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眩暈癥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中藥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是指一種治療眩暈癥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shù):
眩暈是指以頭暈眼花為主的一種病證,輕者閉目休息片刻即可緩解,重者如坐舟車之中,旋轉(zhuǎn)不定,或伴惡心嘔吐,汗出,甚則昏暈欲倒。西醫(yī)學中認為眩暈為主癥的疾病主要是由如內(nèi)耳迷路病(眩暈綜合癥、迷路炎等)、腦動脈硬化以及高血壓、低血壓、神經(jīng)官能癥和其他某些腦部疾患引起,在治療方面需要長期服用藥物,由于西藥的副作用較大,長期服用在抑制眩暈癥的同時也給身體的其他器官帶來較大的傷害。祖國醫(yī)學認為,眩暈一癥,屬虛癥者多,實癥者少,眩暈可由風、痰、濕、虛引起,故有“無風不作?!?、“無痰不作?!薄ⅰ盁o虛不作?!钡恼f法.因此中醫(yī)認為眩暈主要有風火上擾、痰濁中阻、陰虛陽亢、中氣不足、腎精虧虛等原因引起,在治療上以清風息火、祛痰化濕、 滋陰平肝、補中益氣、補腎填精為主要治療手段。實際臨床中,發(fā)現(xiàn)多數(shù)患者虛則痰濁,痰阻而風動,以目前的中藥組方治療或清風,或祛痰,或益氣,難以在根本上全面解決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根據(jù)中醫(yī)對眩暈癥發(fā)病機理的認識進行藥物的組合,從清風、祛痰、益氣三方面著手,已解決目前中藥組合物治療單一的技術(shù)問題。本發(fā)明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所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為,一種治療眩暈癥的中藥組合物, 其特征在于該中藥組合物是有一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組合而成川穹10-30份、荊芥 5-15份、防風5-15份、細辛1-5份、白芷10-20份、甘草5_15份、羌活9_15份、葛根20-40 份、地龍9-15份、蟬蛻9-15份、白蒺藜10-20份、柴胡10-20份。上述中藥組合物的服用方法為將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混合后,采用傳統(tǒng)煎制中藥的方法取其藥汁,每副200-300ml,分早晚兩次服完。上述中藥組合物中的原料中藥
川穹,辛,溫,歸肝、膽、心包經(jīng)。能活血行氣,祛風止痛。荊芥,辛,微溫,歸肺、肝經(jīng)。有解表散風,透疹,消瘡,止血之效。防風,味辛、甘,性微溫,歸膀胱、肝、脾經(jīng)。能夠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定搐。細辛,性溫,味辛,歸肺經(jīng)、腎經(jīng)、心經(jīng)、肝經(jīng)、膽經(jīng)、脾經(jīng)。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止痛、 溫肺化飲、通竅之效。白芷,辛,溫,入肺、脾、胃經(jīng)。有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鼻竅,燥濕止帶,消腫排膿之效。甘草,性平,味甘,歸十二經(jīng)。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痙等藥理作用。羌活,味辛、苦、性溫,歸膀胱、腎經(jīng)。能夠散表寒、祛風濕、止痛。葛根,味甘微辛,氣清香,性涼,主入脾胃經(jīng)。有解表退熱,生津,透疹,升陽止瀉之
3效。地龍,其味咸,性寒。功能為清熱、鎮(zhèn)痙、止喘、利尿。蟬蛻,甘,寒,歸肺、肝經(jīng)。能夠散風除熱,利咽,透疹,退翳,解痙。白蒺藜,苦、辛,平,入肝經(jīng)。有平肝解郁,祛風明目之功。柴胡,苦,微寒,歸肝經(jīng)、膽經(jīng)。有疏散退熱,升陽舒肝之效。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治療眩暈癥的中藥組合物,療效好,無副作用,成本低。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治療眩暈癥的中藥組合物,治療患者70例,有效率90%,治愈率 87%。下面結(jié)合具體病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說明。病例1
男,43歲,癥狀頭暈漲痛,煩躁易怒,同時伴有氣短乏力,失眠,納少,脈細弱癥狀, 血壓偏高,診斷為主要由于風火上擾、心脾血虛引起眩暈。服用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10天后,眩暈癥狀消失,血壓回落至日常值。病例2
男,60歲,近期頭暈頭重,不思飲食,肢體沉重,并伴有精神萎靡,記憶力減退癥狀。服用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20天后,眩暈癥狀消失。實施例3
女,60歲,近期頭暈漲痛,煩躁易怒,倦怠懶言。服用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15天后,眩暈癥狀消失。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jié)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
一種治療眩暈癥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中藥組合物是有一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組合而成川穹20g、荊芥10g、防風10g、細辛3g、白芷15g、甘草10g、羌活12g、葛根 30 g、地龍12g、蟬蛻12g、白蒺藜15g、柴胡15g。實施例2
一種治療眩暈癥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中藥組合物是有一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組合而成川穹log、荊芥15g、防風5g、細辛5g、白芷10g、甘草15g、羌活9g、葛根40g、 地龍9g、蟬蛻15g、白蒺藜10g、柴胡20g。實施例3
一種治療眩暈癥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中藥組合物是有一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組合而成川穹30g、荊芥5g、防風15g、細辛lg、白芷20g、甘草5g、羌活15g、葛根20g、 地龍15g、蟬蛻9g、白蒺藜20g、柴胡IOgo實施例4
一種治療眩暈癥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中藥組合物是有一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組合而成川穹15 g、荊芥13g、防風7g、細辛4g、白芷13g、甘草13g、羌活10g、葛根 35g、地龍10g、蟬蛻Hg、白蒺藜12g、柴胡18g。實施例5
4一種治療眩暈癥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中藥組合物是有一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組合而成川穹25g、荊芥7g、防風13g、細辛2g、白芷18g、甘草7g、羌活13g、葛根25g、 地龍13g、蟬蛻10g、白蒺藜18g、柴胡13g。
權(quán)利要求
1. 一種治療眩暈癥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組成川穹10-30份、荊芥5-15份、防風5-15份、細辛1-5份、白芷10-20份、甘草5-15份、羌活9-15 份、葛根20-40份、地龍9-15份、蟬蛻9-15份、白蒺藜10-20份、柴胡10-20份。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屬于傳統(tǒng)中藥領(lǐng)域。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見效快,不復發(fā),無副作用的治療眩暈癥的中藥組合物。其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組成川穹10-30份、荊芥5-15份、防風5-15份、細辛1-5份、白芷10-20份、甘草5-15份、羌活9-15份、葛根20-40份、地龍9-15份、蟬蛻9-15份、白蒺藜10-20份、柴胡10-20份。
文檔編號A61K35/56GK102283894SQ20111027818
公開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0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1年9月20日
發(fā)明者姜鳳霞 申請人:榮成市商貿(mào)城衛(wèi)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