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麝香抗栓膠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制劑,特別是一種麝香抗栓膠囊。( 二)
背景技術:
缺血性中風在中老年人中發(fā)病率越來越多。其病成因一是動脈 硬化、管腔狹窄,導致供血不足。西藥常用維腦路通、潘生丁、煙酸肌醇脂等治療,意在擴張 血管,改善供血。但過度擴張血管,反而導致病變區(qū)缺血加重,原因是病變區(qū)血管擴張有限, 而正常區(qū)血流量增多,出現(xiàn)所謂“盜血”現(xiàn)象。二是血液流變異常,如血液粘度增加,紅細胞 和血小板聚集等。西藥應用小劑量阿斯匹林來抵抗血小板聚集,但不能全面改善血液流變 異常狀態(tài)。因此,現(xiàn)有的西藥抗栓療法都不大理想。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上述已有西藥對缺血性中風,抗 栓療效不理想。對此,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純中藥制劑麝香抗栓膠囊,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選 取人工麝香3. 5-5. 5g、冰片4. 5-5. 5g、水蛭350_550g、蜈蚣500條,先將水蛭、蜈蚣干燥粉碎 達100目,兌入麝香和冰片,充分混勻后,再裝入膠囊即可,每粒膠囊含藥約0. 3g。藥理作用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經(jīng)功效?,F(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麝香能增強中 樞對缺氧的影響,并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酶的作用,為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良藥。冰片 開竅醒神,能透過血腦屏障,可引諸藥直達病所。水蛭破血逐瘀,《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載“治惡風、 瘀血”。本品所含水蛭素能阻止凝血酶對纖維蛋白原的作用,具有強力抗凝血功效。此外, 所含肝素和抗血栓素可直接治療血栓病。蜈蚣具有熄風止疼功能,《醫(yī)學衷中參西錄》謂 “蜈蚣走竄之力最速,內(nèi)而臟腑,外而經(jīng)絡,凡氣血凝聚之處皆能開之”。終上所述,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開竅熄風,通經(jīng)活絡,活血化瘀。用于腦缺血引 起的頭痛頭暈,舌強語蹇,肢體麻木,半身不遂及中風預防,對治療缺血性中風病癥功專力 宏ο具體實施例方式選取人工麝香4.5g、冰片5g、水蛭400g、蜈蚣500條,先將水 蛭和蜈蚣干燥粉碎達100目,兌入麝香和冰片,充分混勻,再裝入膠囊即可,每粒膠囊含藥 0.3g。口服一日三次,每次二?;蜃襻t(yī)囑服用。孕婦及出血性疾病患者忌服。為觀察本發(fā)明的療效,曾對63例服用本藥一個月患者作血液流變學檢查,結(jié)果如 下全血比粘度服藥前10. 48服藥后7. 93血漿比粘度服藥前1. 86服藥后1.67紅細胞壓積服藥前51. 60服藥后50. 65血沉方程K值服藥前90. 70服藥后72. 50以上四項均有改善,除紅細胞壓積改善不明顯外,其它三項都有顯著差異(P < 0. 05)。根據(jù)250例服此藥患者癥狀改善方面統(tǒng)計;
1、陳發(fā)性眩暈166例服藥一個月癥狀消失者135例,占81% ;癥狀緩解者沈例, 占16% ;無效者5例,占3%。2、肢體麻木138例服藥一個月后癥狀消失者61例,占44%;癥狀減輕者65例,占 47% ;無效者12例,占9%。3、舌強語蹇37例服藥一個月癥狀消失者31例,占84% ;無效者6例,占16%。腦缺血者可表現(xiàn)出多種癥狀,有的出現(xiàn)頭腦昏蒙不清,服用本發(fā)明藥常在1-2周 內(nèi)如獲重釋,清空一片;有的出現(xiàn)呵欠頻頻,昏昏欲睡或嗜睡,服用本藥1-2周可復常態(tài);舌 強語蹇者服用本藥一周即可解除痛苦;頭痛者服用本藥半小時即可止痛。對中風偏癱者一 能提高肌力;二能防止中風再發(fā)。此外,本藥還適用于靜脈血栓癥者服用,也具有顯著療效。本發(fā)明自投產(chǎn)臨床應用,深受患者青睞,已成為遼陽市中醫(yī)院定型藥品。
權利要求
1.麝香抗栓膠囊由人工麝香、冰片、水蛭和蜈蚣所制成,其特征是選取人工麝香 3. 5-5. 5g、冰片4. 5-5. 5g、水蛭350_550g、蜈蚣500條,先將水蛭、蜈蚣干燥粉碎達100目, 兌入麝香和冰片,充分混勻后,再裝入膠囊即可,每粒膠囊含藥約0. 3g。
全文摘要
麝香抗栓膠囊是一種中藥制劑。本發(fā)明選取人工麝香3.5-5.5g、冰片4.5-5.5g、水蛭350-550g、蜈蚣500條,先將水蛭和蜈蚣干燥粉碎達100目,兌入麝香和冰片,充分混勻后,再裝入膠囊即可,每粒膠囊含藥約0.3g。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開竅熄風,通經(jīng)活絡,活血化瘀,可用于腦缺血引起的頭痛頭暈,舌強語蹇,肢體麻木、半身不遂及中風預防,對治療缺血性中風病功專力宏。此外,本藥還適用于靜脈血栓癥者服用,也具有顯著療效。
文檔編號A61P9/10GK102048763SQ200910188308
公開日2011年5月11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1月2日
發(fā)明者趙希威 申請人:趙希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