊的發(fā)生多 由氣滯、痰凝、濕滯、瘀血、毒聚等相互糾結(jié),日久積滯而成為有形之腫塊。癌癥患者素體多 虛,加之癌癥病變耗傷人體之氣血津液,故中晚期患者多出現(xiàn)氣血虧虛、陰陽兩虛等病機轉(zhuǎn) 變。 現(xiàn)代中醫(yī)藥理論對腫瘤的治療主要分辨證治療和辨病治療。辨證治療又分扶正培 本(固本)和祛邪兩個治療原則。 ①扶正培本的理論基礎(chǔ)中醫(yī)理論認為虛證是腫瘤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原因和病機, 臨床實踐充分證明了扶正培本可以緩解癥狀、提高生存質(zhì)量、延長生存期、降低放化療的毒 副作用等,對于某些腫瘤可能會降低復發(fā)率、提高治愈率的作用。因此扶正培本是中醫(yī)預 防、治療腫瘤的特色和優(yōu)勢。其適應(yīng)證主要是晚期腫瘤。具體措施滋陰,補氣,補陽,養(yǎng)血。
②祛邪的理論基礎(chǔ)中醫(yī)理論認為外邪是腫瘤發(fā)生發(fā)展的一個因素。由于長期飲 食不潔、情志失調(diào)、過度勞傷等引起機體陰陽平衡失調(diào)、臟腑功能失調(diào)、外邪乘虛而入,引起 氣滯血瘀、邪毒聚結(jié)等一系列病理變化,最終形成腫瘤。因此,祛邪也是中醫(yī)治療腫瘤的一 大治則,具有較好的療效。其適應(yīng)證早期腫瘤和體質(zhì)較好的病人。具體措施清熱解毒,活 血化瘀,軟堅散結(jié),化痰祛濕,以毒攻毒等。 目前對腫瘤的治療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l)手術(shù)治療,(2)化學藥物治療,(3) 放射治療,(4)生物治療,(5)中醫(yī)藥治療。前四種方法對人體創(chuàng)傷大,不良反應(yīng)多,費用高, 但治療周期相對較短,治療的針對性強,治療效果容易評價。中醫(yī)藥治療一般通過整體調(diào) 理,療程長,副作用少,費用低,對慢性疾病和上述前三種治療方法難奏效的病例,常收到較 好的療效。但目前療效較好的中藥品種不多。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提供一種能輔助治療各種腫瘤的藥物,并提供該藥 物的制備方法。 本發(fā)明以如下技術(shù)方案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發(fā)明藥物按每制備1000ml的口服 液制劑所需的原料配比如下白花蛇50 100克、三棱50 100克、莪術(shù)50 100克、西 紅花20克、人參20 50克、黃芪50 100克、白花蛇舌草80 100克、半枝蓮50克、馬 齒莧50克、板藍根50 100克、天花粉50 80、紫花地丁 50 80克。
本發(fā)明藥物的制備工藝是 將上述原料按配比混合后加入濃度50% 95%的乙醇4000ml,浸漬24 48小 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后備用;藥渣中加入5倍藥渣重量的水煎煮3次,每次1小時,合并 煎液,濾過,濾液與上述備用濾液合并,在50 7(TC下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10 1. 14的清
3膏,再加入3倍清膏重量的水混勻,靜置24 48小時,取上清液濾過,濾液加水至lOOOml, 攪勻,灌裝,滅菌,即得成品。 本發(fā)明配方中的人參可大補元氣,加上黃芪補氣固表、益氣活血可起補虛之功效; 西紅花可活血化瘀、涼血解毒,馬齒莧、板藍根、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蓮具有清熱解 毒、涼血利濕、利咽消腫;白花蛇祛風、通絡(luò)、止痙,三棱破血、行氣、消積、止痛,莪術(shù)破血行 氣、消積止痛,天花粉清熱生津、消腫排膿。因此本發(fā)明藥物具有補虛、解毒、涼血、化瘀、散 結(jié)、止痛的功效。 本申請案的發(fā)明人從2002年至今,經(jīng)過六年的臨床實踐,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腫瘤 醫(yī)院內(nèi)應(yīng)用本發(fā)明藥物治療2000多例腫瘤病人,有效率達73%,且無明顯的毒副作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fā)明配方中所用的原料,除西紅花、人參外,均采用常見的中草藥,藥源豐富、易 于取得。配方中各味中草藥原料的屬性及功效如下 1.白花蛇為蝮蛇科動物五步蛇或眼鏡蛇科動物銀環(huán)蛇幼蛇等除去內(nèi)臟的全 體,拉丁名①五步蛇Agkistrodon acutus (G皿ther),②銀環(huán)蛇B皿garus multicinctus
Blyth。性味歸經(jīng)甘、咸,溫;有毒。歸肝經(jīng)。功能主治祛風,通絡(luò),止痙。用于風濕頑痹,
麻木拘攣,中風口歪,半身不遂,抽搐痙攣,破傷風,麻風疥癬,瘰疬惡瘡。 2.三棱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 Buch.-Ham.的干燥
塊莖,具有破血、行氣、消積、止痛之功效,主治治癥瘕積聚、氣血凝滯、心腹疼痛、脅下脹
疼、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血腹痛、跌打損傷、瘡腫堅硬。 3、莪術(shù)為姜科植物莪術(shù)Curcuma phaeocaulis Val.、廣西莪術(shù)Curcuma kwangsiensisS. G丄ee et C. F丄iang或溫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 C. F丄iang 的干燥根莖。性溫,味苦、辛??善蒲袣猓e止痛。用于血瘀腹痛,肝脾腫大,血瘀閉經(jīng), 飲食積滯。 4、西紅花別名藏紅花、番紅花,為鳶尾科植物番紅花Crocus sativus L.的干燥 花柱頭。性味甘、平;歸心、肝經(jīng)??苫钛觯瑳鲅舛?,解郁安神。用于經(jīng)閉癥瘕,產(chǎn)后瘀 阻,溫毒發(fā)斑,憂郁痞悶,驚悸發(fā)狂。 5、人參為五茄科植物Panax ginseng C. A. Mey.的干燥根及根莖,莖、葉及果實也 可入藥。性味甘、微苦,平。歸脾、肺、心經(jīng)??纱笱a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 用于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nèi)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 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6、黃芪是豆禾斗植物蒙古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或膜英黃度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的干燥木艮,
是一種常用的補益中藥,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上品,李明珍謂"耆,長也。黃耆色黃, 為補藥之長,故名"。具性微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益氣活血、升陽止汗、利水消腫、托毒排
毒等功效。 7、白花蛇舌草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的干燥全草。 味苦甘,性溫,無毒。入心、肝、脾三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活血止痛的功能。主治惡 性腫瘤、闌尾炎、肝炎、支氣管炎、扁桃體炎、喉炎、泌尿系統(tǒng)感染、盆腔炎、附件炎等癥;外用治瘡癤癰腫、毒蛇咬傷?,F(xiàn)代中醫(yī)臨床用于治療胃癌、食管癌、腸癌、子宮癌、鼻咽癌等多種癌癥。 8、半枝蓮為唇形科植物半枝蓮Scutellariae Barbata D. Don的干燥全草。性味 辛、苦,寒。緊肺、肝、腎經(jīng)??汕鍩峤舛?,化瘀利尿。用于疔瘡腫毒,咽喉腫痛,毒蛇咬傷,跌 撲傷痛,水腫,黃疸。 9、馬齒莧馬齒莧科植物馬齒莧Portulaca oleracea L.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 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止消渴,治目盲白翳。治熱痢膿血,熱淋,血淋,帶下,癰腫惡瘡,丹毒,瘰疬。 10、板藍根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瘜W 成分含芥子甙(sinigrin)、靛玉紅、蚓哚甙(indoxrylglucoside) 、 BETA-谷甾醇、腺苷 (adenoside)、棕櫚酸和蔗糖等。性味性寒,味苦。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利咽。于溫病、 發(fā)斑、喉痹、丹毒、癰腫;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腦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
11、天花粉為葫戸科植物栝樓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雙邊栝樓 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的干燥根。性味甘、微苦,微寒。歸肺、胃經(jīng)。功能清 熱生津,消腫排膿。 12、紫花地丁 為雙子葉植物藥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 Viola yedoensis Makino的 干燥全草。性味苦、辛、寒,歸心、肝經(jīng)。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用于治疔瘡癰腫,瘰疬, 黃疸,痢疾,腹瀉,目赤,喉痹,毒蛇咬傷等。 本發(fā)明藥物的口服液制劑按每1000ml所需的原料配比如下 白花蛇50 100克、三棱50 100克、莪術(shù)50 100克、西紅花20克、人參20
50克、黃芪50 100克、白花蛇舌草80 100克、半枝蓮50克、馬齒莧50克、板藍根50
100克、天花粉50 80、紫花地丁 50 80克。 本發(fā)明藥物的制備工作步驟如下 將上述原料按配比混合后加入濃度50% 95%的乙醇4000ml,浸漬24 48小 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后備用;藥渣中加入5倍藥渣重量的水煎煮3次,每次1小時,合并 煎液,濾過,濾液與上述備用濾液合并,在50 7(TC下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10 1. 14的清 膏,再加入3倍清膏重量的水混勻,靜置24 48小時,取上清液濾過,濾液加水至1000ml, 攪勻,灌裝,滅菌,即制得本發(fā)明藥物口服液制劑。 本發(fā)明藥物的使用方法口服,一次20ml,一日三次,用時搖勻,15天為一個療程。 無明顯不適可繼續(xù)第二個療程用藥。 病人使用本發(fā)明藥物,一周后可感覺食欲增加、睡眠改善、疼痛減輕、放化療副反 應(yīng)減少。用藥一個療程后,40 %的用藥患者免疫生化指標改善。
實施例1 : 原料配方白花蛇100克、三棱50克、莪術(shù)50克、西紅花20克、人參20克、黃芪50 克、白花蛇舌草100克、半枝蓮50克、馬齒莧50克、板藍根50克、天花粉50克、紫花地丁 50克。 其制備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 將上述中草藥混合后加入濃度為75%的乙醇4000ml,常溫下浸漬36小時,濾過, 濾液回收乙醇后備用;藥渣中加入5倍藥渣重量的水(3000ml)煎煮3次,每次1小時,合并
5煎液,濾過,濾液與上述備用濾液合并,在5(TC下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10的清膏,然后再加 入3倍清膏重量的水(600ml),混勻,靜置24小時,取上清液濾過,濾液再加水至1000ml,攪 勻,灌裝,滅菌,即制得口服液制劑的本發(fā)明產(chǎn)品。
實施例2 : 原料配方白花蛇100克、三棱50克、莪術(shù)50克、西紅花20克、人參20克、黃芪 100克、白花蛇舌草100克、半枝蓮50克、馬齒莧50克、板藍根50克、天花粉50克、紫花地 丁50克。 其制備方法的步驟與實施例1相同,但加入乙醇的濃度為95% ;浸漬時間為24小 時;濃縮時是在6(TC下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13的清膏;靜置時間為36小時。
實施例3 : 原料配方白花蛇100克、三棱100克、莪術(shù)100克、西紅花20克、人參20克、黃芪 100克、白花蛇舌草90克、半枝蓮50克、馬齒莧50克、板藍根100克、天花粉50克、紫花地 丁50克。 其制備方法的步驟與實施例2相同。
實施例4 : 原料配方白花蛇100克、三棱80克、莪術(shù)80克、西紅花20克、人參50克、黃芪 100克、白花蛇舌草80克、半枝蓮50克、馬齒莧50克、板藍根80克、天花粉80克、紫花地丁 50克。 其制備方法的步驟與實施例1相同,但加入乙醇的濃度為50% ;浸漬時間為48小 時;濃縮時是在7(TC下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14的清膏;靜置時間為48小時。
實施例5 : 原料配方白花蛇50克、三棱50克、莪術(shù)50克、西紅花20克、人參30克、黃芪80 克、白花蛇舌草80克、半枝蓮50克、馬齒莧50克、板藍根80克、天花粉50克、紫花地丁 80克。 其制備方法與實施例4相同。
實施例6 : 原料配方白花蛇100克、三棱100克、莪術(shù)50克、西紅花20克、人參20克、黃芪 100克、白花蛇舌草100克、半枝蓮50克、馬齒莧50克、板藍根60克、天花粉60克、紫花地 丁60克。 其制備方法與實施例2相同。
實施例7: 原料配方白花蛇80克、三棱80克、莪術(shù)50克、西紅花20克、人參20克、黃芪80 克、白花蛇舌草100克、半枝蓮50克、馬齒莧50克、板藍根80克、天花粉80克、紫花地丁 80克。 其制備方法與實施例2相同。 以下是應(yīng)用本發(fā)明產(chǎn)品的驗證實例 1、梁XX ,男,46歲,住院號56845。 2008年5月12日患者以多發(fā)性結(jié)節(jié)性肝癌, 伴肝固有、小網(wǎng)膜囊腹水形成入院。AFP檢查,定量> 1000ng/ml. 2008年5月20日在我科 行TACE術(shù)配合全身化療,方案為第一、八天吉西他濱1. 4g+第一天順鉑60mg+液態(tài)碘化油20ml,術(shù)后恢復好,未訴肝區(qū)不適。出院期間, 一直使用本發(fā)明產(chǎn)品,每天3次, 一次20ml,第 3、6個月返回醫(yī)院復查?;颊咦栽V出院以來精神、睡眠、飲食好,大小便正常,體重無明顯變 化。 2、吳X X,男,58歲,住院號57046?;颊?008年5月30日入我院就診,B超、CT 示肝左葉占位性病變(大小8X7cm) ,AFP檢查陽性,定量1306. lng/ml,診斷為原發(fā)性肝癌, 于2008年6月11日全麻下行肝尾葉肝癌切除術(shù),手術(shù)順利,術(shù)后病理示(肝尾葉)肝細胞 癌(梁索、團塊、腺管型混合)部分呈透明細胞癌,術(shù)后恢復好。術(shù)后復查AFP218. 28ng/ml, 痊愈出院。為控制復發(fā),出院帶本發(fā)明產(chǎn)品,口服,每天3次,一次20ml。 2008年8月7日 返院復查AFP,定量14. 38ng/ml,查CT、B超未見復發(fā)。 一年來一直服用本發(fā)明產(chǎn)品,每天3 次,一次20ml。無明顯腹脹腹痛,無惡心、嘔吐、無畏寒發(fā)熱,精神、飲食、睡眠均正常,大小便 無異常,體重無明顯變化。 3、莫X,男,29歲,住院號48620?;颊咭蛟l(fā)性肝癌2006年7月10日入院,B 超、CT示肝右葉占位性病變(9. 5X7. 6cm) ,AFP檢查,定量3620. 7ng/ml,于2006年7月16 日手術(shù)。術(shù)后AFP檢查,定量1284. 2ng/ml,于2006年8月25日住院在局麻下行TACE術(shù) (用藥順鉑60mg+表阿霉素60mg+碘油20ml),術(shù)后AFP97. 9ng/ml于2006年9月5出院。 于2007年3月9日再次TACE術(shù)(用藥順鉬30mg+表阿霉素30mg+碘油20ml) , 2007年5 月9第三次復查,建議行無水酒精注射,拒絕治療于2007年5月17日出院。2007年6月 8日復查CT提示肝右葉小低密度灶與2月前無明顯變化,給予PEI術(shù)三次,復查AFP,定量 463. 33ng/ml,考慮肝內(nèi)其他潛在病灶存在,建議再行TACE術(shù),拒絕治療于2007年7月5日 出院。2007年9月17日回院復查,AFP檢查,定量1108. 2ng/ml,但B超、CT檢查未發(fā)現(xiàn)明 確復發(fā)轉(zhuǎn)移征象,建議行介入治療,患者不同意而于2007年9月22日出院。2007年12月 17日再次返院復查,AFP,定量1970ng/ml,B超示肝左葉實質(zhì)性占位2個,血供豐富。右腎旁 實質(zhì)性占位性病變,血供豐富,考慮復發(fā),于2008年1月8日肝左葉復發(fā)性肝癌切除+右上 腹腔轉(zhuǎn)移性肝癌切除術(shù)+結(jié)腸肝曲切除術(shù),手術(shù)順利,術(shù)后病理示(左葉)肝細胞性肝癌, (結(jié)腸)肝細胞肝癌,侵犯腸漿膜,術(shù)后AFP檢查,定量214ng/ml,術(shù)后恢復良好出院。給予 本發(fā)明產(chǎn)品抗腫瘤治療,口服,每天3次,一次20ml。 2009年7月27日第八次返院復查,目 前無明顯腹脹腹痛,無惡心、嘔吐、無畏寒發(fā)熱,精神、飲食、睡眠均正常,大小便無異常,體 重無明顯變化。 4、楊X X,男,42歲,住院號56227?;颊?008年4月2日入我院就診,B超、CT 示肝右葉占位性病變(大小3. 5X2. 8cm),脾大。AFP檢查,定量133ng/ml,診斷為原發(fā)性肝 癌,于2008年4月17日全麻下行肝右葉肝癌切除+切緣緩釋氟脲嘧啶植入+脾切除術(shù)+胃 底靜脈斷流術(shù),手術(shù)順利,術(shù)后病理示肝細胞癌(梁索型),伴眼觀結(jié)節(jié)性肝硬化,,慢性脾淤 血。術(shù)后恢復好。術(shù)后AFP檢查,定量21.6ng/ml,痊愈出院。為控制復發(fā),出院期間,給予 本發(fā)明產(chǎn)品,口服,每天3次,一次20ml,一年多以來無明顯腹脹腹痛,無惡心、嘔吐、無畏寒 發(fā)熱,精神、飲食、睡眠均正常,大小便無異常,體重無明顯變化。 5、李XX,男,54歲,住院號55116。患者因反復上腹痛3年,加重7個月于2008 年1月因"胃竇癌"進行"胃竇癌根治術(shù)",術(shù)后病理示(胃竇)未分化或低分化腺癌,侵犯 胃壁全層。術(shù)后第10天出現(xiàn)十二指腸殘端瘺。術(shù)后用多西他賽+DDP+5-FU方案化療(多 西他賽95mg/天X 1天,5-氟尿嘧啶0. 9g/天X 5天,順鉑90mgX 1天) 一療程,出現(xiàn)嚴重骨髓抑制,經(jīng)過對癥治療緩解。出院后至今,給予本發(fā)明產(chǎn)品,口服,每天3次,一次20ml。 2008年4月7日來院治療,十二指腸殘端瘺已愈,4月28日開始予以草酸鉑+希羅達方案 化療,過程順利,之后出院。遵醫(yī)囑回院復治,一年來無惡心、嘔吐,無腹痛、腹瀉,體重增加 2kg, 6、吳XX,男,34歲,住院號56137。患者自訴于2007年3月始無誘因出現(xiàn)反復上 腹疼痛,自服制酸藥無明顯緩解,2008年3月進行胃鏡檢查,取標本病理檢查顯示胃角潰 瘍(腺癌),于08年4月3日因"胃癌"在我院行胃癌根治術(shù),手術(shù)順禾U,術(shù)后病理示胃粘 膜內(nèi)印戒細胞癌。2008年4月17日開始給予F0LF0X4方案化療一個周期(具體劑量為 靜脈滴注亞葉酸*丐400mgX 2天+靜脈注射5-氟尿嘧啶0. 75gX 2天、靜脈滴注1165mgX 2天+ 靜脈滴注草酸鉑150mgX2天),過程順利,之后出院。出院期間給予本發(fā)明產(chǎn)品,口服,每天3 次,一次20ml。期間無反酸噯氣,無惡心、嘔吐,無嘔血、黑便及腹瀉,無畏寒發(fā)熱,精神食欲尚 可,大、小便正常,體重無減輕。 7、朱XX ,男,45歲,住院號56572?;颊咭蛭傅子〗浼毎┯?008年5月28日、 6月20日、7月11日、8月4日、8月27日、9月19日分別進行化療6周期,方案紫杉醇 270mg+順鉑110mg+5-氟尿嘧啶3. Og,未見明顯毒副反應(yīng)。2008年8月26日CT檢查胃 底賁門印戒細胞癌化療后較前明顯吸收、縮小、好轉(zhuǎn)。2008年10月23日在全麻下行全胃切 除、食管空腸Roux-en-Y重建,術(shù)后病理示1、(胃腫物)低分化腺癌。印戒細胞癌為主,細 胞變性,符合化療后改變。癌細胞彌漫浸潤胃壁全層。術(shù)后ll月(7、8、9日)3天行紫杉醇 270mg+順鉑(第一天30mg、第二、三天40mg) +第一、二、三天5-氟尿嘧啶lg,化療l周期, 過程順利。出院期間給予本發(fā)明產(chǎn)品,口服,每天3次,一次20ml。遵醫(yī)囑回院檢查化療,患 者精神、睡眠、食欲可,二便正常,體重無明顯變化。 小結(jié)以上腫瘤病例,經(jīng)過手術(shù)、化學藥物等治療后,患者精神、睡眠、食欲、胃腸功 能、體重等都受到影響,常發(fā)生輕微慢性癌痛,從而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本發(fā)明產(chǎn)品通過整 體調(diào)理,改善患者精神、睡眠、食欲、胃腸功能等,同時具有止痛、提高免疫力、控制和延長復 發(fā)的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等,從而獲得臨床療效。
權(quán)利要求
一種輔助治療腫瘤的藥物,其特征在于該藥物的口服液制劑按每1000ml所需的原料配比如下白花蛇50~100克、三棱50~100克、莪術(shù)50~100克、西紅花20克、人參20~50克、黃芪50~100克、白花蛇舌草80~100克、半枝蓮50克、馬齒莧50克、板藍根50~100克、天花粉50~80、紫花地丁50~80克。
2. —種輔助治療腫瘤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制備1000ml 口服液制劑的藥物所需的原料配比是白花蛇50 100克、三棱50 100克、莪術(shù)50 100克、西紅花20克、人參20 50克、黃芪50 100克、白花蛇舌草 80 100克、半枝蓮50克、馬齒莧50克、板藍根50 100克、天花粉50 80、紫花地丁 50 80克;制備工藝是將上述原料按配比混合后加入濃度50 95%的乙醇4000ml,浸漬24 48小時,濾 過,濾液回收乙醇后備用;藥渣中加入5倍藥渣重量的水煎煮3次,每次1小時,合并煎液, 濾過,濾液與上述備用濾液合并,在50 7(TC下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10 1. 14的清膏,再 加入3倍清膏重量的水混勻,靜置24 48小時,取上清液濾過,濾液加水至1000ml,攪勻, 灌裝,滅菌,即得成品。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輔助治療腫瘤的藥物以及該藥物的制備方法,該藥物是由白花蛇、三棱、莪術(shù)、西紅花、人參、黃芪、白花蛇舌草、半枝蓮、馬齒莧、板藍根、天花粉、紫花地丁等12味中草藥制成。其制備工藝包括采用乙醇浸泡、水煮、濃縮、靜置等工序。本發(fā)明藥物具有補虛、解毒、涼血、化瘀、散結(jié)、止痛的功效,用于各種腫瘤的輔助治療,有良好療效,無明顯副作用。
文檔編號A61K36/88GK101693097SQ20091011448
公開日2010年4月14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22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9年10月22日
發(fā)明者謝裕安, 黃其春 申請人:廣西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