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一種上肢復健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85880閱讀:21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上肢復健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上肢復健裝置,特別是指具有多個自由度,而用于上肢復健的復健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邁入老齡化社會,在加上許多因意外傷害而造成神經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長期臥床或需要復健的人越來越多,此時,為能加速手臂上肢復原并恢復力量和動作,有許多復健裝置應運而生,其主要目的皆是輔助使用者針對受傷害的手臂上肢進行正確運動,使受傷害的部位能早日適應正常運動,其中之一如美國專利第4772015號公開的手臂和肩膀練習設備,其由使用者握持抓緊總成,并利用練習臂擺動使用者手臂,以達到幫助使用者活動手臂的復健功效,但是一、該手臂和肩膀練習設備中連接電動閘的鋼管并無法旋轉,而通常能活動手臂的復健機構體積具有一定大小,因此為能配合不同位置的使用者,必須將整臺手臂和肩膀練習設備調整位置,雖然其具有輪角以方便其移動,但是在空間較狹小的地方仍然會有不容易移動的問題;二、當可自行擺動手臂的使用者欲進行復健時,單獨利用練習臂會有手臂較不易施力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多個自由度的上肢復健裝置。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解決方案是—種上肢復健裝置,其中,包括一主架體,具有一第一支桿,該第一支桿并樞接有一第二支桿;一滑軌,連接在該第二支桿上;一滑座,連接在該滑軌上而可在滑軌上滑行;一握桿,樞接在該滑座上。進一步,該滑軌呈弧形。進一步,該滑軌上設置一排齒,該滑座上設置一齒輪,二者并相互嚙合。進一步,該齒輪連接一傳動馬達。進一步,該握桿上連接一阻力感測器,該阻力感測器電性連接該傳動馬達。進一步,在該滑座及該滑軌之間設置一阻力控制單元。進一步,該阻力控制單元包括二滾輪及二調整件,該二滾輪設置于該滑座及該滑軌間,并抵止在該滑軌上而在該滑軌上滑行,該二調整件分別包括一螺栓及一彈簧,該二螺栓分別穿過其對應彈簧,并穿過該滑座而分別螺設于該二滾輪。進一步,該第一支桿連接一臺車結構。采用上述結構后,本發(fā)明由該第二支桿相對該第一支桿旋轉可提供該滑軌旋轉至特定角度,而方便調整至配合不同使用者的位置,該握桿樞接在該滑座上,則可進一步供使用者復健其上肢肩肘關節(jié),而利用該滑座在該滑軌上滑行,會因為該滑軌會適當提供該滑座正向力,而可作為輔助使用者復健的助力。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該滑軌可作旋轉,方便配合使用者位置調整角度;二、該握柄可旋轉,從而供使用者運動上肢肩關節(jié);三、該軌道滑行方式更能提供輔助使用者作上肢復健的助力;四、在運動過程中,可依上肢阻力或使用者手臂變化來調整長度,從而避免受傷, 并適合各種使用者。


      圖1為本發(fā)明的立體外觀圖;圖2為本發(fā)明滑軌與滑座的局部放大圖;圖3為本發(fā)明的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圖中11223456788282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進一步解釋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闡述。請參閱圖1及圖2所示,其為一種上肢復健裝置,包括一主架體1,其具有一第一支桿11,該第一支桿11 一端樞接一第二支桿12,另一端則連接一臺車結構2,該臺車結構2可方便隨時移動供不同使用者A使用;一滑軌3,連接在該第二支桿12上,且該滑軌3呈弧形;一滑座4,連接在該滑軌3上,并在該滑軌3上滑行; 一握桿5,樞接在該滑座4上,又本實施例中,該滑軌3上設置一排齒31,該滑座4上設置一齒輪41,二者并相互嚙合,另外,該齒輪41又連接一傳動馬達6,并在該握桿5上連接一阻力感測器7,且該阻力感測器7電性連接該傳動馬達6,而該滑座4及該滑軌3之間則設置一阻力控制單元8,該阻力控制單元8包括二滾輪81及二調整件82,該二滾輪81設置在該滑座4及該滑軌3間,并抵止在該滑軌3上,而在該滑軌3上滑行,該二調整件82分別包括一螺栓821及一彈簧822,該二螺栓821分別穿過其對應彈簧822,并穿過該滑座4而分別
      主架體第二支桿臺車結構滑軌滑座握桿
      傳動馬達阻力感測器阻力控制單元調整件彈簧
      11
      31 41
      81
      821
      A
      第一支桿
      齒輪排齒

      輪栓用滾螺使螺設在該二滾輪81上。使用時,請參閱圖2及圖3所示,先利用該第二支桿12對應該第一支桿11旋轉, 而將該滑軌3旋轉至配合使用者A使用的角度,使用者A以手指握持該握桿5,此時,使用者 A可直接施力擺動手臂而拉動該握桿5,使該滑座4利用該齒輪41在該滑軌3的排齒31上滑行,而使手臂作弧形伸展運動,亦可以通過調整該螺栓821螺入該滾輪81而壓縮該彈簧 822,通過該二彈簧822提供該滑座4及滑軌3之間的阻力,當使用者A欲使該滑座4在該滑軌3滑行時,則需施加足以克服此阻力的力量,達到類似重訓的效果。又該握桿5樞接在該滑座4上,故可進一步供使用者A旋轉運動其上肢肩肘關節(jié), 而該握桿5與該滑座4的樞接方式除一般可自由樞轉的方式外,亦可略呈緊密配合,其目的為當使用者A旋轉該握桿5,使該握桿5與該滑座4有互相移動傾向時,會產生靜摩擦力,此靜摩擦力的大小可通過該握桿5與該滑座4間的緊密配合程度加以調整,若該握桿5所受外力小于靜摩擦力時,整個機構呈固定,若該使用者A施加的外力超過靜摩擦力時,該握桿 4則可旋轉,用以訓練使用者A肩肘關節(jié)的活動力,另外,亦可將該握桿5設為特定長度,此時,若外力超過靜摩擦力時,該握桿5的長度便會伸長或縮短,直至外力小于動摩擦力,例如當使用者A在動作過程中手肘變彎,上肢長度變短,因為重力關系,使得外力大于靜摩擦力,該握桿5的高度會降低,而可依使用者A上肢長度調整結構長度,適合各種手長的使用者A,更可以調整成適合肘關節(jié)使用的長度,成為一可伸縮控制裝置,在運動過程中會依據(jù)使用者A上肢阻力變化可以隨時調整長度,以避免受傷,并從而達到復健手臂的功效。另外,當使用者A的手臂無法施力時,亦可依照使用者A復健的需求而啟動該傳動馬達6,而以動力傳輸方式帶動該滑座4在該滑軌3上滑行,同時,利用該阻力感測器7感測使用者A手臂施加在該握桿5上的阻力,并在該阻力值到達一臨界值時,控制該傳動馬達6 停止運轉,避免使用者A手臂拉傷。以上所述實施例僅為其中一較佳的實施方式,亦可將其作適當?shù)淖兓缋迷擙X輪41對應該排齒31運動僅是因為其制作方便,且可方便使用者A計算齒數(shù),而方便循序漸進增加手臂復健的擺動角度,當然亦可以不同方式達成該滑座4在該滑軌3上的滑行運動,如利用該滑座4上設置滑輪與該滑軌3上設置溝槽的滑行方式等,故僅作類似以上簡單的變化亦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上述實施例和圖式并非限定本發(fā)明的產品形態(tài)和式樣,任何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其所做的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專利范疇。
      權利要求
      1.一種上肢復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架體,具有一第一支桿,該第一支桿并樞接有一第二支桿;一滑軌,連接在該第二支桿上;一滑座,連接在該滑軌上而可在滑軌上滑行;一握桿,樞接在該滑座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上肢復健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滑軌呈弧形。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上肢復健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滑軌上設置一排齒,該滑座上設置一齒輪,二者并相互嚙合。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上肢復健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齒輪連接一傳動馬達。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上肢復健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握桿上連接一阻力感測器, 該阻力感測器電性連接該傳動馬達。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上肢復健裝置,其特征在于,在該滑座及該滑軌之間設置一阻力控制單元。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上肢復健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阻力控制單元包括二滾輪及二調整件,該二滾輪設置于該滑座及該滑軌間,并抵止在該滑軌上而在該滑軌上滑行,該二調整件分別包括一螺栓及一彈簧,該二螺栓分別穿過其對應彈簧,并穿過該滑座而分別螺設于該二滾輪。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上肢復健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支桿連接一臺車結構。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上肢復健裝置,主要目的在于提供需要上肢復健的使用者方便而有效率的復健裝置,其包括一主架體、一滑軌、一滑座及一握桿,該主架體具有相互樞接的第一支桿及第二支桿,該滑軌則連接于該第二支桿上,本發(fā)明使用者握持樞接在該滑座上的握桿,并擺動上肢,使該滑座在該滑軌上滑行,從而達到多個自由度復健上肢的功效。
      文檔編號A61H1/00GK102335496SQ20101023439
      公開日2012年2月1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7月19日
      發(fā)明者張志涵, 林暐智, 程政群, 蘇芳慶, 蔡忠穎, 郭立杰 申請人:蘇芳慶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