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枇杷肉提煉成枇杷膏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保健品及醫(yī)藥領域,尤其屬于一種采用中藥配制成的枇杷肉提煉成枇 杷膏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枇杷與大部分果樹不同,在秋天或初冬開茂,果子在春天至初夏成熟,比其它水果 都早,因此被稱是果木中獨備四時之氣者,成熟的枇杷果子為成束掛在樹上,成熟的枇杷味 道不錯,營養(yǎng)頗豐,有各種果糖、葡萄糖、鉀、磷、鐵、鈣以及維生素A、B、C等,葉和果實入藥, 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等功效,中醫(yī)認為枇杷果實有潤肺、止咳、止渴的功能。目前具有養(yǎng)陰潤肺和止咳祛痰的藥物已有不少報道,如申請?zhí)枮?008100724915, 其配方是枇杷花、川貝母、桔梗和杏仁,配方中一般都用枇杷葉、枇杷花等,很少看到采用 枇杷果;而且所述的配方中中藥材成分也較少,這些都制約了作為治療風熱犯肺,內郁化火 所致的咳嗽痰黃或吐痰不爽,咽喉腫痛,胸脹痛,感冒咳嗽及慢性支氣管炎等癥狀的效果。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采用多種中藥材與枇杷果配制成的可消除咳嗽癥狀 及治愈的枇杷肉提煉成枇杷膏及其制備方法。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所述的一種枇杷肉提煉成枇杷膏及其制備方法,它 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枇杷果200-400份,北沙參6-10份、冬花5_9份、川貝母流浸膏8_12份、玉竹5_9 份、紫花地丁 6-10份、鐵冬青4-8份、百合5-9份、陳皮5-9份、半夏5_9份、川樸4_8份、蘇 子6-10份、甘草3-7份、黨參4-8份。優(yōu)選配方為枇杷果300份,北沙參8份、冬花7份、川貝母流浸膏10份、玉竹7份、 紫花地丁 8份、鐵冬青6份、百合7份、陳皮7份、半夏7份、川樸6份、蘇子8份、甘草5份、 黨參6份。川貝母流浸膏的制備方法如下下述的%為重量百分比。取川貝母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附錄 10)滲法,用70 %乙醇作溶劑,浸漬5天后,緩緩滲漉,收集初漉液,另器保存,繼續(xù)滲漉,俟 可溶性成分完全漉出,續(xù)漉液濃縮至適量,加入初漉液,混合,60°C下繼續(xù)濃縮至相對密度 為1. 1 1.2的稠膏。本發(fā)明的發(fā)明人經二十多年的精心研究與反復不斷的臨床驗證,本枇杷膏具有治 療風熱犯肺,內郁化火所致的咳嗽痰黃或吐痰不爽,咽喉腫痛,胸脹痛,感冒咳嗽及慢性支 氣管炎等癥狀。配方中1)枇杷果[性能]味甘、微酸,性涼。能潤肺止咳,生津止渴,和胃 降逆。[參考]果肉含糖、蛋白質、脂肪、果膠、胡蘿卜素、維生素Bi、C,酒石酸、蘋果酸、檸 檬酸等成分。[用途]用于陰虛肺燥,咳嗽,或咯血;胃陰不足,咽干口渴,或氣失和降,干嘔 不欲食。[用法]生食,熬膏,或煎湯。2)北沙參,功能主治養(yǎng)陰清肺,益胃生津。用于
3肺熱燥咳、勞嗽痰血、熱病津傷口渴。3)冬花,功能與主治潤肺下氣,止咳化痰。用于新久 咳嗽,喘咳痰多,勞嗽咳血。4)川貝母,功能主治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熱燥咳,干 咳少痰,陰虛勞嗽,咯痰帶血。治虛勞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街、肺痿、肺癰、喉痹、乳癰;5) 玉竹,滋陰潤肺;養(yǎng)胃生津。燥咳;勞嗽;熱病陰液耗傷之咽干口渴;內熱消渴;陰虛外感; 頭昏眩暈;筋脈攣痛;6)紫花地丁,功能主治可入藥,其性寒味微苦,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主治黃疸、痢疾、乳腺炎、目赤腫痛、咽炎;外敷治跌打損傷、癰腫、毒蛇咬傷等。7)鐵冬青,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利濕;止痛。感冒發(fā)熱;咽喉腫痛;胃痛;署濕泄瀉;黃疸;痢疾;跌打 損傷;風濕痹痛;濕疹;瘡癤。8)百合,主治用于肺燥咳嗽,肺虛久咳,痰中帶血;陰虛久 嗽;痰中帶血;熱病后期;余熱未清,或情志不遂所致的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癰 腫;濕瘡;9)陳皮,具理氣降逆、調中開胃、燥濕化痰之功。主治脾胃氣滯濕阻、胸膈滿悶、脘 腹脹痛、不思飲食、嘔吐穢逆、二便不利、肺氣阻滯、咳嗽痰多,亦治乳癰初起。經多年研究, 現已知陳皮具有許多藥理作用。10)半夏,功能主治,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用于 痰多咳喘、痰飲眩悸、內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癥;生用外治癰腫痰 核。11)川樸,[功效]寬中理氣,化濕開郁。脾胃虛寒、腹部隱痛。12)蘇子,功能主治降 氣消痰,平喘,潤腸。用于痰壅氣逆,咳嗽氣喘,腸燥便秘。13)甘草,功能主治補脾益氣, 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 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14)黨參,黨參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 肺的功效。用于脾肺虛弱,氣短心悸,食少便溏,虛喘咳嗽,內熱消渴等。《本草從新》記載 “補中益氣、和脾胃、除煩渴。中氣微弱,用以調補,甚為平妥?!?。以上14種藥合用,有清熱 潤肺,化痰止咳,化瘀止血,益氣攝血之功,共佐助君臣諸藥治咳嗽、感冒之諸癥。本發(fā)明中藥制劑的可以做成膏劑、口服固體制劑或口服液體制劑等均可。本發(fā)明的枇杷肉提煉成枇杷膏的制備方法川貝母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劑與浸 膏劑項下(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附錄10)滲漉法,用70%乙醇作溶劑,浸漬5天后,緩緩 滲漉,收集初漉液,另器保存,繼續(xù)滲漉,俟可溶性成分完全漉出,取漉液濃縮至適量,加入 初漉液,混合,60°C下繼續(xù)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1 1.2的川貝母稠膏,備用;按比例稱取上 述配方量的北沙參、冬花、川貝母、玉竹、紫花地丁、鐵冬青、百合、陳皮、半夏、川樸、蘇子、甘 草、黨參加水煎煮二次,煮沸溫度可以達到120°C,第一次2-3小時,第二次1. 5-2. 5小時,合 并煎液,濾過得濾液,將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最好為1. 25 1. 40的中藥材稠膏(以溫度為 60°C為準)。中藥材稠膏加入枇杷肉,還可加入適量的白砂糖,煮沸1-3小時,煮沸溫度可以 達到110°C,濾過,濾網可以是20目的濾網,濾液與川貝母稠膏混合均勻,60°C下繼續(xù)濃縮 至相對密度為1. 25 1. 40,放冷,冷卻至55°C后,可以加入輔料薄荷腦,加水至規(guī)定量,攪 勻,即得,裝瓶、殺菌、封口、包裝成產品。薄荷腦可以占總重量的0.05-0. 12%。上述的枇杷肉是成熟枇杷去掉皮和果核,洗干凈后用被碎機破碎獲得的。本發(fā)明所述的枇杷膏屬口服型膏劑,成人每日2 3次,每次一湯匙(約15mL)。根據中醫(yī)傳統(tǒng)理論,川貝母等發(fā)汗平喘利水,鎮(zhèn)咳化痰為方中君藥;枇杷果實等化 痰止咳平喘,為方中臣藥;黨參補中益氣,為方中佐藥;紫花地T等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 腫,達到消炎效果;甘草等化痰,協(xié)同增效為輔藥。本發(fā)明既鎮(zhèn)咳化痰又消炎,達到協(xié)同作用 效果。本發(fā)明選用膏劑。也可片劑、顆粒劑、膠囊劑、軟膠囊劑、滴丸劑、丸劑等。由于本發(fā)明所述的枇杷膏以枇杷果肉為主要原料,以北沙參、冬花、川貝母、玉竹、紫花地丁、鐵冬青、百合、陳皮、半夏、川樸、蘇子、甘草、黨參為中藥材和蔗糖為輔料,因此具 有清肺止咳和降逆止嘔的功能,對于肺熱燥咳、痰少咽干、熬夜和煙酒過度等具有很好的作 用。有潤肺、止咳、止渴的功能。另外,本發(fā)明生產工藝簡單,沒有環(huán)境污染。本發(fā)明所述的枇杷膏是治療風熱犯肺,內郁化火所致的咳嗽痰黃或吐痰不爽,咽 喉腫痛,胸脹痛,感冒咳嗽及慢性支氣管炎等癥狀的口服糖漿類純中藥制劑,經多年臨床驗 證,質量穩(wěn)定,療效確切,是臨床和家庭用于治療以上病癥的常用藥物制劑。其它類似的口 服制劑還有水丸、片劑等,其特點大同小異,作用基本相同,無明顯差別。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實施例11)川貝母流浸膏的制備方法取川貝母50克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 附錄10)滲法,用70 %乙醇作溶劑,浸漬5天后,緩緩滲漉,收集初漉液,另器保存,繼續(xù)滲 漉,俟可溶性成分完全漉出,續(xù)漉液濃縮至適量,加入初漉液,混合,60°C下繼續(xù)濃縮至相對 密度為1.1 1.2的稠膏,待用。2)中藥提取物的制備方法將北沙參8克、冬花7克、玉竹7克、紫花地丁 8克、鐵冬青6克、百合7克、陳皮7 克、半夏7克、川樸6克、蘇子8克、甘草5克、黨參6克加水煎煮二次,煮沸溫度為120°C,第 一次2. 5小時,第二次2小時,合并煎液,濾過,60°C下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35的中藥 材稠膏,待用;3)把成熟枇杷去掉皮和果核,洗干凈后用破碎機破碎獲得的枇杷肉,備用。4)將步驟2)獲得的中藥材稠膏加入300克步驟3)獲得的枇杷肉,在煮沸溫度 為100°C下煮沸2小時,濾過,濾液與上述步驟1)獲得的川貝母流浸膏10克混合攪拌使均 勻,60°C下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5,放冷,冷卻至55°C后,加水至規(guī)定量,攪勻,即得, 裝瓶、殺菌、封口、包裝成產品。實施例21)川貝母流浸膏的制備方法取川貝母50克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 附錄10)滲法,用70 %乙醇作溶劑,浸漬5天后,緩緩滲漉,收集初漉液,另器保存,繼續(xù)滲 漉,俟可溶性成分完全漉出,續(xù)漉液濃縮至適量,加入初漉液,混合,60°C下繼續(xù)濃縮至相對 密度為1. 1 1.2的稠膏,待用。2)中藥提取物的制備方法將北沙參9克、冬花7克、玉竹7克、紫花地丁 8克、鐵冬青6克、百合7克、陳皮7 克、半夏7克、川樸6克、蘇子8克、甘草5克、黨參6克加水煎煮二次,煮沸溫度為100°C,第 一次2. 5小時,第二次2小時,合并煎液,濾過,60°C下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35的中藥 材稠膏,待用;3)把成熟枇杷去掉皮和果核,洗干凈后用破碎機破碎獲得的枇杷肉,備用。4)將步驟2)獲得的中藥材稠膏加入300克步驟3)獲得的枇杷肉和白砂糖50克,在煮沸溫度為100°C下煮沸2小時,濾過,濾液與上述步驟1)獲得的川貝母流浸膏10克混 合攪拌使均勻,60°C下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35,放冷,冷卻至55°C后,加薄荷腦占總量 的0. 10%的量,加水至規(guī)定量,攪勻,即得,裝瓶、殺菌、封口、包裝成產品。
權利要求
一種枇杷肉提煉成枇杷膏,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枇杷果200 400份,北沙參6 10份、冬花5 9份、川貝母流浸膏8 12份、玉竹5 9份、紫花地丁6 10份、鐵冬青4 8份、百合5 9份、陳皮5 9份、半夏5 9份、川樸4 8份、蘇子6 10份、甘草3 7份、黨參4 8份;所述的川貝母流浸膏由下述方法制得取川貝母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附錄IO)滲法,用70%乙醇作溶劑,浸漬5天后,緩緩滲漉,收集初漉液,另器保存,繼續(xù)滲漉,俟可溶性成分完全漉出,續(xù)漉液濃縮至適量,加入初漉液,混合,60℃下繼續(xù)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1.2的稠膏。
2.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枇杷肉提煉成枇杷膏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川貝母流浸膏的制備方法取川貝母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附錄10) 滲法,用70 %乙醇作溶劑,浸漬5天后,緩緩滲漉,收集初漉液,另器保存,繼續(xù)滲漉,俟可 溶性成分完全漉出,續(xù)漉液濃縮至適量,加入初漉液,混合,60°C下繼續(xù)濃縮至相對密度為 1.1 1.2的稠膏,待用;2)中藥提取物的制備方法將北沙參6-10份、冬花5-9份、玉竹5-9份、紫花地丁 6-10份、鐵冬青4_8份、百合5_9 份、陳皮5-9份、半夏5-9份、川樸4-8份、蘇子6-10份、甘草3-7份、黨參4-8份加水煎煮二 次,第一次2. 5小時,第二次2小時,合并煎液,濾過,60°C下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25 1.40的中藥材稠膏,待用;3)把成熟枇杷去掉皮和果核,洗干凈后用破碎機破碎獲得的枇杷肉,備用;4)將步驟2)獲得的中藥材稠膏加入200-400份步驟3)獲得的枇杷肉,煮沸2小時,濾 過,濾液與上述步驟1)獲得的川貝母流浸膏8-12份混合攪拌使均勻,60°C下濾液濃縮至相 對密度為1.25 1.40,放冷,加水至規(guī)定量,攪勻,即得,裝瓶、殺菌、封口、包裝成產品。
3.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枇杷肉提煉成枇杷膏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川貝母流浸膏的制備方法取川貝母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附錄10) 滲法,用70 %乙醇作溶劑,浸漬5天后,緩緩滲漉,收集初漉液,另器保存,繼續(xù)滲漉,俟可 溶性成分完全漉出,續(xù)漉液濃縮至適量,加入初漉液,混合,600C下繼續(xù)濃縮至相對密度為 1. 1 1.2的稠膏,待用;2)中藥提取物的制備方法將北沙參6-10份、冬花5-9份、玉竹5-9份、紫花地丁 6-10份、鐵冬青4_8份、百合5_9 份、陳皮5-9份、半夏5-9份、川樸4-8份、蘇子6-10份、甘草3-7份、黨參4-8份加水煎煮二 次,第一次2. 5小時,第二次2小時,合并煎液,濾過,60°C下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5 1.40的中藥材稠膏,待用;3)把成熟枇杷去掉皮和果核,洗干凈后用破碎機破碎獲得的枇杷肉,備用;4)將步驟2)獲得的中藥材稠膏加入步驟3)獲得的枇杷肉和白砂糖,煮沸2小時,濾 過,濾液與上述步驟1)獲得的川貝母流浸膏8-12份混合攪拌使均勻,60°C下濾液濃縮至相 對密度為1. 25 1. 40,放冷,冷卻至55 °C后,加薄荷腦,加水至規(guī)定量,攪勻,即得,裝瓶、殺 菌、封口、包裝成產品。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枇杷肉提煉成枇杷膏及其制備方法,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枇杷果200-400份,北沙參6-10份、冬花5-9份、川貝母流浸膏8-12份、玉竹5-9份、紫花地丁6-10份、鐵冬青4-8份、百合5-9份、陳皮5-9份、半夏5-9份、川樸4-8份、蘇子6-10份、甘草3-7份、黨參4-8份。所述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川貝母流浸膏的制備;中藥提取物的制備用破碎機破碎獲得的枇杷肉;將獲得的中藥材稠膏加入枇杷肉和白砂糖,煮沸2小時,濾過,濾液與上述獲得的川貝母流浸膏8-12份混合攪拌使均勻,60℃下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5~1.40,放冷,冷卻至55℃后,加薄荷腦,加水至規(guī)定量,攪勻,即得。
文檔編號A61K9/06GK101991773SQ20101053722
公開日2011年3月30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1月10日
發(fā)明者胡枝清 申請人:胡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