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淺部膿腫的中草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來源于植物的配制品,更具體涉及一種治療淺部膿腫的中草藥。
背景技術:
常見的淺部膿腫是腫膿范圍,皆因是組織或器官的化膿性病癥發(fā)展成為局限性的膿液積聚而成,所在部位在淺部者為淺部膿腫,也可稱為痛,屬陽痛,一般患者多體質(zhì)壯實, 可見患者所患部位發(fā)紅而高腫,灼熱、疼痛(紅、腫、熱、痛)附近淋巴結(jié)可有腫大及觸痛,膿成時有波動感,潰后可愈合,基本沒有全身癥狀。中醫(yī)在臨床中常采用,解毒清熱、散結(jié)的中草藥,現(xiàn)代醫(yī)學通常采用抗菌素消炎手段、用中西結(jié)合治療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都有待在實踐中檢驗觀察。為此,為弘揚中醫(yī)中方文化,傳承國粹精神,挖掘、開發(fā)、提升民間有效驗方,為治療淺部膿腫提供經(jīng)過實踐檢驗證明效果好的治療淺部膿腫的中草藥組合物。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提供一種治療淺部膿腫的中草藥。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一種治療淺部膿腫的中草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物制成
銀花25 ;35 ;穿山甲15 25 ;白芷25 ;35 ;野菊花15 25 ;蒲公英15 25 ;浙貝母25 35 ;無花粉25 35 ;皂利25 35 ;當歸尾25 35 ;紫花地丁 15 25 ;紫背無葵 15 25 ;赤芍25 35 ;乳香15 25 ;沒藥15 25 ;木芙蓉5 15 ;加水1800份,燒開后,文火煎煮20 30分鐘,過濾下收取上清液,如前加水熬煮3次,將3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勻后,分裝瓶內(nèi)高溫滅菌,備用。優(yōu)選的,所述的治療淺部膿腫的中草藥,最佳配方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物制成
銀花30份;穿山甲20份;白芷30份;野菊花20份;蒲公英20份;浙貝母30份;無花粉30份;阜刺30份;當歸尾30份;紫花地丁 20份;紫背無葵20份;赤芍30份;乳香30 份;沒藥30份;木芙蓉10份;
加水1800份,煎煮3次,過濾回收,取汁,分裝瓶內(nèi)后,高溫滅菌后,備用。本發(fā)明的配伍思想本方藥以銀花為君;以穿山甲、白芷為臣;以野菊花、蒲公英、 浙貝母、無花粉為佐;以皂刺、當歸尾、紫花地丁、紫背無葵、赤芍、乳香、沒藥、木芙蓉為使。配方中各原料的作用
銀花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綠纏繞木質(zhì)藤本植物;性味與歸經(jīng)寒,甘、微苦。歸心、肺經(jīng);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疏風通絡。用于溫病發(fā)熱,瘡癰腫毒,熱毒血痢,風濕熱痹。穿山甲為鱗甲目,鱗鯉科地棲性哺乳動物的鱗片入藥。性味與歸經(jīng)咸,微寒。歸肝、胃經(jīng);功能與主治活血散結(jié),通經(jīng)下乳,消癰潰堅。用于血瘀經(jīng)閉、癥瘕、風濕痹痛、乳汁不下、癰腫、瘰疬。
白芷為傘形科植物禹白芷、興安白芷、川白芷、杭白芷或云南牛防風的根。性味與歸經(jīng)辛,溫。歸肺、胃經(jīng);功能與主治祛風濕,活血排膿,生肌止痛。用于頭痛、牙痛、鼻淵、 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皮膚瘙癢。野菊花菊科草本植物。性味與歸經(jīng)微寒;辛、苦;歸肺、肝經(jīng)。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疏風平肝。主治疔瘡;癰疽;丹毒;濕疹;皮炎;風熱感冒;咽喉腫痛;高血壓病。蒲公英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入藥;性味與歸經(jīng)甘、苦,寒。歸肝、胃經(jīng);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消癰散結(jié)。用于熱毒證,尤善清肝熱,治療肝熱目赤腫痛,以及多種感染、化膿性疾病,治療熱毒壅結(jié)于肌肉所致的癰腫瘡毒,高熱不退。對乳癰有良效,能解毒散結(jié)通乳。浙貝母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貝母的干燥鱗莖。性味與歸經(jīng)味苦,性寒。 歸肺、心經(jīng)。功能與主治具有清熱化痰,開郁散結(jié)之功。用于風熱、燥惡、痰火咳嗽,肺癰, 乳癰,瘰病,瘡毒,心胸郁悶等癥。天花粉本品為葫蘆科植物栝樓或雙邊栝樓的干燥根。性味與歸經(jīng)甘、微苦,微寒。歸肺、胃經(jīng)。功能主治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排膿消腫。主治治熱病口渴、消渴、黃疸、 肺燥咳血、癰腫、痔痿。皂刺為豆科植物皂莢的干燥棘刺。性味與歸經(jīng)辛,溫。歸肝、胃經(jīng)。功能與主治消腫托毒,排膿,殺蟲。用于癰疽初起或膿成不潰。當歸尾為傘形科植物當歸根的尾部。性味與歸經(jīng)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jīng)。功能與主治補血,活血,調(diào)經(jīng),止痛,潤腸。用于血虛,面色萎黃,眩暈心悸;血虛,或兼有瘀滯的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痛經(jīng);虛寒性腹痛、冠心病心絞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痛證; 腸燥便秘;久咳氣喘。
紫花地丁性味歸經(jīng)苦、辛、寒,無毒;歸心、肝經(jīng)。功能主治可入藥, 其性寒味微苦,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主治黃疸、痢疾、乳腺炎、目赤腫痛、咽炎;外敷治跌打損傷、癰腫、毒蛇咬傷等。紫背無葵是秋海棠科秋海棠屬的多年生無莖草本植物,性味歸經(jīng)味甘,微酸, 性涼。功能主治具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散瘀消腫、生津止渴之功效,治外感高熱、中暑發(fā)燒,肺熱咳嗽,傷風聲嘶,癰腫瘡毒,跌打腫痛等癥。赤芍為毛茛科植物芍藥或川赤芍的干燥根;性味與歸經(jīng)苦,微寒。歸肝經(jīng);功能與主治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用于溫毒發(fā)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郁脅痛、經(jīng)閉痛經(jīng)、癥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乳香為橄欖科植物卡氏乳香樹的膠樹脂。性味與歸經(jīng),性辛,溫味苦。入心、肝、 脾經(jīng)。功能與主治,調(diào)氣活血,定痛,追毒。治氣血凝滯、心腹疼痛,癰瘡腫毒,跌打損傷,痛經(jīng),產(chǎn)后瘀血刺痛。沒藥沒藥為橄欖科植物沒藥樹或愛倫堡沒藥樹的膠樹脂。性味與歸經(jīng)苦、辛、 平;入脾、腎二經(jīng)。功能主治散血去瘀,消腫定痛。治跌打損傷、金瘡、筋骨、心腹諸痛、癥瘕、經(jīng)閉、癰疽腫痛、痔漏、目障。木芙蓉錦葵科、木槿屬。性味與歸經(jīng)微辛,涼。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排膿, 涼血止血。用于肺熱咳嗽,月經(jīng)過多,白帶;外用治癰腫瘡癤,乳腺炎,淋巴結(jié)炎,腮腺炎,燒燙傷,毒蛇咬傷,跌打損傷。有名的“玉露散”和“芙蓉花油”就是用木芙蓉的花和葉制成的。
本發(fā)明的制作方法加水煎煮,過濾回收,取汁,裝瓶高溫滅菌備用。水劑。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的治療淺部膿腫的中草藥組合物,能有效治療組織或器官化膿性炎癥所致局限性膿液積聚的淺部膿腫。經(jīng)過多年臨床的實踐證明該中草藥組合物安全、無副作用,治療效果非常明顯,服用方便,治療成本低,具有標本兼治之功效。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1
一種治療淺部膿腫的中草藥,該中草藥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物制成銀花20克;穿山甲25克;白芷25克;野菊花25克;蒲公英25克;浙貝母20克;無花粉35克;皂刺25克; 當歸尾25克;紫花地丁 10克;紫背無葵15克;赤芍20克;乳香20克;沒藥25克;木芙蓉5克;
加水1800克,燒開后,文火煎煮20 30分鐘,過濾下收取上清液,如前加水煎煮3次, 將3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勻后,分裝瓶內(nèi)高溫滅菌、備用。服用時,將藥液取280 380 毫升放入容器中,微熱后服用,每日服3次。實施例2
一種治療淺部膿腫的中草藥,該中草藥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物制成銀花30克;穿山甲20克;白芷30克;野菊花25克;蒲公英20克;浙貝母30克;無花粉30克;皂刺30克; 當歸尾30克;紫花地丁 20克;紫背無葵20克;赤芍30克;乳香30克;沒藥30克;木芙蓉10克;
加水1800克,燒開后,文火煎煮20 30分鐘,過濾下收取上清液,如前加水煎煮3次, 將3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勻后,分裝瓶內(nèi)高溫滅菌、備用。服用時,將藥液取280 380 毫升放入容器中,微熱后服用,每日服3次。實施例3
一種治療淺部膿腫的中草藥,該中草藥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物制成銀花30克;穿山甲20克;白芷35克;野菊花25克;蒲公英25克;浙貝母35克;無花粉35克;皂刺35克; 當歸尾35克;紫花地丁 25克;紫背無葵25克;赤芍35克;乳香35克;沒藥35克;木芙蓉15克;
加水1800克,燒開后,文火煎煮20 30分鐘,過濾下收取上清液,如前加水煎煮3次, 將3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勻后,分裝瓶內(nèi)高溫滅菌、備用。服用時,將藥液取280 380 毫升放入容器中,微熱后服用,每日服3次。
權(quán)利要求
1.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淺部膿腫的中草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物制成銀花25 35 ;穿山甲15 25 ;白芷25 ;35 ;野菊花15 25 ;蒲公英15 25 ;浙貝母25 35 ;無花粉25 35 ;皂利25 35 ;當歸尾25 35 ;紫花地丁 15 25 ;紫背無葵 15 25 ;赤芍25 35 ;乳香15 25 ;沒藥15 25 ;木芙蓉5 15 ;加水1800份,燒開后,文火煎煮20 30分鐘,過濾下收取上清液,如前加水熬煮3次,將3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勻后備用。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書1所述的治療淺部膿腫的中草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物制成銀花30份;穿山甲20份;白芷30份;野菊花20份;蒲公英20份;浙貝母30份; 無花粉30份;阜刺30份;當歸尾30份;紫花地丁 20份;紫背無葵20份;赤芍30份;乳香 30份;沒藥30份;木芙蓉10份;加水1800份,煎煮3次,過濾回收,取汁,分裝瓶內(nèi)后,高溫滅菌后,備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淺部膿腫的中草藥。銀花25~35;穿山甲15~25;白芷25~35;野菊花15~25;蒲公英15~25;浙貝母25~35;無花粉25~35;皂利25~35;當歸尾25~35;紫花地丁15~25;紫背無葵15~25;赤芍25~35;乳香15~25;沒藥15~25;木芙蓉5~15;加水1800份,燒開后,文火煎煮20~30分鐘,過濾下收取上清液,如前加水熬煮3次,將3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勻后備用。本方藥以銀花為君;以穿山甲、白芷為臣;以野菊花、蒲公英、浙貝母、無花粉為佐;以皂刺、當歸尾、紫花地丁、紫背無葵、赤芍、乳香、沒藥、木芙蓉為使。該中草藥制作、使用方便,無副作用。
文檔編號A61P17/00GK102327454SQ201110276488
公開日2012年1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1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1年9月19日
發(fā)明者不公告發(fā)明人 申請人:重慶市南川區(qū)瑞豐農(nóng)業(yè)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