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咳川貝枇杷滴丸及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特別是涉及治咳川貝枇杷滴丸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shù):
治咳川貝枇杷露是由中藥原料:枇杷葉、桔梗、水半夏、貝母流浸膏和薄荷腦制備而成。具有鎮(zhèn)咳祛痰功能。用于感冒及支氣管炎引起的咳嗽。它的配方是:枇杷葉68g、桔梗6g、水半夏20g、平貝母流浸膏7ml、薄荷腦0.15g,制備方法是:以上五味,取枇杷葉、桔梗、水半夏加水煎煮二次,濾過,合并濾液,濃縮至適量,加入防腐劑,濾過,加入蔗糖682g,依次加入平貝母流浸膏及薄荷腦,加水調(diào)至1000ml,搖勻,即得。上述提取方法不能充分地將有效成分提取出來,從而影響藥效的發(fā)揮,也直接影響著治療效果。上述劑型存在的不足在于:治咳川貝枇杷露在服用后存在著肝臟首過效應(yīng),生物利用度較低,從而影響藥效的發(fā)揮,也直接影響著治療效果,制劑中含糖,不利于血糖高的患者服用,患者服用劑量大,不宜定量,并存在貯存、運輸條件要求高的不足。另外原料處方中含有水半夏,水半夏具有燥濕化痰止咳的作用,但水半夏有小毒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不足,提供治咳川貝枇杷滴丸。本發(fā)明的第二個目的是提供治咳川貝枇杷滴丸的制備方法。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概述如下:治咳川貝枇杷滴丸的制備方法,由下述步驟組成:(I)稱取原料:枇杷葉68g、桔梗6g、紫蘇子20g、平貝母7g和薄荷腦0.15g ;(2)將枇杷葉加水煎煮1-3次,濾過,每次水的加入質(zhì)量為枇杷葉質(zhì)量的1-20倍,煎煮時間為1-5小時,合并濾液,濃縮至在50-100°C相對密度為1.00 1.50的清膏,加入所述清膏體積1-5倍的乙醇,充分?jǐn)嚢?,靜置4-20小時,取上清液,備用;(3)將所述平貝母粉碎,與所述桔梗和紫蘇子用乙醇熱回流提取1-3次,濾過,每次乙醇的加入質(zhì)量是平貝母、桔梗和紫蘇子質(zhì)量的3-10倍,提取時間為1-3小時;濾液與步驟(2)獲得的上清液合并,回收乙醇,并濃縮至在50-100°C相對密度為1.00 1.50的清膏,放冷至室溫,加入丁酮萃取1-6次,每次丁酮的加入體積是被萃取的清膏體積的1-10倍,合并萃取液,回收丁酮并濃縮至在50-100°C相對密度為1.00 1.50的稠膏;將相當(dāng)所述稠膏質(zhì)量1-20倍的基質(zhì)加熱使全部熔化,加入所述稠膏,攪拌均勻,加入薄荷腦混合均勻,滴制成1000丸,即得。步驟(2)優(yōu)選的是:將枇杷葉加水煎煮2次,濾過,每次水的加入質(zhì)量為枇杷葉質(zhì)量的3-8倍,煎煮時間為2-4小時,合并濾液,濃縮至在60-75°C相對密度為1.30的清膏,力口入所述清膏體積3倍的乙醇,充分?jǐn)嚢瑁o置6-10小時,取上清液,備用。步驟(3)優(yōu)選的是:將所述平貝母粉碎,與桔梗和紫蘇子用乙醇熱回流提取2次,濾過,每次乙醇的加入質(zhì)量是平貝母、桔梗和紫蘇子質(zhì)量的5-7倍,提取時間為2小時;濾液與步驟(2)獲得的上清液合并,回收乙醇,并濃縮至在60-75°C相對密度為1.30的清膏,放冷至室溫,加入丁酮萃取2-4次,每次丁酮的加入體積是被萃取的清膏體積的3-5倍,合并萃取液,回收丁酮并濃縮至在60-75°C相對密度為1.30的稠膏;將相當(dāng)所述稠膏質(zhì)量10倍的基質(zhì)加熱使全部熔化,加入所述稠膏,攪拌均勻,加入薄荷腦混合均勻,滴制成1000丸,即得。所述基質(zhì)為聚乙二醇-4000和聚乙二醇-6000至少一種。上述方法制備的治咳川貝枇杷滴丸。實驗證明本發(fā)明的滴丸具有鎮(zhèn)咳、祛痰和平喘的作用。藥物原料中不含水半夏的成份。用本發(fā)明的方法制備的治咳j 11貝枇杷滴丸,滴丸的藥物含量高,體積小,溶解速度快,采用舌下給藥的方式,能使藥物有效成分不經(jīng)胃腸道和肝臟而通過舌下黏膜直接吸收并進(jìn)入循環(huán)系統(tǒng),有效地避免了現(xiàn)有制劑的首過效應(yīng),無胃腸道產(chǎn)生刺激的副作用。另外由于預(yù)先使藥物的活性成分與基質(zhì)熔融為一體并形成液態(tài),使得藥物面積大大增加,本發(fā)明制成的滴丸劑具有起效快、服用、攜帶方便、劑量小、療效好、不含糖等特點。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jìn)一步說明,下述說明是為了使本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更好的理解本發(fā)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fā)明。實施例1治咳川貝枇杷滴丸的制備方法,是由下述步驟組成:(1)稱取原料:枇杷葉68g、桔梗6g、紫蘇子20g、平貝母7g和薄荷腦0.15g ;(2)將枇杷葉加水煎煮2次,濾過,每次水的加入質(zhì)量為枇杷葉質(zhì)量的6倍,煎煮時間為3小時,合并濾液,濃縮至在70°C相對密度為1.30的清膏,加入所述清膏體積3倍的乙醇,充分?jǐn)嚢?,靜置8小時,取上清液,備用。(3)將所述平貝母粉碎,與桔梗和紫蘇子用乙醇熱回流提取2次,濾過,每次乙醇的加入質(zhì)量是平貝母、桔梗和紫蘇子質(zhì)量的6倍,提取時間為2小時;濾液與步驟(2)獲得的上清液合并,回收乙醇,并濃縮至在70°C相對密度為1.30的清膏,放冷至室溫,加入丁酮萃取3次,每次丁酮的加入體積是被萃 取的清膏體積的4倍,合并萃取液,回收丁酮并濃縮至在70°C相對密度為1.30的稠膏;將相當(dāng)所述稠膏質(zhì)量10倍的聚乙二醇-6000加熱使全部熔化,加入所述稠膏,攪拌均勻,加入薄荷腦混合均勻,滴制成1000丸,即得。在上述制成的滴丸的表面包薄膜衣,薄膜衣的材料為歐巴代。實施例2治咳川貝枇杷滴丸的制備方法,是由下述步驟組成:(1)稱取原料:枇杷葉68g、桔梗6g、紫蘇子20g、平貝母7g和薄荷腦0.15g ;(2)將枇杷葉加水煎煮2次,濾過,每次水的加入質(zhì)量為枇杷葉質(zhì)量的8倍,煎煮時間為2小時,合并濾液,濃縮至在60°C相對密度為1.30的清膏,加入所述清膏體積3倍的乙醇,充分?jǐn)嚢?,靜置10小時,取上清液,備用。(3)將所述平貝母粉碎,與桔梗和紫蘇子用乙醇熱回流提取2次,濾過,每次乙醇的加入質(zhì)量是平貝母、桔梗和紫蘇子質(zhì)量的5倍,提取時間為2小時;濾液與步驟(2)獲得的上清液合并,回收乙醇,并濃縮至在60°C相對密度為1.30的清膏,放冷至室溫,加入丁酮萃取2次,每次丁酮的加入體積是被萃取的清膏體積的3倍,合并萃取液,回收丁酮并濃縮至在60°C相對密度為1.30的稠膏;將相當(dāng)所述稠膏質(zhì)量10倍的聚乙二醇-4000加熱使全部熔化,加入所述稠膏,攪拌均勻,加入薄荷腦混合均勻,滴制成1000丸,即得。實施例3治咳川貝枇杷滴丸的制備方法,是由下述步驟組成:(I)稱取原料:枇杷葉68g、桔梗6g、紫蘇子20g、平貝母7g和薄荷腦0.15g ;(2)將枇杷葉加水煎煮2次,濾過,每次水的加入質(zhì)量為枇杷葉質(zhì)量的3倍,煎煮時間為4小時,合并濾液,濃縮至在75°C相對密度為1.30的清膏,加入所述清膏體積3倍的乙醇,充分?jǐn)嚢?,靜置6小時,取上清液,備用。(3)將所述平貝母粉碎,與桔梗和紫蘇子用乙醇熱回流提取2次,濾過,每次乙醇的加入質(zhì)量是平貝母、桔梗和紫蘇子質(zhì)量的7倍,提取時間為2小時;濾液與步驟(2)獲得的上清液合并,回收乙醇,并濃縮至在75°C相對密度為1.30的清膏,放冷至室溫,加入丁酮萃取4次,每次丁酮的加入體積是被萃取的清膏體積的5倍,合并萃取液,回收丁酮并濃縮至在75°C相對密度為1.30的稠膏;將相當(dāng)所述稠膏質(zhì)量10倍的聚乙二醇-6000加熱使全部熔化,加入所述稠膏,攪拌均勻,加入薄荷腦混合均勻,滴制成1000丸,即得。實施例4治咳川貝枇杷滴丸的制備方法,是由下述步驟組成:(I)稱取原料:枇杷葉68g、桔梗6g、紫蘇子20g、平貝母7g和薄荷腦0.15g ;(2)將枇杷葉加水煎煮I次,濾過,每次水的加入質(zhì)量為枇杷葉質(zhì)量的20倍,煎煮時間為I小時,合并濾液,濃縮至在50°C相對密度為1.00的清膏,加入所述清膏體積I倍的乙醇,充分?jǐn)嚢瑁o置4小 時,取上清液,備用;(3)將所述平貝母粉碎,與所述桔梗和紫蘇子用乙醇熱回流提取I次,濾過,每次乙醇的加入質(zhì)量是平貝母、桔梗和紫蘇子質(zhì)量的10倍,提取時間為I小時;濾液與步驟(2)獲得的上清液合并,回收乙醇,并濃縮至在100°C相對密度為1.00的清膏,放冷至室溫,力口入丁酮萃取6次,每次丁酮的加入體積是被萃取的清膏體積的10倍,合并萃取液,回收丁酮并濃縮至在100°c相對密度為1.00的稠膏;將相當(dāng)所述稠膏質(zhì)量I倍的聚乙二醇-4000加熱使全部熔化,加入所述稠膏,攪拌均勻,加入薄荷腦混合均勻,滴制成1000丸,即得。實施例5治咳川貝枇杷滴丸的制備方法,是由下述步驟組成:(I)稱取原料:枇杷葉68g、桔梗6g、紫蘇子20g、平貝母7g和薄荷腦0.15g ;(2)將枇杷葉加水煎煮3次,濾過,每次水的加入質(zhì)量為枇杷葉質(zhì)量的I倍,煎煮時間為5小時,合并濾液,濃縮至在100°C相對密度為1.50的清膏,加入所述清膏體積5倍的乙醇,充分?jǐn)嚢瑁o置20小時,取上清液,備用;(3)將所述平貝母粉碎,與所述桔梗和紫蘇子用乙醇熱回流提取3次,濾過,每次乙醇的加入質(zhì)量是平貝母、桔梗和紫蘇子質(zhì)量的3倍,提取時間為3小時;濾液與步驟(2)獲得的上清液合并,回收乙醇,并濃縮至在50°C相對密度為1.50的清膏,放冷至室溫,加入丁酮萃取I次,每次丁酮的加入體積是被萃取的清膏體積的I倍,合并萃取液,回收丁酮并濃縮至在50°C相對密度為1.50的稠膏;將相當(dāng)所述稠膏質(zhì)量20倍的基質(zhì)(基質(zhì)為:質(zhì)量比為1:1的聚乙二醇-4000和聚乙二醇-6000混合物)加熱使全部熔化,加入所述稠膏,攪拌均勻,加入薄荷腦混合均勻,滴制成1000丸,即得。實施例6藥效學(xué)實驗(I)小鼠氨水法鎮(zhèn)咳實驗:取健康無傷小鼠75只,雌雄各半,隨機(jī)分成五組,每組15只,設(shè)對照組、治咳川貝枇杷露(簡稱治咳露)4g生藥/kg、本發(fā)明的治咳川貝枇杷滴丸Ig生藥/kg、2g生藥/kg和4g生藥/kg三個劑量組(實施例1制備)。按體重分別灌胃給藥(10ml/kg)連續(xù)五天,每日一次,對照組給予等量的生理鹽水。于末次給藥后I小時,將小鼠置于倒置的500ml燒杯內(nèi),吸取濃氨水0.3ml注入一棉球(約重50mg)后,立即放入燒杯內(nèi),1.5分鐘后取出。觀察和記錄小鼠自放入棉球后的咳嗽潛伏期及從第一次咳嗽始3分鐘內(nèi)的咳嗽次數(shù),進(jìn)行組間比較(t測驗)。見表I表I治咳川貝枇杷滴丸對小鼠的鎮(zhèn)咳作用
權(quán)利要求
1.咳川貝枇杷滴丸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由下述步驟組成: (1)稱取原料:枇杷葉68g、桔梗6g、紫蘇子20g、平貝母7g和薄荷腦0.15g ; (2)將枇杷葉加水煎煮1-3次,濾過,每次水的加入質(zhì)量為枇杷葉質(zhì)量的1-20倍,煎煮時間為1-5小時,合并濾液,濃縮至在50-100°C相對密度為1.00 1.50的清膏,加入所述清膏體積1-5倍的乙醇,充分?jǐn)嚢?,靜置4-20小時,取上清液,備用; (3)將所述平貝母粉碎,與所述桔梗和紫蘇子用乙醇熱回流提取1-3次,濾過,每次乙醇的加入質(zhì)量是平貝母、桔梗和紫蘇子質(zhì)量的3-10倍,提取時間為1-3小時;濾液與步驟(2)獲得的上清液合并,回收乙醇,并濃縮至在50-100°C相對密度為1.00 1.50的清膏,放冷至室溫,加入丁酮萃取1-6次,每次丁酮的加入體積是被萃取的清膏體積的1-10倍,合并萃取液,回收丁酮并濃縮至在50-100°C相對密度為1.00 1.50的稠膏;將相當(dāng)所述稠膏質(zhì)量1-20倍的基質(zhì)加熱使全部熔化,加入所述稠膏,攪拌均勻,加入薄荷腦混合均勻,滴制成1000丸,即得。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治咳川貝枇杷滴丸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驟(2)為:將枇杷葉加水煎煮2次,濾過,每次水的加入質(zhì)量為枇杷葉質(zhì)量的3-8倍,煎煮時間為2-4小時,合并濾液,濃縮至在60-75°C相對密度為1.30的清膏,加入所述清膏體積3倍的乙醇,充分?jǐn)嚢瑁o置6-10小時,取上清液,備用。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治咳川貝枇杷滴丸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驟(3)為:將所述平貝母粉碎,與桔梗和紫蘇子用乙醇熱回流提取2次,濾過,每次乙醇的加入質(zhì)量是平貝母、桔梗和紫蘇子質(zhì)量的5-7倍,提取時間為2小時;濾液與步驟(2)獲得的上清液合并,回收乙醇,并濃 縮至在60-75°C相對密度為1.30的清膏,放冷至室溫,加入丁酮萃取2-4次,每次丁酮的加入體積是被萃取的清膏體積的3-5倍,合并萃取液,回收丁酮并濃縮至在60-75°C相對密度為1.30的稠膏;將相當(dāng)所述稠膏質(zhì)量10倍的基質(zhì)加熱使全部熔化,加入所述稠膏,攪拌均勻,加入薄荷腦混合均勻,滴制成1000丸,即得。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3所述的治咳川貝枇杷滴丸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基質(zhì)為聚乙二醇-4000和聚乙二醇-6000至少一種。
5.權(quán)利要求1-4之一的方法制備的治咳川貝枇杷滴丸。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治咳川貝枇杷滴丸及制備方法,制備方法為(1)稱取原料;(2)將枇杷葉加水煎煮,濾過,濃縮至清膏,加入乙醇,充分?jǐn)嚢?,靜置,取上清液,備用;(3)將平貝母粉碎,與桔梗和紫蘇子用乙醇熱回流提取,濾過,濾液與步驟(2)獲得的上清液合并,回收乙醇,并濃縮至清膏,放冷至室溫,加入丁酮萃取,回收丁酮并濃縮至稠膏;將基質(zhì)加熱熔化,加入稠膏,攪拌均勻,加入薄荷腦混合均勻,滴制成滴丸。本發(fā)明的滴丸具有鎮(zhèn)咳、祛痰及平喘的作用,藥物含量高,體積小,溶解速度快,采用舌下給藥的方式,能有效地避免首過效應(yīng),無胃腸道產(chǎn)生刺激的副作用。不含糖、利于定量服用,利于貯存和運輸?shù)忍攸c。
文檔編號A61K36/8967GK103083528SQ20111034955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8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1年11月8日
發(fā)明者劉俊靜, 劉丹, 佟永領(lǐng) 申請人:天津中新藥業(yè)集團(tuán)股份有限公司第六中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