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脊柱后路單開門手術支撐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脊柱手術植入物支撐體,尤其涉及一種用于脊柱后路單開門手術支撐體,屬于醫(yī)療脊柱外科使用的接骨替代物。
背景技術:
脊柱外科“單開門”手術是治療頸椎管狹窄癥的后路椎管擴大成形術中的最常規(guī)術式的簡稱。手術方法是將頸椎4 5個椎板一側咬斷,對側椎板外板咬斷為軸,將椎板掀開。術中需截除之C6、C7棘突修成支柱在C4、C6開大側,再用線將支柱固定于開門之棘突根部及對應側塊內側之間,使開門角度達到60度。環(huán)狀支撐體是C6、C7棘突支柱的代替物。目前對于單開門技術,雙側塊內緣與椎板交接開槽。在單開門軸側向外開槽,C3 C7或C3 C6整體開門后,在單開門側C4、C6的側塊中鉆孔,用幅巾鉗向側塊內側做隧道。同樣在C4、C6椎板上做隧道。植骨選材有自體C7和THl棘突兩端開槽,中間鉆孔。椎板撬開后,在單開門側C4、C6兩處植骨支撐成“橋形”,植骨兩端的槽騎跨在椎板斷端和側塊內側邊緣。用絲線貫穿側塊、植骨條和椎板的隧道拉緊固定,向椎管方向擠壓C4、C6兩處椎板,檢查植骨支撐成“橋形”穩(wěn)定性。開門后的椎板相對應于棘突根部處用球磨鉆去外層皮質。重建時要將棘突、韌帶、肌肉準確地歸位縫合并將棘突與開門后的椎板絲線貫穿固定。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問題而提供一種脊柱后路單開門手術支撐體,環(huán)狀為主的支撐體的中空部分,是大于2毫米的孔用來放入自體骨,幫助椎板和側塊骨性融合。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脊柱后路單開門手術支撐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體為長方體或橢圓形的柱體或不規(guī)則形的柱體,支撐體的中心部分開有通孔,形成環(huán)形柱體結構,其中心通孔的直徑為2mm-35mm,用來放入自體骨,幫助椎板和側塊骨性融合;支撐體的一側面為平面或向內凹的弧型曲面,相對應的側面為平面或向外凸的弧型曲面;支撐體的上下兩端面分別設置有凹槽,支撐體上設有固定孔。所述的環(huán)形柱體上還設有開口,形成非封閉的環(huán)狀柱體。所述的支撐體整體形狀還可以是根據(jù)椎板形狀的可塑形狀。所述的支撐體形狀為長方體,長為5mm-40mm,寬為5mm-40mm,高為3mm-10mm。所述的支撐體形狀為橢圓型的柱體,長軸為5mm-40mm,短軸為5mm-40mm,柱體高為 3mm-10mmo所述的上下兩端面的凹槽為V形、U形或梯形,凹槽的兩個側面對稱設置或不對稱設置,凹槽深為0. lmm-5讓。[0012]所述的支撐體上的固定孔為中心或偏心分布,設置為1-10個,固定孔的孔徑為0. lmm-3mm0所述的支撐體兩側的外側面較長,有孔能與椎板及側塊用螺釘固定在一起,達到較穩(wěn)定的結構,并有可塑性。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效果如下本實用新型支撐體采用環(huán)狀結構,用支撐體結構代替棘突,避免切除棘突,減少軟組織的損傷。有效減少軸性癥狀的發(fā)生和減少頸椎曲度丟失,從而更全面的提高后路手術對頸椎病的治療效果。原因在于(1)最大限度保留并重建了頸椎后方結構,保護了椎旁肌及其與棘突的附著和重建了棘突與椎板的連接;(2)開門固定方式的改變減少了常規(guī)單開門手術時縫合小關節(jié)囊對頸神經后支和小關節(jié)囊損傷的機會;C3)開門固定方式確實穩(wěn)定有利于減少帶頸領,早期功能鍛煉,肌肉萎縮和肌筋膜炎。(4)簡化手術操做,減少手術時間。
圖1、2、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結構示意圖。圖4、5、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結構示意圖。圖7、8、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脊柱后路單開門手術支撐體1形狀為長方體,其支撐體1的一側面為平面,相對應的側面為向外凸的弧型曲面。支撐體1的中空部分設有通孔,上下相平行的兩端面分別設有V形凹槽,上端面V形凹槽2和下端面V形凹槽3的兩個側面均可以對稱設置,其夾角45度;在上下兩個凹槽之間設有與兩個凹槽連通的固定孔4,其孔徑為2. 0mm。實施例2如圖4-6所示,支撐體1的整體形狀為長方體,長為20mm,寬為15mm,高為5mm,支撐體的中空部分設有IOmm的通孔,形成環(huán)形柱體結構,環(huán)形柱體設上開口,上下相平行的兩端面分別設有V形凹槽,上端面V形凹槽2的兩個側面對稱設置,其夾角45度,下端面V形凹槽3的兩個側面可以對稱設置,也可以不對稱設置,在上下兩個凹槽之間設置與兩個凹槽連通的兩個固定孔,每個孔徑為2. 5mm。實施例3如圖7-9所示,支撐體1形狀為長方體,長為10mm,寬為15mm,高為5mm,支撐體1的中空部分設有5mm的通孔,形成環(huán)形柱體結構,環(huán)形柱體設下開口,上下相平行的兩端面分別設有V形凹槽,上端面V形凹槽2和下端面V形凹槽3的兩個側面均不對稱設置,在上下兩個凹槽之間設置與兩個凹槽連通的固定孔4,孔徑為1. 5mm。實施例4所述的支撐體形狀為長方體,長為13mm,寬為10mm,高為5mm,支撐體1的中空部分設有5mm的通孔。支撐體上下兩端面設有凹槽,凹槽可以為U形等其它多邊形,凹槽深為2mm。連通兩凹槽的固定孔可以中心均勻分布設置為5個,每個固定孔孔徑為1mm。實施例5所述的支撐體形狀為橢圓形的柱體,其橢圓形的柱體的一側面為向內凹的弧型曲面,相對應的側面為平面,支撐體上下兩端的凹槽為梯形,凹槽深為3mm。連通兩凹槽的固定孔可以偏心分布設置為4個,每個固定孔孔徑為3mm。
權利要求1.脊柱后路單開門手術支撐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體為長方體或橢圓形的柱體或不規(guī)則形的柱體,支撐體的中心部分開有孔,形成環(huán)形柱體結構,其中心通孔的直徑為2mm-35mm,用來放入自體骨,幫助椎板和側塊骨性融合;支撐體的一側面為平面或向內凹的弧型曲面,相對應的側面為平面或向外凸的弧型曲面;支撐體的上下兩端面分別設置有凹槽,支撐體上設有固定孔。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后路單開門手術支撐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環(huán)形柱體上設有開口,形成非封閉的環(huán)狀結構。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后路單開門手術支撐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體整體形狀是根據(jù)椎板形狀塑形。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后路單開門手術支撐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體的形狀為長方體,長為5mm-40mm,寬為5mm-40mm,高為3mm-10mmo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后路單開門手術支撐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體形狀為橢圓型的柱體,長軸為5mm-40mm,短軸為5mm-40mm,柱體高為3mm-10mm。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后路單開門手術支撐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兩端面的凹槽為V形、U形或梯形,凹槽的兩個側面對稱設置或不對稱設置,凹槽深為0. lmm-5mm0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后路單開門手術支撐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體兩側的外側面較長,設有孔能與椎板及側塊用螺釘固定在一起。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脊柱后路手術單開門支撐體。支撐體為長方體或橢圓形柱體或不規(guī)則柱體,支撐體中心部分開有通孔,或形成環(huán)形柱體結構,環(huán)形結構的中心通孔的內徑為2mm-35mm,用來放入自體骨,幫助椎板和側塊骨性融合;支撐體的一側面為平面或向內凹的弧型曲面,相對應的側面為平面或向外凸的弧型曲面;支撐體的上下兩端面分別設置有凹槽,支撐體上設有固定孔。本實用新型可用于“單開門”手術或頸椎管狹窄癥的后路椎管擴大成形術等,構成材料可以為金屬或非金屬等。支撐體采用環(huán)狀結構,用支撐體結構代替棘突,避免切除棘突,減少軟組織的損傷。有效減少軸性癥狀的發(fā)生和減少頸椎曲度丟失,從而更全面的提高后路手術對頸椎病的治療效果。
文檔編號A61F2/44GK202313687SQ20112046411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1月21日
發(fā)明者王歡 申請人:王歡