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撐開椎間盤腔的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撐開(牽弓丨,Distrahieren)椎間盤腔的系統(tǒng),如從DE 100 03 050 C2中已知的那樣。
背景技術:
對于退化的/變性的脊柱段來說,可能的治療方案在于,完全或部分去除椎間盤并把植入物插入椎間盤腔中。植入物通常設計為螺紋件或保持架,并旋擰或敲入椎間盤腔中。植入物使相鄰的椎骨保持距離并實現(xiàn)了椎間盤腔的逐漸骨化,這最終導致相鄰的椎骨的結合。此外,還存在可移動的植入物,其通常稱為假體,并保持相鄰的椎骨的移動性。退化的椎間盤通常太扁平,使得界定椎間盤腔的椎骨之間的距離必須增大。當去除椎間盤時,情況仍如此。通過被插入椎間盤腔中的牽引器來撐開椎間盤腔。如果以侵入性最小的方式把植入物插入椎間盤腔中,則需僅使用極小的通向椎間盤腔的進入開口。因為另一方面需要相對較大的力來撐開椎骨,所以排除了精密機械的方案。為了撐開椎間盤腔,上述DE 100 03 050 C2提出了一種具有多個牽引器的系統(tǒng)。 每個牽引器具有截面為卵形(ovals)的牽引頭。通過牽引器圍繞其縱軸的轉動,牽引頭在椎間盤腔中豎起,由此撐開椎間盤腔。為了保持椎間盤腔的撐開并能夠移除牽引器,將套管推套在牽引器上,套管在其遠端上具有兩個伸入椎間盤腔的間隔舌。在此,如此安排間隔舌的寬度,即間隔舌使椎間盤腔保持在被撐開的狀態(tài)。由此,可以在移除牽引器后將植入物或預先將鉆頭插入椎間盤腔中。如果希望且可以進一步地撐開椎間盤腔,那么靠近套管插入另一個牽引器,該牽引器的牽引頭具有更大的尺寸。通過牽引器的轉動,其牽引頭在椎間盤腔中豎起,由此進一步撐開椎間盤腔。接著將具有較寬的間隔舌的套管推套在第二牽引器上。假設椎間盤腔具有相應的能夠被撐開的能力,這種過程可以一直繼續(xù),只要具有不同寬度的間隔舌的套管可以彼此靠近地布置在椎間盤腔中。已知的系統(tǒng)的問題在于,牽引器和套管必須相對較長,從而才能突出超過患者身上露出的進入管足夠的長度。如果套管然后被推套在牽引器的遠突出進入管的近端上,則整個布置結構變得不太實用,因為套管的近端也極遠地向上伸展。在該高度,例如可能有手術顯微鏡、光源、監(jiān)視屏等。則必要時這些物體必須被轉動地移開或以其它方式從手術位置取下,從而實現(xiàn)將套管推套在牽引器上。此外,問題還在于,在套管可以被推套在牽引器的近端上之前,必須去除固定在牽引器上的把手。然而,沒有把手外科醫(yī)生不可能再精確地引導牽引器。在最不利的情況下, 這可能導致牽引器的牽引頭在作用于牽引頭上的力的影響下在椎間盤腔中扭轉,并因此完全或部分損失之前設定好的牽引。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改進前述類型的系統(tǒng)以使其易于使用。
該目的通過具有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的系統(tǒng)實現(xiàn)。根據(jù)本發(fā)明,每個套管具有沿整個長度延伸的縱向狹縫,因此其可以側向地套在牽弓I器上。替代將套管沿軸向推套在牽引器的近端上,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套管側向地套在牽引器上,或更確切地說,套在牽引器的從進入管突出的部段上。由此不需要在牽引器的近端上有大的自由空間,而這一點在已知的系統(tǒng)中對于沿軸向將套管推套在牽引器上是必需的。然而,重要的是,在側向地套上套管時,不必移去固定在牽引器上的把手。因此,外科醫(yī)生可以套上套管,并同時通過固定在牽引器上的把手不間斷地握住牽引器。因此,不會在套上套筒時,失去之前由外科醫(yī)生選擇的牽引器的空間對準以及牽引器的轉動位置。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系統(tǒng)中,每個牽引器具有至少一個基本上為桿形的主體部分,在主體部分的遠端上布置有牽引頭,該牽引頭的截面在兩個正交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尺寸。當截面為卵形時,不會有鋒利的邊緣損傷敏感組織。在這種情況下,卵形通常理解為封閉的曲線,其光滑且在兩個正交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尺寸。在數(shù)學上可以由此定義光滑性,即該曲線一次連續(xù)可微。因此,該截面還可具有直部段,然而,該部段連續(xù)地、亦即沒有形成拐點地過渡為彎曲的部段。橢圓(Ellipse)是卵形的特例。在此,在所有牽引器中卵形的半軸之間的比例可以是相同的。在一個實施例中,在牽引器的主體部分上設有具有增大的截面的區(qū)域,該區(qū)域對應于在套管的縱向狹縫中的以窗口的形式加寬的區(qū)域。通過這種方式,每個套管僅可以在唯一的軸向相對位置,或者,如果設有多個以窗口的形式加寬的區(qū)域則在多個軸向的相對位置側向地套在牽引器之一上。套管和牽引器可以如此設定尺寸,即在各種情況下,兩個不同的牽引器可以被同一個套管容納,以及反之每個牽引器至少可以被容納在兩個不同大小的套管中。通過這種方式,可逐步撐開椎間盤腔,而不必把多個牽引器彼此并排地插入椎間盤腔中??傊鶕?jù)本發(fā)明的牽引過程可以通過關鍵詞總結如下“小牽引器-小套管-較大牽引器-較大套管-更大牽引器-更大套管等”。牽引器的主體部分可以具有整體為圓形的截面。當具有增大的截面的區(qū)域由環(huán)形的加厚部形成時,則這可用于在套管中軸向地引導牽引器。該系統(tǒng)可包括可拆卸地固定在不同的牽引器上的把手。這不僅減少了制造成本, 而且還減少了用于在操作中待準備的材料的量的成本。在這種情況下,牽引器的具有較大截面的區(qū)域也可以通過固定部段形成,該固定部段形成在牽引器上,用于可拆卸地固定把手。在固定狀態(tài)下,把手可從桿形的主體部分沿徑向地突出,從而通過圍繞牽引器的縱軸轉動把手,牽引器可以在套管內轉動。此外,所述系統(tǒng)還可具有軸向限定件,其至少在牽引器的一個轉動位置中限定了牽引器在套管內朝向遠端方向的軸向運動。該軸向限定件尤其可以如此設計,即至少在牽引器的一個轉動位置中,牽引器的牽引頭不能移動越過相應套管的遠端。通過這種方式阻止了椎間盤腔的背離外科醫(yī)生的一側上的敏感組織被插入太深的牽引器損傷。所述軸向限定件可以包括從牽引器的桿形的主體部分側向地突出的突耳,以及形成在套管上的與突耳共同作用的軸向止擋表面。在這種情況下,該軸向止擋表面可以在至少基本上垂直于套管縱向的平面內延伸。
此外,可以設置轉動限定件,其至少當牽引器在各個套管中處于由軸向限定件限定的軸向端部位置中時,限定牽引器在套管中沿轉動方向的移動性。轉動限定件阻止了牽引器沿錯誤的方向轉動,以及牽引器不再相對于套管定向,使得套管可側向地從牽引器上取下。在此,每個轉動限定件可包括也用于軸向限定的突耳,以及與突耳共同作用的轉動止擋表面。在此,轉動止擋表面優(yōu)選在至少基本上平行于套管縱向的平面內延伸。軸向止擋表面和轉動止擋表面可以通過凹口限定,所述凹口形成在兩個從套管沿直徑相對地突出的突出部中。每個套管可以在近端上具有沿徑向突出的作用表面,該作用表面在與套管縱向垂直的平面內延伸。該作用表面尤其可以構造成可利用錘子或其它擊打工具小心地迫使間隔舌進入椎間盤腔中。在這種情況下,所述作用表面例如可以形成在突出部上,該突出部的凹口限定了軸向止擋表面和轉動止擋表面。套管的間隔舌優(yōu)選是套管壁的一部分,且由兩個套管壁中的切口限定,所述切口在套管的遠端處彼此相對。因此,切口的周向延伸限定了間隔舌的寬度。在間隔舌之間,套管可以具有支承肩部,所述支承肩部彼此之間的外部間距大于間隔舌的寬度。當間隔舌被插入椎間盤腔時,利用該支承肩部,套管可以止靠在界定椎間盤腔的椎骨上。此外,本發(fā)明的主題還包括用于撐開椎間盤腔的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具有多個套管,所述套管分別在其遠端上具有兩個間隔舌。該間隔舌在垂直于套管縱向上具有寬度,不同套管該寬度不同。此外,該系統(tǒng)還具有多個牽引器,所述牽引器分別具有至少基本上為桿形的主體部分。在各種情況下,牽引器的遠端處布置有牽引頭,該牽引頭的截面在兩個正交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尺寸且尤其是為卵形。每個牽引器可被插入至少一個套管中且可在其中圍繞牽引器的縱軸轉動。
從下面參照附圖對示例性實施例的描述給出本發(fā)明的其它特征和優(yōu)點。圖1是套管的透視圖,該套管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系統(tǒng)的一部分;圖2是圖1示出的套管的正視圖;圖3是圖1示出的套管的側視圖;圖4是圖1示出的套管的仰視圖;圖5是具有安置在其上的把手的牽引器的透視圖,該牽引器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系統(tǒng)的一部分;圖6是穿過椎間盤腔的示意性剖視圖,其中圖5示出的牽引器處于第一轉動位置;圖7是穿過椎間盤腔的示意性剖視圖,其中所述牽引器在轉動90°后處于第二轉動位置;圖8是圖5示出的且具有把手的牽引器的透視圖,圖1至圖4中示出的套管側向地套在該牽引器上;圖9是如圖8所示的透視圖,但套管被向下推;
圖10是如圖9所示的透視圖,其中套管已到達其軸向端部位置;圖11是穿過根據(jù)圖5的椎間盤腔的示意性剖視圖,但額外地插入套管的間隔舌;圖12是如圖10所示的透視圖,但在牽引器重新轉動士90°之后;圖13是牽引器重新轉動之后穿過椎間盤腔的示意性剖視圖;圖14是如圖12所示的透視圖,但在牽引器部分拉出之后;圖15是拉出牽引器之后穿過椎間盤腔的示意性剖視圖;圖16是如圖14所示的透視圖,但在部分地插入另一具有較大的牽引頭的牽引器之后;圖17是插入另一牽引器之后穿過椎間盤腔的示意性剖視圖;圖18是在另一牽引器已被轉動之后穿過椎間盤腔的示意性剖視圖;圖19是在拉出套管之后穿過椎間盤腔的示意性剖視圖;圖20是在插入具有較寬的間隔舌的套管之后穿過椎間盤腔的示意性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I.結構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用于撐開椎間盤腔的系統(tǒng)包括多個套管和牽引器,它們之間僅在一定的尺寸上不同。a)套管下面首先參照圖1至圖4詳細描述套管之一。這些附圖分別是套管的透視圖、正視圖、側視圖和仰視圖。整體用10表示的套管具有近端,該近端在附圖中朝向上,且在椎間盤手術中使用套管10時朝向外科醫(yī)生。套管10的彼此相對且在圖1至3中朝向下的端部稱為遠端。在手術中,通過預先露出的進入開口使套管10的遠端首先被插入患者體內。套管10具有基本上環(huán)形的截面;然而也可以具有其它截面,例如方形截面??v向狹縫14平行于套管10的縱軸12延伸,亦即從套管10的近端延伸至遠端??v向狹縫14具有寬度參見圖2),該寬度僅在大窗口 16的區(qū)域中、小窗口 18的區(qū)域中以及在遠端處擴大,如將在下面進一步地說明的。在套管10的近端處形成有兩個突出部20、22,這兩個突出部20、22沿直徑相對地位于彼此對面,且從套管10的縱軸12沿徑向突出。兩個突出部20、22的近端表面形成作用表面對、26,該作用表面MJ6是平坦的且垂直于套管10的縱軸12延伸。如稍后進一步說明的那樣,作用表面24 J6可用于利用錘子或其它擊打工具迫使套管10的遠端進入患者的椎間盤腔中。兩個突出部20、22朝著縱軸12分別具有凹口觀、30。凹口 28、30的徑向界定表面在此分別為凹形且同心地朝彼此彎曲。凹口 28、30的在與套管10的縱軸12垂直的平面內延伸的底面在此形成軸向止擋表面;34,兩個在平行于縱軸12的平面內延伸的側向壁形成轉動止擋表面36、38。套管10在其遠端上具有兩個沿直徑彼此相對的切口 40、42,在這兩個切口之間留有兩個間隔舌44、46,這兩個間隔舌44、46彼此相對。因此,通過套管壁的一部分形成間隔舌44、46,然而該間隔舌朝向遠端被近似卵形地倒圓,如從圖3的側視圖中最佳地看到的。
切口 40的近端端面形成第一支承肩部48,而相對的切口 42由于在那里延伸的縱向狹縫14限定出兩個較窄的第二支承肩部50。支承肩部48與支承肩部50之間的外部間距為a,且該距離大于間隔舌44、46的寬度b。為了解釋間隔舌44、46的對于功能來說的重要的尺寸,下面參考圖3和圖4。兩個間隔舌44、46沿著垂直于縱軸12延伸的橫向具有寬度b且沿著縱向12具有高度h。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系統(tǒng)的套管的間隔舌44、46的寬度b不同,然而也可以在套管10的內徑和外徑, 進而在支承肩部48、50之間的外部間距上不同。b)牽引器下面根據(jù)圖5說明牽引器的結構。以透視圖示出且整體用60表示的牽引器同樣具有在圖5中朝向上的近端和在圖5在朝向下的遠端。牽引器60基本上由桿形的、截面為圓形的主體部分62組成。在近端附近,在主體部分62上形成有用于可拆卸地固定轉動把手66的固定部段64。當牽引器60被引入套管10中時,可以借助于轉動把手66使牽引器 60圍繞其縱軸68在套管中轉動。在相對的遠端上,主體部分62帶有牽引頭70,如圖6的示意性剖視圖所示出的, 該牽引頭70具有卵形的截面。在此,該橢圓的較短的半軸用ei表示,而較長的半軸用%表示。牽引頭70被朝向遠端倒圓,使得牽引頭70沒有任何鋒利的棱角。牽引頭70朝向近端由沿徑向突出的肩部71限制,該肩部71由環(huán)繞的環(huán)圈73形成。該牽引頭70沿軸向方向具有與間隔舌44、46的高度h大致相同的高度。在主體部分62上的固定部段64與牽引頭70之間還形成有突耳72,該突耳72大致具有直角三角形的形狀,并且主體部分62上形成有三個環(huán)狀加厚部74、76、78。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系統(tǒng)的牽引器60尤其在牽引頭70的截面,即半軸ei、e32的長度上彼此不同。此外,在示出的實施例中,桿形主體部分62的直徑也不同,相應地加厚部74、76、78 也不同。相反,對所有牽引器60來說,固定部段64設計為相同的。由此同一個轉動把手66 可以固定在所有不同的牽引器60上。II.使用下面參照圖6至圖20描述如何使用前述由套管10和牽引器60組成的系統(tǒng),以撐開椎間盤腔。在第一步驟中,露出通向椎間盤腔的入口。在此,該入口例如可以為側后向入口。 在大多數(shù)情況中,完全或部分去除椎間盤。在這種情況下,界定椎間盤腔的椎骨W1、W2通常朝向彼此運動,由此減小了椎間盤腔的高度。圖6示出了在兩個彼此鄰接的椎骨Wl、W2之間形成的且由80表示的略少于椎間盤腔的一半(的椎間盤腔)。其右邊連接有脊椎管以及椎間盤腔的另一半(未示出)。在第二步驟中,牽引器60的牽引頭70被引入如此暴露出和形成的椎間盤腔80,牽引頭70的尺寸確定為在圖6示出的轉動位置中,牽引頭70僅恰好配裝在椎間盤腔80中。 在該轉動位置中,短半軸ei平行于脊柱的縱向延伸,使得牽引頭70沿著該方向具有其最小尺寸。為此,優(yōu)選具有固定在其上的轉動把手的牽引器60的遠端首先被引入露出的進入管中,且借助于轉動把手66進入在前面提及的轉動位置中。沿徑向突出到牽引頭70之上的肩部71最終止靠在椎骨W1、W2上,并因此防止牽引頭70的遠端被太深地插入椎間盤腔80 中,由此防止傷害到椎間盤腔80的后端處的敏感組織。
在第三步驟中,牽引器60借助于轉動把手66轉動約90°。牽引頭70在椎間盤腔80中伴隨地進行該轉動,并由此豎起,如從圖7可見的那樣。在轉動期間,牽引頭70使椎間盤腔80逐漸展開,直至椎骨W1、W2之間的距離等于長半軸%的長度的兩倍。因此,通過這種轉動使椎間盤腔80被撐開2 (e2-ei)。在圖7中示出這種狀態(tài)。在第四步驟中,套管10側向地套在牽引器60上,如從圖8的透視圖中可以看到的那樣。在可用的套管組中的在這種情況下所用的套管中的間隔舌44、46的寬度b至少近似等于椎間盤腔80的目前已調節(jié)到的高度2 · %。如從圖8看到的那樣,在側向套上套管10時,其大窗口 16容納牽引器60的固定部段64。相應的情況適用于套管10的小窗口 18和牽引器60上的上部環(huán)形加厚部74。對于牽引器60的兩個布置在加厚部74下的環(huán)形加厚部76、78來說,不需要窗口,因為在套管 10被套在牽引器60上時,加厚部76、78位于套管10的遠端之下。此外,從圖8明確可知, 套管10僅可以在所示出的軸向位置中側向地套在牽引器60上。在其它的相對軸向位置中, 固定部段64和加厚部74、76、78阻止了側向的套上。因此在套管10被套在牽引器60上時,把手66可以保持固定在牽引器60上。由此,外科醫(yī)生可以使牽引器60的空間對準以及其軸向轉動位置在套管10被套上期間保持不變。此外,在第二步驟中,在插入牽引器60時用于監(jiān)控的手術顯微鏡可保持就位而不必轉動離開。因為通常在后續(xù)的第五步驟中也需要使用手術顯微鏡,所以這一點是重要的。在該第五步驟中,已被側向地套上的套管10在軸向上沿著牽引器60下降,如在圖 9的透視圖中可以看到的,且通過箭頭P表示。在此,加厚部74、76、78用作徑向導向件,其使牽引器60以軸向可移動的方式在套管10中對中,并且由此確保牽引器60在套管10中不傾斜且使間隔舌44、46坐落在牽引器60的環(huán)繞的環(huán)圈73上。當仍在患者體外進行在圖 8中示出的側向套上時,套管10在沿軸向下降時進入患者的進入開口中。在某一軸向位置中,間隔舌44、46初次接觸椎骨W1、W2。套管10然后仍繼續(xù)下降一小段;如果這需要較大的力,外科醫(yī)生可以小心地利用錘子或其它擊打工具擊打在套管 10的近端處的作用表面24 J6上。繼續(xù)這種插入過程直到位于套管10的遠端處的支承肩部48、50止靠在相鄰的椎骨Wl、W2的椎骨邊緣上。因為第一支承肩部48與第二支承肩部 50之間的外部間距a沿橫向大于到達椎間盤腔80 (參見圖3)中的間隔舌44、46的寬度b, 所以這種止靠是可能的。當?shù)竭_該端部位置時,套管10的間隔舌44、46位于牽引器60的牽引頭70的高度處,如在圖10的透視圖中示出的。在該軸向位置中,間隔舌44、46占據(jù)椎間盤腔80中的在圖11中示出的位置。如已經提到的,間隔舌44、46的寬度b對應于長度2 · e2,而間隔舌44、46之間的距離a大于 2-e20這樣,當在第六步驟中牽引器60在椎間盤腔中被再次轉動90°使得牽引器60占據(jù)了圖12中所示出的位置時,椎骨W1、W2之間的距離保持不變。在這種90°的轉動中,牽引器60的突耳72被轉動進入套管10的突出部20、22中的凹口 28、30的其中之一中,并在軸向止擋表面32、34上被引導。因此在轉動運動期間不會發(fā)生由于疏忽而使牽引器60被更深地插入椎間盤腔80中的情況。套管10本身不能更深地進入椎間盤腔80,因為其支承肩部48、50抵靠在相鄰的椎骨Wl、W2的邊緣上。在牽引器60轉動了 90°后,椎骨Wl、W2僅支承在套管10的間隔舌44、46上,如在圖13的截面圖中可以看到的。因此,完全釋放了牽引器60的牽引頭70的負載,使得在第七步驟中在該轉動位置中可以把牽引器60完全從套管10中拉出,如從圖14的透視圖中可以看到的且用箭頭P2表示的。不可能側向地取出套管10,因為套管10已經部分地位于通向椎間盤腔80的狹窄的進入管中。由此,在手術位置之上仍具有足夠的空間,以拉出牽引器60,包括轉動把手66。如圖15的截面所示出的,在椎間盤腔80中現(xiàn)僅有套管10的兩個間隔舌44、46??赡茉O置的手術顯微鏡可以轉動離開,因為通常對于隨后的第八步驟不需要該手術顯微鏡。在該第八步驟中,具有較大牽引頭70的牽引器60被插入套管10中,如在圖16中通過箭頭P3示出的那樣。該另一牽引器60的牽引頭70的尺寸設計成使得在如圖17的剖視圖中示出的轉動位置中時,牽引頭70在兩個間隔舌44、46之間仍有空間。因此,牽引頭 70的尺寸2 · e2略小于間隔舌44、46之間的距離a。在插入過程的末尾,較大的牽引頭70突入椎間盤腔80內,如在圖17中示出的。突耳72最終支承在套管10的軸向止擋表面32、34的其中之一上,由此阻止了牽引頭70過深地插入椎間盤腔80中。在牽引器60的該轉動位置中,牽引器60的突耳72側向地抵靠在套管10的近端處的轉動止擋表面36、38的其中之一上。在第九步驟中,較大的牽引器60在套管10中轉動了 90°,其中突耳72在轉動運動的最初仍抵靠在軸向止擋表面32、34的其中之一上。在此,轉動止擋表面36、38與突耳 72共同用于阻止牽引器60被沿錯誤的方向轉動。這是因為,當沿錯誤的轉動方向轉動時, 把手66將不面向縱向狹縫14,而是面向相反的方向(也就是說,在圖10中遠離觀察者), 從而使得套管10不再能夠被側向地從牽引器60取出。牽引頭70通過牽引器60的轉動在椎間盤腔80中豎起并撐開椎間盤腔,如在圖18 的截面中示出的那樣。在此,同樣地,撐開的程度仍為2 (e2_ei)。通過再次的牽引,套管10的兩個間隔舌44、46被再次釋放負載,從而在第十步驟中,可以把套管10從進入管中拉出(圖19)。一旦套管10到達一與圖8 (當然用于之前使用的牽引器)中示出的位置相對應的位置,套管10就可被側向地從牽引器60取出。在第十一步驟中,選擇具有更大的內徑的套管10,套管10被側向地套在牽引器60 上,然后沿軸向下降,直到更大的套管10的間隔舌44、46進入椎間盤腔80(圖20)。在這種情況下,現(xiàn)在使用的套管10的間隔舌44、46的寬度b至少近似等于已經兩次被撐開的椎間盤腔80的高度,因此為2 · e2,其中%為最后一次使用的牽引器60的長半軸的長度。最后一次插入的牽引器60可以再次通過上面已經描述的方式在轉動了 90°之后從套管10中取出。一旦外科醫(yī)生得出結果,即在椎骨W1、W2的牽引后,椎間盤腔80的高度對于待插入的植入物來說足夠大,則植入物可以通過套管10被插入椎間盤腔80中。必要時,首先仍借助鉆頭在脊背后部的椎骨邊緣上鉆出進口。相反,如果外科醫(yī)生得出需要進一步牽引的結論,則其將具有更大牽引頭的牽引器60插入套管中并重復上面參照圖16至20描述的步驟。該牽引器60的牽引頭70的長半軸%的長度則滿足b < 2·% < a的關系。可以一直重復這些步驟,直到椎間盤腔80具有期望的高度或者在患者的圍繞脊柱的韌帶和肌肉系統(tǒng)不會受傷的情況下不能再繼續(xù)被撐開。這對于外科醫(yī)生來說可以通過視覺檢查韌帶和肌肉系統(tǒng)來識別。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撐開椎間盤腔(80)的系統(tǒng),所述系統(tǒng)具有a)多個套管(10),其中一每個套管(10)在遠端處具有兩個間隔舌G4,46),所述間隔舌具有與所述套管(10) 的縱向(12)垂直的寬度(b),-所述套管(10)的間隔舌(44,46)的所述寬度(b)不同,b)多個牽引器(60),其中一每個牽引器(60)具有至少基本上為桿形的主體部分(62),在所述主體部分的遠端處布置有牽引頭(70),所述牽引頭(70)的截面在兩個正交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尺寸,尤其是具有卵形形狀,一每個牽引器(60)能夠被插入至少一個套管(10)中,并且能夠在所述至少一個套管中圍繞所述牽引器的縱軸(68)轉動,其特征在于,每個套管(10)具有在其整個長度上延伸的縱向狹縫(14),因此能夠被側向地套在所述牽引器(60)之一上。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牽引器(60)的所述主體部分(68) 上設有具有擴大的截面的區(qū)域(64,74,76,78),所述區(qū)域對應于所述套管(10)的所述縱向狹縫(14)中的以窗口的形式加寬的區(qū)域(16,18,40,42),使得每個套管僅在唯一的軸向相對位置中能夠側向地套在所述牽引器(60)之一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部分(68)具有整體為圓形的截面,所述具有擴大的截面的區(qū)域由環(huán)形的加厚部(74,76,78)形成。
4.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tǒng)具有把手(66),所述把手能夠可拆卸地固定在不同的牽引器(60)上。
5.根據(jù)權利要求2和4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擴大的截面的區(qū)域由固定部段(64)形成,所述固定部段形成在所述牽引器(60)上,用于可拆卸地固定所述把手(66)。
6.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設有軸向限定件,所述軸向限定件至少在所述牽引器的一個轉動位置中限定所述牽引器在所述套管中朝向遠端方向的軸向移動性。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軸向限定件設計成使得至少在所述牽引器的一個轉動位置中,所述牽引器(60)的所述牽引頭(70)不能被移動超過相應套管 (10)的遠端。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每個軸向限定件包括從所述牽引器 (60)的所述桿形的主體部分(68)側向地突出的突耳(72),以及形成在所述套管(10)上并與所述突耳(72)共同作用的軸向止擋表面(32,34)。
9.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設有轉動限定件,至少當所述牽引器(60)在相應套管(10)中處于由所述軸向限定件限定的軸向端部位置中時,所述轉動限定件限定所述牽引器(60)在所述套管(10)中沿轉動方向的移動性。
10.根據(jù)權利要求8和9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每個轉動限定件包括所述突耳(72) 和與所述突耳共同作用的轉動止擋表面(36,38)。
11.根據(jù)權利要求8和10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軸向止擋表面(32,34)和所述轉動止擋表面(36,38)通過凹口( ,30)限定,所述凹口形成在從所述套管(10)沿直徑相對地突出的兩個突出部00,22)中。
12.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每個套管(10)在所述近端處具有沿徑向突出的作用表面04,沈),所述作用表面在與所述套管(10)的所述縱向(12) 垂直的平面內延伸。
13.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表面( ,26)形成在所述突出部00,22)的其中之一上。
14.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0)的所述間隔舌(44,46)是套管壁的一部分,并且由所述套管壁中的兩個切口(40,42)限定,所述切口在所述套管的所述遠端處彼此相對。
15.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0)在所述間隔舌(44,46)之間具有支承肩部08,50),所述支承肩部彼此之間的外部間距大于所述間隔舌(44,46)的所述寬度。
16.用于撐開椎間盤腔(80)的系統(tǒng),所述系統(tǒng)具有多個套管(10),其中每個套管在遠端處具有兩個間隔舌04,46),所述套管(10)的間隔舌G4,46)的寬度(b)不同;所述系統(tǒng)還具有多個牽引器(60),其中每個牽引器具有至少基本上為桿形的主體部分(62),在所述主體部分的遠端處布置有牽弓I頭(70),所述牽弓I頭的截面在兩個正交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尺寸且尤其是具有卵形形狀,每個牽引器(60)能夠被插入至少一個套管(10)中并且能夠在所述套管中圍繞所述牽引器的縱軸(68)轉動。
17.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tǒng)具有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特征或根據(jù)權利要求6至15中任一項所述的特征。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撐開椎間盤腔(80)的系統(tǒng),所述系統(tǒng)具有多個套管(10),每個所述套管(10)在其遠端處具有兩個間隔舌(44,46)。在沿與所述套管(10)的縱向(12)垂直的第一橫向上,間隔舌彼此間的距離為a,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橫向延伸的第二橫向上,間隔舌彼此間的的寬度為b,在各種情況下,寬度b小于距離a。在此,套管的間隔舌(44,46)的寬度b不同。此外,所述系統(tǒng)具有多個牽引器(60),每個所述牽引器(60)具有至少基本上為桿形的主體部分(62)。在各種情況下,在所述主體部分的遠端處布置有牽引頭(70),所述牽引頭在兩個正交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尺寸,且尤其是具有卵形形狀。每個牽引器能夠被插入至少一個套管(10)中,且可在其中圍繞牽引器的縱軸(68)轉動。根據(jù)本發(fā)明,每個套管(10)具有在其整個長度上延伸的縱向狹縫(14),由此可側向地將套管套在牽引器(60)之一上。通過這種方式改進了系統(tǒng)的可操作性。
文檔編號A61B17/02GK102370502SQ20111024408
公開日2012年3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8月24日
發(fā)明者E·菲舍爾, F·科弗, G·普羅斯, L·塔迪亞, M·摩爾, T·阿尼克 申請人:思邦科技脊柱智慧集團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