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川貝枇杷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工藝領(lǐng)域,更具體地說是一種川貝枇杷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shù):
2000年版一部公開的川貝枇杷糖漿是傳統(tǒng)用于治療感冒咳嗽及支氣管炎的常用藥,其處方為川貝母流浸膏45ml、桔梗45g、枇杷葉300g、薄荷腦0. 34g。其制法為川貝母流浸膏系取川貝母45g,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附錄I 0),用70% 乙醇作溶劑,浸漬5天后,緩緩滲漉,收集初漉液38ml,另器保存,繼續(xù)滲漉,待可溶性成分完全漉出,續(xù)漉液濃縮至適量,加入初漉液,混合,繼續(xù)濃縮至45ml,濾過;將桔梗和枇杷葉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 5小時,第二次2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適量,加入蔗糖 400g及防腐劑適量,煮沸使溶解,濾過,濾液與川貝母流浸膏混合,放冷,加入薄荷腦和適量杏仁香精的乙醇溶液,隨加隨攪拌,加水至1000ml,攪勻,即得。由于上述制備方法中將川貝母粉碎成粗粉,致使該藥活性成分提取不完全,生物利用度不高,療效緩慢,并且由于采用糖漿劑,劑量不易控制,服用不便,所以各藥廠為了克服上述弊端紛紛加以改進。中國專利文獻申請?zhí)枮?1100336. 7 (公開號CN1362181A)的發(fā)明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納米川貝枇杷制劑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原料藥是以納米川貝母30-70份、納米桔梗 30-70份、納米枇杷葉200-400份、納米薄荷腦0. 2-0. 5份,采用下述方法制成選擇配方用中藥材炮制加工成中藥飲片;置于提取罐中,加溶劑并導(dǎo)入微波萃取,使其以20-30億次/ 秒速度作極性變化運動,其微波萃取的溫度為30-60°C,時間為1-10小時;將上述萃取液進行減壓濃縮,溫度為30-60°C,時間為3-72小時,同時另收取中藥中揮發(fā)性物質(zhì);將減壓濃縮液與可揮發(fā)性物質(zhì)合并置于噴霧干燥塔,用超音射流技術(shù),在30-60°C,0至0. 05MPa的壓力下,以超音速速度瞬時射流干燥,其中超音速射流速度為330米-990米/秒,即制成納米中藥飲片。該納米技術(shù)雖然藥材的生物利用度較高,但弊端是制備工藝復(fù)雜,成本過高,增加了消費者的負擔,不利于實現(xiàn)?;诂F(xiàn)有技術(shù)中存在的缺點,本發(fā)明對制作工藝中的一些方法進行了改進,可以更好的達到該藥的療效,且制備工藝簡單、成本低廉。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就在于研究出一種川貝枇杷組合物,克服上述諸品種之不足,而提供一種由純中藥不含化工成分,不含激素,無毒副作用,表里兼治,達到更好的清熱宣肺,化痰止咳之功效。另外該藥劑可針對患者需要制備成不同劑型,便于服用,攜帶方便。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就是研究出利用該組合物中的四味藥材為原料,制備出性能優(yōu)良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標準的川貝枇杷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克服現(xiàn)有技術(shù)中制作成本高、生物利用度低的缺點,提高了產(chǎn)品質(zhì)量,降低成本,服用方便,更好的滿足醫(yī)療需求和原料的利用度。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川貝枇杷藥物組合物,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加工制備而成川貝母50-90份、桔梗50-90份、枇杷葉330-600份、薄荷腦0. 35-0. 7份。優(yōu)選方案,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川貝母61-80份、桔梗61-80份、枇杷葉 400-530 份、薄荷腦 0. 45-0. 6 份。川貝枇杷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工藝一),包括如下步驟1)按上述所述各組分的重量份分別取原料藥備用;2)將川貝母粉碎成細粉備用,再將桔梗粉碎成細粉,取36. 9-66. 5份桔梗細粉備用,將其余桔梗粉與枇杷葉混合后加水煎煮,分次濾過,合并濾液,靜置10-14小時,取上清液濃縮至清膏,向清膏中加入桔梗細粉,混勻,干燥,研細,再加入川貝母細粉,混勻,制粒, 干燥,得藥物活性成分;3)向藥物活性成分中加入薄荷腦和可藥用輔料,混勻,制得臨床上可以接受的劑型。所述水煎煮條件為加水煎煮1-3次,每次加水量為枇杷葉的6-12倍,每次煎煮 0. 5-1. 5 小時。分別將川貝母、桔梗粉碎成過80目-150目篩的細粉,經(jīng)發(fā)明人多次試驗,綜合藥效和制備工藝多方面因素考慮,分別將川貝母、桔梗粉碎成過100目篩的細粉最為恰當。所述清膏的相對密度為1. 20-1. 25 (600C )。川貝枇杷藥物組合物的另一種制備方法(工藝二),包括如下步驟1)取原料藥川貝母50-90份、桔梗50-90份、枇杷葉330-600份、薄荷腦0. 35-0. 7 份備用;2)分別將川貝母和桔梗粉碎成細粉,取36. 9-66. 5份桔梗細粉備用,將其余桔梗細粉與1/3量的川貝母細粉混合均勻,向桔梗川貝母混合細粉中加入乙醇溶液溫浸30分鐘,加熱回流提取2-3次,每次2-3小時,合并醇提液,減壓回收乙醇,濾過,得桔梗川貝母濾液備用,藥渣與枇杷葉混合后加水煎煮,分次濾過,合并濾液,靜置10-14小時,取上清液濃縮至清膏,向清膏中加入36. 9-66. 5份桔梗細粉,混勻,干燥,研細,再加入桔梗川貝母濾液和其余2/3川貝母細粉,混勻,制成顆粒,干燥,得藥物活性成分;3)向藥物活性成分中加入薄荷腦和可藥用輔料,混勻,制得臨床上可以接受的劑型。所述水煎煮條件為加水煎煮1-3次,每次加水量為枇杷葉的6-12倍,每次煎煮 0. 5-1. 5 小時。分別將川貝母、桔梗粉碎成過80目-150目篩的細粉,經(jīng)發(fā)明人多次試驗,綜合藥效和制備工藝多方面因素考慮,分別將川貝母、桔梗粉碎成過100目篩的細粉最為恰當。所述加入乙醇溶液的量為桔梗川貝母混合細粉量的3-5倍;乙醇溶液的重量百分比濃度為60-80%。
所述清膏的相對密度為1. 20-1. 25 (60°C )。第二種制備方法的優(yōu)選方案,包括如下步驟1)取原料藥川貝母65g、桔梗65g、枇杷葉430g、薄荷腦0.5g備用;2)分別將川貝母和桔梗粉碎成過100目篩的細粉,取48g桔梗細粉備用,將其余 17g桔梗粉與21. 7g川貝母細粉混合均勻,向桔梗川貝母混合細粉中加入155g、重量百分比濃度為70%的乙醇溶液溫浸30分鐘,加熱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2. 5小時,第二次2小時, 合并醇提液,減壓回收乙醇,濾過,得桔梗川貝母濾液備用,藥渣與枇杷葉混合后加水煎煮, 分次濾過,合并濾液,靜置12小時,取上清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20-1. 25 (600C )的清膏, 向清膏中加入48g桔梗細粉,混勻,干燥,研細,再加入桔梗川貝母濾液和其余43. 川貝母細粉,混勻,制成顆粒,干燥,得藥物活性成分;3)向藥物活性成分中加入薄荷腦0. 5g和可藥用輔料,混勻,制得臨床上可以接受的劑型。本發(fā)明的川貝枇杷藥物組合物具有清熱宣肺,化痰止咳之功效。用于風熱犯肺, 內(nèi)郁化火所致的咳嗽痰黃火吐痰不爽,咽喉腫痛,胸悶脹痛,感冒咳嗽及慢性支氣管炎等癥狀。用法用量為口服,每日服用量相當于原生藥材5. 0445g。分別采用上述工藝一和工藝二,按照《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附錄制劑通則制備成臨床上所需的各種劑型。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制備方法(工藝一)的有益效果在于提高了藥物的生物利用度, 增強藥效,制備工藝簡單,方便制造。本發(fā)明的第二種制備方法(工藝二)較申請?zhí)枮?1100336. 7的發(fā)明專利申請和第一種制備方法相比,具有以下明顯的優(yōu)點一、藥物在制備過程中的顆粒及片芯性質(zhì)不同取1/3川貝母細粉加70%乙醇提取后制得的顆粒圓整、均勻,流動性好,易于壓片,制得的片芯光潔、硬度好。結(jié)果如下 表1工藝-制得顆粒流動性比較(n = 2)
序號工藝二工藝一134.9°36.5°235.1°36.2°335.1°36.6°435.0°36.8°534.8°36.4°634.9°36.6°平均值34.97°36.52°表2工藝-制得片芯質(zhì)量比較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川貝枇杷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1)取原料藥川貝母50-90份、桔梗50-90份、枇杷葉330-600份、薄荷腦0.35-0. 7份備用;2)分別將川貝母和桔梗粉碎成細粉,取36.9-66. 5份桔梗細粉備用,將其余桔梗細粉與1/3量的川貝母細粉混合均勻,向桔梗川貝母混合細粉中加入乙醇溶液溫浸30分鐘,加熱回流提取2-3次,每次2-3小時,合并醇提液,減壓回收乙醇,濾過,得桔梗川貝母濾液備用,藥渣與枇杷葉混合后加水煎煮,分次濾過,合并濾液,靜置10-14小時,取上清液濃縮至清膏,向清膏中加入36. 9-66. 5份桔梗細粉,混勻,干燥,研細,再加入桔梗川貝母濾液和其余2/3川貝母細粉,混勻,制成顆粒,干燥,得藥物活性成分;3)向藥物活性成分中加入薄荷腦和可藥用輔料,混勻,制得臨床上可以接受的劑型。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川貝枇杷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水煎煮的條件為加水煎煮1-3次,每次加水量為枇杷葉的6-12倍,每次煎煮0. 5-1. 5小時。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川貝枇杷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別將川貝母、桔梗粉碎成過80目-150目篩的細粉。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川貝枇杷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入乙醇溶液的量為桔梗川貝母混合細粉量的3-5倍。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川貝枇杷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醇溶液的重量百分比濃度為60-80%。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川貝枇杷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膏的相對密度為 1.20-1.25(60°C )。
7.一種川貝枇杷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1)取原料藥川貝母65g、桔梗65g、枇杷葉430g、薄荷腦0.5g備用;2)分別將川貝母和桔梗粉碎成過100目篩的細粉,取48g桔梗細粉備用,將其余17g 桔梗粉與21. 7g川貝母細粉混合均勻,向桔梗川貝母混合細粉中加入155g、重量百分比濃度為70%的乙醇溶液溫浸30分鐘,加熱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2. 5小時,第二次2小時,合并醇提液,減壓回收乙醇,濾過,得桔梗川貝母濾液備用,藥渣與枇杷葉混合后加水煎煮,分次濾過,合并濾液,靜置12小時,取上清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20-1. 25 (600C )的清膏,向清膏中加入48g桔梗細粉,混勻,干燥,研細,再加入桔梗川貝母濾液和其余43. 3g川貝母細粉,混勻,制成顆粒,干燥,得藥物活性成分;3)向藥物活性成分中加入薄荷腦0.5g和可藥用輔料,混勻,制得臨床上可以接受的劑型。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川貝枇杷藥物組合物及制備方法。本發(fā)明選用川貝母、桔梗、枇杷葉、薄荷腦四味原料藥;將川貝母粉碎成細粉備用,再將桔梗粉碎成細粉,取一定量桔梗細粉備用,將其余桔梗粉與枇杷葉混合加水煎煮,分次濾過,合并濾液,靜置,取上清液濃縮至清膏,加入桔梗細粉,混勻,干燥,研細,加入川貝母細粉,混勻,制粒,干燥,加入薄荷腦和輔料,混勻,根據(jù)臨床所需制得各種劑型。本發(fā)明藥物采用無毒純中藥原料,利用上述工藝制備出的藥物更易于吸收,藥物有效成分利用率更高,食用及攜帶方便,制作成本低廉。如果先取1/3川貝母細粉加70%乙醇提取后再進行后續(xù)操作所制得藥物療效更佳。
文檔編號A61K36/8966GK102362966SQ201110331260
公開日2012年2月29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2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8年7月29日
發(fā)明者唐德江, 陳犁 申請人:重慶希爾安藥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